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 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 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 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1)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 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两个下限:全新世——1.17万年;第四纪——2.588百万年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地貌: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地貌的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4.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高度+坡度能反映地貌形态 1。高度大、坡度大--- 地形陡峻 2。高度小、坡度小--- 地形平缓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

2.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
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
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
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
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

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地貌形态测量包括那几个方面?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是用数值表示地貌形态特征的一种定量方法。参数有
1高度(绝对和相对)
2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
3地面破坏程度 地面切割深度:指一种地貌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地面切割程度:地面破坏面积的%。水域面积/总面积。

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顺构造地形: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形:背斜成正地貌,向斜成反地貌

3.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地貌年代的确定方法: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
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1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2地貌相对年代的确定原理: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地层切割率(接触和切割关系,主要用于岩浆岩);3地貌绝对年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地貌地质年代的确定 a.古生物法 (利用古生物化石及其组合,主要用于堆积地貌)b.年间法 (确定的时间越短越好,主要是利用寻找地貌上最老的堆积物和剥蚀地形切割的最年轻的堆积物,其区间即为地貌形成年龄 )c.其他方法(同位素法、历史考古法)

试述戴维斯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1) 戴维斯的侵蚀旋回理论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 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 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a.幼年期(时间段、起伏迅速增加,形成峡谷,V型谷,高差大) b.壮年期(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c.老年期(起伏微弱,山坡消失,分水岭之间有小残丘)。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老年期发展的最终状态:准平原
(2)地貌发展理论
1. 地貌的发展指地貌形成以后,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2. 地貌发展的阶段性 指根据地貌的发展,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它本身的特征,而后一阶段又包含前一阶段的若干特征;

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气候、植被、人工活动、地质构


内地质营地在地貌上的表现:地壳的连续上升,地壳间歇性上升,长期稳定

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壳: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

2.残积物: 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3.崩塌: 是指陡坡(大于50°)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向下崩落、滚落和翻转运动的过程。坍塌堆积地貌:倒石堆 坍塌侵蚀地貌:坍塌陡坎

4.错(座)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5.撒落:是山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的现象。

6.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倒石锥的特点:上部粒度细、下部粒度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的分选。最厚处在斜坡由陡变缓处

7.滑坡: 是指斜坡上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及水的参予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8.坡积物: 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古土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 又称埋藏土壤。古土壤是指非现代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古土壤具有埋藏或非埋藏的表面

土层蠕动:斜坡上的表层岩屑,受温差或冻胀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顺坡缓慢移动的现象

片流: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表面上形成的面状水流(坡积裙)

泥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 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地貌:泥流阶地、泥流阶地群(融冻泥流)堆积物:泥土与碎石混杂,无分选和层理。稀性泥石流的主要物源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试述斜坡上的动力地质作用。
答:斜坡上的重力作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滚落包括崩塌、错落和撒落;滑动包括滑坡;流动包括泥流、土层蠕动和片流。








2.什么是平行后退说?什么是平行下降说?
答:W.M.戴维斯“平行下降说”:在坡面流水作用下,斜坡按下凹形坡面平行降低其高度与坡度,最终形成有圆顶残丘的和缓地形。
M.彭克“平行后退说”:改造斜坡的动力为重力作用,在斜坡演化过程中上部重力作用不断进行,使陡坡不断平行后退,最终形成有尖顶残丘和山足剥蚀面的和缓地形。
3.什么是坡积物?
答: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简述滑坡要素和

主要的滑坡地貌
滑坡要素
①滑坡体 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体或岩体
②滑动面与滑动带 滑坡体沿斜坡主体滑动的面。呈向上凹的圆弧形。上陡下缓,中部接近水平,前缘出口常成逆向反坡。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几个,故可分出主滑动面和分支滑动面。滑动面上有磨光面和擦痕,有时在滑动面附近的土体有一层明显揉皱的结构扰动带,称为滑动带。滑动带的厚薄不一,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
③滑坡床 指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体。滑坡床与地面的交界线称为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作用的范围
滑坡地貌
①滑坡壁② 滑坡台阶③滑坡舌与滑坡鼓丘④滑坡湖与滑坡洼地 ⑤滑坡裂隙

古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滑坡壁遗迹 (2)反坡台阶 (3)坡脚出现渗泉、孤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
(4)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 (5)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

4.试述滑坡的成因及其地貌标志。
答:一切具有有效临空面的天然和人工斜坡,坡度在20°~40°间,坡脚下有河流(或海、湖浪)掏蚀地段,使岩土体失去支持,极易发生滑坡。
(1)岩性条件:易滑地层(2)地质构造条件:滑动面(3)地貌条件:临空面(4)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
a.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
b.地震
地震引起土体内部结构变化,震动使老滑动面松动,土层液化,可诱发滑坡发生及老滑动面再活动
c.人工活动
开挖边坡,使岩体失去支持;
坡上堆卸废石,加重岩体负荷;
人为地破坏表层覆盖物,引起地表水下渗作用的增强;

5.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
答:一. 必要条件(内因):易滑地层、软弱面、临空面
二.触发因素(外因):降雨、震动、人类活动

试述残积物和坡积物的特征
① 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 ② 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 ③ 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④ 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 ⑤ 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第四章 流水地貌与沉积物
一.名词解释:
1.洪积物:???洪积物的岩性主要是砾石、砂、粘土混合物。

2.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3.泥石流:是斜坡上的厚层风化土石(或黄土、红土)被水浸润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往斜坡下缓慢(有时迅速)流动的现象。

4.河谷:?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的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合。??

5.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

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

6.河漫滩河谷:??河流形成发展中期,河流纵剖面通过溯源侵蚀、瀑布后退和岩坎蚀低等过程已变得较为平缓,曲流的形成和演变成为河流作用重要的方式,河流以侧方侵蚀为主,塑造出宽广的河漫滩。

7.裂点:成型河谷中每一次侵蚀基准面下降都会引起河流溯源侵蚀,溯源侵蚀所达到的那一段河床纵向陡坎称为裂点。

8.汊河型河床:河深宽窄变化,窄处为单一河槽,宽段河槽中发育沙洲、心滩;水流被洲、滩分成两支或多支;汊河、沙洲发展与消亡不断更替,洲岸时合时分的河床地貌。

9.牛轭湖:当弯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方向河弯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越来越窄,形成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时,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引起自然裁弯取直,河弯裁直后,废弃的旧曲流逐渐淤塞衰亡,形成牛轭湖。

10.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也叫基岩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11.基座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12.冲积平原: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13.水系:是指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系统。


14.水系形式:水系的形式就是这种组合的形式,受一定地质构造和自然环境的控制,在平面上表现为有规律的排列.

15.河流袭夺:分水岭迁移的结果,侵蚀能力强的河流夺取了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水系的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16.断头河:河流发生袭夺后,抢水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河流上段称为被夺河,发生袭夺的地方,河流流向极不自然,往往有明显的转折,称为袭夺弯。被夺河在袭夺弯以下的河段,称为断头河。
30(能够正确指出图中地貌名称)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坡积物与洪积物的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答:①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少,一般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②坡

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③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
④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
⑤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分布较广,构成坡积裙地形,但其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貌,厚度较大。

2.泥石流堆积物与洪积物有何异同?
答:泥石流堆积物由巨砾到粘土混杂堆积组成,分选极差,与冰碛物相似。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具双峰,泥石流中则含风化粘土。

①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②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
④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⑤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⑥洪积物在剖面上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3.冲积物与洪积物岩相结构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答: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
③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高。 ???
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
⑤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
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三.对比题:
1.侵蚀阶地与基座阶地
答:a.基座阶地: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下部是基岩成其他类型的沉积物。主要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b.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其上很少有河流冲积物覆盖。也叫基岩阶地。
发育在山区河谷中,这类阶地面是河流侵蚀削平的基岩面,故称侵蚀阶地。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一.解释名词:
1.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2.岩溶堆积物:由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岩溶堆积物。

3.岩溶漏斗:呈碟状或倒锥状的封闭洼地。

4.落水洞:是消泄地表水的近于垂直的或倾斜的洞穴。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在图中,判别所示的岩溶地貌名称。



三.对比题:?
1.峰丛与峰林
答:峰林是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峰体相对高差100~200m,坡度一般均在45°以上。
峰丛是一种山峰基部相联的峰林,峰与峰之间常形成“U”形的马鞍地形。相对高差一般为200~300m。其与峰林的主要区别是峰丛山峰间基部相连的高度比例大于上部分开部分,而峰林则相反。

第六章 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
一.解释名词:
1.冰川:在雪线以上的积雪,经一系列“变质”阶段而形成冰川,这个过程叫成冰作用。

2.雪线:又称均衡红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分界线。

3.山岳冰川:冰层位于高原地区沿山谷分布,其冰舌自冰层沿山谷顺流而下.

4.冰斗冰川:在雪线附近,占据着圆形谷源洼地或谷边洼地的小型冰川,其消融区和积累区不易分开。

5冰川挖掘作用: 又称拔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中,将冰床基岩碎块拔起带走的过程。

6.冰川刨蚀作用: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沙石对冰床岩石的破坏作用称为冰川的刨蚀作用。

7.角峰:由两个以上的冰斗发展所构成的尖锐山峰为角峰;

8.刃脊:随着冰斗的不断扩大,冰斗壁后退,冰斗的位置也不断向上坡移动至雪线以上。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

9.羊背石: 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你怎样确定冰碛物的存在?

2.冻土的地貌类型
答:a.石海、石川和岩屑坡
b.冻融泥流阶地和堆积物
c.冻胀丘和冰核丘
d.热融地形

三.对比题
1洪积扇与冰水扇
答:洪积扇的形成:洪流到山前沟口,坡度骤降,洪流搬运能力大大降低,携带的泥沙,尤其是粗大的碎屑在沟口上堆积下来形成。
洪积扇扇顶相:通常表现为舌状叠复的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粗大,砾石见常有沙,粘土填充。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差。
扇中相:组成物质较扇顶相细,主要是砾石,砂和粉砂。砂层中常见交互层理,砂质透镜体和砂石透镜体分布普遍。
边缘相:由亚砂土和亚粘土组成,具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冰水扇的形成:若冰川外围是平坦开阔的地形,冰水流出冰川后,立即分散成细小股流,冰水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前堆积形成平缓的扇状地形。
冰水扇顶部为巨大的砾石,层理不清,砾石磨圆度差。往外粒度变细,磨圆增加,以含砾石层或砾石透镜体的砂层为主,水平层理与交错层理及不同粒度和分选性的砂砾层频繁交替。。在冰水扇的边缘,主要沉积亚粘土——粘土物质,

一般无层理。

第七章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一.解释名词:
1.风蚀壁龛:风沙吹蚀岩壁所形成的蜂窝状小形态。

2.风蚀蘑菇石:风沙流对孤立突起岩石的长期磨蚀过程中,由于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附近部分,形成上大下小的风成蘑菇石。

3.风积物:是指经风力搬运后沉积下来的物质。主要是砂粒和更细的粉砂。风成沙的分选性较好,沙粒均匀,圆度和球度较高,表面常有一些相互撞击而形成的麻坑,常堆积成沙丘和沙垅等地形,沙层常形成高角度的斜交层理,厚度从数米到近百米。风积物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分布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沉积物。不少人认为黄土属风积物。在湿润地区的海岸、湖岸地带,有时也可见到风成沙丘,有的还形成风成砂矿。
4.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

5.岩漠:在干旱的地区,岩石表面上的石子、沙粒和尘土被风和暴雨完全搬走,留下了一个裸露的岩石表面,这种地形叫做岩漠。

6.砾漠:荒漠中的各种沉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细粒组分被吹走,留下粗大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砾漠。

7.沙漠:是指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

8.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它常形成在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洪流自山区搬来的细粒粘土物质在这里淤积形成泥漠。

二.思考并回答问题:
1.简述荒漠的定义及其分类.
答: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
荒漠的分类: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2.判读下图中的地貌名称。

1.风蚀湖; 2.风蚀蘑菇石; 3.风蚀城; 4.风蚀柱; 5.蜂窝石;

6. 新月形沙丘; 7.塔状沙丘; 8.纵向沙垄; 9.风成斜层理






三.对比题:
1.风蚀谷与冰川谷:
答: 风蚀谷:风沿着暂时性洪水所形成的冲沟吹蚀,使谷地进一步扩大,形成风蚀谷。其平面上无一定形状和走向,宽窄不一,蜿蜒曲折,风蚀谷两侧陡立,谷底高低不平,谷壁下部常堆积着崩塌碎屑,谷壁上常发育有大大小小的石窝。
冰川谷:冰川谷的横剖面形似U形,故称U形谷,也称槽谷。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冰川谷两侧山嘴被侵蚀削平形成冰蚀三角面。

2.黄土陷穴与岩溶漏斗
答:黄土陷穴:是黄土碟进一步发展、沉陷、形成深度大于宽度的陷穴,它向下延伸可达10-20 m,常发育在地表水容易汇集的沟间地或谷坡上部和墚峁的边缘地带,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使黄土陷落而成。
岩溶漏斗:呈碟状或倒锥状

的封闭洼地。直径一般在几米到百米,深几米到十几米,常成群出现,是岩溶区的特征形态之一。

第四纪地质学基本问题
1. 沉积物及其成因
1.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并讨论其原因
答:a.岩性松散 :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甚至固结的
b.成因多样
c.岩性岩相变化快 :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山顶到山脚),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d.厚度差异大
e.不同程度地风化
f.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2.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判定标志有那些,如何应用:
答:沉积学标志: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产状 、沉积体形状
 地貌学标志:(1)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别堆积物的成因
河流--阶地
洪流--洪积扇
(2)间接地貌标志:利用剥蚀地貌推断其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
相关沉积物:岩性成分是否来自供源区;看每期沉积物的粒度变化。
环境标志:(1)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
黄土、岩盐、石膏- 干旱
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2)化学环境标志: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
(3)生物环境标志: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
海相化石
淡水化石
其他陆相生物化石




2.第四纪年代学
一、基本概念
1. 古地磁年代学:测量岩层中的极性正反方向,通过与标准极性年表对比,获得地层年龄。

2. 热发光法(热释光法):一般非金属破碎绝缘矿物(如石英)具有受激发光现象,其发光强度与矿物以前吸收的辐射能量成正比,而辐射量的积累是时间的函数,因此通过测量材料的发光强度可以推算其年龄。

3. 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利用矿物和岩石中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自行衰变计算年龄的一类方法。

4. 极性
5. 极性期
6. 极性事件:指地史时期地磁场极性倒转变化中时间短暂的变化,一次持续的时间只有10^4~10^5年左右,在地磁年表中的松山倒转期(现称松山倒转极性期)就包括有贾拉米洛、吉尔萨、奥尔都维等极性事件(现称极性亚时)。
7. 布容正向期:松山反向极性期后,地磁极曾不断漂移,距今大约70万年前至今,地磁场的方向和现代地磁场的方向完全相同。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 熟

记360万年以来的古地磁年表。

3. 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
一.名词解释:
1.冰期与间冰期:
冰 期: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在大陆冰川作用区,大陆冰川从高纬向中纬扩大,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在高山区,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生物群垂直分带向下迁移

2.气候旋回

3.干旱期与湿润期:
干旱期:当高纬区冰期时,冰盖上空冷高压反气旋往中低纬度移动,降水带南移,季风萎缩,使中低纬度大部分气候变干变冷,降水量相对减少的时期
湿润期:当高纬区间冰期时,冷高压反气旋往极地方向收缩的同时,降水带北移,季风活动势力强,使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变湿,降水量相对增加时期。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及使用方法?
答:(1)宏观:岩石学 地貌 生物化石
(2)微观 :氧同位素(δ18O) 粘粒分子率 CaCO3
微量元素 粘土矿物 沉积物粒度参数
磁化率 生物化石气候标志
原理:Q生物绝大多数为现生种类亚种,因此,可以利用化石组合中的现代相似种的生存条件, 推测化石埋藏时的古气候与古环境方法
A、植物化石
B、哺乳动物化石
C、海生软体动物化石、珊瑚化石
D、其他微体动物化石



2. 简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答: A、全新世气候研究的主要材料
全新世气候与环境的变化主要根据植被演替 、冰川末端、冻土边界和林线位置高度变化、海(湖)面升降、冰芯中?δ18O及其尘土含量、树木14C及稳定同位素?(H2、δ18O)、树木年轮,物候记录和考古历史资料 。近年来,纹泥、珊瑚 、石笋等,也成了全新世高分辨率研究的主要材料。
B、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a. 全新世早期升温阶段?
b.高?3℃
c. 全新世晚期降温阶段
d.?20世纪升温阶段

3.熟记阿尔卑斯地区4次冰期的名称及与中国的对应冰期。
答:将该地区第四纪冰期历史从早到晚划分为:贡兹冰期(G),民德冰期(M),里斯冰期(R),玉木冰期(R),玉木之后称为冰后期
我国李四光教授也在庐山发现了古冰川遗迹,并进行了冰期划分,从早到晚分别为: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大理冰期。

4-第四纪生物与人类
一.基本概念:
1.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

2.文化遗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痕迹等。

3.文化层: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

4.文化期:和一定的文化相适应的时代。

5.石器:人类

制造和使用过石质工具。

6.第一次加工:指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只打边上,不打里边,不改变石器的形状。

7.第二次加工:不仅打边,而且打里面,把中心部分加工改造,使形状发生变化。

8 .周口店文化期:主要为打击石器,多为第一次加工,一器多用,有用火的痕迹为世界上用火最早的。

9.植被的垂直分带:a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
b 分带在山的两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

10. 植被带的平行移动:第四纪气候发生寒暖变化时,植物就要发生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称为平行移动。

二.问答题与论述题:
1.试述植被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答:现代地球植被分带:
水平分带:纬度分带、经度分带
垂直分带
植被的纬度分带
苔原植被带:低等植物、地衣、苔藓、少量矮小的灌木,无乔木;反应冰缘气候。
北方针叶林:针叶乔木、云杉、冷杉落叶松;反应寒冷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种属多,大部分为落叶阔叶,栎、山毛榉、榆、椴;反应气候特征为冬冷夏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的阔叶树,樟树、茶树、木兰科;反应的气候为温暖、潮湿、降雨充沛。
热带雨林:树木种类多,阔叶常绿,叶片厚,棕榈树等;反应气候为常年高温多雨。
植被的垂直分带
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
分带在山的两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

5-第四纪地层及阶段划分
一. 基本概念:
1. 泥河湾组:①下更新统泥河湾组(Q1)
地点:代表性剖面在河北省阳原——蔚县盆地的泥河湾。
岩性:一套河湖相砂砾、砂、粘土沉积物。
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长鼻三趾马/真马动物群)
时代:早期认为广义的泥河湾组均为Q1 。后来将其一分为二,狭义的泥河湾组指不整合面之上部分,称之为上(黄)泥河湾,以黄褐色砂砾及砂质粘土为主,含泥河湾动物群;下(绿)泥河湾以灰绿色砂质粘土、粘土夹泥灰岩为主,含东窑子头动物群。

2. 周口店组:②中更新统周口店组(Q2)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第一地点(中国猿人洞)
岩性:主要为石灰岩角砾与砂土交替沉积,夹砂砾与石钟乳层,堆积物厚40多米。剖面共分17层,周口店组指1-13层。
哺乳动物群:周口店动物群(中国猿人-肿骨鹿动物群)。
时代: 23-46万年,中更新世中晚期,属布容正极性时。

3. 萨拉乌苏组:③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Q3)
地点:代表性剖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乌审旗。

岩性:为一套湖相灰黄色砂质粘土夹风成砂,自下而上分为7层。
哺乳动物群: 萨拉乌苏动物群。1、5层含化石,2层顶部含旧石器时代的石器,7层为近代黄土,风化面上含中石器时代的“细石器”。
时代: 14C年龄为40Ka,为晚更新世。
4. 元谋组:①元谋组
地点:标准地点在云南元谋盆地,龙江以东的东山山前地带
岩性:河湖相砂砾、砂与粘土互层,分为4段28层 (695.4m)。
化石:元谋动物群(第四段)。
时代:早期均划为Q1(广义元谋组)。现在已分开
【元谋组】(3、4段,元谋人牙,1. 7Ma)
~~~~~~~~~~~~~~~~~2.48Ma~~~~~~~~~~~~~~~~~~
【沙沟组】(1、2段)

5. 同时异相:同时异相:同一时代地层包括若干的不同沉积物成因类型

6. 全新世

二.问答题与思考题:
1.简述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答: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1)生物地层学原则
(2)气候地层学原则
(3)地貌学方法
(4)岩石学方法
(5)年代学方法
(6)古人类及历史考古法
2.简述我国黄土-古土壤划分方案
答:刘东生(1985)的划分方案
①午城黄土
地点:隰县午城柳树沟
岩性:颜色较红且均匀,岩性较致密(故有石质黄土之称),含多层钙质结核,厚50米。
化石:产泥河湾动物群成分化石。
时代:位于松山/高斯(M/G)分界面附近,古地磁年龄为2.588Ma,属于早更新世(Q1)。

第十三章 新构造运动
一. 基本概念:
1. 新构造运动: 关于新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限认识不一致:???
① 第四纪(Q)时期发生的构造运动???
② 从新第三纪(N)开始至现代的构造运动????
③ 新第三纪(N)和第四纪(Q)前半期发生的构造运动???
4

2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3.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4.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位移或古地震),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5. 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和新生性

6. 现代构造运动: 大多数人的观点:新构造运动是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其中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的构造运动称为现代构造运动。

二. 问答题及思考题:
1.新构造的标志
答:A.地质表现:?? 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
B.地貌标志:?? 直接地貌标志????????????????
间接地貌标志(夷平面、阶地、溶洞)
C.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
D.地震
E.火山活动
F.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三角测量、水准测量;地形变

异常;重力异常、磁异常
2.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