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甘州区南关学校三年级组刘桂芝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为此,我校三年级语文组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小学语文中年段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

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二、目标与任务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堂教学常见的几种训练形式

(一)指向语言意义理解的写作。

阅读是从文本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活动,是理解、领悟、吸收、鉴赏、判断和评价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叶圣陶说:"读文艺作品,能知言外之意(潜台词),能据文本而为切合实际之想象。如此即可锻炼自己文艺写作的能力。"课本选文多是文学经典和名家名篇,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获取课文的语言意义,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素养积累至关重要。因此,理解课文内容、获取语言意义,是阅

读教学首先要完成的任务,也是语言文字运用即写作训练的基本切入点。

1.辅助理解、领悟文章的写作训练。如:人物心理、语言等的补白;故事情节的扩写、故事的续写等。

如《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课中,讲到少年忍辱捡起硬币的片段,可让学生就当时少年的心理活动进行一个补写,还有最后大义凛然扔出硬币的情节,也可进行心理活动的补白。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旨思想。

2.指向鉴赏、判断、评价的写作训练。如:古诗改写、故事人物评价、对事件发表议论。

"读"与"写"是学生的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只有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展其整体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指向语言形式的体悟与迁移。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信息,使其获得情感体验,还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表达的秘妙。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就是带领学生在文章中走个来回。??来?字是指透过语言文字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回?字则是指从思想感情回到语言文字,探究语言形式的表达特点。歌德也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

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因此教学中要多关注语言形式,引导学生揭开形式秘密,领略语言表达的魅力,并能达到迁移运用的掌握层面。

课文中值得关注的语言形式特点有很多,如:

1.文章的整体构架方式(总分总,时间、地点转换,事情发展的顺序、倒叙等)

如《葡萄沟》

2.段式结构安排(并列、因果、承接等)

如《小镇的早晨》

3.语言风格(修辞、句式)

4.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反衬、烘托等)

如《翠鸟》

5.说明方法等等。

如《海底世界》

常见的训练方式有:

1.通过扩句、缩句、换词、造句等方式体悟语言的丰富性和用词的准确性。

如《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教学第四、五自然段,在引导学生感受了几个动词的运用之后,可就某一个命题进行换词或是仿写,从而感受语言的丰富性与准确性,对文章表达带来的妙处。

2.写作顺序的感知与迁移。

如《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第四自然段写作者观察到的草地在早晨、中午、傍晚的变化,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这种写作方法,

并领悟了这样写的妙处以后,可以乘势引导学生写写我们身边某一个物体或是地方一天的变化。但一定要避免学生思维陷入僵局,只关注到类似的植物,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

又如《老北京的春节》

3.诗歌仿写。

4.运用关联词写话。

5.修辞手法的鉴赏和迁移运用等等。

我国小语专家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多形式的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搭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我们已然在路上,让我们且行且思,继续出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地位。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听觉,强化“听”的训练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说:一般情况下听与说总是互相伴随,这就决定了听力训练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因此,课堂上我结合他的方法进行听力训练。 1、听后复述。首先找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进行范读(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学生不能记笔记,听完后站起来复述听后内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变原文中心。这项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好习惯。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

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因此,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 2、听话改错。教师在读语音材料时,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读错字词,让学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师在说话时,有意说一些病句让孩子们纠正,这样训练很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对语言错误的感受能力。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的特点,我尽量通过比一比的形式,看谁能找出老师最多的错处,抓住孩子们的爱表现自己的心理,使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都得表现的机会,是他们有一种帮助老师纠正错误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们专心聆听的好习惯。 二、培养说话能力,规范“说” 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特别是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1、培养学生大胆说话和用普通话说话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说话,先要敢于说,然后才能说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中,多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回答,说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最新文档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教学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那么当今小学生读写现状如何?怎样才能让学生愿读、乐写、善写呢? 一、学生读写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读写分离、机械练写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读写分离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仍把写作课和阅读课当做两种独立课型来定位,认为二者间是互不干涉。要么就是老师有一定的读写训练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过分强调形式,学了写景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写景;学了写人的文章,就要求学生仿写人物。在指导时忽略了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写”的体会,换言之,就是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表达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整体与全局意识。 (二)只读不写、光说不写 教学中的只读不写忽略了从“读”到“写”中间还应存在一个严重的环节,那就是表达方法的习得。而光说不写则让学生的思维往往停留在片断性的跳跃上,而无法系统地连成整体,无法形成规范的、符合逻辑的书面表达。(三)没有找准文章读写结合点 在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时,教师没有选择适合的教学时机,没有很好地挖掘和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教研活动中也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广博课外阅读,服务读写结合 《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确保学生达成这个阅读总量,就要多读

书、读好书。读书的方式多样:既可以在课前、课内、课外阅读,也可以利用音像阅读、网络阅读;既可以是阅读名家名作,又可以是柔美古诗文、科普读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既可以校内个人阅读,也可以在家中亲子阅读。至于读物推荐,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读物,还可以结合历史或时事推荐读物等等。 (二)积极感悟生活,丰盛写作素材 作文的源泉来自通俗生活的点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对情绪的储备达到了相对丰盛的程度,其习作的内容就能填塞真情实感,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认识生活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善观察、引导学生善感悟、培养学生善思考,善积累,无疑是为“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重组阅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着力点 我们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内化,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而读写能力的训练应该是有序列的,有章法的。 所以教师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打破以往语文学习将“读”与“写”独立训练的传统;其次要有全局意识,通读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各个年段教材的读写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确立每学期的写作重点、难点以后,再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确立单元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再结合单元读写训练目标找准每课的读写结合点。总之,尝试在例外的主题中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研读教材,重组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读写主题,使读写训练更有内容可抓,更有方法可学,更有蓝本可仿。这样,读写结合的有用落实才能事半功倍。 (四)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 (2)仿写迁移。仿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仿内容,二是仿形式。以范文引路,指导从仿写学习写作,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多见而有用的形式。但是,仿写是引导学生掌握范文中语言和写作方法,但不能让学生作文能力只停留于模仿的阶段,仿写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模仿引向创造,在模仿中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三年级1-7课读写结合

1、燕子 要求:1、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感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美,休息时的娴静,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如:斜、掠、沾、几痕 2、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仿写 3、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了,你们看,它们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它们正做着快乐的梦呢。你们猜猜看,它们梦到了什么呢? 4、小练笔: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评价: 互动: 推荐: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大地上一片生机勃勃,聪明伶俐的小燕子出来活动了,小燕子喜欢停在电线杆上,一双浅黄色的小爪子紧紧抓住电线。背上的羽毛像黑色的西装。腹部的羽毛像雪白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短又宽的小嘴。 燕子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会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尽管蚊子.苍蝇是那么机灵,飞行的速度是那么快,可还是难以逃脱燕子那锐利的眼睛。只要害虫一出现,小燕子就像箭一样飞过去,张开那短而宽的嘴巴,害虫就成了它的腹中之物。有时候燕妈妈还把害虫含在嘴里,飞回窝里喂宝宝呢!小燕子不仅是捕虫能手,还是垒窝能手呢!它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空新燕琢春泥’。燕子在屋檐下搭窝,先用泥土.稻草.树枝垒好,再用口水粘好,燕子搭窝真不容易。 2、古诗两首 要求: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近旨远。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的练笔方式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好方法。改写《咏柳》,写成一篇描写柳树的记叙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水》这一课时,我觉得“从头顶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共24页】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从1951 年开始,丁有宽老师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了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近半个世纪,丁老师的语文教改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这个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春到1963年秋;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秋到现在。 (一)“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级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指导作文教学。 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阐明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

(二)“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 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 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 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 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 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 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这次试验的着力点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上,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在 三、

三年级“读写结合训练” 的探索

三年级“读写结合训练” 的探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效高耗”的顽症至今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用时最多,收效甚微,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孩子们虽然在学习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只是在分析一些情节,忽视了让他们感受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课文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如同过眼烟云,不留痕迹。致使不少学生待到自己要表达时,思路闭塞,胸中虽有物,口中却无词,说话语病多,作文无条理。 语文是工具。学生阅读书籍和写作文章的技能必须通过训练方能形成。阅读积累了语言和思维的材料,具有范型的作用,阅读材料在一定意义上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样式”,而作文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换句话讲,读和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读和写的关系实质是“吸收”和“表达”的关系,是“学”和“用”的关系。学用必须一致,读写必须结合。正如《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那样:“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所以,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来成了人们读和写结合的至理名言。不过书海无涯,“万卷”怕是没有时间去破的,

所以要讲究效率。。我们的职责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攻读有限的篇目,积累一定语言,训练表达,做到:思路畅通,胸中有物,口中有词。中年级学习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扎扎实实地进行片断读写训练,将使学生受益非浅。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通常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形 式: 一、读中学写。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作文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形成个性化的语言。在操作时有以下几种方法:1.学习写作方法。从教材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认识点、情感点等化开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达到读写的有机融合。例如《放风筝》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先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说说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风筝;作者是怎样把这几种风筝写具体的(使学生悟道:既写出了风筝的颜色,又写出了风筝在空中的样子;同时还根据风筝放飞的情景又写出了作者的想象);最后让学生想想天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这里的“写” ,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明确训练目的。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读写结合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 (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诗人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给写以更多的启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容易说出运用了排比句式、并且每个句子句式相似的特点,从而明白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之后我出示了“你的____ ,变成了___ ,为我们_____ 。你的____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为我们_____ 。”,引导 学生进行小练笔,有许多学生写得不错,如“你的爱,变成了美丽的宇宙,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家园。你的身体,变成了美丽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你的四肢,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为我们指引方向。你的奉献,变成了无私的爱,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样学生就更好地理解了盘古的奉献精神,而且还能够运用排比句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从而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以写促读,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写是表达的一种手段,是为了交流思想感情。写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对于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的过程。写不仅需要懂得怎么写,还要解决为什么写和写什么。写的过程词语的运用,篇章的结构,都会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如《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如在描写除夕一段时,开头第一句便点明了“除夕真热闹”,接下来便如家常般地写出了春节的热闹,从声音、色彩、味道等方面来写,可以说是调动了作者全身的感官来写,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感受到家家户户都是这么热闹,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领悟到其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教学这段时,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感官,写一写你是如何过除夕的。学生动笔写作,真实地写下自己的“除夕之旅” 。仔细看同学们的习作,不难发现,学生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写除夕的热闹,同时又加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反思

读写结合教学随笔 宁陕小学沈洁 一、应把握好写的时机 阅读课中的小练笔安排的时机是否合理,从小处来说直接关系到小练笔这个环节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练好,从大处来讲,会影响上课的节奏和整堂课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注意读与写的自然转换,要让学生在体验到某种情感,或产生共鸣,真正让学生心有所动时进行练笔,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练写的内容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材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但面对那么多随处可见的训练点,千万不能读一段练一段,读一篇练一篇,随意而为。我们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年度、文本、单元练习的角度统筹安排,精挑细选,有层次的引导学生通过迁移运用,使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的功能扎根于自己的语言宝库,习得句、段、篇的构思范式。低年级的教学,需更多关注一些描绘形象、比喻恰当、比拟形象、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不仅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读懂;还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遣词造句能力。中高年级的教学,则需关注段的训练,紧扣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有典型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进行练写。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仿写,这样循序渐进,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呈上升之势。 三、练写时间要安排充足 课标指出: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走进文本,充分的读,表现在写中也一样,要使文章中心在练笔中得到深化,,感情在练笔中得到升华,学生表达能力在练笔中得到提高,就必须保证练笔的时间,让学生从容练写。 四、重视写的评价 当学生写完读写练笔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做出准确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以优化练笔的效果,我们应重点根据文本特点,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利与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利与法 发表时间:2017-09-26T17:02:53.86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作者:赵海霞[导读] 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841000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地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地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遣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 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 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 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对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地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结构组织能力。 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瑞安市实验小学吴向华我们三年级组研究的课题是《立足中段,从读学写》。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把握好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尺度,应是提高中年级作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这个阶段性,有必要将抓住段落特点、读写结合作为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平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是这样做的:1、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交流。2、选定课例,解读教材,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课内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设计。3、执教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听课、评课。 今天林燕老师上的习作五就是感受父母的爱,写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学习如何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事情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林老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举行综合性学习,了解了有关爸爸妈妈爱孩子们的一些事例,然后进行归纳,看着这些熟悉的事例,孩子们深有感触,原来父母的爱就是从这样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再指导孩子们写作,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有话要说,有话可写,这样水到渠成,情感得以升华。 抓准单元的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要点,深入孩子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设计,从读学写,这样能够夯实孩子们写作的基础,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为高年级篇章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课内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设计。 我们细细翻阅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发现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几乎都有供学生发挥的空间。教学中,可以把教材蕴含的这种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它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认真研究教材,努力寻找了每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发现这么几处可以进行训练。 1.空白处补写。 例如学《荷花》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学习第3节“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时,围绕“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白荷花的各种姿势进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读和写的关系,将这两个环节人为得分开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加以引导。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颂。但应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阅读,要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谴词造句。故而,读文章时要仔细认真,勤思多想,最好的方法是联系自己的实际对照阅读:文章拿到手,自己先想一想:这种题目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心词是什么?有什么限制?让我写应从何入手?读文章的过程中,想作者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指导学生阅读,最初阶段应放在课内,通过教师有目的的问题设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练习。当然,课外也应该适当地指导,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自觉行为,往往为求知欲所支配,为浓厚的兴趣所驱使,他们还可以运用自己课内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因此,效果往往更显著。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克服“偏食”,即只读某一类作品的现象,克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地啃大本书的现象。 以读促写还要多做笔记,灵活运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到好文章,要让学生致力于理解、消化,将一些对自己作文有用的材料摘录下来,归类整理,经常翻阅,学习作者的立意方法、写作方法,单一反三,灵活运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使之变成自己的阅读储备,进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我们很难想象有不经勤学苦练的神枪手,不下水的游泳冠军。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经常动笔,反复运用,不断探索,才 ne逐步解决各种困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从不会到会,从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多写多练,对十处在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首先是多进行写作的各种单项训练,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第二,多练成篇的作文。日前,国内有各种流派的作文序列化训练模式,但总的一点是肯定的,练习成篇的文章应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不必强调特色;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有序、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又如学习《三味书屋》后,可安排学生以{我的卧室》和《我的小房间》、《我们的教室》等为愿进行仿写。要求按空间顺序描写和介绍,并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便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因为一篇文章或一段话,可仿之“点”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也很多.哪些该仿。哪些不该仿,模仿哪些“特点”,怎样模仿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指点,例如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属总起分述段,或是属分述总结段,或是空间叙述请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断,就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仿写时,同时告诉学生这种片断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结构段的写法,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如;在《鸟的天堂》这课中描写大榕树的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孙老师抓住这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来进行点仿训练。 所以,我认为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把规律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成绩,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黔江区中塘小学)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初探 ◇ 彭 彪 语文教研 2011.NO8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6-11-17T13:25:08.0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作者:郭玉杰[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 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朱村小学262200 读写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笔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及体会: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地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地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遣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可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 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 例如,在《狼和鹿》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样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 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 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对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地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 例如,在《庐山的云雾》一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_1000003787710111

浅谈小学语文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冯强松(广宗县东召中心小学,河北广宗054600)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 语文学科的过程中,要学会阅读和写作等基本的素养。而小学语 文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好的阅读技巧,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才能为他们在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个教学过程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此阶段养成爱写、想写、乐写的优良习惯,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他们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 而要让小学生有一个好的写作基础,就必须要让他们有一个 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读与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读写联系的教学,要做到读与写地渗透,读与写相结合。读与写的结合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 能力的,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如何把阅读与写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就成了最为关键的一步,当然这也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正在探索的问题。笔者现根据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条有效的方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借用教材,进行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的内涵就是要在“读中学写”“读后练写”。这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很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好文章来说很关键。因为写作的根在阅读。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悟好的写作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中华民族中最经典、最优秀的、最值得朗诵的文章。教师如能从教材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去领悟其中的真谛,让学生领略作者的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从而解决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到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的,以及如何安排篇章结构的,让学生真正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传递出来的情感,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理解教材,掌握课文内容,并且还对作者如何布局,如何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来展开自己的情感。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自然也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去运用。 二、以单元为块,进行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的教材都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每个单元体验的主题 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单元的课文在表达方式上会有所差异,在积 累方面、读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的形式上会有差异。但是,一个单元中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其内容却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所以,教师在安排的每个单元的读写练习时,一定要有效地运用各个单元的这些训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想说就说,要说就给机会说,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凭借教材,以阅读为基础,把握课文的文路,理解内容,领会课文中那些写作方法。等到在单元训练中教师让写类似的文章时,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按照写作写出自己的习作。可见,以单元为块,训练学生的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 的训练方式。 54 ◎ 三、选准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任何知识都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摄取的,虽然每个学期都会开展作 文训练,进行几次单元的写作练习,但只有这个显然是不够的。教师 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每篇课文中蕴含的读写资源。因为,课本 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都蕴藏着丰富的读写资源,只要教 师把握好时机,选准读写的结合点,经常性地去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 练习,比如进行仿写、改写、续写、扩写、插补写等形式各异的且具有创新性质的练习,就一定能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和 锻炼,进而达到在读写结合中创新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进行仿写练习时,要注意这种方法对于低年级、中年级的学生来时是适合的。所以教师在教低、中年级的学生练习写 作时要注意细心地引导、耐心地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否则,学生在以后将出现怕写作文的现象。 四、拓宽阅读面,进行读写练习 尽管小学语文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毕竟篇数有限,学 生从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阅读面是狭窄的。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 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和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 仅仅是教好课本中的课文的阅读,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其阅读量。 郭沫若先生主张“多读名著”,其原因是名著里的内容丰富、深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作品可以称为是作文的典范,因为 这些文章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很有创意。诗歌、寓言、漫画 等这些作品里面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创新元素,对触发学生的灵性有很 大的益处。每当学生阅读完,都会受到启迪,在构思上、语言上会有 所感悟、有所熏陶。 五、鼓励学生日记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有意识地 去丰富自己的见闻、见识,感悟自己,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 累习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写一手好 文章,就应对周围的事物、周围的环境养成观察的习惯,去对生活中 一草一木、景物、天气、人物进行观察,去感受生活百味,然后把所 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积累素材。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整体推进,对于提高小学生的 综合的语文素养,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及提升学生的人生品味都有极大的益处。 可见,学生只有经过大量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