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序致谢引言

(0)器质性精神障碍

, 第5位和第6位编码表示

, (0)器质性精神障碍

,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

,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 (23)感应性精神病

,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 (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30)躁狂发作

, (31)双相障碍

, (32)抑郁发作

,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

, 心境障碍的第5位编码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40)癔症

, (41)应激相关障碍

,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 (50)进食障碍

,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 (60)人格障碍

,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 (70)精神发育迟滞

,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 (70)精神发育迟滞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 (80)多动障碍

, 81品行障碍

, (81)品行障碍

,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 (85)抽动障碍

,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

, (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精神疾病相关概念 精神疾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传统概念中的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生物医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还原论,即认为所有疾病均可线性地还原到某一病因或发病机制。在这一观点指导下,人们将那些“有明确病因的”,“有组织形态改变或明确发病机制的”疾病归于器质性疾病,而将那些未能找到肯定的病因和形态学改变的一类疾病归于功能性疾病。然而,新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类不但是生物学的人,同时还是心理的人和社会的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在内的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中某一因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一般认为,功能性疾病患者遗传到的是亲代的易感素质,不但包括同种疾病的易患趋向,也包括病理心理和生理素质。 2.理化生物性因素 全身性的特别是累及中枢神经的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等,以及高温中暑,放射线损伤均可直接或间接损害人脑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引起精神障碍。例: 梅毒螺旋体如进入脑内可致神经梅毒→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如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及麻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入脑内→产生进行性的认知行为损害。 3.素质因素 (1)心理素质:是气质和在其背景上形成的性格,其本身不是致病因素,但不良或易感的心理素质,在有 害的外界致病因素冲击下,易于出现精神障碍。例:表演型性格的人容易罹患癔症,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障碍者易患精神分裂症。 (2)生理素质 4.机体的功能状态 本身不是发病原因,但不良的功能状态可能诱使疾病发生。 儿童神经症,青年期的癔症,经前期紧张与月经周期性精神障碍,产褥期精神障碍,更年期神经症与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等的发生,与不同性别,年龄的特殊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心理因素:指个性,认知与价值系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2.社会因素:指政治与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等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常见与健康有关心理社会因素是外在的生活事件和内在的需要受挫与动机冲突。 三.精神疾病的分类(郝伟.精神病学。2001) (一)概述 必要性: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尚未找到明确的主要原因,其中既有遗传与素质因素作为远因或素质性因素,又有生物性或社会,心理因素作为近因或促发因素,以及当时削弱了的功能状态或诱发因素。这是由大脑本身的复杂性和外界环境的复杂性两方面决定的。这决定了精神疾病分类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自闭症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自闭症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Fourth Edition)的自闭症诊断标准简介如下: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A、下面(1)、(2)、(3)三个大项中,共符合6小项(或更多)。其中(1)大项中至少占 2 小项,(2)和(3)中至少各占 1 小项: (1)在社会性交互方面存在本质性的缺损,至少表现出下面 4 项中的 2 项: ①在运用多种非语言行为来调控与他人之间的交互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缺损。这些非语言行为,包括:眼神对视、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和手势 ②没有发展出和正常儿童发展水平相应的同龄伙伴关系 ③缺少自发地和他人之间寻求分享快乐、兴趣或成就的行为(比如,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会展示给别人看;不会携带;不会指给别人看) ④缺少社会性或情感的交互行为(比如,不会活跃地参加简单的社会性游戏;喜欢独自活动;或者即使活动中涉及他人,也是把他人作为工具或者寻求“机械的”帮助) (2)在交流方面存在本质性的缺损,至少表现为如下 4 项中的 1 项: ①在口语方面存在发展延迟,或者没有语言(同时,不会试图采用其他交流方式来弥补,比如手势或者模仿) ②对于有足够语言能力的个例,不能主动发起或维持与他人的对话 ③存在刻板、重复的语言使用现象,或者存在异常的语言

④缺少和正常孩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假想性游戏,或者社会装扮性游戏 (3)存在局限性的、重复而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至少表现出如下 2 项: ①沉湎于一种或多种局限的、刻板老套的兴趣中,且在强度和专注程度上都是异乎寻常的 ②明显僵化地遵循某些特定的、没有实际功能意义的常规性行为或仪式性行为 ③存在重复、刻板的肢体怪癖行为(比如,手或手指的拍打、扭曲;复杂的全身肢体动作) ④对物体的部件有持久的沉迷 B、 3岁之前,在如下至少一个领域中表现出发展迟缓或者功能异常: ①社会性交往 ②正常用于社会性交流的语言 ③象征性或想象性游戏 C、这种异常无法更好地用Rett's(雷氏)障碍症或儿童瓦解性障碍症来解释。

精神病诊断标准

六种重性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患者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I、CCMD---Ⅲ诊断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一、症状标准: 1、反复出现的言语行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回忆,妄想心境,妄想悟性)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诡辩症;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

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主要分为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向情感障碍。 A、临床分型: 1、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 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人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 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 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一、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2020年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2020年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课件)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00)阿尔茨海默(Alzhe imer)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征稿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社/杂志简介 投稿+我用户名 杂志于200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精神科及精神(心理)卫生领域科技类学术性期刊,自杂志 创刊以来,紧紧依靠专家办刊,以提高杂志质量为核心,以创名牌为目标, 在期刊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工夫,取得了一些成绩,建立了包括海外编委 在内的高层次的编委会队伍及审稿者队伍;策划和举办了多次编委会及国 内、国际的学术会议;聘请了海外英文编辑;2002年由创刊时的季刊改为 双月刊,页码由64页增为82页,解决了来稿刊登周期长的问题。2004年 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扩展版)。2006年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 刊。现在本刊已成为广大神经、精神科及精神(心理)卫生领域科研人员、 临床医师及相关社会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本刊本着严谨求实、开拓进取、以读者为重点、以学术引导经营的办刊理念为指导,以广大神经、精神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医师及精神(心理)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作者)对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指导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刊出内容涉及相关学科基础与临床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已被如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英文原著、学术交流、短篇报道、综述、会议纪要、国内外学术动态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重点突出、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注明统计方法及检验值。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 000字(含图表、摘要、参考文献),文摘、论著摘要、病例报告、简报等不超过1 000字。来稿应打印,同时附有软盘为佳,标点准确。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15个汉字以内为宜。论文中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面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来稿需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2 作者署名单行排序,取消并列排序,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动,每篇不宜多于6名。作者署名篇首页脚注,附单位名称(包括科室)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若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则应同时注明两者的通讯地址及E-mail地址。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通讯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 3 摘要论著稿应附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及相应的英文摘要(Abstract)。中英文摘要采用国际通用的结构式摘要,分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作者应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 al”;不属同一单位时,列出第一位作者的单位名称。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4 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中的词或词组,一般为2~5个。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JP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中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分隔。 5 统计学方法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投稿须知稿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投稿须知稿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为我国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广大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及相关学科(包括神经生物学、神经遗传学及康复医学等)医师为主要读者,报道神经精神学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方法、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神经精神疾病临床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 本刊设有论著、短著述、病例报告、综述、疑难病例会诊、临床荟萃及会议纪要等栏目的稿件。欢迎踊跃投稿。述评、临床荟萃及专家论坛的稿件主要为约稿。 一、投稿要求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综述、疑难病例会诊、临床荟萃及会议纪要类稿件可视情况而定,短著述一般不超过2000字。 2.投稿清单:(1)自2009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邮箱投稿,投稿邮箱:zgsjjszb@16 https://www.doczj.com/doc/b212115413.html,。(2)推荐信:来稿需经作者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如涉及保密问题,需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请投稿后将推荐信邮寄至编辑部,并注明稿件编号。(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资助,附基金证书复印件。(4)知情同意书: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提供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5)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相关的潜在利益冲突(即是否有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 二、稿件处理 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其中专家外审为匿名。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不予退回原稿,如需退原稿则请投稿时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正在本刊审阅的稿件,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务必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本刊收到稿件约2个月内告知稿件处理结果。 三、有关著作权事项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偏执性精神障碍 (22)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感应性精神病 (2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9)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躁狂发作 (31)双相障碍 (32)抑郁发作 (33)持续性心境障碍 (39)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癔症 (41)应激相关障碍 (42)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进食障碍 (51)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60)人格障碍 (61)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性心理障碍(性变态)(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精神发育迟滞 (71)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广泛性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多动障碍 (81)品行障碍 (82)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抽动障碍 (86)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得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得制定,就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得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得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得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得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得影响以及新药研制、 临床评估与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得目得 疾病分类学得目得就是把种类繁多得不同疾病按各自得特点与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得分类就是将纷繁复杂得精神现象,根据拟定得标准加以分门别类得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得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得转归。?二、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分类就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得方法.疾病分类得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就是医学各科所遵循得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得精神障碍病例得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得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得诊断与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得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得基轴主要就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得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得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得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得对症治疗。?三、精神障碍得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得诊断指标,不同得医师对同一疾病得理解与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得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与难以解释,这一直就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得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得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就是将疾病得症状按照不同得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得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与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就是最基本得,又分必备症状与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得精神分裂症得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得意义. (一)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1.反复出现得言语性幻听; 2.明显得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得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得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得意志减退或缺乏.?(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与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得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得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得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四、多轴诊断 所谓多轴诊断就是指采用不同层面或维度来进行疾病诊断得一种诊断方式。1975年Rutter首先提出儿童精神障碍得多轴诊断,Ottessen提出四轴诊断,即症状学、严重程度、病程、病因(躯体得、心理得、多种因素、原因未明)诊断精神障碍.在DSM系统中,从DSM-III开始使用多轴诊断,目前使用得DSM-IV共有5个轴,分别为:?轴I:临床障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关于DSM-IV的介绍 美国精神病学会(APA)从1952年起制订《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后来称之为DSM-Ⅰ。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从1974年着手制订而在1980年正式出版的DSM—Ⅲ特别受到重视,因为它有一整套临床工作用的诊断标准,对于美国的、甚至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说来,不论于临床工作、还是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但是,精神医学发展迅速,这也已不能适应需要,所以从1987年起就开始着手DSM-Ⅳ的制订。 在历届主席的支持下,APA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DSM-IV制订工作组,主席为Allen Frances,副主席为H.A. Pincus,共有Nancy C. Andreasen与R.L.Spitzcr等27名成员。下设13个起草小组,每组5~12人,各负责起草一个部分。 组长分别是:焦虑性障碍,M.R.Liebowitz; 谵妄、痴呆、及遗忘,G.J.Tucker; 首次诊断于童年期的精神障碍,D.Shaffer与M.Campbell; 进食障碍,B.T.Walsh; 心境障碍,A.J.Rush; 多轴诊断,J.B.W.Williams; 人格障碍,J.Gunderson; 月经前精神障碍,J.H.Gold;

适应性障碍等,R.E.Hales; 精神分裂症,N. C. Andrcasen; 性障碍,C.W. Schmidt; 睡眠障碍,D.J.Kupfer;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M.A.Schuckit。 每个小组在起草前先广泛复习文献,重新分析已有的资料数据。起草后,将草稿交50 ~100位顾问专家征求意见(包括我国杨德森教授)。同时又征询了60多个有关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护理学会等)的看法;也与WHO的ICD—10制订小组交流意见、APA 又在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杂志上辟专栏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了12次现场测试,共计70余单位参加,涉及6000余病例。2年前,APA出版了一本“DSM-Ⅳ意见选择书”,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专家的看法。1993年最后定稿,1994年5月正式出版。 为了提供我国精神卫生上作者学习参考,我们把DSM一Ⅳ主要类别的诊断标准译成中文,作为本刊的增刊,最后还附上“鉴别诊断”(Dicision Tree),供实际临床应用时参考。 在原书序言中,关于什么叫精神障碍,有一段相当详尽精辟的定义,现附译后:“精神障碍是发生于某人的临床上明显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Distress)(例如,令人痛苦的症状)或功能不良(disability)(即,在某一个或一个以上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或者伴有明显较多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而且,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于某一事件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 3 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 (00) 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病(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 碍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09) 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0)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0)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21) 偏执性精神障碍 (22)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23) 感应性精神病 (2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2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30) 躁狂发作 (31) 双相障碍 (32) 抑郁发作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40) 癔症 (41) 应激相关障碍 (42)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 (43) 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50) 进食障碍 (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52) 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

制障 碍、性心理障碍 (60) 人格障碍 (61)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 (62)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70) 精神发育迟滞 (71)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72) 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73) 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74) 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75) 广泛性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80) 多动障碍 (81) 品行障碍 (82) 品行与情绪混合障碍 (8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84)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 (85) 抽动障碍 (86) 其他童年和少年期行为障碍 (89) 其他或待分类的童年和少年期精神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90) 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 (91) 待分类的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92) 其他心理卫生情况(99)待分类的其他精神障碍【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医疗类

医疗类 1.国家级医疗类《中国卫生产业》国内刊号:CN 11-5121/R国际刊 号:ISSN 1672-5654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卫生产业》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医药卫生期刊。本刊及时报道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诊疗护理进展和临床经验、学术探讨、医药卫生管理等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中国卫生产业》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是国家卫生政策与财经、产经相结合的政府指导性核心刊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数据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字符4400 价格3000) 主要栏目:论著、综述、临床报道、经验交流、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教育、教学与管理、中西医药、问题讨论、病例报告、个案分析、误诊分析、现代护理、卫生管理与改革、卫生产业论坛、食品卫生、卫生监督检测、医药监管、医院文化、科室建设等。 收录因子:中国核心数据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2.《中国医疗管理科学》国家级半月刊,杂志是关于医院医疗管理 科学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以卫生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以及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5482 、国内统一刊号:CN10-1208/R,半月刊,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字符:2500价格:1600) 主要栏目: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中医中药医院管理药物与临床全科护理病例讨论病例报道医疗器械综述 收录因子:龙源收录 3.《特别健康》省级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厅;主办单位:湖北省保健委 员会,国内统一刊号:42-1852/R;国际标准刊号:2095-6851本刊主要介绍世界医学前沿进展状况,报道我国医学院校、科研院所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医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China journal of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China journal of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Name: China journal of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uous Diseases Host: zhengzhou university Cycle: half moon Published: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Language: Chinese; Compound influence factor: 0.336 Composite factor: 0.285 Open book: big 16 open ISSN: 1673-5110 CN: 41-1381 / R Postcode: 36-178 Now it i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Journal of th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Journal of henan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Date of creation: 1998 The reader China journal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irector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 This newspaper reflects the new achievements, new technologies, new experiences and new theories of neurosurgery and surgery. The content is rich, practical, novel and readable. The aim is to raise the academic and medical level of medical staff to a new level through academic exchanges. In the face of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medical staff of neurology, facing medic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combined, but with practical emphasis;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y, it serves the clinician and strives to make the economist a good friend of the clinician.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urological diseases: There is expert in writing, work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graduate student garden,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medical technology,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ummarized research project, hyperten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lectures, their errors analysis and nursing experience and other columns. works

04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 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 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CCMD-3 中国精神疾病 - 诊断标准编码:0x.xx1 器质性智能损害痴呆) 器质性智能损害(痴呆痴呆分类: 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第 5 位和第 6 位编码表示是慢性进行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 语言,及判断等认知功能障碍,偶尔以情绪控制和社会功能的衰退为前驱症状,意识清晰.常影响日常生活.应注意社会功能不佳(如保持或寻找工作的能力下降) 不应成为诊断智能损害(痴呆)的主要标准,因这些功能减退的表现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症状标准】 (1)记忆减退,最明显的是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受损; (2)以思维和信息处理过程减退为特征的智能损害,如抽象概括能力减退,难以解释成语,谚语,掌握词汇量减少,不能理解抽象意义的词汇,难以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判断力减退; (3)情感障碍,如抑郁,淡漠,或敌意增加等; (4)意志减退,如懒散,主动性降低; (5)其他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失用,或人格改变等; (6)无意识障碍. (7)实验室检查:如 CT,MRI 检查对诊断有帮助,神经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 6 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假性痴呆(如抑郁性痴呆),精神发育迟滞,归因于社会环境极度贫乏和教育受限的认知功能低下,或药源性智能损害. 【说明】 (1)智能损害的总体严重性应以记忆或智能损害程度予以考虑,按"就重原则"其中哪项重,就以哪项表示; (2)智能损害过程可叠加出现谵妄发作.如果伴发意识障碍(如谵妄)时,应推迟智能损害的诊断,因意识障碍本身完全可引起思维,记忆及其他高级功能的损害.必要时可作出意识障碍叠加于智能损害的双重诊断. 编码:0x.xx2 分类: 诊断标准: (0)器质性精神障碍第 5 位和第 6 位编码表示 器质性遗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