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重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三、教学准备:1、培养小麦幼根。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小资料]: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2.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1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提问]:阅读了这两则小资料,你有什么疑问?[讲述]:同学们提出的阅读资料,提出疑问:(1)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2)根毛是什么?(3)为什么根有大量的根毛?(4)根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疑问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希望通过学习,自己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提问]:能说说你所了解的根具有什么功能吗?[出示]:人参和玉米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根还有贮藏、支持作用。[讲述]: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根的结构。[观察]: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的幼根。在根的靠近尖端的部位生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结构,叫做根毛。[讲述]: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同。[观察]:请同学们对照书上插图,认识根尖的四个部分。[指导]: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就可看到幼根上距离顶端一段距离的地方,长着密密的根毛,多得数不清,这就是成熟区。靠近顶端的根毛短小一些,另一端的根毛有些已经枯萎了。根毛的下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长区;再下部稍稍发暗的是分生区。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再观察]: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永外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写“根尖的结构比较”图表,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积极回答:吸收水分,输导、固着作用。仔细观察,认识根毛,了解根尖的概念。利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熟悉四个部分。根据老师的指导

准确分清四个部分。两人一组进行观察,认识根尖四个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和排列。共3页,当前第1页123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根的生长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细胞形状[提问]:同学们在观察装片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课本内容没有提到的结构?[表扬]: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他提到的管状结构就是导管。[出示]:导管的模型。[讲述]:在根尖的成熟区及其以上的部分,一些细胞死亡,细胞之间的横壁消失,细胞核、细胞质消失,形成了一条上下贯穿的管状结构,这就是导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是靠导管运送到植物上部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播放flash]:根尖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小资料告诉我们根的分支生长的速度是很强的,那么根究竟是如何生长的?[讲述]:根的生长与根尖的结构有关,根尖的哪个部位和根的生长直接有关通过直观地观察,总结出:根冠的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伸长区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的细胞体积也较大,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举手回答:发现了染成红色的管状结构。把补充的知识记录在书上,了解导管的形成,认同导管的功能。系统性地重温根尖结构,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内容教

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呢?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得最快?[作出假设]:伸长区生长得最快。[设计实验]:取一株幼根长约2cm的蚕豆幼苗(根较直和粗壮,便于实验和观察)。将根平放,吸去水,用圆珠笔轻轻地画四条横线(或用黑线轻轻地扎在幼根上)。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填入实验记录表中。再将幼根培养24h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算出净增加长度。根尖生长记录表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实验前长度24h后长度净增加长度[得出结论]:根尖的伸长区生长得最快。[提问]:请同学们分析根尖伸长的原因。[结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提问]:你能推测出根冠和成熟区的功能吗?[提示]: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全班交流后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课后完成根尖生长记录表,第二节课进行汇报。发现:越接近根尖处,横线的距离越大,而幼根上部的横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讨论回答:分生区细胞不断地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地增加。说出根冠有保护作用,成熟区的特点是具有大量根毛。认同这样的结构能增共3页,当前第2页

123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总结]: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讨论]:为什么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个土坨?[讲述]: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播放flash]: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讲述]:根还有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这对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利。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防止幼根的损坏。观看flash,认同根的向地性五、板书设计: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一、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二、根的生长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2.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征,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3.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a.根冠和生长点b。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根冠和伸长区

探究报告根的生长部位 1. 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针对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 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到的结

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析和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7.有没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能不能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共3页,当前第3页123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 (土壤部分)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活性酸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盐基饱和度,团粒结构,腐殖质,肥料,拮抗作用,协助作用,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碱解氮,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晶格固定,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肥料利用率,生理酸性肥料,水溶性磷肥,磷的退化作用,堆肥,基肥,追肥,种肥。 二、填空 1.世界各国对土壤质地进行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但大多国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种类型。 2.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和()两个转化过程,其中()是释放养分的过程,()是保蓄养分的过程。 3.根据土壤孔隙中水吸力的大小及土壤水分有效性将土壤孔隙分为()、()和()三种类型。 4.土壤中最好的结构体是(),所谓改善土壤结构性,就是要增加土壤中()的含量。 5.按照土壤吸收性能所发生的方式不同可将土壤的吸收性能划分为()、()、()、()和()五种类型。 6.土壤酸度有()和()二种类型。 7.土壤质地层次性一般包括()、()和()等几种类型。 8.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有()、()、()、()和()等五大类群。 9.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和()。

10.团粒结构具有多级孔隙,在团粒内部是()孔隙,团粒之间是()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而且()也较高,使土壤具有良好的()。 11.土壤胶体通常以带()电荷为主,因而可吸附()离子。 12.影响交换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是()及其()。 13.在十六种必需营养元素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是()、()、()。 14.土壤养分一般以()、()和()三种方式向根表土壤迁移,一般认为,在长距离内,()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而在短距离内,以()补充根表土壤养分更为重要。 15.目前人们通常认为离子以三种方式通过原生质膜,即()、()和()。 16.()和()是植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也是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 17.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氮素在土壤中容易通过()、()和()三条非生产性途径损失。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是磷在土壤中易被()。 19.氮素在土壤中有多种存在形式,通常把()、()、()和()四种形态的氮统称为水解氮或碱解氮,表示土壤中的有效态氮素。 20.石灰性土壤中无机磷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21.养分归还学说是德国化学家()于1840年提出的。 22.石灰性土壤中,过磷酸钙中的磷与()作用,生成()和(),最后大部分形成稳定的(); 23.草木灰中钾的主要存在形态是(),其次是(),()最少。 24.钾肥一般要求深施覆土,是因为深层土壤湿度变化小,()固定作用较弱,有利于提高钾肥肥效。

7 第7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 7 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生长 2. 分化 3. 脱分化 4. 再分化 5. 发育 6. 极性 7.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 9. 种子活力 10. 需光种子 11. 细胞全能性 12. 植物组织培养 13. 人工种子 14. 温周期现象 15. 协调最适温度 16. 顶端优势 17. 生长的相关性 18. 向光性 19. 生长大周期 20. 根冠比 21. 黄化现象 22. 光形态建成 23. 光敏色素 24. 光受体 25.感性运动 26.生物钟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TTC 2. R/T 3.Pr、Pfr 4. PhyⅠ 5.PhyⅡ 6.R 7.FR 8. UV-B 9. BL https://www.doczj.com/doc/b96291058.html,R 11. LAI 12.GI 13.RH 三、填空题: 1. 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 、 。 2. 为使果树种子完成其生理上的后熟作用,在其贮藏期可采用 法处理种子。 3. 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4.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5..种子萌发初期进行 呼吸,然后是 呼吸 6. 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 的影响。 7. 在种子吸水的第l阶段至第2阶段,其呼吸作用主要是以 呼吸为主。 8. 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总是在 长芽,在 长根。这种现象称为 。 9. 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称为 。 10. 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 、 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 11. 在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形成时,当CTK/IAA的比值高时, 诱导 的分化;当CTK/IAA的比值低时, 诱导 的 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的比值,诱导 的分化。 12. 蓝紫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 作用。 13. 烟草叶子中的烟碱是在 中合成的。 14.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和 ,其中 型是生理激活型。 15. 光敏色素的单体是由一个 和一个 所组成。 16. 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三种光受体为: 、 、 。 17. 光之所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是因为光促进了根内形成 的缘故。 18.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19. 土壤中缺氮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氮肥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20.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1. 向光性的光受体是存在于质膜上的 。 22. 关于植物向光性反应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 分布不均匀,一是 分布不均匀。 23. 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感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 24.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和 。 25. 植物借助于生理钟准确地进行 。 26.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三基点,即 、 和 。但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四、 选择题く单项和多项 ): 1.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紫光 B.紫外光 C.红光 D.远红光 2.花生、棉花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 A.水 B.矿质元素 C.氧气 D.光照

《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教案5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们了解了种子萌发成完整的植物体的过程,对植物体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指导他们进一步了解植物体的结构,比如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结构——植物的根。 本节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从宏观到微观依次将根尖的结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进而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的结构,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结构,描述生物体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智能提高与训导: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情意修炼与开导:用显微镜真实展现根尖的微观机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务实的科学态度。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观察和讨论确定“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根据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讨论分析各部分的功能。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植物根的图片以及与根的作用有关的资料。 2、萌发的小麦种子 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 教学过程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的胚在吸收营养物质后,胚芽、胚根迅速生长发育,其中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那么植物体的根长什么样呢? 生: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植物的根的图片。(略)

师:植物体的根形态各异,但它们有共同的结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上萝卜的根的图片以及自己准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 生:植物体的根上毛茸茸的。 师:这叫根毛。我们把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这是植物体的根中很重要的一段。请同学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麦的根尖的外形,小组交流并派一代表描述。 生:根尖的最下部呈淡黄色,往上呈白色,再往上密布白色的绒毛。 师:呈淡黄色的部分是根冠和分生区,呈白色的部分是伸长区,密布绒毛的部分是成熟区。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同,从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那么人们又是如何来划分根尖的四个部分的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小组讨论并派一代表描述。 生:根冠的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伸长区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的细胞体积也较大,其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师生共同小结,将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入课本的表格中。(略)师:根尖各部分的细胞大小、形态各异,它们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请同学们根据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分小组讨论各部分可能有什么功能,并派一代表小组间交流。 生:(略) 教师小结: 根冠:冠—帽子也,起保护作用。 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能够分裂,与根的生长有关。 伸长区:伸长区的细胞能不断地伸长,也与根的生长有关。 成熟区: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尖与外界接触的面积,有利于根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根尖的基本结构,了解了根尖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那么植物体的根有什么作用,又有怎样的经济价值,请同学们看课外阅读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根的作用和价值的资料。 师生共同小结: 植物体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功能。 植物体的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可供食用、药用,可做工业原料、工艺品,豆科植物的根能形成根瘤固氮。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知识要点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练习题 定海小学袁优红 一、填空题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的新的生命。 2.选种要挑选的、没有受过的种子。 3.种子萌发先萌发出,再长出;植物的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和,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在土壤中。 二、判断题 1.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3.子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6.所有的植物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7.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满足自身需要。()8.植物光合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9.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10.植物的茎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三、选择题 1.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很多C.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A.植物身体的平衡 B.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B.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 5.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植物上生长,叫()。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6.凤仙花的茎是() A.缠绕茎 B.直立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7.凤仙花又叫指甲花,是一种常见的()。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8.根的生长方向和()有关。 A.种子放置方向 B.杯子放置方向 C.无关 D.温度9.在发芽过程中,种子的()先长出来。 A. 根 B.茎 C.叶 D.果实 10.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是()。 A.果实 B.根 C.叶 D.茎 11.凤仙花的花期约为()。 A.1个多月 B.2个多月 C.3个多月 12.凤仙花果实里德种子数量是()。 A.1个 B.2个 C.很多个 13.植物的茎输送叶子制造的养料的方向是()。 A.从下向上 B.从上向下 C.没有方向 14.凤仙花花朵的颜色是()。 A.红色 B.蓝色 C.无色 15.结果之后,凤仙花植株()。 A.长高不明显 B.长高很明显 C.一直会长高 四、综合实践题 1.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 凤仙花牵牛花葡萄红薯 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 2.开花植物的生长一般经历哪几个阶段?它们的身体分为哪六个部分? 3.说说播种凤仙花种子要注意什么?

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及生理功能

1、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及生理功能 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 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近90多种,而植物能吸收的有60多种,但对于植物生长发育来说,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只是16种,分别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铜、锌、硼、铁、钼、硼、氯。而碳、氢、氧三大元素主要从水和空气中获取,不作为根系管理所需元素之列。 除碳、氢、氧外,其余13种营养元素,一般称为矿质营养元素。它们主要以无机离子的形态被植物根系吸收。其生理功能如下: 1.氮(N) 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氮主要是NO3--N和NH4+-N,还可以吸收NO2--N。 某些可溶性的有机态氮化合物,如氨基酸、尿素等也能直接被植物少量吸收。 (1)植物吸收的NO3-需要在根部和叶部还原为NH4+后,才能参与植物体的氮代谢; 一般地,植物吸收的NH4+,以及由NO3-还原生成的NH4+,部分被合成酰胺和氨基酸; (2)酰胺经氨基转移作用,可形成多种氨基酸,然后进一步形成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蛋白质、遗传变异的重要物质核酸和生物催化剂酶等; (3)氮还是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生物碱和激素均含有氮。可见,氮是植物有机体结构物质和生命物质的重要组分。 2.磷(P) 在介质pH值5-7条件下,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的两种形态H2PO4-和HPO42-被植 物根系吸收,并以同一形态直接参与体内的物质代谢。但也可以吸收偏磷酸(PO33-)和焦磷酸(P2O74-)。 (1)磷作为组成元素参与了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如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素、ATP以及一些酶类的合成; (2)磷能够加强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促进氮的代谢和脂肪的合成; (3)磷还能提高植物抗旱、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增强植物对外界酸碱反应变化的缓冲性。 3.钾(K) 钾以K+的形态被植物根系吸收,并以同一形态存在于植物体内。钾对植物的 营养作用是多方面的。 (1)钾作为植物体内合成酶、氧化还原酶、脱氢酶等60多种酶的活化剂,参与了植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作用; (2)在氮代谢中,钾能大大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使之很快地转化成蛋白质,故钾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同时,钾还能增强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3)在光合作用中,钾能提高植物光合磷酸化作用的效率,使单位面积叶绿体产生的ATP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测试卷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测试卷教科版 开 用、、等繁殖后代。 3.在观察种子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最多 、、、、和。 1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是、、和。 29.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繁殖后代。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那么,土豆(洋芋)的种子是长在() A、根上 B、茎上 C、叶上 2、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是() 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 3、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作用的是植物的()A、根B、叶C、茎D、枝 4、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5、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根 B、茎 C、叶 6、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A、根B、 茎 C、叶 7、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A、根 B、茎 C、叶 8、植物的叶子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原因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9、植物在它们的生命历程中都要经历的过程是()。A、出生、成长、死亡B、出 生、成熟、衰老 C、出生、成长、成熟、衰老、死亡

10、植物叶子的作用是制造供自己生长的“食物”——(),满足植物生 长的需要。 A、水 B、二氧化碳 C、养料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只要种子完好就一定能够发芽。( ) 2、所有植物的生命都是从种子开始的。( ) 3、种子的萌发是向下发育出植物的根,再向上长出茎和叶。( ) 4、浇花时一般把水喷到茎和叶上,让它们更好地吸收水分。( ) 5、凤仙花出现花蕾时就不再生长了。( ) 6、在凤仙花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 ) 7、茎从上到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8、茎从下到上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9、我们要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花。( ) 10、凤仙花的果实是在开花的地方长出来的。( ) 11、凤仙花是不完全花。( ) 四、连线、观察记录(共18分) 1、将下面植物各部分器官名称及作用用线连接起来。(8分)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植物根的主要功能 栽培中的土壤管理、施肥和灌水等措施都是通过根系一系 根深才能叶茂”形象地概括了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密切 1、固定作用 强大的根系可使植株很好地固定在土壤中,防止倒伏。 2、吸收功能 植物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多种营养物质,有机 化合物。 如矿质元素,各种形态的氮素及少量 3、运输功能 根系将其吸收的水分、养分和其它生理活性物质向地上部运输,同时也接收地上部运送下 来的有机物及生理活性物质。 4、改善环境 土壤中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使通气性,透水性变好,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增加, 死亡 的根系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 形态结构 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此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伸长生长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并已分化成熟,形成各种组织。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随着根尖伸长区的细胞不断地向后延伸,新的根毛陆续出现, 以代替枯死的根毛,形成新的根毛区,进入新的土壤范围,不断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2、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多数细胞已逐渐停止分裂,有较小的液泡(吸收水 分而形成),使细胞体积扩大,并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3、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位于根冠之内,总长 为1至2毫米,其最先端部分是没有任何分化的原分生组织,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可以不断 地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根尖的细胞数目,因而能使根不断地进行初生生长。形状为多面体,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泡),外观不透明。 其细胞 (没有液 4、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 土壤磨损的功能。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 常粘液化,当根端向土壤深处生长时,可以起润滑的作用,使根尖较易在土壤中穿越。层细胞常遭磨损或解体死亡,而后脱落。但由于其内部的分生区细胞可以不断地进行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根冠细胞可以陆续得到补充和更替,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和形状。外层细胞 其外此外根 根系是植物的主要功能器官。列生理功能的实施来发挥作用的关系。植物根的主要功能有:

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的规律 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机体,构成植物体的各器官间在生长上表现出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通过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传递或竞争来实现的。 (1)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 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物质元素、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就是指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对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用根冠比来衡量。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根冠比,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根冠比也有变化。一般植物在开花结实后,同化物多用于繁殖器官,加上根系逐渐衰老,使根冠比降低。多年生植物的根冠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侧枝,通常主茎生长很快,而侧枝或侧芽则生长较慢或潜伏不长。这种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除顶芽外,生长中的幼叶、节间、花序等都能抑制其下面侧芽的生长,根尖能抑制侧根的发育和生长,冠果也能抑制边果的生长。顶端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各种植物表现不尽相同。有些植物的顶端优势较为明显,如雪松、桧柏、水杉等越靠近顶端,侧枝生长受抑越强,从而形成宝塔形树冠;有些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如柳树以及灌木型植物等。许多树木在幼龄阶段顶端优势明显,树冠呈圆锥形,成年后顶端优势变弱,树冠变为圆形或平顶。植物的分枝及其株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顶端优势的影响。 (3)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①依赖关系: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②对立关系: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不协调,则造成对立。对立关系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例如,果树若枝叶徒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者会导致花、果严重脱落。 第二种类型: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一次开花植物开花后,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多次开花植物虽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但在生殖生长期间,营养生长明显减弱。由于开花结果过多而影响营养生长的现象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例如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又如某些种类的竹林在大量开花结实后会衰老死亡,在肥水不足的条件下此现象更为突出。生殖器官生长抑制营养器官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花、果是生长中心,对营养物质竞争力过大的缘故。

植物生长方向之谜

植物生长方向之谜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从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茎干则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植物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是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重力,他们从物理学想到,地球引力一定是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的重要因素。当时,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鼻祖达尔文曾观察到,植物的芽和根在改变生长方向时,各部分细胞的生长速度不同。这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达尔文无法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1926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做了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实验。他使植物的胚芽鞘一面受光照,另一面对着无光的黑暗处。结果,胚芽鞘的生长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渐渐地朝着有光的方向弯曲。后来,温特从胚芽鞘中分离出一种化合物——植

物生长素,它有促使植物生长的功能。胚牙鞘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由于缺少生长素而生长较慢,导致弯曲发生。于是,温特认为,植物的茎或叶片的弯曲,是由于生长素在组织内的不对称分布造成的。当植物受到“策略刺激”时,植物组织下部的生长素含量会大大增加,从而使植物根朝下、茎朝上生长。 自从温特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秘密后,很多科学家投入到这一研究领域。他们发现,植物根总是朝着地心引力的方向生长,这同样是通过生长调节剂在根细胞里不同的分布来实现的。于是,他们提出,也许有一种被称为“平衡面”的“策略感应物”流向根细胞的底部,从而影响生长调节剂在细胞中的分布。水平放置的根,其上面比下面生长快,致使根向下生长。可是,这种“平衡面”究竟属于何物?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学者们一时无法知晓。 不久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学家迈克尔·埃文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无机钙对于植物的生长方向起

2.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中,被称为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主体的是()。 A.光 B.热 C.水分D.生物 2.与物候期有直接关系的自然要素是( ) A.热 B.水分 C.土壤 D.生物 3.短日照植物起源于( )地区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A、B、C均正确 4.(2016年高考题)空气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要素主要是()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氧气和氮气 D.氢气和氮气 5.日光温室空气中的()常常缺乏,需要在生产中进行补充。 A.氧气B.二氧化碳 C.氮气 D.有毒气体 6.被誉为“财富之母”的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科学技术 7.()是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科学技术 8.促进农业发展的最活跃的现代要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科学技术 9.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农业增长要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科学技术 10.下列条件均属于农业增长要素的一组是( ) A.土地、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 B.生物、光、热、水 C.土壤、生物、养分种子 D.科学技术、劳动力、生物、空气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2.动物对植物生产既有利又有害,植物对植物生产也有双面影响。( ) 3.长日照植物起源于高纬度地区。() 4.在最适温度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速度较为迅速,生命力较强。( ) 5.作物物候期同耕作管理没有密切关系。( ) 6.空气湿度指空气的干湿程度。() 7.“铁、锰、硼、铜、锌、钼、氯”属于微量元素。() 8.土地是对农业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没有它的参与,其他要素就无法形 成社会生产力。( ) 9.在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发育既依靠自然要素,又依赖农业生产要素。( ) 10.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资本、劳动力属于稀缺要素。( ) 三、名词解释 1.植物生产的自然要素: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练习题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1.名词解释 发育: 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过程. 生长 :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分化 :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结构上异质的细胞过程. 生命周期:一般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种子的整个过程. 极性:是指植物体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形态学的两端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现象。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隐花色素:吸收蓝光(BL, 400~500nm)和近紫外线(UV-A,320~400nm)的色素系统。 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植物器官、组织、花药、花粉、体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生长大周期: 植物体或器官所经历的“慢-快-慢”的整个生长过程.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按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物钟: 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具有近似昼夜周期的节奏自由运行的过程. 向性运动:指植物器官受到外界环境中单方向的刺激而产生的运动. 感性运动: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 后熟作用: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的一个生理过程。 种子寿命:从种子成熟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协调最适温度:把植物生长健壮的温度. 光的形态建成作用: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根冠比(R/T):地下部分的重量与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始终占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2.问答题 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 一、第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水分,氧气,温度,光等等.第一阶段:吸胀吸水,是一个物理过程,速度快; 第二阶段:吸水缓慢,又称为吸水的停滞(滞后)期; 第三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后的快速吸水(渗透性吸水) 。 2. 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时,会使生长素背光侧移动,使得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而较高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使得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3.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特别是紫外光较多,抑制植物生长。 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植物未解之谜_未解之谜之神秘植物

植物未解之谜_未解之谜之神秘植物 动物区别于植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一套发达的、由数量众多的神经元彼此连接而成的神经系统。而反观植物,植物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套“神经系统”呢?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植物未解之谜,欢迎大家阅读。 近些年来,许多报刊杂志不断刊登了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有的说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也有的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时有发现,众说不一。这些报道对各种不同的吃人植物的形态、习性和地点作了详细的描述,结果使许多人相信,世界上的确存在这样一类可怕的植物。 但十分遗憾的是,在所有发表的有关吃人植物的报道中,谁也没有拿出关于吃人植物吃人的直接证据——照片或标本,也没有确切地指出它是哪一个科,或哪一个属的植物。为此,许多植物学家对吃人植物是否存在的问题产生了怀疑。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这种植物能借助特别的结构诱捕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靠消化酶、细菌或两者的作用将小虫分解,然后吸收其养分。 有关吃人植物的最早消息来源于19世纪后半叶的一些探险家们,其中有一位名叫卡尔;李奇的德国人在探险归来后说:“我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亲眼见到一种能够吃人的树木,当地居民把它奉为神树,曾经有一位土着妇女因为违反了部族的戒律,被驱赶着爬上

神树,结果树上8片带有硬刺的叶子把她紧紧包裹起来,几天后,树叶重新打开时只剩下一堆白骨。” 于是,世界上存在吃人植物的骇人传闻便四下传开了。打这以后,又有人报道在亚洲和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发现了类似的吃人植物。为什么会出现吃人植物的说法呢?艾得里安;斯莱克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根据食肉植物捕捉昆虫的特性,经过想象和夸张而产生的;当然也可能是根据某些未经核实的传说而误传的。 1878年,殖民列强在设法教化和征服马达加斯加岛这个偏远地区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竟是如此怪异。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荒野丛林和有关它的传说传回文明世界,从此被人口口相传。 马达加斯加岛在2013年仍是草木丛生,对外界来说,它仍存在一些未被开发的地区,在这里生长的90%的自然菌群,在世界其他地区根本看不到。它是一个丛林,一切都有可能潜伏在里面。德国探险家卡尔;李奇博士(CarlLiche)手持弯刀,带领着一队当地的穴居土着--姆科多(Mkodo)人进入丛林深处。到达一个空旷地时,李奇突然停下了脚步。 眼前的景象是任何一个白人都不曾见过的:一根“像八英尺高的菠萝”的树干上长着浓密的叶片,树叶从树顶一直垂到地面上,7英尺长的卷须向四面八方伸展。李奇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开始跟他的英国助手交谈,并注意到那些当地人开始变得非常兴奋。 他们把一名姆科多妇女推向那棵大树,并开始祈祷。该妇女喝了

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教案第五章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 1. 通过肉眼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骆驼刺与黑麦,资料展示。提问:你们有些什么疑问吗? (如: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 功能呢?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阅读资料,提出自己的疑问。 新课 一根的作用 二根尖的结构与功无论是一颗小白菜还是一棵生长几千年的松树,他们都 是由一粒种子萌发成长的。种子萌发后首先突破种皮的 是什么结构,又发育成为什么呢?这对植物体的生长起 什么作用呢? (胚根,根) 1 出示玉米根的图片和萝卜、山芋,想一想,植物的根 有什么作用? 思考回答问 题

能 1.根尖的结构 2.根尖结构的功能 三根的生长 探究实验 实验结论四根生长2 总结根的作用。(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 功能) 实验过程介绍:取一些培养大蒜,一部分去掉根尖 端,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致,培 养一天后,看根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去除根尖端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根继续伸 长) 1.根尖的概念: 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 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 的结构呢? 2. 根尖的结构 出示小麦根的图,分别完成任务: 1)、观察放大镜下的小麦根尖图,请描述它的外形。 2)、对照课本中根尖模式图,在显微镜放大的图中, 你能找到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吗? (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再上部稍稍 发暗的是分生区。分生区的上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 长区。幼根上距离顶端一段距离的地方,长着密密的根 毛,多得数不清,这就是成熟区) 内部结构如何? 3.根尖细胞的特点 观察图片,比较各区的细胞在形态,大小,排列等 方面有什么特点,并思考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归 纳填入表格。 总结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大蒜的实验说明根尖与根的长长有关,根尖的什么部位 与此有关呢? 提出问题, 1、如何比较根的不同部位同一时间内的长度变化 2、选取怎样的根? 3、怎样划线?从什么地方开始划?各线条间距离怎 样? 4、实验过程中如何观察和记录?结果会怎样? 视频播放 得出结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 与老师一同 总结 思考并回答 问题 按照由外向 内,先宏观在 微观的顺序 观察。 讨论归纳总 结 思考回答问 题 看视频,了解 实验过程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1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要充分利用各种感官,除了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捏一 捏、闻一闻等。对于那些颗粒较小的种子,还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3.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4、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第2课种植我们的植物 1.凤仙花的播种方法:1)选种(饱满无损)→2)放土(瓦片盖住出水孔)→3)下种: 按坑(2厘米2、3个)、下种(每坑一粒)、盖土→4)浇水(适量) 2.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生长变化的方法: 1)纸贴透明杯内壁,再装土 2)种子放在纸与杯壁间,种子多方向 3)浇水土壤中,种子莫浸水 4)每天坚持做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 a.种子先长出什么,再长出什么 b.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c.每天测量一次根的长度 第3课我们先看到了根 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在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的上面滴一层油的目的是封住水,防止水份蒸发。 5.试管中的水量减少,因为水面被植物油密封,水不可能是蒸发后变少的,说明根将水 吸收到了植物体内。 6.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 子(真叶)是不同的。 第4课种子变成了幼苗 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2.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从上往下看凤仙花的叶水平分布的情 况。可以看出植株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原因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3.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

科学家研究植物的趋光性

科学家研究植物的趋光性 葵花向太阳,这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向太阳的岂止是葵花,几乎所有植物都具有趋光性。 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是达尔文。他曾用草芦做过这样一次实验:把这种植物放在室内,就会很明显地发现,它的幼芽向有阳光的一面弯去。如果让幼芽见不到阳光,或将顶芽切一段,它就不再伸向有阳光的方向。植物为什么会这样?还没等达尔文把这一奥秘揭示出来,便离开了人世,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德国植物学家苏定研究发现,植物的趋光与否,全是由幼苗的顶芽来决定的。他在1909年曾做过这样—个实验:把野麦幼苗的顶芽切去,它就不向光了;如果把顶芽接上,它就又奔向阳光。所以他断定,在顶芽里,一定有种指挥植物趋光的东西,可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原来起这种作用的,是一种名叫吲哚乙酸的植物生长素。这是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弗里茨?温特在1926年发现的。他让植物的芽鞘一面得到阳光的照射,一面得不到阳光的照射,发现芽鞘逐渐弯向了有阳光的一面。由此,他从芽鞘里分离出了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化合物是怕见阳光的。所以,当阳光照射的时候,它便跑到了没有阳光的一面,结果促进了遮荫部分生长加快,受光部分则生长缓慢,由于重力的作用,植物便弯向了有阳光的一面。 也有人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植物的趋光性。前些时候,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学者斯坦利?鲁,把植物的趋光性称为生长性运动,是由电荷引起的。他认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的生长点内发生了细胞的电极化,向阳面获得的是负电荷,背阴面则产生了正电荷。带有负电荷的植物生长素便向带正电荷的背阴面转移,结果促进了背阴面的快速生长,便形成了向光弯曲。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迈克尔?埃文斯又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对植物的生长方向起着重要作用的是无机钙。植物的向光性弯曲,是因为胚芽里含有大量的无机钙所致。 关于植物的趋光性问题,科学家们还在继续探讨,做结论还为时尚早。这个迷一旦被彻底揭开,人们对植物的认识就会又跃上一个新台阶。

七年级生物《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第一册植物根的生长 相信大家都被屏幕上的这幅图片吸引了,这是一株长在路边的苹果树,但是这些红红的果实可不是我们要看的重点,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所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根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 接下来看到的这幅图片看上去很普通是吧,它叫骆驼刺,是一种生长在荒漠里的植物,可以看到,地面以上的部分还不足一米,现在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是骆驼刺的根系,又粗又长,可以伸到地面以下15米之多! 这就是骆驼刺完整植株的示意图,上下对比非常的强烈吧!如果大家还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的话,老师再介绍一种植物,黑麦,一株小小的黑麦有大约1400万条根,占地225平方米,相当于两间这样的多媒体教室! 听完了老师的介绍,看过了这么多图片,相信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你们有些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吗?都可以大胆的提出来。 老师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1、根有些什么结构?2、植物的根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3、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特别是骆驼刺和黑麦,他们的根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同来进入一个新内容的学习,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快速播放中的根的生长。可以看到,土壤中的根不断地长长,长到一定的程度便伸出分支,形成庞大的根系。所有的植物那些深埋于土壤中的根都是这样生长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个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学习这一节要达到的目标,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在这个目标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根尖,上个礼拜老师布置探究实验的时候就简单的介绍了,根尖,顾名思义就是根的尖端。相信大家都很好地完成实验了!实验结果也都记录下来了吧! 我们再简单地来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过程,取一些培养出根的种子,一部分种子去掉根尖,也就是实验内容的第一项,另一部分保留有根尖,但是其他条件保持一直,然后培养这些根,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结果,看根是怎样变化的。我要请几位同学来说说看你们的实验结果。。。。。。(询问种的什么种子,两种不同处理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大家使用不同的种子做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去除根尖的种子,它的根不再伸长,而保留有根尖的种子它的根继续伸长。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根尖对植物根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什么去掉根尖以后就不再生长了?是不是根尖上有些什么特殊的结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根尖的形态结构。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一颗已经萌发出根的谷类种子的图片,在这里老师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必要条件(书上55页)是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而外界条件(书57页)是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大家一定要记住了!现在这颗种子具备了所有的条件,开始萌发,首先冲破种皮生长出来的就是根,而图中从根的尖端一直到长有绒毛的这一段我们把它称之为根尖。大家现在仔细地观察这幅图片,你能看到根尖的一些什么结构呢?(注意观察的顺序) 首先,最尖端的地方,有一个透明的、像帽子一样的结构,套在前面,我们把这一段叫作根冠,冠,顾名思义就是帽子。而上端还有一段非常明显的,大家都能看到,长出了许许多多的绒毛,这些绒毛由于生长在根上,所以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根毛,当根毛形成,就表示这些细胞成熟了,因此我们把这一段称之为成熟区。而在成熟区与根冠之间还有一部分,

植物生长五大要素

~~ 植物生长五大要素~~ 1.光线。 2.温度。 3.湿度。 4.空气。 5.土壤。 ~~1.[光线]~~ 光线就是光照,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是由光线的光合作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而成, 所以植物没有光线就不能生存。 观赏花木从需光的程度,大致分为三大类: 阳性植物类.阴性植物类.中性植物类等。 如果我们能够谻豝植物是属于那一类,即可按其光线的需要,栽植在适当的位置,生育才能正常。 反之,栽植的地点不符合光线的需求,生长必会逐渐转劣,甚至罗患病害而亡。 A. 阳性植物类(观花植物占大多数) 阳性植物需光量多,栽培地点日照要充足,日照不足则生育不良, 此类植物不适合做室内植物。 在观赏植物中,以观花为主的草花类.球根花卉类.木本花卉类或庭园树等,大多数是阳性植物, 如鸡冠花.百日草.大波斯菊.松叶牡丹.金鱼草.爆竹红.矮牵牛.三色菫.孤挺花.郁金香.水仙.玫瑰.九重葛.紫薇等。 少数是观叶植物,如彩叶草.雁来红.红苋草.绿苋草.草坪类等。 B. 阴性植物类(观叶植物占大多数) 阴性植物需光量较少,在强烈光线下,容易产生日烧.脱水枯萎等伤害, 喜欢在日照不足或有遮荫的散漫柔和光照下生长,这类植物耐阴性强,适合做室内植物。

此类植物以观叶植物占大多数,如粗肋草类.蔓绿绒类.黄金葛类.椒草类.万年青类.竹芋类.蕨类等。 极少数是观花植物,如非洲菫.大岩桐.金鱼花.口红花.观赏凤梨类等。 C. 中性(阳阴性)植物类 此类植物介于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之间,对于光线的适应性较强,在强光下或阴蔽处均能生存, 也适合当室内植物,如朱蕉类.竹蕉类.榕树.马拉巴栗.鹅掌藤等。 D. 植物对光周性的影响 植物对于每日光线照射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生长和开花,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性,简单归纳为三大类: 1.) 短日照植物: 每天日照缩短在12小时以下,花芽才容易分化开花者,如秋末.冬初至早春开花的圣豵红.螃蟹兰.菊花.长寿花等。 2.) 长日照植物: 每天日照超过12小时以上,花芽才能分化开花者,如春末至夏季开花的金鱼草.球根海棠.翠菊等。 3.) 中性植物: 每天日照之长短,都与开花无关者,这类植物全年不分季节均能开花,如洋绣球.水仙花.三色菫等。 由以上得知植物对每天日照的反应,我们可用电照方法或覆盖遮光方法,延长或缩短光照时数,调解开花期。 E. 光周性花卉种类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