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一个假期匆匆就过去了,一开学就面临着新的难题----解读新课标。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齐心协力,对生物必修三的课标做了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感觉受益颇深。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次出台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立的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较传统的高中生物的课程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强调应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新课标,首先应深刻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2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生,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这种注重激励和发展的学习评价,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使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3。倡导探索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材偏向于灌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脑和动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技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有利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命体,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因此生物学的知识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体的健康保健、防病、治病、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和保护等等无一不与生物学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联系实际进行生物教学是生物教学一贯所遵循的教学原则,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脱节,表现出滞后性、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的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成就。由于教师观念陈旧和自身水平的限制,对发生在身边的很多常见的、鲜活的生物学现象也很难联系和解释到位。学生所学知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新课标提出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观念,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生物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强化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意识,随时注意观察,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新进展,并且要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教学论认为: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它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之间也有相辅相成的关系[3]。而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主动、能动过程,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但在教学中具体选用何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一定要因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行之有效的。现行和即将改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不同于初中,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习。

1 。探究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探究式学习的模式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四个基本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

中,学生是主体,他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索者。他必须发挥他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探究学习的学生必须有足够的主动性去不断地追求各种答案,必须动用他们的才能、智慧和判断力,竭尽全力去解决问题,可见探究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实际上中学教学的探究式学习中,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是前人早已提出、探究并已解决得出过结论的问题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自主获取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为学生创设探究、认识的环境,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和解决问题。随着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可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内容越来越多,如酶的特性、温度、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可用电脑动画模拟实验);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向性运动;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等等。有些内容可采用探究与讲授或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如基因的分离规律等。

2 。自学讨论式学习方式

自学讨论式学习方式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启发、精讲、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带着问题自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起主导作用。提出问题,也可用多媒体提供背景资料(图象、图形、图表、文字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资料,组织学生有序讨论、交流。对关键的知识进行精讲、总结。自学讨论式学习方式也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逐个问题的解决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这种学习方式更适合高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有助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内容,更切合高中的教学实际,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遗传和变异的大部分内容都可采用自学讨论式的学习方式。

三、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

教师是新课标的贯彻者,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有效的指导课改实践,只有自身有了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然而目前生物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究竟是怎样的呢?如何提高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 。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分析

由于多年高考不考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生物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生物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更是参差不齐,表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重点中学与薄弱学校之间严重不平衡,其中生物教师的来源有为数不少的教师没有受到专门的生物专业教育,本身缺乏基本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的虽进行过生物专业的学习,但时间过长、知识老化、观念陈旧,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很高。即使是近些年来生物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由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其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生物技术素养(动手能力)与现在课改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所有的生物教师来说,都面临着一个再学习、再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问题,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2。提高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途径

提高生物教师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是学习—转变观念-实践。过去人们常用“要给学

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的比喻来形容教师应由的知识水平,然而这“一桶水”若不能流淌、不更新,将变成没有活力的“一桶”死水,已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生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能力成为不断流淌的溪流,奉献给学生,才能成为教改的适者。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很丰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生物实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等等,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自学:可以从书本上学,也可以从网络上学。研学:以备课组和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学习研究讨论。进修: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的培训班等。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继而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四个理念。新的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运用于教学实践,才能发挥效益,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尽管新教材还没有出台,新课标还未实施,但课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方法上的改变和短期的继续教育培训所能达到的,因此,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也是我们现行生物教学所应遵循的理念,在教学中从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的评价应尽量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实践,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为今后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临高二中生物组冼琼媚515304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的过程中,感觉受益颇深。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次出台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确立的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较传统的高中生物的课程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强调应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新课标,首先应深刻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价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

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感想 一个假期匆匆就过去了,一开学就面临着新的难题----解读新课标。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齐心协力,对生物必修三的课标做了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感觉受益颇深。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领会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实现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做好适应性的准备,这是摆在我们每位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研究和实践。 一、树立新的课程观念 首次出台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立的生物课程应遵循的理念。较传统的高中生物的课程观念以传授知识为核心,强调应试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新课标,首先应深刻领会新的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核心任务和价值所在。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基础,教会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运用,科学地解释发生在身边地生物学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和习惯。 2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为各类学生选择今后的学习方向和职业方向提供帮助。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厌学为好学,除了教材内容的因素外,教师应提倡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学、观察中学、听中学、玩中学、思考中学、做中学、合作中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学习目标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是不科学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探究”、“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类型多种多样。 “探究”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教材在设计这类活动时,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发挥富于个性的创造力留出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先用一段文字作铺垫,引导学生想象在空中释放薄纸、投掷纸飞机、放飞飞机模型的情形,提出探究的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然后呈现几个学生讨论、作假设的场景,提出若干可能开阔学生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赞同教科书提供的某一种假设,也可以将其选为己用;在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一环节,教材采取提示的形式,用一系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并提供完成探究可能用到的一部分资料,以满足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保证探究活动能在全体学生中落实;得出探究结果后,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结论,并将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其他从科学探究不同侧面设计的活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观察与思考”侧重训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侧重训练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资料分析”侧重训练分析图文资料的技能,培养分析能力;“调查”侧重训练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演示实验”侧重训练观察实验现象,由现象推导出结论的技能;“模拟制作”、“模拟探究”侧重训练模拟的方法。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要求。 (2)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2、3教学目标 一、新课标高中生物课程总目标 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目标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课程标准

三、“分子与细胞”模块的解读 本模块内容包括: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5个部分。活动建议共有12个 本模块江苏教材增加了一个引导章节: “生物科学和我们”,人教版教材也增加了一个引导章节:“走近细胞” 1、“细胞的分子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教学建议 ?简述生命元素的类别,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出细胞内水和无机盐含量、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明确糖类既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 ?知道脂质具有区别于糖类的特征组分,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举例说出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阐明蛋白质是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认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对其功能起决定性作用; ?简述科学家研究核酸化学组成的大体过程,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结构”部分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叶绿体 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教学建议 简介虎克和列文虎克在细胞发现过程中的贡献,简述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及其基本观点。列举细胞的多样性,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阐明生物膜结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论点,简述细胞膜的大体功能; 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描述细胞骨架的作用;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阐明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举例说出细胞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一致,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3、“细胞的代谢”部分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与对策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 1978 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 着眼全局细节入手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 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 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 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 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 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 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 DNA 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 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 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 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 的基 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 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 1)、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以下弊端 1、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 2、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3、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4、“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 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 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 1 / 5

高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

高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去年我省的课改,新的课标也产生了。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课改的代课教师,于是我就看了课标,但是没有留有特别深刻的印象。现在由于一年的代课经历,再次看课标内容感受很深,体会如下: 1、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被各种利于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所取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怎样引导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内容表面,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课题。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问题,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新问题的实际能力。 2、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使所有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中来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过去,每一堂课只针对部分基础、程度好的学生,而不是面向所有的学生。《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因材施教,要适应不同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学生的需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贯彻这个新理念。在每一堂课前,我将会用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展示在上一节生物课上的全部学习成果,或者讲一个生物小故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来表现自己,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样的机会获取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在给予评价时,我尽量用鼓励性的话语,以及同学们的掌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鞭策。对于初中生来说,课前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小故事,一来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二来为整堂课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入。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与对策 着眼全局细节入手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脑科学的深入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正在逐渐融合并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力量,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世纪标志。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影响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和经济活动,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 式。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自1978年起,我国高中生物课程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 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 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 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1)、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以下弊端 1、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 2、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3、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4、“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 1 / 5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认真的阅读了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学习兴趣自然不减,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二、生物即生活,将生物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学生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生物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生活

(新)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和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对高中生物教材编写,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教学目标、实施、评价,高中生物结业考试、升学考试的试题命制的指导性文件即高中生物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试题命制的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必修部分、选修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课程标准》的目标具体要求: 知识性目标:了解水平 理解水平 应用水平 技能性目标:模仿水平 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性目标:经历(感受)水平 反应(认同)水平 领悟(内化)水平 新教材解读---内容的整体变化 大纲版教材新课程教材 文字叙述和知识讲解为主学生活动为主 演示实验为主不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 常规实验与探究实验并重 结论性知识一般都明确给出注重让学生通过交流、 讨论,自己归纳总结结论 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栏目众多,图文并茂必修三个模块: 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

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在全国各地试验区都为必修,不同省份的差异在选修模块的处理上。 选修三个模块: 生物技术与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我校选修) 大纲选修本中,下列内容在新课标中被删掉 第二章: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的全部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的细胞质遗传和基因的结构; 第五章:发酵工程(微生物的营养在课标选修一有涉及) 而课标教材三个选修模块中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 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②注重科学的过程与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③紧密联系社会和生活 --突出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分子与细胞》——把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系统的功能(物质、能量)、系统的产生、发展、消亡。必修1以细胞为中心,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其他四个模块的基础,需要扎实复习。特别是蛋白质、核酸、细胞膜、细胞器、生物膜系统、跨膜运输、酶的特点、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丝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癌变。 《遗传与进化》——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人类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怎样行使用功能?基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如何利用基因?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改变的?必修2是考试说明中要求最高的内容。减数分裂是难点内容,学生掌握情况比较差,而这部分内容是遗传规律的基础,在高考中是常考点,需要强化训练。遗传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部分也是学生复习中的难点。需要将几种遗传方式归纳起来复习,通过遗传图谱中的关键家庭准确判断遗传方式。 《稳态与环境》——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生命系统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2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 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3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对此未做统一的规定,只是就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参考。在新编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1)探究活动数量多,类型丰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通过少量活动达到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反复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易到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梯度。人教版新编教材,平均每册部安排了50个左右的活动。这些活动有机地整合在整个教材内容当中。探究是多侧面的活动。教材中所安排的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取名为“探究”;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调查”、“演示实验”“制作”、“模拟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电子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电子版)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本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 1. 核心素养为宗旨 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 内容聚焦大概念 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 教学过程重实践 本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 学业评价促发展 本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致力于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业成就又重视个体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生物学课程评价体系。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法,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1.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word)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唐山十七中王玉蓉2011初中生物新课标再次强调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素养、培养探究能力。针对这些理念,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努力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第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第二、倡导“开放式”教学,变革原有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

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第三、落实实验教学,培养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吗,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第四、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做实验的过程等,这

生物新课标解读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 曾玲 (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1.情感 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情感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积极的情感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强烈、稳定的情感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可以增强人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人的意志。从内容上看,情感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道德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2)理智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包括学习兴趣)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3)美感目标,即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不

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根据自己对美的需求来评价自然景色、文学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美好的言谈、举止、思想、风格、愿望和动机等行为和精神事物时,产生美的感受。 在生物教学中,情感方面的课程目标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活动,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让学生关注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意义;通过生物知识的介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态度 态度是具有复杂成分的心理现象,是主体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和意向3个因素构成,其中情感因素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以个体价值观为内参照系,社会规范为外参照系,经过顺从、认同、内化而形成。态度一旦产生就有一贯性,成为性格、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个体、群体和社会产生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态度目标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认知类型,不仅有认知问题,还有情感问题与意志问题,是学生形成各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途径。 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积极的态度使个体倾向于选择正面信息,促进判断、理解,产生良性的情绪体验,能排斥或能客观分析负面信息,从而促使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情感的形成;其次,

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7---大概念

2017版《高中生物》新课标解读(七) --------关于“大概念” 说明: 这里所指2017版新《课标》是2018年1月第一版,2018年9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新《课标》),属于最新版本。笔者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融入了30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与研究的经验,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以希望对即将使用新《课标》地区的高中生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以帮助。 这次解读花了笔者半年时间的准备,从“修改背景”、“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内容和主要变化”、“性质和理念”、“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大概念”、“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与评价”、“行为动词”、“名词与术语”共16个专题进行解读,与其他专家的解读有较大的不同,参考价值更大。 第一.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是2017版新课标《高中生物》的修订的理念之一聚焦大概念是为了实现“容量精简、重点突出、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的目的。 第二.什么是大概念? 大概念是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在生物学课程中,大概念包括了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有专家将高中生物的概念分为大概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例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出现的的一个大概念,它有三个重要概念组成,即“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每个重要概念又由多个次位概念组成。 第三.高中生物教材的编写仅仅围绕几个大概念而进行的。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都是围绕着几个大概念展开的。内容要求基于大概念描述了具有学科逻辑,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重要概念,形成了课程的内容框架。 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模块和《遗传与进化》模块,教材的编写必须围绕“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和“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这四个大概念进行。 选择性必修课程.《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的编写必须围绕“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

学习初中生物新课标心得体会

初中生物新课改心得体会 经过多次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最近对新课标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体会如下: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生物学的基础性重要性。生物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生物课程应具有开放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精髓,更新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生物课的教学要注重初中学生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要注意把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周围世界的关注。要进行科学探究方面的训练,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原理、方法、要点,认识科学探究的性质及在科学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时还要给他们补充必要的生物基础知识,所以生物教师必须具有精深而广泛的基础知识,必须了解主要的生物学基本事实、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晓和弄懂某些辅助性的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对基础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并把这些知识应用于生物教学。而且生物教师还应该具有指导学生所提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活动所需要的种种技能,以及改进教学、评价和课程设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古人讲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思考和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大力倡导“开放式”教学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未来的经济将转变为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的产业发展日益全球化和网络化。知识经济的这些特点呼唤“开放式”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广博知识,有较强摄取知识能力和具有开放思想的人才。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例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验,课前教师布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后,学生回家调查自己的家族、亲人的性状特征。课堂上就会相互协作,分小组学习,学生们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热烈地议论,相互鼓励和帮助,课堂的知识信息多向传递,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愉快。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强烈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例如:《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因素》一节进行到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时,一名学生问到:"老师,我认为种子的萌发一定要土壤,因为我见过农民种小麦、玉米、黄豆等种子时,都是把种子埋入土壤里,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我认为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因为我妈妈生黄豆菜时,是把种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湿的脸盆里。"另一名学生紧接着辩解到。需要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