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图1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图

注:①ABC参见分级标准;②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见表2-1;③急诊医疗资源指在获取急诊病人的主诉后,根据主诉及所属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资源配置,评估病人在进入急诊科到安置好病人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个数(参见表3)。

表1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 2.110、120、122及其他部门转送的“三无”患者(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急诊抢救;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中患者的急诊抢救; 4.其它应当开通“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的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

点。 3.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CT室、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入出院处、服务队等)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绿色通道”安排服务队实行24小时服务,负责迎、送伤病员和入院后有关检查、交费、取药、手续办理的帮助服务。遇危重病人需送检查或入住院的,接诊科室必须安排医务人员亲自护送。 5.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6.绿色通道范围内患者,除属ICU收治范围者外,要确保实现专科收治,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相应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协商解决。需立即手术的患者,应立即通知手术室,由手术室按急救手术绿色通道予以特殊保障。 7.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8.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特大突发事件)在分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 德江县人民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一)病人病情分级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 (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

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 2级B危重病人—— 3级C急症病人≥2 4级D非急症病人0~1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

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急诊病人分级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

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

关于急诊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规定

关于急诊病情分级和危急重症优先诊治的相关规定 各科室: 为更高效、更合理的对大批急诊病人进行分流,合理运用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现规定对大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分级,根据病情轻重,由重到轻对患者分别系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腕带以作区分,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优先诊治,具体规定如下: 1.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将病情分为四级,即濒危病人(1级,用红色腕带标记)、危重病人(2级,用黄色腕带标记)、急症病人(3级,用蓝色腕带标记)、非急症病人(4级,用绿色腕带标记),具体见“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附件)。 2.1级、2级患者送入抢救室做相应处理,3级、4级患者由急诊门诊处理。具体情况具病情变化灵活处置。 3.急危重症优先诊治,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抢救,提供全程服务。各有关科室必须遵循优先诊治原则,简化相关手续,且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医务科 2013年9月30日

附件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急诊科接诊大批患者时,急诊科医务人员对病员的病情进行评估、分级。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级别 标准 病情严重程度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1级A濒危病人≥4 2级B危重病人≥3 3级C急症病人≥2 4级 D非急症病人0-1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用红色腕带标记)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建设医院涉及的急诊急救,涵盖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两个部分,院前急救是指患者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急救车出现场进行的医疗救治,而院内急救是医院急诊室的治疗。目前市内的急救系统模式,是患者家属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负责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到家中接诊,将患者转诊至医院急诊科简单交接,医院急诊科接到患者后,再采集病史,根据患者情况启动院内急救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之前信息沟通不顺畅,衔接不紧密,存在着一定的信息断链,没有最大限度地节省诊治时间。 急诊急救工作面对的往往是命悬一线的重症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对危重症患者来说,加强急诊绿色通道建设,通畅就诊流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急救时间,具有非凡的意义。 但目前本市的急救系统一直存在着信息断链,就是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衔接环节不畅。现今,急救体系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分别是相对独立医疗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仅限于表面上和形式上的连接。交接病患大都以口头为主,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转送到急诊室后,院前急救医生与急诊室医生对患者病情多以口头上的交接为主,虽然对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抢救和治疗有院前急救病历,但内容都比较简单、在病历项目、书写等方面都不能做到院前急救系统的统一规范。

目前,北京急救系统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与ICU和手术室之间大多没有建立起一站式的“绿色通道”抢救机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患者送到医院后都首先要到急诊室检查后,才可以进行分诊,或者进入ICU,或者进入手术室,而不能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就能判断要进入哪个科室治疗。 在急救现场院前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将患者基本信息及在车内对患者进行的判断抢救治疗过程快速传递给医院急诊室,从而为患者进一步进行院内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医院也无法将床位动态以及急诊室的有经验的医生对诊断、抢救治疗的意见等信息及时反馈给院前急救人员。 要解决这种断链,必须建立急救体系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无缝隙衔接”的“绿色通道”机制。 就航天总医院急诊急救工作来看,也分为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两部分。院内急救,启动于急诊科。和一般医院不同,总医院的院前急救,又分为两部分:航天内部83769急救热线(同时承担着约1500户一键通急救工作)和北京市120东高地急救站。这两套急救系统均只有一辆急救车。120急救车归属于北京市120统一调度,在市内转运危重患者。83769属航天内部急救热线,接到患者呼叫时,第一时间出诊将患者接至总医院急诊科急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吉林市中心医院急救医学部及其医务人员,我院急救医学部按《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及就诊流程》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目的 根据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如下表): (一)Ⅰ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患者分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院前心肺复苏 是 否 否 否 神志 昏迷/昏睡 烦躁 正常 正常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 ≥180/测不到 ≥110/测不到 160-179/90-60 100-109/40-59 140-159/89-119 90-99/60-79 120-139 80-89 脉搏(次/分钟) 扪不清 细弱 >100/<60 正常 皮肤温度/色泽 湿冷/苍白 湿冷/苍白 正常 正常 开放性损伤 是 是 是 否 疼痛评分(分) 不能自诉 不能自诉/7-10 4-6 1-3

(二)Ⅱ级:危重病人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Ⅰ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Ⅲ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 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四)Ⅳ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不需要紧急处理. 四、分级流程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国大中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医学科现状,拟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判别及病人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医学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分类。 (一)分区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1、红区(图二):抢救监护区,适用于Ⅰ级和Ⅱ级病人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2018年最新)

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 Ⅰ级(急症):正在或即将发生的生命威胁或病情恶化,需要立即进行积极干预。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80次/min或<40次/min收缩压<70mmHg/急性血压降低,较平常血压低30~60mmHg,spO2<8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既往无COPT指标)血糖<3.33mmol/L,血钾7.0mmol/L 人工评定指标:心搏/呼吸停止或节律不稳定,气道不能维持 休克,明确心肌梗死,急性意识障碍/无反应或仅有疼痛刺激反应(GCS<9),癫痫持续状态,复合伤(需要快速团队应对),急性药物过量,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正在进行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需立即药物控制者,严重休克的儿童/婴儿,小儿惊厥等, 响应程序:立即进行评估和救治,安排患者进入复苏区。 Ⅱ级(急重):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如短时间内不能进 行治疗则危及生命或造成严重的器官功能衰竭;或短时间内进行治疗可对预后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溶栓、解毒等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50~180次/min或40~50次/min,收缩压>200mmHg或10~80mmHg,spO2<80~90%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发热伴粒细胞减少,POCT指标,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人工评定指标:气道风险:严重呼吸困难/气道不能保护,循环障碍,皮肤湿冷花斑,灌注差/怀疑脓毒症,昏睡(强烈刺激下有防御反应),急性脑卒中,类似心脏因素的胸痛,不明原因的严重疼痛伴大汗(脐

以上),胸腹疼痛,已有证据表明或高度怀疑以下疾病: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异位妊娠、消化道穿孔、睾丸扭转所有原因所致严重疼痛(7~10分),活动性严重失血,严重的局部创伤~大的骨折、截肢,过量接触或摄入药物、毒物、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暴力或攻击),直接威胁自身或他人,需要被约束。 响应程序:立即监护生命体征,10min内得到救治,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区 Ⅲ级(急症):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短时间内不进行干预,病情可进展至威胁生命或产生十分不利的结局。 客观评估指标:心率:100~150次/min或50~55次/min,收缩压180-200mmHg或80-90mmHg,SpO2:90%-94%且呼吸急促(经吸氧不能改善)。 人工评定指标:急性哮喘,但血压、脉搏稳定,嗜睡(可唤醒,无刺激情况下转入睡眠),间断癫痫发作,中等程度的非心源性胸痛,中等程度或年龄>65岁无高危因素的腹痛,任何原因出现的中重度疼痛,需要止疼(4-6分),任何原因导致的中度失血,头外伤,中等程度外伤,肢体感觉运动异常,持续呕吐脱水,精神行为异常:有自残风险/急性精神错乱或思维混乱/焦虑/抑郁潜在的攻击性,稳定的新生儿。 响应程序:优先诊治,安排患者在优先诊疗区候诊,30mim内接诊;

急诊科绿色通道管理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 一、概念:指院内为急危重病患者快速 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预检、 抢救室、手术室、ICU、药房、血 库、体液检验和影像检查等。二、醒目标志:绿色通道的各部门都应 该有醒目的标志、收费处、药房、 化验室等设绿色通道患者专用窗 口,其它绿色通道部门门旁张贴绿 色通道患者优先告示。 三、适应症:1、呼吸心跳骤停;2、休 克;3、急性心肌梗塞;4、致死性 心律失常;5、急性呼吸衰竭;6、 急性心率衰竭;7、严重创伤,多发 伤;8、中毒;9、电击伤,溺水; 10、其它急性病引起生命体征不稳 定需要抢救者。 四、患者怎样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患者 或陪客出示医保卡,身份证,工作 证,离退休证,银行卡,保修卡等

有效证件即可直接进入“绿色通道” 先行抢救,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 再补办收费手续 五、绿色通道工作人员的要求: 1、绿色通道的医务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和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对进入绿色通道的 患者,各类医护人员应该立即提高热情,高 效的服务。 2、各级绿色通道医护人员职责分工明确,各班 各类工作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做好急 救准备。 3、绿色通道医生,护士要训练有素,技术熟练, 胜任抢救各种危重病急救患者的需要。能开 展抗休克,复苏,除颤,临时起搏术,机械 通气治疗,洗胃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置 管术,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腹腔穿刺术 等。 4、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 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并补开处 方。 5、急诊科护士应该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

作。遇有危重患者应该立即通知护士长或主 班护士,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及时给 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 压,脉搏,呼吸等。 6、“五常法”管理急救药品和物品:各种急救 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输血空袋等用完后 应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 错。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 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 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班班交接,并作记 录。用后归放原处,并及时清理补充。 六、有关绿色通道运行的规定: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急诊医师和当班护士负 责。急危重患者抢救应由急诊科医师和急诊 护士长组织抢救。遇有大批患者、严重复合 伤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务处,按《贵航 贵阳医院突发事件院内急诊救护保障预案》 实施。 2、多发伤或诊断未明的患者,首诊科室和首诊 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及时邀请 有关科室会诊,在未明确收治科室前,首诊

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及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及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实施方案(修订) 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抢救急危重症伤病员时,为挽救其生命而实施的简捷畅通的诊疗过程,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一.绿色通道救治范围 1.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 2.“三无”人员(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 3.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 小时)危及病人生命。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它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三)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二.急诊绿色通道的程序 1.由急诊科首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实施绿色通道的服务并直接上报医务科(非上班时间直接报医院总值班);病人到达急诊科后,由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

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会诊医嘱、检查医嘱、手术医嘱。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确认后执行。 2.进入绿色通道后的病人,急诊科工作人员必须全程予以护送;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5分种内到达会诊地点。 3.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理,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尽可能留取病人的有效证件作抵押,急诊护士凭盖有“急诊绿色通道”标示的检查申请单和住院证迅速安排检查、治疗和办理住院手续。 4.检查科室、住院收费、药房等部门必须优先安排处理,并做好各相关信息的登记,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检查治疗项目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血库负责及时联系急救用血,麻醉科负责提供手术平台。 5. 急诊护士送病人到病房时,认真和病房值班的护士做好交接班,病房护士除按急诊危重病人记录抢救治疗措施外,还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项目、使用的药品和材料等,医生所开的检查单,处方和所用材料的收费单原单都应保管好,作为催交费用的依据。 6.“绿色通道”收治的病人如病情严重,仍按照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给予救治;确认“三无”的病人,所有费用由急诊科接诊医生(未住院的病人)或主管医生(住院病人)填写申请表,经科主任审核后报分管院长和院长审批,由医院负责支出。 7.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凡遇涉及多科的伤病员,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主管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协商解决。

急诊急救规范及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 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 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 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 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 CRP 了解有无感染征 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 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 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 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 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 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 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 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 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 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 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 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 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 天,后若 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 肌注每12 小时一次共4 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 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W 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病人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决定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医院特制定关于加强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暂行规定,希各科遵照执行。 一、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人群 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或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原则 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工作制度 1、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各科室对盖“绿色通道”专用章的申请单、处方须快速反应优先处理。

2、科室实行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班制度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齐备,做好随时做好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准备。 3、在抢救过程中如需相关科室会诊,抢救科室呼叫院内抢救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生在10分钟内到达。 4、为保证抢救的及时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先留取血样,随后送检查科进行梅毒、艾滋和肝功能的监测。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之病情及变化,进行医患沟通,根据病情发给病人及家属病重或病危通知。 6、实行上报制度在进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向医务科报告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夜间或休息日报告院总值班,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协调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同时上报业务院长,并在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 四、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工作程序 1、急诊科护士接诊时或救护车送达我院的患者发现有上述情况时,须立即报告医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的病情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进行各种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

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急诊绿色通道流程(一)急诊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速摆放成患者合适的体位,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参照我院《急诊手术管理制度》规定施行。 5.多发性损伤或多器官病变的患者,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并主持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符合进入ICU标准的患者应收入ICU。 6.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师的监护下进行。 (二)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1.门诊发现需要抢救患者,由接诊医师和门诊护士负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师继续抢救,情况允许后护送至急诊科。2.接诊医师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师进行交接。 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二)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患者到达医学影像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五)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流程 图1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和分区图 注:①ABC参见分级标准;②生命体征异常参考指标见表2-1;③急诊医疗资源指在获取急诊病人的主诉后,根据主诉及所属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资源配臵,评估病人在进入急诊科到安臵好病人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急诊医疗资源个数(参见表3)。

表1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

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臵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随时关注,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障碍/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在短时间内没有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参见表2)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参见表3)的病人。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急诊急救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有无感染征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宫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天,后若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2cm,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生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各相关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一)急诊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 1、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2、昏迷患者; 3、休克患者; 4、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5、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6、各种急性中毒患者; 7、急危重孕产妇; 8、其它急症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病人。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 1、对符合急诊绿色通道服务范围的患者,本着“以人为本,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急诊值班医生先电话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得到授权后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留取患者有效证件抵押。 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及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 2、急诊科值班护士除按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外,还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项目、使用的药品和材料等。医生所开的检查单、处方和所用材料收费单原单均应保管好,以作为催缴费用的依据。确认“五无”病人,所有费用经审核后报医务科和主管领导审批,由医院支出,不扣相关科室成本。 3、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的患者,在急诊抢救、治疗、用药、检查等申请单、处方上由急诊值班医生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各相关科室凭“绿色通道”专用章优先办理(无需医务科或总值班在申请单或处方上签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要执行对患者的抢救、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组织会诊、完成各种医疗文书、必要时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或转送患者的任务。 5、急诊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各种急诊抢救小组参加抢救。 6、对需住院、紧急手术或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到达,当面完成与下一个科室的患者病情的交接工作。 7、对需做各种辅助检查确诊的危重患者,必须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 8、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有3名以上伤病员的重大抢救时,应在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 (三)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 1、“绿色通道”开启需通过医务科(或总值班)。开启绿色通道后,医务科(或总值班)需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登记本》上签字确认,表明医院对该患者相关费用负责。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一、分级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医学科及其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按《指导原则》规范地进行诊疗活动。 二、分级依据 (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 (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臵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三、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

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 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 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臵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 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 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一、主要学习目标 ●了解分诊定义 ●理解接诊方法 ●掌握急诊分诊流程 ●掌握病情分诊依据 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基本程序 ●急诊接诊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处理 急诊接诊 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医学技巧,迅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一个较明确的判断。方法: 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事例举证法、 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选择诊治法 常用方法:望闻问切法、选择诊治法 望闻问切法 ●眼看:看病人的面色,如苍白、发绀、颈静脉怒张等。 ●鼻闻:有否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 烂苹果味、大蒜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 ●耳听: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的杂音,如喘鸣音、痰鸣音。

●手摸:测脉搏,可了解心跳情况;触皮肤,可探知体温情况;触诊,可了解 疼痛范围及程度 ●问诊:得到最有价值的主诉 ●原则:重视病人的主诉 重点观察体征 简要了解病情 急诊分诊 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分诊对象特点: ●差异性:知识程度、经济能力、社会背景、对疾病的看法、承受能力。 ●病人就诊心理:我的病最重……,急躁、忧虑、恐惧。 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处理 一般急诊病人: 1、送到相关科室就诊,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2、病情允许者到注射室或观察室进行治疗观察 3、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隔离室就诊 4、急救车转入病人,分诊护士立即接诊,迅速安置。 5、因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部门,请求组织人员抢救及会诊,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危重病人 1、抢救室紧急处理,抢救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