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CT脑出血出血量计算公式

急性脑出血手术打开的时候一般出血量会比CT估计的出血量大一点,因为脑出血后脑内本身是一个密闭的环境,本身出血对出血血管有一个压迫止血的作用, 当颅压消失后,出血血管会继续出血,这样就导致影像出血量常较开颅量少.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如果病灶形态还算规则的话,则用硬膜外血肿出血量(ml)=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立方厘米),如果不规则的话就逐层计算,层层相加,得结果,这样的话更为准确一点,不过在工作量上要大一点.脑内,硬膜外血肿出血量(ml)=病灶最大层面长×宽×层间距×病灶层数×0.5(立方厘米),如果层间距是10MM,那么公式可简化为出血量=病灶最大层面长×宽×病灶层数×0.5。测量应不含水肿的范围。
硬膜下,脑室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能用此公式。

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

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2、脑内肿瘤出血:中风前已有进行性加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颅内压增高征和肢体无力、麻木、局限性癫痫等局部脑症状或病史。 3、脑梗死:发病于安静、休息状态中者较多,发病后偏瘫、失语、颅神经麻痹等定位体征明显,而没有或少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三叉神经痛的鉴别诊断: 1、三叉神经炎:可因流感、下颌窦炎、骨髓炎、糖尿病等引起。头痛呈持续性,压迫神经分支所在处头痛加剧。检查三叉神经区感觉退或过敏,有时可伴有运动支功能障碍。 2、舌咽神经痛:较少见,多见于年轻妇女。头痛部位在舌根、软腭,扁桃体、眼部及外耳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谈话时发作,扁桃体常有压痛,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喷涂于咽部及舌根部即可止痛。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1、胸部软组织挫伤:病人胸痛的程度与呼吸深浅、咳嗽的关系不很密切,胸廓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可疑,X线胸片阴性。 2、肝脾裂伤:通常有明显的失血和上腹部压痛、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阳性,

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局灶性癫痫:癫痫发作常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发麻症状,常按皮质的功能区扩展。老年患者局灶性癫痫常为症状性,脑内常可查到器质性病灶。过去有癫痫病史或脑电图有明显异常(如癫痫波等),有助鉴别。 2、有先兆的偏头痛:其先兆期易与TIA混淆,但多起病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以偏侧头痛、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见。每次发作时间可能较长。 3、内耳眩晕症:常有眩晕、耳鸣、呕吐。除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外,很少有其他神经功能损害的体征和症状。反复发作后常有持久的听力下降,一般起病年龄较轻(如梅尼埃症)。内耳眩晕症还见于良性位置性眩晕。 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1、脑出血:脑出血常起病于活动时,有高血压病史,起病发展较快,可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头颅CT可见高密度出血灶。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检查不难鉴别。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有动脉瘤等,可助诊断。 2、脑栓塞起病急,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3、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鉴别。 4、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某些硬膜下血肿,脑脓肿,脑肿瘤也可呈卒中样发病,表现偏瘫等局限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有时颅内高压症状并不明显,CT/MRI

脑出血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8月15日20:00 患者于晓玲,女性,5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于2010年8月15日20:00由门诊以“脑出血”收入院。 病例特点:①患者女性,57岁。②患者缘于入院前3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但能行走与持物,伴头痛及言语不利,无意识障碍及二便失禁,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未予诊治。就诊于陶瓷医院,查头CT示: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未予诊治,而来我院收入院。③现症见: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头痛,时有胸闷,气短,夜间明显,纳食可,夜寐欠安,大便干,小便调。④查体:BP170/100mmHg。舌质淡,苔白,脉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左:右=2:2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左Babinski征(+),右Babinski征(-)。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⑤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⑥头CT: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中经络 肝肾阴虚,肝风内动 西医诊断:1.脑出血 2.高血压病 3.糖尿病2型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故诊断为中风-中经络。患者老年女性,脏腑渐衰,肝肾阴虚,阳亢风动,走窜经络,脉络不利遂发肢体活动无力,舌质淡,苔白,脉弦,均为阳亢风动之象,总之本病属本虚标实,治宜滋补肝肾,熄风平肝潜阳为法。 中医鉴别诊断: 痫证:患者无肢体抽搐,双目上视及口吐白沫等症状,故不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性,57岁,主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3小时入院。 2.体征:BP170/100mmHg。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左:右=2:2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肱二头肌腱、膝腱反射(+),左Babinski征(+),右Babinski征(-)。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 3. 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现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 4.检查结果:头CT:右侧外囊脑出血,出血量约7ml。 西医鉴别诊断: 脑梗塞:症状、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定位体征与脑出血相同,24-48小时头CT可见责任病灶为低密度影,与此患者影像检查结果不符,可资鉴别。 诊疗计划: 1.神经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 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 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4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5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径5.0mm,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本病人发病后症状呈持续性,目前查体可见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故可排除TIA。 5、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0%,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该患者主要为基底池的出血,首先考虑此病,可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脑血管畸形: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抽搐发作,但少部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约占SAH的10%,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情制定以下诊疗计划: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急性硬膜下血肿:于急性颅脑外伤后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桥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迅速出现因血肿压迫而导致的局造性神经定位体征,头颅CT可见硬膜下出血,可迅速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结合外伤史及脑CT可以确诊。 颅内占位:常慢性起病,以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症状渐进加重,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表现,患者一般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CO中毒:(对于昏迷患者)常见于有CO接触的患者,首发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早期常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早期无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血COHb可升高。确诊依靠明确的病史。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颅脑CT。 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吸氧改善脑供氧。 4、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 5、低温脑保护治疗。 6、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7、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 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9、注意血肿变化,必要时手术治疗。 10、预防继发性癫痫:卡马西平。 11、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后循环缺血 定义:是指后循环的TIA 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 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鉴于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 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 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 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用后循环缺血涵盖后循环的TIA 与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 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凡明确为梗死或短暂性缺血的患者,不要给与本诊断,而尽量给与确切诊断,诸 如:小脑梗死、脑干梗死等等。本诊断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其实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很片面的, 因为后循环缺血是个很大的诊断,要给它写鉴别诊断,必须根据临床症状,但是缺血总有一个必须的鉴别 诊断,那就是出血,其余的可以根据病状加减。 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 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 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 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 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 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发作性 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可有或无颈椎病的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部 分患者颈部的突然转动而诱发本病。 基底动脉偏头痛:患者有反复的脑干及小脑功能障碍,在基底动脉偏头痛发作时出现眩晕、复视、步态蹒 跚、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失明及焦虑不安,有些患者有意识丧失。脑血流的检查发现,在颞顶枕区常有 缺血性改变。经颅多普勒可发现BA 及MCA 血流速度持续增快。 前庭神经元炎: 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 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一般为20-60 岁(平均39 岁)的成人。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持 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无耳鸣耳聋及神经 系统体征。通常发作2-3 天后症状减轻。 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 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 晃动感。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查正常。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以及颈部血管彩超、TCCD、颈椎平片等,以助诊疗。 3、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 4、扩张脑血管,保护神经元:尼莫地平。 5、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6、改善循环供血:丹参川芎嗪。 7、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 ~60 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 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 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

脑出血的住院病历首次病程录

脑出血的住院病历首次病 程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首次病程录 患者:***,*性,**岁,宿迁市宿城区龙河镇******人,因“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一月”入院,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于市人民医院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诊断‘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住院于手术治疗,好转出院,今到我院就诊,查随机血糖示:L,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以:“脑出血,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收住院,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咯血胸痛,无心悸、呼吸困难,无晕厥抽搐,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饮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十年余,血压最高达 170/100mmHg,平素为正规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入院查体:T:℃ P:87次/分R:20次/分 BP:16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差,轮椅推入病房,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未见有蜘蛛痣及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正常,五官端正,双眼睑无水肿、充血、下垂,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鼻通气良好,无脓性分泌物。口唇无紫绀,舌伸自然,咽红,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样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区,心率8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无叩击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双肾区无叩击痛,四肢及脊柱无畸形,左侧肢体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活动受限,右侧肢体肌力肌张力均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左侧巴氏征阳性,右侧病理放射未引出。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辅助检查: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随机血糖示:L。初步诊断:1、脑出血,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诊断依据:1、患者为老年男性,5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受限一月”入院;2、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十年余,血压最高达170/100mmHg,平素为正规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3、临床表现:左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清,4 查体:BP:160/10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左侧肢体肌力1级,肌张力减低,活动受限,左侧巴氏征阳性,左侧病理放射未引出。5、辅助检查: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随机血糖示:L。鉴别诊断:脑梗死及脑部占位性病变,临床也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言语不清等症状,头颅CT及MRI等相关检查可以鉴别。治疗计划:1、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2、治疗上予营养神经、控制血压、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控制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3、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有继发再次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死、糖尿病酮正酸中毒、髙渗性昏迷等并发症,表示理解。 医师;宋绍举 2017-06-14 08:00 陈继峰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查房,患者诉左侧肢体仍活动受限,言语不清好转,无胸闷心慌,无头晕不适,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咯血胸痛等不适,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查体:BP: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可,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抬举样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区,心率8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无叩击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及脊柱无

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 腰椎:本病中医属于“腰痛病”范畴,应与“痿证“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痿软无力为主症 痿病:痿证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本病属“中风病”之气虚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中风(口舌)中风后遗症应与痹症、痿证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舌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面瘫:本病中医属于“面瘫病”范畴,应与“中风”之后的口舌歪斜、语言蹇涩、失语相鉴别。 面瘫:本病中医属“面瘫”应与“中风病”相鉴别,两者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伸舌歪斜,而面瘫没有这些症状,易于鉴别。 颈椎病:本病属“项痹病”之气滞血瘀证,须与“痿病”相鉴别,后者以双侧肢体对称性萎缩无力为特征,易鉴别。 癫痫:本病中医属于“痫病”范畴,应与“厥证“相鉴别,后者除见突然扑倒,昏不知人主证之外,还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进或见口噤、握拳、手指拘急。而无痫病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状,临床易于区分。 痿证:痿症应与痹症、中风后遗症相鉴别。痿证筋骨痿软,肌肉麻木,甚至消瘦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症日久,亦可出现肌肉麻木、消瘦,但始终有关节疼痛;中风后遗症与痿证,虽也有相似之处,但中风是半身瘫痪,长有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痿证则无这些风证。

高血压脑出血首次病程记录模版

2012-09-23 14:45 首次病程记录根据入院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归纳,本病例特点如下:患者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 小时余”为代主诉入院。今晨 4 点患者因为亲人逝去悲伤过度在在省中医研究院时出现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测血压240/110mmHg. 在医院给予输液降压等治疗。 5 点左右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急来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 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大面积出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急诊科期间患者昏迷程度较深生命体征不稳,请神经外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建议入ICU 进行相关治疗。入我科后患者为自主呼吸及自主心率,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紧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 初步诊断: 1.右侧颞叶脑出血并脑疝形成 2.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3. 糖尿病 诊断依据: 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障碍8 小时余; ②查体:深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测不出,无自主呼吸及自 主心率,颈动脉波动消失。氧饱和为0.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等 大等圆固定于中立位,直径 5.0mm ,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腱反射(+)双侧病理束征未引出。 ③头颅CT右侧颞叶脑出血。 鉴别诊断: 1、脑梗塞:无外伤史,颅脑CT显示低密度病灶。 2、硬膜外血肿:多有外伤史,伤后多有短暂意识障碍或中间清醒期,以着力部位多见。CT显示颅板下双透镜状高密度影,可伴有对侧脑挫裂伤和着力部位颅骨骨折。 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意识障碍较重,头颅CT/MRI 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呈高密度,与周围组织多有明显界限。 4、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 5 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状,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症状相对较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脂血症病史。本病人发病后症状呈持续性,目前查体可见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故可排除 TIA。 5、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40-60 岁患者,常有高血压病史。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90%,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该患者主要为基底池的出血,首先考虑此病,可行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脑血管畸形: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内血肿、 抽搐发作,但少部分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约占SAH的10%,脑 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针对病情制定以下诊疗计划: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方法: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病人,绝大多数有明显的高血压的病史,中年以上突然发病,意识障碍相对较重,偏瘫、失语较明显,脑血管 造影无颅内动脉瘤及畸形血管。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方法:动脉瘤性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40~50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前无特殊症状或有一侧 眼肌麻痹、偏头痛等。发病后症状严重,反复出血较多见,间隔时 间80%为1个月之内。病人有一侧动眼神经损伤,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网膜出血,在此基础上突然出现脑室内出血的表现,很有可能为 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脑室内出血,应及时行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明 确诊断。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方法:脑动静脉畸形性脑室内出血 易发年龄为15~40岁,平均年龄比动脉瘤性脑室内出血约小20岁。性别发生率与动脉瘤相反,即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可有出血 或癫痫病史,进行性轻偏瘫而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或有颅后窝 症状,呈缓慢波动性进展。如突然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和一系列脑室 内出血表现,应首先考虑脑动静脉畸形。确诊需要CT扫描及脑血管 造影术。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方法:烟雾病性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在发生脑室内出血之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瘫,成人则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此基础上出现脑室 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示颈内动脉末端严重狭窄或闭塞,在脑底部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如同烟雾状为其特征表现。 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方法:颅内肿瘤性脑室内出血

多见于成人,凡是脑室内出血恢复过程不典型或脑室内出血急性期脑水肿消退,神志或定位体征不见好转,查体发现双侧视盘水肿 等慢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或发病前有颅内占位性病变表现或脑肿 瘤术后放疗病人,应考虑到有脑肿瘤出血导致脑室内出血的可能。 必要时可行CT强化扫描确诊。 自发性脑出血的病因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系指出血来源于脑室脉络丛、脑室内及脑室壁和脑室旁区的血管。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是指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破入或逆流 入脑室内。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 是脉络丛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及颈动脉闭塞、烟雾病也是常见的病因,其他少见或罕见的病因有脑室内脉络丛乳头状瘤 或错构瘤囊肿、出血素质、胶样囊肿或其他脑室旁肿瘤先天性脑积水、过度紧张、静脉曲张破裂(特别是丘纹静脉或大脑大静脉)、室 管膜下腔隙梗死性出血、脉络丛猪囊尾蚴病、白血病、垂体卒中以 及术后(脑室穿刺、引流术、分流术)等,许多病因不明者可能与 “隐性血管瘤”有关,采用显微镜或尸体解剖详细检查脉络丛可能 会发现更多的“隐性血管瘤”。 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 高血压、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颅内肿瘤卒中,其他少见或罕见的病因有凝血功能异常,约占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0.9%这 类脑室内出血一部分是由于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另一部分为 抗凝物治疗的并发症。引起出血的疾病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 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病、维生素原减少症等脑梗死后出血 是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另一少见原因,约占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 1.4%其他引起继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病因有出血体质、蛛网膜下腔出 血后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曲霉病、遗 传蛋白C缺乏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和代谢性疾病。

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外科常见病鉴别 一、头皮血肿的鉴别诊断 1、头皮肿胀:一般无外伤史,且触痛不明显。 2、凹陷性颅骨骨折:患者有外伤史,CT及X线拍片有明显的骨折线。 二、颅内血肿(外伤性)的鉴别诊断(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1、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持续时间长、局灶症状伤后立即出现,CT扫描可见点状出血及血肿带。 2、脑血管病出血:常有脑血管病史或高血压史,局灶性症状较常出现,CT扫描出现较为特殊的脑池内积血和某支供血血管区出血,DSA检查可确诊。 3、脑肿瘤内出血:出血前常有颅内增高症状或局灶症状。CT、MRI扫描动态观察待血肿吸收后,瘤灶仍存在。 三、原发性脑损伤 脑震荡的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头伤后昏迷时间多超过半小时,生命体征变化较明显,脉搏和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清醒后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定向力障碍,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脑膜刺激症状如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2、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3、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4、脑胶质瘤:有癫痫,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性质。 脑挫裂伤的鉴别诊断: 1、硬脑膜外血肿:有头伤史,多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头伤后出现短暂性昏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躁动,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失语等,再次昏迷并加深,幕上血肿时,血肿侧瞳孔先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双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出现病理性呼吸。 2、脑卒中:多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或青少年有癫痫或头痛病史,无外伤史,而CT和DSA可明确脑出血或脑栓塞部位。 3、脑胶质瘤:有癫痫病史,进行性加重的头痛病史、无外伤史,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四、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外伤性颅内血肿:即使有头部外伤的体征和病史,也要查明脑外伤和脑出血的发病先后和因果关系。

脑外科鉴别诊断

脑外伤的鉴别诊断: 1.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的硬膜外血肿的特点示原发性脑损伤较轻,有短暂的意识障碍,中间清醒期比较明显,继发性昏迷出现时间的早晚与血管损伤的程度和损伤血管的直径有关。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躁动不安等,并有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缓慢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的表现。CT扫描原发脑伤少见,颅骨内板下表现为双凸形高密度区。 2.脑挫裂伤:伤后昏迷时间长,可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症状,可伴有生命体征改变及脑膜刺激征明显,行CT扫描可鉴别. 3.急性硬模下血肿:此病多数有脑挫裂伤及继发性的脑水肿同时存在,病情一般较重,如脑挫裂伤较重或血肿形成速度较快,则脑挫裂伤的昏迷和血肿所致的脑疝相重叠,表现为意识进行性加重,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表现。头颅CT检查颅骨内板于脑表之间出现的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影的新月形或半月形影,可有助于诊断。 3.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昏迷较深,持续时间长,血压正常或偏低,可见病理性呼吸,瞳孔多变,Ⅲ、Ⅳ、Ⅶ、Ⅸ、Ⅹ、Ⅺ及Ⅻ脑神经损伤多见,可出现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多位交叉性瘫痪,早期可出现去大脑强直,腰穿压力不增高。 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少数病人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症状,血压一般正常或偏高,可反复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及CTA可协助诊断。 2.脑血管畸形:一般病人年龄较轻,病变多在大脑外侧裂、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出血前常有头痛(66%)、癫痫(50%以上)及进行性肢体肌力减退、智能减退、颅内血管杂音及颅内压增高表现,多雾脑神经麻痹症状,DSA有助于诊断。 3.烟雾病:年龄多在10岁以下及20-40岁,儿童常表现为脑缺血性症状伴进行性智能低下,成人多为脑出血症状,但意识障碍相对较轻,脑血管造影见颅底特征性的异常血管网,以资鉴别。 4.脑瘤卒中: 脑脓肿的鉴别诊断: 1..化脓性脑膜炎:多起病急剧,急性感染的全身症状和脑膜刺激症状较重,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不明显,脑脊液可呈脓性,白细胞增多明显,可发现脓细胞,颅脑CT扫描有助于诊断。 2.耳缘性脑积水:由于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引起的横窦栓塞导致脑积水,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征象,但一般病程长,全身症状较轻,无明显神经系统局灶体征,CT扫描或MRI扫描只能显示脑室有些扩大。 3.结核性脑膜炎: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可恶明显结核病史、结核灶和结核体质,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和蛋白明显增高,而且糖和氯化物都可明显降低,抗结核治疗有效,CT和MRI扫描均有助于鉴别。 4.脑肿瘤:多缓慢起病,有头痛、恶心、呕吐之颅内压增高表现,也有神经系统受损的局灶定位的证,病情呈进展性,头颅CT或MRI可发现肿瘤灶。 5.脑囊虫病:两种疾病均有共同的临床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局灶性体征等。但本病患者常伴有皮下结节,切取标本行切片镜检便明确诊断。脑CT不仅能作出准确定位,并且可以定性。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1.脑栓塞:多见青壮年,常有器质性心脏病,起病急骤,血压多正常,脑CT示颅内见低密度影,与本列不符,考虑可基本除外。 2.脑淀粉样血管病:多发生于55岁以上,最常见出血部位为皮质及皮质下或脑叶等区

鉴别诊断病历模板

后循环缺血 定义: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鉴于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约半数的后循环TIA有明确的梗死改变且TIA与脑梗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用后循环缺血涵盖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有利于临床操作。 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凡明确为梗死或短暂性缺血的患者,不要给与本诊断,而尽量给与确切诊断,诸如:小脑梗死、脑干梗死等等。本诊断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其实就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很片面的,因为后循环缺血是个很大的诊断,要给它写鉴别诊断,必须根据临床症状,但是缺血总有一个必须的鉴别诊断,那就是出血,其余的可以根据病状加减。 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 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可有或无颈椎病的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部分患者颈部的突然转动而诱发本病。 基底动脉偏头痛:患者有反复的脑干及小脑功能障碍,在基底动脉偏头痛发作时出现眩晕、复视、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失明及焦虑不安,有些患者有意识丧失。脑血流的检查发现,在颞顶枕区常有缺血性改变。经颅多普勒可发现BA及MCA血流速度持续增快。 前庭神经元炎: 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一般为20-60岁(平均39岁)的成人。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持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无耳鸣耳聋及神经系统体征。通常发作2-3天后症状减轻。 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查正常。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以及颈部血管彩超、TCCD、颈椎平片等,以助诊疗。 3、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 4、扩张脑血管,保护神经元:尼莫地平。 5、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6、改善循环供血:丹参川芎嗪。 7、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 鉴别诊断: 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

神经内科疾病鉴别诊断(总表)

体格检查 T:..?C,P:..次/分,R:..次/分,:; 意识清晰,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形如常;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对称存在;耳廓无异常,外耳道无流脓;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等,两侧语颤无明显差异,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双肺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心尖搏动点,未扪及震颤,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未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双眼球各向运动正常,视力尚可。双耳听力正常。双侧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剧中,浅深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腱反射活跃。双侧征、征、征、征、征、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 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多在48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可有或无颈椎病的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部分患者颈部的突然转动而诱发本病。 基底动脉偏头痛:患者有反复的脑干及小脑功能障碍,在基底动脉偏头痛发作时出现眩晕、复视、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失明及焦虑不安,有些患者有意识丧失。脑血流的检查发现,在颞顶枕区常有缺血性改变。经颅多普勒可发现及血流速度持续增快。 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发病年龄一般为20-60岁(平均39岁)的成人。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持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无耳鸣耳聋及神经系统体征。通常发作2-3天后症状减轻。 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查正常。 诊疗计划: 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以及颈部血管彩超、、颈椎平片等,以助诊疗。 3、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 4、扩张脑血管,保护神经元:尼莫地平。 5、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脑梗死: 诊断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②发病前可有TIA;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症状;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症状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逐渐加重;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 鉴别诊断 1. 脑出血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症状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症状相似。可行头颅CT以鉴别。 2. 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内症状达到高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3. 颅内占位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及体征,需与本病鉴别。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断

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应高度怀疑本病,结合CT证实脑池与蛛网膜下腔内有高密度征象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CT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没有条件进行CT检查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腰穿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等特点作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脑出血深昏迷时与SAH不易鉴别,脑出血多于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于SAH混淆,仔细的神经功能检查、头颅CT和DSA检查可资鉴别。 2、颅内感染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等,虽有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但常先有发热,发病不如SAH急骤,CSF形状提示感染而非出血,头CT无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等特点可以鉴别。 3、瘤卒中或颅内转移瘤约1.5%脑肿瘤可发生瘤卒中,形成瘤内或瘤旁血肿合并SAH,癌瘤颅内转移、脑膜癌病或CNS白血病有时可谓血性CSF,但根据详细的病史、CSF检出瘤/癌细胞及头部CT 可以鉴别。 4、其他有些老年人SAH起病以精神症状为主,起病较缓慢,头痛、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不明显,或表现意识障碍和脑实质损害症状较重,容易漏诊或误诊,应注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并行头颅CT或CSF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胸痛:1.主动脉夹层本病胸痛以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腹腰和下 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偶有意识模糊和偏瘫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可资鉴别。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或磁共振体层显像有助于诊断。 2.急性肺动脉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心电图示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Q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度区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改变,可资鉴别。 3、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加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有特异性改变与演变,心肌坏死标识物增高。 4、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引起冠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性心肌病、X综合症等病,均可引起心绞痛,根据其他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5、心脏神经官能症:胸痛为短暂(几分钟)的刺痛或持久(几小时)的隐痛,多在疲劳之后出现,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分钟后才"见效",常有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6、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不典型疼痛:还需与肌肉、骨、关节疾病,胆管、胆囊结石、炎症,上消化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相鉴别。 1.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紧、心悸、心慌等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检查可见异常,甲状腺彩超检查有助鉴别。 2.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表现为胸闷、气紧、心悸、心慌,有时伴有晕厥、黒蒙病史,心电图检查可见宽大畸形QRS波可助鉴别,一般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原发性高血压鉴别: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出现高血压,多伴有低钾,有血清立卧位醛固酮水平的增多,可予鉴别。 2.肾动脉狭窄:多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尤以舒张压升高显著,查肾动脉彩超或造影可予鉴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