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案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案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案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运动员剧烈运动后或中间休息时经常会喝一些运动型饮料,这些饮料大多是电解质饮料,能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

思考:

1、什么是电解质?

2、电解质与人体健康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二、复习预习

(一)复习

1、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哪些?

2、胶体的特征是什么?

3、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什么?(二)预习

1、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哪些?

2、溶液的导电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知识讲解

考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强调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

3、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但有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如CO2:CO2+H2O=H2CO3H2CO3为电解质;CO2 为非电解质。

4、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5、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考点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注意:

1、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碱一步电离。如:H2S、Fe(OH)3

S H+ + HS-HS- H+ + S2-

H

2

Fe3+ + 3OH-

Fe(OH)

2、书写电离方程式应注意:

(1)元素守恒(2)电荷守恒(3)原子团不能拆

3、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

(1)物质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金属:自由电子;电解质:离子。若不存在带电粒子或带电粒子不能自由移动,则不能导电。

(2)强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 晶体不能导电,BaSO4 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

(3)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强弱决定于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强电解质弱。如:BaSO4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NH3·H2O 能导电;相同浓度的MgSO4溶液比NaCl溶液导电能力强。

(4)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Ag、石墨、KNO3溶液(混合物)。

(5)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显电中性(电荷守恒)。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醋酸是电解质,但无水醋酸不导电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是电解质,固体氯化钠中含有离子,但由于不能自由移动,因此不能导电,错误;B,铜丝能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但铜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错误;C,醋酸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所以醋酸是电解质,但醋酸在无水条件下不能电离,不导电,正确;D,SO3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发生反应:SO3+H2O====H2SO4,H2SO4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H+和SO42-。所以应该说H2SO4是电解质,SO3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故是非电解质,错误。

【例题2】

【题干】下列十二种物质中:Fe、CaO、SO3、盐酸、硫酸、KOH溶液、NH4HCO3、CCl4、NH3·H2O 、HF、BaSO4、熔融的KCl. 其中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物质种类依次为:

A.5、2、2 B.7、3、2 C.6、2、4 D.5、3、4

【答案】A

【解析】在十二种物质中:Fe、CaO、SO3、盐酸、硫酸、KOH溶液、NH4HCO3、CCl4、NH3·H2O 、HF、BaSO4、熔融的KCl.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CaO、硫酸、NH4HCO3、BaSO4、熔融的KCl,共5种.;属于弱电解质的是NH3·H2O 、HF,共2种;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是SO3、和CCl4两种,故选项是A。

【例题3】

【题干】已知:

①NaHSO3====Na++H++SO32-

②NaHSO4====Na++H++ SO42-,

③H2SO4====2H++ SO42-,

④Ca(OH)2====Ca2++(OH)2-

上述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①②B.①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HSO3- 为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SO3-的形式,H SO4- 为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可以拆成H+和SO42-的形式。Ca(OH)2是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1个Ca2+和2个OH-,不能写成(OH)2- 形式。

【例题4】

【题干】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C.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D.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答案】B

【解析】A选项,像硫酸钡属于难溶于水,但它是在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是属于强电解质,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C 选项例如醋酸是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但是它是属于弱电解质,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与是否是强弱电解质无关,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五、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酒精B.铜C.二氧化硫D.氯化钠

【答案】D

【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的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A,C属于非电解质,B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CO2 B.NaOH溶液C.NH3·H2O D.HCl

【答案】D

【解析】A.CO2是非电解质,错误;B.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无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错误;C.NH3·H2O 在水中能够微弱的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弱电解质,错误;D.HCl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产生H+和Cl-。是强电解质,正确。

3、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

B.Ba(OH)2=Ba2++OH-

C.NaNO3=Na++NO3-

D.HClO=H++Cl-+O2-

【答案】C

【解析】A、硫酸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2H+,而不是H2+,错误;B、Ba(OH)2是强碱,完全电离产生2OH-,错误;C、NaNO3是易溶易电离的盐,完全电离,正确;D、次氯酸是弱酸,不完全电离产生H+和ClO-,错误,答案选C。

【巩固】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NH3B.(NH4)2SO4C.Cl2D.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判断选B。

2、下列三种化合物由左到右是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HCl、CaCO3、SO2

B.KNO3、CH3COOH、NH3

C.HClO、H2S、C2H5OH

D.BaSO4、H3PO4、H2O

【答案】B

【解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离子不存在电离平衡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出离子,存在电离平衡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据此可以解答。A、HCl、CaCO3、SO2分别是强电解质、强电解质、非电解质,A不正确;B、KNO3、CH3COOH、NH3分别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B正确;C、HClO、H2S、C2H5OH分别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C不正确;D、BaSO4、H3PO4、H2O 分别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弱电解质,D不正确,答案选B。

3、下列各式中,属于正确的电离方程式的是

A.HCO3- = CO32- + H+B.HCO3- +OH- = H2O + CO32-

+ H+ = NH4+D.NH3·H2O NH4+ + OH-

C.NH

【答案】D

【解析】A、HCO3-的电离,连接符号为可逆号,HCO3- CO32- + H+,错误;B、HCO3- +OH- = H2O + CO32-为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C、NH3+ H+ = NH4+为氨气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D、NH3·H2O + + OH-为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

NH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

B.强电解质在水中溶解度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C.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

【答案】A

【解析】强电解质指的是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完全电离与水中溶解度无关,而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如AgCl、BaSO4 等难溶性的物质也是强电解质,溶解度很小,但是溶解的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而且浓度很小导电能力很差,所以B、D错误;强电解质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共价化合物如NaCl、HCl等,所以C想错误;故选A。

【拔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②BaSO4投入水中,导电性较弱,故它是弱电解质

③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三氧化硫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⑥CaCO3投入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但CaCO3是强电解质

⑦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气为电解质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湖南是电解质,①不正确;硫酸钡难溶于,其溶液导电性弱,但溶于水的硫酸钡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②不正确;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属于电解质,③正确;三氧化硫溶于水导电是因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硫酸电离出离子,硫酸是电解质,三氧化硫是非电解质,④不正确;铜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不正确;碳酸钙难溶于水,其溶液导电性弱,但溶于水的碳酸钙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⑥正确;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⑦不正确,所以正确的选项是③⑥,答案选B。

电解质教学案

高一化学学案编制:杨凯审核:战玉才 班级姓名 课题:电解质 课前预习学案 【自主预习】 一、电解质及其电离 1、电解质: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 3、阅读课本41页回答 氯化钠晶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 ,但状态或其水溶液能够导电。 4、的过程叫电离;酸、碱、盐电离的条 件是否相同 5、电离时,的化合物称为酸; 的化合物称为碱; 的化合物称为盐;6、人们把的电解质成为强电解质; 把的电解质成为弱电解质。 区别两概念的关键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HCl NaOH CH 3 COOH NH 3·H 2 O

【小试牛刀】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A 、CH 3COOH B 、NaHSO 4 C 、HNO 3 D 、Cu 2(OH )2CO 3 E 、NH 4Cl F 、BaSO 4 G 、AgCl H 、NaCl I 、Cu (OH )2 J 、NaOH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B 、电解质在通电时能发生电离 C 、氯化钾晶体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 D 、硫酸镁晶体溶于水可导电,所以硫酸镁是电解质 3、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 A 、潮湿的氯化钠晶体 B 、液态氯化氢 C 、液态汞 D 、五水硫酸铜晶体 4、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 A 、BaSO 4 B 、HCl C 、NaCl D 、CH 3COOH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①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氯化钠 ④蔗糖 ⑤铜 ⑥二氧化碳 ⑦醋酸(CH 3COOH ) A 、①②③⑦ B 、④⑤⑥ C 、①②⑤⑦ D 、①⑥⑦ 6、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 B 、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 C 、水溶液中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为离子 D 、强电解质的熔点高,弱电解质的熔点低

高一-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练习题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练习题 1.下列物质属于能导电的强电解质的是() A、醋酸 B、氯化钠溶液 C、乙醇 D、熔融的硫酸钡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B、氯化钠固体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C、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氯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 3.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BaSO4 B.C2H5OH C.Cu D.CO2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 C.(NH4)2CO3 D.SO2 5.Cl2一种有毒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能导电,则Cl2属于() A.强电解质 B.弱电解质 C.非电解质 D.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6.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 7.下列事实能说明某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B.该物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强 C.该物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D.该物质是化合物 8.下面关于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 D.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 9.下列物质按照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10.下列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有强酸和强碱是强电解质,只有弱酸和弱碱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 C.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水溶液中无溶质分子,易溶的弱电解质水溶液中有溶质分子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1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光束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向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D.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液体,即为Fe(OH)3胶体1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①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②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③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④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⑤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 ⑥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⑦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 A.①②④⑦ B.②④⑥⑦ C.②⑥ D.①③④⑤⑦ · 1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uO、MgO、Na2O2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次氯酸、醋酸、氨气均属于弱电解质 C.酒精、蔗糖、蛋白质均属于有机物 D.液氯、晶体硅、臭氧均属于单质14.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①NaCl晶体②液态SO2 ③液态醋酸④汞⑤BaSO4固体⑥纯蔗糖(C12H22O11) ⑦氨水⑧熔化的KNO3

电解质及其电离教案(打印)

第 2 节电解质(第一课时) 同安一中彭玉群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 遵循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概念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如通过对导电实验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形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判断一瓶固体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以此深化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并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实验,多启发,多比较,多讨论,多延伸,讲练结合。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多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比较: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金属导电原因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因等都进行对比或类比,以加深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 主动。 ⑤多延伸:通过身边的化学”、“布置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作业”等让课堂尽可能延伸到学生的 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穷魅力, 让学生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通过Internet 网)。培养学 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⑥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

(2)电解质; (3)构成闭合回路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书写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请1—2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然后讲评) [板书] CuCl 2Cu+Cl 2 ↑ [过渡]下面我们再分析电解池的两个电极。 [板书]3、电解池的两极 [讲]电解池的两极是由与之相连的电源电极的极性决定的。 [板书]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设疑]电解质溶液是如何将电路沟通的呢? [板书]4、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总结并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板书]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讲]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须有阴阳离子的参与,如果溶液中的离子不参加反应,电路就不能沟通,所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板书]5、电解的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问]从上已知CuCl2溶液中存有的离子有:Cu2+、Cl-、OH-、H+为什么电解时,只有Cu2+和Cl-放电?这要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问题。[板书]6、离子的放电顺序 [讲]因为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水平不同,所以,电解时离子放电难易也不同。 [板书]阳离子:Ag+>Hg2+>H+>Cu2+>Fe2+>Zn2+>H+>Al3+>Na+>K+ 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 [讲]电解电解质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首先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分别是溶液里最容易放电的阳离子和最容易放电的阴离子。 [讲]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要先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电极材料,则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板书]7、电极产物的判断 (1) 阳极放电顺序:活泼阳极(金属)>无氧酸根离子>OH―>含氧酸根离子>F―

高一化学教案,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一、考点突破 1. 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能通过实验现象,探求电解质溶液导电的本质原因; 2. 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 概念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中还是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 2. 电离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注:电离与是否通电无关。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电解质溶于水后,生成水合离子,但为了书写方便,常写成简单离子的形式。例如:NaOH:NaOH=Na++OH-。 (2)书写电离方程式时,要注意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原子团、离子一般不能拆开。例如:KClO3=K++ClO-3。 (3)不同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形式不同。 例如:NaHSO4=Na++H++SO2-4NaHCO3=Na++HCO-3 4. 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3)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随堂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思路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标准。判断某化合物是否为电解质,应从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判断;另外从物质分类来看,酸、碱、盐均为电解质。 答案:C

电解质公开课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电解质练习题和答案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的KOH 2.下面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导电能力很弱,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 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解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 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水是非电解质 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盐酸溶液 C.熔融的氢氧化钠 D.固体氯化钾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酸 B.酒精 C.食盐 D.氨气 5.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下列各项中,应使等式两边相等的是( ) ①离子数目相等②粒子总数相等③原子数目相等④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跟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⑤分子数目相等⑥各元素原子数目相等 A.只有①⑤ B.只有②④ C.只有③⑥ D.只有④⑥ 6.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 A.由弱变强 B.由强变弱 C.由强变弱,再变强 D.由弱变强,再变弱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相互间不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OH-、Ca2+ 8.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是十分广泛和十分重要的,当电解质紊乱时,人体就

要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 ) A.Mg2+ B.Ca2+ C.Fe3+ D.N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混和:SO42-+Ba2+=BaSO4↓ C.硝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铜与硫酸混和:Cu2++SO42-=CuSO4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能导电,所以NaOH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KCl不导电,但KCl是电解质 C.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条件下能否发生离子反应?对能发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 (1)CH3COONa溶液与HCl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a(OH)2的澄清溶液与Na2SO4稀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Ca(OH)2的澄悬浊液与Na2SO4浓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Cu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_教案

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构建的核心概念基础上继续构建新的知识,为了加深对概念中的重点内容的理解,每一种类别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以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切入点展开,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这样的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从共性出发去学习化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解质是承上启下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引导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产生新的探究。 【教材分析】 对于高一新生,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同时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要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 【学生分析】 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通过小组活动和多媒体展示,从不同的方面找到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对化学物质和反应进行分类,建构自己的分类图。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的含义; 2、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电解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经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教学的核心目标除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化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能力。 【教材分析】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电解质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们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认识电解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 物质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酸、碱、盐有阴阳离子就一定能导电吗?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和阴阳离子的知识。这一节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我们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要注重学生的日常概念对化学概念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和假设,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方法 2、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3、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判断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解决法 四、教学过程

弱电解质的电离测试题及答案

弱电解质的电离测试题及 答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一 1、下列物质是电解质的是() A、硫酸溶液 B、食盐 C、酒精 D、铜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 3·H 2 O == NH 4 ++OH- B、NaHCO 3 == Na++HCO 3 - C、H 2S ≒ 2H++S2- D、KClO 3 == K++Cl-+3O2- 3、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B C D 强电解质:HBr FeCl3 H3PO4 Ca(OH)2 弱电解质:HF HCOOH BaSO4 HI 非电解质:CCl4 Cu H2O C2H5OH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某化合物一定是弱电解质的是:() A、该化合物水溶液不导电; B、该化合物饱和溶液导电能力较弱 C、.该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 D、该化合物溶于水中发生电离,溶质离子浓度小于溶质分子浓度 5、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正确说法是() A、由离子浓度决定; B、没有本质区别; C、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弱;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 动的离子数多 6、某固体化合物A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下列关于A的说法 中正确的是() A、A为非电解质 B、A是强电解质 C、A是分子晶体 D、A为弱电解质 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OH-=H 2 O表示的有() A、盐酸和氨水反应 B、稀硝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碳酸氢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8、在KHSO 4 的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子是() A、H+ B、HSO 4- C、SO 4 2- D、K+ 弱电解质的电离练习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 B、可溶性碱都是强电解质; C、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D、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2、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叫电解质;在不能 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电解质可分为和。在水溶液中能称为强电解质,和绝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称为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弱电解质电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 课题: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授课班级 课时1 教学目的 知识 与技能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 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 关系 过程 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意识到整个自然界实际就是各类物 种相互依存、各种变化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平衡体系 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为离子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 1、CH3COOH CH3COO-+H+ 2、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3、电离平衡的特征: (1) 逆--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2) 等--V电离=V结合≠ 0 (3) 动--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 定--条件不变,溶液中各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又有分子 (5) 变--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4、影响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2) 外因:①温度: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溶液稀释有利于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 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高一化学电解质及酸碱中和图像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化学电解质及酸碱中和图像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据此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e A.月球上含有大量的氦-3,可以用来作核能原料,可表示为 3 B.文中的"烟"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相同质量的"寒水"所含的能量比冰少 D."酒"属于弱电解质,酒香主要是因为有酯生成 2.向CH3COOH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其电流(I)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的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3.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是强碱,常温下甲胺(CH3NH2? H2O)的电离常数为K b,且p K b = -lg K b=3.38。常温下,在体积均为20 mL、浓度均为0.1 mol ? L-1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和甲胺溶液中,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 ? L-1的盐酸,溶液的导电率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1代表四甲基氢氧化铵溶液 B.常温下,CH3NH3Cl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10-11 C.在b、c、e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e D.b 点溶液中存在c(H+) =c(OH-) +c(CH3NH2?H2O) 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图Ⅰ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Ⅱ表示常温下,0.l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 图Ⅲ表示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图中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 D. 图Ⅳ表示犮应4CO(g)+2NO2(g)N2(g)+4CO2(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 CO的物质的量,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变化情况,由图可知N02的转化率b>a>c 5.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①蔗糖、硝酸和氨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②硫酸、烧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③Na2O、Fe2O3、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CO2、SO2、NO2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因此它们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A.②④⑥B.①⑤C.①③⑤D.②⑤ 6.下列法正确的是( ) A.碱都是强电解质,酸都是弱电解质 B.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比为电解质 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强 D.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故CaCO3是强电解质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教案(亲们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培养学生观察、全面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电解质的电离。 三、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判断及其电离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四、教学难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绎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喝汤、喝饮料,这些小动作,其实是在无形地补充我们人体内的电解质。电解质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我们剧烈运动或天气炎热会引起大量出汗,出汗流失了大量的电解质,比如Na+、K+、Cl-等,因此,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从事剧烈运动的人们,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讲述】电解质与物质的导电能力有关。在初中我们学过很多化合物可以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这些溶液有的能够导电,有的不可以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溶液的导电实验这个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找出哪些物质可以导电,哪些物质不可以导电。 【播放视频】溶液的导电实验 【讲解】通过视频我们知道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导电,蒸馏水、乙醇不能够导电。 【设问】那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导电,有些物质不可以导电呢?【思考回答】可能会回答:导电是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讲述】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溶液中自由移动存在的离子.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溶于水之后,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够产生自由移动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同步练习题: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3-1-1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是非电解质的是() A.NH3是气体 B.NH3水溶液显碱性 C.液氨和氨水中NH3均不能电离出离子 D.液氨不导电 【答案】 C 2.把0.05mol 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100mL下列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较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 H2SO4D.0.5mol/L氨水 【答案】AD 3.下列物质是强电解质的是() A.碳酸钡B.石墨 C.浓H2SO4D.HIO 【答案】 A 4.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是() 【解析】B项中H2SO4和CaCO3均为强电解质。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电离是在通电的条件下进行的 B.因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C.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 D.强电解质能够电离,弱电解质不能电离 【解析】电离的条件是水溶液中或加热熔融,A错,C对。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B错。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在于电离程度,D 错。 【答案】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强极性键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强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C.NaCl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NaCl晶体中不存在离子 【解析】判断电解质强弱的依据是看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完全电离,而不是依据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如HF中存在强极性键,但它却是弱电解质,故选项A正确。导电能力的大小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关系。当然在浓度相等及离子所带电荷相同的情况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选项B错误。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不是通电,故选项C错误。氯化钠晶体中存在Na+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选项D错误。 【答案】 A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

3.1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案(人教选修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使学生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教学难点: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回答]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投影]请大家根据电解质的概念,讨论以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石墨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2.由于BaSO4不溶于水,所以不是电解质。 3.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4.SO2、NH3、Na2O溶于水可导电,所以均为电解质。 [学与问]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中都能电离出离子,不同的电解质电离程度是否有区别? [回答]有区别,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板书]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盐酸与醋酸是生活中常用的酸,盐酸常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和去除水垢,为什么不用盐酸代替醋酸呢? [回答]醋酸腐蚀性比盐酸小,酸性弱。 [追问]醋酸的去水垢能力不如盐酸强,除浓度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 [实验]3-1: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1mol/LHCl 1mol/LCH3COOH 与镁条反应现象 溶液的pH值 [实验结果] 开始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pH值盐酸为1,醋酸小于1 [小组探讨]反应现象及pH值不同的原因? [汇报]探讨结果:开始1mol/L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说明1mol/LHCl中氢离子浓度大,即氢离子浓度为1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而开始1mol/L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说明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1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HCl是强电解质,CH3COOH是弱电解质。 [投影] [提问]什么叫强电解质?什么叫弱电解质? [板书]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 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如弱酸、弱减、水。 [过渡]勒沙特列原理不仅可用来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而且适用于一切动态平衡,当然也适用于电离平衡,像我们刚才提到的体积相同,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足量的镁条反应,最后醋酸放出氢气多,就与醋酸存在电离平衡有关,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从电离平衡的移动去解释? [板书]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回答]因为HCl不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存在电离平衡,随着H+的消耗,CH3COOH 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H+得到补充,所以CH3COOH溶液中H+浓度降低得比HCl中慢,所以CH3COOH在反应过程中速率较快。 [提问]请大家再回答一个问题:CH3COO-和H+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回答]不能。

电解质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 第2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2节电解质 第1课时 【教材分析与教法说明】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这个认识领域。 物质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这些对学过初中化学的学生来说,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 根据课题内容,用到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2、问题式教学法。3、启发式教学法。4、比较式教学法。这节课涉及较多基本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法上以设疑、引导、总结、归纳为主,并通过使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在学法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观察—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线,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熟悉的内容或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建立新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3、能运用电解质的知识分析并关注身边中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2、学会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和锻炼自己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验科学的内涵和本质,培养务实求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对策】 1、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2、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并能准确书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 【教学难点与对策】 能从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的本质原因分析、理解电离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电解质练习题(新、选)

《电解质》练习题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A.Cu丝B.熔融的MgCl2 C.NaCl溶液D.蔗糖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乙酸 B. 酒精 C. 食盐 D. 氨气 3、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是() A. 由弱变强 B. 由强变弱 C. 由强变弱,再变强 D. 由弱变强,再变弱 4、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5、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铁跟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盐酸:Ca(HCO3)2+2HCl===CaCl2+2H2O+2CO2↑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D.NaHCO3溶液中加入盐酸:HCO3-+H+===H2CO3 6、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 、K+、SO42-、HCO3-B.Cu2+、K+、SO42-、NO3- C.Na+、K+、Cl-、NO3-D.Fe3+、K+、SO42-、Cl-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 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2+、NO3-、NH4+、Cl-B.Ca2+、HCO3-、NH4+、H+ C.K+、Ba2+、Cl-、HSO3-D.Mg2+、NH4+、SO42-、K+ 8、现有Fe2(SO4)3,AgNO3,CuSO4,KCl四瓶溶液,仅用一种试剂就可以用化学方法一次全部鉴别出来,该试剂是 ( ) A. H2SO4 B.CO2 C.H2O D.NaOH 9、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Na+、Al3+、Cl-的个数比 为3∶2∶1。则溶液中Al3+与SO42-的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10、下列各对物质间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Zn+H2SO4(稀) B.NaCl+AgNO3(溶液) C.H2+O2 D.Na2O+H2O 11、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全部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盐酸, 稀H2SO4 B.KCl BaCl2CuSO4 C.KCl BaCl2 CaCl2 D.FeCl3Fe2(SO4)3NaCl 12.某溶液中有K+,H+,SO42-,NO3-,则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最多为(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CO2-3、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2-4,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

电解质溶液试题

电解质溶液试题 一.选择题 1.AgCl 在以下溶液中溶解度递增次序为: (a) 0.1mol ·dm -3 NaNO 3 (b) 0.1mol ·dm -3 NaCl (c) H 2O (d) 0.1mol ·dm -3Ca(NO 3)2 (e) 0.1mol ·dm -3 NaBr (A) (a) < (b) < (c) < (d) < (e) (B) (b) < (c) < (a) < (d) < (e) (C) (c) < (a) < (b) < (e) < (d) (D) (c) < (b) < (a) < (e) < (d) 2.在298 K 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A) La 3+ (B) Mg 2+ (C) NH 4+ (D) H + 3. 0.001 mol ·kg -1 K 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4. 在浓度为 c 1的 HCl 与浓度 c 2的 BaCl 2混合溶液中,H +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A) λm (H +)/[λm (H +) + λm (Ba 2+) + 2λm (Cl -)] (B) c 1λm (H +)/[c 1λm (H +)+ 2c 2λm (? Ba 2+)+ (c 1+ 2c 2)λm (Cl -)] (C) c 1λm (H +)/[c 1λm (H +) + c 2λm (Ba 2+) + λm (Cl -)] (D) c 1λm (H +)/[c 1λm (H +) + 2c 2λm (Ba 2+) + 2c 2λm (Cl -)] 5. 在10 cm 3 浓度为 1 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水,其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其摩尔电导率将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6. 已知()12221089.4291 ,--∞???=Λmol m S K O H m ,此时(291K)纯水中的 m (H +)= m (OH -)=7.8×10-8 mol ·kg -1,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 κ 为: (A) 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 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 电解熔融NaCl 时,用10 A 的电流通电5 min ,能产生多少金属钠? (A) 0.715 g (B) 2.545 g (C) 23 g (D) 2.08 g 8. 德拜-休克尔理论用于解释: (A) 非理想气体引力 (B) 强电解质行为 (C) 氢键 (D) 液体的行为 9. 对于同一电解质的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在稀溶液范围内的电导率 (B) 摩尔电导率 (C) 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D) 离子淌度 10. 德拜-休克尔理论及其导出的关系式是考虑了诸多因素的,但下列因素中哪点是它不 曾包括的? (A) 强电解质在稀溶液中完全解离 (B) 每一个离子都是溶剂化的 (C) 每一个离子都被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包围 (D) 溶液与理想行为的偏差主要是由离子间静电引力所致 11. 在 Hittorff 法测迁移数的实验中,用 Ag 电极电解 AgNO 3溶液,测出在阳极部AgNO 3的浓度增加了 x mol ,而串联在电路中的 Ag 库仑计上有 y mol 的 Ag 析出,则Ag +离 子迁移数为: (A) x /y (B) y /x (C) (x -y )/x (D) (y -x )/y 12.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正离子淌度∞+U ,正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M m ,λ和法拉第常数F 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