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6章实数

6.1.1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的开方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方根.

?难点?

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生:3.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9呢?

生:-3.

师:所以,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或-3.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字母叙述为: 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师:请同学们看图.

展示课件:

师:平方与开方有何联系?

生: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运算关系,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请同学们做题.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0.0004;(3)(-25)2;(4)11.

解:(1)因为(?8)2=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8,=?8;(2)因为(?0.02)2=0.0004,

所以0.0004的平方根是?0.02,?0.02;(3)因为(?25)2=(-25)2,所以(-25)2的

平方根是?25,即?=?25;(4)11.

师: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不会是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2=0,∴0的平方根是0.

归纳:

(1)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负数没有平方根;

(3)0的平方根是0.

师: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读作“正、负根号a”.

如:?读作正、负根号9.

师: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为什么?

生: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请大家做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一生上黑板.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122=144,∴=12.

(2)∵0.92=0.81,∴-

(3)∵(?9)2=81,∴??9.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1.2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算术一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热爱代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难点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

出示多媒体课件: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很高兴.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

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师:∵52=25,∴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dm.

二、讲授新课

师:

师: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

师:我们一起来做题.

三、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3)0.0001;(4)14.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派一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完成.

?答案?(1)∵102=100.∴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 (2)∵()2=,∴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3)∵0.012=0.0001,

∴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0.01. (4)14年算术平方根是.

?例2?自由下落物体下落的距离s(m)与下落时间t(s)的关系为s=4.9t2.有一铁球从19.6 m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将s=19.6代入公式s=4.9t2,得 t2=4,所以t==2(s).即铁球到达地面需要2s.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伴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6.1.3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经历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难点?

1.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节课分别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知道了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对于 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同学们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

这些特殊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对于非特殊的数我们应怎样求出它们的算术平方根呢?

生:我们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算术平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快速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互相看一下各自的计算器,拿同一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坐到一起,这样便于讨

论问题.请同学们看下图中所示的计算器,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这个计算器的操作程序,如果

你的计算器与这个计算器是同一类型的话,可以操作一下,其余的同学看看操作步骤.

师:同学们知道用计算器开方的操作步骤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操作步骤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与上表中的结果进行比较,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然后比较.

生:结果一样.

三、例题讲解

?例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师:哪位同学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

生:我能.

0.7616;

师:通过刚才例题的讲解,对于用计算器开方的步骤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

师:请同学们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

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找的数是123456789,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师:其他同学的情况怎样呢?

生(齐声答):我计算的结果也是这样的.

师:有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吗?

生: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能够得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如果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同学们又能得到什么规律呢?

学生操作,然后回答:

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

师:既然结果相同,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正数,还是小于1的正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计算器开方,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惑.

6.1.4立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立方根的定义以及正数、负数、0的立方根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立方根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立方根的定义.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师: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 m,则

x3=27,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33=27,∴x=3.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3m.

师: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即:如果x3=a,即么x叫做a的立方根.比如:

∵33=27,∴3是27的立方根.

师:什么是开立方?

生: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师:正如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一样,开立方与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据此我们可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师:请看大屏幕.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所以-的立方根是( ).

∵23=8,∴8的立方根是2;

∵(0.5)3=0.125,∴0.125的立方根是0.5;

∵(0)3=0,∴0的立方根是0;

∵(-2)3=-8,∴-8的立方根是-2;

∵(-)3=-,∴-的立方根是-.

师生共同归纳: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师:你能说说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有什么不同吗?

生:每一个数均有一个立方根,而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a”.

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8的立方根,即

-8的立方根,

3不能省略.

注:算术平方根的符号,实际上省略了2中的根指数2,因此也可读作“二次根号a”.

师:请同学们填空:

= ,- = .

= .

二、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27;(3)-0.064;(4)0.

?答案?(1)∵33=27.∴27的立方根是3,即3=3;

(2)∵(-3)3=-27,∴-27的立方根是-3,即3=-3;

(3)∵(-0.4)3=-0.064.∴-0.064的立方根是-0.4,即3=-0.4;

(4)∵03=0.∴0的立方根是0,即3=0.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桌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2.1实数及其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②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②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

①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② 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9

5

,119,847,53,3-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即:5.09

5,18.0119,875.5847,6.053,0.33 ===-=-=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比如33,5,2-等都是无理数。14159265.3=π…也是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实数?

?????

??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

分数整数

有理数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实数???

?

??

?????

???

?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零负无理数正有理数

正实数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

2-。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三、应用:

例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2,17

2,37.0 -,14.3,35,0,???11121211211121.10,π,2)4(-。 解:无理数有:2,35,π

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2)4(-,它其实是有理数4;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11121211211121.10。

例2、把无理数5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分析:类比2的表示方法,我们需要构造出长度为5的线段,从而以它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5。

解:如图所示,,1,2==AB OA

由勾股定理可知:5=OB ,以原点O 为圆心,以OB 长度为半径画弧, 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则点C 就表示5。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7221415926.3,7,8-,32,6.0,0,36,3π

,???313113111.0。

3、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

(1)4,15 (2)π,1416.3 (3)23,23-- (4)3

3,22 五、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

六、布臵作业

教学反思:

6.2.2实数的性质及其运算

1.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及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重点)

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能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小明家有一正方形厨房ABCD 和一正方形卧室CEFG ,其中正方形厨房ABCD 的面积为10平方米,正方形卧室CEFG 的面积为15平方米,他想知道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BG 的长是多少米,你能帮他计算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类型一? 求数轴上的点对应的实数

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3,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

求点C 所表示的实数.

解析:首先结合数轴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线段AB 的长度,然后利用对称的性质即可求出点C 所表示的实数.

解:∵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3,∴点B 到点A 的距离为1+ 3.则点

C 到点A 的距离也为1+ 3.设点C 表示的实数为x .则点A 到点C 的距离为-1-x ,∴-1-x =1+3,∴x =-2- 3.∴点C 所表示的实数为-2- 3.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之间的对应关系,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两数差的绝对值.

?类型二? 利用数轴进行估算

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5.1,则A ,B 两点之间表示整数

的点共有( )

A .6个

B .5个

C .4个

D .3个

解析:∵2≈1.414,∴2和5.1之间的整数有2,3,4,5,∴A ,B 两点之间表示整数的点共有4个.故选C.

方法总结:要确定两点间的整数点的个数,也就是需要比较两个端点与邻近整点的大小,牢记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实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类型三? 结合数轴进行化简

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a 2-|b -a |-(b +c )2.

解析:由于a 2=|a |,(b +c )2=|b +c |,所以解题时应先确定a ,b -a ,b +c 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化简.

解:由图可知a <0,b -a >0,b +c <0.

所以,原式=|a |-|b -a |-|b +c |=-a -(b -a )+(b +c )=-a -b +a +b +c =c . 方法总结:根据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正确去绝对值符号是解题的关键:|a |=

???a (a >0),0(a =0),-a (a <0).

探究点二:实数的性质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1)5; (2)2-3; (3)-1+ 3. 解析:根据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求解. 解:(1)5的相反数是-5,绝对值是5;

(2)2-3的相反数是-2+3,绝对值是-2+3; (3)-1+3的相反数是1-3,绝对值是-1+ 3.

方法总结: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时,只需在这个数的前面加上“-”号再去括号即可.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需要分清这个数是正数、0还是负数.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探究点三:实数的运算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3-55-(3-55);

(2)|3-2|+|1-2|+|2-3|.

解析:按照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解:(1)23-55-(3-55)

=23-55-3+5 5

=(23-3)+(55-55)

=3;

(2)因为3-2>0,1-2<0,2-3>0,

所以|3-2|+|1-2|+|2-3|

=(3-2)-(1-2)+(2-3)

=3-2-1+2+2- 3

=(3-3)+(2-2)+(2-1)=1.

方法总结: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以及正确运用运算律.探究点四:实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

(1)3-1

5

1

5

; (2)1-2与1- 3.

解析:把两个数直接相减,根据差的正负比较大小.

解:(1)∵3-1

5

1

5

3-2

5

<0,∴

3-1

5

<

1

5

.或

3-1

5

?

1

5

=3-1<1,∴

3-1

5

1

5

(2)∵(1-2)-(1-3)=3-2>0,∴1-2>1- 3.

方法总结:作差法比较实数大小:设a,b为任意两个实数,先求出a与b的差,再根据“当a-b<0时,a0时,a>b.”来比较a与b的大小.

三、板书设计

1.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实数的性质

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有意义.

3.实数的运算

4.实数的大小比较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由实际问题引入实数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强调这些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运算(包含无理数的运算)感知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第7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1.1认识不等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在本节我们通过生活中一个卖票的具体实例,分析不等量关系,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并初步引入了不等式的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

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

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

教学突破

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建议教师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等关系,

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

建议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

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有关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不同点的对照关系。

2.准备适当的练习。

学生准备

1.课前复习有关有理数的知识和代数式的知识,为学习作好准备。

2.复习有关方程的内容。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完成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其知道在现实中存在的数量的关系不是只有等量的关系,从而进入对不等式的学习。

2.鼓励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从中发现有关不等量的问题的解不是唯一的,从而对不等式有了解,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变量的知识。

3.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教会学生由文字叙述转化成不等式的表述的方法。1.仔细讨论,完成对实例的分析,并能在此过程中发现现实中存在的不等量之间的关系。

2.认真讨论并思考,发现实例中不等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不等式表达,并能发现其解不唯一。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变量有初步认识。

3.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知道怎样由文字叙述转化为不等式。

本节课借助生活的实例引入不等量的关系,进而使学生学习了用不等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接着引入了不等式的相关概念,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对用不等式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

7.1 认识不等式

一、问题导入

解决问题:5?27=135,但4?30=120,120<135,所以不浪费

二、问题探索

120<5x当什么时候不等式成立

三、不等式的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启发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初步了解函数思想。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用不等式表示:a的三倍与7的差是非正数。

答案:3a-7<0。

2.用不等式表示:x与6的和大于9且小于12。

答案:9<6+x<12。

3.用不等式表示:y的一半与5的和大于1。

答案:y/2+5>1。

4.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5________4;1________0;1________-2。

答案:<,>,>。

5.用不等式表示:

a是非正数;x的两倍加3小于5。

答案:a<0;2x+3<5。

个性练习设计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1<3的解?

-3、-1、0、1、1.5、2、3、5。

答案:-3、-1、1、1.5。

2.“当x=a时某个不等式成立”指的是________。

答案:x=a是此不等式的一个解。

3.若x/y>1,则x与y的关系是________。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教学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7.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②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比较简单的不等式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说出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发展其代数变形能力,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研究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类比研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方法。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发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臵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活动内容:利用班上同学站在不同的位臵上比高矮。请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矮的同学站在桌子上”,“高的同学站到楼下一楼”三种不同的情况下比较高矮。问题1:怎样比才公平?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当两位同学同时增高相同的高度或同时减少相同的高度时,比较才是公平的,高的同学仍然高,矮的同学仍然矮,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对能自己参与的活动很感兴趣,体会到不相等的两个量的比较要在“公平”的情况下进行,即要加同时加,要减同时减。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验证明确结论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与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

(1)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请用字母表示它。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先猜一猜。

(2)用等号或不等号完成下面的填空。

如果2 < 3;那么

2 ? 5

3 ? 5;

2 ?1

23 ? 1

2

2 ? (-1)

3 ? (- 1);

2 ? (- 5)

3 ? (- 5);

2 ? (-1

2)3 ? (- 1

2

).

(3) 验证你的结论,用字母表示你所发现的结论。 (4) 与同伴交流你的结论,并展示。

生1:等式的基本性质1用字母可以表示为:c b c a b a ±=±∴=, ,

类似地得到,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结果不等号方向不变。 字母表示为:∵a >b ,∴a ?c >b ?c ;或∵a >b ,∴a ?c <b ?c 。

生2: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2,用字母可以表示为:

c b c a c b c a b a ÷=÷?=?∴=,, ,其中0≠c 。经过前面的探索,可类似地得到:

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发生改变。字母表示如下:

c b c a c b c a c b a ÷>÷?>?∴>>,,0, c b c a c b c a c b a ÷<÷?<,,0, c b c a c b c a c b a ÷<÷?,,0, c b c a c b c a c b a ÷>÷?>?∴<<,,0,

活动目的:通过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由特殊的数值到字母代表数,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实际效果: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对比中自己先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再通过具体数值验算性质、最后自己总结归纳出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因此在整个教学教程中,学生均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只是从旁引。这时,学生对于由自己推导出性质应该感到非常兴奋。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及运用巩固 活动内容:

1、在上一节课中,我们猜想,无论绳长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16

42

2l l >π。你相信这个结论吗?你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释这一结论吗? 2、将下列不等式化成“a x >”或“a x <”的形式: (1)15->-x (2)32>-x 练习设计:

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a x >”或“a x <”的形式:

(1)21>-x (2)65<-x (3)321

≤x

2、已知y x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吗?

(1)66-<-y x (2)y x 33< (3)y x 22-<- (4)1212+>+y x 3、小明做这样一题:已知2x>3x,求x 的范围。结果小明两边同时除以x ,得到2>3。你

知道他错在哪?

活动目的: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形的依据,加强学生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讲解,能说出一个不等式为什么可以从

一种形式变形为另一种形式,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目的。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在讲解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思维非常活跃,都非常踊跃的举手要求上黑板示范,并且每一步变形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答正确,黑板上的演示过程也十分规范,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学生自己总结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思考后对全班说出,与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活动目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想与全班交流,若有任何疑问可以当堂提出供大家讨论。教师要学会倾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自信心的建立。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重点注意的问题,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除了今天所学新的内容之外,还复习巩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第五环节:布臵作业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类比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中问题的设臵通过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相对比,引导学生自己先猜想不等式基本性质、再通过具体数值验算性质、最后自己总结归纳完善性质定理并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在接下来的讲解例题与练习的过程中,每一步变形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答正确,黑板上的演示过程也十分规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由学生自己推导得出。

7.2.2含分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复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情感态度?

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体验类比地进行研究是学习时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从而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不等式性质3的运用,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甲、乙两家商店以同样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并且又各自推出不同的优惠方案:在甲店累计购买10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0%收费;在乙店累计购买50元商品后,再购买的商品按原价的95%收费,顾客怎样选择商店购物能获更大优惠?

解:设累计购物x元.

当0<x≤50时,两店_________.

当50<x≤100时,_________店优惠.

当x>100时,在甲店需付款______元,在乙店需付款______元.

分三种情况讨论:

(1)在甲店花费小,列不等式:____________.

(2)甲店、乙店花费相同,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3)在乙店花费小,列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比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解问题1中的不等式和方程.

?教学说明?

可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战果.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归纳结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注意:在系数化为1时,若遇到需要运用不等式性质3,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25

6

x-

31

4

x+

(2)

1

0.5

x-

-

21

0.75

x+

≥18.

2.当x取什么值时,3x+2的值不大于73

2

x-

的值.

3.一次知识竞赛共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得-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分或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___道题.

4.已知方程组

2

315

x y a

x y a

-=

?

?

+=-

?

的解x与y的和为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5.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

5

2

x+

-1>

2

2

ax+

的解集是x<1/2,求a的值.

6.已知不等式4x-3a>-1与不等式2(x-1)+3>5的解集相同,求a的值.

7.当k是什么自然数时,方程2/3x-3k=5(x-k)+6的解是负数?

8.当x取什么值时,代数式54

6

x+

的值不小于7/8-

1

3

x

-

的值,并求出此时x的最小

值.

?教学说明?题1可由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解题过程.其它学生在草稿纸上解答,教师巡视,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板书完后,教师给予点评,加深印象:题2~3,教师给予提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不等关系;题4~8,先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寻找解题思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解答.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部分习题来讲解.

?答案?1.解:(1)去分母得:

2(2x-5)≤3(3x+1),

4x-10≤9x+3,

-5x≤13,

x≥-13/5.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化简得:2(x-1)-4/3(2x+1)≥18, 6(x-1)-4(2x+1)≥54, 6x-6-8x-4≥54, -2x ≥64, x ≤-32.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2.解:由题意得:73

322

x x -+≤

6x+4≤7x-3 -x ≤-7. x ≥7

3.24 解析:设小明答对了x 道题,则4x-(30-x)≥90,5x ≥120,x ≥2

4.即小明至少答对了24道题.

4.解:将两个方程相加得2x+2y=1-3a.

∴x+y= 12

3a

-.

∵x+y >0,∴12

3a

->0,

∴a <1/3.

5.解:化简不等式得(1-a )x >-1.

∵x <1/2,∴1-a <0.∴x <1

1a

--

∴11a

--=1/2,∴a=3. 6.解:解不等式4x-3a >-1得,4x >3a-1,x >31

4

a -;

解不等式2(x-1)+3>5得,2x-2+3>5,2x >4,x >2;

由于上述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31

4

a -=2,∴a=3.

7.解:解方程得x=618

13

k -<0,

6k-18<0,k <3,

故自然数可取k=2,1,0.8.

解:依题意:546x +≥78

-13x

-,

解得x ≥-1/4,即当x ≥-1/4时,代数式546x +的值不小于78

-13x

-的值,此时x 的最小

值为-1

4.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同,只是在系数化为1时,若遇到运用不等式性质3,一定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2.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自主地练习.

7.2.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会在实际问题中寻找数量关系;

2.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果你要分别购买40元、80元、140元、160元的商品,应该去哪家商店更优惠?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类型一?商品销售问题

180元,但销量较小.为了促销,商场决定打折销售,为了保证利润率不低于20%,那么最多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解析:由题意可知,利润率为20%时,获得的利润为120?20%=24(元).若打x折,该

商品获得的利润=该商品的标价?

x

10

-进价,即该商品获得的利润=180?

x

10

-120,列出不

等式,解得x的值即可.

解:设可以打x折出售此商品,由题意得

180?x

10

-120≥120?20%,

解得x≥8.

答:最多可以打8折出售此商品.

方法总结:商品销售问题的基本关系是:售价-进价=利润.读懂题意列出不等关系式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代数式-教案

2.1.2代数式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代数式的第二课时,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代数式,一方面,从数到式是学生学习上一次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分析问题中变化的量,并把这些量之间的关系用代数式简明准确地表示出来,在整个初中代数学习中也是很重要的,它是后面列方程、列不等于解应用题、列函数表达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代数式,明确代数式的书写要求,具体讲述如何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从一系列代数式开始,介绍了代数式的有关概念,书写要求,然后安排了两个例题,一个注重普通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逆,一个为在实际问题中列代数式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代数式意义这样的开放式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既要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又要渗透符号化、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定义,掌握代数式的书写要求;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 2.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代数式模型,感悟这一过程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根据语言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写出规范的代数式. 2.说出代数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代数式的意义).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列代数式.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会列代数式,知道基本的代数式书写要求,但认识比较肤浅,认识水平、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而从数到式是学习学习上一次质的飞跃,要完成这个飞跃必须从大量的实例中体会、领悟. 五、教学环境及准备 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策略 综合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讲练结合法等;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说理的全过程,积累数学学习和活动经验,体会问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代数式模型,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养成会动手、善表达,肯动脑、有条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一题多想,发散思维.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活已有经验 同学们,老师五一假期也趁着旅游旺季出去转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整个过程吧 1.面包每袋3元,矿泉水每瓶2元,买a袋面包b瓶矿泉水需要花________元. 2.出发地距离目的地s千米,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v千米,到达目的地需要___小时. 3.门票价格:成人票a元/张,儿童票b元/张,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票贵_______元. 4.景点处有一圆形喷泉,半径为r,则面积为________.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 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 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完整版)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一册 第6章实数 6.1.1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的开方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方根. 【难点】 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生:3.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9呢? 生:-3. 师:所以,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或-3.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字母叙述为: 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师:请同学们看图. 展示课件: 师:平方与开方有何联系? 生: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运算关系,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请同学们做题.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0.0004;(3)(-25)2;(4)11. 解:(1)因为(±8)2=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8,=±8;(2)因为(±0.02)2=0.0004, 所以0.0004的平方根是±0.02,±0.02;(3)因为(±25)2=(-25)2,所以(-25)2的 平方根是±25,即±=±25;(4)11. 师: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不会是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2=0,∴0的平方根是0. 归纳: (1)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负数没有平方根; (3)0的平方根是0. 师: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读作“正、负根号a”. 如:±读作正、负根号9. 师: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为什么? 生: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请大家做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3)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一生上黑板.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122=144,∴ (2)∵0.92=0.81,∴- (3)∵(±9)2=81,∴±±9.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1.2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算术一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 沪科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沪科版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 两负数相乘, 积的符号为正与负数相加, 和的符号混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今天我们开始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在小学, 我们学习了有理数及零的乘法运算, 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新授: 如图:1.4-1 一只蜗牛沿直线入爬行, 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 上的点O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速度向右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 分钟它在什么位置? ?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 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学生归纳: 两个有理数相乘, 积仍然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组成,(1)(4)式都是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2)(3)式是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1)-(4)式中的积的绝对值都是这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也就是: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引例:计算: (1)(-3)*9 (2)(-1/2)*(-2) (3)0*(-90/7)*(+25.3) (4)5/3*(-6/5) 三.巩固练习: 课本39页练习 四.小结: 1.强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 2.比较有理数乘法与加法法则的区别. 五.作业: 课本46页习题1.4第 1.2.3 题. 第二课时有理数乘法 教学目标: ?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重点: 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难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制定日期:20##-

教学进度表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内容: 本册内容是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时整式、分式、图形的运动等。根据课程标准,在学生对数的通性、通法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解方程(组)的基础上再学习整式,使学生逐渐体会代数的思想。通过数到式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表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分式这章中,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运算,而在数学思想上主要学习类比的思想,通过类比分数的有关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图形的运动这一章的学习,定位在操作感知、试验几何的阶段,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例、操作试验,理解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全等等几何概念作好数学知识的准备。 二、教材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通过列代数式,初步掌握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 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 (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的运用。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和二次项系 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与分数运算法则的类比,掌握分式 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6、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展过程,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法则。 7、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8、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旋转对称图形,知道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 9、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10、在认识图形基本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变换思想,知道在经过平移、旋 转、翻折等运动过程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想: 1、为全体学生学习数学构建共同基础; 2、提供现实、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背景材料;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9.1 字母表示数

2019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通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用字母代替数的数学计算、理解和综合应用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对数据统计和统计图形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和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展开教学研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各自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本期教材任务为完成沪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科书教材的数学五章节内容的教学,并进行四次月考(皖智教育卷)。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章节): 第六章实数这部分的内容是七—九年级“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在有理数之后,对数系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是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是最基本的内容,对它的学习可为后续不等式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章重点是整式的乘除法和因式分解,特别是作为乘、除运算基础的是幂的运算。 第九章分式中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方式乘除法运算中约分的依据,也是进行异分母分式加减法运算中通分的依据,因此分式的基本性质是本章学习的关键。 第十章学习重点是垂直概念及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移及其性质,难点是对垂直、平行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

2020-2021学年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3.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教学目标】 1.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2.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组时“消元”的基本思想和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针对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甲、乙、丙三数的和是26,甲数比乙数大1,甲数的两倍与丙数的和比乙数大18,求这三个数. 教师: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方程?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 这个问题必须三个条件都满足,因此,我们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下面的形式: ??? x +y +z =26,① x -y =1,② 2x +z -y =18. ③ 这个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板书课题). 二、推进新课 问题1:教师:怎样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去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后说出消元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说出消元方案:依照代入法,由较简单的方程②,可得x =y +1④,进一步将④分别代入①和③中,就可消去x ,得到只含y ,z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由②,得 x =y +1.④ 把④代入①,得 2y +z =25.⑤ 把④代入③,得 y +z =16.⑥ ⑤与⑥组成方程组 ??? 2y +z =25,y +z =16. 解这个方程组,得??? y =9,z =7. 把y =9代入④,得 x =9+1,x =10. 所以??? x =10, y =9, z =7. 注意:a.得二元一次方程组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完成. b .求得y =9,z =7后,求x ,要代入前面最简单的方程④. c .检验. 这道题也可以用加减法解,②中不含z ,那么可以考虑将①与③结合消去z ,与②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问题2:例题分析 【例题】 解方程组??? 3x +4z =7,① 2x +3y +z =9,② 5x -9y +7z =8.③ 学生活动:独立分析、思考,尝试解题,有的学生可能用代入法解,有的学生可能用加减法解,选一个用加减法解的学生板演,然后,让用代入法的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解:②×3+③,得

七年级沪科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沪科版数学教学 工作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沪科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一学期来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在认真钻研数学课标和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的程序,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课堂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把组织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的。

3、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选取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分类总结,然后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课后积极主动的辅导后进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同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课,县公开课教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学习,不断扩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指导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复习课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及 教学进度 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 七年级(上)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共包含以下5章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加减 第三章一次方程和方程组第四章直线与角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第一章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运算法则掌握得越牢固,算理分析的越透彻,运算才能更准确,更迅速。随后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并熟练的掌握整式的运算,在前二章的基础上把数与代数式用等式表示,则构建方程的数学模型,在熟练掌握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而要求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册的难点部分。其次了解简单的几何知识,并会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要讲透,运算要准确,在字母表示数理解要深刻。同时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代数转换思想,方程模型思维。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章有理数主要内容分两个部分,一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二是有理数的运算。概念中的难点是绝对值,教学中应从主观到抽象逐次推进。运算中的难点是三级混合运算,也应逐次推进且应多练,学好本章为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奠基作用。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内容是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整式有关的概念与整式的加减。重点是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代数式简明准确地表示出来,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以后数学知识的基础。列代数式中不少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应注意逐步推进。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方程是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最简单的多元方程组,教科书按照“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模型-探究数学模型的解-回到实际问题解决”。这是本章的难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重要载体。 第四章直线和角本章是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本章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描述的基本方法,初步经历从事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等基本活动,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普查与抽象调查,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三、具体教学措施: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教案模板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教案模板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一起看看数学沪科版七年级教案!欢迎查阅!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教案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让我们来做数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 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例:红旗小学学生张勇和他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都一样(每人100元),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较为合算? 二、激发训练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6.1 平方根、立方根 1.平方根 1.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为了美化校园,学校打算建一个面积为225平方米的正方形植物园,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取多少?你能计算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方根 【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16; (2)9 25; (3)17 9 ; (4)(-2.1)2. 解析: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知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所以只要找出一个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这个数即可求解. 解:(1)由于42=16,因此16的平方根是4与-4,即±16=±4; (2)由于(35)2=925,因此925的平方根是35与-3 5 ,即± 925=±3 5 ; (3)179=169,由于(43)2=169,因此179的平方根是43与-4 3 ,即± 179=±4 3 ; (4)(-2.1)2=2.12,因此(-2.1)2的平方根是2.1与-2.1,即±(-2.1)2=±2.1. 方法总结: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只要找出一个非负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这个数,那么找出的那个非负数,连同它的相反数,就是所求的平方根. 【类型二】 利用平方根的意义求字母的值

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2和a-4,则a的值是________.解析:∵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2和a-4,∴2a-2+a-4=0,解得a=2.故答案为2.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它们的和为0. 探究点二:算术平方根 【类型一】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69; (2)19 16; (3)(-5)2; (4)0. 解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算术平方根时,只取非负的平方根即可.解:(1)由于1.32=1.69,因此 1.69=1.3; (2)由于19 16= 25 16,( 5 4) 2= 25 16,因此1 9 16= 5 4; (3)由于(-5)2=52,因此(-5)2=5; (4)由于02=0,因此0=0. 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一个非负数,使得它的平方等于这个数;②写成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非负数的形式. 【类型二】求含根号式子的值 求下列各式的值: (1)±49;(2)-16; (3)4 9;(4)(-9) 2. 解析:(1)±49表示49的平方根,所以结果为±7;(2)-16表示16的算术平方根的相 反数,所以结果为-4;(3)4 9表示 4 9的算术平方根,所以结果为 2 3;(4)因为(-9) 2=81, 而81的算术平方根为9,所以结果为9. 解:(1)±49=±7; (2)-16=-4; (3)4 9= 2 3; (4)(-9)2=81=9. 方法总结:理解各个式子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a表示a的平方根;a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也就是说:只要题目中的式子有意义,结果的符号与式子前面的符号相同. 【类型三】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已知a、b满足|a-2|+b-30,求a b的值. 解析:由绝对值的意义知|a-2|≥0;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知b-3≥0,所以a-2=0,b-3=0.于是可以求得a、b的值,再代入a b计算即可. 解:因为|a-2|+b-3=0,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0沪科版7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 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 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 面放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以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2)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你们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 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则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 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 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 (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 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1】 (1)与去年相比,某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hm(公顷),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5hm,油菜的种植面积不变,写出这三种农 作物今年种植面积的增加量;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1 代数式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1 代数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以前学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用字母表示规律. 【难点】用字母表示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国庆节到了,妈妈要加班,上班前嘱咐读初一的儿子方舟在家里打扫卫生,方舟按妈妈的要求做完后,坐在窗边想着想买的玩具,可又愁自己没钱,忽然,他计上心来,趁妈妈下班回家之前在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然后躲在房间里看妈妈的动静. 妈妈回家看到纸条是这样写的:“拖地收3元,叠被子收2元,擦窗户收4元,丢垃圾袋收2元,共计11元”.妈妈看后,一言不发,拿笔在纸条后加上几行字:“吃饭收x元,穿衣收y元,带你去看病收z元,关心收a元……共计应收b元”.写完后就到厨房做饭去了,方舟溜出来一看,心生惭愧,赶忙收起了纸条. 你知道妈妈写的x元、y元……是多少吗?方舟为什么惭愧?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问题1: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它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地球飞过14周,历时21h. (1)该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需要多少分? (2)若绕地球飞行n周,需多少分? 生:(1)=90(分)(2)×n=90n(分). 问题2: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果用k表示任意一个整数,用含有k的代数式表示:(1)任意一个偶数;(2)任意一个奇数. 整数:…-3-2-10123…k… 偶数:…-6-4-20246…()… 奇数:…-7-5-3-10135…()…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教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扑克牌中的字母表示什么数吗? 2.一则招领启事是这样写的:“小明同学今天在操场上拾到人民币n元,请失主到政教处认领”.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要用字母n吗? 活动(二)问题3:在小学我们曾学过几种运算律?都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它们?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同步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4.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性质; 2.难点:不等式的性质3以及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三、预习导学 一、自学提纲 1.认真看书24-25页内容 2.举出生活中一个不等量关系的例子。 3.注意表示不等关系的词语如“不大于”,“不高于”等等。 4.熟练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质1和基本性质2. 二、自学检测 1.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 ①亮亮的年龄(记为x)不到14岁。_____________ ②七年级(1)班的男生数(记为y)不超过30人。_____________ ③某饮料中果汁的含量(记为x)不低于20%._____________ 2.课堂展示 教材P26练习1-2题(先在书上做,后小组展示) 3.如果a<b,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各式的两边 ⑴4a___4b ⑵a-10___b-10 ⑶ a 3 1 ___ b 3 1 3.⑴若x+1>3.则x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

⑵2x >-6. 则x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 4.如果m > n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正确 (1)m+7 < n+7 (2)m -2 < n -2 (3)3m < 3n (4) 99n m > 三、课堂检测 1.用代数式表示:比x 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 的21 与4的差____________ 2.某种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不能低于18℃。也不能高于22℃.如果该植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x ℃.则有不等式_____________. 3.a 为有理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02>a B.012>+a C. 0>a D.01>+a 4.用不等式表示 (1)a 是非负数 (2)a 的2倍与7的和小于—2 (3)a 的20%与a 的和不大于a 的2倍减去1的差(4)x 的31 与1的和大于0 5.教材P26-27习题7.11-3题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 自学指导: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有理数的复习课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运算。难点:负数和有理数法则的理解。 教学工具和方法: 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阅读教材中的“全章小结”,给关键性词语打上横线。 二、讲授新课: 1.利用数轴患讲有理数有关概念 本章从引入负数开始,与小学学习的数一起纳入有理数范畴,我们学习的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从数轴上看,小学学习的数都在原点右边(含原点),引入负数以后,数轴的左边就有了实际意义,原点所表示的0也不再是最小的数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左向右越来越大,A点所表示的数小于B点所表示的数,而D点所表示的数在四个数中最大。我们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两点间的距离,则AO>BO>CO,这个距离就是我们说的绝对值。由AO>BO>CO可知,负数的绝对值越大其数值反而越小。由上图中还可以知道CO=DO,即C、D两点到原点距离相等,即C、D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又它们在原点两侧,那么这两数互为相反数。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就是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等距的两点所表示的数。利用数轴,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题目。

2.例题: 例1:(1)求出大于―5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2)求出适合3<<6的所有整数; (3)试求方程=5, =5的解; (4)试求<3的解 解:(1)大于―5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在数轴上表示±5之间的整数点,如图,显然有±4,±3,±2,±1,0。 (2)3<<6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的距离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在原点左侧,到原点距离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有―5,―4;在原点右侧距离原点大于3个单位而小于6个单位的整数点有4,5。所以,适合3<<6的整数有±4,±5。 (3) =5表示到原点距离有5个单位的数,显然原点左、右侧各有一个,分别是―5和5。所以=5的解是x=5或x=―5。同样=5表示2x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这样的点有两个,分别是5和―5。所以2x=5或2x=―5,解这两个简易方程得x=或x=―。 (4)<3在数轴上表示到原点距离小于3个单位的所有点的集合。很显然―3与3之间的任何一点到原点距离都小于3个单位。所以―3<x<3。 例2:计算: (1)+17+20; (2)―13+(―21); (3)―15―19; (4)―31―(―16); (5)―11×12; (6)(―27)(―13); (7)―64÷16; (8)(―54)÷(―24); (9)(―)3; (10)―()2; (11)―(―1)100;(12)―2×32;(13)―(2×3)2; (14)(―2)3+32 (15)[4()2÷2(―)]÷[(―)2+(―)3+(―)+1] 3.课堂练习: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到现实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的存在,不等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2.了解不等式及其概念;会用不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3.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学习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性质. 学习难点: 不等式的性质3以及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表示. 教学过程: (一)探究性质 1.明确定义 2.不等式的意义:表示生活中量与量之间不等关系的式子. 例题:1.“神七”速度v超过11200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飞入太空,怎样表示v和11200之间的关系? 3.想一想: (1)如果a<b,用不等号连接下列各式的两边. ① a + 2 b+ 2 ② a– 5 b– 5 (2)如果2x-8≥3 ,那么2x 11. 4.小结: 不等式性质1: 即 (二)探究性质 1.用不等号填空: ①已知5<8,则5×38×3;5×(-3)8×(-3) ②已知 -5>-8,则-5×3 -8×3;-5×(-3) -8×(-3) 归纳: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 2.用不等号填空: ①已知6<8,那么6÷28÷2;6÷(-2)8÷(-2)

②已知-6>-8,那么-6÷2 -8÷2;6÷(-2) -8÷(-2) 归纳: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 ;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 (三)例题分析 例1.(1)若x +1>3,则x 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 __. (2)2x >-6,则x 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 _____. (3)-3y ≤5,则y .根据 . 例2.如果m > n .判断下列不等式是否正确. (1)m +7 < n +7 ( ) (2)m -2 < n -2 ( ) (3)3m < 3n ( ) (4) 9 9n m >( ) 例3.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不等式化为“x a >”或“x a <”的形式. (1)546x x <- (2)5621x x -+<+ (四)课堂练习 1.用代数式表示:比x 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 的2 1 与4的差_____________. 2.若a >b .下列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a -1b ,则a +1>b +1 ②若a >b ,则a -1>b -1 ③若a >b ,则-2a <-2b ④若a >b ,则2a <2b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习题 【教学内容】 课本上不等式的五个基本性质,并学会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五个基本性质并且能正确应用. 2、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点,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2016学年度(上)七年级沪科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一班: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1)班数学教学。一学期来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除认真钻研数学课标和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安排详细的教学过程的程序,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2、课堂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好课堂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把组织教学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并进行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个别辅

导,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作用的。 3、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的选取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分类总结,然后进行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课后积极主动的辅导后进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耐心地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补了基础,教了方法,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精神上是一个很大的激励,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提高学习水平。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同事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周公开课教学,这学期除听本校老师的课外,还到市一中、高新区实验中学、市九中等学校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学习,不断扩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指导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