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湖北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问题解答

1、新、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过渡、衔接? 2012年1月16日新标准正式实施,在新老标准执行的过渡期内总体上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应按照不同工作阶段,区别对待。已经正式批复实施的总规,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向前追溯执行的原则,不必按照新标准重新修编。在编的总规可以坚持有选择地执行的原则,对已经完成的规划纲要或成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尽量减少后续实施的不对接问题;但执行中对调整所有现状、规划数据、图纸较为困难且对编制审批进度存在重大影响的,可以不完全按照新标准重新进行技术处理。2012年以后新启动的总规修改、新编应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 其次,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样应区别对待。对于已经批准的控规,不必单纯为执行新标准而重新修编,可结合实施评估、动态维护,按照新标准逐步修改完善。在编、新编的控规应全部按照新标准执行,保证后续规划和用地管理的协调一致。 再次,规划审批管理系统应坚持不影响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业务开展为前提,从易到难,由主及次地逐步推进与新标准的对接工作。比如,城市规划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一张图”系统)中已经入库的现状、规划数据和管理程序相关接口等,可结合规划实施评估、动态维护、修改完善、修编修订等工作逐步更新调整。 2、如何把握本标准与专项标准、地方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1.0.3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已加强了与土地、交通、园林、环保等相关技术法规的充分对接,避免本标准执行时与其他相关标准产生矛盾;二是城市(镇)总规和控规使用本标准时,还应遵守其他各项技术标准、规范、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的适用对象为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部门组织的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地、道路交通、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专项规划应首先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等相关专项标准,不具备条件的其他镇、乡、村的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标准应使用《镇规划标准(GB 501 88--2007)》、《村规划标准》(在编)。 此外,本标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部应严格遵守。同时,各地为满足本地城市规划编制的实际要求,在不违背本标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相关规定,出台相应的地方标准或实施细则。 3、本标准适用范围中“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什么? 本标准将“其他具备条件的镇”纳入适用范围,意在实事求是地反映我国小城镇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加强对空间布局和形态上已经与城市无异的建制镇的规划指导。1、0、2条文说明中规定“其他具备条件的镇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设市城市标准,但管理体制仍保留镇的行政建制”,但其中并未提出量化指标的要求。因此,在实际规划工作中,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精选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市位于××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接壤。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辖××区、××区、××市、××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20××年常住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6%。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六年位居××省首位。 自20××年××省启动智慧××和20××年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市制定了4大建设目标,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市是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也是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市共投资1350万元建成电子政务云,敷设98条光纤链路,整合迁移了市直部门机房和服务器设施150多台套。目前已实现200多个部门使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运用智慧手段管理交通。××市建成智能管控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整合和实时监控路况事件天气等情况,自动识别重点车辆并报警,每5分钟发布重点路口路段信息,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升,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 三是建立智慧城建档案。含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建档案归档系统、勘察现场数据采集和建设项目流程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已有联网用户24家,累计点击查询6万多次。目前已挂接73个工程的967卷档案,共计96千兆数据。 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100%的骨干通信网和100%的接入网完成光纤化改造,城市出口带宽574G,3G/4G普及率达55%,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比例达80%。建立××云计算中心,并与湖北省云计算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互为灾备中心。 五是实现智慧水务、供电、供热管理。建成供水管线数字化平台和供排水调度指挥系统,与热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现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建成智能供电平台,131万客户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开展光伏储能微网、光导照明、节能路灯、智能用电控制、充电桩、居民家庭能效服务六位一体智能供电服务。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全市完成改造安装楼道智能电动调节阀12880个,安装户内温控阀33万个,服务用户30万户,供热机组效率提高35%,节能27.6%,年实现利税7148万元,实现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用热自主化和政府监督网格化。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湖北重点项目-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编制单位: 湖北重点项目 - 智慧城市运营 中心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 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关联报告: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建议书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申请报告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商业计划书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1.1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概况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标签: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发传统产业发展新趋向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

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认知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对相关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为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举措。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据悉,自2012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初,全国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智慧城市相关试点个数 2016年,在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核心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把握六个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 重要意义 网络和计算的泛在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类已迈入信息时代,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融合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

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

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分析

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智慧城市政策文件分析 对“十二五”期间省级政府出台的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收集和汇总,分为以下几类: (1)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电子政务规划或其他专项规划中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 (2)专门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专项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 (3)在国家出台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之后,出台落实文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 (4)在国家出台宽带中国、物联网、云计算等文件之后,出台相关文件的,一些省还出台了大数据相关文件; (5)一些省针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主要是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消费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在省级层面进行统筹,出台相关文件的。 (2)(3)两种情况涵盖了大部分省份。《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得到热烈响应,信息消费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拉动力。 除了少数边远省份之外,大部分省份对智慧城市建设均有明确意见和具体安排,这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共识,甚至有局部过热的风险。 智慧城市建设的双轮驱动:一是中央政策导向驱动,二是地方自发需求驱动。为落实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若干意见,2013-2014年各省密集出台落实文件,少数先进省份出台新一轮智慧城市专项政策,将与信息化相关主题(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信融合、信息产业等)一网打尽,几乎相当于一个中期信息化行动计划。 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受信息消费的强力拉动,受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IT的创新驱动,将统领所有的信息化发展主题,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两化融合、信息产业促进等,走向更高层面统筹和融合。 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巨大风险:一是没有钱借钱也要上的社会化融资的债务风险,二是业务多样性与技术复杂性相互叠加的工程风险,三是不清楚智慧城市建设到底为谁服务的脱离群众的政治风险。各种各样的规划计划一窝蜂满天飞,强调顶层设计没有错,但必须警惕脱离实际的假大空和千篇一律,更应该强调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1、东北地区(4个) (1)黑龙江省 《“宽带龙江”战略及实施方案》(黑政发[2014]11号)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二五”规划》(未发布)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简表 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H建设用地development land E非建设用地non-development land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 代码codes 用地类别中文名称 Chinese 英文同(近)义词 English R 居住用地residential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business facilities M 工业用地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W 物流仓储用地logistics and warehouse S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road, street and transportation U 公用设施用地municipal utilities G 绿地与广场用地green space and square

2用地分类 2.1一般规定 2.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2.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2城乡用地分类 2.2.1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2.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 3.2.2的规定。 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类别名称内容 大类中类小类 H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等 H1城乡居民点 建设用地 城市、镇、乡、村庄建设用地 H11 城市建设用 地城市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H12镇建设用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3乡建设用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的建设用地H14村庄建设用 地 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 H2 区域交通设 施用地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管道运输等区域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客货运站、公路长途客货运站以及港口客运码头 H21铁路用地铁路编组站、线路等用地 H22公路用地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 H2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 H24 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不包括净空控制范围用地

黄石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出炉

黄石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出炉 (记者曾丽妮)近日,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石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智慧城市的建设,黄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智慧黄石的特点是什么?“经济发展换挡升级、建设成果惠及全民、社会治理透明高效。”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则是网络、交通、医疗、政务、产业等全方位的智能升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 打造智慧城市 黄石快人一步 《规划》的出台,智慧城市的建设,黄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扎实深厚的“基本功”。我市是全国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在全省处于前列。此外,黄石是国家工信部批复的全国第一个TD电子政务试点城市,超过40%的市直部门建有OA系统,并初步实现业务协同。 数字黄石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字城管、社区网格管理、平安城市等一批城市管理项目纷纷启动或建成,培育了东楚网络、盛通网络等一批本地信息化企业。 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上,黄石始终“快人一步”,2015年,黄石市大数据管理局正式成立,成为湖北省首个成立大数据管理局的城市,并建设民生、大商务、工业和政务四大数据中心,让城市里的各种信息不再成为“孤岛”。 但仍有不足。《规划》提到,从信息化角度看,部门间数据壁垒较为严重、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化重复投入多、数据资源利用率低,已严重制约信息化对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 2020年实现四大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以‘经济发展换挡升级、建设成果惠及全民、社会治理透明高效’为主要特征的智慧黄石。”《规划》中明确了四大目标。 成为智慧基础设施先行区。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固定宽带用户100%,全市光纤入户率100%。城市和农村家庭分别具备100Mbps(兆比特每秒)、50Mbps接入能力,城区公益无线网络全覆盖,“三网融合”业务全面进入家庭,互联网电视、高清电视及IPTV 业务普遍使用,下一代互联网初见成效。数据中心服务范围全面覆盖鄂东地区,时空信息平台普遍使用。 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初见成效,按需制造、柔性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等制造模式形成示范效应。黄石成为全国重要的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成为智慧政务运行高效区。“一号、一窗、一网”全面实现,80%以上业务可以在移动端办理;“一卡通”实际使用量100万张;社保实现全部业务在线办理,异地办理;公共视频监控体系全面建成,视频资源分级分类共享开放;全民拥有健康档案,二级以上医院全部使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普及,黄石成为鄂东地区医疗中心。 成为信息经济产业聚集区。吸引、培养50至100家大数据企业,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取得突破,初步形成相互带动的产业链条,黄石成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鄂东大数据产业聚集区,产业规模分别达到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倍增发展,黄石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模突破1000亿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电子商务形成凝聚力、由垂直型转向平台型发展,交易额达到4000亿元。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建议》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刚提出时,许多城市管理者简单理解为“数字城市+物联网”,后来发现不对,又变成“数字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然后,又变成“数字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现在有些地方还要加上“无人化”“智能化”,越加越多。这表明,“智慧城市”的定义不断改变,缺乏统一的认识。 “智慧城市”的本质应该是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智慧”服务。从建设目标看,智慧城市可以定义为“更节能、更绿色、更环保、更可持续发展”,利用综合的地理信息服务让城市里的人们生活更方便。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系统能提供的基于地理信息的服务,一定是三维、全息的。它要求地理信息数据更精细、更广泛、更快速、更实时,而且更便于得出分析结果。 “智慧城市”对地理位置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对数据采集技术进行突破,要从单一传感变为集成传感,从移动传感变成传感网,从有限的数据源变成多数据源。同时,几何参数要发展成为物理参数,要加上诸如温度、湿度、PM2.5等指标,推出更多的人性化应用,让城市更加“智慧”。 (摘编自刘先林《智慧城市的本质需厘清》,《光明日报> 2016年 12月9日)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进程与趋势》2018年10月25 日)材料三: 深圳积极推动实施十大工程,促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加快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同时,全面完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光纤入户率超过90%;启动5C试点,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建设可视化的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加快构建海陆空和地上地下的智慧化综合交通服务体系,逐步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系统。 事实上,深圳正整合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APP,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力争实现政务服务“一号走遍深圳”,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企业办事不出区,个人办事不出街,“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国内领先。 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值得期待。根据深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及“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方案,深圳瞄准2018年建成全国一流、

2017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精选案例

2017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精选案例 天夏科技“揭秘”智慧城市新面貌 一、2017年智慧城市十大关键词 1.新型智慧城市 2.PPP 3.顶层设计 4.大数据 5.智慧社会 6.城市大脑 7.智慧城市生态圈 8.智慧产业化 9.VR/AR 10.总包服务 二、2017年智慧城市新动态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通知》提出:政务服务便捷化。创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政务服务办理过程和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创新办事质量控制和服务效果评估,大幅提高政府服务的在线化、个性化、智能化水平。2017年1月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智慧城市与社会治理:参与式指标制定指南》 《指南》指出,大数据与云计算驱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促使城市社会治理产生深刻变革。在理想条件下,智慧城市建设能催生创新型治理,为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技术与新思路。智慧城市能利用高科技手段收集并共享信息,从而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及环境可持续性,建成包容宜居的城市。2017年5月 3、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通知》提出:构建城市智能化基础设施,发展智能建筑,推动地下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元异构数据融合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地、湿地等重要生态要素的全面感知以及对城市复杂系统运行的深度认知;研发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家庭系统协同;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周期智能化。2017年7月

4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 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并明确提出建设“智慧社会”。2017年10月 三、天夏科技年度精选案例 数据铁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月,天夏科技根据贵阳实际情况,量身打造“数据铁笼”项目,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集合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推动城市大脑、云数据中心、感知网、云防护体系的全面建设,编织以“1+2+4+N+”为建设思路的数据铁笼整体建设规划。 坚固安保屏障,助力贵州精准扶贫 二月,天夏科技着眼贵州独山现状,深入独山一线,为打造平安独山、智慧独山、文明独山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后,因地制宜,在贵州独山当地实施了“天网工程”,构建的“天网+地网”防控对接模式,建立健全视频监控系统与路面警力联动工作机制。此项目已成为贵州大数据应用领域的经典项目,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 亮剑杭州安博会构建智慧安防 三月,天夏科技亮相2017杭州安博会,用大数据织起了一张智慧安防的大网。展会上推出智慧城市2.0系统运营平台,将旅游、教育、社区、医疗、环保、农业、执法、交通等城镇建设系统化、一体化、关联化。天夏科技通过对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视频监控及网络信息化融合,将整个城市的海量数据进行集中存储、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以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为智慧安防提供可靠、安全、稳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牵手北方广电,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四月,天夏科技与北方广电达成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为辽宁省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快速落地实施,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项目,助力辽宁智慧城市建设,助力辽宁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 助力“最多跑一次”,跑出便民新速度 五月,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手段,重构公共数据。天夏科技研发出智慧政务系统,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为驱动,优化传统的办事流程,重点解决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领域存在的基础设施条块割裂、网络互联互通不畅、业务系统缺乏协同等问题,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检查、一次到位”的监管机制,避

我国智慧城市面临的14个瓶颈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14个瓶颈 智慧城市的概念自2009年提出以来,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并持续引发了全球智慧城市的发展热潮。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全球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快速发展,成效显著,但面临的瓶颈和阻碍也不少,下面从4个方面列举了14个瓶颈: 一、认知误区方面 1.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建设。对于地方信息化主管部门往往侧重于一个个信息化项目建设,而没有从整体认识智慧城市对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对于行业主管部门往往针对本行业信息化需求。对于智慧城市供应商往往侧重于技术方面,往政府推销新技术、新产品,很难切身从政府管理角度考虑需求。 2.认为智慧城市可以速成。很多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完成一批智慧城市项目,达到快速建成智慧城市的目的,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规划和注重长效运营,导致项目碎片化,造成了信息互联互通壁垒,同时建设容易,运营难,后续需要长期的运营费用维持。 3.认为与行业主管部门关系不大。有些部门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主管部门的事,与本部门关系不大。其实智慧城市建设是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到各行业、各部门,对

于城市的综合运营和联合调度,往往都是需要跨部门数据,才能使工作和决策更科学。 4.完全委托一两家企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有些地方找一两家龙头企业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将所有信息化项目交给改公司来规划建设。这种做法容易过渡捆绑技术公司,造成新的信息孤岛问题,核心数据泄露也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二、组织机制方面 5.组织保障主体多元化。目前,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五花八门,包括智慧城市建设办、经信、发改、政府办、政务办、大数据局等等,容易造成上位多头,各级交叉,导致对智慧城市工作导向、依据、统筹、协调和实施产生影响。 6.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专业性不够。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如果没有总体架构思路,不尊重技术客观性,很容易被智慧城市供应商忽悠,造成一个个项目的关联性和可持续性不够。信息化建设有别于其他行政部门,一旦建设,沉淀数据,就容易造成对系统的依赖,重建和升级或更换企业的成本过高,这就要求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不容易被厂商忽悠,同时也能说服上级领导作出科学判断。 7.行政监管和法律约束不强。目前,各地方信息化建设都出台有相关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信息整合共享办法、

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价值导向

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价值导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对安全需求的增高,智能安防系统普遍出现在公众的生活中,从大街小巷的覆盖的监控摄像头,到居家小户安装的智能报警系统等,不得不承认,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这种智能严谨的保障。所以国家在城市建设中也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从规划到布局,从监控设备的完善到智能联网平台的发展,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百年金海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承建者,在数年的建设经验中,深刻领悟到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决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导向问题,这关系到城市领导者是否下定决心开始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 首先,推动政府机构转型,分享改革红利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成为不二选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关键。近几年,国家把“放管服”不断推向纵深作为重点任务,亟需推动政府转型升级,有效释放市场活力,不断促进创新创业,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事实上,当前很多地方出现经济下坡、投资环境不好、公共服务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其与政府理念落后、反应迟缓、转而不动等直接相关。所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全面推动政府转型升级,充分分享改革红利。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倒逼政府改革,提高整个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活力,进而推动各领域的改革,充分释放发展的能量。 其次,促进城市系统蜕变,抢抓数字红利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感知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了基本特征。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其首先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也将更深刻,尤其通过新型智慧城市的快速推进建设,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感知化和智能化改造,重构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城市系统,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协同化发展,构建互联网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使城市深度感知、互联互通、智能改造、模式创新成为常态,促进整个城市基因和机体的蜕变,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化改变了城市的细胞与基因系统,数据成为了驱动城市运行的核心要素,促使城市主体、服务体系、协作模式等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借势而为、顺势而动,抢抓数字红利,升级城市系统,形成以信息流为核心的资源体系,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支撑运行体系升级,竞争城市红利

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闫晨)

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闫晨 (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23) The application of 3D laser real-vision technology in the Smart-City Yan Chen 摘要:随着计算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测量系统的可量测实景三维应用技术已成为智慧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流技术。本文介绍了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在智慧城市的几个方向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字:三维激光;实景;智慧城市; 一、引言 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为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智慧城市,即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只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的生产模式、服务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大量的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随之出现,其中最杰出的应为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技术,是继GPS技术以来测绘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革新。它的出现推动着三维空间数据获取向着集成化、数字化、实时化、动态化和智能化发展。如何将人类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问题已经得到了实现,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现也不再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三维激光实景技术特点 中海达旗下子公司武汉海达数云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致力高精度三维激光测量系列产品开发、应用服务与产业化,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三维激光测量技术为核心,以3S技术为依托,围绕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器及其集成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行业应用,面向测绘地理信息、数字文化遗产、精密工业测量、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为数字三维世界建设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海达数云所使用的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在二维地图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连续的360度实景三维影像,并通过专门的数据开发平台与数字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无缝集成,从而给用户提供了具有丰富环境信息和立面信息的实景三维可视化环境,真正满足了把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装进电脑的需求,它不但以真实的方式展现了城市发展变迁,而且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数据管理与服务方式,为智慧城市现代化业务提供可视化、可测量的应用,给用户提供了最好的交互性。 三、三维激光实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基于一体化移动测量系统技术采集的可量测的实景三维数据,以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全景影像的方式来直接反映地物要素以及自然环境的原貌,它既包含了所要量测的目标地物信息,又包括了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和社会信息,而且作为一种新型地理信息数据源,可与天地图或各类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无缝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各方面提供所需的实景化专题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