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专题28 差值法

差值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

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如果能找出造成差量的原因,并掌握其运算范围,既使题目形式多变,也能迅速作出答案。

差量法所用的数学知识是等比定理,主要运用它的两种衍生形式。等比定理,可表过为:a:b=c:d=(a-c):(b-d) a:b=c:d=e:f=(a+c-e):(b+d-f)……………

一、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

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

A、 1.92g

B、 2.4g

C、 6.4g

D、 0.8g

思考:此题若将0.24g的增量认为是Fe和CuSO4反应产生的差量,折算成CuO的质量为2.4g,故选出发答案B,

你认为正确否?若不正确,0.24g与哪两个量有关?如何找到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还有其它解法吗?

例题2 在94.6g稀硫酸中放入一小块铁块,待铁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问反应前放入的铁块

质量为多少克?产生氢气多少克?

思考:稀硫酸和铁块发生化学反应吗?方程式如何写?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完全反应”?溶液增加质量:100g-94.6

g=5.4g是否就是放入的铁块的质量?若不是,哪么5.4g质量差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求放入的铁块的质量?

例题3 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Na2CO3煅烧不分解。现有Na2CO3和NaHCO3的

混合物95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31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思考:减少的31g不单纯是CO2的质量,还有水蒸气的质量。此题用“和量”法较为简单,原理同“差量”法。

解: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84 18 44

62

95g-x 31g

2×84 : 62 = (95g-x) : 31g 解得:x=11g

答: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11g。

二、知识能力训练

1、实验室用8gKMnO4分解制氧气,反应后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2g,则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K2MnO4

C、KMnO4

D、KMnO4、K2MnO4和MnO2

2、将一定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未变,则容

器中Cu和CaCO3的质量比是( )

A、11 : 4

B、20 : 4

C、44 : 25

D、16 : 25

3、在试管中有ag氧化铜,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并称量试管中的固

体物质为b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

A、a-bg

B、b-ag

C、(a-b)/8g

D、(b-a)/8g

4、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20.4g,求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多少克?(24.5g)

5、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物质26g,若求氯酸钾的分解率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请补充条件后,再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率。

6、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0%,取一定量的此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反应后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5%,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率。(63.8%)

7、由CuO和木炭混合而成的黑色粉末100g,将其放入试管内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并冷却,称得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78g,求:(1)生成铜多少克? (2)参加反应的CuO的质量是多少? (3)据此你能否计算出原混合物中CuO 的质量分数?请说明理由。 (碳与试管中少量氧气的反应忽略不计)

8、12.4gFe2O3和CuO 的混合物与CO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3.1g,则原混合物中的Fe2O3和CuO的质量比是多少?(1 : 1)

9、用足量CO充分还原氧化铁和铁的混合物26g,得到铁21.2g,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16g)

10、将16gCuO加强热,部分分解成Cu2O,称得所得固体为15.2g,则剩余固体中,CuO和Cu2O的质量之比为多少? 提示:4CuO == 2Cu2O + O2↑ (10:9)

11、取含有少量杂质(杂质不与氢气反应)的氧化铜样品12.5g,在加热的条件下通入足量的氢气,充分反应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1g。求(1)样品中的CuO的质量分数。(2)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

附: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 在托盘天平两盘的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若向左盘烧杯中加入11.2g铁粉,若要使天平最终仍保持平衡,应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多少克锌粉?

思考:(1) 若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11.2g锌粉,天平能否平衡? 与产生氢气的量是否有关? (2)若要使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天平能平衡吗? 与加入铁粉和锌粉的质量是否有关?满足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

练习:

1、在两个质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然后分别加入mg石灰及ngNa2CO3,欲使反应后两烧杯质量仍相等,则m与n的关系为( )

A、m = n>5g

B、m = n≥10g

C、m = n≥10.6g

D、m : n = 775 : 742且n≤9.57g

2、天平两盘分别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同质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36gMg粉,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36gAl粉,等反应完合后,怎样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 )

A、右边再加1gAl粉 B 、左边再加1gMg粉

C、右边再加1.125gAl粉

D、右边再加1gCu粉

3、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分别放两只烧杯,调至平衡,再向两烧杯中加入同质量、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再向左烧杯中加入2g锌,右两烧杯中加入2g镁,待锌镁全部溶解后,天平指针()

A、偏右

B、偏左

C、在分度盘中间

D、左右摇摆不定

4、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的两只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稀硫酸,调平后,若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完全反应后,天平仍平衡,则合金中铜和铝的质量比是()

A、1 : 1

B、1 : 2

C、1 : 3

D、3 : 1

5、在天平两边分别放有盛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当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物质后,天平仍平衡的是()

A、5.0gMgO和5.0gMgCO3

B、6.3gCu和6.5gZn

C、1.0gAgNO3和1.0gNaOH

D、2.4gFe和2.4gAl

6、在天平两边分别放有盛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若左烧杯中放入0.22gCaO,要使天平平衡,应向右烧杯中加入( )

A、0.36gAl

B、0.462gMgCO3

C、5.6gNa2CO3

D、0.44g铜锌合金

7、将质量为wg的稀硫酸分成二等份,分别放入两小烧杯中,放在托盘上,调节平衡。然后向左烧杯中加入ngZn,向右烧杯中加入ngFe。

(1)若天平仍平衡,则反应物中一定无剩余的物质是,一定有剩余的是,可能有剩余的是。

(2)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向偏转。

(完整word)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A.7:8 B.8:7 C.7:80 D.80:7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化学计算与技巧专题 考点1 守恒法 守恒法就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 1.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电荷守恒。 2.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相等(化合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守恒。 方法点击 化学计算中,“守恒”无处不在,运用守恒法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又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所以只要看到化学计算,就想到守恒。例: 1.质量守恒法 例: mol 某烃与1 mol 过量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 2O 2固体,固体增重15 g ,从Na 2O 2中逸出的全部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16.8 L 。求烃的化学式。 解析:设烃的化学式为C x H y ,摩尔质量为a g·mol -1,因为最后逸出的气体不仅包括反应剩余的O 2,也包括烃燃烧产物CO 2和水蒸气与Na 2O 2反应放出的O 2。 烃的质量+m(O 2)=Na 2O 2的增重+m(逸出气体) mol×a g·mol -1+32 g·mol -1×1 mol=15 g+32 g·mol -1×16.8 L/22.4 L·mol -1 解得a=70,烃的式量为70, 1270=5余10,烃的化学式为C 5H 10。 2.原子(或离子)守恒 例:用含 mol NaOH 的溶液吸收 mol CO 2,所得溶液中的-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 ∶1 C.2∶3 ∶2 解析:设生成Na 2CO 3、NaHCO 3物质的量为x 、y ,由反应前后C 原子和Na +守恒可知,可得方程组: [???=+=+mol y x mol y x 8.028.0 解得???==mol y mol x 6.02.0 即所得溶液中-23CO 和-3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电子守恒 例:在一定条件下,PbO 2与Cr 3+反应,产物为-272O Cr 和Pb 2+,则与 mol Cr 3+反应所需的PbO 2物质的量 为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mol×(6-3)=x×(4-2),得x= mol 。 4.电荷守恒 例如:在硫酸铝和硫酸钾、明矾的混合物中,若c(-24SO )= mol·L -1,当加入等体积的 mol· L -1 KOH 溶液时,生成的沉淀又恰好溶解为止,则原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是( ) A.0.2 B.0.25 C. 解析:方法1:原混合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K +、Al 3+,阴离子是-24SO ,加入KOH 溶液后发生的反应是Al 3++4OH -====-2AlO +2H 2O ,所以原溶液中c(Al 3+)=c(K +)=4 1× mol·L -1= mol·L -1 方法2:根据电荷守恒有:3c(Al 3+)+c(K +)=2c(-24SO ) 推出:c(K +)=2c(-24SO )-3c(Al 3+)= mol·L -1 考点2 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发生的变化,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差量法就是借助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这种比例关系,解决一定量变的计算题。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守恒法 (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1.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36 g B.40 g C.80 g D.160 g 答案 B 解析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由于Na 2O 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 2O 3,根据铁原子守恒, n (Fe 2O 3)=12n (Fe)=12×28 g 56 g·mol -1 =0.25 mol 所得Fe 2O 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 ×160 g·mol - 1=40 g 。 2.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20.40 g B.28.60 g C.24.04 g D.无法计算 答案 C 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 ,解得m (NaCl)≈24.04 g 。 (二)电荷守恒 依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或离子方程式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不变。 1. 将a g Fe 2O 3、Al 2O 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200 mL pH =1的硫酸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 溶液,使Fe 3+ 、Al 3+ 刚好沉淀完全,用去NaOH 溶液100 mL ,则NaOH 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2 mol·L - 1 解析 当Fe 3+ 、Al 3+ 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而Na + 全部来源于NaOH , 且变化过程中Na + 的量不变。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 (Na + )n (SO 2-4)=21 ,所以,n (NaOH)=n (Na + )=2n (SO 2-4)=n (H +)=0.1 mol·L -1×0.2 L =0.02 mol ,c (NaOH)=0.02 mol 0.1 L =0.2 mol·L -1。

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五种方法,这里着重介绍重要的三种。 第一讲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例2、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A、28 B、60 C、32 D、14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故答案为(A) 例1 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 8克 2 7∶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第二讲平均值法 例题: 1 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差值法

专题28 差值法 差值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的一 种简捷而快速的解题方法。利用差量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求差量与某些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差量做为解题的突破口。 如果能找出造成差量的原因,并掌握其运算范围,既使题目形式多变,也能迅速作出答案。 差量法所用的数学知识是等比定理,主要运用它的两种衍生形式。等比定理,可表过为:a:b=c:d=(a-c):(b-d) a:b=c:d=e:f=(a+c-e):(b+d-f)…………… 一、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将一根50g的铁棒插入上述溶液中,至铁棒质量 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g,并收集到0.02g气体。由此推算CuO粉末的质量为( ) A、 1.92g B、 2.4g C、 6.4g D、 0.8g 思考:此题若将0.24g的增量认为是Fe和CuSO4反应产生的差量,折算成CuO的质量为2.4g,故选出发答案B, 你认为正确否?若不正确,0.24g与哪两个量有关?如何找到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还有其它解法吗? 例题2 在94.6g稀硫酸中放入一小块铁块,待铁块完全反应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问反应前放入的铁块 质量为多少克?产生氢气多少克? 思考:稀硫酸和铁块发生化学反应吗?方程式如何写?怎样理解题目中的“完全反应”?溶液增加质量:100g-94.6 g=5.4g是否就是放入的铁块的质量?若不是,哪么5.4g质量差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求放入的铁块的质量? 例题3 已知NaHCO3煅烧按下式分解:2NaHCO3 = Na2CO3+H2O↑+CO2↑,Na2CO3煅烧不分解。现有Na2CO3和NaHCO3的 混合物95g,经充分煅烧后质量减少了31g,求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 思考:减少的31g不单纯是CO2的质量,还有水蒸气的质量。此题用“和量”法较为简单,原理同“差量”法。 解:设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2×84 18 44 95g-x 31g 2×84 : 62 = (95g-x) : 31g 解得:x=11g 答:原混合物中有碳酸钠11g。 二、知识能力训练 1、实验室用8gKMnO4分解制氧气,反应后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7.2g,则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 A、K2MnO4和MnO2 B、KMnO4和K2MnO4 C、KMnO4 D、KMnO4、K2MnO4和MnO2 2、将一定量的CaCO3和Cu粉置于一敞口容器中,加热煅烧,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固体质量未变,则容 器中Cu和CaCO3的质量比是( ) A、11 : 4 B、20 : 4 C、44 : 25 D、16 : 25 3、在试管中有ag氧化铜,通入氢气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后,停止通氢气,并称量试管中的固 体物质为bg,则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 ) A、a-bg B、b-ag C、(a-b)/8g D、(b-a)/8g 4、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20.4g,求原混合物中含氯酸钾 多少克?(24.5g) 5、现有干燥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固体物质26g,若求氯酸钾的分解 率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请补充条件后,再计算氯酸钾的分解率。 6、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20%,取一定量的此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肖素娟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计算题,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一般情形下计算题的题目较长,所含信息较多,不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有不少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动手做题。其实化学计算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下就高一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的小结,包括了关系式法、差值法、分析讨论法、平均值法、公式法。 1.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 )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 n=3 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答案为(B) 2.差值法 差值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值法解题方法:此法将“差值”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1、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教案资料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数)之和 如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A的化合价×m + B的化合价×n = 0 ⑤原子个数比:A : B = m : n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 × 100%)、 含有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剂质量) × 100%)(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a%浓=M稀×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a%浓+M稀× b%稀=(M浓+M稀) ×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1)化合物中某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式 (2)化合物质量与所含元素质量的关系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化学计算关系式法

第四章化学计算方法技巧 复习方法指导 化学计算目的是从定量角度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帮助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及物质变化规律的理解,并获得化学计算技能和技巧。 在化学计算复习中,首先要准确掌握和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溶解度、质量分数等重要概念。其次,培养自己的审题能力,善于从题给信息中发掘出问题,再从所学知识中提取有关知识与问题对应,进而架构起解题思路;然后立式、运算、并要应用规律、法则寻求最简捷、准确、巧妙的方法,迅速完成解题。 拿到一个计算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题,粗读、精读,直到读清搞明白为止,找出已知和求解,有哪些化学反应,应用哪些概念、定律等,有哪些数据,单位及结果保留小数的位数。然后根据各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含条件,找出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方案。另外,书写时步骤要齐全,格式要规范,切忌乱写乱画。最后,还要养成认真检验结果的正误,判断结论是否符合化学实际等的良好习惯。 相信在复习完本章内容后,你的审题、运算、表达等能力一定会有较大提高。 知识结构梳理 由于在前面的复习中已经涉及到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基本计算,因此,本章主要复习常用的解题方法(关系式法、守恒法、差值法、平均值法、讨论法等)和综 (百分含量) 溶解度概念的简单计算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综合计算 溶液的计算

合计算技巧。 专题27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解题的关键是从数学和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方面入手,设法确定有关物质间量的关系式或其代数式。优点是省去了多步计算的繁琐和比较复杂的运算。 一、解题方法指导 1、多步化学反应中关系式的确定 例题1: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 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思考:还原氧化铜所需氢气的比其理论值;这里提出的“最多”是指。 3×65 160 195g×(1-10%) x 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 解得: x = 144g 答: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144g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分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比较找关系式法与分步计算有何优点? 回顾:在上述反应中找关系式时的关键点(或难点)在哪里? 若是用铝和盐酸的反应制得的H 2再去还原三氧化钨(WO 3 ),你能否找出Al、H 2 和WO 3 间的关系式? 2、根据化学式确定关系式 例题2:现有FeCl 2和FeCl 3 样品各一份,已经测定它们中所含氯元素的质量相同, 则FeCl 2和FeCl 3 样品的质量比为多少?所含铁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思考:若要满足题目条件,使两化合物之间氯原子的个数相同即可。二者间的关系

dc化学基本计算中常用方法和思路

化学基本计算中常用方法和思路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 例1.把8.50g Zn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覆盖有铜的锌片,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8.45g。求有多少g Zn片被氧化了? 例2.KBr和KCl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产生6.63gAgBr和AgCl沉淀混合物,试计算原混合物中钾的质量分数。 例3.把NaH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6.8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剩余残渣为15.87g,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例4.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g。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则该物质在t℃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例5.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几分之几? 例6.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现取3LSO2和6LO2混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10%,求SO2的转化率。 二、关系式法 用多步连续进行的反应进行计算时,一般是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而将多步计算简化为一步完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关系式法。在由原料向产物的转化过程中,不论在哪一步转化中有效成分的损失,都可归结为原料的损失而进行计算,并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关系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7.某锅炉用煤用FeS2的质量分数为2%,燃烧时发生反应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为防止SO2进入大气,需在燃烧前向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使发生反应CaO+SO2?CaSO3,试计算1t这种煤中应该 加入生石灰多少千克? 例8.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t,生产出79.2t 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律是多少? 三、守恒法 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作为依据,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中性原则——电荷守恒。来解答一些较复杂的题型,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避免繁琐计算,从而迅速求解的目的。 例9.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多少? 例10.某氢氧化钾样品中含水的质量分数为15%。将一定量该样品放入100g36.5%的盐酸中反应,溶液显酸性,再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消耗了12.0mL(溶液的密度为1g/mL)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例11.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有19.2g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1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2+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及思维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化学竞赛计算题各类方法集合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值”,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差量法的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解题指导 例题1: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该反应及两个反应:NaCl + AgNO3→ AgCl↓ + NaNO3,NaBr + AgNO3→ AgBr↓ + NaNO3。即NaCl → AgCl NaCl → AgBr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元素的质量为a Na → Ag △m 23 108 108-23=85 A 33.14g-16.14g=17g 23 a = 108 17 解得a=4.6g 所以Na% = 4.6 16.14 ×100% = 28.5% 【答案】A 例题2: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后,想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和镁的质量比为。 【思路点拨】本题因硫酸足量,故铁和镁全参加反应: Fe + H2SO4→ H2↑ + FeSO4 , Mg + H2SO4→ H2↑ + FeSO4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影响天平两端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加入的金属和生成的氢气。分别敬爱如铁和镁后,只有当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相同时,天平才仍能保持平衡。 Fe + H2SO4→ H2↑ + FeSO4△m 56 2 56-2=54 x a Mg + H2SO4→ H2↑ + FeSO4△m 24 2 24-2=22 y a

高考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③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④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⑤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⑥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⑦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⑧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⑨以上各种化学计算的综合应用。 常见题型为计算选择题,计算填空题、实验计算题、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而计算推断题和综合计算题,力求拉开学生的层次。 一、化学计算的基本类型与解题策略 1.有关化学量与化学式的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间的换算 推断 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考查热点分子式(化学式)、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 确定 相对原子质量 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 有机物的通式 掌握基本概念,找出各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策略加强与原子结构、元素化合物性质、有机物结构性质等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在常规解法和计算技巧中灵活选用 2.有关溶液的计算 有关溶质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考查热点有关溶液pH的计算 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计算,关键要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理清相互关系

一般可采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有关溶液pH及离子浓度大小的计算,应在正确理解水的离子积、 解题策略 pH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解题时,首先明确溶液的酸(碱)性,明确c(H+)或c(OH-) 3.有关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考查热点各物质反应速率间的换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加强对速率概念、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解题策略将等效平衡、等效转化法等分析推理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机结合,在采用常规解法的同时,可采用极值法、估算法等解题技巧 4.有关氧化还原、电化学的计算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确定及量的计算 转移电子数、电荷数的计算 考查热点电极析出量及溶液中的变化量的计算 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其他典型计算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根据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运用计算技巧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考查热点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的计算 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充分利用化学反应前后的有 解题策略关守恒关系 搞清各解题技巧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读懂题目,正确选择 6.有关综合计算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 3.2g B. 4.4g C. 5.6g D. 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A. 锂 B. 钠 C. 钾 D. 铷 【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设MgCO3的质量为x,MgCO3 M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应选A。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锌 B. 铁 C. 铝 D. 镁 【解析】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H2↑,Fe—H2↑,2Al—3H2↑ ,Mg—H2↑。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六、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为极值法。 例题: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化学计算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十八化学计算中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新平台 【直击高考】 1.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解度、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pH与氢离子浓度及氢氧根离子浓度、燃烧热、分子式与化学方程式等方面的计算。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涉及此类计算内容的题型主要有I卷中的选择(约占8%)和II卷中计算(约占15%),在其余的填空部分,也可能出现少量的计算内容。 2.能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此类试题主要以题示信息为背景,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难点突破】 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渗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 (1)定量问题定性化;(2)近似估算;(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3.解题注意点 (1)注意解题规范格式 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注意分步作答。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 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3.命题趋向 由于高考中的化学计算部分主要分布在试卷的最后,因此,综合性、应用性较强。从近几年的试卷来看,在晶体结构、速率与平衡多次考查后,今年的考试将会在有机及无机的应用性试题上做文章,将会进一步强化物质的量及其浓度的考查。 专题新例析 【例1】将KCl和KBr的混和物13.4 g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通入过量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 g ,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1 B.1∶2∶3 C.1∶3∶2 D.2∶1∶3

初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计算题方法总结 化学计算题在初中化学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希望对你有用。 :中考化学文字叙述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考题经常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较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淀或气体。 :中考化学表格计算 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表格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决这类题的办法: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

“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或者减少增加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中考化学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经常是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图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中考化学探究实验计算 探究实验计算的难点在于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过量问题导致的物质种类的可能性的判断和引起的其他反应。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就是结合实验示意图型计算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质量差,再寻求关系式或数据进行逐个求解;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