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仗打胜仗

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仗打胜仗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JNIP)2014年第4期第30卷(总第176期)

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仗打胜仗

赵江

(77200部队政治部,云南昆明650032)

摘要:按照强军兴军的要求,军营文化建设存在围绕作战训练的氛围不够、“战”味不足的问题。让军营文化助力能打胜仗,必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战斗基因,使军营文化蕴含厚重的历史感,大力浓厚军营文化的战斗氛围,营造能打胜仗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构建推动军营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

关键词:强军之要;军营文化;战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E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774(2014)04-0134-02

文化如水,少则柔,多则刚。早在1944年,毛主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101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蓬勃发展,聚焦中心更紧密,服务打赢更有力,官兵对先进军事文化的理论认知和思想认同更加深入。但是,按照强军目标的要求来衡量,军营文化建设还存在围绕作战训练的氛围不够、“战”味不足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加强军营文化的战斗性。

一、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战斗基因,使军营文化蕴含厚重的历史感

习主席在视察部队时曾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的民族魂,活跃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我国古代也积累了丰富的优秀军事传统文化,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加以继承和发扬。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必须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官兵。一是要正视传统“和”文化对官兵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素有“和”文化传统。在儒家看来,如果人人能够“文质彬彬”“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整个社会与宇宙的和谐将不再遥不可及。《论语·学而》载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些思想,根植于我们生长的土壤、接受的教育、面临的环境,影响是深远的。从对

基层的调研中感到,有的官兵和平积习较重,当和平兵、和平官大有人在,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有待强化。有的干部在交谈中坦言:“自己从未想过打仗的事。”二是要注重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武”文化。穿越历史时空,传统文化既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和”思想,也有盘古开天地、炎黄争帝、后羿射日等充满神话色彩的勇猛和刚毅。在适者生存的演进发展中,崇尚武功成为人们图存求强的必然选择。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勇武名将,如“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西汉名将马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英雄岳飞,等等。事实表明,中华民族素有尚武传统,在生存于自然考验、反抗于暴政专制、求荣于国安民富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尚武文化。三是要坚持用尚武文化教化和培育官兵。培育官兵的尚武精神要从新兵抓起,使其一入伍就接受尚武文化的浸染熏陶,营造爱军精武的良好氛围;在培育的途径上,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渠道、主阵地,把尚武文化融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官兵日常生活训练和学习教育;在培育形式上,通过开展文艺作品创演、经典作品鉴赏、典型战例解析、名将名言解读,参观军史馆、荣誉室和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活动,使尚武文化、尚武精神、尚武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官兵思想,培育军人血性,激发部队斗志。

收稿日期:2014-04-20

作者简介:赵江,77200部队政治部秘书群联处处长。

-134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二、大力浓厚军营文化的战斗氛围,营造能打胜仗的文化环境

战斗性是军营文化应有的特性。官兵反映,在各级大抓作风建设的形势背景下,当前军营文化的兵味、野味、战味大大加强,特别是外训中造假山、建花园、拉彩旗、张灯结彩搞演习的现象得到根本纠治,但军营文化仍存在聚焦中心思路不够清、服务打仗气息不够浓、紧贴战场对接不够紧的问题。一是要在环境熏陶中营造浓厚的战斗氛围。和平年代的今天,把部队当跳板者并不少见,真正以打仗为职业者却为数不多。这与军营文化的战斗氛围不够浓厚有关,官兵难以从强烈的、直接的感观冲击中,获取对战争与军人的正确理性认知。要突出兵味、野味、战味,充分运用横幅标语、板报橱窗、灯箱标牌、广播、网络、报刊等载体,营造出浓厚的战斗氛围。营房设施可以旧一点,但训练场地一定要好一些;新潮时尚可以少一点,但革命传统一定要多一些;文体活动的趣味性可以差一点,但锻造血性和虎狼气的氛围一定要浓一些。二是要在从难从严训练中锻造坚韧的战斗意志。军事训练既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途径,也是锻造官兵过硬战斗意志的有效方法。必须彻底纠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求平求稳消极保安全思想,下大力端正训风演风考风,突出实战化主题,从难从严摔打锻炼官兵,着力解决怕伤怕残不敢训、怕高怕难不实训、怕苦怕累不精训等问题,聚焦作战任务、瞄准作战对手、构设作战环境,营造贴近实战的训练氛围,让官兵明白“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训练不拼命,打仗就送命”的道理,真正把军事训练搞得贴近实战、热火朝天,大力激发官兵的虎狼之气。三是要用优秀文化作品激励无畏的战斗精神。克劳塞维茨说过,“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的刀刃”[2]153。解放战争时期,很多战士头一天流泪看了《白毛女》,第二天就在前线英勇杀敌立战功。革命前辈之所以无需刻意培养战斗精神,就能奋不顾身上阵杀敌,盖因为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民族受辱、亲人遇难等的悲惨遭遇,让他们感同身受,激活了报仇雪恨的男儿血性。我军在80多年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人故事,要充分运用这些宝贵资源,大力开展“读红色经典、忆革命传统、铸时代军魂”和“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看红色影视”等文化活动,通过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在参与中受教育、受熏陶、受激励。

三、加快建立推动军营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

文化最具创新活力,但若没有制度机制的硬约束,“软实力”就可能成为“软指标”。当前,军营文化建设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且内容多以文体活动为主。推动军营文化健康发展,应突出“四性”建立完善有关制度措施。一是突出战斗性。军营文化的本质是战斗文化,其目标是培养对党忠诚、能打仗打胜仗的血性军人。军营文化建设必须树立战斗导向,突出战斗元素,把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使命担当贯穿渗透到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日常养成等各个环节,把鼓点敲在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核心价值观、引起思想共鸣点上,坚持以文兴武、以文强能,大力培养官兵虎狼雄风,强化军人血性,激发官兵引弓待旦、仗剑问天的练兵热情。二是突出规范性。深入研究营区常态化环境如何布置、野战文化怎样建等具体问题,为军营文化建设把好关、定好向。整体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对军队建设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指示要求,做到布局规范有序,内涵丰富深刻,表达完整准确,形式简洁庄重;风格上突出阳刚之气,雄健豪迈、粗犷昂扬;题材上突出打仗主题,英勇顽强、勇于牺牲奉献,这样才能适应军队职能和任务需要,起到奏响主旋律、引领新风尚、提升战斗力的作用。三是突出实践性。切实掌握基层官兵文化需求,防止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广泛收集基层部队小而实的鲜活经验做法,把实践中可行的零散做法系统化、规范化,使点上的经验在面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四是突出考评性。把军营文化建设纳入政治工作检查考评和政治机关评先评优,科学细化量化考评指标,定期考评工作成效,评选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评功评奖、评选先进中给予优先考虑,对在文化建设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组织不力者给予批评惩处,切实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良好局面,真正使军营文化成为部队战斗力的增强剂和功放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吴爱军]

--1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