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李建勋1,赵学军1,邱慧慧1,王海强2

1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济南,250101

2青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266000

摘要:随着装备制造企业对三维CAD应用的不断深入,工艺部门迫切需要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以有效衔接产品设计和工艺规划。本文分析了传统工艺设计系统的不足,指出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一种包含装配和机加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框架,论证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并研发出商品化的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SVMAN-A和三维机加工艺设计系统SVMAN-M,利用系统的功能进行实例验证,展示三维工艺设计效果。

关键词:3DCAPP;轻量化模型;SVMAN;工序模型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3DCAPPSystem

LIJianxun1,ZHAO Xuejun1,QIUHuihui1,WANGHaiqiang2

1Shandong SDUHoteamsoft Co., Ltd, Ji'nan,

2QingTeGroup Co., Ltd, Qingdao,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3D CAD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partment is in urgent need of a 3DCAPP system to effectively connect the product design and process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APP system, proposing a function frame containing assembly and machining processing of 3D process planningsystem, as well as discussing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3D process planningsystem. Also, a3D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system SVMAN-A anda3D machining process planning system SVMAN-Mhave beendeveloped, and this paper will utilize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s to carry out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3DCAPP.

Keywords:3DCAPP;Lightweight Model;SVMAN;ProcessingModel

1.引言

近年来,产品设计工具正逐步从二维CAD转向三维CAD,这较大地提高了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但作为连接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的桥梁与纽带的工艺设计,却仍停留在基于二维工程图填写工艺卡片的初级应用阶段。现有工艺设计手段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1)工艺设计无法直接使用产品三维模型,需要人工识别模型信息;(2)使用普通的工艺卡表达工艺不够直观,容易造成工艺信息误读,工人仍然需要经常与工艺员沟通消除误解;(3)二维工艺的正确性只能以经验和实物样机验证为主,方法落后,成本高,时间周期长。为解决这些问题,工艺设计应该由传统的基于二维工程图的工艺设计模式转变为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设计模式。本文分析了三维工艺设计的概念

和内涵,提出一种面向机械加工和装配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框架及关键技术,并应用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完成实例制作,展示三维工艺设计的效果。

2.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概念与功能框架

近年来,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众多学者开展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探索[1-3]。但由于工艺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经验性,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三维工艺

设计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推广使用。例如,工艺作为一个讲究专业分工的工作,哪些专业可以三维化,三维工艺应包含哪些内容,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与传统工艺管理系统的关系等。本文给出如下三维工艺设计的概念和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框架。

(1)三维工艺设计是以全三维设计数据作为制造依据进行数字化工艺设计与管理的过程[4]。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将工艺设计思路和方法融入到与三维产品模型的可视化交互过程中,以工序模型、装配动画等方式,模拟产品的制造过程,并将工艺发送至车间终端,指导现场生产。

(2)工艺有多种分工,不同行业专业工艺所占比重不同,但应用范围最广,较容易实现三维化的工艺是装配和机械加工。

(3)与二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相比,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三维机加工艺设计系统应分别以专业工艺设计工具方式独立存在,两个系统均可以从PDM/2DCAPP系统中获取产品模型或设计BOM等基础数据,并将设计结果保存到PDM/2DCAPP系统中。

下图1所示为一种包含装配和机加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框架。

图1 一种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框架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围绕装配工艺设计活动,提供结构件装配、柔性线缆装配、变形件装配、装配工艺详细设计、干涉检查、公差分析、装配线平衡、工艺输出浏览等功能,并将装配工艺设计结果在传统工艺设计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直观形象的三维装配动画。

三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系统建立在一个支持异构CAD模型转换的三维设计环境中,提供数据转换、加工特征识别、特征加工方法链设计、工艺详细设计、工序模型设计、工序模型PMI标注、加工仿真、工艺输出等功能。工艺详细设计过程中通过工艺设计面板中设定的选项,驱动毛坯模型变化,快速生成工序模型,实现可视化的机加工艺设计。

3.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关键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基于产品三维模型,有许多与模型处理相关的技术需要研究与突破。

(1)三维装配模型轻量化处理:产品三维装配模型文件一般规模较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为降低装配工艺设计过程中对计算机配置的依赖,加快模型计算速度,改善系统操作性能,使设计过程更加流畅,需提供对产品装配模型的轻量化处理功能。经过处理的模型保留了每个零部件的外部轮廓表达和模型工艺特征,满足装配工艺的基本需求,比较适合在PC、移动端浏览。表1为NX模型原始文件与经过轻量化处理的模型文件(文件扩展名为SVL)

的大小对比。模型轻量化技术同时可以确保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支持多种异构CAD模型。

表1原始模型文件和轻量化处理后的模型文件大小对比

(2)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三维装配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装配模型提供的结构信息,采用几何推理和人工指导拆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配序列规划,得到产品的最佳装配顺序;在三维环境下进行交互式工艺规划及防干涉检查,确定组件分配方案,规划装配路径,选取合适的工装工具和装配方法,定义工序工步内容,确定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检测方法,最终输出可视化的装配工艺方案。

(3)加工特征识别技术:是实现三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加工特征承载几何信息和工艺信息,是设计、工艺、仿真之间的桥梁。三维加工特征是具有工艺语义的面或者符号的组合。如简单孔(系)、中心孔、A型键槽、圆柱面等。通常使用边界表示法(Boundary Representation,BRep)或结构实体表示法CSG(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等方法进行加工特征识别。除了基于工艺语义的形状特征,加工特征识别还需要提取零件模型中的制造信息(PMI)。

(4)机械加工工序模型快速构建:工序模型构建是三维工艺设计的特征和难点。工序模型从模型角度反映了工件的几何形态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还用于表达工序的加工要求和检验要求,工序模型也可以用于CAM/CAE系统。工序模型构建的价值在于工艺设计过程和结果直观和可视化,其难点在于工序模型如何能快速构建,并且承载尽量多的工艺信息。在三维工艺设计过程中,以加工特征为基本元素,可以较容易的获得工艺与三维模型的切削体之间的驱动关系。因此,基于模型的工艺路线设计和工序模型快速构建将成为现实。下图2所示为某支架零件毛坯模型与工序模型展示。

图2支架零件毛坯模型与工序模型展示

(5)工艺仿真:工艺仿真是三维工艺区别于二维工艺的重要特征。传统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输出和管理的对象是各种图表,难以通过工艺仿真验证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只能通过生产实践去检验。对于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来说,与之相关的对象是产品三维模型,可以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及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等技术,实现工艺的仿真。加工仿真包括几何仿真和物理仿真[5],当前一般以几何仿真为主。

4.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实现与实例验证

基于在制造业信息化特别是CAPP领域众多项目实践,以及对大型CAD/CAM系统的研发积累,华天软件先后推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SVMAN-A和三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系统SVMAN-M。SVMAN-A和SVMAN-M均以华天软件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Inforcenter6.5为工艺管理系统。SVMAN-A以SView4.1三维浏览器作为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环境,SVMAN-M以SV7.2三维设计环境作为三维机加工艺设计平台。

如下各图分别为在SVMAN-A系统中进行可视化组件分配、使用三维工装进行装配工艺仿真和在SVMAN-M系统中进行特征识别与工序模型构建的功能展示。

图3在SVMAN-A中进行可视化组件分配图4使用三维工装进行装配仿真

图5 在SVMAN-M进行特征识别图6 在SVMAN-M中构建工序模型

5.结论

三维工艺设计系统是为了满足实现全三维设计模式后,为提高设计与工艺的业务协同和数据集成,提高工艺编制效率和智能程度,增强工艺输出的直观性而产生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工艺设计系统的不足,指出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概念与内涵,据此提出一种包含装配和机加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功能框架,论证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关键技术,最终使用华天软件三维装配工艺设计系统SVMAN-A和三维机加工艺设计系统SVMAN-M制作了实例,展示了三维工艺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瑞红,严晓光,李建勋.基于制造特征的零件拓扑结构模型及其构建研究[J].机械工程

师,2013(12):80-82.

[2]田富君,张红旗,陈兴玉,张祥祥.DELMIA在三维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J].制造

业自动化,2013.35(9):17-20.

[3]刘金锋,倪中华,刘晓军等.三维机加工工艺工序间模型快速创建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

造系统,2014,20(7):1546-1552.

[4]张森棠,李冬梅,赵恒等.面向航空发动机产品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开发及应用[J].航空

制造技术,2013(9):44-49.

[5]姜存学、蔡力钢、胡于进.复杂产品3D-CAPP中工艺方案仿真关键技术与平台研究计算机应

用技术[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6):2163-2165.

作者信息

李建勋,男,湖北人,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博士,E-mail:

lijianxun@https://www.doczj.com/doc/b413803377.html,.

化工工艺设计管理制度

xx 工艺生产管理制度 技术部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专业资料

前言 化工工艺管理是化工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企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产品质量能否合格达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能否降低、生产工况条件能否确保安全、环保排放能否符合要求乃至企业能否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有效保证。为在化工企业建立良好、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创造较好的生产工况运行条件;为确保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安全平稳和努力生存环境,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xx关于“加强工艺管理”的文件和规定的精神,对企业化工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工艺技术的有效管理,重在对生产现场的有效监督、检查以及各级责任制的落实、考核、进一步消除工艺管理工作中的盲区和误区,进一步推动工艺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工艺管理水平,由xx公司技术部特编写此“化工工艺管理制度”,以供集团公司所属企业的领导参考学习。 “化工工艺管理制度”将化工企业的工艺管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和各项工作容基本都作了罗列,对工艺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及职能作了阐述;并重点将“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作了单列,旨在强调其重要性。希望各企业的领导认真学习“化工工艺管理制度”,按“化工工艺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和提高本企业的工艺管理水平。 xx技术部 2012年12月30日 专业资料

目录 一、化工工艺管理概况 1 化工工艺管理的任务 2 化工工艺管理的容 3化工工艺管理的组织形式 二、化工工艺管理基本要素 1化工工艺技术文件管理 2 中间工艺技术控制指标管理 3 产品原材料、能源资源消耗定额管理 4 工艺查定管理 5 原始纪录管理 6 化工工艺技术统计管理 7 工艺纪律及操作纪律管理 8 化工工艺技术资料及信息管理 9 化工工艺管理计划及总结 10 生产设备的工艺管理 11 工艺巡回检查管理 12 产品质量的工艺管理 13 技能培训的工艺管理 14 安全环保中工艺管理 15 工艺管理息管理 三、工艺纪律管理 1 工艺纪律管理容 2 工艺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四、操作纪律管理 1 操作纪律管理容 2 交接班及相关纪录管理 3 操作纪律的检查与考核 专业资料

智能系统集成施工工艺设计方案

智能化系统集成 目录 10.1一般规定 (2) 10.2材料及设备要求 (2) 10.3施工准备 (2) 10.4施工工艺 (3) 5)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测试 (4) (3)测试 (5) 3)测试 (6) 2)应用软件的安装准备 (6) 4)安装验证 (6) 5)系统测试 (6) 10.5质量标准 (7) 10.6成品保护 (7) 10.7安全及环保要求 (7) 10.8质量检验 (8) 10.9质量记录 (9)

10.1 一般规定 10.1.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 10.1.2本章规定了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施工工艺,以及检测和验收办法、步骤和容。 10.1.3系统集成检测验收的重点为系统的集成功能,即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能力、信息共享、综合管理能力、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的可实施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等要素。 10.2 材料及设备要求 10.2.1 10.2.2 材料要求见6.2.1。 设备要求见4.2。 10.3 施工准备 10.3.1技术准备同第4.3.1条。 10.3.2材料及设备准备 1网卡的计算机数据接口和网络数据接口应适合所有的计算机总线和网络连接的细电缆或RJ45插头或15线插座等各种连接。 2交换机安装前必须具备产品说明书,并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检查交换机机架质量。 3安装路由器之前,必须考虑路由器的软件是否支持用户所采用的网络协议。还须注意接口和软件协议是否符合要求。 4网络设备(包括中继器、网桥、网卡、路由器、网关、各种插接件、交换机、电缆 和各种机电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等产品)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产品标准和接口规详细的技术资料;产品性能,软硬件特性必须符合系统集成设 计的要求。 5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具备统一的软件通信协议标准,各种产品须提供标准化的系列接 口。 6宜采用模块化设计的软硬件产品,以适应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互相替 代。 7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填写本规程附录C中表C-1。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合同要求; 2)软件产品的质量检查应执行本规程 3.3节的规定; 3)进口产品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质量合格证明及检测报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10.3.3机具准备参见6.3.3。 10.3.4作业条件 1智能化各分、子系统施工完毕,并经过试运行。 2其它参见6.3.4。 3环境应满足以下规定: 温度围宜为10— 32.5 C; 2)湿度围宜为 20%^ 80% 1)

真空系统的工艺设计[1]pdf

本文由WDD20542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6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化工设计2003 ,13( 2) 真空系统的工艺设计 摘要介绍真空系统的基本概念、工艺设计及实际应用。 真空系统工艺设计关键词 真空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 但统性。本文将对其基本概念和工艺设计进行纲要 有关真空系统的设计资料较少 , 且缺乏一定的系 性的总结 , 并通过实际工作应用加以佐证说明。 1 基本概念 111 真空度 真空度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 : 用于器壁的压力 , 是气体的真实压力。以绝对压力表示真空度时 , 其值必须在零和大气压力之间。当绝对压力为零时 , 表明封闭空间内不存在任何物质 , 处于全真空状态 ; 当绝对压力等于或压力状态 , 为非真空状态 , 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11112 以真空度表示 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 , 表明封闭空间处于常压或 式中 , Pv为真空度 , mmHg ; P 为封闭空间的绝对压力值。 外界大气压力的程度 , 其值也在零和大气压力之时 , 表明封闭空间处于常压状态 ; 当真空度等于处于全真空状态。 间 , 但其意义与绝对压力相反。当真空度为零大气压力时 , 表明封闭空间内不存在任何物质 , 11113 以真空度百分数表示 的百分数。 11111 以绝对压力表示 绝对压力是指一个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垂直作 Pv = 大气压力 - P ( mmHg) 真空度是指一个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力小于 马小龙Ξ中国华陆工程公司西安 710054 100 % 真空度 ( %) = [ ( 大气压力 - P) / 大气压力 ] × 式中 , P 为封闭空间的绝对压力值。真空度百分数直观地表示出了真空度相对于大气压力的比例大小。在国家标准《真空技术名词术语》 ( GB3163 - 82) 将真空系统按剩余压力 ( 即绝对压力) 分为 4 个范围 , 即低真空、中真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 , 范围如下 : 低真空 : 105 ~102 Pa 中真空 : 102 ~10 - 1 Pa 高真空 : 10 - 1 ~10 - 5 Pa 超高真空 : < 10 - 5 Pa 在化工、石油化工装置中 , 通常遇到的是低真空和中真空。在此特别指出两点 : (1 ) 因为 , 表压 = 绝对压力 - 大气压力 , 故 , 表压 = - 真空度。为了避免绝压、表压、真空度三者相互混淆 , 一般在工程设计中 , 均对其加以标注 , 如 110M Pa ( 绝压 ) 、116M Pa ( 表压) 、400mmHg ( 真空度) 等。 ( 2) 由于外界大气压随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而改变 , 所以在工程设计中 , 一定要根据建设地区的具体情况先确定大气由于当地平均大气压为 760mmHg , 所以塔顶的真空度为 760 - 20 = 740mmHg 。

结构化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

立项报告 1、设备名称:协同研制-结构化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 2、设备功能及主要技术规格指标: ●三维环境下MBOM管理 利用协同研制平台提供的直观的三维可视化环境,过滤出所需的全机或者整机模型,可以进行批量MBOM重构,或者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通过复制、粘贴等方式直接利用设计零组件对应的三维模型重构生成部件MBOM产品结构,以加快MBOM重构效率,减少人为失误的发生。如下图所示: 在初始化MBOM重构完成后,设计师还可以对MBOM进行编辑调整,如添加工艺组合件或拆分件,以产生最终的MBOM产品结构。 MBOM重构完成后,可以提交启动相应的电子化工作流程,相关人员将接收到校对、审批等工作任务对其进行审核批准。批准后的MBOM产品结构将被冻结,需要走相应的更改流程才可以更改。 工艺设计数据将以MBOM视图为核心进行管理,实现工艺数据的独立管理和权限控制。 ●三维工艺设计 通过协同研制平台中的三维工艺管理模块,工艺员可以基于来自设计的MBD数模,开展工艺规程设计,并将设计结果结构化存储到协同研制平台中进行电子化签审。已批准的工艺数据会自动发放到生产现场,并可以通过无纸化终端以图形化的形式进行查看浏览。 通过MBD数模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各个环节业务过程数据和流程的贯通,提高工艺人员设计效率。同时,充分利用设计模型的MBD信息,全面实施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工艺设计管理,将我所工艺设计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维工艺设计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在三维环境下进行装配工艺规程设计,直观地指定装配单元的划分及其装配顺序等。 -在三维环境下进行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直观地确定单个零件的加工工序、工步,

工艺设计及FD设计

工艺设计及PFD设计 在化工装置设计中,除了工艺系统设计以外,还有管道、设备、机械、建构筑物、公用工程、电气、仪表、安全卫生、消防、分析化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设计工作,还要从全局考虑总平面布置、原料和产品的输送及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性,这些都需要在化工工艺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所以说化工工艺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在各个设计阶段中,作为设计主体的化工工程师,必须与其他各专业密切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整个设计任务。这就要求化工工程师不仅精通、熟悉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设计技能,并能在工程设计项目中恰当地应用、执行它,同时还要具备较广泛的相关专业知识。 国内工程设计阶段一般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国际上通行的作法是分为工艺包设计阶段、基础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在化工工艺系统设计中,工艺流程设计的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都是通过各种流程图和表格表达出来,按照设计阶段的不同,先后有方框流程图(block flowsheet)、工艺流程草(简)图(simplified flowsheet)、工艺物料流程图(Process Flow Diagram即PFD)和管道仪表流程图(Piping & Instrumentation Diagram 即P&I D)〈也有用“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rocess and Control Diagram 即PCD”代替P&ID)〉等种类。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根据其特有的生产洁净区级别要求,还有人员-物料分流图(Material and Personnel Flow Drawing)、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Plant Schematic and Process Flow Diagram)等。 下面对工艺设计、工艺包设计内容及PFD的设计作简单介绍。 一、工艺设计

论石油化工工艺集成设计的技术验收

论石油化工工艺集成设计的技术验收 信息技术发展程度逐渐提升,很多行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已经配置成型,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广泛使用着设计应用软件,处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化工企业应该重视石油化工工艺集成系统的设计工作。文章就石油化工工艺集成系统设计的问题和需要技术做了简要分析,证明了建设该系统的必要性。 标签:石油化工;工艺集成系统;设计;技术验收 石油化工工艺技术有着复杂性强,流程长的特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设计出一种石油化工工艺集成系统,提高生产效率,为石油化工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促进石油化工工艺未来的发展。 1 石油化工工艺集成设计的特点 在石油化工企业工作的人们都知道,石油的生产工艺技术非常的复杂,并且其流程也很长,而石油化工生产项目的投资也非常高,使用的设备管线在数量上更加庞大,存在易燃易爆的隐患,以及高温高压的危险,这样的特点造成了石油化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建设周期延长。每个环节的工艺设计是关系项目成功或者失败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石油化工项目的重点在于工艺设计,其是实施项目的前提之一,很多情况下,会影响到项目在管理方面的质量、进度、成本水平,并且因为工程管理存在一定特征,就导致了必须实施工艺设计的技术验收。 石油化工的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包括的主要阶段包括了前期准备、项目定义、项目实施、项目试运行、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评价,每个阶段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各个阶段还同外部环境有很多的接口。实践项目管理时,应该合理应用系统性的思维,协调统筹,基于这样的原因,提出了在集成化设计观念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确保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实现最后化。 2 具体设计 石油化工工艺的集成化系统,分析其本质就可以说成是一种标准运作形式的数字集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处理,像项目的设计环节、现金流环节、采供建设环节等等。基于这个平台,系统平台与每种软件工具要可以实现无缝的对接,才能够进行信息导入操作,资料共享操作,采集数据的操作,并能实现设计的输出,然后将信息进行归档,进而实现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的全面管理。 集成平台要以石油化工工艺为基础,构建的具体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明确需要哪些基本功能,对其企业内部地方技术流程要能清楚,并以一定的顺序进行梳理,选取出合适的设计软件,将其集合在平台系统里面,接下来就需要以石油

超滤系统工艺设计

超滤系统工艺设计 超滤膜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超滤使用错流过滤技术,通过部分进水推向膜的净水侧,悬浮物、细菌和病毒保持悬浮状态,并不断从膜表面移除。因为错流技术能够处理含高浓度悬浮物的给水,因此该技术通常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将微生物从被处理的污水中分离,微生物可回流至生化池,而透过液可以再生利用或排放。 超滤错流膜与二沉池相比的优点如下: (1)超滤错流膜对微生物形成一个绝对的屏障,可以阻止生物量流失,这不仅对净水有利,对保持生化池中的生物量、防止污泥膨胀也有利。 (2)超滤错流膜对悬浮物形成一个绝对的屏障,因为悬浮物吸附许多种类污染物(例如重金属、PAH、油脂等),因此膜的综合出水水质更好。在排放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这是绝对有利的。 (3)如果透过液作为再生水回用,不需要过多的精力做进一步处理。 外置式错流式超滤膜组件特点如下: 很高的污泥浓度(MLSS=1000~40000mg/l);进水条件变化的适应力强;水平(卧式)放置;紧凑、简洁式安装;工艺、安装简单;湍流,能有效控制滤饼层的生成;连续的浓水回流,一次过滤时间很长;构造坚固可靠,产水水质稳定;膜系统易于停机放置;维护保养简单;清洗简单,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行;避免了传统沉淀池出现污泥膨胀和浮渣的问题。 4.5.1超滤膜选型设计计算 根据超滤的影响因素和超滤膜组件特点可知:超滤的工作压力为0.1~0.6MPa,实际操作时应在极限通量附近进行,此时操作压力约为0.5~0.6MPa,超滤通量一般为1~100L/(m2·h),本设计经过实际测量试验得知超滤通量为J v=70 L/(m2·h)(实际参数)。

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解决方案【最新】

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智能化集成系统(IBMS)是一个在技术上、品质管理上、施工管理上都有很高要求的项目,我方特别为这个项目的设计拟定了本系统设计规范说明,以便参与本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对大楼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及要求有所理解,并确定了系统设计的标准。我方设计根据某综合楼的性质、用途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整个大楼的弱电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消防自动报警系统(FAS)、公共安全系统(报警、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设备与工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统一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相互协调联动的、在同一平台上运行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楼宇信息的高度共享。 二、设计原则 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是: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根据智能化系统工程工作原理,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结合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的一些实际时间经

验,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能够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满足整个智能化系统预期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彻底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最大限度地获取系统的综合效益。 三、系统设计方案 1、KITOZER30000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综述 本工程采用广州莱安KITOZER30000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该在总结多年建筑自动化行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国外知名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开发平台并应用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研制成功的。KITOZER30000面向建筑自动化行业、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数据采集、网络通信、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于一体,是一种可二次开发的监控管理平台软件。 KITOZER30000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高可靠性和高弹性,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等智能建筑物。 KITOZER30000的总体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子系统整合成一个

三维工艺设计在MES系统中的应用

三维工艺设计在MES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三维CAD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结合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的综合应用也成了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传统工艺设计系统的不足,指出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的概念与内涵,重点论述了三维工艺设计系统在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标签:三维工艺设计;MES;智能制造 1.引言 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为企业打造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但是,如果仅是实施了制造执行系统(MES),而没有与三维工艺设计系统进行结合,其突出的问题是,MES系统所提供的信息量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容易遗漏,MES系统中不能准确提供的数据主要有:产品的制造工艺流程、工时定额、工具工装的选择、产品的三维模型及三维工序模型等,这就需要三维工艺设计系统给予支持。 2.二维工艺设计系统的不足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又称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功能来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CAPP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工艺文件实现标准化,实现企业内部数据的高度统一,标准化的工艺文件更加适合企业现代化的生产与管理环境,方便企业应用PLM,PDM,ERP,MES等系统。 现阶段国内外涌现出了一大批商品化的CAPP系统,比如Teamcenter、SVMAN、KM3DCAPP、天河CAPP等。但是相对于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CAPP的应用水平仍然比较滞后,与生产管理执行系统的结合度仍然比较低。随着国家智能制造2025发展计划的公布,国内的大中小企业也纷纷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极大的推动了CAPP应用系统的发展,但是各个企业的CAPP应用现状参差不齐,大部分还处在二维CAPP阶段,国内大多数企业CAPP的应用存在以下的不足和问题: (1)CAPP的应用仍然停留在仅是对纸质工艺卡片的电子化管理,以及实现对工艺信息的电脑自动统计汇总和权限的管理与控制方面,这种发展阶段仅仅是实现了对传统工艺的“电脑化管理”。

工艺设计变更管理规定

精心整理 前言 一、商品技术部是本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享有文件更改、修订、日常维护及最终解释权。 二、文件版本历史记录:

2目的 本文件目的是为了规范公司工艺变更流程,保证变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使现场工艺问题得到

快速解决。 3范围 本文件明确了工艺变更的范围、流程、执行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移行车型的工艺变更管理。 4术语和定义 4.1工艺变更范畴:工艺文件中关于过程特性参数、产品/过程规范/公差、评价测量技术、样本容量频次、控制方法、反应计划/预防措施、生产辅料等信息进行变更的项目。 4.2异常处置预案:将临时脱离工艺过程中临时执行措施固化的项目进行标准化,问题发生后, 5 5.1 5.1.1 5.1.2 造成工艺变更,组织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及验证。 工艺改进过程中,负责编制《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并提交工艺技术科。 负责后序反馈的跨班组、跨车间的工艺问题沟通,并协助其他前序车间进行验证工艺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负责依据《工艺设计变更通知单》落实现场作业指导性文件更改及现场工艺变更。 负责识别异常处置预案项目,并编制《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并对工艺异常发

生原因进行分析和解决。 5.1.3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 车间品质副主任/品检科科长分管车间技术组及工艺管理工作,负责《工艺改进评审记录表》、《验证报告》、《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工艺项目反馈记录表》、《临时脱离工艺申请单》、《XX部门XX工艺异常措施固化方案》的批准。 5.2工艺技术科 5.2.1负责工艺变更过程中与工程院接口。 5.2.2负责在工程院新车型工艺移行前,参加各车间/品检科新车型工艺验收小组,跟踪工作进 程。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6 6.1 变更直接进行验证,连续3个批次参数一致且制件合格的,方可进行工艺变更。 工艺参数调整、制件工位调整、焊点排布调整、涂胶工位调整、设备调整、生产辅料调整等工艺变更。 工位调整、生产辅料调整以及与产品设变无关的工艺变更。 工位调整、工艺参数调整、生产辅料调整、工具等变更。 6.1.5以上范围中在特殊情况下不能自主完成的工艺变更,工艺技术科可向工程院提出《工艺设计变更申请单》,由工程院主责进行变更。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 摘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作为一种先进的集成制造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多变的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中国企业应大力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关键词: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竞争能力;创新能力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简称CIMS),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而产生的。它借助于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技术,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对企业的生产作业、管理、计划、调度、经营、销售等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并对分散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各种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从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它是工厂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制造业工厂的模式,是当代生产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学科,也是集中多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制造技术。 一、CIMS 的诞生及其工作原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产品更新加快、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环境从过去的相对稳定的卖方市场变成了动态的多变的买方市场,产品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已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的组织形式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中小企业再到跨国公司的转变;企业的生产手段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到机械化、半自动化再到自动化的飞跃;企业的生产方式从单机生产到生产流水线再到自动化的推进。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数控机床诞生到70 年代初期, 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企业各部门使用的信息产品来自不同的计算机公司, 而这些公司采用的是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通信协议, 使得企业的设备之间无法实现信息交换, 不同的软件之间无法实施信息的传输, 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 形成了一个个“自动化孤岛”, 阻碍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1974年,美国约瑟夫·哈林顿博士提出CMI(计算机制造)的概念,直到1981年才被广泛接受。这主要是市场多变和用户要求越来越高所引起的,体现在:(1)产品生命周期短;(2)产品的型号和规格日益增多,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3)质量、价格、交货期

三维CAPP系统

三维CAPP系统 产品概述: 随着研发部门设计工具从二维CAD向三维CAD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缩短了型号研制周期。但是作为连接工程设计与生产制造的桥梁与纽带的工艺设计仍停留在工艺卡片的编辑、工艺信息的手工统计汇总和工艺文件的纸质流程签审等解决工艺设计中的事务性工作的初级应用阶段。随着对三维CAD应用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工艺设计手段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工艺设计系统也必须由传统的支持二维的工艺设计转变为支持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工艺设计,同时工艺设计系统的应用也必须从基于二维CAD的集成向基于三维CAD 的集成发展,即基于三维CAD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三维工艺设计系统采用基于三维CAD模型的设计技术,增加了产品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减少了理解图纸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工艺设计方式、工艺资源及制造数据管理模式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数据源的唯一性。 系统架构:

图1 三维CAPP系统的功能架构分为5层,如图1所示。 操作系统层与数据库层作为三维CAPP系统的底层架构,为系统提供运行支撑与数据存储。 功能层为三维CAPP系统提供通用功能,供其他模块进行调用。包括工艺设计基础模块、文件管理模块、知识管理模块、文件输出模块和工艺数据访问接口模块。

应用层作为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层次,包含CAPP系统业务范围内某一特定业务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功能层各个通用功能模块的调用来实现。包含装配工艺编制模块、机加工艺文件编制模块、检验计划编制模块、知识/资源调用模块,同时为其开发各种系统集成接口,使三维CAPP 系统适用于用户的信息化体系。 系统管理层则作为三维CAPP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模块,同时处于功能层与应用层。 主要功能介绍: 1)工艺文件编制与管理功能 该模块主要用于编制车间日常工艺文件,主要有:装配工艺文件、机加工艺文件、检验计划及其它工艺表单,并 对产生的工艺文件进行管理。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 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是工艺管理、生产管理和生产加工的主要依据,本公司的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必须按本管理制度执行。 (一)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的基本要求。 1、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文件要保证产品工艺的统一性,产品从投料到加工完毕,要由统一的工艺文件来指导,必须符合统一的工艺要求。 2、要保证工艺先进合理,经济可行。文件的编制即要采用先进的工艺,又要从实际出 发,做到先进、合理、经济和切实可行。 3、编制的工艺文件要做到典型和通俗易懂。 4、文件必须贯彻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保证产品达到优质、低耗。 (二)文件编制依据及要求。 1、组装工艺技术文件 1)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必须依据书面形式的正式生产计划任务单编制,避免口头或电话通知编制。 2)组装加工工艺文件包括窗型设计、装配工艺及加工数量。 3)装配工艺必须满足国家、行业、企业标准。 (三)工艺文件的分类 1、工艺文件分指导性工艺文件、生产用工艺文件和新产品设计工艺文件。 2、指导性工艺文件是用来指导工艺人员编制各种文件的依据,它包括工程、工序技术文件、原材料质量标准和成品质量标准。 1)生产用工艺文件是指导生产过程各工序互相关联的工艺文件,包括工艺卡、工序卡、工艺图、工艺守则、原材料消耗定额等。 2)新产品试制文件是用来指导试制新产品或试用新原材料所用的文件。特点是:文件中所规定的参数是未经实践证实,需在生产中继续摸索,该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问题,经 有关人员商定不经审批直接在现场修改,并做修改记录,实验成功后,再形成新的文件。 所以它在试验过程中有效,不能用于试制或批量生产,经试制鉴定后,文件自然失效,批 量生产时,要重新形成正式文件。 3、工艺文件的审批 工艺文件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1)编制生产工艺要广泛争求各方面人员的意见,使之达到切实可行。 2)工艺通知单要履行审批手续,即设计、审核、批准都必须经签字方可实施。设计者对工艺文件的正确性负责,审核者应对工艺文件所有数字、文字和计算是否正确和符合标准负

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工程实施组织计划 1.工程进度安排 根据贵单位对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在同类项目建设中的经验,我们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的整体思路,提出弱电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2007年11月25日开工,2009年2月10号完工,工期为500日历天。 工程一旦开工,须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工程设计部进入现场进行现场勘测,完善2次线路设计与平面施工图设计,此工作10日内完成。 同时材料采购部按照合同进行材料采购,第一批材料应在10月25号内采购完毕,并进入工地临时库房。以后按工程实际进度制订采购计划。 工程部在工程勘测完毕后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准备好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与工程施工图纸,以及一切工程准备工作(如搭建临时设施,吊齐机具)。 一旦进场后,需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并积极与业主与土建方取得配合,避免人员安排与工序安排的不合理情况出现。 施工过程中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会,由总指挥主持,特殊情况下由项目经理主持,及时调整人员安排,合理化安排工程进度。 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经理要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工段施工质量,并及时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进行监督,保证好工程质量,搞好安全生产。 工程每一阶段完工后,要及时整理工程档案,做好工作总结,为下一阶段打好

基础。 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做好工程结算工作。 考虑到“XXX高层住宅楼”智能化系统弱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条件准备、设备订货及运输、项目施工等因素,工程实施进度计划按照以上计划编制。项目进度管理按照多专业交叉作业方式进行,以便控制项目实施进度。具体实施进度计划可按照贵单位的要求,在本实施进度计划的基础上调整。 我公司将协同成都双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总承包施工单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完成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人员组织、技术小组的工作进展、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系统阶段的验收等方面,实施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并通过项目阶段性总结,报告项目实施情况,调整建设进度,全面保证项目能够按照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顺利地完成。 2.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我公司高度重视本工程的建设,已把“橙花风景高层住宅楼住区智能化系统弱电工程”列为重点工程,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即成立工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我们将“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建设好本工程,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社会奉献精品。根据本工程的规模与特点,选派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能融洽、合作好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富力强、颇具开拓精神的管理人员进入项目管理班子。对外适应业主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司的经济技术优势与精诚合作的诚意,对内建立健全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各专业工长、内业技术员、材料主管、质检工程师与安全主管等岗位责任制,确保预定目标的最终实践。组织强有力的工程项目经理部,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项目管理机构由两个层次组成。

四部三维工艺设计管理系统技术方案V11

四部三维工艺系统技术方案 xx 2017年5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1.1当前工艺业务现状 (1) 1.1.2工艺设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 1.2项目需求分析 (4) 1.2.1三维设计数据下车间 (4) 1.2.2工艺BOM建立与管理 (4) 1.2.3结构化工艺设计 (5) 1.2.4三维工艺设计 (6) 1.2.5工艺审签 (6) 1.2.6工艺输出 (8) 1.2.7工艺资源管理 (10) 1.3项目目标 (13) 1.4项目范围 (15) 2方案概述 (16) 2.1方案说明 (16) 2.2参考文档 (16) 2.3总体框架 (17) 2.4业务模式 (18) 3前置条件 (20) 3.1设计数据的规范要求 (20) 3.2EBOM完整性要求 (20) 3.3检查模型及配套要求 (21) 3.4统一标准件库要求 (21) 4详细功能方案 (22) 4.1基础数据管理 (22) 4.1.1组织结构管理 (22) 4.1.2产品数据存储方案 (23) 4.1.3PBOM属性管理 (26) 4.1.4文档对象属性管理 (1) 4.1.5工艺规程属性管理 (2) 4.1.6工序属性管理 (3) 4.1.7数据访问及权限控制基本原则 (3) 4.1.8产品团队管理方案 (4) 4.2设计数据接收 (5) 4.3工艺规划 (5) 4.3.1PBOM重构 (5) 4.3.2工艺路线规划 (12) 4.3.3定额管理 (14) 4.3.4PBOM签审及工艺任务下发 (15) 4.4工艺设计管理 (19) 4.4.1结构化工艺设计管理 (19)

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系统设计.doc

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目前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的现状,介绍了一套适合炼化企业发展的工艺技术管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模块以及系统实施意义。 [关键词]工艺技术管理;工艺流程;工艺资料 工艺技术管理是炼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工艺技术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炼化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稳定生产出合格、优质的产品,以及促进企业节能降本、挖潜增效,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炼化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方式仍然沿袭传统模式,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管理,不仅占据了工艺技术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炼化企业的工艺技术管理系统,对提升企业工艺技术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系统简介 本文设计的工艺技术管理系统包含工艺流程管理、工艺资料管理、操作规程管理三部分,其结构如图1所示。工艺流程管理提供可视化的流程建模以及表单设计工具,为企业提供炼化业务协同工作平台,如三剂准入,生产工艺方案的调整、审批、执行,相关生产工艺管理资料的网上审批等;工艺资料管理建立企业技术资料库,实现企业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工艺卡片、工艺资料等技术资料的集中电子化管理以及全文检索功能;操作规程

管理实现对各生产操作岗位(内外操)标准操作规程的组态配置和维护管理;配合物联网的应用,在能够采集主要工艺过程变量和关键设备状态信息的前提下,对操作流程和工艺操作进行在线指导和监视,真正实现正确的人(具备岗位技能的在岗员工)在正确的时间范围和正确的地点(装置、设备等),进行受控的正确操作。 3系统功能设计 3.1工艺流程管理模块 工艺流程管理模块主要是为了工艺技术管理人员解决生产工艺方案线上数据填报、业务审核审批、数据查询的需求。根据各炼化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利用HTML语言或网页绘制工具Dreamweaver绘制审批单格式,通过流程设计器自定义表单审核流程,审核流程支持串行审核和并行审核操作,审核方式包括单人审核、多人会签审核,并记录审核过程,监控审核执行情况。支持打回处理、附件上传和下载、电子签名功能。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生产工艺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分类、分时间段查询并统计。 3.2工艺资料管理模块 通过设计工艺资料管理模块有效解决了工艺技术资料的上传管理和审核流程管理,实现了工艺技术资料的共享。在文档创建功能中,根据工艺资料管理模块中的文档类型分别创建文档,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制度 1.目的和作用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对企业产品 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 了使新产品开发能够严格遵循科学管理程序进行,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制定本 制度。 2.管理职责 2.1统筹规划部负责新产品的调研分析与立项等方面的工作。 2.2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的设计、试制、鉴定、移交投产等方面的管理。 2.3物控部、生产部、质管部应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配合。 3.新产品开发的前期调研分析工作 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是新产品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必须在进行充分的技 术和市场调查后,对产品的社会需要、市场占有率、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资 源效益等五个方面进行科学预测及经济性的分析论证。 3.1 调查研究: 3.1.1 调查国内市场和重要用户以及国际重点市场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 3.1.2 以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三名以及国际名牌产品为对象,调查同 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及使用情况。 3.1.3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利,然后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3.2 可行性分析: 3.2.1 论证该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动向. 3.2.2 论证市场动态及发展该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 3.2.3 论证该产品发展所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可行性(含物资、设备、能源、外购 外协配套等)。 3.2.4 初步论证技术经济效益。 3.2.5 写出该产品批量投产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4. 产品设计管理 产品设计时从确定产品设计任务书起到确定产方峁刮 沟囊幌盗屑际豕ぷ鞯淖 急负凸芾?是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三段设计"程序. 4.1 技术任务书: 技术任务书市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内,由设计部门向上级提出的体现产品合理 设计方案的改进性和推存性意见的文件,经上级批准后,作为产品技术设计的依据.其目的在于正确地确定产品的最佳总体设计方案、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工作原理、系统和主体结构,并由设计员负责编写(其中标准化规则要求会同标准化 人员共同拟定)。现对其编写内容和程序作如下规定: 4.1.1 设计依据(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包括一个或数个内容): a. 国内外技术情报:在市场的性能和使用性方面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或在产 品品种方面填补国内"空白". b. 市场经济情报: 在产品功能、特点、形式(新颖性)等方面满足用户要求,适应市场需要,具有竞争能力。 4.1.2 产品用途及使用范围. 4.1.3 对计划任务书提出有关方面的改进意见.

PDM集成平台下的集成化CAPP系统开发

第!卷第"#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年"#月 $)./0123%412536127&640869103:45’;<12.<=! !!!!!!!!!!!!!!!!!!!!!!!!!!!!!!!!!!!!!!!!!!!!!!91+-##- 文章编号:"##>?@A""(-##-)"#?#!#A ?#B CD&集成平台下的集成化$ECC 系统开发 蔡长韬,陈次昌,费 凌,何 进 收稿日期:-##-?#F ?-@;修订日期:-##-?#G ?#!。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科研资助项目(AA-!>A",##--GBF ,##--GG!) 。作者简介:蔡长韬("A>F ?),女,四川工业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ECC 、 网络协同设计等研究。H ?.6:*:;IJ76:K.6:*+<9:1+270+94。 (四川工业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四川 成都 >"##FA ) 摘要:为开发离心泵集成化$ECC 软件,给出了CD&集成框架和集成化$ECC 的体系结构。以%&E,为集成 平台,实现工艺设计信息与工艺管理信息的通讯,保证产品工艺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实现产品工艺信息的共享,并确保了$ECC 与其他$%&’分系统之间的集成。 关键词:离心泵;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信息共享;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产品数据管理中图分类号:LCFA" 文献标识码:E !引言 目前,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0123E:7C3)J 92<

工艺设计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Q/BD 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BD-CXWJ-07 工艺管理控制程序 2011-04-20 发布2017-07-01换版后实施广东标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0目的 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用工艺文件来指导生产作业,是科学管理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已有的所有产品、全新产品和改进、改型的新产品。 3.0 术语和定义 3.1本程序文件采用GB/T19001 IDT ISO9001:2015标准中术语、定义和ISO/TS22163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以及下述术语和定义。 3.2工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技术等。 3.3工艺文件:主要是把如何在过程中实现成最终的产品的操作文件。 3.4工艺过程卡(工艺路线卡):它规定整个生产过程中,产品(或零件)所要经过的车间、工序等总的加工路线及所有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过程卡不需绘制工艺简图。在小批量生产时,可与产品图纸配合,直接指导操作。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作为工序卡片的汇总文件。如机加工工艺过程卡、装配工艺过程卡。 3.5工艺卡:是针对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加工路线工艺,它规定了零件在这一阶段的各道工序,以及使用的设备、工装和加工规范。如喷涂工艺卡、电镀工艺卡。 3.6工序卡:是规定某一工序内具体加工要求的文件。除工艺守则已作出规定的之外,一切与工序有关的工艺内容都集中在工序卡上。如机加工工序卡、装配工序卡。 3.7 检验卡:这是根据产品标准、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范对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特性、检测内容、要求、手段作出规定的工艺文件,主要用在关键工序的检查。 4.0职责 4.1研发部负责制定工艺管理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与检查。 负责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及工艺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工艺策划,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标准化要求。 负责提供编制工艺文件所需的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负责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核及发布实施。 负责对生产现场工艺纪律监督检查工作。 负责编制技术改造规划、工艺布置、外购设备的选型论证等技术改造工作。 负责对工装、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工作。 负责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问题,对产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