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其中,但总体而言,男性劳动力依然占较大比重。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农村出现了“386199”现象。其中,留守妇女承担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维系家庭等责任和义务,因而压力和责任最大。本文以陕西C村为例,结合农村发展,对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面临的问题作了进一步探索。

一、陕西C村留守妇女

(一)概念界定

留守妇女的概念界定,学界早已达成共识。对不同学者的概念综合后,本文将留守妇女界定为: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1],自己留居家乡年龄介于20-50周岁之间的已婚农村妇女。

(二)C村概况介绍

C村位于陕西扶风,地属关中平原的渭河流域,

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近年来,C村农业生产方式逐渐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经济作物种植。该村附近还有棉纺厂两个,食品加工厂、林场以及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各一个。

C村共150户居民,共700余人,留守妇女约80余人。C村是中国现当代农村社会的代表,贺雪峰对中国一般农业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四种划分:进城户、半工半耕户、中农、老弱病残户[2]。家庭是社会的“原子”,从家庭模式可以看出农村社会结构。C村家庭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种: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即“进城户”;夫妻双方均在村中,即“半工半耕户”与“中农”;夫妻一方外出务工,一般为男性外出,女性留守家庭。本文主要研究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留守在家的情况。

(三)C村留守妇女类型

笔者结合实地观察及对C村留守妇女情况的了解,将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分为三类:(1)不需外出者。此类留守妇女,家中男性外出务工的收入可以满足家庭的经济需要,物质生活较为富足,女性不需外出务工,可以全身心投入家庭照顾。她们平时主要负责子女的监护和教育、家庭老人的赡养和照顾,维护亲戚和邻里关系,其他时间可自行支配。较之以前,有更多私人空间和生活。(2)不愿外出者。这类留守

妇女,家庭观念较重,主观上以家庭为重,在家中担任“顶梁柱”角色。平日不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还需处理家中其他事物,是家中主要劳动力。她们农闲时在乡镇企业务工或在附近做临时工。照顾家庭的同时,通过自身劳动补贴家用。这类留守妇女相对而言,缺少个人生活空间和休闲时间,为家庭付出较多,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3)无法外出者。迫于家庭现实情况或个人自身因素无法外出务工,如需照顾家中生病或年事已高的老人、教育和监护子女。其中,有部分人本身有进城务工意愿,但因自身缺乏“资本”而被迫留守迫,如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在城市立足。

二、留守妇女产生原因

留守妇女群体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中国社会特殊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物。

(一)宏观角度

从宏观层面讲,留守妇女的产生与新中国独特的现代化模式相关。在不具备工业化物质基础的社会条件下,中国选择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道路,由此人为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制度[3]。走工业化道路,需要大量劳动力,城市劳动力不足,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下,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然而,附加在户

籍制度上的各种资源和利益,如就业、就学、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等,成为阻隔农民进城的最大障碍,这些障碍提高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在难以承受高成本的情况下,大部分家庭只能选择一个人外出。

(二)中观角度

从中观层面出发,农村留守妇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城乡二元分割结构。改革开放后,随着新思潮的涌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思想,投身城市建设,因而形成“民工潮”。同时,城市建设以男性为主,导致大部分男性外出务工。二是受传统分工模式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传统分工模式主张“男主外,女主内”[4]。三是女性自身在劳动力转移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首先,从生理结构来讲,男性比女性占优势。其次,女性具有与生俱来的持家优势,是劳动中的多面手[5]。此外,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农村女性文化水平和素质总体低于男性。种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女性在劳动力转移中缺乏竞争优势。

(三)微观角度

从微观角度出发,着眼较小分析单位――家庭。农村男性外出务工是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留守妇女的形成是农民家庭追求生存理性与追求

经济、社会理性的表现。C村妇女留守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家中经济状况较好,女性不需外出务工,男性负责家庭经济支出;二是女性主观意识。女性重视家庭,不愿轻易离开家乡,选择在家乡的乡镇企业工作,既能赚钱又能顾家,一举两得;三是家庭现状限制。家中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老人的赡养等现实因素,导致女性不能外出务工。

三、留守妇女问题

留守妇女在丈夫长期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挑起了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孝敬老人、抚养小孩、务农等生活生产重担,家中所有事务几乎全都压在她们的肩上。农村留守妇女已经由传统家庭中的“半边天”变成为现在家庭中的“顶梁柱”[6]。现代农村与传统农村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留守妇女的生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较之传统农村社会,C村留守妇女从事农业劳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但是,又面临着新的问题。

(一)需求层次发生变化传统留守妇女的需求停留在物质层面,主要是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这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人的需求分为5个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

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随着社会发展及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留守妇女的需求层次也逐步提升。经过打拼、勤俭节约的留守妇女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以精神需求为导向留守妇女更高层次的需求初露端倪,即追求自我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但是,农村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与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之间出现对接错位,农村的文化发展程度无法满足留守妇女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生活压力大,心理负担重

留守妇女不仅要处理家中纷繁复杂的生活事务,还要从事生产劳动,这使得她们生活压力增大,精力不足则会对精神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沉重的负担和压力让其难以坦然面对生活,主要表现为:一是担心自己及其家人身体状况。留守妇女作为家庭的主干,如果身体出状况,家中事务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二是担心子女教育。留守妇女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无法满足孩子的教育辅导需求。三是担心自身安全。近年来,农村的性侵犯、性骚扰和盗窃案件中,留守妇女最容易成为受害对象[7]。因此留守妇女的身体及心理安全系数都随之降低。

(三)婚姻质量降低,业余生活单调

常年分居,导致夫妻关系疏远,留守妇女的生理

和心理需求都难得到满足。长此的生理压抑,使其脾气暴躁,生活缺乏激情。[8]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没人陪在身边,缺少情感倾诉的对象,长久的心理压抑会导致心情抑郁。除此之外,枯燥的业余生活,贫乏的文化活动,一点点消磨掉留守妇女的生活热情。一般情况下,留守妇女的业余时间很少,在这很少的业余时间里,大多数留守妇女的消遣活动单调。最近兴起的广场舞没有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大部分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还是处于单调、枯燥之中。

四、对策讨论与反思

从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乡村建设面临着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村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基层落后的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差距在逐年扩大。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路灯、公交车、垃圾回收、运动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各种基础设施都迅速得到了完善。但与此相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乡村文化站等机构难以发挥有效功能,农村文娱活动单调。精神文化活动匮乏不仅是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更是整个乡村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面对留守妇女群体的问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实现留守妇女的跨越式发展。

(一)成立留守妇女互助小组

留守妇女的需求动向发生了新变化,在迎合新动向的基础上我们应借助乡邻亲密关系,发展创建农民协会组织,借助市场契约制度的规范,为留守妇女提供广泛参与市场、发展自身平台。农业生产活动的减少,使留守妇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自由从事其他活动,她们有自我发展的冲动,想要靠自己的能力开发出新的领域。一些地方,在妇联组织的号召下,由地方精英发起,组成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主要从事女红活动,将其作为一种事业。这不仅提升了留守妇女的工作技能,也增加了她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为留守妇女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平台,也是农村妇女发展的新契机。

(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缓解生活压力

C村留守妇女文化活动单调,精神压力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可以发挥基层村委的作用,村委会和妇联等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一些能吸引村民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如广场舞比赛、庙会、农业技能比拼、农业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调动留守妇女的热情和希望。现阶段C村成立的舞蹈队逐渐吸引了一部分留守妇女的加入,丰富了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激发她们对生活的积极向往。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陶冶留守妇女在内的广大村民的情操,引导她们

在良好的文化娱乐活动排解精神和心理压力,而且也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推动城乡企业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

农民工离乡外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改善家庭生活,是无奈之举。政府应在农村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及当地精英,吸引农民工回乡务工或者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劳动技能和技术培训,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加相关的技能技术培训,提高人力资本。这样不仅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衍生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妇女是负担最重、对农村发展影响最大、自身权益最难保障、受到关注最少的群体,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现状,掌握她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县妇联抽样100名农村留守妇女,对她们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状况 从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居多,主要集中在30-50岁,占70%以上。 从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居多,占62;小学占31%;高中及以上占7%。 从精神生活看:留守妇女忙于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 从婚姻状况看:由于夫妻长期分居,相当一部分留守妇女家庭出现婚外情,婚姻呈现不稳定状态。 二、主要问题

1、劳动强度大。由于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的绝对主力,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赡养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发展能力弱。绝大多数的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其文化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平时极少读书看报或参加培训,大多从事传统的体力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生产发展技能。 3、精神负担重。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独自承担生产生活重担,自身安全感缺乏、心理压力大,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夫妻双方聚少离多,缺少情感交流,造成双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差距越来越大,夫妻感情容易出现裂痕,导致第三者插足造成留守家庭离婚率上升,直接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 4、子女亲情缺位。多数留守妇女文化程度偏低,加之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仅仅停留在吃饭穿衣上,缺乏与子女的有效沟通,难以进行正确的心理关怀和家教指导。父亲的亲情缺位,也影响了孩子健全性格的形成。 三、对策建议 1、强化政策倾斜。充分认识到农村留守妇女在农业生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赵县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研 一、背景介绍 河北省赵县地处石家庄市东南部, 全县总面积67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81个行政村,全县共有人口50.5万,全县共有农村学校176所(含特教学校1所),全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外出务工农民较多,xx年外出务工农民共8079人。 二、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此县妇联分别对南柏舍镇杨家郭村、北中马乡田庄村和大马圈村,二个乡镇的三个重点村的7——18岁(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在校生进行调查,调研资料显示: 三个村留守儿童共218名,其中杨家郭村留守儿童131名,占60%,大马圈留守儿童53名,占24.3%,田庄村留守儿童34名,占15.7%。

1、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 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杨家郭村为100%,大马圈为7%,田庄村为0,从数据统计上显示,三个村中小学中单亲外出打工的孩子83个,占留守儿童的38%,双亲外出打工的孩子135名,占留守儿童总量的62%,留守儿童总数占全村儿童总数杨家郭为24.5%,大马圈为5%,田庄村占2%。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2、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杨家郭村在本省打工的占87%,在省外打工的占13%,; 大马圈村在本省打工的占84%,在外省打工的16%; 田庄村在本省打工的占85%,外省打工的占15%。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省内。 3、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

杨家郭村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每年回家3——4次,大马圈村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一年回家1——2次,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4、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从三个村的总体情况来看,有5%的留守儿童在校住宿,有32%的留守儿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有63%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32%,隔代抚养为63%,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有5.2%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91.7%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1%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5、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从三个村的留守儿童的总体情况来看,正在上中学的有48人,正在上小学的170人,其中女孩106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18人,占8.2%; 学习成绩良好的有191人,占87%,学习成绩较差的12人,占 4.8%,总体上说,留守儿童年龄普遍偏小,但是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对自身学习成绩的认识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也没有显著差异。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

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顾相蕊李洁玲 ——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不断增多,为系统地找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应对之策,帮助留守人员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从社会管理视角对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饶峰镇农村留守人员存在许多问题,应从成立“三留守”村民事务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包联帮扶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搞好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方面切实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困难。 [关键词]留守人员;困难分析;自治组织;多元化产业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儿童与妇女。在国内诸多学者[1-5]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帮助留守老人得到关爱、留守妇女创业致富、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调查组深入饶峰镇19个村,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存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1.基本情况与调查方法 饶峰镇位于石泉县城西部19公里,属西安“半日经济圈”,西与两河镇毗邻,东与城关镇接壤,南与西乡县子午镇搭界,北与宁陕县相邻,总面积159.86平方公里。辖区内1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户数3818户,人口12110人,外出务工3717人,饶峰镇60岁以上老人总数1890人,留守老人478人,其中80岁以上45人。妇女总数4039人,留守妇女180人,其中50岁以上43人。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村干部、小学教师、村民、学生进行调

查[6]。共走访中、小学校3所,访谈基层村(组)干部50人、教师40人,有478名留守老人、180名留守妇女及96名留守儿童参与了问卷调查。 2. 农村留守人员困难分析 2.1留守妇女的主要困难 生活负担重。调查显示,随着大量成年男人外出打工,有36.11%留守妇女必须独自承担繁重的农活。需要照料1-2个未成年子女的妇女达69.44 %,还有48.33%的留守妇女需要照顾同住的老人,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生活负担过重。 心理压力大。留守妇女在承受繁重生活负担的同时,还要整天担心诸多与家庭相关的事情。调查显示,担心丈夫安全的有72.22 %,担心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有76.67 %,担心农活劳动过重难以承受的有54.44%,担心子女教育难的44.44%。 家庭矛盾多。有些在外打工的丈夫1-2年才回家1次,夫妻团聚少,由此导致夫妻正常的生理需求难以满足,引发家庭矛盾和危机。据村干部估计,这类情况可达17%左右。 2.2留守老人的主要困难 情感孤独。调查显示,留守老人中丧偶的占21.13 %,独居的占38.91%;在外务工的子女与老人经常联系的占78.45 %,偶尔联系的20.08%,完全不联系的占1.47%;多数留守老人情感孤独,心里寂寞。 体力不支。调查显示,79.29%的留守老人仍需干农活,58.58%的老人需要照顾孙辈。留守老人患慢性病的占31.38 %,患严重疾病的占5.23%,有4.18%的老人没有参加合作医疗,在此条件下,加上生活贫困,看病难的老人达到29.29%。

(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____(省、市、区、县)妇联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省、市、区、县)位于____(省、市、区、县)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

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____(省、市、区、县)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附件1: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日期: 留守儿童 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公民身份证号码 是否登记户口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 身体情况 健康( ) 残疾( ) 患病( ) 残疾类别及等级 患病类型 是否学校 寄宿 就学情况 幼儿园( )未入园( );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 辍学( );不在学( ) 家庭 情况 祖父姓名 出生日期 祖母姓名 出生日期 外祖父姓名 出生日期 外祖母姓名 出生日期 父亲姓名 出生日期 当前务工地点 联系电话 母亲姓名 出生日期 当前务工地点 联系电话 父亲公民身份证号码 母亲公民身份证号码 实际监护情况 父母双方 同时外出 是( ) 否( ) 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 是( ) 否( ) 无监护 能力 父亲( ) 母亲( ) 父母外出有无委托其他监护人 是( ) 否( ) 委托监护人姓名 受委托监护人电话 公民身份证号码 与被监护 人关系 居住地地址 监护 类型 无人监护( ) 父或母无监护能力( ) 受委托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 ) 监护情况一般( ) 监情况较好( ) 家庭 经济 来源 打工收入( ) 种养殖业( ) 政府救助( ) 亲朋接济( ) 其他( ) 以上选项可多选 救助 帮扶 情况 享受低保( ) 临时救助( ) 医疗救助( ) 住房救助( ) 其他救助( ) 以上选项可多选 单位负责人(签名): 复核人(签名): 填表人(签名): 注:1.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 2.不满十六周岁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计算时间截止为2016年7月31日。各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按排查时实际年龄划分和填报;选择项目在()中划“√”。 3.患病:患有重特大疾病。 4.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在相应填报内容中划“—”。 5.监护情况评估:①较好:委托监护人较好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较好保障;②一般:委托监护人能基本履行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但未成年人有产生行为偏差、心理失当等情况的潜在风险。③差: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或委托监护人监护教育能力不足,留守儿童生活、教育、身心发展得不到有效保障,极易或已经出现行为偏差、心理失当、辍学、外出流浪乞讨等非正常情况。 6.辍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不在学:14岁至16岁未在学的农村留守儿童。 7.父母外出务工地点填写到XXX 省(区、市)XXX 市。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问题分析 一、引言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和亲子关系上亲情疏远的状态,面临着道德、心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考验,所以关注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 二、调查目的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曾经,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在我5-8岁这三年时间里,我的爸爸妈妈在城市里打拼,留下我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半年甚至一年见父母一面。在爷爷奶奶的悉心照顾下,我健康的长大,坚强乐观,自信懂事。但是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让我直到现在都缺乏安全感,做事渴望得到认同。因为儿童时期的这段经历,让我格外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我的老家在鲁西南农村,经济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 留守妇女是伴随外出务工人员增多而留守家中的妇女,她们留守家中照顾老小、照看农田,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通过对陕西东沟村和石门村的110位留守妇女的调查,从农业生产、家庭关系、权力支配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当地留守妇女农业生产负担沉重,没有实权,对子女教育也力不能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水平低、妇女自身素质不够、传统文化影响偏重等,并分别从国家、社区、个人等角度提出改善她们生活的一些建议。 标签:留守妇女;家庭关系;家庭结构;权力支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收入提高和农村发展为基础的,现在的农村是以留守人员为主的农村,而留守妇女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7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1〕。留守妇女是指农村地区丈夫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在城市务工就业,自己留守家乡的已婚农村妇女群体。〔2〕本文对农村留守妇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家庭关系和权力支配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留守妇女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农业生产方面,留守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有学者认为男人外出打工,给她们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干〔3〕。也有问题就是农村社会泛女性化色彩严重,农业女性化与老龄化趋势明显;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生理与心理问题突出。〔4〕(2)在家庭关系方面,一些学者认为留守妇女有限的精力与繁重的农业生产、照料家庭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导致家庭失和、婚姻脆弱、子女教育欠缺等。〔5〕(3)在权力支配方面,丈夫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留守妇女的劳动不能直接用金钱的多少衡量,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是隐性的,她们对家庭资源的拥有、控制程度低,直接导致了留守妇女在家庭经营和“重大事务”中的决定权明显小于丈夫〔6〕。对上述已有成果的表述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妇女在学者眼中问题颇多,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地调查,并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 小编寄语: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指丈夫外出后单独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居住在户籍地的妇女。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的流动性不断提高。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妇女现状调查报告三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男劳动力大规模的外移,在我国农村社会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妇女”群体,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我区达1万余人,并持续增多。由于丈夫在家庭生产生活中缺位,留守妇女面临多重生存发展困境,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关爱农村“留守妇女”,破解她们面对的难题,正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日益凸出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留守妇女现状 (一)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有的在省外,有的在本省其他城市,有的在本市城区务工,而她们却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几乎全部的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成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家中的粗活、重活、忙活、累活几乎都压在她们肩上。据统计,**区“留守妇女”中农村“留守妇女”占90%以上,中青年“留守妇女”占85%。“留守妇女”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占48%左右,其余则在农闲时外出打工或郴州市范围内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以**区华塘镇油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入户走访“留守妇女”家庭10户,以期了解掌握全区农村“留守妇女”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她们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逐步解决她们面临的诸多问题。她们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如下: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以30到40岁中年居多,占45%;2、“留守妇女”文化程

妇女生活读后感

这个故事讲述了祖孙三代——三个女性的故事,又是三段式:娴的故事,芝的故事,箫的故事。 苏童的文字很特别,很平静,悲剧事件发生时,你不会大悲大恸,喜剧桥段加持时,你不会笑得不能自已,全文充斥着一种可怕又可喜的彻头彻尾的平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苏童笔下的女性怎么都这么敏感,对,不是悲惨,而是敏感。于是我去看了苏童的生平简介,得出的结论是,人家有天分。。。 靠近而远离的男性 女性生来就在情感感受方面比男性敏锐,所以芝能感受到母亲娴的偷窥,并终日惶惶,最终这种敏感吞噬了她自出生以来就植根于灵魂深处的不安;箫是芝的养女,却在娴、芝的影响了,遗传了这种家族性的不安,最终小杜在这种病态的不安中,做了这个家族第一个毅然决然逃离的男性。有意思的是,靠近这个家族的男人觉悟能力越来越高,离开的时间越来越早,离开的方式也越来越彻底:芝的丈夫邹杰身为党员,不能做抛弃家庭与病妻的恶人,无奈选择忍受折磨多年,直到无法控制男性生理欲望的那天,彻底崩塌,最终选择卧轨自杀;而箫的丈夫小杜是同济大学的高材生,刚结婚就看透了这个家族的基因,于是在箫孕期就提出分居离婚。小杜明知箫叫他回家吃饭留宿最后一夜是借口,明知箫去拿刀要杀了他,他也毫不畏惧地勇赴鸿门宴。为什么?他云淡风轻地对箫说,他知道箫下不了手,他知道他能从体力上轻易应付一个孕妇。因为他从情感和体力上,都看穿了女性与生俱来的软弱,所以他成了唯一一个,有能力从这个家族全身而退的男人。 远离而靠近的女性 这三个女人,都憎恨自己的母亲,憎恨那个楼房,憎恨那个家族,她们都从少女时期起开始盼望着远离那个家族,于是娴去做了电影明星,想远离那个啰嗦平凡的母亲,最终在战乱时期被男友抛弃,无处可去,带着腹中胎儿回到了那个阴暗闷热的楼房;于是芝一毕业就跟邹杰草草结了婚,想逃离她的母亲娴,却又与邹杰家人相处不睦,宁愿回到她深恶痛绝的地方,也不愿放下这个家族赐予她的高傲与尊严;于是箫在下乡之后竟生起了对这个家族的思念与依恋,最终使用了一些手段又回到了她噩梦开始的地方。 她们重复着厌恶这个家族女人的做派,却又传递延续着特属于这个家族的基因,放不过她们的,终究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原点的她们自己。 女性生而为女性,就注定了悲剧的源头,女性的终生目标,是如何回避那个叫悲剧的漩涡,它晦暗幽深,有一种强大的不可拒绝的吸引力。她们总是在毫无知觉的过程中滑向它,等终于发现它了的时候,又以蹩脚而无力的姿势拼尽全力远离它。 她们的命运齿轮,无论走得多么优雅有序,总会有突然失控的时候,这是命运写给她们的诅咒。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 研究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全国妇联课题组 ( 5月)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她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一、研究目标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一是全面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等基本状况;二是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识她们的分层特征和需求差异;三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制定落实和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服务。 2、对象界定: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所在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儿童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0-17岁)。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部分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段成荣教授等承担,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把握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区域分布、年龄及性别特征等。定性研究由全国妇联特聘专家王梦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湖南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等承担,主要经过文献研究以及实地调研,客观分析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的总体现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和基本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 21.88%。与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 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 两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 与父亲居住5% 与祖父母居住30% 与外祖父母居住11% 独居3% 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 看电视14% 玩耍16% 无法解脱5% 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 一般37% 学不进去9% 旷课逃学3% 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 经常迟到15% 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 干农活29% 玩3% 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师18% 生病时母亲照顾56% 父亲照顾29% 祖父母照顾5% 亲戚或其他人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

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

对农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乡、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

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现状 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65.6%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

中国妇女生活史

中国妇女生活史 陈道元按: 陈东原先生是我的父亲,生于1902年1月17日(壬寅年腊月初八),卒于1978年2月8日(戊午年正月初二),享年77岁。他于1926年冬还在北京大学教育系读书时写成了《中国妇女生活史》,两年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至今犹为很有影响的一本著作,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新观点的质疑。这种情况实在令我,他的长子,十分敬佩。我在自己的一个很窄的技术专业里也可算是一度的领头人。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那主要得自他从我少年时期就开始给予的教诲。他在1957年被错误地戴上“右派”帽子,直到1979年他去世后才予纠正。可以想见他在晚年精神上如何压抑。然而,他在不幸中告诉我,“个人遭遇无所谓,只要后代好,社会好,国家好就行。”我永远记住他的话,并用以对待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难以承受的痛苦。为此,我一直坚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84年55岁时实现了28年的夙愿。现在,谨向我的朋友和同志们推荐这篇评介,以纪念即将到来的他的108岁诞辰。 —————————————————— 《中国妇女生活史》是陈东原著的一本历史著作,192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被认为是关于中国妇女史第一部系统性论著,对于后来中国妇女史研究产生很大影响。 该书以婚姻、礼教、妇女教育、妇德、妓女、贞节观、缠足、近代的女权运动等来分节。 在观点上该书由于受到民初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传统中国在文化上、制度上和实际生活中对于妇女的种种不公、压制作出甚多的描写及批判,一直到近代妇女生活的章节,才看到妇女生活开始有所改善。书中绪论即指出“我们有史以来的女性,只是被摧残的女性,我们妇女生活的历史,只是一部被摧残的女性底历史”。 陈东原并进一步述说该书写作的目的:“只想指出来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怎样的施演,女性之摧残是怎样的增甚,还压在现在女性之脊背上的是怎样的历史遇蜕”,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时那种希望借着揭露压迫而促进妇女解放的期望。 列女传以及其他零星的女性传记,一直要到1912年由徐天啸撰写《神州女子新史》才出现第一部中国妇女史的专书,但该书仍主要是传记形式,对于史上重要女性作描述,并以西方杰出女性作对比,来激厉中国的女性,因此该书在史学界并不被重视。 陈东原一书,则资料更为丰富,且论述范围更广,主题丰富,且能及于更多数的一般女性,因此被认为是中国妇女史的开山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妇女史的入手著作,而这种中国妇女在传统受压迫,在近代开始被解放的史观,也在数十年来在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妇女史著作中持续作为主流。这种批判传统的方式也为不少女性主义者所采用。 但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1980年代以后在两岸及美国等地的快速发展,这种视传统妇女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和修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批判,是妇女史学家高彦颐(Dorothy Ko)于1993年所著的著名论著《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的绪论,她对这种以陈东原为首的“五四式”的中国妇女史研究取向加以批判,认为这种史观过于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性以及传统中国女性的受害形象,而忽略了一些古代女性在生活中可能扮演的主动角色,以及当时女性本身对所处位置的感受。 参考文献: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 of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ISBN 7-214-03878-1 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 和教育现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教育现状 项 目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团委 兰州大学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兰州大学乡村与实践调研协会 2011年9月22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第3,4页 二、活动时间 (5) 三、活动地点…………………………………………第5,6页 四、活动目的 (6) 五、活动概要 (6) 六、预期效果…………………………………………第6,7页 七、活动可行性分析 (7) 八、活动宣传方案……………………………………第7,8页

九、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 十、经费预算…………………………………………第9,10页 十一、负责人联系方式及活动人员名单 (11) 一、活动背景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作为西部劳务输出大省,2009年甘肃省劳务输转人数超过500万人次,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据统计,甘肃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 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 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 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凤城市妇联 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 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 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 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 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 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 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凤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 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 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 观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 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 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 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完整版)书香人生——浅谈阅读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

书香人生 ——浅谈阅读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法】罗曼·罗兰) ——题记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于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那么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阅读使女性变得聪慧、变得成熟,女性懂得包装外表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阅读伴随着女性的成长,呵护着女性的容颜,关爱着女性的心灵,滋养着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 阅读可以使女性更好地生活。首先,阅读是满足女性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最佳方式之一,女性天生是感性的动物,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女性在阅读中可以寻找自己的影子,承受酸甜苦辣,品尝喜怒哀乐,激发内心的共鸣;其次,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方法,能使女性在纷繁的世界中静下心来,帮助女性独自面对世界,独自观看内心世界,为女性内心囤积的压力找到一个适当的出口,使女性善于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面对不幸能神定自如,有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最后,阅读是女性生活的调味品,站在女性的审美角度,阅读是非常美

妙的生活体验,能给工作家务繁重忙碌的女性带来心灵上的平静和快乐,让她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感召着女性的内心世界。 阅读可以使女性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首先,阅读能帮助女性了解世界,使其知识和学问得到积累和增长,打开了她们的眼界,提高了她们的人生境界,让她们沉浸在文字编织的故事之中,用眼睛作桨划开波浪,去寻找遥远的精神彼岸,这样的女性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其次,阅读可以提高女性自身的才能,女性可以通过阅读,顺应时代潮流,汲取和工作相关的有用信息充实自己,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拒绝盲目,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阅读可以陶冶女性性情、提高女性心智,长期的阅读熏陶会使女性文化素质、修养风度、胸襟气度得到提高,使女性变得温文娴雅、善解人意,充满书卷气息,在悠哉的闲适中修身养性,铸就了淡泊平静的一生。 阅读可以使女性更好地培养下一代。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控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往往和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一个知书达礼的母亲总会为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给孩子更为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