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概览

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物圈。早期的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有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本章内容首先引导我们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具体事例,让我们既认识到人类活动能改善环境,又关注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一面。然后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环境污染会对生物造成危害,也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我们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亲身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重点难点提示

本章重点: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本章难点:

1.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知识点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人口数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随着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1.世界人口的増长趋势

19世纪初,世界人口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时增加到20亿。从20世纪中期开始至今,世界人口更是快速增长,到2005年时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2.我国人口的増长趋势

(1)教材第103页“资料分析”全解

资料表格中列举了我国不同年代的人口数量。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口增长一直是很缓慢的。到18世纪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髙,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人口疾速增长,从1949年到1989年短短的四十年间,我国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才逐渐慢了下来。到1999年时,我国人口总数达到了12.58亿,而且我国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到2009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35亿。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图7-1-2所示。

(2)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样,人类不断扩大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冲突。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

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3.计划生育(重点)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也称为计划生育政策。

(2)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知识点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生存和发展一直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紧紧相依,人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而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人类的出现给生物圈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文明,同时也给生物圈带来了危害,人类的活动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教材第104页“插图”全解(图4-6)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几个事例(难

点)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森林

涵养水源的功能丧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导致洪涝或干旱灾害时常发生。生长在森林底层的灌木丛和地被植物层由于失去了高大乔木的保护,将会死亡。遇到洪水时,会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又会使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使其

不适于植物生长。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

(2)工厂排放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烟雾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会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会导致酸雨频繁发生,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等。

(3)造成湖泊被严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含化肥和农药的废水等排放到湖泊中,使湖水富营养化,造成蓝藻大量繁殖,覆盖湖面;蓝藻和水生动物死亡后,其腐败和分解会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致使水底缺氧,形成臭水。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加大对周边排污治理的力度,同时对湖中蓝藻、垃圾等进行清理。

(4)受经济利益驱使,许多人使用多种手段(如网捕、铁夹、猎枪、毒药等)对鸟类等动物大肆捕杀。鸟类的日益减少,会导致农作物以及森林生态环境中虫害大面积发生,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殃及人类的生存。

(5)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大量的木材,而且还能减少噪音、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含量、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等。近几十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等绿化工作,始终将其作为加强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并取得了巨大成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其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我国同时还启动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绿化工程。

(6)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鸟类可以捕捉大量的农林害虫,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7)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而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建立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这些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上述事例(1)?(4)都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存,也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事例(5)?(7)则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改善作用。但是,当前人类的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不少地方的森林被砍伐,那里的环境正在恶化;不少河湖爆发水华,水质恶化变臭;许多地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在增加,还不时地降落酸雨;“垃圾围城”正在不少城市上演。

面对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同破坏环境的事情作斗争,尽自己的能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知识点三生物入侵

1.概念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2.特点

生物入侵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3.生物入侵造成危害的实例

100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20世纪90年代,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做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面积达150多万公顷。豚草、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大肆蔓延,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措施

(1)要谨慎引种,必须加强对引进外来物种工作的管理。

(2)查清我国现有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危害情况。

(3)要加强对巳知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4)加强教育,提高我国公民对于生物入侵的认识和加强生态安全的意识。知识要点梳理

综合提升训练

1.人口的增长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B.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 控制人口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

D.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人类世世代代都有可利用的各种资源

2.一种寄身于葡萄根部的蚜虫从北美洲传到欧洲,致使当地葡萄园几乎全部遭

到毁灭。其原因是( )

A.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C.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可大量繁殖

D.环境污染

3.下列哪种做法和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 ( )

A. 要想富,先种树

B.围湖造田,填海造田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将捕捉到的毒蛇放回到大自然中去

4.一个塑料袋在土壤中的自然降解需200年时间,我国每天消耗塑料袋近30

亿个,制造塑料袋每日消耗石油13000吨,因此我国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超薄购物塑料袋,采取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B.防治空气污染

C.治理水污染

D.节约能源

5.下列各种做法中,哪些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哪些会破坏环境?请你将判

断结果填在相应的括号内(能改善生态环境的用“ + ”表示,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用“-”表示)。

(1)若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鸟。( )

(2)绿化荒山,鸟语花香。( )

(3)用剧毒农药消灭病虫害。( )

(4)长期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

(5)吃饭要干净,筷子一次性。( )

(6)要致富,大砍树。( )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

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知识点一酸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1.教材第108页“模拟探究”全解(酸雨对生物的影响)(重点、难点)

(1)酸雨及其成因。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2)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供参考)

①提出问题:酸雨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③探究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pH应在4左右)、培养皿、小麦种子、纱布、喷壶。

④制订计划:a.取4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A、B、C、D,皿底各垫上五层纱布。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70粒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麦种子,同时置于25℃左右的室温下。

b.向A中喷洒清水,使之将要浸没种子。同时向B、C、D中分别喷洒等量不同的“酸雨”,每天一次。

c.设计表格,记录和观察实验结果。

⑤实施计划:根据制订的计划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⑥预期结果:A培养皿中种子萌发得多且萌发速度快,幼苗长势最好;B、C、D中种子萌发得较少且萌发速度慢,幼苗长势不好,并且随酸度增强,受害程度增大。证明“酸雨”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2.酸雨的危害(重点)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极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的危害主要有:(1)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2)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3)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饮用,威胁人们的健康;(4)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5)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3.控制酸雨的措施(重点)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知识点二其他环境污染及其防治(难点)

1.水污染

(1)污染物:水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的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造成水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①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②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③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④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⑤因过度开采,产生的矿山污水等。

(2)危害:水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严重时会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排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人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3)防治:为防治水污染,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的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

2.重金属污染

(1)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指含有汞、镉、铬、铅及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

(2)危害:水中、土壤中很多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对各种生物造成危害,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防治:禁止有毒有害重金属排放到环境中,发生重金属污染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3.大气污染

(1)污染物:主要有工业废气,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废气,汽车

排放的尾气等。

(2)危害:大气污染对生物和人的危害极大。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使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还会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动物吸入污染的空气会发病或死亡;人体吸入污染的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的空气,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3)防治:改进煤炭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技术,工厂废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开发新能源。

4.固体废弃物污染

(1)污染物: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

和危险废弃物三种。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斧物、建筑废料及弃土等。

(2)危害:固体废弃物如不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

土壤,危害其他生物及人体健康。

(3)防治:做好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对不同的废弃物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对垃圾进行填埋或焚烧等。

知识点三温室效应增强和全球气候变暖

1.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起着温室上的玻璃一样的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正是有了温室效应.地球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气温,从而有利于生命繁衍生息。

2.全球气候变暖

近几十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因此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引发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后,冰川会加速融化,海平面会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暴雨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生存危机。

3.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我们作为

生物圈中的一员,应该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生活,如节约用水、用电,少开空调,少看电视,多做户外运动;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使用普通塑料袋;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

知识要点梳理

综合提升训练

1.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不包括( )

A.造成植物枯萎

B.腐蚀建筑和户外雕塑

C.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D. 促进植物的生长

2.下列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的是( )

A. 安装净化装置

B. 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C. 减少污水排放

D. 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

3.工业废水和废渣、生活污水,以及化肥和农药的流入会导致( )

A. 大气污染

B. 固体废弃物污染

C. 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D. 噪声污染

4.下列不能作为有效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是( )

A. 开辟更多的城市绿地

B. 把烟囱建得更高

C. 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D. 使用尾气净化装置

5.(2012·山东泰安)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

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开发水源、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6.请将下列环境灾害与其成因连线( )

A. 重金属污染 a. 二氧化硫大量进入大气

B. 酸雨 b.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

C. 白色污染 c. 汞和镉等进人自然环境

D. 温室效应 d. 大量废弃的包装塑料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程标准要求:

1.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认同每一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知识点一教材第112页“拟定计划”全解(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重点、难点)

1.目的要求

①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査结果,讨论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②认同每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

2.材料用具

笔记本、笔。

3.方法步骤

(1)分组、选择调查方式:每组6?8人,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报刊杂志社、电视台或互联网站收集资料。

(2)选题调查:每组至少选择一个当地存在的问题(如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实地调查或查阅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

(3)分析原因,拟定保护计划:结合当地近年来人口数量变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分析在生态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并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4)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调查报告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评价全班哪些调查报告反映的问题最准确,哪些行动计划切实可行。最后,经全班讨论,决定是否将全班汇总后的报告和计划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

4.注意事项

(1)实地调查时要注意安全。

(2)调查时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3)在调查过程中,对于某些不便调查或可能引起纠纷的调查项目(如调查当地食用野生动物的情况),不要直接与被调査的单位或个人交涉或抗议,可以通过正当途径由学校或家长向有关部门反映。

(4)撰写调查报告时要实事求是,不要臆想和推测。

(5)拟定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要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不要好高骛远,华而不实。

知识点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难点)

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难点)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

(2)厨余垃圾:厨房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2.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1)可回收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约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

(2)厨余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通常根据垃圾的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知识点三教材第113页“课外实践”全解(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1.材料准备

废旧报纸、试卷、草纸等,盆、水、剪刀(有条件的可以准备电动搅拌器)、带框的窗纱(也可用破旧的丝袜绑在木框上代替)、擀面杖、各色彩纸、羽毛等。

2.步骤

(1)将废旧报纸、试卷、草纸等用剪刀充分剪碎,也可用纸张粉碎机粉碎。

(2)准备一个较大的水盆,将剪碎的纸屑用清水进行浸泡。

(3)待纸屑充分浸泡后,将其搅拌成糊状。

(4)将事先准备好的带框的窗纱浸入纸浆中,轻轻晃动纱网,使纸浆能在纱网上形成薄薄的一层。

(5)将带框的窗纱架在盆的上方,等待薄层纸浆中的水渐渐沥出。

(6)如想增加再生纸的美观,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纸屑、细小羽毛均匀散落在纸浆中。

(7)为了加速沥干的速度,可在纸浆上施加一定的重物挤压纸浆,使其水分尽快溢出。

(8)当纸浆中的水分减少到纸浆能形成一张较为固定的纸片时,再将纸浆片摊在一张比较宽大的纸板上或其他平坦的地方。

(9)用擀面杖进一步将纸浆片展平,并保持各处厚薄一致。同时,尽可能赶尽纸浆中的水分。

(10)待纸浆片彻底晾干后,轻轻地从纸板上揭起,切去不整齐的边缘,一张再生纸就制作完成了。

知识要点梳理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综合提升训练

1.在进行“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时,如果调查时发现生态环境

正在急剧恶化,我们应该( )

A.将调查时记录的问题形成报告向有关部门汇报

B.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任其自然发展

C.不关自己的事,问题让环保部门去解决吧

D.马上停课,全员参加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

2.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3.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的正确观点是( )

A.只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B.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大力扩大耕地面积

C.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生物种群

D.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砍伐,先富起来

C.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纯种林木

5.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用品

B.使用充电电池

C.注意卫生,大面积使用消毒剂消毒

D.购买贴有绿色标志的产品

6.你参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了吗?低碳,意指较低

(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1)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并释

放出气体。

(2)1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

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会对人体的系统造成严

重危害。

(4)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举一例即

可)。

本章大归纳

基础知识梳理

本章重点归纳

专题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圈,也得益于生物圈。在人类与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中,环境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和发展。人类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人类的某些活动也在破坏着生态环境,对生物圈造成不利的影响。学习本专题应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判断人类的活动哪些是破坏环境的,哪些是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引进的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及生物的影响。

专题二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

人类的一些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中危害较大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等。出现这些污染主要是人为造成的,这些环境污染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的健康。

学习本专题时,应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专题三环境保护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为了使人类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和环境要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做代价。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改善环境,增强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如退耕还林还草、防止环境污染、植树造林、厉行节约等。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中考能力提升

1.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图7-1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

B. 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减少对③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 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

2. (2012·福建永安)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

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

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

A.①②③

B. ②④⑤

C.①④⑥

D. ①③⑤

3.毁林毁草开荒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

B.水土流失

C.温室效应

D.形成酸雨

4.(2012·湖南湘潭)2012年4月间,洞庭湖水域发现十多条江豚死亡,据调查

现存江豚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一旦江豚灭绝,对人类的损失在于( )

A. 经漫长的年代江豚会再进化出现

B. 整个生态系统将失去平衡

C.人类将永远损失一种动物资源

D. 渔业生产将受到极大损失

5.(2012·杭州)对湖泊出现的“水华”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湖泊,容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

B.湖水温度升高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C.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会破坏湖泊原有生态平衡

D.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可导致鱼虾死亡

6.(2012·福建晋江)现在倡导“文明清明,绿色清明”。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倡

议的是 ( )

A.把垃圾放到相关地方处理

B.放鞭炮,大量烧纸钱

C.大声喧哗,随手扔烟蒂

D.砍光墓地周围的树木

7.(2012·江苏盐城)下列做法中违背“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的是( )

A.骑自行车上学

B.节日送纸质贺卡

C.教科书循环使用

D.尽量少开空调

8.(2012·江苏盐城) 2011年5月20日,由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联合

多家机构共同举办了“青年与生物多样性——关爱生命·守护地球”的主题活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应该( )

A.向河流排放污水

B.少用含磷洗衣粉

C.多植树造林

D.制止捕杀珍稀动物的行为

9.(2012·湖南常德) 酸雨会影响植物叶绿素的含量,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

育。有人探究了模拟酸雨对灰藓(一种苔藓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其实验步骤为:

①分别配制pH为5.5、4.0、3.0、2.5的4种模拟酸雨,同时准备pH为7.0

的无离子水备用。

②选择生长条件相同且长势、大小一致的灰藓20株,分成5组,每组4株。

③分别向5组灰藓喷施为7.0的无离子水和配制好的模拟酸雨,于上午、下

午各一次,至灰藓湿润。

④5天后取样检测,获得了如下数据(单位:毫克/克鲜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该实验中,pH为7.0的一组主要起作用。

(3)该实验中,除处理灰藓时pH大小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这遵循的

是原则。

(4)实验结果表明,pH为的模拟酸雨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随着

模拟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的含量。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 A.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益 B.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C.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 2.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绿化美化环境 B.在田间焚烧秸杆 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 3.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A.植树造林 B.清运垃圾 C.洒水 D.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燃放烟花爆竹 C.使用环保购物袋 D.购买精包装商品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 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⑥喷药灭虫 A.③⑤ B.①②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A.植树造林 B.随意引进生物新品种 C.可回收垃圾的再循环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7.我们都应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下列做法不利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是() A.实行垃圾分类及回收再利用 B.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C.不浪费水电资源和生活物品 D.随意丟弃使用过的废旧电池 二、判断题 8.一次性筷子方便、干净、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9.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10.温室效应使地球温暖多雨,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好处. 11.目前生物圈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南北极的冻土还没有被开发.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 三、填空题 13.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乱砍滥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4.在生活垃圾中,废灯管属于________垃圾;废塑料属于________垃圾. 1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造成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6.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人工________ ,形成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人类与生物圈的关系 一、人类—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如果以人类为中心,讨论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一样,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人类又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说,人是生物的一种。在生物分类学上,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与人类同处于哺乳动物纲的还马、牛、虎、兔、羊、猴、狗、猪等。他们都是胎生、恒温,以母乳哺育幼体,并且大都具有毛皮。与人类同处于灵长目的有猴子、猩猩、猿等。实际上人就是从猿演化而来的,人是动物的一种,与动物有着渊源的关系。尽管人类与一般的动物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能够制造工具,大脑发达,具有主观能动性等),但人毕竟是由动物演化而来的,人来自生物圈,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人体本身不能直接制造有机质,人体机能的维持必须依靠生物制造或者提供的有机质。从生物链来说,人是杂食动物,是高级的消费者。要维持人类的生活,必须要有足够的植物与动物为之提供足够量的食物。尽管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单位面积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地球能够养育的人口也是有限的。当人口的数量超过其负载量或者当生物的数量与质量降低到一定限度时,将会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有人估算,地球环境的最大人口容量为120 亿。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口增长速率,到21 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125 亿,接近或超过地球环境的最大人

口容量。人口的增加,将会给生物圈带来巨大的压力:更多的植物和动物将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生态系统将面临着失去平衡的可能。如果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人类的末日也就距离不远了。 三、植物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 19 世纪末,英国的一位物理学家曾经十分忧虑地预言,随着工业的发达和人口的增多,500 年以后,地球上的氧气将会被用光,人类将趋于灭亡。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发现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减少。这要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尽管人类、动物呼吸作用和工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但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制造并放出氧气,从而保证了大气中氧气的相对稳定。如果没有植物或者植物数量不够多,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耗氧气的工业的发展,氧气的短缺不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在某些局部环境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氧气缺乏的状况,在拥挤的商店或者会场,在空气污染严重的街道或者工厂,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到呼吸不畅。在某些绿地缺乏和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否与正常大气一样,还值得分析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呼吸需要0.75 kg的氧气,每个城市人的生活与生产消耗的氧气总量平均为每天7.5kg,这些氧气40% 来自海洋,60% 来自城市绿地。由此计算,每个城市人需要61.5 m2的绿地,才能保证呼吸到的空气是新鲜的。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 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多雨、潮湿及普遍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 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科学家指 出,单单在巴西已约有96,660至128,843种无脊椎动物。亚马逊雨林的植物品种是全球最多种性的,有专家估计,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150,000高级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吨存活的植物。亚马逊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物生境。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鸟都居住于亚马逊雨林。现时,大约有438,000种有经 济及社会利益的植物发现于亚马逊雨林,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及分类。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阅读答案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为止,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

人类对地球破坏

第一点: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 第二点:森林破坏。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第三点:水资源的破坏。降水量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 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描述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2.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3.培养学生认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4.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水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生)查阅整理资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课件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出示两组图画) 1.青山---绿水—蓝天—小鸟—整齐街道—说笑的人群—和谐 的环境。 2.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灰蒙蒙的天空—荒山—污水— 垂死挣扎的鱼儿。 3.学生观察发表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4.提出问题:人类要生存,必须要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人类

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导入课题) 二.新课探究: 1.展示学生课前查阅的大量有关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物圈 的影响,滥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 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做的 最好。 ①关于土地的研究。 ②关于森林的研究。 2.提出问题:综合我们的研究资料,大家有什么想法? (一)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1.分析教材图3.7—4的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讨论解决: 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⑵分析人口增长曲线的特点,尝试说出造成这种变化的趋势原 因。 ⑶人口的急剧增加会导致哪些后果呢?谈谈你的看法。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提出问题: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懈地追求生产力的发展与 社会文明的进步,例如:工业革命等,对生物圈的影响也 越来越大。 读课本123页资料,分析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⑴人们乱砍滥伐,毁林开荒,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怎样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较高。重点体现在(1)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资料。(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紧扣本册“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本章起到点题、发展、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 1、自主学习(15分钟) 学生通过10个填空题来预习课本知识。 2、教师精讲(10分钟) 通过先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的方式,主要讲解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3、巩固练习(10分钟) 通过精选试题形式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4、检测反馈(10分钟) 课堂小结再次巩固,并准备小测。 三、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学难点:1.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五、评价设计 1、环节一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复习情况,并给小组积分,完成目标1、 2、 3、4的基础知识 2、环节二通过教师精讲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来评价,积极总结归纳知识点,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完成目标1、2、 3、4 3、环节三通过课堂练习,再次巩固重要知识点,找出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完成目标1、2、3、4 4、环节四通过小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导学案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二、自主学习

人类破坏大自然

人类破坏大自然,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众所周知,环境危机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谓环境污染,是指因人为的活动,向环境排入了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导致环境发生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大气污染、陆地水污染、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而所谓环境破坏,则是指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致使环境效能受到破坏或降低,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事实。它通常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森林资源的破坏、草原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破坏、矿产资源的破坏、物种资源的破坏、自然景观的破坏、风景名胜地和文化遗迹地的破坏等。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人类现行生存方式与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相悖的日趋加剧,致使环境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一)环境危机的全球化 当前环境危机则超越了国界,表现为全球化的特征:比如,最为世人关注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其影响范围不但集中于人类居住的地球陆地表面和低层大气空间,而且涉及到高空、海洋。又如,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再如,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几乎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沿海国家和地区将造成毁灭性灾害。 (二)环境危机的综合化 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土壤侵蚀、城市拥挤等诸多领域,从而呈现出综合化的特征。 (三)环境危机的高技术化 众所周知,原子弹、导弹的试验,核反应堆的使用及其事故,以及电磁辐射等对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四)环境危机的极限化 事实上,当前的环境危机,都从不同层次,通过不同途径,并互相促进着形成一股推进环境恶化的合力,把人类推向环境承载容量的边沿,从而使当前环境危机呈现出极限化的特征。 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 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 1、“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 2、“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 3、“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 4、“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 5、“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6、“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 7、“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 8、“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9、“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 10、“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资源。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资源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浇花等。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面膜纸的香气; 4.喝过的茶叶渣,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又能帮助改善睡眠;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6.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9.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环保小知识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各有哪些: 不可回收垃圾多是一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剩饭、花草树叶等。 生活中可回收资源主要有: (1)废纸: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泡沫、塑料包装、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料牙刷、塑料杯子、矿泉水瓶等;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课改理念: 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的第一课时,本来这章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有义务保护好生物圈。但本人作出了教学进度的调整依据是3月份“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结合这些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意义更大,更能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

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及组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准备“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等。 学生: (一)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并整理。 (二)布置学生课前设计科学合理的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 危害探究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实验,准备上课交流和实验结果汇报。 5.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举例分析、探究等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6.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语言交流。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 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监测大气污染,消减噪音,驱菌和杀菌。以上所述是森林发挥的生态效益,森林还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投影出示资料,学生计算森林带来的经济效益。 问题二: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沙尘暴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点评:沙尘暴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是有直接关系的。 问题三:除了用网捕杀以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产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点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鸟在捍卫人类经济利益和维护人类健康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过去人们以为农药可以代替一切,就滥施各种化学农药,结果污染了环境。由此,人们才认识到生物防治,特别是鸟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肉供食用,羽毛可以做羽绒服,可以保护庄稼,可以当宠物,可以脱贫致富。 问题四:“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是,现在部分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也无法生存了。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一节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被人类自己破坏的危机感,关注的环境问题,参与环保活动,形成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的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人类活动已经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欣赏与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目的:让学生认识这种影响实际上也威胁人类自己的生存。)教师归纳与引导: 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已经极大地破坏了我们的家园——地球。同学们观看了以上图片,一定会为地球鸣不平,所以,人类有义务保护生物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负面影响呢? (一)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PPT展示几张关于人类利用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带领学生阅读P123分析讨论。 讨论相关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举出几种生活用品来自哪里?看与生物圈的关系如何? 2、总结一下生物圈有哪些价值? 说说人类对生物圈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请同学们回答: 1、自然资源根据是否再生,分为哪两种?各举3例。 2、怎样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视野拓展: 1、面对全球的能源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2、乱砍乱伐树木,会造成哪些危害?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①人们使用一次性木筷有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②讨论主题: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与弊。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 目前,一次性木筷在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资产,但是也带来了破坏森林、污染环境、卫生防疫等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P125资料,分析并讨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思考讨论题。 教师总结: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的意义和对策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这种破坏又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直接破坏,如过度的砍伐,开垦,放牧,狩猎,捕捞等.二是间接地破坏,如:工业的排污,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大气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等,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地球上所有生物间又是以各自的生物圈相互串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生物愈是进化,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愈差,(非典的肆虐就是最好的例子). 保护环境的意义: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从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那么保护环境既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保护环境的对策: 先谈谈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吧。一是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由于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环保欠账多,不少地方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该治理的不治理,边治理边破坏。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三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环境保护执法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一些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因此,要保护环境,就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完善环境管理体制。也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还要严肃法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健全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环保监督执法能力建设。还有加强科学技术和环保产业的支撑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力量保护环境吧,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有环保意识,负责任的做到环保,从我做起。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篇一:第七章.教案设计 第七章.教案设计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环境。能力目标: 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2.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正、反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探究目标 师谈话导入,列举展示一些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正面影响的实例。 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这样美好吗?生否定。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七 1.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二.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一)分析讨论,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把收集的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一一列举。 师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景象有什么感想?大家现在按学习提纲的内容分小组展开讨论、思考学习提纲中问题,也可以就其他资料展开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寻找答案。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问题一:森林遭到了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 点评:森林在环境保护中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另外,森林还能吸收有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题目(郝中)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郝中) 一、单选题 1.草原发展畜牧业不正确的措施是() A. 兴修水利,浇灌草原 B. 大力灭狼灭鼠,防止狼吃羊 C. 控制牲畜数量,轮换放牧 D. 防止风沙,营造防护林 2.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 C. 开山、围湖种粮食 D. 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是() A. 矿产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生物资源 D. 水资源 4.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燃烧烟花爆竹 B. 汽车排出的尾气 C. 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5.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 酸雨 B. 竹子开花 C. 温室效应 D. 水土流失 6.2008年北京奥运会倡导“绿色奥运”.“绿色”的含义包括“绿化城市、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 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不随意扔掉废旧电池 C. 节约用电,节约用水 D. 大量使用纸质贺卡问候亲朋好友 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下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 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B. 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C. 表明计划生育不再适合我国国情 D. 有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8.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 A. 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 实行有计划的合理砍伐和种植 C. 多种只单纯的杉木林 D. 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而先富起来 9.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你认为与之有关的是() A. 洪水泛滥 B.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 C. 自然灾害 10.某校举行“秀出我的环保行动”活动,以下“秀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旅行自带洗漱用具 C. 作业纸反面当草稿 D. 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11.科学家发现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升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 A.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 C. 淡水资源严重污染 D.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与生物圈

第七章人類與生物圈 壹、教學目標 一、認知領域: 1.說明人類和其他零長類的差異。 2.說明人類社會演變的過程及其在生態系中地位的演變、 3.了解人類隨著社會演變和人口增加後,其對環境的影響日益嚴重。 4.說出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和產生的原因。 5.提供解決世界環境問題的方法。 6.說明設置國家公園或自然保留區的意義。 7.了解如何永續利用環境資源 二、技能領域: 1.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減少垃圾。 2.依據實際資料說明居住地的河川及其污染程度。 3.討論國家公園特色。 三、情意領域: 1.了解人類僅是地球上現存物種中的一員,地球上的資源不應僅為人類獨享。2.了解我們今日享用的一切都是前人遺留下來的寶貴資產,我們有義務為後代

子孫留下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 3.了解人類若改變了地形地貌,會影響生活於其間之其他物種,而最終受害的可能仍是人類自己。 4.關心臺灣的環境問題,從修正自我的行為做起,進而去影響別人。 5.關心全球的環境問題,培養「善待環境,珍惜資源」的態度,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地球公民。 貳、概念分析 一、人類在生態系中的地位是隨著人類社會型態變遷而改變。 1.由水及水蒸氣所包圍的部分就是水圈(hydrosphere)。 2.水圈中的水質特性,如酸鹼值、礦物質濃度,使生存於其中的生物種類不同。3.液態水所組成的生態系稱為水域生態系 4.水域生態系又因各種理化因子之不同,再區分為淡水生態系、海水生態系及沼澤生態系。 二、地球的面積有限,食物生產量也只能供應一定量的人,人類應思考人口膨脹的問題,學習如何控制人口數目,並尋求與自然和平共存之道。 1.溪流、江河等流動水域的水流較急,可增加水中溶氧量等。 2.湖泊、水潭等靜止水域的溶氧量較低。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教学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

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引入:一组“山清水秀的自然图片”,另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在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入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识 1、通过学生活动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对生物圈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练习1),并判断人类主要通过哪些方面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影响。引入正题。 2、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地球上陆地状况及利用土地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眼前的现实例子,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分析这些不科学的无限制的利用土地,对生物圈有何影响,,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3、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现砍伐森林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通过直观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森林的作用及对森林砍伐无节制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中的利弊分组进行举例说明发表交流意见。最后归纳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这样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能力。促进学生在理解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基础上,再利用现实的例子自己分析,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更进一步的突破。 4、从上面的分析了解人类的活动会造成各种的污染的基础上,请学生归纳“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危害”进行探究实验得出方案,观察记录的结果。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牢固、长久保留在记忆中。师再次播放实验结果的图片,通过观察加强理解,来说明酸雨对生物的危害大,此来告示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危害,并以此呼吁自觉保护环境,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突出探究性实验的一些主要的注意事项,及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此分别进行了来达到目的。 5、点评及评价:点评学生写的为保护环境自己做到的一件事及一句保护环

高三作文读后感: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高三作文读后感: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一个地球养育着整个生物圈。人类就在这个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然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界本身的抗干扰的能力。人口爆炸,已经使地球不堪负重;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物种灭绝,还危及到整个生物圈……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人类的警钟,是由自己把它敲响的;地球的末日,是地球人自己酿造的一杯苦酒。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如今地球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每年消失约2100万公顷;森林每分钟消失21公顷,每年约消失1100万公顷;每分钟有11公顷的土地沙漠化,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污水排放量约为4500亿吨…… 带来的结果是: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环境污染!人类乱乱砍滥伐,森林一片片地在我们眼前消失,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桩,欲哭无泪地向上天诉说着它们的不幸!人们还捕杀动物、破坏植物,它们可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再看工厂里冒出来的黑烟,汽车“尾巴”里排出的废气,它们给城市罩上了一层厚重的

灰色的“外套”。人们不仅对地面上的资源毫不留情地进行破坏,对地下资源也不放过,如毫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等。人类水资源状况也是不容乐观!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但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所用的。因为其中97%是海水,2%是冰,且大部分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其余的也在800米以下的地层。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至于雨水则占总量的0。001%,而且大部分都落在海洋里;陆地上每年径流总量约为41万亿立方米,其中78%以洪水形式从无人区流入大海,只有22%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 有人说:“地球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可是经科学家的考证,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 万亿公里内,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在破坏地球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避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由此而带来的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的能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住房困难、人文环境恶化、社会秩序混乱、局部战争不断等等社会与自然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终究要酿成人类的灭顶之灾。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个迫切任务。 我们地球人不能再等闲处之了,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摒弃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