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时政术语提炼】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3.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5.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6.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7.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8.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依法治国体系】

依法

要求: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

治国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本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目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广大公民

(说明:主观题的答题思路通常围绕依法治国的体系展开。)

【备考角度预测】

㈠政治生活角度

1.党的角度

教材理论:

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

2.政府角度

教材理论:

政府的宗旨、原则、依法行政的意义、审慎用权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依法监督政府权力3.怎样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广大公民这几类主体的有关知识。

㈡哲学角度

1.通常考查依法治国的历程蕴含的认识论哲理。

教材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

2.依法治国借鉴国外经验又不照抄照搬

教材理论: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矛盾特殊性

【依法治国主观题汇编(续)】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立法引领改革,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为实现良法善治夯实立法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立法法修正索草案稿,草案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冠。。2014年1 L)月至2015年2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进一步修改完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稿作出重要指示。2015年3月8日一14日草案稿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近3000名人大代表听取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稿说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201 5年3月l 5日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了《立法法》的决定。

⑴结合材料分析,《立法泫》的修改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8分)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有许多新期盼,立法工作面临不少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修改立法法,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⑵运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立法法》修改的必要性。(9分)

参考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

④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法行使审议权、表决权。

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民主集中制等言之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修改《立法法》。

②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意识,修改立法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了适应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适时修改立法法。

(实践决定认识可酌情给分)

2.依法治国,就是要确立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权威。

材料一

市场是各经济主体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保证市场的统一、开放、有序至关重要。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是多元的、复杂的,为了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就需要法律确认各种类型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在市场经济中,各市场主体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经营关系和交换关系,时刻都在发生买卖、租赁、借贷

等经济活动;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难免的。这些活动和纠纷如果不依法循规进行,市场就无秩序可言。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有权不可任性”,必须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7年6月1日、2008年8月1日,被誉为经济领域宪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4分)

参考答案:

(1)①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②市场规则要由法律来统一。③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要由法律来保障。④市场主体的行为要由法律来规范。⑤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纠纷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⑥政府的行为要由法律来规范约束。⑦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法律的发展和完善。(一个要点2分,共14分)(2)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地位要求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④能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要点3分,共12分)

3.(22分)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Z市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着力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惩处失职、渎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Z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1)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析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Z市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精神的举措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11分)

参考答案: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2分)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应有之义;(2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2分)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维护了法律的尊严,(1分)不仅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2分)而且能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2分)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2分)要发挥好教育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1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

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2分)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力量;(2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分)法治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社会实践,反映群众生活和需求。(2分)

4.(32分)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中的问题。(1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

(2

(12分)

参考答案:

4.12分(1)①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做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法律真正反映人民意愿;(3分)

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3分)

③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3分)

④中国共产党应发挥在建设法治国家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执政。(3分)

(2)12分①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4分)

②有利于健全社会信用制度。(2分)

③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从而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分)

④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2分)

法治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法治安全教育专题讲座 在这个快速发展、急剧变迁的时代,我们在感受到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同时,天地之间,校园内外也潜藏着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种种危险和意外。只要我们保持高度警觉,有所准备,大部分的危险是可以避免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危险和意外发生前的预防,自然比事后谋求补救要好得多。 因此,教育中小学生懂得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危险意外的防范意识,也应该纳入校园安全的教育内容。从广义上讲,只有中小学生在居家、上学、交通、交际、学习、运动、生活、玩耍这些校园内外的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安全的关注和安全的保障,才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安全。 生活中免不了遇到危险,重要的在于,我们要学习掌握能够安全应变的方法,使我们有信心保护自己并维护社会的安宁。安全感来自于我们对环境,人、事、物的应变能力,当我们不幸身处危险状况之下,最需要的是要把惧怕化作排除危机的机智,要把恐慌化作寻找安全的行动,化危机为生机,变危险为安然,避免意外伤害,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意外造成的伤害程度。 今天,在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安全常识: 一、交通安全 (一)、行步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在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小学生外出均头戴小黄帽,集体活动时还手持“让”字牌,也是为了使机动车及时发现、避让,这种做法应当提倡。 (二)、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依法治国试题及答案 依法治 国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依法治国试题及答案 依法治国知 识竞赛题及答案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标准答案) 【第1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A 【第2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B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C 【第4题】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 标准答案 D 【第5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标准答案 D 【第6题】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是()。(1.0分)  答:A:勤政守法 B:甘当公仆 C:文明执法 D:清正廉洁 标准答案 C 【第7题】关于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分)  答: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特殊情形下可以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 D:同样的情形同样处理 标准答案 C 【第8题】当前,政法各部门相继提出了诸如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这集中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哪项要求?() 答: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秉公执法 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标准答案 D 【第9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直接的理论根据。(3.0分)

第十一章全面依法治国教学提纲

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55 2.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56 3.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256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56 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257 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57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57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9.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8 以下内容由专题教学班级掌握(文新、外语、学前三个学院所有专业) 10.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 AB )的重大战略问题。(搜的) A. 我们党执政兴国 B. 人民幸福安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统一起来。 3.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以下哪些提法是正确的( ABCD )257-258 A.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要维护宪法尊严、权威 C.必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 ABCD )。 258-259 仅供学习与参考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精)党课讲稿:70年法治建设波澜壮阔(最新) 法治是一个伟大的名词,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崇高价值,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波澜壮阔的历程,从人治到法制、从确立法治方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在全面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依法治国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阔步前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体来看,70年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和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7年) 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权与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成果,总结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法治建设的经验。以《共同纲领》为依据,先后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惩治反革命罪、贪污罪等刑事法律法规,有关婚姻家庭、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等民事经济法律法规,有关法院、检察院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刑事拘留逮捕与审判程序的法律法规。同时,还新设立了各类法学教育机构,培养新中国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法律人才。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国家机构组织法,确立了新中国立法、司法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探索与实践的重大突破。 1957年,随着“反右”扩大化,特别是1966年起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使民主法制遭到彻底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训十分惨痛。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1978-2011年)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范文一 各系、各班级: 为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及安全防范意识,根据“树立法治观念,提升安全意识、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 育活动安排,我院拟邀请校内外专家给大家开设讲座。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5月7日下午14:00—16:00 地点:T301 主题:1、“依法治国”----思政部马波副教授14:00-14:50 2、高校校园安全--从化公安局15:00-16:00 参加人员:要求非毕业班每个班级派2名代表参加 学生处 20XX年5月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范文二 为了增强我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尤其是提高我校学生的防诈骗意识,营造文明、平安、和 谐的校园育人环境,淳安县育才学校特别邀请到千岛湖镇城区派出 所鲍所长于11月14日下午在学校小操场,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一场 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鲍所长重点为大家讲解通讯诈骗案件的几种常见手法,比如电话诈骗、冒充熟人诈骗、中奖信息诈骗、事先录制QQ视频, 诈骗QQ好友钱款等诈骗手法,并例举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诈骗的案例。讲座上,鲍所长通过剖析几起典型的诈骗案例,生动形象的揭示了 骗子行骗的常用伎俩,同时也细致地分析了人们上当受骗的原因。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到不贪心、不轻信,遇到类似诈骗要冷静处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此外,鲍所长就校园暴力、毒品防范等问题向我校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用一些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联系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用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解 读了在学生中发生的一个个案例,告诫同学们引以为戒,增强法制 观念,提高法律的意识,做遵守法律的公民。还为同学们介绍了遵 纪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犯罪、打击犯罪以及 自我防范和保障生命安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在鲍所长的精彩解说之后,胡校长根据我校校情,就“懂法、守法、护法”三个层次为本次讲座做了补充,将讲座再次推向高潮。 本次讲座最后在陈副校长的精要的总结后落下帷幕。 通过讲座,我校学生进一步增强了法律观念,明白了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怎样预防犯罪,明白了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学生表示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积极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在学校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 氛围。整堂讲座使师生们受益匪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开展法制教育专题讲座的通知范文三 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推进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6月15日下午,银杏乡综治办副主任熊春辉、司 法所所长陈淑霞,食品药监所干事马瑞丽一行到中川学校开展法制 教育专题讲座。 讲座上,司法所所长陈淑霞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细致地分析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从不良行为是未成年违法 犯罪的前兆;网瘾、早恋、意气用事要不得;法制观念不强,学生也 会犯罪;维权不依法,警惕“有理”变“犯罪”四个方面对全体师生 进行了教育培训。食药监所干事马瑞丽运用饮料、牛奶、饼干、油 盐酱醋等实物,形象、生动、直观地向师生们介绍了食品安全的基 本概念、食品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三无”食品、“QS”标志辨别

2018继续教育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2试题及答案

2018/6/29 下午8:27:42 考试时长: 90分钟 已用时间: 00:12:35 剩余时间: 01:17:24 时间限制:90分钟 离考试结束还剩 1小时 17分 24秒 (到时间后将自动交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最高的法律效力。 A.《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依法治国主要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三个关键词”不包括哪一项()。 A.道路 B.体系 C.全面 D.法治 4.()报告提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答案待确定,已排除C) A.十六大

C.十八大 D.十九大 5.我国应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政法队伍。伍的特征不包括() A.情重于理 B.敢于担当 C.执法为民 D.信念坚定 6.()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法工委内设立法规备案审查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备案审查职责提供服务 A.2004年 B.2005年 C.2014年 D.2016年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是() A.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D.以上都是 8.简政放权主要是向()放权。(答案待确定,已排除A) A.地方 B.社会 C.市场

9.()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A.服务大局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11.民法典的编纂分几步走() A.一步 B.两步 C.三步 D.四步 12.《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将会() A.废除 B.无效 C.被合并 D.有效,但新法优于旧法处理 13.法治保障体系所包括的()因素都属于典型的刚性约束条件。没有下列哪一项() A.队伍 B.经费 C.技术 D.文化 14.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到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是()。

2018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内容》(上)(试题及答案)4套

B. 错 第9题、宪法在本质上是人民建国的协议和约定。(是否题)(分值 3) a A. 对广B. 错 第10题、依法行政的概念比依法治国的概念更加广泛。(是否题) (分 值 :3) C~ A. 对 B. 错 第11 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单选题)(分值:3)r A. 依法治国 c~ B. 党的领导 c~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第12 题、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单选题)(分值:3) A. 依法治国 n B. 党的领导 r C. 执法为民 F- D. 公平正义 第13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 。 (单选 题) (分值: 3) A. 人治n B. 权治 C. 法治 [c ~D. 钱治 第14 题、1978年,党的^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 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单选题)(分值:3)

a A.有法可依厂B.有法必依 r _C.执法必严 c~ D. 违法必究 第15题、我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单选题)(分值:3) Ic T A.行政法 p B.刑法 r _ C.民法 D.宪法 第16题、()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单选题)(分值:3) r A.服务大局 [C F B.党的领导 (F C.执法为民 r D. 公平正义 第17题、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单选题)(分值:3)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厂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口D.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第18题、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独立行使。(单选题)(分值:3) r A.人民法院 p B.审判员 C.合议庭

2018继续教育公需课《加强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参考带答案

继续教育公需课《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民法总则》中自然人不享有哪种权利() A.生命权 B.健康权 C.肖像权 D.重婚权 2.本讲提到,“举孝廉”是我国古代的()? A.选举制度 B.激励制度 C.考试制度 D.教育制度 3.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发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治思维不包括法律思维 B.法治思维就是法律思维 C.法治思维赞同人治思维

D.法治思维是理性思维、建设性思维 5.在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到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暨2017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B.“十三五”规划 C.十九大报告 D.“十二五”规划 6.反映法治发展普遍规律的法治理念不包括() A.保障人权理念 B.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 C.权力制约理念 D.法律平等理念 7.简政放权主要是向()放权。 A.地方 B.社会 C.市场 D.组织 8.“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王岐山 B.习近平 C.温家宝 D.李克强 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的总目标确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A.依法治国 B.依宪治国 C.依法执政 D.依法行政 10.法治保障体系所包括的()因素都属于典型的刚性约束条件。没有下列哪一项() A.队伍 B.经费 C.技术 D.文化 11.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B.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C.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2.本讲提到,“五行之屬三千,罪莫大於不孝”是从()上对于不孝的人给予严惩。 A.教育制度 B.选举制度 C.激励制度 D.法律制度 13.《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将会() A.废除 B.无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法治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提供的社会条件。(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2题.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3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4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5题.当前,司法领域存在的司法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6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7题.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8题.把法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在现代社会不具有普遍性。(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9题.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0题.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1题.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单选题)(3分) A.全国人大 B.各级人民政府 C.法院 D.社会团体 第12题.依法纠错的含义是()。(单选题)(3分) A.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也要纠正

B.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应该纠正的就纠正,法律规定以外的情况就不纠正 C.刑事案件和其他案件的错误都要纠正 D.刑事案件的错误要纠正,其他案件的错误不纠正 第13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凸显,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A.政府职能缺位 B.社会群众诉求太多 C.非营利性组织的无端干预 D.人们维权意识增强 第14题.下列国家机关中()行使国家立法权。(单选题)(3分) A.国务院 B.最高法院 C.最高检察院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第15题.本文中提到,权利是与()相统一的。(单选题)(3分) A.义务 B.风险 C.建设 D.制度 第16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进以()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单选题)(3分)

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制度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要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入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法者,国之重器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法治道路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两次飞跃,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基本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当前的法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机制还不健全,部门化、地方化问题突出;执法体制还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司法公信力不足,当事人往往“信访不信法”,影响社会稳定;民众法律意识不强,不学法、不守法、不尊法随处可见。因此,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协调发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个方面。 一、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良善之法,才能使法律规范真正落地,避免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一要完善立法机制。健全以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导的立法机制,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统筹立法规划、提出立法项目、主导起草法律。吸收法律专家、学者参与立法咨询,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立法队伍;确立政府立法边界,由政府的法制部门牵头组织规划立法项目,规范立法事项,防止立法部门化、地方化。坚持立改废释并举,重点改革领域急需立法的要科学谋划,尽早纳入立法规划,对需要修改的法律要及时组织修改,对不适应改革需要,阻碍体制发展的要坚决废除,要积极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使之既符合立法原意,又切合改革实际,便于实践操作。二要坚持开门立法。要拓展沟通渠道,通过邀请普通群众、法律工作者、专家参加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多角度、多层次采集立法意见,广纳民智,科学立法。要充分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立法建议,认真研究,适当采纳。要及时公开立法信息,特别是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概念,积极打造立法互动平台,及时公开立法项目、立法进程,实现双向互动。 二、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 “法律的尊严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好再完美的法律无法实施或者实施不力,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无从谈起。从宏观决策到微观执法,

传统文化与依法治国试题答案 (2)

一、单选题。 1、儒家认为( C )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 A、天道自然和谐 B、国家和谐 C、人人和谐 D、天人和谐 2、( A )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A、依法治国 B、法治 C、法制 D、道德 3、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 B )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A、法律道义 B、法律信仰 C、法制观念 D、法律良知 4、( C )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A、法制 B、人治 C、法治 D、德治 5、“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周易》 D、《春秋》 6、( A )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A、孟子 B、佛教 C、老子 D、孔子 7、( A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治理念。 A、国家本位 B、伦理 C、行政力量 D、法 8、(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A、《法经》 B、《易》 C、《春秋》 D、《礼》 9、( A )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A、严格依法办事 B、坚守法治的定力 C、敢于排除干扰 D、克服特权思想 10、(C)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治国理论,占据两千余年封建统治。

A、德治 B、神治 C、人治 D、法治 11、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 C )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毛泽东 12、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 D )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刘向 13、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 C )来执行。 A、社会 B、国家 C、人 D、统治者 14、( B )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A、德治 B、法治 C、法制 D、人治 15、( D )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A、孔子 B、毛泽东 C、孟子D老子 16、( A )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A、等级伦理 B、礼治主义 C、国家本位 D、宗法意识 17、( D )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儒家 18、()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A、道德 B、信约 C、法治 D、法治 19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 A )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A、法律至上地位 B、统治者权威 C、人治至上地位 D、德治至上地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全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全文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xx所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决定约万字,分七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xx所作的说明约1万字,分三部分: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关于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说明指出,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工作部署,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治论法治。三是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4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四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

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力争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五是立足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又不照抄照搬别国模式。 说明还强调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立法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10个问题。 《决定》起草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应该集中力量制

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和监督——党风廉政建设党课讲稿(42页)

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和监督 (党课讲稿) 前言 大家上午好,今天的主题是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和监督,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时代背景,第二个是交代一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基本对策。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视为是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于是权力制约和监督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主题。 一、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时代背景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央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时代背景。这个时代背景,概括起来讲有这样五个方面,一个背景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第二个背景是中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第三个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第四个是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需要;第五个就是当前推进法制中国建设的需要。 (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 首先是中国共产党人指导思想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

权力的运行制约和监督这个问题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坎坷和曲 折的过程。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机会执政,也没有系统的去考虑过权力的运行规律问题,也就没有考虑过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但是当时毛泽东同志也很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见黄炎培的时候,黄炎培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怎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勃焉”以及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当时的回答非常干脆,也非常的清楚,那就是“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们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所以毛泽东同志在当时就已经意识到,权力是需要制约和监督的。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就是民主,所以用民主来制约权力成为毛泽东当时乃至以后他的一个很重要的 思想。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所思考,毛泽东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人物,毛泽东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思想又非常强调民主来制约权力,用民主制约权力这只是毛泽东同志思想的一个方面。 毛泽东同志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概括的讲有三个特点:第一个是整党制约权力,即用整党的方式来解决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所以从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整党的运动,乃至于我们在建国初期50年代,三反五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都是通过整党的方式来进行的,所以整党就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试题答案2套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试题答案) 套 (2.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十八大报告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A、民主公正 B 、公平正义 C、民主公正 D、公平公开 自己得分:3.0 2.关于法律权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级领导可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B、各级领导不得违法行使权力 C、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 D、各级领导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

自己得分:3.0 3.法治的伦理基础是()。 A、公平正义 B、人人平等 C 、人人守法 D、人民主权 自己得分:3.0 4.我国行政执法领域中制定最早的、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大的一部成文法典是()。. A、《国家赔偿法》 B、《行政许可法》 C 、《行政处罚法》 D 、《行政强制法》 自己得分:0.0

5.行政强制的种类分为()与()。 A、监控措施、监控执行 B 、查封、扣押 C 、约束措施、约束执行 D 、强制措施、强制执行 自己得分:3.0 6.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有:()。 A、撤职 B、责令停产停业 C、开除 D、记过 自己得分:3.0 7.下列不是行政处罚的主体的是()。 A、社团组织 B 、行政机关 C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 自己得分:3.0 8.听证程序的主要步骤分为:()。 A、听证会与质证、发出听证通知书、初步决定和建议性决定程序、决定程序

B、发出听证通知书、初步决定和建议性决定程序、听证会与质证、决定程序 C、发出听证通知书、初步决定和建议性决定程序、听证会与质证、决定程序 D、发出听证通知书、听证会与质证、初步决定和建议性决定程序、决定程序 自己得分:0.0 9.行政机关应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下列不需要告知当事人听证的是:()。 A、吊销许可证 B、警告 C、重大数额罚款 D、吊销营业执照 自己得分:0.0 10.《依法行政决定》要求,要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隔()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A、一年

法制专题讲座主持词

法制专题讲座主持词 【篇一:法律知识讲座主持词】 法律知识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姐妹们: 今年是我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升我县各级妇女干部群众学法 用法水平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县妇联决定组织举办这次全县妇女干 部法制讲座。 这次讲座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依法治国基本国 策的贯彻落实,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较高法律素质 的妇女干部队伍,提高我县广大妇女学法、用法、护法的能力,维 护和巩固我县城乡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成果,为我县经济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县法院年轻的女法官姜琼为我们授课。 姜琼同志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我县法院的优秀人才,她潜心研究法 学理论,并有开庭审判的实际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我 们对姜琼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请姜琼同志为我们授课。大家欢迎。 ************************************************ 姐妹们,方才,我们聆听了姜琼同志上的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再一次向她表示由衷的感谢! 姜琼同志的讲座紧紧围绕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 化这个主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我们在深受教育和启发的同时,更加懂得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深化社会全面体制 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决定的英明正确。希望各位姐妹 们回去以后,要把这次法制讲座的知识传达到自己周围的同事和亲 朋好友中去,让她们也接受法律的保护,使我们这次的法律讲堂发 挥最大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县全民学法用法活动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各项事业 的进步,做出我们妇女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散会。 【篇二:安全法制专题讲座主持词】

2020年民法典专题党课讲稿

2020年民法典专题党课讲稿 领导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法典》时的讲话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我就抓好《民法典》的学习贯彻,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民法典》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民法典的编纂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要求,紧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民法制度的解决方案,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一)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编纂民法典是对几十年来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次系统梳理和融合升级,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伟大成就,也是依法治国各方面工作长期积淀的智慧结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民法典的颁布,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提供了基本遵循,标志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翻开了新篇章、拉开了新帷幕、迈开了新步伐。 (二)民法典是加强民事权利保护的时代宣言书。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权利宪章”,我国编纂的民法典,将民事权利集中规定并全面保护,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人民特色,特别是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改变以往“重物轻人”现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和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三)民法典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宣讲台。民法典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融入民事法律规范,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施行和宣传,民法典所蕴含的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自愿原则和平等观念等私法理念,必将深深扎根于民众内心,逐渐成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建设的内生力量。 二、准确把握《民法典》的实质内涵《民法典》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契合发展需要,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充分回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引领21世纪潮流的民法典,是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 (一)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保障人民根本权益,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坚持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民法典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比如,总则编以专章形式,尽可能对民事主体享有的各种权利进行详细列举,并留有发展空间; 物权编加强对建筑物业主权利的保护,增加规定居住权;合同编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人格权独立成编;等等,这些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助于

法制教育专题讲座

中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材料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和准则。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第三,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重任和使命将落到青少年朋友的肩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肩负并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青少年儿童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法制目标,才能保障我们伟大祖国的长期稳定、经济腾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学校组织给同学们上法制课,通过听讲课、受警示、学法律,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当前,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犯罪问题,仍然是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用几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应该在德、智、体各方面健康成长。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一旦被受害者起诉,将根据情节轻重,最高刑期高达5年。 2009年5月14日10时30分许,受害人危某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各部分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