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7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匿笑、沐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和感情基调,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通过描绘画面,表达出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能说出文章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金色花》,看看母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1913年,因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2.知识链接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一般表现作者的某些小感触,描写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段,题材丰富,形式短小灵活。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

某些特点,本质上属于诗,也属于散文,有诗的情绪和幻想,有散文的外观和内涵,给读者美和想象;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匿.笑(nì)沐浴

..(mùyù)祷.告(dǎo)

嗅.(xiù)罗摩衍

..那(móyǎn)

(2)词语释义

匿笑:偷偷地笑。匿,隐藏。

沐浴:洗澡。

三、朗读指导

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示例:感觉十分温馨、幸福。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

答案示例: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了体裁和作者,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课文的朗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调皮的孩子、美丽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2.孩子把自己想象成金色花,变成金色花后,他又干了哪些事情呢?

答案示例: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将小小的影子投在妈妈的书页上;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妈妈的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3.听读后,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

答案示例: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答案示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答案示例: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书页上。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瞒着妈妈。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位怎样的妈妈?

答案示例: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金色花》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答案示例: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是借助金色花来抒发的。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印度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成什么来陪伴妈妈?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变成影子。想对妈妈说: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

五、课堂小结

孩子对妈妈的爱是美丽而圣洁的,只有金色花才能代表这份真挚的爱;同样,妈妈对我们的爱也是美丽而圣洁的。让我们感谢妈妈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也像作者一样大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吧!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

金色花??????????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三次嬉戏?????

让妈妈嗅香投影于书页牛棚中现形母子对话——我不告诉你回报母爱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朗读一遍《金色花》。

二、新课导入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爱”!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的散文诗《金色花》,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歌颂母爱的另一首散文诗——《荷叶·母亲》。

三、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并蒂.

(dì) 姊.妹(zǐ) 梗.

(gěng ) 菡萏..

(hàn dàn) 徘徊..(pái huái) 荫.

蔽(yìn) (2)词语释义

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适意:舒适。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攲斜:倾斜,歪斜。

覆盖:遮盖。

慈怜:慈爱怜惜。

荫蔽:(树叶)遮蔽。

四、朗读指导

这首散文诗适合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答案示例:适合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

答案示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2.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答案示例:送莲(第1自然段)——忆莲(第2、3自然段)——看莲(第4~7自然段)——悟莲(第8、9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天气、红莲的情形是怎样的?完成下面表格。

答案示例:

2.

答案示例: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中“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花、叶喻人,深情赞颂了母爱,卒章显志,升华主题。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作者插叙九年前和祖父赏莲的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作者插叙九年前和祖父赏莲的事是为后文做铺垫,暗示了“我”与红莲的关系。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来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盛开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埋下伏笔。

2.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

答案示例: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十分关注花的命运。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案示例: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冷风中的温暖?

六、课堂小结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冰心的《荷叶·母亲》,晶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爱”珍藏心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三春晖吧!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两缸莲花——引出回忆赏雨中莲花??????

????红莲绽放——引人关注雨打红莲——心神不宁荷叶护莲——心情释然歌颂母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共8题;共23分)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瓣(biàn) 匿笑(nì) 沐浴(yù) 摩(mó) B. 祷告(dǎo)并蒂(dì) 摇摆(yáo) 嗅(chòu) C. 倘若(tǎng)姊妹(zǐ)菡萏(dàn) 敧斜(yī) D. 惊讶(yà) 牛棚( péng) 膝盖(xī)遮拦(zhē)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 C.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D.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向神祈求保佑) C.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停滞不前) D. 打得左右攲斜。(倾斜,歪斜)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哪里比得上她呀! B. 张华考上了北大,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 今年的暑假,你是打算去北京旅游呢?还是去深圳旅游? D. 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B. 《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 《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D. 《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6.《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7.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①冬天像________ ②老师的话像________ ③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8.句子仿写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 2、诵读课文概括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抒发人间至真至爱的亲情。 3、了解本诗“想像”的写作手法,并仿写诗句。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诗“想像”的写作方法,仿写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发给有关颂妈妈的歌的歌词:《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懂你》 (如果有生会唱给展示,并谈谈歌曲给与的感受) 2、介绍作者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二、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1、齐读课文 2、正音 3、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概括全诗内容 诗歌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分析人物特点从而体会诗歌的经典句子和写法(讨论问题并交流) (1)文中描绘了哪些对象?(金色花、妈妈、小孩) (2)小孩是怎样的一个小孩?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3)妈妈是怎样的妈妈?从文中哪里体现出来? (4)金色花是自然中的花吗?是一种有什么特殊意义的花? 3、概括文中用“想像”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句式示例: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当妈妈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假如我变成了,当妈妈后,,你会,却不知道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回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时,并把其中的感受写下来。写在周记本上,不少于300字。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散文诗两首 这是初一(上)第一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以亲情为主题,歌颂人间浓浓的亲情。它们是爱的美文。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抒写亲情的文字往往也最能动人心弦,容易引起共鸣,它们不仅能唤醒学习者的切身体验,还能以情感为依托)使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从而促进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散文诗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第一课时《金色花》

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②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活泼可爱、热爱母亲) 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妈妈?(慈爱善良、疼爱孩子) ③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做祷告时散发香气;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拿灯去牛棚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 寻美之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小组讨论学习。老师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去感受亲情美和母子的形象美。) 预设示例: 想象力之美:泰戈尔的想象新奇而美妙,通过想象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母爱的光辉。 语言之美:“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话语中含着嗔怪。就是这种嗔怪——一个“坏”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妈妈”对我的浓浓的母爱。而此时“我”却说“我不告诉你,妈妈。”也只一句,就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是一幅多么真实的母子画面,也是生活的写照。 亲情之美:孩子领受着母爱,他想回报母爱,于是就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浓浓的爱。 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同步练习 夯实基础 1、下列字词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匿笑/腻烦粘贴/玷污笑靥如花/嫣然一笑 B.市侩/筷子松柏/摆设罗摩衍那/高低掩映C.枢纽/扭转膝上/油漆同仇敌忾/慷慨激昂D.删除/酸梅嗅到/糗事博古通今/盆满钵满 3、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 走到做导告的小庭院。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B.王芳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4、综合运用。(10分)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

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现在请让我们献上对母亲的颂歌。 ①仿照原段中的句式,请在横线上再补充出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②写出一个比喻句来赞颂母爱。(4分) ③你有什么心里话对妈妈说,请写下来。(有真情,不少于20字)(4分) 能力提升春草散章 杨林雪 ①连篇累牍,风之笔蘸着水之墨,春草将她绿色的文字刻于春天的大地上。 ②冬雪渐消,湿润的泥沼里,草种子就潜心于构思了。春天的诠释在她的横叶竖茎里悄悄拱出地面。 ③或章,或篇,或段,或句,写满山坡,写满原野,写满堤边岸头,写满水泽沟壑,甚至写满农家小院的墙头和屋檐——春草任性,最得意于写她的随笔。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课堂练习及答案

《散文诗两首》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二、能力提高: 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茶 月亮→(),()→(),()→(),()→花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________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这首诗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散文诗两首》练习题 出题人:李哲09年10月19日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花瓣.()沐浴 ..()祷.告()罗摩衍.那() 并蒂.()乘.凉()姊.妹()菡萏 ..() ..()徘徊 攲.斜()荫蔽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沐浴: 菡萏:攲斜: 3、选字填空。 花___(瓣辨)报___(偿尝) ___ (决绝)对 宽___(敞敝)穿___(带戴)(装妆)___饰 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与人角.(jué)斗的角.(jiǎo)色。 B、这样走,可以省.(shěng)却不少时间,小胡也可顺路回乡省.(xǐng)视双亲。 C、三年来,张老师总是设身处.(chǔ)地的处处.(chù)关心我们。 D、国力强.(qiáng)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总是强.(qiǎng)词夺理,独断专行。 5、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句子。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倦怠无力了时,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情气爽;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 母亲是(). 二、课内同步阅读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那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儿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6、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7、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对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郁的天,我觉着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凋谢了,白辨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了,窗外雨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的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不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隐蔽? 9、红莲和荷叶各象征着什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散文诗两首》课文解析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①,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②,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字词全解】 ①[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②[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 【句解】 人是喜欢花的,而花也以自身的美丽惠及人,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想法新奇而美妙。这句中的动词表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 【段解】 诗的开篇大胆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下文的想象奠定基础。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字词全解】 ③[匿笑]偷偷地笑。 【句解】 写孩子的调皮、天真、稚气。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④儿,看着你工作。 【字词全解】 瓣(bàn)花瓣 ④辨(biàn)分辨 辫(biàn)辫子 辩(biàn)辩论 【句解】 变成了花后仍然依恋着母亲,是对母亲精神上的慰藉。 【段解】 “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回报是无私的,只求母亲生活得更加

温馨。 第一部分(1~3):写“我”变成金色花开始和母亲捉迷藏。 当你沐浴⑤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⑥的小庭院时,你会嗅⑦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字词全解】 ⑤[沐浴]洗澡 ⑥[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⑦[嗅(xiù)]用鼻子辨别气味。 【句解】 这句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明确:这是“我”失踪后与母亲的第一次嬉戏,或者说是对母亲第一次无私的回报。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出香气让母亲闻到,这也正是孩子想变成金色花的原因之一。 【段解】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去做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⑧,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字词全解】 ⑧[《罗摩衍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是诗中的主角。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中生活了14年。 【句解】 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是替母亲遮阳,也是暗示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段解】 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解】 “突然”,意在给母亲一个惊喜,“求你讲故事给我听”,表现对母亲的热爱、依

散文诗两首学案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母爱深情的倾诉。 2. 品味散文诗优美的语言。 3. 学习散文诗精巧的构思。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的字注音。 4?用课文原文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这就是 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3) 那一朵红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晨却开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内阅读 荷叶母亲(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里看莲花了一一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 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 “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 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 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飘在水里。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 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 一朵红 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一一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一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 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 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 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一一 24 散文诗两首 笑嘻嘻( ) 祷告 ( ) 姊妹( ) 莲蓬 ( ) 匿笑( ) 菡萏 ( ) 2?给下面的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瓣( ) 祷( ) 辩( ) 筹( ) 辨( ) 3.文学常识填空 (1)《金色花》选自 (国籍) 作家 嗅( )到 并蒂( ) 遮蔽( ) 慈怜( ) 敧斜( ) 妄( ) 忘( ) 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___ (2)《荷叶母亲》选自 _________ 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24、诗两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 同步练习 一·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 ________·________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高: 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 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 1 / 3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达标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两首达 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并蒂.(tì) 嗅.到(xiù) 覆.盖(fù) 花瑞.(ruì) B.攲.斜(qí) 祷.告(dǎo) 烦闷.(mèn) 亭.亭(tínɡ) C.匿.笑(nì) 沐浴.(yù) 菡萏.(dàn) 徘徊.(huái) D.姊.妹(zǐ) 繁衍.(yán) 遮.拦(zhē) 花瓣.(bàn) 2.用“/”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 (1)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两处) (2)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两处) 3.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母爱是, 。 二·美文品析 (2013·温州模拟)阅读下文,回答4~7题。 最后的母爱 小疼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

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含答案

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 步练习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荷叶母亲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着名作家________,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________》等。 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仍是不适意!——徘徊________转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________斜。 ——选自冰心《荷叶·母亲》 3、默写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 4、解释加线语句的含义。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 “心中的雨点”:________ 。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拟人) 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比喻) 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比喻)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A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B小松树!/容我伴你去/山上的白云深了!上面两首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着名的女作家 ________。她最有名的两部诗集是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童真和________是这些诗集的主题歌。7、仿照示例的形式,另选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首小诗。 示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8、读课文《荷叶母亲》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D、《金色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9、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 。 10、综合性学习。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5月11日母亲节前,某班同学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然后开展全班交流,请帮助完成下列活动步骤。①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3)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①央视一则广告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妈妈正在给奶奶洗脚,于是也端着不断溢出的半盆热水走到他妈妈面前,用欢快、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您洗脚。”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两首课后练习题-最新

7 散文诗二首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匿.笑(nì) 嗅.觉(xiù) 并蒂. (dì) B.姊.妹(zǐ) 菡萏.(dàn) 徘徊. (huí) C.攲.斜(jī) 应.答(yìng) 荷花梗. (gěng) D.负荷.(hé) 荫.蔽(yīn) 莲蓬. (peng)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2)风已没有那么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 。 (3)天津南开大学的荷花塘里,盛开的荷花争奇斗艳,如一个个亭亭玉立.... 的美丽的姑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填空。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这两部作品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赞颂;二是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5.赏析下面这首精妙的小诗。 母 亲 冰 心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6.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 7.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8.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9.把文章的点睛之笔认真抄写下来,并谈谈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挂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3)

散文诗两首》同步练习 一、四基达标: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 (_ 国名)文学家________ (_ 姓名)。《荷叶母 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_ ,原名________ ,选自 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 、________ 等。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4.《荷叶母亲》的结尾“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二能力提高:1.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课文所选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参照这种写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达对父母的爱。 三开放探究 1.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是只要经过四步中间联想(每个联想都是很自然的),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请你试一试,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联想。 房子一(),()-(),()-(),()一茶月亮) ,( )f( ) ,( )f( ) ,( 花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完成下边的练习。 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______________ 冬天像 (2)老师的话像__________ (3)淋成落汤鸡的我,感觉好像_________ 3.阅读冰心的《繁星》完成下列问题: 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淡红的果儿和青年说:“牺牲你自己!” (1)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______ 、__________ 。 (2)诗中用 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三个词,对不同时期的青年提出了不

部编版七年上册《散文诗两首》知识点归纳

7.《散文诗两首》 《七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1.词语: 匿名(nì míng)林阴(lín yīn)敷衍(fū yǎn) 膝盖(xī gài)并蒂(bìng dì)浓阴(nóng yīn) 莲蓬(lián p?ng)菡萏(hàn dàn)敧斜(qī xi?) 慈怜(cí lián)荫蔽(yīn bì)荫庇(yìn bì) 覆盖(fù gài)祷告(dǎo gào)姊妹(zǐ mai) 木梗(mù gěng)沐浴(mù yù)遮蔽(zhē bì) 徘徊(pái huái)嗅觉(xiù ju?)揣摩(chuāi mó) 2.多音字 荷:荷叶(h?)负荷(ha) 闷:闷热(mēn ra) 闷闷不乐(man man bú la) 烦闷(fán man) 会:会计(kuài jì)会议(huì yì) 卷:试卷(shìjuàn)卷入(juǎnrù) 便:便宜(piányí) 方便(fāng biàn)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3、《散文诗两首》生字词 匿笑、并蒂、桔(ji?)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妹、繁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攲斜、菡萏、慈怜 4、《散文诗两首》词语解释 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 ③匿笑:偷偷地笑。 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攲斜:倾斜、歪斜。 5.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最新范文模板

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最新范文模板 初一语文散文诗两首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阅读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首三分钟说话训练 一、导入 二、研读《金色花》 1、介绍作者、金色花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个剧本,一千五百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泰戈尔的《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金黄色花。 2、初读感知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的孩子。 我从诗中读到了一个_______的妈妈。 3、品读诗歌 仔细品读课文再结合语句与小组同学谈一谈。 文中的母子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4、写法研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5、小结 三、共同学习《荷叶母亲》 1、导入 2、作者介绍、文体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人,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表现力。 3、检测字词 4、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的直接感受是什么? 5、合作研讨 文中写了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心情、红莲的样子? 6、品读文章 找出诗中感受最深或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个语段,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 7、拓展练习 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例如: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诗两首.

4、诗两首 金色花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4、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 大屏幕展示) 四、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