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版

2.2.4 动物的行为

一、夯实基础

1.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二、能力提升

5.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捉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现象说明()

A.动物界的动物都能各平相处,互相帮助

B.鱼和鸟亲缘关系非常近

C.母鸟的同情心很强,对其他小动物很关心

D.鸟的育雏行为属于一种本能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8.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学习行为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三、课外拓展

9.回答蜜蜂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1)蜂群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蜂,它的分工明确,相依为命,这是蜜蜂的

_________行为.

(2)遇到敌害时,一部分工蜂会保护蜂巢,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_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从功能上看这是_________行为.

(4)新、老蜂王相遇,会咬杀至剩下一个.从功能上看,这是蜂王的_________行为.从获得途径上看,这是一种_____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后天性行为”).

四、中考链接

10.(盐城)竹节虫的形态和体色酷似竹枝,伪装的本领十分高超.这种行为属于()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社群行为

11.(临沂)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

A.取食行为

B.社会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12.(衡阳)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口鸟洲位于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内,其中的白鹳每年4月初热带迁徙至江口鸟洲繁殖,为衡阳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材料二:动物使我们的星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它们的行踪几乎处处可见,诗人的笔下也留下了它们的身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饿”…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说,材料一中的白鹳的迁徙属于_________行为.

(2)人和小白鼠任何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_________三者的协调配合,在____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完成的.当你直臂提重物时,你的肱二头肌处于

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

(3)白鹳的呼吸作用旺盛,具有与肺相通的_________,可辅助呼吸.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考试 A 卷 一、选择题 1.在一条远洋海轮上,因新鲜蔬菜不足,多数海员齿龈出血,这是因为缺()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 D.维生素C 2.根据蛋白质对人体所起的生理作用,你认为在人的一生中,下列哪一阶段要摄入较多的蛋白质()A.成年期B.儿童、青少年时期 C.中年期D.老年期 3.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一组是() A.蛋白质和无机盐B.糖类和水 C.维生素和无机盐D.脂肪和维生素 4.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三类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分别开始于() A.口腔、胃、小肠B.口腔、胃、胃 C.胃、小肠、小肠D.胃、胃、小肠 5.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A.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B.谷类食物 C.甜食D.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 6.有的同学经常因学习生活紧张而不吃早餐,其实早餐很重要,因为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餐的能量占()A.10% B.30% C.40% D.5% 7.组织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中氧的含量() A.与组织细胞一样B.比组织细胞内的低 C.比组织细胞内的高D.无法比较 8.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①支气管是树状分支②肺泡数目很多 ③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④肺泡很小 ⑤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⑥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慢 A.①③B.③⑤C.②④D.③⑥ 9.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人呼吸的目的是() A.吸入新鲜的空气B.释放出二氧化碳 C.释放有机物中的废物D.释放细胞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10.人类与植物呼吸作用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白天吸入二氧化碳,晚上吸入氧 B.都需要吸入二氧化碳 C.都需要吸入氧 D.人吸入氧,释放出二氧化碳;植物吸入氧,释放出水和二氧化碳 11. 与人体心脏四腔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A.肺动脉和主动脉 B.肺静脉和主动脉 C.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 D.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 12.吸烟和吸食毒品,首先损害的是人体的() A.血液B.呼吸道黏膜C.肺D.大脑 13.血液的运输功能是由下列哪一选项中的成分完成的() ①血浆②红细胞③白细胞④血小板⑤血清 A.①②B.②⑤C.①③D.④⑤ 14.王康同学不小心在手上划了个较深的口子,因没有及时的处理伤口而感染化脓。伤口中脓液的主要成分是()A.死亡的红细胞B.死亡的白细胞 C.死亡的血小板D.死亡的细菌 15.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舒张期长于收缩期的意义是() ①利于血液流回心脏②使心律正常 ③利于血液流入动脉④使心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6.某同学感冒后,医生给他输液治疗时,会用乳胶管扎紧该同学的上臂,结果结扎乳胶管的下方静脉膨大了,显出结状突起,这证明了静脉() A.位置较浅B.血管内有静脉瓣 C.管腔大、血流慢D.血液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17.从小肠来的血液到达右手必须经过() ①心脏一次②心脏两次③肺④肝⑤脑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 18.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A.右心室、左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新版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和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和蛋白质相同为千焦,脂肪热价为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和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和唾液后,“振荡

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

七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十三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行为的概念。 因为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动物的行为,要求学生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了解几种主要的动物行为类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产生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这些内容都需要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说,动物行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学习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节的重点。 教材并没有给动物的行为下确切的定义,只要求学生了解该概念的“一般”含义,即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学生对静立不动、注目凝视也是动物的行为不易理解。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小组专题讨论,通过学生互助加深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 2.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方法。 建议教师在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可设法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动学生就近取材,设计实验;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力争实际应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简单的动物行为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亲自经历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人新课: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人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 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可以参考BSCS (美国高中生物学教材)《学生学习指导》中介绍的SO3R 法。如下具体步骤可供教师参考: ①纵览教材。 看目录。本书前十二章已经学习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五纲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动物的行为。本章包括六节,有两篇课外读物。 看标题。看节的标题和本节的黑体字。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作用:放大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3、观察的顺序?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由内到外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6、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

生物-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常见的动物及结构(一) 【知识要点】 1.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 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 一层粘液,有侧线,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鳔,卵生、变温, 4.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 吸,卵生、变温,代表动物:大鲵、青蛙; 5.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变温,代表动 物:鳄鱼、蛇、蜥蜴; 6.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 中空,没有牙齿,卵生、恒温,鸟的喙和脚有多种形态,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 7.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 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其中啮齿类动物的门牙一辈子都在生长,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8.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 肢动物、棘皮动物。代表动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线形动物:蛔虫、蛲虫、蠕虫;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软体动物: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节肢动物;蝗虫、虾、蟹、蜘蛛;棘皮动物:海参、海星。其中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昆虫类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9.益虫、害虫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有些动物是益虫,有些动物是害虫,菜青虫是菜粉蝶 的幼虫,是一种害虫。 【经典练习】 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种,其中脊椎动物种,无脊椎动物种。 2、根据体内有无,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根据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动物分为和。 1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冀教版.doc

第一章平衡营养合理膳食 能提供能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 一、营养物质 不能提供能量的:水、无机盐、维生素 二、六种营养物质的功能 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2、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3、脂肪: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4、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5、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6、无机盐: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 三、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品来源和缺乏症 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食品来源缺乏症 维生素 A 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等夜盲症 维生素 B1 瘦肉、米糠、麦麸等脚气病 维生素 C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坏血病 维生素 D 动物肝脏、牛奶、鸡蛋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疏松铁瘦肉贫血 钙虾皮、鱼、牛奶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软化疏松 物理性消化 消化 化学性消化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 食物的消化四、消化和吸收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 吸收的概念 营养物质 不同器官的吸收能力不同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五、 1、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长,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薄,适于吸收营养物质)。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物质消化部位消化酶消化终产物 淀粉口腔、小肠唾液淀粉酶、胰肠淀粉酶等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胃、小肠胃、胰蛋白酶、肠肽酶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小肠胰、肠脂肪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 脂肪酸4、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 消化道吸收功能 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2、各种血液成分的正常值 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 RBC)男× 1012~× 1012个 /L 女× 1012~× 1012个 /L 血红蛋白( 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白细胞( WBC) 9 9 4× 10 ~10× 10 个 /L 血小板( PLT)100× 109~300× 109个 /L 3、贫血:血液中血细胞数目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都叫贫血。 4、人体白细胞数量少,抵抗能力低;白细胞多,有炎症。 5、输血的原则:同型血互相输;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AB 型血原则上可 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6、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气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30%( 1200mL~1500mL)就会 有生命危险,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 10%(400mL以下),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恢复正 常。 7、三种血管的特点 管壁弹性管腔血流速度出血的初步护理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厚大小快压住近心端 静脉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薄小大较慢压住远心端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极薄极细最慢处理出血处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复习资料(精华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对于小型的、活动较慢的动物,宜在野外观察;活动性较强的动物,可捉回室内,放在合适的容器里观察;较大的动物,可放在笼子里观察。 2、地球上有150多万种动物,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3、野外调查是研究野生动物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野外调查时,除了要对动物的种类、数量、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外,还要注意观察其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以以便有更全面的了解。 4、水螅生活在淡水中,通常固着在水草上,身体浅褐色,圆筒状,体长约1厘米,呈辐射对称。其体壁由两层细胞组成,有口无肛门,属于原始的多细胞生物。 水螅、珊瑚虫、海葵、水母、海蜇等都属于腔肠动物。 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 6、涡虫身体有明显的背腹前后之分,呈左右对称。左右对称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上比辐射对称的动物强。 7、涡虫身体由三个胚层组成,中胚层形成了肌肉层,所以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8、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都属于扁形动物,多数扁形动物是营寄生生活的。 9、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三个胚层。 10、预防猪肉绦虫病,一要搞好粪便管理,二是加强猪的检疫和市场管理,对“米猪肉”严加处理,三是注意饮食卫生。 11、预防血吸虫病主要是消灭它的传染媒介钉螺,二是搞好粪便和水源管理。 12、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比较简单,生殖器官发达,这些特点都是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 1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 14、蛔虫、钩虫、蛲虫等都属于线形动物。 15、预防蛔虫病,第一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第二要严格粪便管理。

七年级生物动物的节律行为

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理解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比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联想及推理能力。通过练习画概念图,提高学生的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认知技巧。 3.通过观察动物的节律行为,联系人体生物钟,对学生进行生命运动有其内在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受到讲科学、不迷信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有关动物节律行为的系列概念: 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和生物钟的概念。 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有的以日为周期,有的以月或年为周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动物的节律行为开始去认识生物节律,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动物行为类型的一个重要组成,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生物钟的概念使动物的节律行为概念具体化了,因而这一系列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对于生活在内陆、没有见过大海的学生来说,潮汐节律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对生物钟会有一些理解上的难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建议教师结合小学自然课和中学地理课学过的有关自然界的周期变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适应,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相关的地理知识,扶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节课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可以以秋季大雁结队向南飞为例,通过头雁的地位及雁群的组织和通讯方式复习动物的社群行为,并为动物的季节节律埋下伏笔。 2.引人新课: 从大雁南飞适应季节变化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引人新课。也可以从自然界的周期变化引人新课。 3.阅读、比较和画概念图: ①浏览课文。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基本内容。 ②慢而仔细地阅读课文。细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把自己感到不易懂的地方划下来,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比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尝试画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图。 ④回忆自己曾知道哪些有关生物钟的例子,比较书上所介绍的概念与自己原有的概念有何异同,记下自己的问题。 ⑤思考“动动脑”提出的两个问题。 ③阅读《课外读》,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 4.小组讨论: ①在小组讨论时,先讨论在阅读课文时各组员提出来的问题。教师在巡视时要特别留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时请学生谈谈自己发现的问题和对该问题的假设。 ②组内交流概念图的画法。通过交流概念图,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的认识,对生物钟的认识,相当于进行自学本节的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七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版

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第一节食物 1、几种物质的性质 淀粉遇碘变蓝;含有蛋白质的液体与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与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反应,会变成紫色;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 2、六种营养物质的生理作用 糖类就是人体的主要能源,也就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就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脂肪就是人体贮存能源的物质。 水就是细胞的主要成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无机盐就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人体内的代谢活动。 维生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3、了解几种维生素的作用 维生素A预防近视缺失引起夜盲症;维生素B1缺失引起神经炎,严重脚气病;维生素C 缺失引起坏血病;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儿童缺失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骨质疏松。 4、热价:糖与蛋白质相同为17、15千焦,脂肪热价为38、91千焦,故相同质量的的脂肪释放的能量比糖与蛋白质要多一些。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 1、关于“唾液在馒头消化过程中起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试管中加入“馒头渣”(相当于牙齿的咀嚼作用)与唾液后,“振荡摇匀”(舌的搅拌),之后将其置于“37℃水浴加热”(口腔温度37℃,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几分钟后取出,冷却后滴加碘液,发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原因就是淀粉在唾液淀粉 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2、消化的方式 a、物理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事物的吞咽、胆汁对脂肪的乳化 b、化学消化:所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 3、消化道与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酸性环境)、小肠(主要消化器官)、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蛋白酶)、肝脏(分泌胆汁乳化脂肪)、胰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肠腺(分泌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酶) 4、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脂肪微滴→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1、六种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与酒精;

冀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 放大作用: 目镜、物镜。 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目越少) 调光作用:遮光器(具光圈)、反光镜(平面镜、凹面镜) 光线弱时:大光圈和凹面镜 光线强时:小光圈和平面镜 调焦作用: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其他结构:转换器(转动物镜)、载物台(安放玻片)、通光孔、镜臂、镜柱、镜座等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 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整理收镜 3.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如:标本为“b ”,则物象为“p ”; 若物象在视野左下方,则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4.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二、观察和测量 1.观察的顺序: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2.练习测量 (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方法——细线和刻度尺 (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方格纸(方格面积乘以方格数即叶片面积) (3)测量物体体积时的方法——量筒和水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4)测量温度——温度计(直肠处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37.4℃) 三.采集与制作标本 1、植物标本 分类:(1)腊叶标本 (2)浸制标本 2、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采集筒、铁锨、枝剪、绳子、标本夹、标本号牌、标签、吸水纸…… 采集植物:草本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全植物; 木本植物:茎、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制作:整形 → 压平 → 干燥 → 装贴。 3.昆虫标本的制作: 采集工具:捕虫网、毒瓶、三角纸包、展翅版…… 采集昆虫:标本身体完整。 针插部位:不同昆虫针插部位不同。 制作过程:针插→展翅→干燥→保存。 四.学习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设计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水吗?(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研究性科学问题,以问号结尾) 2、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猜想有科学依据,完整的陈述语句,句号结尾。) 3、设计实验:(1.要确定实验单一变量;2.合理设计对照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2 济南版

一、课前预习 1.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等。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在于、和对人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二、慧眼识珠 1.下列行为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 ] A.母鸡下蛋 B.小鸟索食 C. 猫捉老鼠 D.壁虎断尾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是偶尔碰巧形成的 B.它是通过学习掌握的 C.它是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 D.它是由生活环境所迫的 3.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鸟类育雏 B. 鹦鹉学舌 C. 野鸭迁徙 D.蜘蛛结网 4.“蜻蜓点水”与下列哪种动物的行为结果相同? [ ] A.鲫鱼产卵 B.蝙蝠捕捉蚊子 C.海豚戏水 D.母鸡孵卵 5.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身体的体色,这种行为对变色龙来说[ ] A.不易被敌害发现B.有保护作用 C.属于防御行为D.包括A、B、C三项 6.不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 ] A.金丝猴B.大雁C.白蚁D.鲫鱼 三、明辨是非 7、蜜蜂是一种具有社群行为的昆虫 [ ] 8、蚯蚓走迷宫的行为非常复杂,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 ] 9、动物的防御行为有利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 ] 10、只有高等动物有学习行为,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 ] 四、穿针引线 11.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各属于哪种行为,用线连接起来:

①一只为首的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 A节律行为 ②蜥蜴在遇到敌害时断掉尾巴逃脱 B社群行为 ③孔雀东南飞 C防御行为 ④两只公羊为争夺一只母养而顶角 D争斗行为 ⑤青蛙张口伸出舌头捕捉害虫 E觅食行为 五、巩固提高 12.在非洲草原上,猎豹的奔跑速度是很有名的,它经常要去追捕羚羊,羚羊在全力奔跑一阵以后,会突然停住,马上改向另一侧跑去。如果它不拐弯,仍然直跑,那么它很有可能被猎豹抓住。羚羊虽然跑的不一定很快,但它在奔跑过程中有急转弯的特殊本领,因此它常常能从猎豹的爪子下逃脱。 (1)短文中提到了哪几种动物行为? (2)羚羊在生活中遇到强敌时突然改变奔跑方向,这属于一种什么行为? (3)这种行为对于羚羊自身和种族有什么意义?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 物(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教学方 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是在前两章“学会观察”、“在实验室里观察植物”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验室里观察常见动物的形态特点和局部结构特征,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少。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观察动物形态结构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难点是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口器,从而使学生树立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交流和了解仿生学知识等环节,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尝试观察,初步了解了科学的观察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常见动物的形态、结构、食物、习性、生活环境及仿生学知识等内容,大部分学生或有生活经验或有课外知识,但学生普遍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上,兴趣虽然浓厚,但是深入观察比较(如昆虫口器)的能力可能较差,理性思索(如总结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估计有一定困难。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主动观察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总结规律。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2)重点训练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等),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生物科学素养。 (3)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观察到理性思考,由实际现象到理论总结,最后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 1.使用显微镜时想把图中的甲细胞看的更清楚,不需要调节( ) 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 C .反光镜 D .转换器 2 . 下 列 叙 述 , 错 误 的 是 ( ) A .显微镜观察材料应该薄而透明 B .画生物简图时,图中阴影部分用铅笔细点表示 C .显微镜的目镜用纱布清洁 D .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 3.在对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反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是 ( ) A .通光孔→物镜→目镜→镜筒→眼球 B .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眼球 C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眼球 D .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眼球 4.下列有关科学探究实验的叙说中,正确的是 ( ) A .探究的首要步骤是作出假设 B .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 C .设计对照实验时,所有变量都相同 D .探究结果和原有知识矛盾,探究过程肯定错误 5.某同学用量筒测量葡萄的体积,他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那么他读出的数据与实际相比 ( ) A .偏低 B .偏高 C .正确 D .以上都对 6.一个量筒中装有30mL 的水,放进一个石头后,量筒中水的读数为40mL ,则该石头的体积为 ( ) A .5mL B .30mL C .10mL D .40mL 7.小刚同学每天记录家蚕的生长过程,他所利用的生物学探究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测量法 8.下列生物中只有一种能量转换器的是 ( ) A .衣藻 B .墙藓 C .肾蕨 D .小狗 9.水稻、小龙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10.细胞的结构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主要决定于 ( ) A .细胞质 B .细胞核 C .细胞膜 D .器官 11.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产生了两个子细胞,以下关于子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结构和功能始终相同 B .可以持续长大 C .染色体数目不同,遗传物质不同 D .可能继续分裂 12.细胞分化形成的是 ( ) A .组织 B .细胞 C .系统 D .器官 13.关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草履虫能够净化污水 C .细胞能够吸收营养物质持续生长 D .人体由保护组织、肌肉组织等四种基本组织构成 14.“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了绿色。这是由于( ) A .水中被子植物大量繁殖 B .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C .苔藓植物大量繁殖 D .蕨类植物大量繁殖 15.苔藓植物可作为大气污染的检测指示植物,是因为 ( ) A .是低等植物 B .叶很薄,对有害气体十分敏感 C .一旦干燥便会死亡 D .根、茎、叶结构简单 16.肾蕨是蕨类植物,如果让你在家庭中养植一盆肾蕨,你应该放在 ( ) A .光线明亮的地方 B .光线不强较潮湿的地方

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济南版

2.2.4 动物的行为 一、夯实基础 1.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燕子的() A.社会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觅食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草原上狼群集体围猎黄羊群 B.麻雀成群飞向麦田觅食麦穗 C.雨后青蛙集体鸣叫求偶 D.大马哈鱼集结成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猎豹捕食受伤的羚羊 B.水蛭吸附水牛的皮肤 C.小丑鱼躲进海葵避险 D.小猴给猴王整理毛发 4.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二、能力提升 5.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可爱的家》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后天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6.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捉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种现象说明() A.动物界的动物都能各平相处,互相帮助 B.鱼和鸟亲缘关系非常近 C.母鸟的同情心很强,对其他小动物很关心 D.鸟的育雏行为属于一种本能 7.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是() A.蟾蜍受到攻击时身体会充气膨胀 B.担任警戒任务的猴子看见鹰时发出叫声 C.雌性菜粉蝶释放性外激素 D.蜜蜂通过舞蹈指示蜜源所在方向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 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认识生物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法 四、生物归类法;①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② 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 生生物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一、生物圈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生物圈范围:①大气圈的底部;②水圈的大部;③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六、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等 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②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九、生态系统:①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②组成:I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II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十、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 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十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冀少版 细胞 参考 导学案1

第一节细胞 (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认同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有关。 【问题导学】 探点一:细胞的分裂 阅读课本26——27页内容,并仔细观察图2—10和图2—11回答: 1._______与_______是生物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的基础。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______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能使细胞 _ 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增大。 3.细胞分裂可分为哪两个基本过程? 4.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 5.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是否相同?为什么? 6.一棵幼苗能长成参天大树,主要是由于细胞生长的结果。这句话对吗? 【归纳整理】 你学到了什么? 【反馈检测】 1.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A.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 B.细胞数目的增多 C.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D.营养状况的好坏 2.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①细胞质平分为二,各含一个细胞核②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 ③细胞核平分为二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3.细胞分裂受细胞中( )的控制。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遗传物质 D. 液泡 4.体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体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 ) A. 是原细胞的2倍 B. 是原细胞的一半 C. 是原细胞的4倍 D. 与原细胞相等 5.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复杂的生物体。生物体之所以复杂,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在起作用?( ) A. 细胞的成熟 B.细胞的分化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分裂 6.动植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 7.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 A. 不断分化而不分裂 B.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C.不断分裂而不生长 D.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七年级生物下册 复习提纲 冀少版

【冀少版七下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2. 消化系统的组成 胃腺—→胃液(蛋白酶) 消化腺 肝脏—→胆汁(不含消化酶) 胰腺—→胰液(多种消化酶) 肠腺—→肠液(多种消化酶)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3.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4. 营养物质的吸收 ① 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环形皱襞 ② 小肠适合吸收的特点 小肠绒毛 面积大、壁薄、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③ 吸收部位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 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形态: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凝血 预防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A 型 B 型 血型 AB 型 [冀少版七下生物] 复习提纲 兴华路中学 08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O型 血量:占体重的7%~8% 同型血互相输 输出原则 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 AB型血原则上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 形态:外形像一个桃子,大小和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 左心房:连肺静脉 左心室:连主动脉 结构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连肺动脉 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心房—→心室(由瓣膜控制) 定义:心室收缩时向动脉血管输出血液的数量心输出量标志:心脏的工作能力 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定义: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 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肺静脉→左心房 ↑—————————∣ →汇入锁骨下静脉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第三章健肺强肾精力充沛 组成: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气体进入肺的通道 功能保证空气顺畅通过 对呼入空气进行处理(温暖、湿润、清洁)位置: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 肺结构: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气:胸骨向前,肋骨向上、向外,膈肌向下呼吸时胸腔—→胸腔体积变大 体积的变化呼气:胸骨向后,肋骨向下,膈肌向上 —→胸腔体积变小 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呼吸时肺外界气体进入肺 体积的变化呼气时: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升高, 肺内气体部分排出体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P2-7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出汗、呼吸、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生物的归类方法: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二、生物圈 1.生物圈概念: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种内斗争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 生物因素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环境因素种间关系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互利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如仙人掌的叶刺,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典型事例:冬眠、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生物的生命活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一些植物还能净化空气,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植物蒸腾作用可增加空气湿度等。 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略: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到46。C才会出汗;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60毫米。 五、生态系统P22-27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产者—绿色植物(蘑菇不是,她们是分解者)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蘑菇,还有蚯蚓,蜣螂等)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湿度、温度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