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3高二政治第3课课件: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3高二政治第3课课件:宋明理学

人教版必修3高二政治第3课课件:宋明理学

导读:本文人教版必修3高二政治第3课课件:宋明理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ppt 公元520年开始,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公元527年,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公元529年,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公元547,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导与练

必修三第 3 课《宋明理学》导与练 重点讲解 浅谈宋明理学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信仰出现危机感,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 1.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说法的由来: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理学”。 (2)理学产生的条件: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注意力于集中于如何防范文武重臣的篡夺之祸,消除地方潜在的割据势力对于民间文化发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预;宋朝很少有人因为议论而获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体有很高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因科举走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对经典文本不断探讨、寻求终极的、总体的根本解释。理学由此而生。 (3)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A、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什么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它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B、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参考二程学说,将四书五经编辑成《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后代科举考试的内容。奠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4)理学的社会影响:南宋末年,朱熹的学说逐渐成为思想的主流。元朝时,理学被确定为 官学。到明代,理学则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及其思想:陆九渊,南宋理学大师。提出“心即理”之说。他认为天理、人理、 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他还认为,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于是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说法。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号召人们“存心”而“去欲”,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与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2).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 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第3课nbspnbsp宋明理学2

1、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主要因为 ①佛教盛行②统治者重佛抑儒③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④社会动荡,国家分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思路解析:魏晋时期,很多统治者大力推崇佛教,但并没有采取抑儒的政策;社会动荡、国家分裂是导致佛教盛行的原因,与儒学的盛衰没有关系。 答案:C 2、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思路解析:本题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四个选项都是目的之一,但最主要的目的应从王阳明的所处的阶级立场来分析,王阳明是站在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来提出自己的理论的。 答案:C 3、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 B.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 D.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思路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理学观点的理解和认识。B项只符合朱熹而不符合二程;C、D两项是王阳明的观点。 答案:A 4、下列有关理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B.理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C.理学把天理和伦理道德完全割裂 D.理先于万物而产生 思路解析:在理学家看来,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他们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而没有把二者割裂。 答案:C 5、宋明理学家创立理学主要是为了封建统治者 A.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 B.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C.缓和民族关系的需要 D.发展海外关系的需要 思路解析:理学家们把“天理”同封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很明显是为了适应封建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答案:B 6、说一说,为什么少数民族统治者也提倡儒学? 思路解析:从儒学的社会性和渗透能力,社会局势和民众心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汉化,农耕传统社会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分析少数民族统治者提倡儒学的原因。 答案:①儒学首先是一种行为哲学,它与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相适应,逐步演变成日常生活行为准则,维护社会生活的秩序化,迎合了传统社会的客观要求,也迎合了少数民族社会的需要。②儒学对统治阶级是一种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对士人知识分子、社会精英是人生信条,又是借之参与政治的手段,受到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欢迎。③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人民渴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儒学强调的是“和”,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容易被人民所接受,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统治。④儒学比佛教、道教传播的更广,影响更大,少数民族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儒学是最好的统治人民的一种精神工具。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学案: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唐末五代之后,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过程 ①唐代 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②北宋:士大夫们强调要巩固中央集权,必须复兴儒学。 (2)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思维点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1.如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思想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儒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什么特点? 提示(1)趋势:三教合一。(2)特点:儒学的包容性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1.基础奠定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 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主张和成就 (1)理气论:主张理先于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4)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 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思维点拨] 1.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2.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思想 (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地位及影响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南宋陆九渊 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 (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 (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 4、主要思想: 二程朱熹 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 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 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来。人伦道德就是“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 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 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主张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学习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 3.懂得儒学通过自身的不断改造而适应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需要,从而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 【学习重点】 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 “程朱理学”的含义及其评价。 【自主先学】 一、三教合一 1. 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3)儒学、佛教和道教相互吸收和发展。 2. 概况: (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 (2)唐朝,统治者奉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 理学的概念和形成: (1)概念:以“”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也称为“程朱理学”。 (2)形成:北宋时,儒家学者在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同时,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学形成。 2.代表人物: “程朱”即北宋的“二程”(、兄弟)和南宋的。 3.思想主张: (1)“二程”:①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 注:这是理学的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天理也”,“,天下之定理”。 ③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代表作品《》。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和天理一致,强调“”。 注:朱熹主张的“天理”实质上就是指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第三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课宋明理学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认识历史的能力,但由于本课理论水平较高,较多概念理解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对宋明理学了解较少,因而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上网搜索资料、查阅相关思想哲学书籍、根据老师事先布置的教学问题去预习,这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 四、重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讲授法、引导讨论法、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宋明理学

1、“三教合一” 2、程朱理学 (1)宋代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程朱理学的形成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4)程朱理学的影响、统治地位的确立、评价 3、陆王心学的发展 (1)陆九渊心学兴起的原因和主要思想 (2)王阳明心学兴起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 4、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1)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评价:宋明理学的消极与积极影响 七、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讲述内容】 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 【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

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历史材料与解读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1.佛教的传播 〔材料〕笮融者,丹杨人。初聚众数百,往依某某牧陶谦。……乃大起浮图祠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②。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余人户。每浴佛③,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三国志》卷四十九《X繇太史慈士燮传》 【解读】《三国志》,65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四部史书由于都是私家撰述,因善于叙事文笔简洁,被后世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里的这段话记载了汉献帝时一个叫笮(zuò)融的地方官僚喜好佛法并大肆宣扬的情景。 东汉初年,佛教始传入中国,但佛教在中国开始广为流传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政治动乱社会经济衰败,人们普遍寻求某某的寄托以逃避严酷的现实。 这段史料是中国正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兴建佛寺佛像和社会一般民众信奉佛教的情况。笮融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地方官僚,由于自己信佛,就挪用三郡钱粮建造佛寺,举行大规模的浴佛法会,耗资巨大,又以免役的方式吸引人,并强迫民众诵经信佛。

【注释】①浮图:即佛陀,大起浮图祠就是大造佛寺。②这句话描述了佛寺的豪华场景。 ③浴佛:佛教法会。 2.魏晋以来玄学流行 〔材料一〕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①为宗,而黜《六经》②,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③,行身者④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⑤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⑥,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晋纪总论》 〔材料二〕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⑦,习正始⑧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 ──[唐]房玄龄等《晋书》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解读】干宝,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勤学博览,元帝时以佐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时称良史。今已佚。梁萧统编《文选》收其《晋纪总论》此篇得以保存。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3课宋明理 学 理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 归纳理学产生的背景,要联系魏晋以来三教融合的趋势和北宋的社会 ;秦朝: 世界本原 )适应统治需要,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统治。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二、陆王心学 学什么?

王阳明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王阳明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 怎么学?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联系和区别,程朱理学属哲学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的演变,说明理学走向极端。 界本原 结合以上所学,请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1)提出对的看法和多种,儒学进一步化 (2)更加突出 (3)儒学更多的吸收、因素 宋明理学的影响 积极:①理学主张家庭社会和谐稳定、重视道德操守、崇尚知行合一,对培养现代社会的诚信观念、进取精神、务实作风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②格物致知的探究精神、博学慎思、明辨善问的学习方法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消极:①用三纲五常来扼杀人的自然欲望,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②理学宣传的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利轻义、重礼轻法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合作探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当堂检测】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学后反思】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C 【解析】“知行合一”属于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朱子语类》,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属于陆九渊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中“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说明是朱熹修养论中的“格物致知”,故C项正确;“存天理,灭人欲”不是材料中反映主旨,故D项错误。 2、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危机。为此,他提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X,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排除A。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B符合题意。限制君权和经世致用属于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内容,排除C、D两项。 3、“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

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从根本上讲朱熹在强调() “明人伦”“正纲常” 【答案】A 【解析】朱熹表面上是否定学校教育“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实质是强调教育旨在“明人伦”“正纲常”。故选A项。 4、宋明时期,传统儒学汲取了佛教、道教的思想精髓,再次实现了理论上的升华。理学在塑造民族性格方面,培养了国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对气节的执着追求,下列表述中与之无关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答案】B 【解析】该题考察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理学强调个人气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A、C、D三项表述均是这方面的体现,而B项属于道家学派思想,与之无关。 5、.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农文》、《劝学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世俗化B.文化教育的兴盛 C.理学成为主流意识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中南宋时期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受理学思想影响的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的世俗化,故选A。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课后篇巩固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

第3课宋明理学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X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某某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故选C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 2.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 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 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发展 ,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故选D项。

3.“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 最有可能是( ) A.“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知行合一”“致良知” D.“民贵君轻” ;“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 君轻”是孟子提出的。二程的主要思想是“天理”,故选B项。 4.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故B 项正确。 5.“若不明心,虽为学日益,反为道日损”。持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应是( )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这属于心学的X畴,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6.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 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自主学习提纲 一、三教合一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历史纵横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也大力崇儒兴教,如羯族建立的后赵和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北魏孝文帝时期大兴儒学。史书称当时儒学之盛况,“比隆周汉”。这样,经过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_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二)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一)原因 1、理学的兴起与宋代政治特点密切相关。隋唐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纲常松弛,道德式微,显然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而形成。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学家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2、理学的兴起与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宋代一统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哲学本来就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3、理学的兴起与思想史自身进程密切相关。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一个重要转折,韩愈倡儒学道统,辟佛、道,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统治建设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注义理,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 (二)理学的产生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三)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1、二程:程颢、程颐被称为“二程”,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2、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四)理学的认知论: 1、“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 2、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二字,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五)评价: 1、实质:把儒家的伦理道德神圣化。 2、作用: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特别是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束缚得更紧了。 3、影响: (1)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学思之窗 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就是说,格就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关于“格物致知”的,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贯通处”。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 思考: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

21-22版:第3课 宋明理学(步步高)

第3课宋明理学 课标透视 (1)梳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的 思维建模 发展历程及表现,构建“时空观念”,理解 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 (2)搜集相关史料,着眼“史料实证”探究程 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立足“唯物史观”,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远 影响,涵养“家国情怀”。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特别提醒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二、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二程朱熹 哲学观(核心)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 后有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伦理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只有深 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 “理”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 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易错警示“理学”和“理” (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3.影响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素养解读家国情怀——理学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 学习情境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第4课 宋明理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学案 【学习目标】理学兴起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学确立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以及理学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守仁心学的历史地位。【课前自主预习】 1.兴起背景 (1)社会背景: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荡不安。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思想条件:唐宋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个人努力: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道思想,使 丰富更新 2.(发展过程)思想内容 (1)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颐起了突出作用;南宋的是集大成者。 ②基本主张: A.哲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就是人性 B.伦理观:论证君臣父子尊卑的合理性,“理”就是“”,是人们要遵守的社会规范。 C.在人性与“天理”的关系上,强调“” D.认识论:把握“理”的方法是“” ③发展 A. 南宋后发展成哲学。 B. 元朝将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C. 明初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④影响: A.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对其他国家也有影响,流传到朝、越、日等国。 ⑵陆王心学 ①陆九渊 A. 心学开创者,提出“” B. 求理的方法:提出“”,求“理”就是进行 ②王守仁 A. 思想核心是“” B. “知行合一”,强调自我主动,激励人们奋发图强。 3.历史影响(宋明理学的评价)

(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 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积极 ①它重视,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 志等。 ②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③对塑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消极:它用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人们的自然欲求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指什么?朱熹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二: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探究三: 学是何种 关系,说 明了什么 问题? 【迁移运 用】阅读 不同时期 宋明理学 的代表人 物的观 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019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

第3课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 1.基础奠定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 2.形成: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思维点拨] 1.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 2.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二、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主张和成就 (1)理气论:主张理先于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 (2)修养论:仁者境界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 ②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4)著作: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注解,从此《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 2.影响: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误区警示] 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的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03课宋明理学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3课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①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②_______”的主张,又称“_ __③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④__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___⑤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 (1)核心:____⑥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⑦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⑧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⑨___ 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⑩_ 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⑪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主张 (1)陆九渊:把“__⑫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

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⑬______”、“_____⑭______”的命题;提出“_⑮_________”和“______⑯______”的学说。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__________⑰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K知识参考答案 宋代理学出现的原因、特点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

高二历史教案(精选5篇) 高二历史教案【篇1】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 《宋明理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主要思想,掌握理学和心学的内涵,体会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春秋战国---西汉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第四节课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铺垫,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 (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炎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五、教学方法 1.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教学环节:预习检查、设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