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考借鉴】新形势下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机制完善.doc

【参考借鉴】新形势下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机制完善.doc

【参考借鉴】新形势下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机制完善.doc
【参考借鉴】新形势下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机制完善.doc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对于罪犯实行监禁、改造、管理和教育的职能,这一系列职能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罪犯改造成为不再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的守法公民。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对于社会的安全稳定,对于构建小康社会,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监狱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作为社会主义监狱,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的监狱工作已经从当初的以镇压反革命为主,逐步过渡到对罪犯教育改造。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监狱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监狱工作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相比,监狱工作的发展是缓慢的,无论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在监管改造理念上,都是滞后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的实现监狱的职能,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实现刑罚的目的,维护社会的稳定与政治文明,更好的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为摆在监狱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刑事司法是社会公平的最后防线,监狱是“最后防线”的最后屏障。监狱的刑罚效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刑罚执行制度则是监狱工作有效运行的根本保障。完善刑罚执行制度,对于惩罚和预防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完善与创新监狱刑罚执行制度,不断探索和完善一套适合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刑罚制度,以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

本文试从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历史与现状出发入手,分析研究制约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发展的瓶颈所在,对解决制约刑罚执行工作发展的因素从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健全监督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尝试回答“中国监狱工作将要走向何方?未来的监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一命题,对监狱发展建设实现法制化、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监督保障化等进行探索,并就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作一展望,以就教于理论专家与监狱实际工作者同仁。

一、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一)、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历史

新中国的监狱成立与发展大致可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劳改工作创建时期:1949年10月——1954年8月。建国初期,根据《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和《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的要求在全国迅速大规模组建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的产物。

第二阶段:整顿集中时期:1954年9月——1966年4月。监狱同一划归省级直属后基本固定下来。劳改工作建立了各项劳改工作法律、法规,使其走上了正轨。

第三阶段:遭受破坏时期:1966年4月——1976年10月。文革国家的各项正常工作都遭到破坏,监狱工作也是同样,在文革中砍掉了部分监狱。

第四阶段:恢复整顿时期:1976年11月——1981年7月。恢复工作包括:恢复了部分监狱、整顿机构、调回人员。

第五阶段:监狱发展的新时期。1981年9月——至今,1983年严打后,又根据需要新建了一批监狱。1983年8月改属司法部管理。

作为监狱工作的指导方针,也就是对罪犯的改造方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监狱是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执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伴随着监狱工作的发展,监狱工作的目标和改造质量标准也不断地变化和完善。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了要把罪犯改造成“新人”的标准;1954年《劳动改造条例》规定,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标准;1992年《中

国改造罪犯白皮书》再次确立“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为罪犯改造质量标准;1994年将“守法公民”的罪犯改造标准正式写进《监狱法》,由此最终确立了罪犯改造的目标标准。

在对罪犯进行改造的手段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提出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劳动改造是基本手段。

第二阶段、80年代初,由于押犯构成发生了变化,提出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都是基本手段。

第三阶段,“严打”以后,进一步提出监管制度即是改造罪犯的前提条件,也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改造罪犯的三个手段。

我国监狱过去60年来在罪犯改造方面成绩卓著,罪犯改好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重新犯罪率为6%-8%。

(二)、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现状

1、押犯构成:自“严打”以来监狱押犯一直居高不下,现有押犯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一倍,押犯构成发生了两大变化:

(1)反革命罪犯减少,但其能量不可低估,改造难度增大

1980年全国在押反革命犯占押犯总数的13、35%。1984年占1.19%;1989年占0.51%。反革命犯总量和比重都减少了,但其反革命的能量不可低估,尤其反革命的思想与社会上国际国内的敌对势力息息相关,改造难度增大了。近10年来的反革命犯,除少数是境外派遣进来的特务、间谍分子外,主要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下,新生的反革命分子。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加紧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加紧反华、反共、反社会主义,国内仍将长期存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仍将长期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的社会条件,存在着继续滋生反革命敌对势力的土壤和气候。这些新生的反革命份子是敌对势力的急先锋,有一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反动理论,有明确的反动纲领。对这些新生的反革命罪犯,能否改造?如何改造?是对监狱机关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新课题。

(2)新生的普通刑事罪犯总量增加,并有继续增长趋势

第一从犯罪性质看以财产型罪犯增加最快、最多、占第一位。据对1989年全国押犯的一次性调查统计,财产型罪犯占押犯总数的61%。

第二从犯罪方式看,暴力型罪犯比重上升。全国押犯中,1989年比1982年增加一倍多。

第三从罪犯恶习程度看,累贯犯增加很快。1982年,全国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占押犯总数的7.34%,1989年上升到8.35%,绝对数上升1.06倍。

重大刑事犯呈上升趋势。“严打”前的1982年,全国在押重大刑事犯占押犯总数的18.16%,1989年上升到24.12%,绝对数增加1.4倍。

第四流窜犯增多,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上海市,1986年外省籍罪犯占押犯总数的

17.14%,1989年上升到22.79%。

二、制约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发展的瓶颈

(一)法制建设迟滞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治国大略,显然监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已成为当今国家法制整体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但监狱是刑事法机制中最具有封闭性的形式、他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国家法制的完善,刑事立法的综合配套,以及刑罚权合理的分配等制度条件都将构成监狱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决定

了监狱改革非一家所能,所以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必须与国家政治大气侯和经济大环境的进步发展相同步。

我国监狱过去60年依靠文件、指示、政策等行政指导所占的比重很大。1994年《监狱法》颁行使监狱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但监狱法制化、依法治监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监狱工作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迁,《监狱法》却几乎一成未变。在尊重人权、注重新健康标准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监狱工作法制建设滞后、管理理念陈旧的现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抨击,加强监狱工作立法,迫在眉睫。

第一、《监狱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不一致,不衔接之处必须早日解决。

第二、监狱法实施条例尚在制定中。监狱的刑罚执行事物、狱政管理、劳动改造、教育改造、警察的组织管理等,监狱具体的刑罚执行、罪犯改造、监狱管理活动的运作实施都缺乏严谨周密具体的法规制度做规范,因而,监狱工作无法实现必要的统一规范,难以避免各行其是、自由随意的弊端,也难以从实体内容上保证科学规范,从程序上保证公正公平。

第三、随着我国在新世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仅靠监狱设施改造矫治以不足以完成日趋繁重艰巨的刑罚执行任务。随着犯罪率的不断升高和罪犯的持续大规模增加,监狱关押改造能力的提高速度将逐渐落后于罪犯人数上升速度,“收得下,管的住,改造好”

将受到严重挑战。罪犯社会执行、社区矫正等非设施校正的刑罚执行方式将提升到议事日程。因此,制定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衔接的刑事执行法典,对不同刑罚执行方式进行科学定位与分工,并对监狱执行和非监狱执行的衔接、配合方式等制定法律规范将是法学和监狱学工作者的重要的研究任务。

(二)理念陈旧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潮流,适应这种改革潮流,新的政治理念、经济理念、社会理念、文化教育理念不断产生,但我国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理念却显得明显滞后,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正是由于改造理念的落后,导致了改造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尽人意。

1、改造罪犯手段单调落后。

毫无疑问,我国监狱特别重视和强调对罪犯的改造,我国监狱取得较高的罪犯改好率和较低的重新犯罪率也主要得益于对改造工作的重视和改造手段的科学有效。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技术和手段确很少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创新,相反却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改造质量难以达到人们的愿望和预期,个别监狱甚至有停滞和下降的迹象。其主要表现是:

(1)因为经济困难,保证监狱生存和正常运行的生产经营成了某些监狱的第一要务,教育改造受到轻视和怠慢,时间、质量、力度难以保证。甚至一些监狱为了经济效益,不惜牺牲教育改造的状况,将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流于形式,让个别罪犯钻了空子,严重败坏了监狱工作的执法形象。

(2)监狱的领导和管理机关对监狱的防逃、监狱的安全稳定极端重视,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而对改造质量的保证和提高却重视不够,没有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缺乏创新发展推动力度,造成监狱的各级领导全力抓安全稳定,无力抓教育改造质量。由于整个社会对于罪犯的脱逃比较关注,上级各级机关更是高度重视,对于一些监狱来说,只要集中人力物力,确保监管安全,确保没有罪犯脱逃就是成绩,一旦罪犯脱逃,教育改造工作搞得再好,也得归零。所以,教育改造工作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

(3)“三课教育”越来越流于形式。监狱对罪犯开展的“三课教育”没有考虑押犯成分等情况的变化,无视罪犯犯罪思想、犯罪原因等各方面的差异,未注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巨大变化,仍固守单纯的内容、方法、途径机械地开展,致使这种教育地改造针对性越来越差,改造效益越来越低。对于罪犯来说,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三课教育,导致三课教育收效甚微。

(4)监狱对罪犯的管理、组织罪犯劳动与教育脱节,形成单纯管理、单纯劳动,使管理与劳动的改造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改造效率降低。

(5)罪犯改造工作没有充分引进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教育手段,设施落后,方法简单,途径与形式缺少创新与突破,致使罪犯改造手段的进步跟不上社会高速发展的节拍。

2、监、企、社合一的多元混合体制造成了监狱工作的复杂与困难。

新中国监狱初创时,出于政治及安全的考虑,许多监狱建在远离城镇的边荒落后地区,同时,长期的条条管理使监狱基本独立于地方社会,形成自我封闭的大大小小的自成体系的“小社会”,社会服务负担越被越重。

为了实现对罪犯的劳动改造,监狱设置之初便同时办起了大批的监狱工厂和农场企业,生产经营几乎成了与罪犯监管改造并重的监狱工作任务,并由此形成了事实上的监狱经费保障与来源。即使在《监狱法》颁布实施,干警“皇粮”、罪犯“囚粮”逐步由国家提供的今天,监狱建设发展的大量经费、监狱的管理教育经费、监管设施经费、工人工资、干警工资不足部分、罪犯生活费缺额、监狱全部社会服务支出等仍由监狱企业负担。

人们期望的改造生产相互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难以实现,甚至相互制约。从执行刑罚改造罪犯方面讲,监企合一使得生产经营活动过多的挤占了有限的刑罚资源,牵扯了太多的人员与精力,造成监狱干警角色的矛盾与错位,造成监狱经费没有稳定的保障。当一个监狱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奋斗时,社会又怎能指望它能高质量地完成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重任呢?从企业经营角度讲,监狱企业经营者必须在背负繁重的监管改造任务,保证监狱安全稳定的巨大压力下从事经营,监狱企业的种种特殊性使得它难以完全按市场规律办事,生产要素难以实现优化组合,企业的额外负担沉重,经营者素质不高,劳动力技术水平永远在低水平上循环,因而设备技术难更新,新产品难开发,融资无渠道,在国有企业中发展日渐落后,经营日趋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办社会服务更是许多监狱积重难缷的包袱,它不仅挤占干警编制,挤占有限经费,而且它还是监狱干警职工队伍近亲繁殖,人才难以流动,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助长因素。

在稳定、发展、改革的大局中,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大问题,而监狱的安全稳定无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监狱的安全稳定决不像有的人所想的——只要不跑犯人、不出恶性事故就可以高枕无忧那么简单。监狱的安全稳定是个系统问题,监狱巨大经费开支的保障、罪犯劳动改造实现形式的稳定有效、监狱企业的经营保值、监狱社区的社会服务职能等问题,其中每一项都关乎监狱的安全稳定,每个问题解决不好,都足以影响监狱的安全稳定。

(三)标准混乱

监狱布局设置规范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中国监狱初创时受到当时政治、安全考虑影响较大,且短期内仓促组建,对监狱的建设与布局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应有利于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的长期稳定与发展考虑不够,缺乏科学论证。因而,几十年来虽有一些小的调整,但其布局与建设不合理的矛盾在今天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1、地域分布不合理。人口较少、经济不发达的西北省区监狱过剩,押犯日趋减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省区监狱不足,押犯快速增长,不得不增设新监,扩大规模,甚至外调罪犯。

2、地域配置不合理。除大中城市监狱之外,各省都有相当数量的监狱设在边远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

3、个别地区监狱过于集中。这既有违监狱应按地域人口均衡布局的原则,而且也不符合安全稳定的要求。

4、缺乏大区协调机制。监狱由省直属管辖,各省自成体系,与行政区划一致,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在监狱业务协调方面却存在弊端。监狱人民警察的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因各省自办而造成点多面广,难以优化组合,只能在低水平循环等等。刑罚执行机关虽是国家机器的一个部分,但它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划,其管理协调应在国家、省之间设有跨省区的大区协调机制。

我国监狱的初建都是以简易节约方便省事为原则的,监狱的建设并未根据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需要而设计建设,并未体现监狱的特点及功用,因而,我们的监狱缺乏符合需要的建筑规范,既不适应改造的需要,也不利于伴随社会发展而实现科技进步的要求。

(四)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我国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虽然学历水平、年龄结构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相对于押犯成分日趋复杂,难改性、危险性增加的现实,距依法治监、科技兴监的要求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虽然在全国28.4万监狱人民警察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者占40.76%,但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仍是多数,而高中以下学历者占40%左右。而且,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干警中,真正学习法学专业的只有1/3左右,学监狱学专业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由于受整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干警的文凭水分太大,虽然文凭很高,实际水平很低。作为专业的执法改造工作者,我们干警队伍整体法律专业水平仍然很低,这是影响监狱执法水平、真正实现依法治监、科学改造罪犯的严重障碍。

监狱干警队伍不仅整体质弱,而且整体量少,加之不合理的配置,造成基层第一线的警力严重不足,从全国看,干警与押犯的配置比例接近20%,而真正在第一线的管教罪犯的干警仅占押犯的10%以下,严重的仅占6%左右。

我国监狱人民警察队伍采取行政公务员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于稳定干警队伍,提高干警素质水平和责任感使命感具有积极作用,但对监狱工作发展而言,这种体制忽视了监狱专业技术机构、岗位的设置和专业人员的配备与管理。其管理及政策不利于培养、吸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对监狱依法治监、科技兴监及现代化发展极为不利。监狱的执法改造工作,不仅需要处长、科长、科员等行政管理人员,而且需要或者说更需要大量的政工师、管理师、教育家、研究员、心理专家、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等等。

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建设、管理缺乏法制机制,致使人员的引进录用缺乏严格标准,人员配置管理没有科学制度,发展提高需要的学习、培训没有法规保障,专业技术机构和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政策缺乏进人留人的激励机制和吸引力。因此,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提高速度太慢,监狱的整体工作质量提高受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五)执法监督尚不完善

法治监督是保证法的实施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在一定意义上说,如若没有这一环节,法律上规定的罪犯权利将成为一纸空文。整个社会都强调监督机制,作为监狱,几乎谈不上什么监督机制,导致监狱工作自行其是,与整个社会运行机制脱节。我国法治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各地监狱在刑罚执行方面的标准也不尽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狱内改造秩序的稳定以及罪犯的改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新形势下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思路的探索

(一)加强法制建设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为监狱行刑活动的制度化提供了基础条件。依法治国作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文明成果之一,也必将成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体目标的基本途径。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管理经济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制化。由此可见,法治国家的核心内容,是以系统的法律制度来确认、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使其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职能。

制度治国比政策治国更可靠,“政策治国有其自身的利弊。其优势是使政府容易作出灵活的反应,而且执行起来迅速、高效、果断,不仅可以不受以往政策的约束,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冲破任何现行的法律的羁绊”,这又是它的不足之处,即权力不受约束,缺乏制度上的纠错机制。而依法治国并不意味着否认政策的积极作用,只是把法律制度放在高于政策的位置,要求后者不得逾越前者为其划定的界限,“制度治国的核心内容是政府行为的高度制度化,尤其是政府决策行为的高度制度化。靠制度治国,权力受到约束,政策变化的幅度不会太大,这就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适宜的政治制度环境”。其实依法治国的推进为社会综合发展所带来的远远不止于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法治实现的最后保障以及法治的重要实践方式,司法的制度化和现代化也将会出现长足发展。进而,监狱作为刑事司法的重要形式,其管理活动由行政惯性控制向法律制度的回归,监狱行刑法律体系全面的完善,将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特点。在尊重人权、注重新健康标准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监狱工作法制建设滞后、管理理念陈旧的现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抨击,加强监狱工作立法,迫在眉睫。

2、国家政治体制的优化改革和司法制度的强化,对监狱机制的合理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随着国家公务员选拔、聘用等制度的普遍实行,监狱司法警察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执法队伍趋于基本稳定,人员素质得到了较好保障;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强化刑事司法制度化建设,刑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颁行,监狱法的实施等,都为行刑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国家加大了对监狱设施改善的投入,监狱的制度性优化,初步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外部条件。

(二)加强队伍建设

干警队伍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近几年来,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知识结构都在向好的方面转化。但当前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恢复和加强监狱干警的三级训练网,有计划地分级分期分批地轮训各级监狱干警。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克服当前改造新生的反革命犯和普通刑事犯的难点,首先必须加强对我们干警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增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知识。为了确保监狱安全,有效地预防狱内重大、恶性案件,为了加强改造工作,提高改造质量,为进一步推行新的分押、分管、分教制度做理论上和业务上的准确,必须提高干警的法律、

政策、业务素质,并且无例外地进行射击、擒拿格斗等军事训练,学会过硬的本领。为了适应劳改生产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对各级生产经营干部也应分期、分批进行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

2、干警队伍建设的方向,要适应新时期的客观要求。

这里应当有三个基点:一是,吸取1989年国内动乱和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必须强化监狱机关的专政性质和职能,重申和强调:捍卫四项基本原则,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是每个监狱机关,每一个监狱干警的神圣职责。进一步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方向。二是,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甘为事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三是,在业务素质上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今后要研究拟订专业化培训干部的计划。各类专业工作,非经法定的专业培训,不得上岗、任命。

3、加强警种建设,调整组织结构,改进“双包”办法。

一要加强警种建设,从严治警,严格警容风纪。二要从干部结构、配备、工资福利等制度上,研究制订向监管、教育改造岗位,向基层组织倾斜的政策,从组织上确保“改造第一”方针的落实。在干部比例配置上要有重点,对重点单位和重点岗位适当增强警力,不要平均分配。三要研究调整干部的“管教、生产双承包责任制”。在生产经营工作上,可继续实行经营承包制;在管教工作上,则宜改为岗位责任制,与生产经营承包制彻底分开,在国家对监管改造经费列入国家行政预算之后,将有条件彻底分开。

4、对于地处边远偏僻地区的劳改农场、矿山,要研究实行一种特殊的干部制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大,但可以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办法,逐步缓解矛盾,逐步解决干部“进不去,出不来”的老大难问题。从宏观上,还可以研究对这些劳改单位实行干部轮换制。例如,可以采取招聘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只派未婚的青年到这些单位去工作两三年,待遇从优,到期允许返回原籍、城镇另谋工作,自愿留下者,帮助安家立业。

(三)严格执法监督

列宁曾尖锐地提出:“一般是用什么来保证法律的实行呢?第一,对法律的实行加以监督。第二,对不执行法律的加以惩办。”为使建立和完善的法治监督体制有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监督的主体以及不同主体所具有的不同权限。我国法治监督的主体比较广泛,既有国家机关的监督,又有社会的监督;既有机关和组织的监督,又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明确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权限,是为了更好地保证不同主体的监督实效。在建立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的基础上,从社会各界聘请执法监督员,定期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罪犯家属发放《狱务公开手册》,接受监督意见,增强执法监督的长效性;邀请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驻狱检察室提前介入罪犯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案件,适时举办新闻媒体通报会,积极开展警示教育,主动寻求社会监督,提升执法监督的超前性。

2、明确监督的程序。在一定意义上说,程序的正义可以影响结果的正义。明确监督的程序,一方面可以使不同主体节约大量的时间,不致影响监督的效力;另一方面可以使监督主体严格监督,不致造成“虚假监督”或“冤假错案”。以公开促公正,实施“阳光执法”工程。切实提升监狱执法的公信力,坚持面向全社会拓宽执法监督途径,努力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和开放性。在监狱内部,定期开展“公正执法,文明管理”问卷调查活动,主动征询罪犯对监狱执法工作的建议,针对重要执法环节还将问卷调查扩大到刑释解教人员,保证执法监督的直接性。

3、大力推行狱务公开。狱务公开是指监狱机关将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和罪犯公布,以接受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广泛监督的一种活动。1999年以来,我国监狱机关推行了狱务公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是对监狱机关工作包括罪犯权利保障工作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凡是涉及到罪犯切身利益的计分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分级处遇等方面,不仅公示执法结果,而且公示执法依据,增强执法透明度,消除罪犯对执法结果的疑虑,扩大社会各界对监狱执法的了解,塑造了我狱公正执法、文明管理的良好形象。

四、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展望

(一)完善刑罚执行方面的法律

由于刑罚执行处于整个刑罚运行过程的后期阶段,刑事法不仅在行刑内容和程序设计等方面会对行刑机制产生影响,它在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认定上是否系统完善、各种刑事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也都直接关系到行刑制度运行的成败。可见,行刑制度的构建,不能不关注刑事法的整体完善问题。这就是学界常常提及的“刑事法的一体化”。

行刑一体化的基本观点是把刑罚执行当作一个制度性系统看待,通过行刑机制的合理组合,提高刑事法的整体效益。

1、完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的具体方案设计,实现刑事执行法律体系的一体化。

在刑事立法活动中,从整体上架构刑事执行法律,赋予刑事执行法独立的形式与内容,这是行刑一体化最基本的立足点。具体从行刑制度运作的现状分析,监狱法的颁行实施已达数年之久,监狱实施细则正在拟制之中,监禁刑的执行已具有了相当的系统性。在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中,涉及假释、缓刑、管制等刑事执行内容的行政性法律,涉及财产刑执行的法律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关法律经验已有大量的积累,因此,无论在法律准备还是机制条件上,制定统一刑事执行法,形成三足鼎立的刑事法体系,都已具有可行性。同时,建立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以监狱法为主干,完成监禁刑执行法规体系,并根据财产刑、非监禁刑执行的特点,分别完善各自的执行程序与内容,然后拼合为刑事执行法律的体系。在明确了刑事执行法一体化的大思路后,行刑法制定的具体方案,刑事执行概念的准确界定,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系统论证的过程。因为刑事立法的方案是否合理,关乎法律实效。它的确定将涉及到统一后的刑事执行法,是重在界定行刑权,还是要全面界定刑事司法权的行使问题。它决定着刑事立法的规模与步骤。

2、优化行刑权配置,通过行刑权的调整,实现刑事执行司法活动的一体化

在刑事执行法律一体化的同时,为便于调整行刑结构,优化行刑权的配置,应建立统一刑事司法系统,实现行刑的宏观调控,提高刑事法整体效能。其中行刑权的重新分配是这一观点的核心内容。

(二)借鉴国内外好的刑罚执行经验

目前各国的刑罚执行标准不尽相同,许多好的刑罚执行模式值得我们参考,如香港的扣除节假日,美国监狱罪犯服刑一定时间允许保释等。

(三)根据犯罪性质实行分管分押

1、分押分管制度

分押分管制度是旨在防止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加强对症教育改造的一项监管制度。监狱根据罪犯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刑期、改造表现等情况对罪犯实行分押分管制度,采取不同方式管理。”

监狱内部对犯人分押的基本单位以大、中队为主,主要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结合考虑犯罪手段、恶习程度和改造表现等情况分开编队。从各地对罪犯分押的情况来看,主要按照犯罪性质和手段将罪犯分为四大类,分别关押:第一类、财产型罪犯,包括盗窃犯、诈骗犯、走私犯、贪污犯、拐卖人口犯等,由于盗窃犯在财产型罪犯中占显著多数,一些地方将这类犯人与其他类型的财产型罪犯分开关押。第二类、性犯罪罪犯,包括强奸犯、奸淫幼女犯、引诱、容留强迫妇女卖淫犯、重婚犯等。第三类、以暴力手段犯罪的罪犯,包括故意杀人犯、故意伤害犯、抢劫犯、放火犯、投毒犯等。第四类、其他类型的罪犯,如关押少数民族罪犯较多的监狱,将少数民族罪犯单独编队;有些地方毒品犯罪比较突出,监狱把涉毒犯单独关押。

2、适当调整各监狱的监管级别,加强重型监狱的警戒级别,适当降低一般监狱的警戒级别,使有限的人、财、物力得到充分利用。

未来我国监狱建制体系的框架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着,宜采取分级分类监狱建制体系,即分级建制成年男犯监狱,分类设置特殊类型监狱。

就不同的犯罪人来看,其人身危险性有各种差异,就同一罪犯不同的服刑阶段看,其人身危险性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犯人应该被关押在与其人身危险程度相对应的警戒防范设施内,这种“对应”使监禁条件既必要,也不过剩,对犯人来说,既不会放纵恶行,也不会过分剥夺其行为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按不同警戒程度分设监狱的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警戒级别的监狱体系。

1、高度戒备监狱

这是严密防范并控制罪犯脱逃以及狱内暴力事件的最高警戒级别的一类监狱,应该有高大、厚实、坚固的围墙和一定范围的外围安全防范设施,狱内有先进的中央控制系统和严格的监控、管理制度。这类监狱收押有严重人身危险倾向的罪犯。这些罪犯可能多数是被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累惯犯,二次以上服刑的犯人或者其他有明显危险情节的犯人。高度戒备监狱的警察队伍应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应以年富力强,受过较好的安全防卫技能训练,能熟练使用各种警戒设备的人员为主体。

2、普通中等戒备监狱

这是监狱中的主体部分,监狱数量及收押犯人总数都相对较多。其安全警戒程度介于高度戒备监狱和低度戒备监狱之间,虽不像高度戒备监狱那样“极端”的安全防范和严格管束,也不像低度戒备监狱给予犯人相当的信任,允许其有较大的活动自由。普通中等戒备监狱应该有安全的围墙控制设施,有系统的监狱中央监控系统,对犯人实施经常的、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普通中等戒备监狱,通常接收原判有期徒刑5年以上、15年以下的罪犯,普通中等戒备监狱的安全警戒条件,应低于高度戒备监狱,也明显高于低度戒备监狱的水平。

3、低度戒备监狱

顾名思义是最低安全警戒程度的监狱设施,其建筑结构与安全防范措施与高度戒备监狱显著不同,可以花园式的低层建筑为主,狱内可以为家属探视提供住处。对犯人的管理提倡自觉约束,允许犯人在监区、乃至监狱内有较大的活动自由。低度戒备监狱关押人身危险倾向较低或者已基本没有人身危险倾向的犯人。

(四)基本统一全国刑罚执行方面的尺度

统一刑罚执行方面的尺度将有助于完善监狱行刑制度。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是负责自由刑执行的主要部门,但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也执掌与自由刑执行有关的某些权力。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行使假释案件的审理和裁定权,而公

安机关对监外执行罪犯和假释犯有执行权,负责对他们的管理、监督和考察。自由刑执行体制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执行中目的多元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刑罚执行利益受到影响。健全监狱法制、提高执法者的认识以及理顺刑罚执行方面的尺度,对于罪犯权利的保护和促进具有更广泛的辐射面和更现时的紧迫性。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全国统一减刑、假释时间;在减刑、假释时间上,全国各地都不统一,甚至是一个省也不统一,这不利于对于罪犯的管理,所以,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的减刑、假释时间在当前非常有必要。第二、全国统一减刑标准;在减刑上尽管都是依据《监狱法》和《刑法》的统一标准,但由于《监狱法》和《刑法》的减刑标准过于原则,所以,在减刑标准的执行上,尺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就像有些案例的判决上,在甲地是一个样,在乙地又是另一个样。这无疑妨碍了执法工作的严肃性。第三、全国统一假释标准。在假释标准上,与减刑一样,也存在执行尺度不一致的现象。

(五)实行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相结合

第一、加强对监禁刑罪犯的监管改造

监狱是罪犯生活及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以改造人为宗旨,是我国监狱工作所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正足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造罪犯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监狱制度。监狱是专门对罪犯实行改造的场所。对罪犯执行刑罚,最终目的既不是为了惩罚,也不是为了威慑,而是为了改造罪犯。

(1)通过强有力的监控使他们失去继续危害社会和他人的犯罪条件。首先,通过对罪犯的关押、监禁,剥夺或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从外部环境方面对罪犯实行了监控,使他们失去了继续危害社会和人民的犯罪条件。其次,通过部署一指导一检查一讲评一记录等环节,实行程序控制,日记、周评、月结、季考核,不空档、不断层,形成动态的程序监控,循环往复,直到刑满释放。再次,通过严密的组织和各项监规纪律制度,对罪犯整个服刑、改造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行为上对罪犯实现了控制。最后,通过实施奖励和处罚,迫使罪犯接受这种控制相监督,遵纪守法,参加各种教育和劳动生产活动。

(2)通过各种制度的执行,不断矫正罪犯的素质缺陷。对在押犯来说,通过严密的监控设施,严密的组织机构,严明的纪律制度,体现出监狱所特有的威慑力量,使罪犯对法律的尊严产生畏惧感,迫使其收敛犯罪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制度的执行,不断矫正罪犯的素质缺陷。监狱对罪犯的矫正作用,主要通过实行严格、科学的监规监纪来体现。一是环境的矫正。狱政工作从外部改变了罪犯的存在环境,使罪犯与原来犯罪的社会环境隔离开来,形成了新的社会环境,促进罪犯重新审视自我,为矫正罪犯恶习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狱政管理形成的新环境,使罪犯失去了犯罪的机遇,切断了犯罪诱因,为矫正打下了基础。二是制度的矫正。严格的日常行为管理和规范化、恒定化的制度约束,打破了,罪犯原有的动力定型,培养其遵守纪律的习惯。三是交往的矫正。不少罪犯,特别是团伙罪犯和青少年罪犯一般与其交往对象有关。通过对罪犯交往对象、交往方式的各种限制,改变了他们的社会环境,抑制了新的犯罪动机的形成。

(3)通过反复教育和劳动改造,帮助罪犯逐步养成良好的素质。监狱的养成作用,一是表现为新行为习愤的养成,亦即纪律性的养成。通过各种行为习惯规范的执行,对罪犯戒之以规,导之以行,并在整个服刑期间持之以恒,逐步约束,革除罪犯旧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行为习惯。二是意志力的养成。罪犯恶与的改变需要经过长期的、痛苦的磨练,客观上起着锻炼罪犯意志力的作用,使他们能正确对待挫折,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三是新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有规律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可以使罪犯逐步改变原有的放荡、贪婪、任性和挥霍浪费的生活方式。四是新的需要的养成。罪犯的反社会动机源于不良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浅谈当前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浅谈当前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收教中心:李刚 摘要:监狱刑罚执行是目前我国刑罚体系中的“短板”,长期以来存在着法律地位低,社会地位低,执行权不统一,缺乏统一执法依据等难点。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在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现有的改造模式下,监狱的刑罚执行、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模式不断受到新的法治理念冲击,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监狱健康发展,亟待我们探索研究,积极寻求有效对策。 关键词:刑罚执行难点对策 一、当前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存在的难点 1.罪犯收押方面。主要表现为被动性的违规收监时有发生,收押中心在履行收押职责时,对患有严重疾病属保外就医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依据《监狱法》规定暂不收监。导致一批病犯尤其是重病犯从看守所移交到监狱,增大了监狱刑罚执行的风险。 2.押犯人数将不断增加,关押场所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主要原因一是刑八虽然减少了死刑罪名,但却增加了生刑的期限。原刑法中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总和刑期最高为20年。修改后变为“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二是对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减为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以及这两种刑罚的最少服刑年限作了调整限制。调整后,被判这两种刑罚罪犯的法定服刑期限均有增加。对于监狱来说,增加服刑人员的服刑时间,就等于是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押犯量,进而影响到警力、监狱设施及正常的监管改造秩序等诸多方面。 3.押犯构成复杂。主要原因一些社会上常见多发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人民群众强烈反映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刑法修正案(八)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第二百零五条之一:“虚开本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发票,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

思想汇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 通过座谈深入社区了解调查,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 从微观看主要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还不够。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业务存在“两张皮”,认为宣传思想工作是软指标。 2、内空形式单一,宣传的针对性不强,一是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落后于人的思想要求,很多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宣传思想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显得苍白无力。内容上下一般粗,讲大道理多缺少转化,难于入脑。 3、宣传思想工作缺少量化指标,鞭打快牛,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能于的搬来搬去,不能干的什么待遇也不少,影响工作积极性。 从宏观看面临四个挑战 1.面临着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所带来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的影响,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所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宣传思想工作所面对的最大实际和基本的历史条件。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文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等多种文化交织的痕迹和影响。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制度上将长期实行以社

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经济文化结构,必然多层次、多角度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初级阶段的思想文化呈现错综复杂、多元交织并存的结构特征。 同时,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的形势下,一些封建的东西往往沉渣泛起,一些外来的糟粕往往夹在其中,这就使得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观念形态的变化一般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与旧的经济形态、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等还会在初级阶段长期存在;而与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相联系、与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发展完善。应该破什么,立什么;怎样破,怎样立,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既有“左”的干扰,又有右的影响;既有观念上的对立,又有认识上的差异;既有立场上的对立,又有方法上的差异。意识形态领域的新与旧、科学与愚昧、进步与反动、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很尖锐。 2.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在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在变化,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着经济社会生活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变化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利益结构变了,就业岗位和渠道多了,出现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别。如,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业主、合资独资中的外方代理、下岗换岗职工会日益增多;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流动人口、股民人数、老龄人口会日益增多;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 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干部的监督工作都很重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干部监督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对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 随着改革开展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干部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活动不断增多,给干部监督工作带来了新的、更大的困难。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监督工作“鞭长莫及”。当前随着社会活动日趋复杂,干部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各级干部的工作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内部管理,工作时间不再只是八小时之内,而是扩大到了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扩大到八小时之外,不仅要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打交道,还要与个体老板、中介组织以及其他各类人员打交道,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不断扩大。特别是对于驻外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的人员,由于监督力量手段有限,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工作严重滞后,造成了监督盲区的出现,外出办事的干部成了“自由人”,组织上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只好听之任之,完全靠其本人的自觉性来约束。但是这种“自觉性”并不完全可靠,在金钱、美色、权力、地位等诱惑下,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况下,一些立场不够坚定的干部会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所击倒,抱着侥幸的心理从事违法违纪的活动,最终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些派驻人员、项目申报攻关人员、经贸洽谈人员常常出现行贿受贿、贪污公款、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腐化堕落等问题,就是监督不到位的结果。 (二)有的干部反监督能力较强,监督难度大。现在有的干部对干部监督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从心理上产生排斥情绪。心里无“鬼”的,也认为加强监督是对自己不放心,不信任,会产生负面影响,极力逃避、排斥监督。心里有“鬼”的,更是想尽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办法对抗监督。有的干部在从事违法违纪活动时,不忘“自我保护”,钻政策的空子,专打擦边球,变着花样让不合法、不合

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思考

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确保稳定的主要任务。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势必对监狱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监狱治理也就当然地存在着如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确保稳定三者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笔者以监狱刑罚执行如何进一步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切入点,就监狱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出一些想法。要完善法律规范,真正实现有法可依;要转变执法理念,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提高专业化程度,保证制度的正确执行;要强化执法监督,确保做到阳光执法。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刑罚执行公正执 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惩罚

和改造罪犯的任务。同时,维持监狱的安全稳定又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大局。国家治理现代化势必对监狱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监狱治理也就当然地存在着如何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问题。作为一名在监狱工作十多年的人民警察,笔者仅通过此文,以刑罚执行工作如何进一步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切入点,谈谈本人对监狱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一些思考。 一、监狱刑罚执行的性质 《监狱法》第二条明确了监狱的性质,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监狱的性质很明确,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那么刑罚执行的性质呢?对于监狱的刑罚执行权属于司法权还是行政权,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刑罚执行是整个司法活动的最后一环,其属性是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一部分。有的教授则认为,行刑是一种司法行政活动,因而行刑权属于行政权的范畴。笔者认为两种观点的存在恰恰说明了,监狱刑罚执行兼具司法和行政的双重特点。监狱刑罚执行兼具司法和行政的双重特点就决定监狱在思考如何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刑事司法和依法行政两个方面出发,充分考虑如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功利意识、效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的增强,给社会带来蓬勃向上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摩擦会比较集中地显现出来,民众的心态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偏颇和失衡,这就造成某种程度的物欲化、冷漠化、躁动化和虚假化,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因此,要保持社会稳定,就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建设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干劲。加强与改进,就是要求我们针对客观形势的变化,勇于开拓,努力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以下将从四方面阐述一下新形势下如何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 一、解放思想,转变作风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必须切实转变思想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克服官僚主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困难,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同群众一起探讨克服困难的办法和途径,诚心诚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必须与群众共同商量,尊重群众的意愿,耐心向群众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要认真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坚决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采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实现指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之目的。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始终没有完全摆脱“自上而下”、“我说你做”的单向模式,灌输教育、被动接受,高姿态、格式化,是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印象。在实践中,侧重说教灌输的工作方式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过度地染上政治色彩,不能紧扣群众的思想实际,从而导致群众疏离甚至讨厌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互动的、平等的和民主的,不但有组织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而且还要有群众自觉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突破说教和号召的形式,寻找能够触动群众内因、激发其潜能的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得到群众真心认可和广泛参与。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尤其是当前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人的思想观念日趋民主化,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事求是就需要动更多的脑筋,下更大的功夫。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或现象出发,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研究、探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这是一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人的思想,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现象,它是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文化生活等诸多社会存在的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文化生活等发生了变化或正在发生变化,人的思想、情绪、心理等也会随之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随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生活等的变迁而在内容、形式、手段上发生相应的变革,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去研究思想政治领域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和现象,才可能未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五个关系”把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却很少注意对宣传思想工作对象即人的研究,如人们的需要、人们的特点、人们的反应等等,单向式推进、填鸭式灌输。立足于做了工作很辛苦,满足于完成工作很欣慰,至于工作前的谋划、工作中的调节、工作后的效果,都是习惯于一厢情愿,自以为是感觉良好。在整个宣传思想工作中,我们看不到作为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人这个主角的戏份,简直是“目中无人”,自然就看不到与他们的实际互动,比如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意见的沟通,镜像中只有我们那些宣传思想工作者在唱独角戏,而说实话,其中的一些表演却又很枯燥、乏味、单调和老套,让人昏昏欲睡。同时,在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着不看对象,千篇一律的问题,就是不对对象进行研究区分,不能因人制宜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比如多数人与少数人的问题。我们的宣传方向和舆论导向把握不好,就会引发为谁服务、替谁说话的争议。对于人的生存环境及至整个时代条件也需要加强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决定人,研究形势和环境就是研究人,比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物质利益影响甚至冲击的人的特点;比如开放特别是目前的网络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民主意识、维权的意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干部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建立科学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若干意见》等有关规章,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党委负责的原则; (二)职能部门联合监督的原则; (三)实事求是和依法办事的原则; (四)发扬民主和群众参与的原则; (五)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符合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 第四条本细则适用于市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乡镇党委、市直党委(党组)对所属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领导干部的组织监督 第五条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谈话包括例行谈话、预警谈话、诫勉谈话。 (一)例行谈话是常规性谈话,由市委及组织部负责同志同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每年一次。主要结合年度考核、民主生活会和日常掌握的情况,进行激励性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 例行谈话要按照省委组织部《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同志同下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规定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进行。 (二)预警谈话是一种预防性、警示性的谈话,可根据工作需要,由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或本单位主要领导或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随时进行。 1、领导干部出差、出国、工作变动及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要及时进行谈话,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防微杜渐。 2、群众反映领导干部存在不廉洁行为或反映线索比较具体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谈话。 (三)诫勉谈话是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性谈话。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般性错误或尚不构成违纪的问题予以告诫。 1、凡领导干部不能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以及工作部署不力的;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作风专断,或者在领导班子中闹

监狱刑罚的执行与狱政管理(doc 21页)

监狱刑罚的执行与狱政管理(doc 2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狱 第三章刑罚的执行

第一节收监 第二节对罪犯提出的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 第三节监外执行 第四节减刑、假释 第五节释放和安置 第四章狱政管理 第一节分押分管 第二节警戒 第三节戒具和武器的使用 第四节通信、会见 第五节生活、卫生 第六节奖惩 第七节对罪犯服刑期间犯罪的处理 第五章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第六章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第二条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 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 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2)条 第三条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第四条监狱对罪犯应当依法监管,根据改造罪犯的需要,组织罪犯从事生产劳动,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技术教育。 第五条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人民检察院对监狱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 第七条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 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体会

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几点体会 唐大东 市委作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的决定,这是市委在新的起点、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全市发展实际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服从服务于这一重大战略,如何为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服好务,已经成为宣传部门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现实的课题。如何出色地完成好各项任务,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我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唱响主旋律上下功夫 新形势、新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唱响主旋律的基本要求,而当前的这个主旋律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主旋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基调,全力服从服务于加快推进?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发展战略,真正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

力量凝聚到市委的发展战略上来。 1、要高举伟大旗帜,打牢共同奋斗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一是要强化理论学习。要在传统的集中宣讲、专题讲座、培训等学习形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学、讲学、研学、述学、考学等学用结合的学习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领会市委新的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统一跨越发展的思想,将推进发展内化为坚定的思想意识,外化为兢兢业业、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二是要强化理论宣传。要利于各种媒体,通过专栏展示、专访解读、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以及全市在落实十七大精神创新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和举措;要大力培育宣传在推进发展过程中的各级各类典型,充分典型的发挥示范引带作用,从而达到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打牢共同奋斗、努力发展的思想基础的目的。三是要强化理论实践。要推广理论武装工作的?3+1?工作模式,即要在理论学习、理论宣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好理论实践环节,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将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特别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理论与工作实际有机结合,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保证理论在实践的最前沿发挥

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年年初,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是我们党制度反腐和制度建党的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们党的反腐方向从事后惩治转向事前、事中的制约和制衡,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党内监督工作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切实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信息,组织部近期专门就加强干部监督信息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就是为了研究各干部监督联系部门如何发挥各自职能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干部监督联系,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特别是研究如何做好干部监督信息传递工作。下面,我就做好干部监督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干部监督工作是整个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既是深化干部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是搞好干部工作、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中央一再强调,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近几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大干部监督方面的措施,如建立了新提拔干部廉政鉴定制度、新提拔干部公示制度、干部监督员制度等,对加强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总体上看,我县的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是能够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勤政务实,廉洁自律的,经受住了各种诱惑的考验。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党不管党、治党不严,重使用、轻管理等问题在一些党组织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进一步提高我县干部工作水平,确保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干部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信息采集、整理和交流是搞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适应干部监督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干部监督合力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立干部监督工作的信息网络,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扩大信息,使干部监督机构耳聪目明,监督工作更加及时有力。”各干部监督联系单位都负有干部监督责任,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干部监督信息。纪检监察机关主要是进行纪律检查监督,zd机关主要进行执法监督,审计机关主要进行财经纪律监督,新闻单位主要是开展舆论监督,信访部门是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组织人事部门主要是日常管理监督。这几个方面的监督,职能上各有侧重,作用上相互衔接和补充,目标都是一致的,工作中形成的信息既是各自工作成果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只有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各负其责,加强联系沟通,相互配合,协同运作,齐抓共管,做到分工不分家,全面、及时准确地交流有关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问题性信息,才会使各方面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卓有成效的干部监督合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推动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因此,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共同搞好干部监督信息交流工作。 二、突出监督工作重点 抓重点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各联系单位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要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对象。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特点,加强对执法、执纪和掌管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科级后备干部和即将退居二

浅谈《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 影响及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刑法修正案(八)》中涉及监狱刑罚执行(主要是减刑、假释)工作条款的变动情况,指出新的变化对罪犯改造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监狱管理教育罪犯提出新的要求。监狱做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只有认真学习修正案中的新变化,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涵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犯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够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八)》变动影响对策 《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正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刑法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保护,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建立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严格限制死缓犯的实际执行刑期,调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后的刑期上限,完善了减刑、假释的一些硬性规定。 一、《刑法修正案(八)》中涉及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变动情况 《刑法修正案(八)》中涉及监狱刑罚执行条款较大变动的主要有:第五十条、第七十八条、第八十一条。 (一)原刑法第五十条与修改后第五十条内容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以下变动:(1)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实际服刑时间延长。与原条款相比,最大服刑时间相差十年。(2)第

五十条增加了第二款。修改和增加本条内容,其立法原意,既是适应现代刑罚趋势的需要,加大对死刑的控制,逐步减少死刑,也是贯彻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体现。通俗说,就是犯重罪的人,牢底坐穿,在漫长服刑生涯中体味自己的犯罪,成本有多大。从而体现法律的严惩性,对受害者也是一种安慰。 (二)原刑法第七十八条与修改后第七十八条内容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以下变动:(1)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实际执行刑期延长三年。(2)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经过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作出强制性规定。即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被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三)原刑法第八十一条与修改后第八十一条内容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以下变动:(1)原判无期徒刑的罪犯,必须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原是十年以上),其它条件符合,方能办理假释。(2)增加了不得假释的罪名,原指“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现修改为“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3)将假释条件中“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改为“没有再犯罪危险的”。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积极推进 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 金强 近一年来,与天津石化同甘苦共命运的消防支队在经历了几次公司和支队经济体制变革后,如何消除职工的思想顾虑,教育引导职工积极投身改革,保证支队的健康发展,提升为天津石化安全生产的保驾能力,成为摆在全支队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为此,支队党总支就如何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积极推进公司和支队改革、发展和稳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目前,消防支队现有正式职工106人,合同工199人。支队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党小组3个,党员54人,入党积极分子23人。支队下设党群工作部、综合管理部、防火部、战训部、装备部五个专业职能管理部室;执勤力量下设有:一个气防站和4个战斗中队,战斗中队分别派驻在炼油、烯烃、塘沽油码头等生产单位,承担着为天津石化公司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神圣使命。 在公司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内部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我们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不回避支队难点,敢于正视职工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为支队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近年来,消防支队获得多项荣誉:连续三年荣获天津市级《消防安全先进单位》、《天津石化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消防局《专职消防队技能训练考核优胜单位》、公安

部消防局授予的《专职消防队伍执勤岗位练兵先进单位》称号、《天津石化2005年度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专职消防队建设市级达标单位》、04、05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优秀消防队》、《天津石化2006年度责任在我安全教育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奖和表演一等奖》。 二、主要做法 1、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支队稳定。从去年以来,在干部调整、部门重组过程中,为保证“思想不乱、队伍不散、管理不松、工作不停”,我们通过召开会议、举行座谈、深入宣讲、领导与职工“一对一”交流谈心等形式,引导职工正确认清形势,调整心态,稳定情绪。同时,注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三会一课”、政治学习、集中辅导等形式统一思想认识,以党员的实际行动引导和带动职工自觉服从改革大局,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各职能部门也积极深入基层一线,化矛盾,解疙瘩,转观念,拓思路,较好地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局势。由于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超前,坚持原则,操作得当,保证支队各项工作平稳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地增强企业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针对职工的困难问题,我们坚持进行重点照顾,无论是生病还是生活困难,从派车、派人到生活接济,总是想方设法加以解决,达到他们的满意。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投诉和上访情况。对生活困难和有病职工,支队坚持定期走访,接济、补助家庭生活

监狱刑罚执行性质的多维度思索(一)

监狱刑罚执行性质的多维度思索(一) 关键词:监狱刑罚执行;权力;法律关系;行为;可诉性 内容提要:监狱刑罚执行的性质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从权力性质仁分析,监狱刑罚执行权应是行政权而不是司法权;从法律关系角度分析,监狱刑罚执行法律关系应是刑事法律关系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从行为性质分析,监狱刑罚执行行为既是执行行为,又是管理行为;从行为的可诉性角度分析,监狱刑罚执行行为是一种可诉行为。 一、前提:刑罚执行应当从广义,狭义,还是从更为狭义的概念上来理解 广义的刑罚执行是指法律规定的刑罚执行机关,依法将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所确定的刑罚内容付诸实施,并解决由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狭义的刑罚执行仅指监狱执行自由刑的活动,即监狱刑罚执行{1}。除了上述广义和狭义的刑罚执行概念以外,《监狱法》还创造了一个外延更为狭窄的“刑罚执行”概念。《监狱法》将“刑罚的执行”单独列为第三章,以区别于第四章规定的狱政管理,第五章规定的教育改造等内容,主要包括收监,对罪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监外执行,减刑,假释,释放和安置等方面。因此,在理论上同时并存着三个刑罚执行的概念,即广义的刑罚执行概念(公安机关、法院、监狱的刑罚执行)、狭义的刑罚执行概念(监狱刑罚执行)以及更为狭义的刑罚执行概念(狭义的监狱刑罚执行)。对刑罚执行概念的多重论述,容易造成理论指导匕的误区和实际工作中的困惑,长期以来困扰着监狱理论研究者和监狱实践工作者,必须予以明确和澄清。 那么,对于监狱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而言,我们应该采用哪个刑罚执行概念呢?笔者认为,应该采用狭义的刑罚执行概念(监狱刑罚执行)。广义的刑罚执行概念研究领域超越了监狱的范畴,外延过宽;而更为狭义的刑罚执行概念(狭义的监狱刑罚执行概念)是不科学的,容易使人误认为狱政管理、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活动不属于刑罚执行的内容,“不仅使刑罚执行的概念在同一法典中产生了歧义,而且也有违党的监狱工作方针和监狱工作宗旨,有违立法者对监狱刑罚执行所确定之义。”{2}因此,笔者使用“监狱刑罚执行”这一概念来对刑罚执行的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监狱刑罚执行性质的多维度分析 (一)从权力的性质分析:监狱刑罚执行权是司法权,还是行政权 监狱刑罚执行权属于司法权,还是行政权,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对于司法权的范围,主要有“四权理论”、“三权理论”、“二权理论”和“一权理论”。四权理论认为司法权应当包括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和刑罚执行权;三权理论认为司法权由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构成;二权理论认为司法权由审判权、检察权构成;一权理论认为司法权仅仅指审判权上述四种理论中,第一种理论认为监狱刑罚执行权是司法权,例如有的学者指出:“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的规定,我国的刑事司法活动是由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监狱)等四机关分别承担的侦查、检察、审判和执行所构成的,尽管执行在整个司法活动中仅只是一部分,并处于最后一环,但其属性无疑是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一部分,与其之前的其他刑事司法活动相适应。”{3}而其他三种理论都认为监狱刑罚执行权不是司法权,而是行政权。如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认为:“行刑是一种司法行政活动,因而行刑权属于行政权的范畴而不具有司法权的性质,这也是行刑活动与定罪量刑审判活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4}笔者认为,监狱刑罚执行权是行政权而不是司法权,理由如下: 首先,司法权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居中的裁判权,裁判性是其本质属性;而行政权是一种有倾向性的管理权,管理性是其本质内容{5}。这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裁判权的行使以一定的争端存在为前提,权力行使者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对有关真假、是非、曲直等问题进行评判。而管理权的行使不以争端存在为前提,权力行使者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应该说,监狱刑罚执行权是一种管理权,而不是裁判权。在整个刑罚执行过程中,监狱执行刑罚的行为自始至终都没有体现出裁判权的特征。即使是在监狱刑罚执行中最具“司法气质”的减刑、假释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作者:魏祥辉日期:2010-09-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区局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机构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些新课题,有些认识和做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国税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单位的凝聚力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与之相比,无论是局内组织的理论研究,还是局内干部的思维方式都显得有些滞后。部分局内干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多一点、少一点无关紧要,不愿下功夫,这项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工作上习惯于上级布置、按部就班地执行,缺乏创新与活力。其次联系实际不紧密,“吸引力”不足。从现实情况看,少数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得太窄,简单地认为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就是抓理论政策教育,形式局限于念念文件、读读报纸、话话家常,与干部职工的实际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搞什么、怎么搞、为什么要搞心中无数,又不注意结合工作实际,因而理论政策教育虽然搞了一个接一个,但成效并不明显,经常出现“教育反复搞、问题照样出”的怪现象。最后工作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足。长期以来,干部依附于党组织,工作职能“大而全”,但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到位,找不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结果是职工期待的工作没做好,却疲于应付琐碎繁杂的事务,表面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却得不到职工的理解和拥护。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首先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应是局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局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确立责任意识,工作干的好不好,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关键;要确立全局意识,随着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干部要善于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确立创新意识,要积极探索适应事业发展要求的工作模式,结合局内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超前性研究、超前性谋划,明确主攻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确立服务意识,干部工作要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为基层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既要大力宣传先进、表彰先进,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去教育、鼓舞、鼓励广大职工,努力在职工中形成学先进、赶先

关于监狱刑罚执行的调查报告

关于监狱刑罚执行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9年3月 调查人员:XXX 调查地点:XX监狱 调查内容:XX监狱刑法执行存在的问题 调查目的:通过对刑罚执行工作的调查,分析其中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监狱刑罚执行是目前我国刑罚体系中的“短板”,长期以来存在着法律地位低,社会地位低,执行权不统一,缺乏统一执法依据等难点。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在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体系的同时,也对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现有的改造模式下,监狱的刑罚执行、劳动改造和教育改造模式不断受到新的法治理念冲击,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监狱健康发展,亟待我们探索研究,积极寻求有效对策。 一、兵团XX监狱的基本情况 兵团XXX监狱位于阿拉尔市13团,于1984年4月1日成立,2019年,1月2日搬入新疆开始使用,建筑面积XX平方米,现关押犯人总数为XX人,是一所全现代化的高度戒备监狱,以关押危安犯为主,是因为新疆特殊的环境和形势所决定的。为了快速应对这种新形势和新变化,监狱迅速调整部署,以适应现在的变化,确保监狱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二、当前XX监狱刑罚执行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罪犯收押方面 主要表现为被动性的违规收监时有发生,收押中心在履行收押职责时,对患有严重疾病保外就医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依据《监狱法》规定暂不收监。导致一批病犯尤其是重病犯从看守所移交到监狱,增大了监狱刑罚执行的风险。 (二)押人数将不断增加,关押场所紧张的情况将会加剧 主要原因一是刑八虽然减少了死刑罪名,但却增加了生刑的期限。原刑法中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总和刑期最高为20年。修改后变为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_新形势下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 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当今的中国大地,处处展现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态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全国上下都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取得发展新突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生存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量涌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会多样化趋势加快,带来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多样化追求。职工更加注重自我设计,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体意识普遍增强,群体意识减弱,这既是改革深化、社会进步的反映,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利益格局调整,分配收入近一步拉大,各项改革措施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引起职工的高度关注。利益碰撞使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增多,部分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不适应,会造成一些人心态失衡,人民内部矛盾相对复杂、集中、突出,群众性、突发性事件增加,大量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其固有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理想信念淡化,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滋长,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先进与落后、进步与退步、观念更新与沉渣泛起等现象的相互并存,特别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引起了群众不满。

监狱在刑罚执行工作中与公、检、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关系的研究

摘要监狱是代表国家执行刑罚的基本单位,它在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组织生产等项活动中与公、检、法等部门必然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即有其相互关联性,又有其特定的独立性。无论是对行刑制度的理解和适用,还是对监狱管理与改造工作的具体实践,研究监狱现行司法条件下与公、检、法机关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制约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因事而思,因事而议,就监狱在刑罚执行工作中与公、检、法机关相互制约关系层面上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提出了一些思考。第一个部分,从现行减刑制度的剖析出发,从法制、机制角度来研究减刑、假释工作中监狱与法院的关系或关系走势,提出了对减刑制度的几种设想和对假释制度的再认识。第二个部分,从现行法律依据及模式对监狱追逃工作中与公安等机关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了现行模式中的弊端,提出了监狱机关与公安机关在追捕工作中应总结追逃工作的实践经验,正视法律之不足,理顺双方的协作、配合关系,才能真正达到配合默契,使法律之剑锋利无比。并指出监狱行使追逃权和享有特定侦查权的现实意义。第三个部分,从对收监时及执行中监狱对法律文书的审查中存在的问题和落实罪犯申诉等执行监狱法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在执行和完善《监狱法》的工作中,亟需建立监狱机关的司法建议权利和机制,从而有效推动刑罚执行工作中监狱与公、检、法机关相互配合与相互制约关系的发展。监狱是代表国家执行刑罚的基本单位,它在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组织生产等项活动中与公、检、法等部门必然发生各种各样的交往,既有其相互关联性,又具有其特定的独立性。无论是对行刑制度的理解和适用,还是对监狱管理与改造工作的具体实践,研究监狱在现行司法体系下与公、检、法机关的相互配合与相互制约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谈监狱在刑罚执行工作中与公、检、法机关的关系,以期抛砖引玉。一、减刑、假释工作减刑、假释工作是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中最具“权力”特征的内容。在现行《刑法》、《监狱法》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1997)6号]中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也是监狱主动和法院发生法律行为的重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23号]第362条、363条中详细规定了法院对监狱行使此种“权力”时双方制约与协作的特性。这是现行减刑、假释工作的法律依据和运行基础。本文在此不作为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结合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实践中的思考,以法制、机制角度来研究一下减刑、假释工作中监狱与法院的关系或关系走势,未尝不是件事关监狱发展的大事。(一)对现行减刑制度的深入剖析1、刑罚的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的双重目的是统一的。减刑制度却正相反,它与一般预防论是相对立的,与特殊预防论是相排斥的。所以有研究认为减刑制度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刑罚理念。在指导实践中,也必然产生有悖于行刑目的的现象。例如,法院在执行[法释(1997)6号]的规定中存在典型的“罪轻减刑幅度小,罪重减刑幅度大”的现象。这在监狱干警和罪犯中有较为突出的反映。同时要减刑必然要对罪犯实施考核,现行中的考核罪犯与干警双重的人为因素造成考核的真实性下降使减刑的功能与目的难以实现。罪犯重生产劳动分,轻思想改造分的倾向在干警心态中同样如此。投机、欺骗、贿赂、人情等因素,使考核工作人为性加大,公正化、平等化、规范化下降,这必然动摇减刑公正性的基础。[!--empirenews.page--]2、我国法律规定,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才拥有减刑的裁定权。但事实上,具体办理减刑案件的审判人员既对罪犯的原判决的形成过程不太清楚,也对罪犯的实际改造状况不太清楚,法官代表法院行使的裁定权基本上是一种形式上的程序性需要。这种不太科学的运行机制,必然难以保证结果的正确、合理。这对监狱的管理和罪犯的改造必然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站在监狱的本位主义立场,为了便于管理,肯定希望加大减刑幅度和比例,甚至积极要求推行减残刑制度。法院站在监狱应为社会提供社会安全和社会正义的法理精神及公众心理立场自然不会认同监狱的思路,双方既配合又制约的关系就十分突出了。3、现行减刑制度没有设置相应的减刑裁定撤销制度,只要送达即生效不可更改,对罪犯的稳定改造和出狱后的思想自制的连续性均无有效制约,往往造成减刑前拼命干,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