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雀东南飞译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译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译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译文-注释

【译文】

孔雀东南飞〔译文〕作者:(建安时期)佚名译文:璞如子

为焦仲卿妻作〔开篇辞〕孔雀向着东南飞,每行五里一徘徊。

“我十三岁能织素绢,十四岁学裁衣衫,十五岁能弹箜篌琴,十六岁把诗书诵念。十七岁做您府吏媳妇,可心中却时常悲苦。您既然从事府吏,我自当守贞节此情不移。只是苦了为妻留守空房,相见日子常是寥寥无几。鸡叫我便上机纺织,夜夜里都不得歇息。三天就下机五匹丝绢,可婆婆仍然故意嫌我太慢。不是我织得太慢啊,而是做您家的媳妇太艰难!既然为妻不胜任您家使唤,空留着也没什么施展。您便可禀告公婆去,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门。”

府吏焦仲卿闻听了妻子怨言,便到堂上向母亲陈述己见:“儿子命相中已没有高官厚禄,但所幸还能娶得像这样的媳妇。我们是同床共枕的结发夫妻,死后也是黄泉伴侣相依。我们共同生活才二三年,日子开始的时间还很短。这位女子的品行没什么不端,不给以厚待又是为了那般?”

焦母冲着儿子出言甚急:“你怎么如此没有出息!这个女子不懂礼数教养,一举一动都由着性子自作主张。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怎能让你这女子太随意!东邻居有个闺女很贤淑,本名唤叫秦罗敷;惹人怜爱又是体态无可比,就让母亲为你来求娶。便可趁早赶这个女人走,赶她走千万千万莫挽留!”

仲卿久久跪着相告求:“孩儿恭请母亲大人听清楚。今天若是赶走兰芝女,我一辈子再也不另娶!”焦母闻听此言之后,捶床大发雷霆之怒:“你这小子竟然谁也不怕,怎敢帮着这个妇人说话!我跟她早已无恩义可讲,决不会依从你再留下她!”

焦仲卿默默不敢吭声,再拜了母亲回到自家门户中。开口对着妻子作陈述,早已是哽咽不成声:“我自己当然不会赶你走,奈何母亲逼迫难相争。但请你暂时先回家,我现今也暂且打个招呼到府衙。不多久我自当回家转,回转后必定迎你重归还。就此约定放下心中虑,千万别违背我的叮嘱语。”

媳妇对着仲卿轻启口:“还是别再闹什么纷争的好!记得那一年的初春时分,我辞别娘家嫁到贵府门;谨慎做事一如公婆安排,举止投足哪敢妄自独专?白天黑夜一直劳作勤恳,道不尽的是孤苦和辛酸。总以为并没什么过错啊,为的还不是奉养二老天年。可到底仍是被驱赶,还怎么谈再返回您家门?为妻有刺绣围腰一件,其华丽自能映光生艳。还有红罗纱做成的“覆斗帐”,四角处垂挂着锦香囊。另有箱奁六七十,都捆着碧绿色的青丝绳;样样东西各具不同,种种物件都在箱奁之中。人低贱,东西也不会被看得上眼,不配拿去奉迎你后娶的人。就留待作个施赠之物吧,因为从此后不再有机会相见。这些东西也好时时是个安慰,希望把我永远留在心间。”【注:覆斗帐:开口向下的斗形方帐。覆斗,即倒过来的斗。】

鸡叫了,窗外即将露出曙光;兰芝起身,严谨地整理行妆。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一处物事都检点四五遍。脚下轻踏着花丝鞋,头上钗饰可谓辉光闪闪。腰束白绢如一湾流水,碧玉耳坠就像明月空悬。白嫩纤细的手指好似修削的葱根,鲜红滋润的口唇宛若噙含着珠光宝丹。轻盈地踏着细小的步子,精巧美妙可谓世上难寻第二佳人。

兰芝走上厅堂辞谢婆母,婆母听着却不停地恼怒。“从前我还是女儿家时啊,自幼生长于乡野里。本也没受过什么训导和教诲,高攀了贵府公子真惭愧!也曾接受婆母聘礼许多钱,却不配承担婆母来使唤。今天我就回转娘家门,只是记挂着婆母为家里更操心。”

回头再与小姑子别过,眼泪就象连串的珠子滴落:“当年我初来你家入户,小姑啊你刚能扶床学步。到今天我被遣送分离,小姑已差不多和我一般齐。希望你尽心奉养二老,好好地给予服侍照料。初七和十九是女儿家的日子,玩耍时请不要忘了嫂嫂。”【注:在古代,农历七月七日,是女孩儿乞巧的日子。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兰芝出了门登车前往,涕泪流落了一行行。仲卿骑马头里走,兰芝乘车在后方。车马一路坎坷好颠簸,都在大路口处停下相会合。仲卿下马坐入车子里,两人埋头低声作耳语。“我誓不与你相分离,你只管暂时回到娘家里。我如今暂且赶赴府衙去,不用多久即回归,我对天发誓决不辜负你!”

兰芝回复仲卿语声细:夫君耿耿情怀妻感激!既是夫君这般见爱仍不弃,我就盼望夫君早早回。夫君当与磐石相比较,妻我自当比作蒲苇草。蒲苇草坚韧也如丝,磐石稳重不动摇。可我上有亲父兄,性情行事都是暴躁如雷难通融。恐怕不能任由我的意愿来,想到此啊让人烦恼煎胸怀!挥手告别时久久相遥望,二情同是难舍难分拆。

兰芝入了家门到堂前,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刘母吃惊得大拍掌:“没料想女儿自己转回门!十三岁教你学纺织,十四岁时能裁衣;十五岁时弹箜篌,十六岁知书达理懂礼仪;十七岁嫁你成大婚,你也曾信誓旦旦不违训。如今犯的这是啥罪过,不待招呼就自己退回门?”兰芝女悲怨地对母亲来诉说:“女儿实实在在无罪过!”刘母啊,巨大的悲痛摧心窝。

兰芝刚刚回家十多天,县令便派媒人找上门。说县令家有个第三郎,秀美文静世上也无双;年龄恰在十八九岁大,人便称道多才华。刘母劝告兰芝女:你可以前去应允他。女儿含泪作回答:“兰芝当初回家门,仲卿曾叮嘱又再三,已结下誓言永远不分散!今天违背了此情义,恐怕这事儿不妥善。阿妈自可回绝提亲的人,慢慢再对他说原因。”刘母只好回话给媒人:“我这贫贱门户的女儿呀,刚刚被休婚回娘家。既然不配做府吏妻,又怎适合县太爷的公子意?多处招寻或许有人更称您的心,咱这门亲事已不允。”

媒人去后才几天,不久就有人派遣郡丞来求婚。说您有书香门第好女子,郡丞家乡有个大户是宦官。说有个排行五公子,美貌文雅至今未娶亲。特委派我郡丞做媒人,是郡府主簿传口信。直说就是太守家,有这么一位美郎君。已打算和你们结大亲,所以派我前来造访登贵门。刘母辞谢这位说媒人:“女儿有誓约立在先,我老婆子哪敢再多言?”

兄长闻听太守求婚被拒绝,心中烦躁大不悦。开口对着阿妹讲:作打算为什么不思量?前次嫁得个小府吏,这次嫁得个大郎君。前后命运有别于天和地,这件婚事足以荣光你终身。不随嫁这位体面的郎君去,往后还打算怎么混?

兰芝仰望着兄长的脸色把话回:确实如兄长所讲的这般理。我辞别娘家随夫君,却中途被赶回兄长的门。怎么处置就听从兄长主意办,哪敢自己任意来独专?虽然我与府吏有誓约,但已是后会无期永无缘。既有登门求亲就相答允,便可速速成婚姻。

媒人听后下床去,喏喏连声态可掬。返府郡、报府君:“下官遵奉使命去求亲,两家商谈大有缘!”太守闻消息,心中大欢喜!查《黄历》又翻《婚嫁书》,算计本月之內最便利。地支六合相应称,选在三十日吉庆是良辰。“今日已至二十七,郡丞代我筹办可完婚。”

人们急整装束把话传,来往好似飘来浮去的云。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聘礼船,四角插着刺绣游龙的彩旗幡。还有轻灵秀美伴风而行的,是金色的车子玉饰的轮。踢踏而行的青骢马,配着红缨穗和雕金花纹的鞍。彩礼赏钱三百万,都用青丝绳相串连。还备有三百匹各色绸与缎,交趾、广州买来的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四五百,熙熙攘攘地登跨郡府的门。

刘母劝闺女:太守有书信刚传递,要明日迎娶你。何不快点做嫁衣,可别叫婚事不顺利!兰芝女默默无声语,手巾掩着口儿暗哭啼,泪水流泻好似小河溪。移出我的琉璃床榻,放置在前窗之下。左手持握木尺刀剪,右手拿过丝绢绸缎。早晨裁好了绣夹裙,晚上缝好了单罗衫。黄昏茫茫日渐黑,兰芝女愁思中踱步门外又流泪。

焦仲卿闻听此变故,因而暂时告假踏归途。离兰芝家门尚有二三里路远,人心伤痛,马儿嘶鸣也把悲哀传。兰芝女识得马儿声,轻着脚步过去相逢迎。忧伤地遥遥相望见,认得是故人到身前。兰芝女举手抚拍马的鞍,一声叹息更伤心:“自从郎君与我分别后,人情事故啊都已难思量。果然不如当初人心愿,可郎君又不知其中有详情。我上有生身父母常埋怨,相逼迫的还有弟兄们。已经将我许给他人作妻房,郎君啊还有什么可企望?”

焦仲卿对兰芝女道了一声:“贺喜你得到高升!磐石如今尚且稳重,可以终守千年不动!蒲苇草不过是一时强韧,只是强韧在一朝一暮之中!你啊将一天比一天富贵,我啊只有独自奔向黄泉而告终。”兰芝女回复焦仲卿的一番讽刺:“是什么想法让你说出这等言辞?同是被逼迫无奈啊,你痛苦,我又何曾不是如此?好吧,就让我们黄泉下相见,不要违背了今日此誓言!”两人握手分道去,各自返回自家门。活生生的人偏要作死的诀别,这不尽的恨可该怎么论!心念已离开人世去,说一千道一万都已难保全。

焦仲卿返还自家门,上堂拜见母亲把话谈:“今日大风骤起天降寒!寒风摧折了树木,严霜也结满了院中兰。如今孩儿将如落日去,落得母亲日后好孤单。既然作下这不良之想,就别再把什么鬼神来埋怨。愿母亲大人寿比南山石,四体永远硬朗且灵便!”

焦母听到儿子如此之说,眼泪便随着哭声而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孙,于高台楼阁的衙府中做官。千万不可为一妇人而轻生啊,贵贱之间的情分本来就非常薄浅!东邻之家有位贤淑闺女,苗条艳丽受到满城人称赞。母亲这就为你求娶,得到回复便在这早晚之间。”仲卿再拜了母亲退回自己屋內,声声长叹在空房中迂回。决计按既定打算去做不更易,便转身进入内室里,愈发见他被愁苦煎熬得难喘息。

迎亲的这一天真是牛鸣马嘶,兰芝女被扶入青布帐篷拜了仪式。渐渐日落已达黄昏之后,

“我的生命将结束于今日,让我的灵魂飞去而尸身久留于人世!”静静的正是人们刚刚歇息之时。

兰芝女撩起裙角将丝鞋脱去,挺身投向清清的池中水。焦仲卿闻听噩讯之际,心知所爱的人已永久别离。默默徘徊在庭院大树之下,把自己挂上了朝向东南的树枝。

两家人都请求把他们二人合葬,把他们二人合葬于华山之旁。坟冢东西侧栽下松柏,墓穴左右两边栽下梧桐。树枝参差之间相与覆盖,叶子疏密之间交相叠通。树丛之中有一双同

飞的鸟儿来往,自有其名被称为鸳鸯。它们仰头相对着招呼鸣叫,鸣叫声夜夜达到五更。行人会停下脚步来静听,丧偶的女人也起身为之忧郁不宁。多多有劳后世人思量思量,以此为戒啊万万不可遗忘!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课文字词解释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为……所遣:被…… 休弃回娘家。为……所……,表被动。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家。自誓不嫁。 自:自己。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乃:于是,就, 副词。仲卿闻之,亦门缢于庭树。自:自己。缢:上吊。时人伤之,伤,哀悼。为诗云尔。为:写。 孔雀东南飞, 东南飞:向东南飞去。东南作状语。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既,……之后,畐I」词。为:担任。守节情不移,移: 改变。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相见:互相见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息。三日断五匹,断: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截断下来。大人故嫌迟。故:仍 旧,副词。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不堪:不能胜任。徒留无所施,徒留:白白地留(在你家)。徒,白白地,副词。施:用。便可 白公姥(m?,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及时相遣归。”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我”。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启:告诉,禀告。“儿已薄禄札相:相貌。幸复得此妇,幸:幸亏,幸而,副词。结发同枕席,结发:指初成年时。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致不厚?”何意:哪里料到。致,招致,得到。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乃: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此 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口自由:自作主张。东家有贤女,自

名秦罗敷,自:其,副词。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体: 体态,姿态。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为:替,介词。 府吏长跪告: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伏 惟启阿母,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表示谦虚的发语词。启:陈述,这里作“禀告”讲。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 “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床:古时坐榻也叫床。“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 已失恩义,会不相丛许!” 相:副词,这里有指代对方的作用,可译为 “你”。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再:两次。举言谓新妇,举言:发言。哽咽不能语]语:说话,名作动“我自不驱卿,自:本来,副词。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但:只,仅仅,副词。吾今且报府。且:将要,副词。报府:指 到庐江府去办公。报,同“赴”。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相:你。以此下心意,以:为了。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纷纭:麻烦。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谢: 辞别。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自专:自作主张。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指操作。回萦苦辛。伶傅:孤单的样子。萦:缠绕。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葳蕤:草 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绣腰孺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自然。红罗复斗 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梳妆用品的匣子。绿碧青丝绳,物物各电异,自:助词,不译。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冒鄙, 鄙:轻视,看不起。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 遗,赠送。施,施与。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相:我。 鸡鸣外欲啊曙:天亮。新妇起严妆严妆:整齐地妆饰。著我绣夹裙,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焦仲卿(绍百吴凤花饰演)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自己) 举动自专由(自己) 进止敢自专(自己) 哪得自任专(自己)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Lesson plan of Peacock Flying Southeast

课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 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 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B

四、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 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 3.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4.《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5.《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 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时-3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孔雀东南飞作者或出处:《玉台新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说课讲解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 翻译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

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líng pīng)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rú),葳蕤(wēi 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图文稿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孔雀东南飞(为焦卿妻作) 为……所 夫家离弃,送回娘家。自:自己。 死。 自:自己。缢:上吊。伤, 为:写。 东南飞:向东南飞去。东南作状语。五里一徘徊。 守节 相见:互相见面。鸡 断: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截断下 来。故:仍旧,副词。 驱使,徒留:白白地留(在你家)。徒, ǔ), 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 何意:哪里料到。致,招致,得到。 乃: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 张。可怜: 为:替,介词。 : 母, 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表示谦虚的发 取:同“娶”。 “小子无所畏, 相:副词,这里有指代对方 举言:发言。 自:本来,副词。逼迫

暂还家,但:只,仅仅,副词。且:将 门。谢:辞别。 伶俜:孤单的样子。萦: , 葳蕤: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绣腰孺刺绣的花叶 繁多而美丽。自:自然。帘: 自:助词, 遗,赠送。施,施与。 严妆:整齐地妆饰。着我 通,遍。蹑:踩,这里指穿(鞋)。 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自:本。教训:教养。 却:退下来。泪落连珠子。“新 初七及下 相:我。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中,低头共耳语: 相:你。 相:你。 区区:这里是真诚挚爱的意思。君 纫:通 “韧”。 煎我怀。”逆:违背(我的心愿)。以:连词。 怅惘若失的样子。二情同依依。 拊:拍。 图:想到。自:自己。 归?”自:自己。兰芝惭阿母: 心,断肠。

便言:能言善辩。便,口才敏捷。令。美好。 结誓不 徐徐更谓之。” 堪:不配做。堪,胜任。 可广问讯,相:你(这门亲事)。 寻:随即,不久,副词。说有兰家女, ,故遣来贵门。 谢:谢绝。 量,思 量。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谢:辞别。 许和, 相:它,指亲事。便可作婚姻。” 应。相:互相。 装束:收拾,准备。 转。) 踯躅:徘徊不前,这里是缓缓前进的意思。流苏 交广:交州、广州(今广西、广东一带 适:刚才,副词。明日来迎汝。何不 举,成功。 晻晻:日色昏暗无光的样子。暝,日暮。 愁思出门啼。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docx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 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 丑时(1 时-3 时)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 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

孔雀东南飞_课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 不嫁。。 闻之,自:自己。缢:上吊。伤,哀悼。为:写。 东南飞:向东南飞去。东南作状语。五里一徘徊。 移: 断:。非 徒 留:白白地留(在你家)。徒,白白地,副词。施:用。ǔ)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婆。相,副词, 府吏得闻之,禀告。相:相貌。 复得此妇,结发:指初成年时。 何意:哪里料到。致,招致,得到。 阿母谓府吏:乃: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 自由:自作主。 名秦罗敷,自:其,副词。可怜:可爱。体:体态,姿态。 为:替,介词。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 母, 这里作“禀告”讲。取:同“娶”。 床:古时坐榻也叫床。“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再:两次。 语:说话,名作动自:本来,副词。暂还 家,但:只,仅仅,副词。且:将要,副词。报府:指到庐江府去 办公。报,同“赴”。,以:为了。慎勿违吾语。” 纷纭:麻烦。谢: 辞别。自专:自作主。作息:偏义复词,指 操作。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供养卒大恩; 里形容绣腰孺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自然。 六七十, 不译。鄙:轻视,看不起。 遗,赠送。施,施与。相:我。

严妆:整齐地妆饰。著我绣夹裙, 通,遍。蹑:踩,这里指穿(鞋)。头上玳瑁光。腰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教训:教养。 却:退下来。 自:词缀,不译。相:她,婆婆。扶将,服侍。相:我。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共耳语:相:你。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相:你。 区区:这里是真诚挚爱的意思。 纫:通“韧”。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 逆:违背(我的心愿)。以:连词。举手 劳劳,怅惘若失的样子。 拊:拍。图: 失。自:自己。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摧,伤心,断肠。 便言:能言善辩。便,口才敏捷。令。美好。 自:副词,马上。信:名词,使者,指媒人。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适:出嫁。堪: 不配做。堪,胜任。幸:希望。”相:你(这门亲事)。 寻:随即,不久,副词。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故遣来贵门。 谢:谢绝。” 量,思量。先嫁得 府吏,否泰:运气的好坏。足以荣汝身。荣汝身:使……荣耀。使动用法。 兰芝仰头答:谢:辞别。 处分:处理,安排。适:适合,依照。自:自己。虽与府吏 要:相约。渠,他。相:它,指亲事。便

最新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

孔雀东南飞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自己) 精品文档

2019死结试活解──《孔雀东南飞》中几个疑难句子的注释语文

死结试活解──《孔雀东南飞》中几个疑难句子 的注释 高语教材《孔雀东南飞》中的“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这十二句诗,特别是其前八句,历来是古诗教学和研究领域中一个最为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的疑难问题。不仅一些较早的注家们(如余冠英、傅根生、萧涤非和徐鹏等)的标点和注释就彼此大相径庭,而且诸多后起的编者,注者们也各持抵牾之见。似乎把这个问题越扯越结,甚至扯死了。于是1981年高语课本第三册的编者就干脆不了了之地 断定说:“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并且一再声称:“这两句(‘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本文作者注)后边,恐仍有脱漏之句。”(引文均见高语课本第三册213页的注释⑨)既然这几句“没法解释清楚”,那下面的几句当然就更难以顺当地贯串和连通了。苦就只苦了我们这些第一线的教者。试问:“没法解释清楚”这六个字怎么服天下人呢?特别令人吃 惊和不满的是,事过六年之后,即到1987年10月才新修订出版的、88年秋季才正式使用的这册统编高语新课本中(见第五册179页的注释⑨)也还是只字不改的照抄了那几句“没法解释清楚”的老话,编者的观点一仍旧贯,似乎还是死结一个,已经铁定了;这些年的教研也压根儿没有什么突破和进展。

为了共同探求真理和难句本意,以利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同时也为了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现在我就来试作一活解,并以此文和新教材的编者们商榷。 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我认为在于弄清楚作者写这节诗的目的,这几句诗到底是谁对谁讲的,以及第二句的“丞”和“请还”这两个字词到底作何理解才合原诗本意。 联系起上节的“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却遭兰芝、阿母谢绝的情况看,作者写这节诗的目的(作品的整体构思)也仍然是从侧面着力烘托兰芝的美慧和令人追慕,从而再次证实“儿实无罪过”,罪全在焦母(封建礼教和家长的代表)的无端迫害,只不过为了更加突出这点,为了更加戏剧化些,作者在这里是下意识地作了更深一层、更高一级的描写罢了。如果这个理解不错的话,那么,我认为“寻遣丞请还”中的“丞”字,就应当也只能是指“郡丞”而不是“县丞”。因为只有紧接着再派郡丞这个比任何县媒(包括县丞在内)高一级的媒人去说婚才能造成这种升级描写的戏剧氛围,并且太守知县媒失败之后,为了自家赶快娶到这个“精妙世无双”的美慧媳妇,也决不会间接地再去遣县级的媒人,要“郡主簿……来县遣县丞去刘家请婚”;或等“县丞有事去了太守家”后再托他作媒,这样既迁延时日,又有失他的地位和身分,郡里有郡丞,他当然会直接地或通过郡主簿要郡丞去。如果硬要到“县丞有事去了太守家,太守的主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并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南北朝: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为……所遣: 家离弃,送回娘家。?自:自己。?? 乃:于是,就,副词。? 吊。伤,哀悼。? ??五里一徘徊。 既,……之后,副词。为:担任。? ?相见:互相见面。鸡鸣入机织, ?。 嫌迟。?? 不能胜任。?徒留:白白地留( 副词。施:用。?ǔ),?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 ?相,副词,这里表 ?启:告诉,禀告。相: 相貌。? 厚?”何意:哪里料到。致,招致,得到。 ?乃: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 东 ?自:其,副词。?可怜:可爱。 ???为:替,介词。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 ?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 ?今若遣此妇,终 取:同“娶”。 床:古时坐榻也叫床。“小子无所畏,何敢 相:副词,这里有指代对方的作用,可译为“你”。 再:两次。举言:发言。哽 逼迫有 暂还家,??且:将要, 迎取。,以:为了。慎勿违吾语。”

谢:辞别。自专:自作主张。作 ? 绕。谓言无罪过, 自:自然。?帘:通“奁”, 盛梳妆用品的匣子。种种在 遗, ? ?曙:天亮。着我 通,遍。?蹑:踩,这里指穿(鞋)。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愧贵家子。自:本。教训:教养。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 ?却:退下来。?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 自:词 缀,不译。相:她,婆婆。扶将,服侍。 相:我。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 共耳语:?相:你。?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区区:这里是真诚挚爱的意思。君既 纫:通“韧”。磐 逆: 违背(我的心愿)。以:连词。 二情同依依。 ?拊:拍。?图:想到。自:自己。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 誓违:过失,同义复词。誓,应为“諐”之误。 自:自己。 兰芝惭阿母: ?便言:能言善辩。便,口才敏捷。令。美好。 ?见丁宁;嘱咐我。丁宁,也写作“叮咛”。见,我。?结誓不别 ?自:副词,马上。信:名词,使者,指媒人。?徐徐更谓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