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

“五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

授课者: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小组号):________

初中物理_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程标准 科学内容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关的物理现象。 科学探究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学习任务分析 : 本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层,本节可以看成是质量的深化和延续,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学习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重要基础。 学生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 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液体、固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欠缺,为此,在本节课密度概念教学时,我将难度分解,逐层递进,分段探究,各个击破的方式方法,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密度概

念。 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单位; 3、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4、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 要素。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 2、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法和学法: 教法:科学探究,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生会利用比较、类比以及“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正确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个 演示实验器材:纯水、盐水、酒精各一杯、托盘天平,相同体积的铝块2个,铜块1个,塑料泡沫1块。 分组实验器材:天平(9架),砝码(9盒),量筒(9个),刻度尺,烧杯;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东升中学小组合作教案主备人:刘晓艳小组成员:张生雷万忠新任胜利石生亮王来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 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 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 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件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课教学 1:学生预习课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班级组号姓名 科目物理课题探究——物质的密度授课时间 设计人王建国李鹏学案序号8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 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学习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51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二、 引入新课 1 ?让学生展示上节课中测量体积相等的铜、铁、铝柱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得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 2 ?在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中,发现“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 量相等”。 3 ?展示手里的大铁块和小铁块,让学生思考质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定性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来探究物体的质量 与体积的定量关系。 三、 新授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 ?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 ?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充分的思考后,对该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猜 想,并通过老师的不断引导,形成假说: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或成 反比。 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而要进行 实验,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通过老师的提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探究的一般程序自 己设计方案,并提供课本 P 119的表格供学生参考。 展示实物,前后 互应,引导启 发。 激起学生的兴 趣,把学生的好 奇心带进课堂。 利用学生的回 答引出课题。 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进行猜想 与假设的能力。 教给学生围绕 问题进行实验 设计的方法;使 学生体 会到实 验设计在科学 探究中的作用。 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 1、 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 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 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 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难点 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 目的 要求 重点 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建构密度概念。 教法与学法 温故知新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级 班 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名称: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 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密度)的科学方法。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细线、水、铜块、铝块 实验原理: 测 量物 质的 密度 ,一 般需 要测 量它 的 和 。然 后利 用公 式 ,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 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1 分) 2.用测量铜块或铝块的质量 m 。 3.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 V 1,记录到表格中。 4.将铁块(或铝块)放入装水的量筒内测量水和铜块(或铝块)的体积 V 2,记录到表格中。 (1 分) 5、计算铜块(或铝块)的体积:V= V 2-V 1 6.计算铜块(或铝块)的密度,并填入表中。 7.整理器材。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天平的最大称量值 g ,游码标尺的分度值 g 量筒的量程 mL ,量筒的分度值 mL 。

2、记录数据: 物质 质量(g ) 量筒中水的 量筒中水和 物质的体 密度 体积 V 1(cm 3) 金 属 块 的 总 积 V= V 2-V 1 (g/ cm 3) 体积 V 1(cm 3) (cm 3) 铜块 铝块 回答问题: 为什么本实验要先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后测量物质的体积 答: 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仪器是否齐全,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游码、标尺的分度值并记录,观 察天平横梁是否平衡。(1 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并记录。(1 分) 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 。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水倒入量筒中,正确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V 并记录。 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把装剩余水的烧杯轻轻放在天平左盘上。用镊子向右盘 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1 分) 正确读出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 m ,并记录。(1 分) 5.计算水密度。计算水密度,并填表。 6.整理器材。正确制动天平,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至零刻度。 记录数据 烧杯和水 量筒中水的体积 的总质量 M (g ) V (cm 3) 烧杯和剩余水 的质量 m (g ) 量筒中水的 水的密度 质量 M-m (g ) (g/ cm 3)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作者:张杰 【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 教学目的:1.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2.掌握使用天平和量筒间接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锻炼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仪器:量筒、烧杯、水、小石头、盐、 实验步骤:一、量筒的使用 1. 观察量筒的单位标度和零刻度线 2. 认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3. 读书时,眼睛要与液体的下表面相平 4. 读出体积不同的水的数值 5. 注意事项: (1)量筒需放在水平桌面上 (2)玻璃制品应小心轻放 (3)实验完毕要把量筒清洗干净 二、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 1.把盐溶解在水中配成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利用公式ρ=(m1-m2)/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5.测出的盐水密度与密度表上水的密度相比较,看看是否要大一些 6.分析: (1)先测质量再测体积,避免反过来测量时量筒中的液体倒不干净的问题。 (2)先测m2再读出体积V,这段时间是为了使量筒壁上的盐水充分流下来。 三、测量固体(小石头)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 2.用量筒测出适量的水的体积V1 3.把石头用细线绑好轻轻放进量筒里浸没在水中,测得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 4.利用利用公式ρ=m/(V2-V1) 5.测出的石头的密度与密度表上石块的密度做比较 6.分析: (1)用量筒测体积时需等待液体稳定后再读数。 (2)适量的水是为了能完全浸没小石头 四、讨论和小结 1.本实验利用公式ρ=m/V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2.测液体和固体密度的实验步骤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使学生复习了天平的使用操作,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的测量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但实验中有些同学对液体体积的读数不够准确或发生错误,需在黑板上作图分析,并在实验中多作练习。

初中物理_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 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础,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在生活中也具备了应用物质的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区别不同物质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学龄特点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 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将数学中浅显的比例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有些困难,所以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运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出密度的定义,通过讨论交流,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是一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突出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层次由浅入深,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的各项问题,在提问时基本照顾到了80%左右 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度超过90%。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绝大多 数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在随堂巩固环节,出错率在20%以内 因本节课实验操作较多,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长所以在练习巩固方面安排时间有些少一些学生对密度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这节课整体来讲比较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标。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物质特性这一概念。通过和生活中学生已有的错误前概念相联系,引导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通过所学的知识试着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个别对操作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疑虑、错误,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整个课堂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并让一定程度的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知识点相比,知识的内容较为深入,对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节即是质量和体积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的基础。 本节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渗透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值定义法。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遇到许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例如,速度、热值等,他们都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物体或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又都是用“比”的形式来表达的。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设计方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探究物质的密度测试题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水的密度为() A. 0.5×103kg/m3 B. 1×103kg/m3 C. 1.5×103kg/m3 D. 2×103kg/m3 2.“气凝胶”是一种新型材料,如图所示.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因使用了这种 材料,而大大减轻了探测器的质量,由此可判断“气凝胶”至少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 A. 坚硬 B. 传热性好 C. 密度大 D. 密度小 3.下面是小翔在学习密度知识时写的一些交流材料,其中正确的是() A. 由ρ=m/v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一支粉笔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密度也减小 C. 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D.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一定大于铝的质量 二、填空题 4.挂点滴时液体的密度为ρ=1.03×103 kg/m3.则输完一半液体以后,剩余液体的密度为kg/m3 = g/cm3. 5.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是0.9×103千克.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体积将(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一只钢瓶内有压缩气体;用掉一半,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如图,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密度之比是、 三、实验题 8.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测固体(铜环)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则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 ③测石蜡的密度 石蜡密度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 ①测液体的密度 . --------空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②.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 ---------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 ---------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三、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 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_练习

沪科版《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研学和测试 要点点击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快乐自主学习 一、选择题 1.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话的科学含义应是( )。 A. 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拿起铁比拿起棉花费力 D. 棉花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2.下列关于密度的概念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越大的物体越重 B.从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 不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 D.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3.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取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 骤是( ). 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 C.往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 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 4. 一个瓶子正好能装下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花生油 B.酱油 c白酒 D.色拉油 二、填空题 5. 水的密度是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冰的密度是0.9× 103kg/m3,一块冰熔化成水时,它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则____变小。 6. 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所使用的诸多方法中,其基本思路都是围绕着物体 体的____。 7. 质量为222.5g,体积为25cm3的金属块,其密度为____g/cm3,这块金属可 能 是____. 8. 甲、乙两金属块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则ρ甲=____ρ乙. 9. 某量筒的最大刻度是500mg,用它一次最多能测出酒精____kg。 探索与实践 10.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

探究物质的密度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ρ=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三、归纳小结

(物理试卷)4.3探究物质的密度练习题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目标导航 1.掌握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用求物质密度的方法判别不同的物质 3.利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 星级提速★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密度的单位有:或。 3.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kg/m3。 7.单位换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星级提速★★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因为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 是 ( )A.5:3 B.3:5 C.15:4 D.4:15 3.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 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 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0.2kg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完整版)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专题

物理力学实验题 1、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图12 所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时应将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l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 时,应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试加上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图13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2、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 m= ; (4)然后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21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cm 3 。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m 3 。该小组测算得的密度值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ρ水=1.0g/cm 3 )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 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m 1; ② 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 水面对应的示数V 1; ③ 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V 2; ④ 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2。 (1)指出小明操作中的不规范之处: 。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没有填写完整的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15中天平和量筒的读 图15 5g 500 400 300 200 100 m 10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doc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物理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同组者 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2、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3、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4、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V m =ρ,m 为物体质量,V 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V m = ρ,m 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 V 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m 、V 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① 测固体(铜环)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 排液浮gV F ρ=。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 量分别为1m 、2m ,则 水铜水 铜铜水浮ρρρρρρ211 21112121m m m m m m gV g m g m g m gV g m g m F -=?-=? ???=-=?-= ②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将物 1m 、 2m 和x m ,同理可得

水盐盐铜 水铜ρρρρρρ2 1111211m m m m m m m m m m x x --=??? ? ? ? ?? -=-= ③ 测石蜡的密度 石蜡密度 水石ρρ1 ''2m m m V m -== m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 ' 1m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 '2m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 ①测液体的密度 水ρρ010 m m m m x x --= 。 0m --------空比重瓶的质量 x m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 1m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②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水ρρ2 1m m m m -+= 。 m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 1m ---------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 2m ---------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三、实验用具:TW —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 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6、3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6、3测量物质 的密度实验报告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测量固体的密度 一.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0; (4)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总;(5)根据公式__________计算石块的密度。 二.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 石块的体积V/ 石块的密度 积/ 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余; (4)记录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的体积V;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二.实验记录表格: 杯和液体的质量杯和剩余液体的 质量 量筒中液体的 质量 量筒中液体的体 积 液体的密度 【拓展训练】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只填字母序号).(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选填“左”或“右”),若仍不能平衡,再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_____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________kg/m3. (4)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公开课)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林艳玲【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建立密度概念; 2、知道密度公式、单位; 3、会查密度表,鉴别物质; 4、能联系实际,知道密度的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引入,鉴别饮料,体会物质的特性; 2、通过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体验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3、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类比,通过类比速度,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2、通过物质鉴别,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3、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体验对”如何鉴别物质“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难点: 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建立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3、认识密度表,能鉴别物质 【教学方法】比值定义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金属、饮料 【内容设计】 “密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建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以“鉴别物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从实验结论中,引出新的物理量--密度。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通过鉴别饮料,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拿出一神秘物体,到底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引导学生想办法!通过提出新问题“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提炼出密度概念。最后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简单的鉴别物质,并理解密度在选材上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孙悟空的金箍棒 师: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从此取经路上,悟空随身携带,降妖除魔全赖这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同学们是否曾经好奇过:金箍棒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生:..... 师:老师查了西游记原著仅有这样的记载:长两丈多,斗来粗细,重13500斤。” 从这里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是金箍棒的质量和体积,如何知道它是什么物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识别物质的一种方法—密度。或许它能帮我们找到答案。

(沪粤版)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5.2 探究物质的密度(附解析)

(沪粤版)2019-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 册同步练习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就大 B.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就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甲、乙两 种物质的密度ρ 甲、ρ 乙 和水的密度ρ 水 之间的关系是() A.ρ乙>ρ甲>ρ水B.ρ乙>ρ水>ρ甲C.ρ甲>ρ水>ρ乙D.ρ水>ρ甲>ρ乙3.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8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物块的密度是() A.0.85×103kg/m3B.0.90×103kg/m3 C.0.94×103kg/m3D.1.10×103kg/m3 4.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密度,并用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象,量筒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是() A.30g 0.8g/cm3B.75g lg/cm3 C.75g 0.8g/cm3D.30g lg/cm3 5.有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4:1,则它们的密度

之比是() A.8:1 B.2:1 C.1:4 D.1:8 6.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7.中国海上巨型风机﹣巨无霸SL5000是史上最大的单体风力发电机,如图所示,它的每个叶片长62m,它转动起来能够扫过将近两个足球场大的面积。为了让风更易带动起扇叶,制成叶片的材料应该具有() A.较大的质量 B.较低的熔点 C.尽量小的密度D.较好的吸热性 8.测量一块金属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线体积时视线平视,量水和金属块总体积时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 A.大于实际体积B.等于实际体积C.小于实际体积D.都有可能9.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甲、乙、丙图分别是调节天平前分度盘指针位置、测量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金属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