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试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试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试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试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摘要:艺术的民族性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吸取他民族的艺术精华,本民族的艺术个性也不会因此消解。艺术的世界性也并不代表某个国家或是某个地区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为艺术标本。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相互依存的。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艺术的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艺术的民族性会消失,艺术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辩证关系

Try to talk about the ar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ity and internationalism

Abstract: the nationality of art does not mean Sally Jenkins, learned his national art essence, the nation's artistic personality will not be digestion. And the art

world also does not represent a country or a region form of art and style for

art specimens.The nationality of art and world are interdependent. The art

of nationality and internationalism can neither equal, also can't quite

separate. They are interrelated and dif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 pair of

contradictory in two aspects. Only in the world on the stage of art, art of

the national sense, leave the stage not only the nationality of art, art of the

world will disappear also would not exist.

Keywords: art world nationality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由于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联系的增长,艺术也随之开始相互传播、交流并相互发生作用,从区域性的偶然的交融和碰撞发展到全球性的必然的交融和碰撞,一个民族的艺术成为全世界许多民族共同享受的艺术变成了一种现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的说法一直受到海内外思想界艺术界的一致称赞。可是,民族性是否等同于世界性?民族性如何才能放大,融入或者成为世界性?民族文化怎样才能走向世界、代表本国形象呢?

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它已成为现在对艺术的讨论不可避免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了。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而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可以说,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只是相对的范畴界定,它们是同为一体的辩证,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谐和相融的过程就是民族性和世界性互动转化的过程。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时说:“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贡献。”所以说,正确

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光大优秀民族艺术传统,吸纳外来民族艺术的养料,从而创造崭新的民族艺术成果以及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并不意味着是孤立独行,艺术不分高低、先后,在坚持本民族艺术的同时,也要认可其他民族的艺术文化。

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也要承认其他民族艺术的风格特点。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艺术的民族性就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那么这不仅标志着艺术的消亡,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花红柳绿相辅相成,世界艺术的繁荣也要求必须保持各民族艺术的个性。

从文化平等、民族平等的立场来看,民族艺术的相互认识、相互影响也是相互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如果以某个民族艺术为全人类艺术的唯一典范、标准,就会无视、排除其他民族艺术存在、发展这一客观事实,从而会把其他民族艺术看作是低劣的、落后的。在民族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可以说是存在着先进与落后的区别的,但在艺术发展方面,从民族学与艺术学结合的角度看,从某个民族艺术的整体合理性看,是不存在低劣的、落后的艺术的。既然承认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会以自己的民族艺术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各自的贡献。

其次,坚持本民族的民族性,并不是意味着要一成不变,应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学习和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并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

作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财富,一个民族的艺术可以超越某一历史时期、阶段,为后世不同的民族的民众所欣赏、承认,就此而言,我们不能说现时代所有的艺术就一定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阶段的人类优秀艺术。每个民族艺术都是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世界,又要走向世界。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

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我们需要从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的要求和艺术发展的要求出发,吸收异族外来因素,使之与本民族特性、民族艺术传统结合起来,在艺术实践的活生生的现实运动之中真正实现民族化、世界化。要努力实现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真正统一,让世界走向我们与我们走向世界两个方面同步展开。从另外角度说,也就是使本民族与其他民族艺术家的精神互相转化,成为各自对方民族艺术家的精神,使本民族与其他民族艺术家的才能相互转化,成为各自对方民族艺术家的才能。这一转化必然立足于相互交流、学习的厚基上,形成民族艺术繁荣的新机制,成为相互弘扬传统与提高品位的有效手段。

最后,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不是截然矛盾的、对立的、冲突的,而是存在着有机内在的联系,民族性中包含着潜在的世界性,世界性中包含着典型的民族性。

任何民族艺术受到的民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环境诸因素的限定不同,但都离不开一定的时空座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其存在来讲,便具有了潜在的世界性。世界性也不是脱离具体民族民族性的纯粹的抽象物,它揭示的民族性是典型的民族性,既可以是由单一民族的具有一般人类意义的特性、意蕴,也可以是由众多民族的具有一般人类意义的特性、意蕴。世界性这一共性的概括、总结,无法拒斥民族性这一个性的经验事实。

任何一部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个体都离不开身处的内在的民族艺术特性的限制,挣脱不了个体话语表达所身处的民族语境,在作品中自觉或不白觉、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本民族的某些特征。同时人类社会又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置身于世界全球化中的个体,其艺术创作又不得不受到艺术世界化语境的影响。任何民族都不必亦步亦趋地跟在他民族艺术后面接轨。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并不拒绝污泥提供给它的养料。只有站在本民族及他民族前辈两个肩膀上,才能成为当代艺术的巨人。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他民族的艺术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都应提倡创造性地继承吸收,避免奴隶般地因袭。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现代艺术创作总

是在民族性、世界性的两种语境的合流中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在这两种语境的对立统一中转化、渐进。民族性只有在与世界性的对话与交融、合流中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与位置。

参考文献:杨身源著《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牛运清,丛新强,姜智芹著《民族性、世界性:中国当代文

学专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

蒋勋著《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粟高燕著《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光明日报出版社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文摘要: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差别在于:并非一切民族额都是世界的。新世纪里,面对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传统,我们要从根源、借鉴与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传统在艺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并把它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族艺术传统民族性世界性辩证关系艺术发展中国 引言: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我认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正文: 一、艺术的民族性 (一)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民族性来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来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①而民族精神的差异性就必然造就民族艺术的多元性。艺术的民族性,是艺术成熟的标志。 针对西方和东方这两个代表文化详细谈论,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首先,不能盲目的接受西方文化。主张“全盘西化”,对待艺术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和在西方现代文化冲击下不顾国情和自己的传统盲目照搬现代诸流派艺术,则是在落后状况下民族自卑心理的表现。这种态度除了反映出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无知,同时还包含着一个误解——即将经济和物质技术上的进步和艺术发展水平混同为一了。 其次,也不能盲目的排斥西方文化,夸耀本国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

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

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 ————“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研究综述 文/解非 [内容摘要] 诗歌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灵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综观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呈现出三种形态:诗意综合性、文化地域性、风格个性化。少数民族诗人是当代诗歌界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们的诗歌始终坚守着一种神性的自觉的虔诚的信念,恪守民族的品格,叩问时代的精神,其诗歌创作的精神气质、思想内蕴、审美旨趣、文化心理对于当代诗歌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了缓冲和存续的作用,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民族智慧、民族的形象、民族诗人、诗意综合性、文化地域性、风格个性化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几千年过去了,许多诗篇还广为流传,同时,中国还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广阔地域间共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诗歌表现自己民族的情感和历史,诗歌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灵性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他们与汉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诗歌艺术。 诗歌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也凝聚了一个民族丰富质朴的思想感情,优秀诗作不可能建立在海市蜃楼上,它必定是建立在一个民族坚实的肩膀上,立足的基点就是其民族性和民族传统,同时,它也一定是我们的时代诞生的孩子。每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平等自由生存的理念,

这种心态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才是人性的本真本源,才是诗歌灵魂的实质所在,可见,骨血是一个诗人的气韵,心灵是一个诗人的宇宙。一如华兹华斯说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呈现传统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在追求自己的艺术创作的时候自动肩负起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认识到诗歌作品对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诗歌的形式让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具有很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结。可以说2010年度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基本代表了最近几年少数民族诗歌的最高水平,这些诗歌紧扣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这些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一首首诗作,把探索的目光深入到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并从民族历史文化纵深中发掘创作的资源,创作思想多元化,对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不言而喻,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自身繁衍及其民族血缘宗系的传承过程,同时还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传承,正是文化的传承使得人类社会能够不断地发展进步,这种传承、意识和情结表现在创作上,自然让其作品铭刻着民族印记、彪炳着民族性格、充溢着民族韵味、凸显着民族特色,每一个民族诗人都是不约而同的情有独钟地对生养自己的民族热情赞美,并吸取本民族一脉相承的全部营养,创作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而诗歌恰恰淋漓尽致的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命运、精神,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社会性,从一个诗人的“天地之心”到一个国度的“国民之魂”。一如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的:“当代文学中,少数民族作家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诗人更是其中的杰出体现。

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追求(一)

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追求(一) “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无情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过程,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①对于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们既满怀期待,又心存疑惑。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学观念挟经济全球化之风迅速蔓延和渗透到其他国家,全球的文学写作上出现趋同的现象,文学的全球化趋势逐渐模糊了文学的民族性特征,以民族国家命名的中国当代文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文艺充满了从西方横向移植过来的话语声音。各种西方文艺思潮几乎被中国近现代文艺界扫描了一次或几次,而真正把握处于思想激烈交锋时代的诗学话语本质并对之重新审视、有意建构“自己的”诗学体系的努力又不多见。一些文论家常常用一种单一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即近现代彻底的反传统文化的姿态,必须依赖全盘西化的文论才能概括、提炼出一套“洋话连篇”的中国现代诗学,较少顾及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人(如郭沫若、茅盾等)身上留下的不可抹去的深刻印痕。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思想是渗透于现代文人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的,它不仅影响着现代文人对西方文论的选择与取向,而且决定着现代文人“中国式”解读的思维方式。当代中国文学一开始就搬用前苏联的文学话语,新时期以后又对西方文学话语亦步亦趋,充满了献媚的热情。在与西方文学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的多次交流与冲突中,由于着意淡化了自我民族的文学认同,慢慢地形成了目前文学的“失语”状态。 一、“全球化”的文学误读 文学的世界性具有多种涵义:一,它是对某种文学具有的世界所属关系的描述,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世界的“公共财产”。二,它表明某种文学达到了为全世界各民族所认同和追求的深刻程度。②曹雪芹、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的作品之所以产生世界影响而为全人类所共有,20世纪欧美文学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学的主流,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对人的关怀上具有了相当的普世性、深刻性,从而预设了一套普世性的世界文学标准。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文学带来了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机会,使中国作家能够寻求一种世界性的话语,让中国文学真正走向世界。近现代以来,大量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涌进大陆,现代意识开始渗透到作家们的思想意识之中。作家们开始应用现代意识来观照生活,体验生活,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走向了更高更深的层次。现代意识和世界意识意味着一种文学品格与美学原则,其要求文学必须面对当今人类的现实处境,为人类在这一处境中找到精神的支点。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当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越来越国际化的时候,人们开始探寻一条以文学现代意识来超越文学的民族意识而走向世界文学的道路。 贾平凹的《浮躁》、铁凝的《玫瑰门》、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等作品,或者从农业和现代文明的冲撞、推移着眼,或者从中外文化的渗透、裂变入笔,或者从外在世界的变化与人们生存状态的纠结、震荡出发,他们都力图从民族精神和世界意义的角度来开掘具体生活场景背后的历史行程和文化嬗变,去取得超出具体题材的普遍意义。然而,总体上文学民族性在全球化语境中很容易陷入迷茫,甚至走失。 探究原因,“全球化”的文学迷思应该是首要因素,因为我们对于文学现代化的理解,一直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起就有了“西化即现代化”意义上的“世界文学”特征。这种把西方文明当作普世理想的思维模式反而导致了“迷思”,例如郁达夫的《沉沦》等自叙传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原罪”意识影响下的性罪恶感过度膨胀,因而自我放逐出精神家园走向绝望;巴金的《寒夜》把启蒙理想和传统价值化身为主人公汪文宣的妻子和母亲,汪文宣在二者的夹缝间根本无法生存,只能走向死亡和绝望;而张爱玲的《传奇》则写出了传统美学价值在“不中不西”环境中的种种挣扎,却只能通过畸变和扭曲来表达生存的绝望……诸如此类的例证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深层意识上却有共同的模式,即西方启蒙理想与中国传统价值之间的对立必然导致虚无和绝望。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罗丽娜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这个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精神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1.艺术的民族性 1.1 艺术的民族性的涵义 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1.2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 同是奴隶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是单调无味。 1.3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于你是新的,于我确是旧的,于你是古代的,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缘的,各民族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向前发展,还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中好的东西。 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结果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缤纷的艺术种类。现我们立足于东方看世界,艺术的交流过程主要体出了三种形式: 第一,东西方的艺术交流。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 第二,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 第三,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古代的中华民族间的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如在西域民族学习汉族的书画艺术过程中就有一位元代的艺术大师——高克恭。他 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了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独占鳌头。 因此我们仅仅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她的历史可以很肯定的得出民族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使艺术越加的丰富多彩。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都是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名作。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的两个方面。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又如孔雀开屏时固然美丽,但却难免会将它难看的部位亦展现无疑。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明就有暗的对比。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 4.结论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的现代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A].毛泽东文集(第六册)[M]. [3]吴迈.文化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世界性——关于民族的几个问题[M].1996(1):10.

文学民族性

浅谈文学的民族性 对于讨论文学的民族性,首先这些名词要从内容上把握它们的含义。民族是一个人类学的种族概念,文学上的“民族”或文学的民族性则主要是某一地域民族的主体性显示,是某一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立品格表现。在某种意义上,独立性、主体性是民族价值和意义的一种标志。相比较于文学的民族性来说,文学的世界性具有多种涵义:一,它是对某种文学具有的世界所属关系的描述,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世界的“公共财产”。二,它表明某种文学达到了为全世界各民族所认同和追求的深刻程度。那么从文学的世界性的内涵上也可以简单的对文学的民族性下一个定义:某一个地域民族特有的跟其他民族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和表现。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而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民族的的缩影,是这个民族的心声,是这个民族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更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但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充满了从西方横向移植过来的话语声音。各种西方文学思潮几乎被中国近现代文学界扫描了一次或几次,一些现当代的文论家常常用一种单一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即近现代彻底的反传统文化的姿态,必须依赖全盘西化的文论才能概括、提炼出一套“洋话连篇”的中国现代诗学,较少顾及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文人(如郭沫若、茅盾等)身上留下的不可抹去的深刻印痕。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佛思想是渗透于现代文人日常生活和心灵深处的,它不仅影响着现代文人对西方文论的选择与取向,而且决定着现代文人“中国式”解读的思维方式。但是当代中国文学一直受到来自苏联,西方等一系列外来因素的影响,着意淡化了自我民族的文学认同,所以,现在对于文学的民族性的认识上存在这极大的偏颇。 比较根本的是我们对于文学现代化的理解,一直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系的。因为历史的一些原因,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起就有了“西化即现代化”意义上的“世界文学”特征。这种把西方文明当作普世理想的思维模式反而导致了对于自身文化的迷失,例如郁达夫的《沉沦》等自叙传小说的深层结构是“原罪”意识影响下的性罪恶感过度膨胀,因而自我放逐出精神家园走向绝望;巴金的《寒夜》把启蒙理想和传统价值化身为主人公汪文宣的妻子和母亲,汪文宣在二者的夹缝间根本无法生存,只能走向死亡和绝望;而张爱玲的《传奇》则写出了传统美学价值在“不中不西”环境中的种种挣扎,却只能通过畸变和扭曲来表达生存的绝望……诸如此类的例证尽管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深层意识上却有共同的模式,即无法产生立足自身的民族文学。 那么有诸如此类的问题下,我们应当怎样去发展我们的文化民族性呢?首先我们要对文化的民族性进行解析,文学的民族性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以及其活力之源是文学的人民性。文学的人民性就是指由有着形式的民主性的文学文本话语揭示、体现或流露出来的、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客观地具有对人民的关怀、纠正与精神提升效果的、渗透于所深刻描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艺术原理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系部:艺术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 姓名:李小梅 学号:1043111186 指导老师:唐济川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艺术,当然对于本国家或是本民族的艺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术语中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艺术的民族性特点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当然不同的民族艺术有着不同的色彩和艺术芬芳,像是奴隶社会时期,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希腊有维纳斯雕像和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众多的凯旋门。同样是在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与齐白石的花鸟鱼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还有阿炳的《二泉映月》,埃菲尔铁塔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同民族的艺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而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存在是艺术发展的必然律,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艺术的民族性最重要,最基本的内涵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客观事物,下面来谈一下中国艺术的民族性: 我们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本民族不同个性的地点、风俗习性。在艺术上也同样表现出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如我国黄河以北诸多地区: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山重旷野,形象轮廓刚劲明显,色彩也单纯强烈。其与南方水木清秀,云烟速漫,色彩轻松流明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故而形成两个不同派系的山水画体貌:金碧辉煌与水墨苍劲的水系和水墨淡彩的南宗山水体系。这些具有特色的中华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从而影响到了诸多东南亚的国家文化艺术。但自清衰落,西洋绘画渗透到中国人的视线后,长期以来,对诸多的中国艺术家发生了较强烈的影响。、 好的地方是中西艺术的交流融合,让艺术的创新发展有更多的空间和表力。然而诸多的艺术者确因而产生了速感。就简单而言,20世纪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多次热烈的学术争论。例如有的同志一概地吸收西洋的所谓科学的表现手法,而对中国纯眼睛感官的观察表现方法不屑一顾,尚且这是对艺术褒读。假如科学的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民族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征和民族传统,并以民族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文学。 早在 18 世纪,伏尔泰就明确意识到,同样的体裁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里,因其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理论上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概念的则是德国诗人、美学家歌德(Goethe,1749-1832)他在 1827 年 1 月 31 日同爱克曼谈话时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歌德强调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应当通过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促使世界文学的时代到来。 歌德的这一见解,反映了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总的趋向。世界文学是与民族文学相对而言的,它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作过深刻的论述,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可见,世界文学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由世界各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共同构成的一种世界性文学的总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人类性,同时,各民族文学又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学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学之间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从而使世界文学这个百花园显得更加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整理)艺术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一)艺术的民族性涵义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艺术,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 局面。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

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同是努力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 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使单调无味。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与你是新的,与我确是旧的,与你是古代的,与我却是现代的。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1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阴影存在,这是人们早已深悉的道理。中国水墨画追求无暗面的画面效果,实则是在表达一种理想的追求、美好的向往,向往着这个世界没有黑暗、没有阴影,希冀我们的主人前途明媚、无上荣光。世界上能找到没有明暗对比的事物吗?孔雀开屏时,难免会将它难看的屁股展现无疑。万事万物无不如此。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艺术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组成。很难想象有一天各民族艺术失去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全人类仅拥有一种艺术样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甚至表现内容时会怎样。这一天不仅难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艺术的民族性也会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样,呈现出一派缤纷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种世界性的艺术样式、艺

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和其它世界各国音乐,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辨证地论叙了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中国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的几点观点和看法。 何谓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民族音乐(指音乐风格) 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的,它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只作一般观赏和了解而并不能真正去欣赏理解它们并与它们全面沟通和交流,它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和曲调风格两个方面,后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乐器或者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 一、战国音乐的民族性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总之,它就象成千上万的物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一样。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载有一张措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这是我们的骄傲,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我国音乐的世界性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几个方面,它使各族人民真正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平等对话。它是人类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具有光明的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任何势力都不可阻挡的一种历史潮流.正如人类愈来愈需要世界语(英语实际已成为一种世界语) 来相互沟通一样,在音乐上同样需要一种世界语做为相互沟通的桥梁。世界音乐的硬件是管弦乐队,软件就是世界各民族普遍能够欣赏和理解的音乐风格。它应该概括和升华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将之提升到一个不属于任何民族音乐语言的高度。它是作曲家的倾心创造,这种创造既包括技术上的也包含音乐风格方面的。世界音乐是相对于民族音乐而言的。它在音乐技法、音乐风格上应远离任何民族音乐的特征,或者源于某个民族,但经过作曲家的精心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使世界各民族普遍都能够欣赏它、接受它。前者如德彪西,勋伯格,后者如肖邦以及民族乐派等。它是音乐领域中的世界语。当然,并不就是说凡是全新的音乐就一定是世界的,它如果不能普遍的为大家理解和接受那就不是世界音乐,甚至连音乐恐怕也不能算。我们目前迫切的任务是必须寻找到一种能与世界相沟通的音乐语言,只有用这种世界语表达我们自己,才能够让世界真正了解我们。象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这些得到全球范围一致认同的音乐就属于世界音乐。它们首先是全世界令人类的,其次才是他们自己民族的。民族音乐因其民族性,也就是地域性、独特性而难以与世界相互沟通,客观上阻碍了别人对我们的了解。这种事与愿违造成我们目前事实上被动与尴尬的局面。只有明确意识到这些,方能真正找准音乐发展的方向。解放后,我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对于“中西文化比较下,所谓的民族性就是世界性吗”这样一个提问,我们可以采取肯定式的回答,即“民族性也就是世界性”,因为任何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都是从某一地方开始,为某一民族发明和创造,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其他民族接受和享用的,比如油画就属于这种类型的文化,体育方面则有足球,当然还可以包括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从进化论看待人类及其社会和文化艺术的演变等。如果我们把世界理解为东南亚这样一个地理范围,那么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包括儒家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民族性向世界性转变的过程。很显然,在这里民族性在先,世界性在后,其先后关系是不可逆的,而从结果看,世界性肯定也是民族性的,至少在起源和开端上是如此。 对于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用否定来回答:“民族性不一定是世界性的”。这是因为有些文化,由于种种原因,如机遇、创造力、适应度、价值观、权力等,在被某一民族发明之后,永远只为这一民族所使用,消亡之后也没有传播到世界各地而获得世界性,比如我们中国古代建立在虐待妇女的基础上产生的三寸金莲文化,也包括我们的国粹京剧,一直就没有成为世界性的。如果把西方也考虑在内,我们的传统水墨艺术,也还没有进入西方社会,成为他们文化的一部分。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可以用肯定和否定来回答这同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影响广泛的说法“越是民族的(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不是一个类似自然科学的命题,不能用是来回答。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我们从文化,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只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只有一种答案,即或真或假,或错误或正确的命题。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回到提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情境之中,去考察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提出这一问题的前提,以及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马克思在 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就认为,资本主义的廉价商品开辟了一个世界市场,过去封闭的地方和民族也被卷入其中,结果是使“乡村从属都市,东方从属西方”。在1840年之后,马克思所说的问题在中国也成为了一种现实,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强烈的民族意识也因此产生。在此条件下,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并有了各种各样的立场所产生的表述方式,如“中体西用”就是其中之一。当中西比较从器物、制度进入到广泛的文化和艺术层面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

浅谈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浅谈中国音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作者:贵州民族学院音乐系2000级:石宏 指导教师:李辉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和其它世界各国音乐,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辨证地论叙了音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中国音乐如何走向世界的几点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民族性、世界性、多元文化、中国音乐、 音乐世界语、文化艺术交流 何谓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是指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阶段性,同时又是一种局限性,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制约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思想意识。民族音乐(指音乐风格) 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征的,它因其独特性而使别的国家和民族无法参与其中,至多对其只作一般观赏和了解而并不能真正去欣赏理解它们并与它们全面沟通和交流,它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所谓民族音乐,就是指那些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其情感生活的音乐。从具体形式上讲这个独特性包括乐器构成和曲调风格两个方面,后者更是主要方面。它指用民族乐器或者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的民族民间曲调风格的音乐。民族音乐又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两部分。 一、战国音乐的民族性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是中国人民自己所喜闻乐见的音乐种类,人民离不开它。民族音乐还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总之,它就象成千上万的物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一样。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资源,从而使得世界文化缤纷多姿、光辉灿烂。今天由于信息与交通快速发展,当世界朝着各民族趋同的方向愈来愈快速发展的时候,人类也确有责任为保留各民族自己的独特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使其独特的价值免于消亡。从长远来看,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多元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象征,美国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太空船上载有一张措放给外星人听的金唱片,其中就有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名曲《流水》,这是我们的骄傲,它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民族音乐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我国音乐的世界性 世界性就是开放性、互通性、融合性、持久发展性和世界各民族广泛的参与性这样几个方面,

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和相互影响

第十六章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 和相互影响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各民族文学是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它的发展与世界各民族文学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共同性和相互关系如何?这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共同性一.各民族文学发展共同性的表现 1.都受本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各上层建筑的影响。 这点在第十四章中已经作了充分的说明。 2.都反映人类共同的感情,及对世界的共同感受与欲望。 如爱国主义精神(见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爱情、亲情等。古今中外各民族的诗人作家们无不热情的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亲情。如叶芝《茵那斯弗

利岛》表现的那种渴望回归自然,厌恶现实世界的情感,与中国田园诗派何其相似。 3.都有与表现本民族社会生活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有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各民族的创世纪神话,有着许多相似之处。4.都受一定的历史时空的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的影响,并有与之相适应的创作方法。 孔子的“尽善尽美”——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中心,这是人生、社会的最高理想,也是其审美核心。他是以如何培养“仁人”仁的心理、道德品质为审美目的。现代美学认为美和善是同一概念,但孔子不这样认为。孔子听“韶乐”,认为“尽善尽美”,而听“武”,则认为“尽美未尽善”。《韶》是描写舜以德行受禅让于尧,从思想内容上说是符合儒家思想的。《武》是描写周武王以武功平天下,夺取商之天下,但杀伐,不符合“仁”的标准。 孔子已经意识到作为美学范畴和审美对象的美,与作为道德范畴和实用功利对象的善是不同的,他的审美理想的最高标准是美和善的高度统一,而在具体评价事物时,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本文刊载于广西艺术学院学刊《艺术探索》综合版2001年第5期第47至第48页。文章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探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提出艺术世界性不等于美国化,也不等于欧洲化。艺术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样式为标本,它同样处于发展之中。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无视他民族艺术精华;吸收他民族艺术精华也不是将民族个性消解。我们不能祈求拥有一种包含一切艺术之优点的艺术,应不断吸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离开这个舞台不仅其艺术的民族性将失去光彩,艺术的世界性也不复存在。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①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②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

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③ 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以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 首先,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本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其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甚至有人会骂他是败家子。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当我们夸耀中国画的写意境界如何之高:气运生动、骨法用笔等等,而贬斥西画虽工亦匠,不入画品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在承认中国水墨画粗枝大叶,西画精雕细刻。二者相辅相成。有阳光照射就会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