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1前言部分

在人类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逐渐的意识到,在所有的自然资源中水是最重要的有限资源,必须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强调:“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不仅为维持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而我国又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灌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同时我国也是人口大国,要用占全世界7 %(1 亿m2)的耕地来养活全世界22 %的人口,实是不易,加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较短缺的国家,其总量约为2.8万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 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 ,并且有限的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使占国土面积60 %以上的北方地区拥有的水资源量不足全国总量的20%。这样使我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国际上一般公认的人均水资源1070m3的最低标准。全国约有300 个城市缺水,一到夏季,生活用水极度紧张。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3%,是用水大户,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6%。在农业灌溉用水中,传统的大水漫灌,水田串畦淹灌方法不仅用水效率低下,灌溉水利用率仅有40 % ,而且造成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抬升,严重的影响了作物的产量提高。所以开发节水灌溉是人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这是每个人的义务,因为水就是我们的未来!

2主题部分

2.1国外节水灌溉发展史

世界上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在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实施喷灌这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西方国家采用喷灌设备灌溉作物,始于庭园花卉和草坪灌溉。30~40年代,随着冶炼、轧制技术和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一些欧洲发达国家逐渐采用薄壁金属管做地面移动输水管,代替地埋固定管;用缝隙或折射喷头浇灌作物。二战后喷灌技术和机具设备的研制又一次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型自走式喷灌机和摇臂式喷头等技术的发展,使喷灌技术大大前进,由于其节省大量劳力,灌溉水量均匀,增产显著,在美国干旱的西部得到广泛的使用。与此同时,在欧洲,薄壁金属移动管道喷灌系统和卷管式喷灌机因其简便耐用,投资少,效益高,也不断地发展。50 年代后,由于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塑料制品取代金属

制品的范围越来越广,为适应水资源极度短缺地区灌溉的需要,以塑料为原材料的滴灌和微喷灌系统逐渐发展起来,到7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以色列、墨西哥、新西兰、南非和美国等6 个国家开始推广滴灌。滴灌面积迅速从当时的5. 66 万m2发展到1991 年的160 万m2。由于滴灌和微喷灌系统需克服灌水器堵塞的缺陷,故发展不如喷灌快。但是近一、二十年来,以色列在滴灌和微喷灌系统生产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全世界的灌溉面积大部分仍是传统的地面灌溉,为了地面灌溉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国际上采用了“波涌”灌溉,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效率。

2.2 国内节水灌溉的发展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节水灌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周礼》中记载有“潴”(池塘) 蓄水,“防”(堤) 堵水,“沟”输水,“道”(小沟) 配水,“列”(垄沟)灌水“, 泛”(大沟)排水。西汉时代,新疆吐鲁番盆地开始修建“坎儿井”,通过地下渠道引天山融雪潜流灌溉,减少输水蒸发和风沙淤塞。唐代对郑国渠等大型灌区配水工程实行用水管理,设闸分水轮灌。清光绪六年,新疆哈密县修建石城子渠时,为了减少输水损失,采用毛毡压石头的方法引水灌溉。新中国成立后,从50 年代就开始了节水灌溉技术研究。70 年代,大力推广渠道衬砌防渗,实施小畦短沟灌溉等技术,同时开始了喷微灌设备研制和技术推广。80 年代后,主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技术。90 年代,主要开展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节水农业体系。虽然我国节水灌溉有悠久的历史,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节水灌溉事业才蓬勃发展起来。由于技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因此在我国的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并加以消化;另一方面,针对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和联合攻关,使我国在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取得累累硕果。

2.3 在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上对水为农业服务的关系非常明确,农业持续发展关键之一,就是能合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淡水资源。因此做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新技术的,微灌,地下灌,膜下灌等技术大有用武之地。

目前,喷灌技术仍是作为大面积机械化解决大田作物节水灌溉的主要形式,其研究开发方向是进一步节能节水及综合利用,近年在节能和兼喷施农药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尽管不同喷灌机型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从综合条件考虑,平移(包括中心支轴) 式全自动喷灌机,软管卷盘式自动喷灌机及人工移管式喷灌机等是推广重点,而这三种机型也是适宜于我国情况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把计算机应用于喷灌,采用数字化图象处理技术测量、控制喷洒水滴的大小,使其使用于多种作物灌溉,是今后研究方向之一。

在微喷灌应用中,应发展低水头滴喷灌技术,减小能量和原材料的使用量,减轻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为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应用推广的速度较慢,但科技含量愈来愈高,许多理论实践问题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要地位的灌水技术,输配水向低压管道化发展;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中,今后着重于防渗新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复合材料防渗结构形式的研究、防渗渠道的断面形式研究、渠道防渗工程防冻害技术研究、施工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田间灌水探索节水技术较多,如激光平地,波涌溉等;在管理上采用计算机联网控制,精确灌水,达到时、空、量、质上恰到好处地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在田间规划上,由于土地平整度高,多以长沟、长畦、大流量进行田间灌水。

节水农业工程技术应与农业节水增产技术紧密结合,增墒保水机械化旱地农业大有发展前途。国外这种技术形成了多种体系,如保护性与带状耕作技术,轮作休闲技术,覆盖化学剂保水技术,深松深翻技术等。这种技术是需要采用机械实现的系统农业工程,保持水土的效果很好。

2.4 在非农业灌溉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草坪绿化工程,欣赏花卉,各种活动场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在我国发展起来。这势必要求有一套适应它们生长的灌溉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完善起来,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园林灌溉和农田灌溉对喷头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不是所有的灌溉喷头都能用于园林喷灌,埋藏式喷头是园林灌溉喷头的主要形式。现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园林灌溉专用喷头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传统的摇臂驱动埋藏式旋转喷头已逐步被内水流驱动式替代。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在该类产品的开发研制方面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急需有一部门牵头,集中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加紧研制内水流驱动埋藏式旋转喷头和埋藏式固定喷头。

在欣赏花卉栽培中,喷滴灌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而如何进行花卉的喷滴灌系统的优化设计,尽量降低花卉生产投资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解决。

我国在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活动场地中的灌溉排水中,尚未取得成熟配套的技术及在实际中可推广应用的成果,因此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

2.5 我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的问题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自建国以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近二十多年伴随

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2.5.1 喷灌技术中的问题

喷灌作业受风影响,高温、大风天气不易喷洒均匀,喷灌过程中蒸发损失较大,空气相对湿度对高压喷头能量损失影响很大等,而且喷灌的投资比一般地面灌水方法投资要高。目前看来果树一般不适用喷灌。同时喷灌系统中关于水锤压力验算,保护装置,保证工作压力等问题也需有效的解决。

2.5.2 渠道防渗中的问题

在渠道防渗工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冻害防治问题,在这方面今后广大的科研人员还须努力,来寻求一种既经济又合理,效果良好的防冻害方法。

2.5.3 低压管道输水工程中的问题

管道输水灌溉是地面灌溉的进一步发展,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但其在推广中还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和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好井、泵、管的合理配套问题。其次,要加强对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合理布局、优化配套(零、部件) 以及科学管理运用的研究。最后,要进一步进行提高材料强度和降低管材造价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管径优化选择问题,水击防护问题以及现场连续浇筑制管施工工艺问题。

通过智能的灌溉,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完全可以省去。而且那些在节水灌溉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得到解决,相信智能灌溉将会是日后人类重点发展的项目,也是极其重要的项目。

3总结部分

我国农业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广大人民在农业灌溉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说到节水灌溉,从解放后才发展起来,当时指导思想是“洋为中用,自力更生,土法上马”。1950 —1970 年,这段时间是充分灌溉的节水灌溉的发展阶段。60 年代末,70 年代初,我国北方进入了非充分灌溉阶段,之后我国进入了局部灌溉发展阶段。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生机勃勃,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首先应解决现存的问题,增补我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的空白,并着眼一些非农业的灌溉技术的研制、开发、应用,使我国的节水灌溉设备的质量符合ISO 标准,提高国产设备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相信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节水灌溉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飞速发展。

4参考文献

[1 ] 吴玉芹,史群. 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J ] . 节水灌溉,1998 (4) .

[2 ] 郭秀瑞,郑联合,于回安,邹红梅.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J ] . 节水灌溉,1998 (3) .

[3 ] 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院. 21 世纪中国水供求[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年6 月.

[4 ] Kirda C. ,Kanber. R. ,Water , no longer a plentiful resource , should be used sparingly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M] .Crop Yield Response to Deficit Irrigation , 1999 :1~20.

[5 ] Frielinghaus , M. , The development of sprinkler irrigation technique with clean water in germany[M] . Irrigation Under Conditions of Water Scarcity , 1999 :169~183.

[6]孙景生.康绍中中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与节水灌溉发展对策 [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2000(02)

[7 ]万斌.师延武.景天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期刊论文]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03)

[8 ]王骥.周文静.沈玉利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1)

[9 ]金永奎.方部玲.夏春花自动控制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计算机与农业2003(06)

[10 ]匡秋明.赵燕东.自陈祥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期刊论文] -农业工程学报2007(06)

[11 ] 薛志成. 国内外田间节水灌溉新法[J ] . 节水灌溉,1998(6) .

[12 ] 农村改革成就巨大举世瞩目[ N ] . 光明日报,1998. 12.13.

[13 ] 郭元裕. 世纪之交对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7 增刊,28~29.

[14 ] 李英能. 我国节水灌溉的现状与发展[ R] . 1997 年3 月.

[15 ] 庞鸿宾,齐学斌. 20 年农田灌溉科技发展回顾[J ] . 灌溉排水,1999 ,18 (1)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O 引言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智能灌溉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智能灌溉系统是我国发展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的必由之路。智能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国北方各省水资源缺乏,然而多年来使用传统方式为植株浇水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浪费十分来重。对于大面积种植的棉田实现精准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降低生产的成本。 由传统的充分灌溉向非充分灌溉发展,对灌区用水进行监测预报,实际动态管理。采用传感器来监测土壤的墒情,实现灌溉管理的自动化。高效农业和精细农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要真正实现水资源的高效,仅凭单项节水灌溉技术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将水源开发、输配水、灌水技术和降雨、蒸发、土壤墒情以及农作物需水规律等方面做统一考虑。做到降雨、灌溉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联合调用,实现按期、按需、按量自动供水。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走“节水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生产获得最佳的效益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增长点。因此使用自来水发电的智能灌溉系统,控制喷灌和微灌系统,能有效地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现有的灌溉系统都要外接电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较麻烦。本系统可在无供电条件的地区使用,其最大优点为节水、节能、节约劳动力。 1 设计目标与实现方案描述 针对现有的智能化灌溉系统都需要外加电源供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自动灌溉装置的程序一般固化在系统的程序存储器内,只能简单地设置灌溉时间及循环时间,不能灵活根据季节不同自动调节等缺点,该系统将小型直流发电机接上风叶至于密封特制的盒子中,用水流带动风叶旋转来发电,再将电能储存到蓄电池中以给监控电路和电磁阀供电。该装置是以湿敏电阻和光敏电阻检测信号,自来水发电用作供电的一种无需外接电源的自动灌溉装置。该装置监控电路由信号采集部分,灌溉控制部分,电源部分,执行部分4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1 信号采集部分 1.1.1 土壤湿度检测 采用硅湿敏电阻作为检测土壤湿度的传感器,它在25℃时响应时间小于5 s,检测土壤含水量范围为O~100%。 当湿敏传感器插入土壤时,由于土壤含水量不同,使得湿敏传感器的阻值也不同。通过湿敏电阻和IC1NE555判断湿度强弱,如果是土壤较干燥,湿敏电阻阻值较大,NE555翻转,输出高电平(约为电源电压)。 调整时,将湿敏电阻插入水内,调Rp1使NE555的3脚输出为12 V,然后将湿敏电阻从水中取出并擦干,调Rp1使输出0 V,这样反复调节多次即可达到要求。 1.1.2 日光强弱检测 通过光敏电阻和NE555判断光线是否强烈,如果是中午光线较强烈,IC2 NE555的3脚输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 X X 专业班级自动化07-2 学号20070x0x0x0x 院(系) 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 x x 完成时间 2011年06月10日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前言 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而有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

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2.历史研究与现状 在工业生产温控系统中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量方法不相同,产品的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也不相同,因此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相同。 通常由位式或时间比例式温度调节仪控制的工业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其主回路由接触器控制时因为不能快速反应,所以控温精度都比较低,大多在几度甚至十几度以上。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及元器件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案: (1)主回路用无触点的可控硅和固态继电器代替接触器,配以PID或模糊逻辑控制的调节仪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其控温精度大大提高,常在±2℃以内,优势是采用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相结合,对控制范围宽、响应快且连续可调系统有巨大的优越性。 (2)采用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打破了传统的热电阻、热电偶再通过A/D 转换采集温度的思路。用单片机对数字进行处理和控制,通过RS - 232 串口传到PC 机对温度进行监视与报警,设置温度的上限和下限。其优势是结构简单,编程不需要用专用的编程器,只需点击电脑鼠标就可以把编好的程序写到单片机中,很方便且调试、修改和升级很容易。 (3)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嵌入式系统模糊温度控制。利用ARM处理器的强大功能,通过读取温度传感器数据,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对温度进行控制。通过内嵌的操作系统μCLinux获得极好的实时性,并且通过TCP/IP协议能与PC机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110kV 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展。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什么叫变电站 变电站是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称为变电所、配电室等。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主要组成为:馈电线(进线、出线)和母线,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断路器,电力变压器(主变),站用变,电压互感器TV (PT>、电流互感器TA(CT),避雷针。 变电站主要可分为:枢纽变电站、终端变电站;升压变电站、降压变电站;电力 系统的变电站、工矿变电站、铁路变电站(27.5kV、50Hz); 1000kV、750kV、 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6.3kV 等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变电站起变换电压作用的设备是变压器,除此之外,变电站的设备还有开闭电路 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连接方式,按其功能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已逐步成为技术发展的主流[3]O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设计1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为110/35/6kV,进出线数2/4/11。 35kV 侧:最大35MW,最小15MW Tmax=52O0」、时,cos ? =0.90 6kV 侧:最大12MW,最小6MW,Tmax=500(小、时,cos ? =0.85

毕业论文英文参考文献与译文

Inventory management Inventory Control On the so-called "inventory control", many people will interpret it as a "storage management", which is actually a big distortion. The traditional narrow view, mainly for warehouse inventory control of materials for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storage, distribution, etc.,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osio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means, to make the custody of the physical inventory to maintain optimum purposes. This is just a form of inventory control, or can be defined as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How, then, from a broad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inventory control? Inventory control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financial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in particular operating cash flow by optimizing the entir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es (DSCM), a reasonable set of ERP control strategy, and supported by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ols, tools to achieved in ensuring the timely delivery of the premise,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inventory levels, reducing inventory and obsolescence, the risk of devaluation. In this sense, the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o achieve financial goals is just a means to control the entire inventory or just a necessary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warehouse management is main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broad inventory control i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whole company's responsibility. Why until now man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inventory control, limited physical inventory control?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can not be ignored: First, our enterprises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nventory control. Especially those who benefit relatively good business, as long as there is money on the few people to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inventory turnover. Inventory control is simply interpreted as warehouse management, unless the time to spend money, it may have been to see the inventory problem, and see the results are often very simple procurement to buy more, or did not do warehouse departments . Second, ERP misleading. Invoicing software is simple audacity to call it ERP, companies on their so-called ERP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inventory, inventory control, seems to rely on their small software can get. Even as SAP, BAAN ERP world, the field of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也叫智能农业物联网精细农业自控系统,是托普云农物联网为保证农业作物需水量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而提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简单的说就是农业灌溉不需要人的控制,系统能自动感测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灌溉多长时间;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自动开启灌溉,也可以自动关闭灌溉;可以实现土壤太干时增大喷灌量,太湿时减少喷灌量。 一、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功能设计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要实现上述功能就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作用。系统要实现自动感测土壤湿度的功能必须要有土壤湿度传感器。要实现灌溉水量的多与少的调节,必须要有变频器。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预先设定50%—60%RH为标准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湿度模拟信号经A/D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 针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依托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灌区作物需水信息,汇聚到网关节点发送给主控中心,中心主机根据信息确定灌溉状态并计算灌水量,控制灌溉设备工作实现智能灌溉;依托Internet管理员有权对系统远程管理,满足了规模化灌溉的需求。根据示范区观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提高到0.9。系统结合了无线传感、计算和网络通信技术,解决了精确农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涉及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的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

技术密集型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和土壤种类,光照数量来优化用水量,还可以在雨後监控土壤的湿度。有研究现实,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成本差不多,却可节水16%到30%。加州出台的新法案要求2012年起新公司必须使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背景 灌溉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 美国每年浪费掉的水资源高达8,520亿升,而若安装一种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则可有效地控制水流量,达到节水目的。HydroPoint公司负责可持续领域业务的Chris Spain援引美国用水工程协会的报告称,美国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草坪、植物灌溉用水浪费了30%到300%。 水资源被浪费的原因是技术不行,美国有4,500万个仅是安有简易计时器的灌溉系统,们在时间控制上还可以,但精准度不高。Spain称,城市灌溉系统占城市用水的58%,这些被浪费的水资源每年生产54.4万吨温室气体。 在中国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80%左右,由于农业灌溉效率普遍低下,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水资源利用率高的国家已达70%~80%,因而,解决农业灌溉用水的问题,对于缓解水资源的紧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不仅美国,英国也开始关注节水问题。英国节能信托基金会和能源部警告,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节约能源,使用热水可能会超过取暖成为制造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三、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工作原理 灌溉系统工作时,湿度传感器采集土壤里的干湿度信号,检测到的湿度信号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大学本科论文文献综述

XX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英文): 题目(中文): 学院(部):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职称: 合作老师:职称: 年月日 XX大学XX学院制

专业文献综述格式的规范化(使用语言为汉语) 一份完整的专业文献综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题目 (二)姓名 (三)正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要求: 1.简要叙述撰写该论文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2.详细叙述所写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何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或有何研究进展等。 3. 叙述所做课题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之处以及对该课 题的趋势预测。 4. 列出作者所查阅的国内外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2篇以 上),且所列文献必须是综述作者阅读过的材料,不允许将所列文献中引 用而自己并未阅读的文献列入。 5.按系统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 1)两端对齐,1.25倍行距。 2)宋体小四号,正体。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四)参考文献 其书写规范同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的写法(打印时删掉此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 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篇一: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毕业设计参考文献格式 在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时,参考文献必须按照规 定的格式标注,而不能随意处理: 1、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专 著(书籍)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z——其他,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 2、范例 (1)引用期刊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matlab和etap的电力系统仿真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51-55. [2] 周兆庆,陈星莺.matlab电力系统工具箱在电力系统机电暂态 仿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25(4):51-54. [3] 陆超,唐义良,谢小荣,等.仿真软件matlab psb与psasp模型及仿真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9):23-27. 注意:作者一般只列出前3名,如果超过3名,则写“等”。页码必 须要写。 (2)引用书籍 格式:[序号] 作者.书名[m].译者,译.版本(第一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起止页码. 示例:

[1] thierry van cutsem, costas vournas.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m].王奔,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周双喜,朱凌志,郭锡玖,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及其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注意:页码可省略。 (3)引用论文集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示例: [1] 李升.负荷电压静态特性对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的影响[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27-732. (4)引用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 作者.论文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 [1] 金敏杰.分岔理论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01. (5)引用标准 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示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dl 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引用电子文献(如网页内容) 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更 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的路径. 示例: [1]在https://www.doczj.com/doc/b58145991.html,中使用owc创建统计图[eb/ol].(2006-1) [2006-5].. 注意: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这种文献。 3、论文正文中必须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必须标上标“[序号]”。切记!论文最后按引用次序将参考文献一一列出。 如: 控制策略是变电站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的基本准则,一直以来vqc 的控制策略主要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基于九区图的区域图法控制策

完整word版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文献综述

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设计110kV一、选题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1]。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110kV展。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2]。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3]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变电站建设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持续的城镇化进程,我国电力系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电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我国电力建设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变电站主要现状是老设备向新型设备转变,有人值班向无人值班变电站转变,交流传输向直流输出转变,在城市变电站建设中,户内型变电站大幅增加。国外变电站主要是交流输出向直流输出转变。而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也是国内外变电站未来发展趋势。 1、无人值守变电站: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应用起步较晚,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理念也有很大差异,使我们的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水平与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许多220 kV及以 下电压等级变电站已经开始由监控中心进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值守。但作为国内电网中最高电压等级的500 kV和330 kV变电站,即使采用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也都是实行 有人值守的管理方式。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各个电压等级变电站都能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由此发现,在国内外无人值守变电站 [4]之间、国内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之间都还有很大的差异。全面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对我国电网建设有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1提高了运行可靠性;2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3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4降低了建设成本。[5] 2、城市变电站建设 随着城市中心地区的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形势迫使在城市电网加 快改造和建设的同时,在中心城区要迅速地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城 市变电站,在多种变电站的型式中户内型变电站受到各方面的重 视,在这几年中得到飞 [6]。由于户内变电站允许安全净距小且可以分层布置而使占地面积速发展较小。室内变电站的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进行,可减轻维护工作量,不受气候影响。、数字化智能变电站3光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即将进

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 摘要 自动控制节水灌溉技术代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下是制约我国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此问题研究了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对土壤湿度进行监控,并按照农作物的要求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水,其核心部分是单片机控制部分,主要对灌溉控制技术以及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研究。 控制部分以单片机为核心,研制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单片机系统主机电路、数据采集处理电路、I/O口的扩展电路。为了进行大规模灌溉工程的监控,采用分布式控制模式,以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成本。 该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造成本低,体积小、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运行可靠,相比其他控制方式来说,性价比高,更易形成产品,便于推广应用。这是我国灌溉自动控制技术的一种新尝试,为目前农业在较低生产力水平的状况下,向智能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AT89C51单片机;湿度传感器;A/D转换;采样;芯片 1

本科生毕业设计 ABSTRACT The level of auto-contro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The low automatic level of irrig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reason that prevented our agriculture’s development.As to this condition,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ystem that controlled by MCU.This system can supervise humidity.it can irrigate to the demand of the farm crops with right amunt of water at well time.The control part that consists of MCU is its core.Research work had been carried on irrigation control technology,hardware and software program and so . The control that consists of MCU is its core.A set of automatic water-saving system which is controlled by sing-chip controller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system、the main circuit of the MCU system、data-collecting circuit、I/O expanding circuit are all the designed.For monitoring large-scale irrigation system,we use distributional control model to enhanc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de reduce the cost. It is small,easy to fit,a strong capability to resist interfere and low-cost.So the control system is more economic compared to other control system such as thuter system and all these demonstrate this production is adept to be popularized.This work is a fresh attempt to bring our agriculture into an advanced stage,which now is relative to be backward greenhouse control technique,especially on the aspect of nutrient liquid supplying when crops cultivated on tissue. Key words: AT89C51 MCU; Humidity Sensor; A/D transform; Sampling; Chip 2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指导教师尹力 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072班 学生姓名徐元媛学号074050428 开题日期2010年12月10日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见附页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附页: 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题目:论“法律关系本座说”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法学072班 074050428 徐元媛 作为国际私法经典学说之一的“法律关系本座说”,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而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它们或以学术专著为载体,或以学术论文的面目示人,主要围绕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 萨维尼从根本上颠覆了冲突法主题的关注方式,而被公认为是冲突法世界的“哥白尼”。在实体法与超越实体法之间,萨维尼的独特身份、优雅节制的精神操守、先人的历史储备以及法律关系的格致工夫,这一切的风云际合为萨维尼奠定了重估一切价值所必不可少的历史机缘。因了这份缘分,冲突法革命在萨维尼的身上灿烂生发。①萨维尼对法律冲突问题进行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因而最终产生了“法律关系本座说”这一据说是他“其他著作都比不上的最高影响”的理论成果。②关于“法律关系本座说”的成因,现有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背景和哲学渊源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背景 在18世纪末期,德意志仍然处于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整个德意志处于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在德意志各邦国中,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是普鲁士王国,也就是萨维尼的祖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发展过程中,“容克”始终是中坚力量,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市民阶级在普鲁士的力量非常微弱。因此,从王权集中这个意义上讲,普鲁士君主专制要比西欧强得多。这里始终也没有出现像“三级议会”、“国会”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联盟的机构。因此,普鲁士资本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在政治上,普鲁士王国是几次反法联盟的中坚力量。由此,招致拿破仑沉重的军事打击和异族的政治统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的身份出现,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者。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从1800年起,德意志掀起了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结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法学宗师萨维尼,也产生了这位法学家伟大的法学思想。③(二)哲学渊源 ①张春良:《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萨维尼冲突法革命发生学之究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6期。 ②杜涛:《德国国际私法:理论、方法和立法的变迁》,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_中文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 肖克辉2,1 ,肖德琴 2,1 ,罗锡文 1 (1.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大学信息学院,广州510624) 摘要:在精细农业相关应用和理论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用于检测农业水分含量和水层高度的无线传感器,构建农田水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基于水分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通过实时农田水分数据和农作物水分需求专家数据形成灌溉决策,由灌溉控制系统实施定量灌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体现出可行性和高效性,有利于精细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精细农业;构架 0 前言 通过不同集成微型传感器的相互合作,无线传感网络常用于检测并获取监测对象中的各种信息。利用嵌入式信息处理和随机自组织无线网络,将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来实现“无处不在的计算”理念。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自动化、自组织和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它能够应用于获取土壤水分数据,然后自动地将这些数据融合传输形成一个高效的田间水分数据采集平台,从而实现智能节水灌溉。 传统的田间灌溉通常由人亲自控制,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将导致缺乏实时性和精确性,这也有悖于长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细农业和智能灌溉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G Vellidis 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典型的实时智能检测的传感器阵列来检测土壤水分,测试土壤水分使用现成的组件。这个阵列由一个位于中间位置的接收机组成,这台接收机连接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和田间的多个传感器节点上。具有精密灌溉技术的集成传感器提供了一个闭环的灌溉系统,能够确定从智能传感器阵列的哪一位置将时间和数量输入到实时定位灌溉应用程序中。

基于Web的习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徐骅学号090824308 班级计算机09-3班专业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指导教师王春玲

基于Web的习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覆盖全国各个城市,习题管理系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在考试体制的运行和管理上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B/S结构为模式的习题管理系统,能极大的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的自我检测,能极大的节省物力人力,对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C#程序语言,题库,功能,板块 正文: 1.前言 网络题库管理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课程作业管理系统正是利用网络这个先进的平台。紧密地结合了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需求来对传统的作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它的目标是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更加高效与快捷的自我检测和管理平台。基于B/S架构的习题管理系统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可以使用浏览器并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浏览,减少时间、空间对于作业管理的限制。 计算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考试是重要一环,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手段,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试题管理通常是以试题集或者试卷集的形式进行的,各位老师单独或集体命题,采用手工方式,题量大、工作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手段广泛使用,教学测试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试题管理模式和手工组卷模式将逐步被计算机代替,使教学检测更客观、更科学、更公正,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

电气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解析高层建筑 1.前言 所谓高层建筑是指具有较多层数高度较高的建筑,但是具体要达到哪种程度算作高层,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定义,中国从2005年起就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的其它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1]。如今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设主体,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问题,本文也根据高层建筑的特点,从各个方面阐述建设高层建筑所要采取的管理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 2.经典高层建筑 位于中国上海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高度492米,主要建筑特点:大楼100层的观光天阁是世界上人能到达的最高观景平台;世界最高中餐厅416米,设在93层的中餐厅,将成为全球最高中餐厅;世界最高游泳池:366米,设在85层的游泳池,将夺得“世界最高游泳池”称号;世界最高酒店:设在大楼79至93层的柏悦酒店,将成为世界最高酒店;世界最高的自动控制阻尼器:大楼在90楼(约395米)设置了两台风阻尼器,各重150公吨,将成为世界最高风阻尼器。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吉隆坡国家石油公司双塔大楼,建筑高度452米,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子楼和第四高的建筑物,连接双子塔的空中走廊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过街天桥。位于中国台北的台北101大楼,建筑高度508米。位于阿联酋迪拜的哈利法塔,建筑高度828米[2]。位于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建筑高度443米。位于上海的经贸大厦,建筑高度420.5米。位于香港中环的国际金融中心,建筑高420米,共88层。位于中国广州天河区新城中心的广州中信广场。位于美国纽约州的帝国大厦,102层,地上建筑381米。中国银行香港的总部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地上70层,楼高315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3]。

最新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文献综述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文献综述 大学毕业论文指导之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撰写指南.txt52每个人都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其开口,而最高点则需后天的努力。没有秋日落叶的飘零,何来新春绿芽的饿明丽?只有懂得失去,才会重新拥有。一、文献综述的定义 1、综述的定义:是对某一毕业设计专题的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综述是利用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而形成的三次文献。它不仅是文献研究的成果,而且也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一般属于专题性综述,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2、综述的特点:能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外某一专题的历史现状(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3、综述的作用:高度浓缩了十几篇甚至几十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的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为毕业设计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和方案思路,是毕业设计必要的前期工作。 二、文献综述的编写目的

1、澄清研究思路; 2、把握研究方向; 3、制定研究方案; 4、借鉴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的编写步骤 (一)选题 能否写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选题是否恰当至关重要。选好文献综述的题目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毕业设计课题内容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技术方案,相关理论或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历史、现状、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及存在的学术争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选择一个相关的题目。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质和量。只有在说明问题的文献资料数量比较丰富、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各方面论点,又经过分析、对比与综合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课题本身需要的综述题目;当然也可先根据需要确定综述题目后再去收集文献资料。这正、反两个过程常是相辅相成的。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课题相关的焦点、新成果、新技术和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