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十二五_规划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_十二五_规划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特 稿

“十二五”规划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2011年第1期

11

地方变成三级政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变成四级政府。比如: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变成三级政府,即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可能还是中央政府、省政府、县市政府、乡镇政府四级。第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构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加快改革事业单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五,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制度建设方面,强化政府自身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制度保证。

在“十二五”期间,围绕构建有中国特色行政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个大目标下,中国行政体制有可能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化改革。这些改革,必将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未来网络民主与网络监督发展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未来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的快速发展,可能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现在,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4.2亿,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的异军突起,使得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网络事件,对政府管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对政府形成了很大的

挑战和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未来我国的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如何适应网络民主和网络监督发展需要,也是必须认真考量的问题。

(四)技术及其环境发展的影响。一是三网融合、3G的推广应用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电子政务建设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二是信息安全需要特别关注;三是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必须重视;四是电子政务的国产化比例也要重视。

“十二五”时期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在上述背景下,“十二五”电子政务的发展整体趋势,可以概括为八个

方面:

第一,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下移,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省直管县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说,过去二十多年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在中央部委、省、市政府,那么,在下一步电子政务建设中,县将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县和四万多个乡镇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硬件建设投入还不够,尤其是省直管县以后,为电子政务体系构建提出了新的课题。下一阶段,整个电子政务建设重心会下移,即以县为单位,县、乡(镇)、甚至延续到村、社区,这些将可能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

第二,电子政务将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个区域经济内部,横向之间的政府要建立大量的互联、互动联系,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这方面,长三角、珠三角这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在横向政府之间建立一些联系。电子政务在互联互通方面的优势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第三,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中央政府和部委主要是制定政策和宏观管理,乡镇政府、县市政府负责给社会提供主要的公共服务。

正是因为大量的服务是由基层政府来

提供,所以,基层政府在这方面要扮演重要角色,要通过电子政务提供和改进服务。

第四,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基于互联网构建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对基层政府来说是一个趋势。就信息安全而言,行政级别越高,对信息安全要求越强;行政级别越低,对信息安全要求相对越低。对大量的基层政府来说,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互联互动方面的要求也很容易实现。

第五,大部制改革的深入,为推进跨部门协同电子政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大空间。广东顺德在大部门制改革中动作很大,它的改革模式有三个特征:一是党政统合的组织架构;二是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利结构;三是经济高效的党政运作模式。通过实施党政一体化,把原来41个党政部门合并成16个,裁减合并超过三分之二。党委系统设6个部门,政府系统设了10 个部门,而党政这6个部门没有一个是独立存在的,都与政府的相应6个部门统合。党委办和政府办为一套人马两个班子;党的纪检和政府的检查和审计是统合的;党的组织人事和政府的人力资源保障是统合的;党的统战部门撤销了,把统战等工作都整合一起建立了党委社会工作部,该部门和政府系统相关的另外一个管理民族事务、宗教事务和外事的局统合;党的政法委和政府的司法局统合等等。这样的大部门制改革将对电子政务已有的系统和将要构建的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全国两千多个县,如果都能按照顺德党政统合的党政组织结构整合的话,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县级政府管理与党政运行机制。这种变革对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产生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第六,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

2011年第1期

特 稿

让信息化更有效益

》胡小明

“十二五”信息化环境的新变化

信息化规划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十二五”规划面对的信息化环境与前两届规划已有很大改变,因此规划的思路、方法、形式都应随之调整。

“十二五”信息化环境的重大变化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设施建设为主变为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十五”、“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子政务从政府信息化基础设备网络的配备开始起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国内信息化设施已有大幅度改善。“十二五”规划是以应用为中心,注重业务配套、服务完善、应用创新;应用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成为新时期信息化规划的主题。

二是以电子政务为中心变为社会信息化应用为中心。“十五”、“十一五”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电子政务拉动的,当时的信息化环境不足以支持更多的社会信息化应用。“十二五”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政府电子政务重点转向公共服务,社会信息化应用有了巨大的发展机会,电子商务翻倍增长,信息化规划的重点将由电子政务转向信息化的社会应用。

三是政府投资为主变为政府与社

会共同投资。在电子政务拉动信息化时期,规划项目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当信息化规划的重点转向社会信息化应用之时,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依赖于社会投资,如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电子商务发展、城市电信设施升级、信息产业发展等都依赖社会投资。投资多元化是“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特点。

四是行政机制为主变为市场机制为主。电子政务是政府投资支持的政府业务信息化建设,其管理模式是行政机制。社会信息化建设面对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需要采用市场机制来推动信息化建设,要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信息化的繁荣。

五是政府评价为主变为社会评价为主。电子政务为中心的时期,大部分电子政务工作是政府内部的信息化改进,对电子政务的评价主要是政府内部,只有政府网站更多依靠社会评价。信息化规划的重点转向社会信息化之后,对信息化的评价主体是社会,信息化规划要适应社会监督的环境,规划必须开放,广纳社会的建议。

改善社会效益的测量方法

“十二五”总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规划也要以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改进建议

要,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机制。中国在过去十多年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凡是管理体制比较顺的时候,都是电子政务推进比较快的时候;第七,加强电子政务的法治环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刚方。

第八,探索低成本、集约化、见效的中国特色电子政务建设道路。散建,使集中和分散有机结合等(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