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20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讲义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纲考情【P1】

网络建构【P1】

神奇的货币

错误!

数字记忆

一条规律:货币发行规律

两个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五大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六个定义: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外汇、汇率的定义

重难解读【P1】

考点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知识梳理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定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等,都不是商品;不用于交换的东西,如用于赠送、捐赠的物品,也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本质、特有属性,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但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不是商品。

③二者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密不可分。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货币的本质:这些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提示】①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

②货币从身份上讲是商品,从它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讲,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3)一般等价物:是指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来,贵金属金银等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天生是金银,但金银并非天生是货币。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相应的价值量,因此它能够以自身价值作为参照物,和其他商品进行对比,确定其他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现实生活中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也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

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之所以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是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商品交换最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公式为:商品—商品,没有任何媒介;后来,出现了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交换方式;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开始以货币作为媒介:商品—货币—商品,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可以说,商品流通是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分离,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也随之发展,如买卖脱节、商品滞销等问题不时出现。马克思把商品向货币的转化,形象地比喻为“惊险的跳跃”。

③货币的其他职能: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提示】依据标志词来判断货币的职能

①价值尺度:常用“标价”“价格”等标志词。

②流通手段:常用“购买”“买卖”等标志词。

③支付手段:常用“赊销赊购”“还债”“支付利息、税款、工资”等标志词。

4.金属货币和纸币

(1)金属货币和纸币的产生、发展: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的,由于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出现了铸币。

后来,又产生了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成了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

【提示】纸币的产生过程:金银条块—足值的金属铸币—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纸币。

(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纸币的发行: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提示】国家能规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货币与财富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拓展提高

大于3%时,就意味着通货膨胀;而当CPI增幅>5%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已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消费价格指数又可叫作物价上涨率或通货膨胀率。

真题演练

1.(2016天津)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偿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万元与利息5 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家通货膨胀率为7%,这意味着(D)

A.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

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

【解析】通货膨胀率为7%,说明价格上涨,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这和民间借贷无关,B不选;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把这个公式变一下就可以得到: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即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10.7万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10.5万,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故答案选D。

2.(2016北京)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 000。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B)

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

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

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表明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①正确;“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并没有改变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②不选;用等值硬币替代纸币、用电子货币替代纸币的做法与稳定物价没有必然的关系,③不选;上述三个国家的做法都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3.(2015安徽)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上今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B)

A.5万亿元 B.6万亿元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

【解析】依据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可以求出货币流通速度为:20÷4=5次。据此得出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30÷5=6万元。

考点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知识梳理

1.信用卡和支票

(1)结算方式: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用现金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二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

(2)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①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提示】信用卡有很多优点,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并不意味着信用卡能完全代替纸币。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可以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提示】支票具有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2.外汇与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人民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外币,说明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人民币汇率跌落。

【提示】汇率与币值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提高

1.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经济增长快,经济实力增强,会推动本币升值。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币值会上升。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4)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2.人民币币值的变动

(1)升值的正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可以使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值钱,用同样多的人民币购买

到更多的外国商品,有利于扩大进口;可以减轻我国的外债压力;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贸易不平衡引发的国际社会压力;有利于降低出国旅游成本;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益,从内涵上提高竞争力。

(2)升值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引进外资;加大外国游客在华旅游成本,不利于扩大旅游业;会加剧国内部分行业的竞争(因出口受阻)。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增长速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对国内可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促进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国际社会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4)我国将稳步推进汇率制度改革,汇率变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有升有降,近年总体上会升值,但不会过快升值。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是中国内政,自主决定,不怕任何外来压力。

真题演练

1.(2016江苏)2015年末,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导致美元走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利率变动一般会引起该国货币汇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该国商品进出口。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此影响机制的是(D)

A.利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增加

B.利率上升,本币升值,进口减少

C.利率下降,本币升值,出口减少

D.利率下降,本币贬值,进口减少

【解析】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故A、B错误;当一国利率下降时,就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出,从而减少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下降、本币贬值,出口增多,进口减少。故C错,故本题选D。

2.(2016全国新课标Ⅱ)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占比为10.92%。人民币纳入SDR 货币篮子表明(A)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故②符合题意;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意味着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为一国外汇带来一定的风险,并不意味着加入货币篮子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加入货币篮子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故③④和题意不符。故选A。

3.(2015全国新课标Ⅰ)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 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A)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