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只能是勉强进行表面化地学习。

同时,兴趣又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他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也是影响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重要因。只有当学生对所有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学习积极性才有可能进入最高阶段,才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都会主动去探索,希望去了解,这就是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家”。但是,由于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种种原因,很多孩子给我们留下了不喜欢学习的印象。其实,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是最值得珍惜的美好天性。但是如果孩子成了被动的学习机器,好奇心被打压,兴趣被打压,学习变成了被动的任务,又有谁会喜欢这样的“学习”呢?

个性化教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下面以永成个性化教育为例,谈一谈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一,“德”“识”“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1.个性化教育中,以德服人

人格之师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往往是敬佩有学识的老师,爱戴有修为的老师,折服于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有时就像一支悠扬清远的曲子,安抚学生躁动的心;而有时侧像一首意蕴隽永的小诗,抚慰着学生多愁善感的灵魂。

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给予学生的是一堂堂灵活多变,妙趣横生的课,更是一道道学生一生都享用不尽的“珍馐”-----淡泊平和的心情,乐观豁达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昂扬饱满的热情。

2.个性化教学,以才服人

博学之师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高为师,有学识不仅仅是指掌握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更是指见闻广博,甚至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唯有如此,教师在课上才能带动学生触类旁通,学生也才能驰目骋怀,心游万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路打开了,知识面逐渐拓宽了,就会很自然的打破以往那种孤立的学习每一门功课的局面,将各学科联系起来,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这样,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便会对学习产生好感,引发兴趣。即使是面对新知识,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的游刃有余,乐此不疲。

个性化教育中,学识广博的教师能在课上牢牢把握各个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学生。教师的旁征博引也同样能带动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真正地让他们做到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收获自己的知识。

3.个性化教育中,以情感服人

仁爱之师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再教育的理论中一直被人们放在核心位置,甚至视为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无所谓“个性化”。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的关键所在。爱学生就是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关注。注重细节,精心呵护。有了爱就有了尊重,爱与尊重是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前提。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1. 学生自身学习兴趣和学校教育内容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

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通过适当的方式因势利导,弥合差距,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案例:韩颖的作文课

韩颖爱画画,只要有时间就画画。在一节永成教育1对1作文辅导课的间隙,他又画上了。

“韩颖,开始上课了!”老师对他说,他好像没有看见。

“马上就画好了”。他说

原来,这个孩子正在给老师画像呢。

“老师,像吗?”孩子问。

老师说:“像,尤其是发型特别像”。

“哎,你怎么给我图个红脸蛋呢?”老师接着问

孩子顽皮的说“我是有目的的呀。”

“呵呵,可以说给我听吗?”

“哦,对了写在作文里吧,题目叫《我为什么给老师涂红脸蛋》。”老师说。

孩子说:“好吧”

孩子在作文中写道:“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神圣的。我愿我的语文老师永远年轻,脸上永远看不出皱纹,那他就能永远叫我了,所以我就给他涂了红脸蛋。

2.鼓励鞭策,树立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此言不虚,对孩子而言,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能带来的是命运的根本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作用就是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和信心,而这往往就是在某个瞬间发生的。

案例:一句话的作用

快到下课的时候,我对他说:“还没听过你读英语课文,能给我读一段吗?”我翻开我的书递给他,他很高兴的读起。他的声音特别好听,我表扬了他:“你的声音很像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声音,好听极了!”看的出来他很高兴。

我给他布置了作业,每天朗读英语半小时,每周背诵一篇课文。

下一次课他来的很早。我检查他的作业,完成的特别好,我当面表扬了他。他的母亲告诉我,孩子最近每天都抱着英语书看,我很高兴。

3.目标向导,分步推进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的指导,学习更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有目标作为导向,对远期的目标进行适当的分析,在阶段性的学习中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个性化教师应不断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课题和内容,他的水平应稍高于学生的原有水平,以激发学生内部矛盾的发展,不断的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时,要使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案例:提高10分——王杨的目标

王杨同学来永成的时候,他的二模英语考了90分(他说是超常发挥,平时考不到这个成绩)。通过沟通和测试,我知道他英语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知识水平并没有形成系统,而且完形填空也没有找到解题的方法,失分很多。针对他这样的特点,我们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确立了高考英语的目标分是110分,我知道王杨只有英语达到这个分数,他才能考上重点大学,并且,这个目标是适合他的。

经过高考前的“艰苦奋斗”。王杨高考英语考出了130分的好成绩,并如愿靠上了它梦想已久的重点大学。上星期他打电话告诉我,多亏老师高考前设计了适合他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使得他的英语不仅经过了系统的复习,而且完形填空进步很快,在短时间内不仅学会了解题的方法,而且掌握了解题技巧,这对他现在的大学英语学习帮助很大。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会为自己树立适中难度的目标了,他非常感谢永成教育的老师。

4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求知,必须是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以真诚和关怀的态度和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这样才能够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情境创设可以以问问题为核心,通过故事,游戏,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切入。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等;在英语教学中,介绍有趣的英语典故,猜一猜某些英语单词的来历等。

案例:趣味题的功效

有个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他讨厌数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书写难学。我出了一道数学趣味题:一只蜗牛向12米高的树上爬,白天爬了2米,到了晚上睡梦的时候滑下1米,问几天能爬上树?我边说边画一棵大树,让他画一只蜗牛,他边想边画说:“老师,每天也就爬一米,12天就能爬上大树树顶。我让他再想想,当他爬到距树顶两米的时候,白天爬上去了,晚上还会滑下来吗?”他说不会了,那么11天就能爬上去了。”我说:“对呀,真聪明。学数学就是这么简单,我又教他解题的方法,他学的很认真。当时正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我说,如果把整数换成小数会算吗?我把整数又换成小数,他又做出来了。很得意。我告诉他:你很有学数学的天赋,他听了后很高兴。以后没到他上课的时候,我都给他出一道数学的趣味题,,他很感兴趣。开始留作业的时候,尽量少留,出简单的题,下一次来时,作业几乎全对,我给她画个笑脸。孩子渐渐喜欢上了数学。

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

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促进教师“想发展”的策略 当前,很多校长的苦恼是:绩效工资改革以后,教师的工资待遇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很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却下降了,引发了不少其他的负面效应。这里固然有很多复杂的政策操作问题,但我认为根本地原因是激起了教师相互的比较之心,用低级职业满足替代了高级职业满足。当前,在我们无法进一步通过校长的权利以经济杠杆来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前提下,我认为还是需要借助精神、价值等内在的激励因素来激发教师发展的持久内动力。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策略1:善用激励因素,强化教师内在的职业满足 在心理学里,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称之为“双因素理论”。所谓双因素理论是指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例如工作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安全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不善等。保健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当消除了员工这些不满因素时,只是起到了“没有不满意”的效果。 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热情,对于员工的行为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因素理论非常适用于解决当前教师绩效工资后带来的一些问题。 有这样一所学校,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原因,从硬件到软件都很薄弱,学生生源90% 是来自社会的弱势家庭,考试成绩总是排在全区的后面,所以教师都非常灰心,职业倦怠非常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校长带领教师分析,埋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我们只能打好手中的牌。于是,他们引入了成功教育的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摘要: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和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改变这种现状,实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着重指出了学生作为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这次课改的中心问题解决。本文就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方法,提出了可供参考和研究的看法和观点,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主体性、兴趣学习法。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青少年心理特点需要思想政治课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自觉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现行教材为兴趣教学法提供了依据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 第三,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就应该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发掘学生学习上的兴趣,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方法 : ㈠是设疑、解疑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

最新《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的策略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成长的策略研究》中期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2、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2009年,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日益凸显,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但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评价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魂,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过去的评价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3、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当前,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教学改革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但评价体制还远远更不上改革发展的要求,这不仅制约了教学改革的进程,进而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把倡导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不仅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改革的要求,更能发现和挖掘教师、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我们确立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教育评价,评价永远是为内容、形式服务的。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很快,但完善的评价制度却远远滞后。为此,关于评价制度的改革也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区对学生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研究,并取得到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在:评价时注重了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行为习惯的养成评价,小学和初中学段的衔接性评价等。虽然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从根本上说,还没有摆脱原有经验的制约,认识上还有偏差,加上现实的教育状况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操作策略上,注重选拔过多,过程关注仍很不够,致使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理念和策略还不能说有了质的变化,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是评价的主人,在评价过程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

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 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趋近的意识 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心情愉快地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学习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做到的和准备要做的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四年来,我一直努力做到自己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和带动学生的情绪。一般上课前总要看学生的情趣,如果同学们情绪不高,总会用各种方式来调整调度能够迅速的情绪,课前让学生唱积极向上的歌曲,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打破僵局,使学生们进入另一番情景,给同学们鼓励,凡事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整堂课教师以最饱满的激情进入课堂,使得同学们的情绪是饱满的,思维是活跃的,参与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快乐的。 二、创设情景、增加兴趣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创设一定的情景,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英语时单纯的一个单词记忆,或一个句型记忆是很枯燥的,但若是编排成情景对话,同学们就会兴趣倍增。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改变了学生的身份与活动空间,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意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锤炼和提高。 三、形式多样、诱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变而不稳定的,要想稳定并且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教学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方法灵活多变、新颖多样、生动有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受到新鲜,多媒体、实物、投影、板图、挂图,学生手绘图,分三大组,分六小组,平均分配任务制,抓阄分任务制,帮扶对子制等,各种形式各种方法都轮换交替使用,绝不能让学生抓住你的套路,否则学生会比较乏味,你也会停止不前,灵感总是思维开阔,头脑敏捷时才出现的,时常否定自我,开拓创新,你就会有更开阔的思维,你的学生在你的带动下也会不断带给课堂一些惊喜。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导读:本文是关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希望能帮助到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

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生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有兴趣想学知识,主动获取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姆也指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猫”,经常有人这么说。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好奇心的作用之大。由于好奇,所以感兴趣,所以有了了解或学习的动力。 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地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例如,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用打谜语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名人、名著等,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霍懋征老师在叫她的学生学习“聪明”这个词时是这么教的,她说:用两个眼睛去看,用两只耳朵去听,用嘴去说,用头去思考,不仅要天天这样做,还要月月这样做。说完好让学生去猜。他就是用类似于这种方法来上语文课的,也是用这种方法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向学生提出他们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但又不是一点都不理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质数时,老师可以这么问:小明买了6苹果,他可以把苹果以怎样的方式放在箱子里带回家,如果买7个苹果,又该怎样带回家,为什么呢?老师还要强调一点,不能吃掉苹果。让学生先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对自己的困惑进行思考,然后再讲授正式内容,比一开始就单纯的叫质数有效得多。惊讶、挑战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以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 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不同的智能倾向,如果只用单一的呈现方式则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类学生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就可能导致上课时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好,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却对所学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录像、电影、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做讲演、进行演示等方式,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 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我更新, 通过自主反思、自主专业结构剖析、自主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主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主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主专业发展和自主更新的目的。近年来,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对象和主人, 其专业发展必然要由外部驱动和自发状态转变为内部驱动和有意识地自我发展。这种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 而不是被看成一个由计划者和学者从外部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性质而言,教师的自主发展是一种内源性专业发展, 它指向的是教师的自我更新和不断成长。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的自主发展强调个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 强调教师要有主动发展的意向, 要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 其发展动力来自教师内部需求而不是为了职位晋升等外部激励。因此, 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作为一个目标, 也作为一个过程, 同时还作为一种学习的特征,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 形成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良性系统, 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 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可以从以下策略着手: 一、唤醒自觉意识, 激活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詹姆斯( James,E.G) 指出: 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能性在于教师本身对成长的承诺。这说明专业成长的动机来自于教师内在的主动意愿。教师要实现专业的自主发展, 就必须把引发教师内在的成长动机作为理想的基石, 即要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所谓专业自觉意识, 是指教师能在习以为常的教育实践中觉察到真实的问题, 认识到问题背后的契机和资源,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能提出问题,有主动改善实践的专业意识和能力。因此, 激发和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的, 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这种内驱力来自教师对于自身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 来自于面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挑战而产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来自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意味着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其核心是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 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教师专业自觉意识的激发和唤醒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尝试: 1.适当营造危机感

《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心得体会 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更明确地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索真理的愿望。兴趣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特殊认识倾向,具有稳定性,对主体带来欢乐、满意等情绪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学习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生活动之前具有导向作用,在学习活动中能产生积极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它不仅可以减轻学习带来的疲劳,维护较长时间的学习活动,还有利于保护学习者的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广泛而有中心的、稳定的兴趣,对于探求知识和培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的目的,明白掌握知识、技能对自己,对国家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其重要性,通过认时间、认识人民币,用数学等知识的教学,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从而对该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中设置近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远期目标(本学期或本学年),让学生有逐渐实现目标的喜悦和设立目标的期望,从而为更好地学习该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教学中,要加强应用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容易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新教材“用数学”内容较多,特别是创设了许多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例如农民收向日葵、游乐场买

门票、小运动员们喝饮料、小朋友们买气球、捉迷藏等小朋友们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小朋友们乐意解决数学问题。 3、过易或过难的内容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面教学内容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和新度。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内容,保持前后的连贯性和教学梯度,不要简单重复已有知识。因而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处理和整合,教学中,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新授知识注意循序渐进,同时也应注意“跳一跳,摘桃子”的环节的设计。 4、一定领域的知识积累,是对该领域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着重抓学生计算能力,让学生将最基本的20以内数加、减计算熟能生巧,内化成一种能力,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喜欢数学学习.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可以从情感、规律、直观、游戏、情境、操作、互动等多方面阐述,甚至就语言魅力一个子课题都可以有许多研究。我们作为教育者,可尝试从不同角度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将学习成为一种很感兴趣的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 项目负责人: 参与人员名单: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双河镇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高效课堂是从学生出发的教育。从学生出发,也就是要从学生的权利、兴趣、基础、能力出发,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这个变化很耐人寻味,它的基本隐喻是:1、捍卫学生学习的权利;2、为学习提供一切必需的条件;3、一切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它的目标和追求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建设未来! 1、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社会自然人在世界之林中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个核心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广义)的激发和培养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兴趣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境界。 2、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外在乐趣,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主动发展,就必须引发学生

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好学、乐学、善学,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乐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 3、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智力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学习,它是一项高度智力化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学生同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这种积极脑力劳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锻炼,并且,学习的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大脑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也就越大,相应地学生智力的被开发程度也就越大。 4、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泛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广泛的学习兴趣会推动学生广泛地猎涉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潜移默化,融合百家,自成一家。既丰富了知识又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积极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开阔视野中,明辨是非,识别真假,分清美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浓厚的兴趣会推动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广泛、积极、浓厚的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还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心理变得健康,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阅读理论书籍、倾听理论讲座、和其他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各种教育理论,参与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分析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教师们相互交流,评价、反思,关注和分享教师们先进的教育经验;才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自我反思,检验自身已有的理论,调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构建、扩展自身的教育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十世纪,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席卷全球,极大的推动了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方略。同时,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下面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来浅显地谈谈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一)、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园本教研是研究教师在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教师力所能及的策略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并从这样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提升成为属于教师自己的理论,使教师在态度、知识与技能上都发生变化。 1、以园为基本研究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 现阶段,任何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都不应过多依赖外界,而应着眼于培养和打造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完成国家、地方、幼儿园内的各级研究课题,使教师在立足实践的研究中获得自我发展和专业提高。 当今的科学研究更多发明创造依靠的是集体协作。或许正因为如此,法国科学院院士雷纳在谈到实施“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计划的关键因素时强调,要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师集体,而不应孤军奋战。〔5〕事实上,不仅“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如此,幼儿园在贯彻、实施《纲要》的教改中,开发符合《纲要》精神的优秀案例,制订适宜的教育策略,均需要集体的研究和共同学习,即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 2、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开发案例 先进的理念如果不能表现为实践的形态,教师就难以真正理解。而体现先进理念的实践案例或行为,能让教师在模仿或创造性实施的过程中,将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我们所说的幼儿园是研究的基本单位,不是让教师去研究理论,而是倡导教师以自身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教师通过对自身实践的研究,开发出一个个适合本园特点和资源优势的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并提升为符合《纲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断实现具体教育活动和行为与《纲要》的对接后,才可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理念与行为的一致与匹配。 然而,教师成为研究者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要允许她观念先到位、行为逐渐到位。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以案例开发为依托的研究时,最初可能只是偶尔开发出一个好的案例,但还不能将这一案例中的闪光之处推广到其他教育活动中,他们需要积累相当数量的优秀案例后,才能达到行为的自动化。而且,老师们还可能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做得好,而在其他领域未必能够达到同样水平。随着在某一领域理念和行为的对接和互换的日益娴熟和自动化,其他领域的变化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文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的心理成份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是学生最缺乏兴趣的课程,这已成为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克服这一障碍,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表几点看法。 一、师生情感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老师感情越好,就越爱听他的课,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并表现出浓厚兴趣。反之,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那对他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 1.要多接触,多了解学生 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火热的情感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急其之所急,想其之所想,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学好各门功课的力量,教师爱得越深,学生就学得越有劲,效果就越好,有人把这叫做“爱的感应”。 2.要多尊重,多鼓励学生 多鼓励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手段。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乡镇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没有成就感,易导致厌学、恐学的心理状态。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想学学不进,记忆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就差。这就要求教师更应多亲近,多鼓励。并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成绩不好时,不是一味地加以指责和批评,而是在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指出他的极其细微的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 3.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最新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教学实践也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下面我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师生关系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导致经常出现体罚学生、打击学生、侮辱学生、讽刺学生的现象;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压抑,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要营造一个氛围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下学生思维活跃,师生情感得到广泛的交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一)常给学生一点“好脸色”。俗话说得好“给点阳光就灿烂。”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只要我们给点“好脸色”,课堂就会成为学生最想停留的地方,教师就会成为学生最想亲近的人,于是一些非逻辑的直觉思维,如顿悟、灵感

都会接踵而来。因此,不管课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管心情如何,只要踏进课堂,我就把微笑挂在脸上。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以微笑,表示欣赏和激励。即使学生说错了,我也不大发雷霆,讽刺挖苦,给其以亲切的微笑和热情鼓励,引导其“改错”。微笑使人愉快,微笑使人放松,微笑使学生找到了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与我交流时无拘无束,平等真诚,个个愿意上我的课,学习兴趣也容易激发。 (二)常为学生贴上几张“好标签”。要想使一个学生发展更好,就要找到他的优点,看到他的进步,用一个好的标签鼓励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强化了优点,也就淡化了缺点,“后进生”就能悄悄地变成“进步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成为人生的转折。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贴上“好标签”,让称赞的话充满热情,批评的话也顺耳利行。如:把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誉之为“作文大王”;把思维敏捷、善于发言的同学评为“智多星”;课外书看得多、知识面广的同学,美其名曰“小博士”;对字写得漂亮的同学送给“小书法家”称号;对学习成绩提高快的同学称为“进步之星”等等。这一张张富有针对性的“标签”,不仅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个性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无意注意起很大作用,注意的稳定性还不是很好,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浅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

浅谈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 陈双河 【摘要】在现阶段,学校教师年龄趋向于年轻化,这对学校本身来说,有着莫大的潜在力量。年轻教师有着一股非凡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而现在的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往往忙于教学工作,很少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使青年教师成长滞后。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需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让每位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训;反思;成长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是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教师不能是“教书匠”,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等等,而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教育理论培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在我们学区也拥有一批县级教坛新秀及学科骨干教师,学区中的每位青年教师也都真诚希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因此学校要充当“红娘”,搭建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桥梁,引导本校教师与这些教坛新秀及学科骨干进行联谊,促进师徒结对,让这一批骨干教师带头指导,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以青年教师为本,注重青年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利用学校现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师德、师能、身心各方面素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教育理论培训,指导实践操作 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是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近年来,大量的拥有较好的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师范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师能素质、身心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是当前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青年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一种就是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方法具有见效、针对性强、连续性好等许多优点。目前学校中的教师大多数都是青年教师,有些教师还处在教学的适应期。虽然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深的知识功底、健康的心理,但在师德素质、师能素质、身心素质上与新世纪高素质的教师尚有一定距离。一般学区中都有一批骨干教师,像我们这样规模较小的学校,独立开展教研培训,人力财力难以到位,因此学校就要联谊学区的各学校,或要求学区带头成立由学区中这批骨干教师组成科研小组,再由这个科研小组指导青年教师。并要求指导者与被指导者融入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情景中,强调以青年教师为本,注重青年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利用学区中现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帮助各学校青年教师提高师德、师能、身心各方面素质;探索出新的更为有效的青年教师学区“校本”培训的途径。 其次是聘请外校教师来本校上课评课,鼓励本校教师外出培训,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学校分期分批派本校各学科教师到联谊学校参加组内备课、集体教研、说课听课、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