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第一章监测技术指标

1.1 监测范围和内容

以全市39个区县为评价单元评价2016年度市域、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1.2 监测方法及数据源

采用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法,以2016年Landsat8 OLI 影像(15米分辨率)为主要数据源(见图1-1),在201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矢量图层的基础上,提取2016年全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图1-1 重庆市Landsat8 OLI卫星影像空间分布图

1.3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系统

采用2000年全国生态遥感监测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6种类型,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生态和利用属性,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

水域、城乡居民工矿用地及未利用地;二级分为26种类型,主要根据土地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划分。

1.4 评价标准与指数计算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以全市39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个方面,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评价区域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以及污染负荷指数;在此基础上依据指数权重,计算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并按照分级标准划分级别,评价本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上年相比年际间的变化特征(见表1-1和表1-2)。

表1-1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表1-2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分级

第二章主要工作内容

2016年度全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准备、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解译、野外核查及质量控制与保证。全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流程见图2-1。

图2-1 重庆市2016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流程

2.1 数据准备

2.1.1 影像与地理信息数据

本次评价影像数据为单景云量低于10%、时相2016年10月份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为2015年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2.1.2 基础统计数据

区(县)水资源总量、年均降水量数据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

区(县)土地胁迫指数中的轻度、中度、重度侵蚀面积采用2012年重庆市水利局提供的土壤侵蚀数据。

区(县)环境质量指数中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数据来自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16年重庆市环境统计数据。

2.2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解译

以2015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为基础,对比2016年度同一区域遥感影像,提取2016年全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1)解译标志

根据土地资源人机交互判读分析中国西南地区陆地卫星TM假彩色数据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进行野外核查,建立2016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解译标志库。

(2)解译方法

采用人工判读的解译方法,根据影像的色调、形状、纹理、阴影等特征判读地类,勾画地类界线。

2.3 野外核查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野外核查工作范围遍及全市17个区县,涉及重庆市的东北、东南、西南部,行程4300公里,见图2-2。

图2-2重庆市2016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野外核查点位图

2.4 质量控制与保证

为确保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质量,在本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过程中,均严格的执行了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4.1 数据准备质量控制

(1)影像选取:为准确提取生态类型信息,影像成像时间应尽量处于能够区分生态类型、云量较少的时期,西南地区影像时相要求为1-3月或10-11月。

(2)几何纠正:纠正后影像景内空间坐标误差(与控制影像对比)x坐标和y坐标均小于15米,景与景之间接边小于30米。

(3)基础统计数据:统一各类数据单位,即各地类、土地侵蚀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河流长度的单位为千米;水资源量的单位为百万立方米;降水量单位为毫米;环境统计数据的单位均为吨。各数据的有效数字至少保留3位。

2.4.2 影像解译质量控制

(1)判读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Landsat OLI影像(融合影像分辨率为15米)中的面状地类应大于90米×90米,线性地物为60米×120米,高分辨率影像解译精度(分辨率优于10米)中的面状地类应大60米×60米,线性地物为30米×90米。

(2)判读精度要求:各图斑要素的判读精度为一级分类>90%,二级分类>85%,三级分类>80%。

2.4.3 野外核查质量控制

(1)核查硬件要求:GPS定位精度优于50米;相机拍摄照片分辨率优于300Dpi。

(2)地类核查要求:按每5-10千米选择符合要求的核查点,拍摄相应的地物景观照片,记录核查点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信息。

第三章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3.1 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利用评价技术规则中的评价方法对重庆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016年其EI分值为67.9,评价结果为“良”;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主要分布在“良”这一等级,没有“较差”和“差”的区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为“优”的包括巫溪县、城口县、石柱县、武隆区,共4个区县;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的包括巫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29个区县;“一般”的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等6个区县。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见表3-1。

表3-1 重庆市2015-2016年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

璧山区60.03 良 1.20 略微变好

梁平县61.48 良 1.64 略微变好

城口县82.70 优0.68 无明显变化

丰都县67.72 良 1.47 略微变好

垫江区59.80 良0.60 无明显变化

武隆区75.58 优 1.81 略微变好

忠县59.23 良0.65 无明显变化

开州区64.55 良 1.67 略微变好

云阳县64.47 良 1.43 略微变好

奉节县70.13 良 1.30 略微变好

巫山县72.85 良0.46 无明显变化

巫溪县82.14 优0.84 无明显变化

石柱县78.19 优 1.37 略微变好

秀山县72.42 良 3.26 明显变好

酉阳县74.86 良 1.32 略微变好

彭水县74.37 良 2.27 略微变好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的面积占全市的16.04%;等级为“良”的面积占全市的80.78%;等级为“一般”的面积占全市的3.18%。重庆市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对应的面积百分比见图3-1。

图3-1 重庆市各区县2016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面积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好于重庆主城区、渝西和中部地区(见图3-2)。渝东北、渝东南17个区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及以上,主要原因是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较缓,污染少,生态保护力度较大。

山西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编制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次 1 立项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3.1国内现状 (3) 3.2国外现状 (4) 4 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5) 4.1编制原则 (5) 4.2技术路线 (6) 4.3技术依据 (6) 5 主要技术内容 (7) 5.1适用范围 (7) 5.2术语和定义 (7) 6 编制标准的基本方法 (9) 6.1本标准的指标分类 (9) 6.2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1 环境状况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9) 6.2.2 生态功能指标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10) 6.3评价方法的确定 (10) 6.3.1 综合指数法的确定 (11) 6.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11) 6.4综合评价方法确定 (11) 7 参考资料 (11) I

1 立项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6年国务院把山西省确定为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省,要求山西建立煤炭开采补偿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评价及监管制度。 为落实国务院政策精神,2007年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发布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提出所有煤炭生产企业要实行矿区生态质量季报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加强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科学研究,重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及工程实施效果的技术审核与评估;建设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野外核查与室内纠正相补充的矿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将生态监测和生态质量评价纳入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中,全面及时掌握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 然而,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规范对煤炭矿山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为了支撑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基础工作,保障季报和年审制度的贯彻实施,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于2010年7月委托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山西省煤炭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 1.2 工作过程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在接到任务后,在收集和归纳总结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开展典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水平现状和需求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外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构建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标准体系,为实施全省煤炭企业生态环境年度审核制度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制度,科学指导和评估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和绩效,提供标准化的评价依据和技术规范。 2010年7月21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研讨会,来自省内各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9人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就编制组提交的标准体系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对制定标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2010年9月,在资料收集与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中心对形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了科学典型性的专家咨询工作,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研讨会的形式。本轮咨询工作共邀请专家8位,其中省内专家5位、省外专家2位和企业内部高级工程师1位。 2010年10月,在多方协调下,中心排出调研小组5组共计24人对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阳 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总结

第一章环境规划概述 第一节基本概念 环境影响的特征 1)一种环境影响 2)一种环境影响的性质 一种影响可以是好的(对人群有利)或不好的(对人群不利),分别以(+)或(-)表示。 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哪些人受益,受益的情况和程度如何?哪些人受害,受害的情况和程度如何,这类信息对拟议行动的决策十分重要。 一种环境影响可以是明显的或显著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或潜能的)。 在很多场合下,潜在的(潜能的)影响往往比明显的影响严重和重大。 在一个环境影响因素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空间分布的特征。 例如:城市污水排入河道后,河流中的溶解氧浓度沿着河流发生变化,在离排放口不同距离的断面上,溶解氧浓度是不同的。 一种环境影响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影响所产生的变化可以是长期的或短期的。 ①在拟议行动的不同时期有不同影响。 ②一种影响随着时间延续,影响的强度和性质也发生变化。 例如,向海湾水域排放台汞废水,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随即升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发生汞离子的迁移转化,海水中汞离子浓度降低,但水域底泥和一些小生物体内的甲基汞浓度增加,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新的影响。 一种环境影响因素引起环境因子变化的可能性和大小是随机的,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特征。 例如,有一个城市的污水均匀地排人一条河流,在有些季节的某些日子出现河水的BOD5超标,这种超标出现的时间并不完全呈周期性变化,而是随机的。 是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可逆影响是可以恢复的:例如施工期打桩噪声,在施工结束后即消失、复原。 不可逆影响是不可恢复的:例如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绿色植被消失,代之水泥或沥青铺砌。一般说,所谓可逆和不可逆影响是相对的;不可逆影响主要是作用于不可更新资源产生的。 各种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转化的。 例如排放燃煤废气造成大SO2和TSP浓度的增加.而SO2和TSP在一起又会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污染的危害。 原发性(初级)环境影响往往产生继发性(次级)影响。 原发性(初级)影响是开发行动的直接结果,继发性(次级)影响是由原发性影响诱发的影响。 影响的效应是短期的或长期的 短期影响常是由行动直接产生的;长期影响常引起继发性影响。 一项开发行动常是兼有短期和长期效应的。 环境评价 概念: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 分类 现状评价 根据近一二年的环境监测、调查资料,对一个区域内环境质量的变化及现状进行评定。 它可以近似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探索形成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为该区域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制订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它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渝环…2010?341号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市环保局北部新区分局: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我局制定了《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列入《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见附件,以下简称《豁免名录》)的建设项目,不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免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 二、列入《豁免名录》的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及我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 三、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废气、 —1—

噪声等可能扰民的建设项目,不予以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 四、未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和《豁免名录》的建设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环保局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验收管理。 五、《豁免名录》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修订。 特此通知。 附件: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豁免管理名录(试行)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建设项目豁免名录△通知 抄送:环境保护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市政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建委、 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中小企业局,重庆市环境工程 评估中心,各环评单位。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0年11月26日印发—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 (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9℃,历年最高为38.8℃,最低为2.3℃。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枯水年偏枯年占44.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每年的7-1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别是2008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1.1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1.13来分析。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由于近年业务的发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别是2008~2009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多处出现坍塌、滑坡现象。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保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附近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裸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土料场开挖等,会对所在区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植物造成环境影响。

2018二级建造网络继续教育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单选题部分======9分 1.土地胁迫指数是评价区域内土地质量遭受胁迫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开发等胁迫类型面积表示。当土地胁迫指数大于100时,则取()。 A 1 B 原始数 C 100 D 数据失去意义 2.重要生态类型变化调节指标是根据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对生态功能动态变化度进行调节,调节幅度为() A -0.5~0.5 B -1~1 C -1.5~1.5 D -2~2 3.根据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若CEI>=80的是() A 差 B 中 C 良 D 优 4.下列不属于滩涂湿地的特点的是() A 地势平坦低洼 B 排水顺畅 C 长期潮湿 D 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1.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中,Aforn的含义是() A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B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C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归一化系数 D 水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2.有林地是指郁闭度大于()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 A 0.20 B 0.30 C 0.40 D 0.50 3.中度侵蚀是评价区域内受自然营力(风力、水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 t/(km ·a)之间,平均流失厚度在()mm/a 之间的区域。 A 1.9~3.7 B 2.9~3.7 C 1.9~2.7

D 1.9~4.7 4.()是评价区域绿地、水域湿地和耕地面积占评价区域的比例,是城市生态系统宏观构成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A 生态用地比例 B 绿地覆盖率 C 环保投资占GDP比例 D 水源涵养指数 ======多选题部分====== 5.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指数主要从( )、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等方面表示 A 地表水质量 B 空气质量 C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 D PM2.5 6.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 )等方面表示。 A 大气环境质量 B 水环境质量 C 声环境质量 D PM2.5 7.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分指数 A 生物丰度指数 B 植被覆盖指数 C 水网密度指数 D 土地胁迫指数 ======判断题部分====== 8.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区域内所受纳的环境污染压力,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所受纳的污染负荷表示 对 9.环境限制指数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 对 10.生态功能调节指标根据遥感监测功能区内重要生态类型变化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区域生态功能状况进行调节。 对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从监测点的原始监测数据统计值与评价标准之比作为分指数,然后通过数学综合作为环境质量评定尺度。近几十年来,这一方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早期国外应用的指数法有美国的NWF环境质量指数和加拿大的“总环境质量指数”(EQI) 等,目前最常用的是综合指数法,应用此法,可以体现生态环境评价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行业标准,2006年5月1日起试行。 技术规范规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是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00。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 EI=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土地退化指数+0.15×环境质量指数 2015年国家环保部对《生态环境状况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做出修改,重新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的计算方法修改为EI=0.35×生物丰度指数+0.25×植被覆盖指数+0.15×水网密度指数+0.15×(100-土地退化指数)+0.10×(100-污染负荷指数)+环境限制指数 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法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此法的具体应用是层次分析法(AHP 法)。它是模拟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过程,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应用研究很多,姚建、朱晓华等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 另外还有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目前,关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内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马荣华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及GIS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多因子综合评价为主要方法,进行了海南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分析

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摘要 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对石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许多的露天采石场因此建立起来,但是他们却忽略了露天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而且所做的防治措施远没有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为了进一步使人们了解到露天开采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做了详细论述。首先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概述,包括生态环境影响的定义、评价原则与基本技术。然后对露天采石场的特点以及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如一些常见的污染源,开采造成的危害: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生物量减少等。再结合某露天采石场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并列出露天开采所应采取的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露天开采提供借鉴,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露天采石场、露天开采、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生态评价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speedy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the demands of stone material become more and more. Many hypaethral quarries have been built because of this, but people neglec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s that do isn’t arrive at the goal of zoology renew.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harms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more and take som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s, this text has do a particular dissertate. First, summariz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clude some defines, assessment principle and basic technology. And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hypaethral quarry and som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Such as some familiar pollute source, harms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botanic reakage, water pollution, edaphic reakage, water and soil loss, biomass reduce. Then use a hypaethral quarry to d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And tick off some material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s in opencast working, include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steps. After the dissertation of this paper, wish it can offer a reference to opencast working. Key words:hypaethral quarry, opencast working,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 ecological assessment

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14741U/2020- 20577 [ 发文字 号 ] 渝环〔2020〕57 号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 类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发布机 构 ] 市生态环境局 [ 成文日期 ] 2020-06-19 [ 发布日 期 ] 2020-06-19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万盛经开区环境保护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19〕89号)《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环综合〔2020〕13号)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减缓疫情影响,助力复工复产,助推脱贫攻坚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结合重庆市实际,研究形成了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类型。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一、列入《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的项目,以及属于扶贫项目“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饮水安全项目(仅包括总库容小于10万立方米的山坪塘、窖池等小型蓄水工程)、义务教育建设项目、基本医疗用房项目(仅包括20张床位以下的卫生院、所、站)、住房安全保障项目,不需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

关手续,以上项目均不免除业主应当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属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中的项目,按相应要求执行排污许可制度。 二、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按照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急服务保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0〕56号)执行。 三、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主动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自觉接受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 四、各区县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宣传,主动指导、服务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告知,加强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时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有关建议反馈市生态环境局。 五、本通知自2020年6月27日起实施。 附件:《重庆市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建设项目名录》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01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Word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192-2015 代替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Criterion for Ecosystem Status Evaluation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 环境保护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 (3) 5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3) 6 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 (1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24)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湖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摘要:本文在对评估指标、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对湖州市 及所辖各县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加权平均数学计算方法来计算湖州市的总 体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湖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湖州市;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 前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根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环境的较稳定和平衡为前提。因此,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了解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从而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湖州市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度126公里,南北宽度90公里。湖州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

图1:湖州市在浙江省的区位图 2.1.2 地形地貌 湖州市东部为水乡平原,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部多山,最高峰龙王山海拔1587米。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平均海拔仅3米左右。有东苕溪、西苕溪等众多河流。 2.1.3 气候和水文 (1)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总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2)水文:湖州境内主要河流有西苕溪、东苕溪、下游塘、双林塘、泗安塘等;境边南接东苕溪上游,北濒太湖,东联大运河及黄浦江。平原河网湖荡密布,山区建有山塘水库,库容10立方以上水库149座。域内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约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积496平方公里。 2.1.4 资源情况 (1)水资源 湖州市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18亿立方米,可供发展淡水渔业的水面2.2万公顷。 (2)矿藏资源 湖州有煤、铁、石灰石等矿藏,与安徽省交界处的长广煤矿是省内最大的原煤基地。

2007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目录 1.自然环境概况 (1) 1.1 地势地貌 (1) 1.2 山河湖泊 (1) 1.3 矿产资源 (2) 1.4 能源资源 (2) 1.5 生物资源 (2) 1.6 江西省气候特点 (3) 2. 生态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 (3) 2.1 生物丰富度指数权重及计算方法 (3) 2.1.1 生物丰度指数分权重 (3) 2.1.2 计算方法 (3) 2.2植被覆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4) 2.2.1 权重 (4) 2.2.2 计算方法 (4) 2.3 水网密度指数计算方法 (4) 2.4 土地退化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4) 2.4.1 权重 (4) 2.4.2 计算方法 (5) 2.5 环境质量指数的权重及计算方法 (5) 2.5.1 权重 (5) 2.5.2 计算方法 (5) 2.6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计算方法 (5) 2.6.1 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5) 2.6.2 EI 计算方法 (5) 2.7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5) 2.8基础数据来源 (6) 3 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分析 (7) 3.1 2007年江西省十一个设区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7) 3.2 2007年江西省各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 (8)

3.3 2007年江西省各设区市辖区内县区生态状况评价结果 (9) 3.3.1 南昌市 (9) 3.3.2 景德镇市 (11) 3.3.3萍乡市 (13) 3.3.4 九江市 (14) 3.3.5 新余市 (16) 3.3.6鹰潭市 (17) 3.3.7赣州 (19) 3.3.8 吉安市 (21) 3.3.9 宜春市 (23) 3.3.10 抚州市 (25) 3.3.11 上饶市 (27) 3.4 我省2006-2007年生态环境状况因子变化分析 (29) 3.4.1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 (29) 3 结论 (31)

1 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如何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是指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 它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从生态系统层次上, 反映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根据人类的具体要求对生态环境的性质及变化状态的结果进行评定。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类型主要包括:1、生态安全评价;2、生态风险评价;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4、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2种方法。定性评价一般选取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指标进行评价,根据该指标的大小或优劣程度评价生态环境的好坏;而定量评价则采取一定的公式或模型对指标系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价,通常有脆弱度计算法、距离计算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模型法和生态足迹法等。 2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规划区域范围内的环境现状分析,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和历史演变,识别敏感的环境问题以及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目标、指标、规划方案与相关的其他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确定规划中环境敏感问题。 第三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对环境现状和规划的方案分析后,从空间战略、产业用地布局、功能定位、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险、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第四是提出规划方案调整及改善措施。在前述基础上评估不同规划方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确定需要进一步采取改进、调整和完善的领域,并对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尤其是对于一些环境敏感问题,需要给出适当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及其阶段性目标和指标。 第五是规划方案修改、再评价,直到最终方案确定,对规划方案本身进行一个综合评价,并需要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的敏感点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环境建设的综合性措施和敏感区的管理措施。 规划环评的核心是规划方案比较和优化,通过建立在各子系统、各种方法的综合,对方案的反馈、规划调整、再分析。规划方案的比较核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规划目标的比较,将各个发展目标的分析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进行比较分析,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方案比较。二是对用地方案的比较,主要包括各项用地之间,尤其是对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的环境影响,以及不同的布局方式所产生的交通对环境的影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方面,其结果也是复杂的。其结果可以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进行描述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9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主持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十六次会议。解振华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完善环境管理机制,严格执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批准的环评报告和171年废物进口大连石化建设项目的应用,并继续证明林纸一体化项目的水利用宁夏梅里雪山造纸工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会议还讨论了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公众强烈反应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会议认为,制定《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有利于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生态问题,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目前,国内外在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缺乏统一、权威的方法。我国有关部门从不同角度评价生态环境,缺乏全面性和整体性。“规范”的颁布将实施的政策发挥积极作用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功能,建立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评价方法,加强生态保护,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会议决定进一步修订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并印发试行。 会议认为,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地方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畅通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渠道,推进环保政务公开,建立环境预警制度和环境应急机制,重视信访工作,加强环境执法,下决心查处一批环境污染大案要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解振华强调,要认真研究环境保护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履行环保部门的职责,加强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污染问题。要定期向社会发布环境信息,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的作用,及时查办并公布环境污染案件处理情况,努力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