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FHZDZTR0021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F-HZ-DZ-TR-0021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2 原理

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浸水后,在单位水压梯度下,根据达西定律,求得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称为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或渗透系数。

3 仪器

3.1 环刀,容积100 cm3或200cm 3。

3.2 量筒,100mL 、10mL 。

3.3 烧杯,100mL 。

3.4 漏斗。

3.5 秒表。

3.6 温度计。

4 操作步骤

4.1 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浸入水中。一般砂土浸4h~6h,壤土浸8 h~12h,粘土浸24h 。浸水时要保持水面与环刀上口平齐,勿使水淹到环刀上口的土面。

4.2 在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除去盖子,在上面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接合的环刀放到漏斗上,漏斗下面用100mL 烧杯承接。

4.3 向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面比环刀口低1mm ,水层厚5cm 。

4.4 加水后,自漏斗下面滴下第一滴水时用秒表计时,每隔1、2、3、5、10……t n min 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并分别用100mL 或10mL 量筒计量渗出水量Q 1、Q 2、Q 3……Q n 。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并用温度计记录水温。

4.5 试验一般持续时间约1h 才开始稳定。如果仍不稳定,应继续延长时间直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5 结果计算

5.1 渗出水总量按式(1)计算:

Q =S Q Q Q Q n 10 (321×+++L L ……(1)式(1)中:

Q ——渗出水总量,mm ;

Q 1、Q 2、Q 3……Q n ——每次渗出水量,mL ,即cm 3;

S ——环刀横截面积,cm 2;

10——由cm 换算成mm 所乘倍数。

5.2 渗透速度按式(2)计算:

V =

S t Q n n ××10……(2)式(2)中:

V ——渗透速度,mm/min;

1中国分析网

Q n ——n 次渗出水量,mL ,即cm 3;

t n ——每次渗透所间隔时间,min 。

5.3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按式(3)计算:

K t = (10L h S t L Q n n +××××=V ×L

h L +……(3)式(3)中:

K t ——温度为t (℃)时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mm/min; Q n ——n 次渗出水量,mL ,即cm 3;

t n ——每次渗透所间隔时间,min ;

S ——环刀的横截面积,cm 2;

h ——水层厚度,cm ;

L ——土层厚度,cm ;

V ——渗透速度,mm/min。

5.4 为了使不同温度下所测得的K t 值便于比较,应换算成10℃时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按式(4)计算:

K 10=°+t K t 03. 07. 0……(4)式(4)中:

K 10——温度为10℃时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mm/min; K t ——温度为t (℃时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mm/min; t °——测定时水的温度,℃。

5.5 重复测定4次,取其算术平均值,取两位小数。 6 参考文献

[1] LY/T 1218-1999. 森林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2中国分

析网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K之间关系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K之 间关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吕荣值(q)表示使用灌浆材料作为试验流体时地层的渗透系数。吕荣(Lugeon),1吕荣为1MPa作用下1米试段内每分钟注入1L水量。(在100m的水柱压力下,每米长度标准钻孔内,历时10min,平均每分钟压入岩石裂隙中的水量。)定义公式,q=Q/PL,其中,Q为压入流量,单位L/min;P为作用于试段内的全部压力,单位M P a;L为试段长度,单位m。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地下水流速的确定:在地下水等水位图上的地下水流向上,求出相邻两等水位线间的水力梯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地下水的流速V=kI 。式中:V---地下水的渗流速度(m/d)K---渗透系数(m/d)I----水力梯度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的数量指标。亦称水力传导度。可由达西定律求得:q=KI,式中q为单位渗流量,也称渗透速度(米/日);K为渗透系数(米/日);I 为水力坡度,无量纲。可见,当I=1时,q=K,表明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 1时,通过单位面积的渗流量。岩土的渗透系数愈大,透水性越强,反之越弱。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刀法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刀法 1.测定意义: 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渗透率):单位水势梯度下水分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截面积饱和土壤水的流速。土壤处水饱和状态时,便需用饱和导水率计算其通量。饱和导水率也是土壤最大可能导水率,常以它作为参比量,比较不同湿度条件下土壤的导水性能。 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几乎完全进入土壤,并在其中贮存起来,而在渗透性不好的情况下,水分就沿土表流走,造成侵蚀。?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与土壤孔隙数量、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和温度等有关。 2. 测定原理 土壤饱和导水率系在单位水压梯度下,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又称土壤渗透系数。本法可在田间进行测定,但易受下层土体性质的影响。在饱和水分的土壤中,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根据达西(H.?Darcy)定律: (1) 公式中:? K——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cm/s;? Q——流量,渗透过一定截面积S(cm2)的水量,mL; L——饱和土层厚度,渗透经过的距离,cm;? S——环刀横截面积,cm2;? t——渗透过水量Q时所需的时间,s;? h——水层厚度,水头(水位差),cm。?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K的量纲为cm/s或mm/min或cm/h或m/d。从达西定律可以看到,通过某一土层的水量,与其截面积、时间和水层厚度(水头)呈正比,与渗透经过的距离(饱和土层厚度)呈反比,所以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土壤所特有的常数。 3?. 仪器?

环刀(容积100cm3),量筒(100mL、10ml),烧杯(100mL),?漏斗,?秒表,??温度计。? 4.??操作步骤? 4.1????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浸入水中。一般砂土浸4h~6h,壤土浸8?h~12h,粘土浸24h。浸水时要保持水面与环刀上口平齐,勿使水淹到环刀上口的土面。??? 4.2????在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除去盖子,在上面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接合的环刀放到漏斗上,漏斗下面用100mL烧杯承接。 ?4.3????向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面比环刀口低1mm,水层厚5cm。??? 4.4????加水后,自漏斗下面滴下第一滴水时用秒表计时,每隔1、2、3、5、10……tnmin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并分别用100mL或10mL量筒计量渗出水量Q1、Q2、Q3……Qn。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并用温度计记录水温。??? 4.5????试验一般持续时间约1h才开始稳定。如果仍不稳定,应继续延长时间直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5.计算结果 5.1渗出水总量按式(2)计算: (2) 式中:? Q——渗出水总量,mm;? Q1、Q2、Q3……Qn——每次渗出水量,mL,即cm3;? S——渗透筒的横截面积,cm2; 10——由cm换算成mm所乘倍数。 5.2 渗透速度按式(3)计算: (3) ?式(3)中:?

实验一土的密度试验

实验一土的密度试验 测定土的湿密度是为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孔隙比、干密度等土的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同时,对于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人工和天然斜坡稳定的设计与核算,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的计算以及路基路面施工时压实程度的控制,皆不能脱离此项指标。该试验属于基础性试验,是岩土工程试验中必做项目。 一试验方法及基本原理 二、密度试验方法(一)——环刀法 (一)基本原理 环刀法适用于较均一的可塑粘性土,通过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取土样,使土样充满环刀,这样环刀的容积即为试样体积,然后称量试样加环刀的质量和环刀的质量,两者只差就是试样的质量。根据密度定义可计算出土的密度。环刀法简单方便,是目前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二)仪器设备 1. 环刀:内径61.8mm,高为20mm; 2. 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 测径卡尺; 4. 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玻璃板等。 (三)操作步骤 1. 测定环刀的质量及体积 m。 用测径卡尺测量环刀的内径及高度,计算得环刀的体积。然后将环刀置于天平上称环刀质量 1 2. 开样 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野外送到实验室的原状土样都是用土样筒装好并进行严格的密封),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 3. 切取土样 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垂直下压环刀,并用切士刀沿环刀外侧将土样切削成略大于环刀的土柱,边压边削至土样伸出环刀。距离刃口约10mm用钢丝锯和切土刀将试样和环刀一起与土样断开。将切断下来的内含试样的环刀放于试验台面上,先削平环刀上端的余土,使土面与环刀边缘齐平,再置于玻璃板上。然后削平环刀刃口一端的余土,使与环刀刃口齐平。如果是软土,可用钢丝锯整平试样两端。若两面的土有少量剥落,可用切下的碎土轻轻补上。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筒法pdf

FHZDZTR0020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渗透筒法 F-HZ-DZ-TR-0020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渗透筒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2 原理 土壤饱和导水率系在单位水压梯度下,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又称土壤渗透系数。本法可在田间进行测定,但易受下层土体性质的影响。在饱和水分的土壤中,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根据达西(H. Darcy )定律: K =h t S L Q ×××……(1) 式(1)中: K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cm/s ; Q ——流量,渗透过一定截面积S (cm 2)的水量,mL ; L ——饱和土层厚度,渗透经过的距离,cm ; S ——渗透筒的横截面积,cm 2; t ——渗透过水量Q 时所需的时间,s ; h ——水层厚度,水头(水位差),cm 。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与土壤孔隙数量、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和温度等有关。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K 的量纲为cm/s 或mm/min 或cm/h 或m/d 。从达西定律可以看到,通过某一土层的水量,与其截面积、时间和水层厚度(水头)呈正比,与渗透经过的距离(饱和土层厚度)呈反比,所以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土壤所特有的常数。 图1 渗透筒Q =K ×S ×t ×h /L 3 仪器 3.1 渗透筒(图1)。 3.2 量筒,500mL 。 3.3 烧杯,400mL 。 3.4 漏斗。 3.5 秒表。 3.6 温度计。 4 操作步骤 4.1 测定深度:根据土壤发生层次(A 、B 、C )进行测定,每一层次要重复 测定5次。 A 层测定主要用作设计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及制定灌溉制度。 B 层测定用作设计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及预测该层土壤水分可能停滞的 情况,鉴定该层的坚实度和碱化度,并可鉴定该层是否适于作临时灌溉和固 定灌溉渠槽。 C 层测定结果可以提供土壤保水情况及鉴定是否可以作为大型灌溉渠 道、渠槽的资料。 4.2 在选定的试验地上,用渗透筒采取原状土,取土深度为10cm ,将垫有滤 纸的底筛网盖好,带回室内待测定。 4.3 将渗透筒浸入水中,注意水面不要超过土柱。一般砂土浸4h~6h ,壤土浸8h~12h ,粘土浸24h 。 4.4 在预定时间将渗透筒取出,挂在适当位置,待重力水滴完后装上漏斗,漏斗下接一烧杯。

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田间测定

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田间测定① 朱安宁 张佳宝 陈德立(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京 210095)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摘 要 本文简述了圆盘渗透仪(disc permeameter)在田间条件下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原理及方法。该方法在测定时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附加了一个负压Ψo,因而可以控制土壤入渗孔隙的孔径大小、排除土壤裂缝和蚯蚓孔洞对测定的影响,具有操作简便,测定精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 圆盘渗透仪;土壤饱和导水率;田间;测定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1〕。它是计算土壤剖面中水的通量和设计灌溉、排水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土壤参数〔2〕。但是,田间现场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K s)一直是土壤水动力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耗时费力,给土壤水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的方法很多,室内有定水头渗透仪法、变水头渗透仪法等;田间现场测定比较成功的方法是采用双环法,该方法一般只用于测定表土层的入渗能力〔3〕,但耗水量大,实际操作很麻烦。 圆盘渗透仪(disc permeameter)用来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前人都是通过田间取样,然后在实验室内完成。但是,由于土壤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往往不易得到精确的结果,因此如何使实验土柱内的土样和天然情况下一致,以及如何使土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应用此方法进行测定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3〕。用圆盘渗透仪(disc permeameter)在田间现场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新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在田间测定难的问题。该方法需要测定点的区域比双环法更小,且省时、省力、省水,一般一天能测10个点左右,而且可以测定地下水位以上的任意深度土层的饱和导水率。并能排除土壤裂缝、蚯蚓孔及根孔等大孔隙对测定的影响。该方法在澳大利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这里就澳大利亚悉尼生产的CSIRO圆盘渗透仪(如图1)在田间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一简单介绍。并通过对河南封丘地区的田间实测数据的分析,介绍一种关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简单计算方法。这种测定方法在我国土壤方面的应用刚刚开始不久,随着节水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田环境而进行的土壤溶质运移与地下水污染研究的不断展开,快速、方便、准确地监测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作者相信,用圆盘渗透仪测定田间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方法在土壤水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1 圆盘渗透仪在田间测定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原理和方法 1.1 测定原理 ①ACIAR项目资助(L WR1/96/16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资助(G1999011803).

透水率和渗透性之间的区别----谢克

透水率和渗透性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把透水率和渗透性等同看待,也没有太在乎试验方法之间的差别。 (1)透水率的概念 也叫单位吸水率,是压水试验过程过程中,每分钟(min)每米(m)试段在每米(m)压头下的注入水量(L)。单位国际标准采用吕荣Lu。 压水试验规范中说透水率“表达岩体透水性的指标”,个人感觉欠妥,把大家搞糊涂了。正确的说法是“反映岩体可灌性的指标”,尽管和岩石渗透系数K有相关关系,甚至很好的相关关系,是不同的概念和机理。希望将来哪位把它改过来。下面再仔细讨论“透水率”和“渗透性”的恩恩怨怨! (2)透水率的工程意义 首先,要把压水试验和常规的抽水、注水试验区别一下,目前认为它是为灌浆目的而进行的水文地质试验,就足够。透水率是反映岩体可灌性的指标,其大小直接影响设计的方案。 比如基础防渗设计标准是3Lu,目前基础一下50米很多岩体透水率是5Lu,那么防渗设计一般要求做到(a)相对隔水层[封闭帷幕]或(b)足够深度[悬挂帷幕,要进行渗透计算确定]显然,如果是交钥匙工程,投标时资料不权,估计透水率比较小,结果中标后,补充勘察发现有大面积透水性很强的岩层。工程意义就是,你的帷幕防渗工作量包不住,赔钱!意义重大。 (3)透水率吕荣Lu和渗透系数K的关系 上面也提到了,数值上有很好的关系,工程中老总会用1Lu≈1.0E-7m/s来把透水率转化成渗透性。这也是把大家搞糊涂的原因。也不反对这个简化转换,确实有这个近似数值关系。哈哈 (4)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a)两者不是线性关系 层流状态可以用以上简化关系,如果是非稳定流,就不适合了。规范说小于10Lu可以直接数值转换,也有公式。接触了Christin Kutzner德国岩土大坝专家的一本书,上面就有两者的曲线。绝对不是线性的。因此,大家要理解实践简化和真实解的区别。 (b)试验状态不一样 常规渗透试验,如抽水、常水头、降水头渗透试验,都是利用稳定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来确定的岩石的渗透系数的,关键的一条,对岩石本身的扰动很小,降落漏斗的形成、发展和水位恢复时间很长,是一个很“温柔”的试验过程。 再看压水试验,都用很大的压力水头,在钻孔周围迅速形成水位压力差,虚拟反漏斗。并不需要原来地下水的参与,干孔照样可以试验。对岩石裂隙张开度、充填物的影响是肯定的,是一个“急暴”的试验过程。 因此,也有大师提出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有介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与地下水排水》

土壤饱和导水率

1、引言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它是计算土壤剖面中水的通量和设计灌溉、排水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土壤参数,也是水文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它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模型的精度。下文介绍了确定饱和导水率的三类方法:按公式计算,实验室测定和田间现场测定,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同类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饱和导水率由于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分布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空间变量的影响空间变异强烈。 王小彬等[1]研究了容重及粒径大小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并对各种物料处理(或措施)的保水效果及其对土壤持水特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土壤的饱和导水率迅速下降;刘洪禄、杨培岭等[2]研究了波涌灌溉土壤表面密实层饱和导水率k与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供水中断时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加,饱和导水率逐渐减小,但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饱和导水率的变化率变小;吕贻忠等[3]针对鄂尔多斯沙地生物结皮进行调查,利用人工喷水模拟降雨分析结皮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饱和导水率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土层高中间土层低、底土层又升高的趋势,扰动土与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差异较大,达到显着水平,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黏粒含量和全盐含量等均对土壤饱和导水率有一定的影响;Helalia认为有效孔隙率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相关性明显。 单秀枝[4]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壤质土样的饱和导水率、水分特征曲线、水分扩散率及几个水分常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呈抛物线变化,当有机质含量为15 g/kg时,饱和导水率达到最大值。汪志荣、张建丰等[5]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入渗资料,分析了活塞(Green Ampt)公式在温度场中的适用性,认为 Green-Ampt公式适用于温度场影响下的土壤水分运动;Hopmans和Duley[6]研究了土壤温度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结论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邓西民等[7]在实验室对北京壤质黏土犁底层原状土柱进行模拟冻融处理,观测冻融对其容重、孔隙度、导水率的影响。研究结

环刀法测量压实度的方法

环刀法测量压实度的方法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2、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且宜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 二、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人工取土器:见图4-6,包括环刀、环盖、定向筒和击实锤系统(导杆、落锤、手柄)。环刀内径6~8cm,高2~3cm。壁厚1.5~2mm。 2、电动取土器:如图4-7所示。由底座、行走轮、立柱、齿轮箱、升降机构、取芯头等组成。(1)底座:由底座平台(16)、定位销(15)、行走轮(14)组成。平台是整个仪器的支撑基础;定位销供操作时仪器定位用;行走轮供换点取芯时仪器近距离移动用,当定位时四只轮子可扳起离开地表。(2)立柱:由立柱(1)与立柱套(11)组成,装在底座平台上,作为升降机构、取芯机构、动力和传动机构的支架。(3)升降机构:由升降手轮(9)、锁紧手柄(8)组成,供调整取芯机构高低用。松开锁紧手柄,转动升降手轮,取芯机构即可升降,到所需位置时拧紧手柄定位。(4)取芯机构:由取芯头(10)、升降轴(2)组成,取芯头为金属圆筒,下口对称焊接两个合金钢切削刀头,上端面焊有平盖,其上焊螺母,靠螺旋接于升降轴上。取芯头为可换式,有三种规格,即50mm×50mm、70mm×70mm、100mm×100mm,另配有相应的取芯套筒、扳手、铅盒等。(5)动力和传动机构:主要由直流电机(4)、调速器(12)、齿轮箱组成。另配电瓶和充电器。当电机工作时,通过齿轮箱的齿轮将动力传给取芯机构,升降轴旋转,取芯头进入旋切工作状态。(6)电动取土器主要技术参数为:工作电压DC24V(36A·h);转速度50~70r/min,无级调速;整机质量约35kg。图4-7电动取土器1-立柱;2-升降轴;3-电源输入;4-直流电机;5-升降手柄;6、7-电源指示;8-锁紧手柄;9-升降手轮;10-取芯头;11-立柱套;12-调速器;13-电瓶;14-行走轮;15-定位销;16-底座平台 3、天平:感量0.1g(用于取芯头内径小于70mm样品的称量),或1.0g(用于取芯头内径100mm样品的称量)。 4、其它:镐、小铁锹、修土刀、毛刷、直尺、钢丝锯、凡士林、木板及测定含水量设备等。三、方法与步骤1、按有关试验方法对检测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ρdm)及最佳含水量(w0)。2、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粘性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密度的步骤:(1)擦净环刀,称取环刀质量M2,准确至0.1g.(2)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cm×30cm的地面清扫干净,并将压实层铲表面浮动及不平整的部分,达一定深度,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要求的取土深度,但不得将下层扰动。(3)将定向筒齿钉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

环刀法检测土干密度不确定度评定

环刀法测密度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方法 1.1测量依据: 测量依据GB/T 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评定依据 JJF1059.1-201X《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2环境条件: 温度:室温即可,相对湿度要求小于80%。 1.3试验设备: 天平JJ5000,感量为0.1g;天平JJ500,感量为0.01g;烘箱FX101-2,温度控制在105±5℃;环刀,内径6-8cm,高2-5.4cm,壁厚1.5-2.2mm 1.4被测对象: 为XX项目工程基层用土。 2建立数学模型 ρ0== ρd=ρ 式中:ρ0—试样的湿密度(g/cm3),准确到0.01 g/cm3; m0—试样的湿质量(g); m1—环刀与试样的总质量(g); m2—环刀的质量(g); V—试样(环刀)的体积(cm3); ρd—试样的干密度(g/cm3); w0—试样的含水率(%)。

表1为土样密度试验的测定结果。 表1 密度试验结果(环刀法) 表2为试样含水率的测定结果。 表2含水率试验结果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的分析 根据环刀法测密度试验的特点,经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测量湿密度不确定度分量,主要由测定试样不均匀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ρ0)、测定环刀与试样总质量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 量u(m1)、测定环刀质量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m2)三个因素引起;测定试样含水率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 c(w),主要由试样不均匀性 u ()、湿土称量偏差u ()、干土称量偏差u ()所引起。综上所述,影响土样密度测定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列于表3。 表3 影响土样密度测定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4.1湿密度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刀法精修订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 刀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刀法 1.测定意义: 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渗透率):单位水势梯度下水分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截面积饱和土壤水的流速。土壤处水饱和状态时,便需用饱和导水率计算其通量。饱和导水率也是土壤最大可能导水率,常以它作为参比量,比较不同湿度条件下土壤的导水性能。 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几乎完全进入土壤,并在其中贮存起来,而在渗透性不好的情况下,水分就沿土表流走,造成侵蚀。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与土壤孔隙数量、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和温度等有关。 2. 测定原理 土壤饱和导水率系在单位水压梯度下,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又称土壤渗透系数。本法可在田间进行测定,但易受下层土体性质的影响。在饱和水分的土壤中,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根据达西(H. Darcy)定律: K=K×K (1) S×t×h 公式中: K——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cm/s; Q——流量,渗透过一定截面积S(cm2)的水量,mL; L——饱和土层厚度,渗透经过的距离,cm; S——环刀横截面积,cm2; t——渗透过水量Q时所需的时间,s;

h——水层厚度,水头(水位差),cm。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K的量纲为cm/s或mm/min或cm/h或m/d。从达西定律可以看到,通过某一土层的水量,与其截面积、时间和水层厚度(水头)呈正比,与渗透经过的距离(饱和土层厚度)呈反比,所以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土壤所特有的常数。 3. 仪器? 环刀(容积100cm3),量筒(100mL、10ml),烧杯(100mL),漏斗,秒表,温度计。 4.操作步骤 4.1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浸入水中。一般砂土浸4h~6h,壤土浸8h~12h,粘土浸24h。浸水时要保持水面与环刀上口平齐,勿使水淹到环刀上口的土面。 4.2?在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除去盖子,在上面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接合的环刀放到漏斗上,漏斗下面用100mL烧杯承接。 4.3向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面比环刀口低1mm,水层厚5cm。 4.4?加水后,自漏斗下面滴下第一滴水时用秒表计时,每隔1、2、3、5、10……tnmin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并分别用100mL或10mL量筒计量渗出水量Q1、Q2、Q3……Qn。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并用温度计记录水温。 4.5?试验一般持续时间约1h才开始稳定。如果仍不稳定,应继续延长时间直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5.计算结果 5.1渗出水总量按式(2)计算: K=(Q1+Q2+Q3+?+Qn)×10 (2) S 式中: Q——渗出水总量,mm;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规定在公路工程现场用环刀法测定土基及路面材料的密度及压实度。 2 、本方法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密度。但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其龄期不宜超过2d ,且宜用于施工过程中的压实度检验。 二、仪具与材料 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 、人工取土器:包括环刀、环盖、定向筒和击实锤系统(导杆、落锤、手柄)。 2 、天平:感量0.1g (用于取芯头内径小于70mm 样品的称量),或1.0g (用于取芯头内径100mm 样品的称量)。 3 、其它:镐、小铁锹、修土刀、毛刷、直尺、钢丝锯、凡士林、木板及测定含水量设备等。 三、方法与步骤 1 、按有关试验方法对检测试样用同种材料进行击实试验,得到最大干密度( ρdmax ) 及最佳含水量( w 0 ) 。

2 、用人工取土器测定砂性土或砂层密度时的步骤: (1 )擦净环刀,称取环刀质量M 2 ,准确至0 . 1g. (2 )在试验地点,将面积约30cm ×30cm 的地面清扫干净,并将压实层铲表面浮动及不平整的部分,达一定深度,使环刀打下后,能达到要求的取土深度,但不得将下层扰动。 (3 )将定向筒齿钉固定于铲平的地面上,顺次将环刀、环盖放入定向筒内与地面垂直。 (4 )将导杆保持垂直状态,用取土器落锤将环刀打入压实层中,至环盖顶面与定向筒上口齐平为止。 (5 )去掉击实锤和定向筒,用镐将环刀试样挖出。 (6 )轻轻取下环盖,用修土刀自边至中削去环刀两端余土,用直尺检测直至修平为止。 (7 )擦净环刀壁,用天平称取出环刀及试样合计质量M 1 ,准确至0 . 1g . (8 )自环刀中取出试样,取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测定其含水量(w )。 3 、本试验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 . 03g /cm 3 。求其算术平均值。 三、计算

吕荣值和渗透系数

吕荣值(q )表示使用灌浆材料作为试验流体时地层的渗透系数。吕荣(Lugeon),1吕荣为1MPa 作用下1米试段内每分钟注入1L 水量。(在100m 的水柱压力下,每米长度标准钻孔内,历时10min ,平均每分钟压入岩石裂隙中的水量。)定义公式,q=Q/PL ,其中,Q 为压入流量,单位L/min ;P 为作用于试段内的全部压力,单位MPa ;L 为试段长度,单位m 。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 ρg/η,式中k 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地下水流速的确定:在地下水等水位图上的地下水流向上,求出相邻两等水位线间的水力梯度,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地下水的流速V=kI 。式中:V---地下水的渗流速度(m/d ) K---渗透系数(m/d ) I----水力梯度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的数量指标。亦称水力传导度。可由达西定律求得:q =KI ,式中q 为单位渗流量,也称渗透速度(米/日);K 为渗透系数(米/日);I 为水力坡度,无量纲。可见,当I =1时,q =K ,表明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水力坡度为 1时,通过单位面积的渗流量。岩土的渗透系数愈大,透水性越强,反之越弱。 透水率q 和渗透系数K 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各种条件下通过q 计算K 的公式也很多。SL 3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推荐:当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透水率在10 Lu 以下,P—Q 曲线为A 型(层流型)时,可用下式求算渗透系数 r HL Q k 1ln 2π= 式中:K —地层渗透系数,m/d; Q —压水流量,m 3/d ;H—试验压力,以水头表示,m; L —试验段长度,m ; r —钻孔半径,m 。 按照上式,如假定压水试验的压力为1 MPa (即100 m 水头),每米试段的压人流量为 1 L/min (即1.44 m 3/d ),试段长度为5m 。即在透水率为1 Lu 的条件下,以孔径为56~150 mm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刀法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环刀法1.测定意义: 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渗透率):单位水势梯度下水分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截面积饱和土壤水的流速。土壤处水饱和状态时,便需用饱和导水率计算其通量。饱和导水率也是土壤最大可能导水率,常以它作为参比量,比较不同湿度条件下土壤的导水性能。 土壤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特性之一,它与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几乎完全进入土壤,并在其中贮存起来,而在渗透性不好的情况下,水分就沿土表流走,造成侵蚀。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与土壤孔隙数量、土壤质地、结构、盐分含量、含水量和温度等有关。 2. 测定原理 土壤饱和导水率系在单位水压梯度下,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又称土壤渗透系数。本法可在田间进行测定,但易受下层土体性质的影响。在饱和水分的土壤中,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根据达西(H.Darcy)定律: K=K×K (1) S×t×h 公式中: K——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cm/s; Q——流量,渗透过一定截面积S(cm2)的水量,mL; L——饱和土层厚度,渗透经过的距离,cm; S——环刀横截面积,cm2; t——渗透过水量Q时所需的时间,s;

h——水层厚度,水头(水位差),cm。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K的量纲为cm/s或mm/min或cm/h或m/d。从达西定律可以看到,通过某一土层的水量,与其截面积、时间和水层厚度(水头)呈正比,与渗透经过的距离(饱和土层厚度)呈反比,所以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是土壤所特有的常数。 3. 仪器 环刀(容积100cm3),量筒(100mL、10ml),烧杯(100mL),漏斗,秒表,温度计。 4.操作步骤 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浸入水中。一般砂土浸4h~6h,壤土浸8h~12h,粘土浸24h。浸水时要保持水面与环刀上口平齐,勿使水淹到环刀上口的土面。 在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除去盖子,在上面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接合的环刀放到漏斗上,漏斗下面用100mL烧杯承接。 向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面比环刀口低1mm,水层厚5cm。 加水后,自漏斗下面滴下第一滴水时用秒表计时,每隔1、2、3、5、10……tnmin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并分别用100mL 或10mL量筒计量渗出水量Q1、Q2、Q3……Qn。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并用温度计记录水温。 试验一般持续时间约1h才开始稳定。如果仍不稳定,应继续延长时间直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渗透系数经验值

毛昶熙主编《堤防工程手册》所给经验值: 土质类别K(cm/s) 土质类别K(cm/s) 粗砾1~0.5 黄土(砂质)1e-3~1e-4 砂质砾0.1~0.01 黄土(泥质)1e-5~1e-6 粗砂5e-2~1e-2 黏壤土1e-4~1e-6 细砂5e-3~1e-3 淤泥土1e-6~1e-7 黏质砂2e-3~1e-4 黏土1e-6~1e-8 沙壤土1e-3~1e-4 均匀肥黏土1e-8~1e-10 表2 岩石和岩体的渗透系数 岩块K(实验室测定,cm/s)岩体K(现场测定,cm/s)砂岩(白垩复理层)1e-8~1e-10 脉状混合岩 3.3e-3 粉岩(白垩复理层)1e-8~1e-9 绿泥石化脉状页岩0.7e-2 花岗岩2e-10~5e-11 片麻岩 1.2e-3~1.9e-3 板岩 1.6e-10~7e-11 伟晶花岗岩0.6e-3 角砾岩 4.6e-10 褐煤层 1.7e-2~2.39e-2 方解岩9.3e-8~7e-10 砂岩1e-2 灰岩 1.2e-7~7e-10 泥岩1e-4 白云岩 1.2e-8~4.6e-9 鳞状片岩1e-2~1e-4 砂岩 1.2e-5~1.6e-7 1个吕荣单位裂隙宽 度0.1mm间距1m和 不透水岩块的岩体 0.8e-4 砂泥岩2e-6~6e-7 细粒砂岩2e-7 蚀变花岗岩0.6e-5~1.5e-5 岩土类别渗透系数K(cm/s)孔隙率n 给水度资料来源砾240 0.371 0.354 瑞士工学研究所粗砾160 0.431 0.338 砂砾0.76 0.327 0.251 砂砾0.17 0.265 0.182 砂砾7.2e-2 0.335 0.161 中粗砂 4.8e-2 0.394 0.18 含黏土的砂 1.1e-4 0.397 0.0052 含黏土1%的砂砾 2.3e-5 0.394 0.0036 含黏土16%的砂砾 2.5e-6 0.342 0.0021 重粉质壤土d50=0.02mm 2e-4 0.442 0.007 南京水利科学研 究院 中细砂d50=0.2mm 1.7e-3~6.1e-4 0.438~0.392 0.074~0.039 粗砾d50=5mm 613 0.392 0.36 砂砾石料 2.4e-3 0.302 0.078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测定、渗透仪法

FHZDZTR0022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饱和导水率仪法 F-HZ-DZ-TR-0022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饱和导水率仪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2 原理 应用饱和导水率仪在被测土样(水饱和)上下两端保持一定的压力差,使水流自下而上流经土样,测定一定时间间隔流经土样的水量,根据达西定律即可计算出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对于一般土壤,采用恒水头装置的饱和导水率仪测定,其水头差保持不变,流经土样的水流速度是稳定的。对导水率小的粘质土壤,采用变水头装置的饱和导水率仪测定,在土样的两端造成较大的压力差,其压力差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3 仪器 3.1 恒水头饱和导水率测定仪(图1)。 图1 恒水头饱和导水率仪 3.2 水位电子测计。 3.3 集水圆筒。 3.4 温度计。 3.5 环刀,容积100cm3或250cm3。 4 操作步骤 4.1 采样:用环刀在表层或分层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砂土重复取样3个~5个,粘土取样5个~10个。取好的土样要避免运输时的振动和水分的损失。粘土土样需用刀尖小心将土样底部剔毛,以恢复土壤的自然结构。 4.2 浸泡:在土样底部放一层滤纸,用纱布小心地将土样的底部包扎好,上端套上集水圆筒,放入水槽中浸泡使之饱和。槽中的水平面约高出土样顶部1cm,浸泡1d~3d,浸泡时间视土质而定,土质粘重的土壤时间需长些。 4.3 测定:将饱和后的土样置于容器的托板上。用水位调节器上下移动调节至水位调节器的水位和容器中的水位一致,使集水圆筒内、外保持一个固定水头差(仪器水头差范围2mm~20mm),其大小视土壤质地而定,粘重土壤水头差应大些。当土样顶部出现水层时,连接虹吸管(管内充满水,且不能有气泡),将集水圆筒内的水导入漏斗,流入量管。取一定时间间隔(根据流速自行确定),记录不同时段内量管中的水量,直到单位时间流量基本稳定时,该水量为恒定的水流量,此时记录3次~5次作计算用。 4.4 用水位电测计准确测量集水圆筒内、外的水头差。再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环刀法密度试验

六、环刀法测密度试验 土的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常用环刀法或蜡封法测定粘性土的密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测定土的体积的方法不同。环刀法适用于较均一、可塑的粘性土。蜡封法适用于土中含有粗粒,或者坚硬易碎难以用环刀切割的土,或者试样量少,只有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土样时使用。对于饱和松散土、淤泥、饱和软粘土,不易取出原状样的土,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在现场测定其天然密度。砂土、砾石土,可在现场挖坑用灌砂法测定。 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细粒土。 2 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刀:内径61.8mm和79.8mm,高度20mm。 (2)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O.01g。3环刀法测定密度,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定环刀的质量及体积 用测径卡尺测量环刀的内径及高度,计算得环刀的体积;然后,将环刀置于天平上称得环刀质量m1。 (2)切取土样 在环刀内壁涂凡士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 (3)测定环刀和土样之质量 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m2。 (4)测土样含水率 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 w。 4 试样的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ρ= (m2- m1)/ V 式中ρ——试样的密度(g/cm3),准确到0.01g/cm3。 5 试样的干密度,应按下式计算: ρd=ρ/ ( 1 + 0.01 w ) 6本试验应进行两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O.03g/cm3。,取两次测值的平均值。 7环刀法试验的记录格式表6-1。

土壤 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FHZDZTR0021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F-HZ-DZ-TR-0021 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环刀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土壤饱和导水率(渗透系数)的测定。 2 原理 用环刀取原状土样,浸水后,在单位水压梯度下,根据达西定律,求得通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单位土壤截面积的水流速度,称为土壤的饱和导水率或渗透系数。 3 仪器 3.1 环刀,容积100 cm3或200cm 3。 3.2 量筒,100mL 、10mL 。 3.3 烧杯,100mL 。 3.4 漏斗。 3.5 秒表。 3.6 温度计。 4 操作步骤 4.1 在室外用环刀取原状土样,带回室内浸入水中。一般砂土浸4h~6h,壤土浸8 h~12h,粘土浸24h 。浸水时要保持水面与环刀上口平齐,勿使水淹到环刀上口的土面。

4.2 在预定时间将环刀取出,除去盖子,在上面套上一个空环刀,接口处先用胶布封好,再用熔蜡粘合,严防从接口处漏水。然后将接合的环刀放到漏斗上,漏斗下面用100mL 烧杯承接。 4.3 向上面的空环刀中加水,水面比环刀口低1mm ,水层厚5cm 。 4.4 加水后,自漏斗下面滴下第一滴水时用秒表计时,每隔1、2、3、5、10……t n min 更换漏斗下的烧杯(间隔时间的长短,视渗透快慢而定),并分别用100mL 或10mL 量筒计量渗出水量Q 1、Q 2、Q 3……Q n 。每更换一次烧杯,要将上面环刀水面加至原来高度,并用温度计记录水温。 4.5 试验一般持续时间约1h 才开始稳定。如果仍不稳定,应继续延长时间直到单位时间内渗出水量相等时为止。 5 结果计算 5.1 渗出水总量按式(1)计算: Q =S Q Q Q Q n 10 (321×+++L L ……(1)式(1)中: Q ——渗出水总量,mm ; Q 1、Q 2、Q 3……Q n ——每次渗出水量,mL ,即cm 3; S ——环刀横截面积,cm 2; 10——由cm 换算成mm 所乘倍数。 5.2 渗透速度按式(2)计算: V = S t Q n n ××10……(2)式(2)中: V ——渗透速度,mm/min;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又称水力传导系数(hydraulic conductivity)。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κ=kρg/η,式中k为孔隙介质的渗透率,它只与固体骨架的性质有关,κ为渗透系数;η为动力粘滞性系数;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渗透系数以张量形式表示。渗透系数愈大,岩石透水性愈强。强透水的粗砂砾石层渗透系数>10米/昼夜;弱透水的亚砂土渗透系数为1~0.01米/昼夜;不透水的粘土渗透系数<0.001米/昼夜。据此可见土壤渗透系数决定于土壤质地。 1.测定影响 渗透系数k 是一个代表土的渗透性强弱的定量指标,也是渗流计算时必须用到的一个基本参数。不同种类的土,k 值差别很大。因此,准确的测定土的渗透系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计算方法 渗透系数K是综合反映土体渗透能力的一个指标,其数值的正确确定对渗透计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土体颗粒的形状、大小、不均匀系数和水的粘滞性等,要建立计算渗透系数k的精确理论公式比较困难,通常可通过试验方

法,包括实验室测定法和现场测定法或经验估算法来确定k值。 3测定方法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分“实验室测定”和“野外现场测定“两大类。 常水头法测渗透系数k 1.实验室测定法 目前在实验室中测定渗透系数k 的仪器种类和试验方法很多,但从试验原理上大体可分为”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两种。 常水头试验法就是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水头为一常数,从而水头差也为常数。如图: 试验时,在透明塑料筒中装填截面为A,长度为L的饱和试样,打开水阀,使水自上而下流经试样,并自出水口处排出。待水头差△h

渗透系数经验值

毛昶熙主编《堤防工程手册》所给经验值: 土质类别 K(cm/s) 土质类别 K(cm/s) 粗砾 1~0.5 黄土(砂质) 1e-3~1e-4 砂质砾 0.1~0.01 黄土(泥质) 1e-5~1e-6 粗砂 5e-2~1e-2 黏壤土 1e-4~1e-6 细砂 5e-3~1e-3 淤泥土 1e-6~1e-7 黏质砂 2e-3~1e-4 黏土 1e-6~1e-8 沙壤土 1e-3~1e-4 均匀肥黏土 1e-8~1e-10 表2 岩石和岩体的渗透系数 岩块 K (实验室测定, cm/s ) 岩体 K (现场测定,cm/s ) 砂岩(白垩复理层) 1e-8~1e-10 脉状混合岩 3.3e-3 粉岩(白垩复理层) 1e-8~1e-9 绿泥石化脉状页岩 0.7e-2 花岗岩 2e-10~5e-11 片麻岩 1.2e-3~1.9e-3 板岩 1.6e-10~7e-11 伟晶花岗岩 0.6e-3 角砾岩 4.6e-10 褐煤层 1.7e-2~2.39e-2 方解岩 9.3e-8~7e-10 砂岩 1e-2 灰岩 1.2e-7~7e-10 泥岩 1e-4 白云岩 1.2e-8~4.6e-9 鳞状片岩 1e-2~1e-4 砂岩 1.2e-5~1.6e-7 1个吕荣单位裂隙宽度0.1mm 间距1m 和不透水岩块的岩体 0.8e-4 砂泥岩 2e-6~6e-7 细粒砂岩 2e-7 蚀变花岗岩 0.6e-5~1.5e-5 表3 各种岩土的给水度 岩土类别 渗透系数K (cm/s ) 孔隙率n 给水度 资料来源 砾 240 0.371 0.354 瑞士工学研究所 粗砾 160 0.431 0.338 砂砾 0.76 0.327 0.251 砂砾 0.17 0.265 0.182 砂砾 7.2e-2 0.335 0.161 中粗砂 4.8e-2 0.394 0.18 含黏土的砂 1.1e-4 0.397 0.0052 含黏土1%的砂砾 2.3e-5 0.394 0.0036 含黏土16%的砂砾 2.5e-6 0.342 0.0021 重粉质壤土d50=0.02mm 2e-4 0.442 0.007 南京水利科学研 中细砂d50=0.2mm 1.7e-3~6.1e-4 0.438~0.392 0.074~0.039 粗砾d50=5mm 613 0.392 0.36 砂砾石料 2.4e-3 0.302 0.0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