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之比较论文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之比较论文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之比较论文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之比较论文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之比较

【摘要】在希腊的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伴随着奴隶制政治、经济的长足发展,诸城邦中形成了两个富有代表性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它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反映在教育上也大相径庭。

【关键词】斯巴达;雅典;教育

一、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相同点

(一)两个城邦都很重视教育

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业,并具有严格的国家性质。传说中的斯巴达国家的创始人库古就曾指出,教育是一个立法者应该加以考虑的最主要和最重大的事务。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斯巴达的教育几乎完全由国家控制,家庭几乎不承担教育的任务。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也高度重视教育。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利不赡养父母。

(二)两个城邦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的阶级性是十分明显的,除了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之外,即使在公民中,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正如弗里曼所说,“希腊的教育是少数上层阶级弟子的教育,而不是城邦所有人口的教育”。

(完整版)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作为古希腊时期的两个富有代表性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它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反映在教育上也大相径庭。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教育都是为国家服务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奴隶无权享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国家公民的根本途径;非常重视军事、体育和道德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 (1)教育的目的不同。斯巴达人在不断的征服与扩张中,把征服地的居民变成奴隶,这些奴隶被称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过着艰苦的生活。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也十分沉重。斯巴达人还对希洛人任意欺凌和宰杀。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为 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的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 不得不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化管理,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制操练把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体格强壮的武士。 而雅典境内多山,不适宜发展农业,但是便利的海运条件使其工商业较为发达,雅典的阶级矛盾复杂尖锐,这是雅典实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民主政治所提供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雅典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雅典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反映在教育上也很有特色,雅典的教育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集道德、智慧、健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把年轻人培养成不仅是军人,而且是多才多艺、能言善辨、善于工商业事务的政治家和商人。 (2)政府对教育的政策不同。斯巴达教育机构有国家设置,主要有军营式的教练所和“埃弗比”;儿童完全属于国家所有,必须服从国家的安排;教育完全由政府开支,教育者由国家官吏担任。 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国家和家庭的职责,学生上学是要缴费的;雅典的教育机构以私立为主,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流派甚众,儿童有一定选择的自主权;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 (3)教育内容和过程不同。斯巴达公民的孩子出生后,必须经过部落长老和母亲的严格甚至残酷的检验,这是因为斯巴达人只要最好的战士。七岁时,家庭的抚养及教育任务便结束了。孩子被送到国家教育机关接受教育。男孩子从七至十八岁的十年中受教育的场所是军营。在这里,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炼使年轻人成为勇敢、坚韧的爱国战士。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内容有:忍耐劳苦、忍受鞭打、体育等。军营的制度极其严酷。儿童一进入军营,便被编入严格的军事组织,过着极艰苦的生活。管理者甚至故意让儿童忍饥挨饿。做为教育的一个策略,便是鼓励他们去偷公共食堂的食物,以不被抓到为荣;一旦被抓住,便要遭到毒打和挨饿的惩罚。用这种残酷的方法训练儿童的勇敢、机敏的品质。鞭打也是教育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违犯纪律的儿童要接受“执鞭者”的鞭鞑。与军事训练相关的还有体育训练,体育也是为军事服务的,与军事技能相结合。体育的训练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因此斯巴达人能长期取得奥林匹克的优异成绩。体育训练的项目有:跑步、跳远、扔铁饼、掷标枪、狩猎等。当儿童进入青年期,训练就更为严格、残忍。斯巴达人很注重道德训练,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服从长上,忠于祖国。 雅典的儿童出生后,也要经过严格的挑选,由父亲决定是否抚养他。七岁以前在家

古代雅典和斯巴达妇女

古代雅典和斯巴达妇女 郝际陶/那志文(东北师大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城邦制度时,明确指出,城邦的半数人口是妇女,如果妇女的地位没有规定好,半个公民团体就欠缺法度了。他认为男女的关系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事实上也正如此,尽管斯巴达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自由度要高于雅典妇女,但同样受治于男人的世界。 关键词雅典斯巴达妇女 一、从荷马谈起 在荷马史诗中,婚姻是由家族来安排的。男人为家庭和城堡而战,女人就要生养未来的战士。所以当时的社会要求成年女性必须出嫁。 婚姻可以是权势家庭的结合,考虑经济、政治、军事利益。新人要来自同一社会等级,而不一定有什么亲情或来自同一地区。阿奚留斯提到在他从特洛伊回去后,他的父亲将要亲自为他挑选一位新娘。“要是我愿意,将从那些保卫城砦的贵族们的女儿中选出我钟爱的新娘”[①]。 关于婚姻的安排涉及男方的聘礼和女方的嫁妆。嫁妆的功用是为了充实未来的家庭,聘礼却旨在表明新娘家的财产和地位与新郎家匹配。新娘加入新郎的家庭。当铁勒马胡斯到达曼涅劳斯的宫殿时,两对新人的婚宴正在进行,他的儿子娶回家一位新娘,他的女儿正要出嫁离家[②]。 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们的婚娶更实际一些。尤其同继承紧密相关。男人三十而娶,姑娘十五出嫁[③],最好只生一个儿子[④]。尽管在神话中体现出对乱伦的憎恶,但在相对有限的亲属圈中内部通婚的确是希腊人的规矩,旨在保护现

存的所有权方式。在一个残酷竞争的男人的世界,女人只是所有权的象征(竞技上的奖品[⑤],战争中的战利品),对女人的统治长的是男人的威风。 女人无论是自由人还是奴隶,价值在于其美貌和才艺。为了争一个女俘,阿伽门农同阿奚留斯相持在特洛伊。战后,特洛伊的王家妇女都成了希腊英雄的女奴。一般情况下,屠城后,男俘不是被亲属赎身,就都被胜利者杀掉。而妇孺则成了奴隶。这在迈锡尼泥板中也得到了证实。 整个古代男女奴隶都是主人的财产,没有主人的许可不能有性关系。奥德修斯残酷地杀了12个曾与求婚者私通的女奴。 男主人可以有妾。在特洛伊,女人是一妻一夫,而男人是一夫多妻。普里阿姆有许多妻妾,有50个儿子和12个女儿。妾的子女是自由人,但庶出儿子在继承的顺序上位次较低,而庶出的女儿的命运不详[⑥]。 女人不象男人有那么多的性自由。但荷马笔下对女性的贞节还没有象后来的希腊人看得那么重,他未含贬意地提到了两个未婚而有了孩子的姑娘,她们后来嫁给了英雄[⑦]。英雄时代的妇女可以有婚外的子女,并称其为某神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王家妇女同女奴干同样的活,只不过一是自愿,一是被迫。女人做家内事,准备饭食,并伺候主人享用。衣服由家里自己做,无论是女主人还是女奴都一样。当安德洛玛克建议赫克托把军队撤到城防较弱的无花果树旁时,赫克托让他的妻回家坐到纺机旁,因为战争是男人的事[⑧]。女主人还要负责洗澡和为男人涂油。 史诗中的妇女要端庄,但并不一定要深居简出。安德洛玛克和海伦在街上随意地谈话。在阿奚留斯的盾上有女人帮助守城的画面[⑨]。青年男女可以在城外相会[⑩]。当男宾来访时,女主人不必回避。 史诗的描述尽管有些理想化,但表明的确有那么一个时代,贵族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当的自由。 希西阿德的《神谱》中是以女性世系开始的。

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和启示说课讲解

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斯巴达与雅典教育的比较和启示 作为古希腊时期的两个富有代表性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它们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反映在教育上也大相径庭。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教育都是为国家服务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奴隶主阶级服务,奴隶无权享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非常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国家公民的根本途径;非常重视军事、体育和道德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 (1)教育的目的不同。斯巴达人在不断的征服与扩张中,把征服地的居民变成奴隶,这些奴隶被称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过着艰苦的生活。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也十分沉重。斯巴达人还对希洛人任意欺凌和宰杀。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的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不得不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化管理,教育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制操练把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体格强壮的武士。 而雅典境内多山,不适宜发展农业,但是便利的海运条件使其工商业较为发达,雅典的阶级矛盾复杂尖锐,这是雅典实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民主政治所提供的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得雅典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雅典在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反映在教育上也很有特色,雅典的教育在于把儿童培养成为集道德、智慧、健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把年轻人培养成不仅是军人,而且是多才多艺、能言善辨、善于工商业事务的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与雅典教育

一,教育的不同点 三.原因 斯巴达,雅典教育既有共同点,又各有特色,这与他的地理因素,社会政体,社会结构分不开的。 (一)地理环境 1.斯巴达: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平原以北群山环绕, 向南为沼泽地,由此延伸入海。斯巴达土地肥沃,易于耕作,但由于没有适宜的 港湾,因而与外界交往甚为不便。环境往往对人们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影 响,从而影响行为和决策。在某种程度上,斯巴达纯粹尚武的教育制度与此有关。 2.雅典: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三面环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便于航海和商业贸 易。优越的地理位置,给古代雅典对外经商,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雅典人认识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能单靠农业基础。真正要实现城邦经济进 一步发展的愿望,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忠于国家的军人,而且还必须培养出大批有 文化的灵活的商人,外交家等其他各种人才来掌管国家各部门。这就给教育的发 展提出相应的客观要求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政体 1.斯巴达:斯巴达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斯巴达走向农业奴隶制 道路。要统治和奴役奴隶阶层就必须产生与之相适应,并能为之服务的统治工具,即教育制度。在希腊语中,斯巴达教育一词有许多含义,其中包括捉住和诱拐, 但在这大致意味着知道引导或训练。就是通过引导和训练公民来达到为国家服务 的目的。 2.雅典:早期雅典同斯巴达一样实行贵族统治,但是历经梭伦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 雅典逐步向奴隶主民主制度过渡。经历了平民和贵族的激烈反复的斗争,雅典国 家的民主政体终于确立和完善起来。在雅典国家内部,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能参与政事,发表政见或直接担当起国家重任。尽管它排斥奴隶阶级的参与,但 它毕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尝试行驶民主权利的第一次伟大的实践。雅典的 民主制度为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社会结构 1.斯巴达: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斯巴达人,作为城邦的公民, 她们享有一切特权。但是,斯巴达人并非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他们作为入侵者 多里安人的一种,在城邦中仅有三万人左右。第二等级是皮里阿西人,他们拥有 土地,可以经营工农商等经济活动,但是他们不具有政治权利。作为努力阶层的 希洛人从属于第三等级,他们原本是当地土著,约有三十万人口,被征服后,其 政治,经济权利都被剥夺了。 2.雅典:包括奴隶主,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民),奴隶三个等级,全体20岁以上的 合法公民(不包括女性和奴隶),也就是不到一半的人口组成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 会对城邦进行管理。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其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习,开始工作。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比较斯巴达与雅典的异同,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斯巴达(希腊语:∑π?ρτη)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对比。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由于战争损伤希腊元气,最后所有城邦,包括斯巴达,均被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

2.雅典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 雅典是中希腊南部亚狄加的首府,沿袭为国名。境内多山,不适宜农业,只能种植橄榄、葡萄,但矿藏丰富,手工业发达。雅典濒临海岸,多良港,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是中希腊各城邦与东方联系的前缘地带,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雅典的阶级关系比斯巴达复杂,除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长期殊死搏斗外,以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主体的下层自由民与贵族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极为尖锐。此外,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日益强大的工商业奴隶主与农业贵族奴隶主争权夺利的斗 争也很激烈。自公元前6世纪初,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和下层自由民的政治经济改革后,经过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1),特别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至公元前6世纪末,胜利地结束了平民反抗的斗争,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制终于在战胜氏族贵族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繁荣的工商业经济,民主的奴隶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文化科学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雅典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刻和美术作品,文学、史学也很发达,科学,如天文、算术、几何都得到较高的发展。 上述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情况,决定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的有着不同的特点。 雅典的教育,不像斯巴达那样注重军事体育教育,仅仅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为具有健全身体、勇敢强悍的武士,而是通过体、智、德、美诸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美的体格,高尚的情操,广泛的文化素养,发达的智力,多方面的兴趣,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和商人,即“身心既美且善”的公民。这就是西方最早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它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雅典,国家对奴隶主阶级子弟教育采取放任态度。国家不直接设立学校,只是监督父母负起教育子女的义务。梭伦教育法规定,凡公民都有使其子女学习体操及音乐的义务,违反者受到谴责。雅典的初等学校都是私立,国家绝少干预。 雅典的学校体制比较多样、完善。具体情况是: 家庭教育。雅典初生婴儿的身体检查不是由国家而是由父亲进行。7岁前的男女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教育,主要是锻炼儿童使之具有强健的身体,因而常用冷水给孩子洗澡,虽天气很冷也让他们到户外游戏。此外,母亲或保姆还给他们唱各种歌曲,讲英雄传记和神话故事,以陶冶他们的性格。 初等教育。儿童满7岁后,女孩留在家里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各方面技能,男孩则入文法学校(The Grammatist school)和音乐学校(The music school),但仍住在家里,上学时有“教仆”(Pedagoue)伴随,为孩子拿写字板、写字棍及竖琴等文具,并监督儿童的行动。教仆多为仪容端正的、有知识的被俘奴隶。学校由教员开设,校门口树立科学和艺术的庇护神阿波罗的雕像。文法学校为启蒙教育,学习读、写、算的初步知识。所谓读,即学习字母、缀字和发音,进而学语言的构造、文法等,教材为荷马与海内窝特的诗歌。另外,还学习梭伦法典。习字是先用石笔在蜡板上写,然后再用芦杆醮墨水在羊皮纸上写。算术教学最初用手指或小石子计算,后改用计数器,较为方便。 音乐学校往往与文法学校在一起,文法教师兼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范围较广,文学、诗歌、唱歌、乐器的演奏等都兼而包之。雅典人特重音乐教育,其目的不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较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较 姓名: 学号: 班级: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较 论文摘要:在所有的希腊城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它们同样都是建立在奴隶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上,但各自代表着一种类型。一个形成了直接的民主制度,而另一个则是贵族共和体制,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雅典走向了繁荣的民主时代,而斯巴达最终覆灭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从此走向衰亡。 关键词:雅典,城邦,斯巴达,特征,异同 提起古希腊,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城邦。所谓城邦,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希腊城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及历史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关连性。从自然环境来看,希腊岛屿多,山地多分布,古希腊人大多聚居在被山岭分隔的细小村落里;经济方面,希腊生产力进步,铁制工具广泛应用,手工业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日趋解体,城邦应运而生;从历史角度来看,多利亚人大举入侵希腊半岛与爱琴海地区,使得原来希腊人的旧部落瓦解。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城邦的兴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开始。 一、雅典文化 而在众多小城邦中,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由于山地丘陵广布,国土面积小,使得雅典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区。为了发展本国经济,雅典凭借其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优越的地理环境,发展出了繁荣的海外对外贸易。海外贸易迅速地成为了雅典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海外贸易推动了雅典的工商业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但是本国地域面积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希腊城邦开始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开始了对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这种海外殖民活动,不仅带动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将生产的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的商品销往殖民地,促进了双方的发展,更对雅典政治形成了冲击。 正所谓经济的繁荣势必催生政治的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专权之间的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城邦的繁荣。再加上邻邦实力赶上和超过雅典以及梅加腊占领萨拉米斯岛事件的发

论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

第30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1月 Vol.30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08 ────────── 收稿日期:2007-10-13 作者简介:赵雪(1982-),女,河南安阳人,中国传媒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6级硕士研究生。 - 129 - 论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 赵 雪 (中国传媒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24) 摘 要:通过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和谐教育思想的总结与论述过程的梳理,分析了和谐教育思想的要义,并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建设和谐教育的相关情况,阐释了夸美纽斯思想的现实启迪作用。 关键词:大教学论;和谐教育思想;泛智论;适应自然原则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1-0129-03 On Comenius’ Harmonious Educational Thought ZHAO Xu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thought through the study of Comenius’ Magna Didactics. Then analysis about his inspiration is ma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current investigation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reform. Key words: Magna Didactics; harmonious educational thought; Pan wisdom; natural adaptability principle 夸美纽斯生活在介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间的17世纪,恩格斯口中那个会产生伟大人物的时代。“捷克兄弟会”的新教家庭背景、德国游学时与爱尔斯底特的相遇、30年战争中的家破人亡、历任中学教员、牧师,在他与精彩年代相称的壮阔而流离的一生中,最终开启这位教育史上哥白尼精神航道的正是日后被誉为经典的《大教学论》。他应邀赴英伦、瑞典、匈牙利,辗转于捷克、波兰、荷兰,身心同世界一起在守旧与革新中摇摆,思想亦随眼界在古希腊教育哲学与新教教学改革中跳跃并建构,最初成就“现代教育之父”教学体系的仍是这部《大教学论》。1632年,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大教学论》成书于夸美纽斯人生中最为颠沛的波兰流亡时期,然而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从我们的教育改革中去回望历史,却发现先哲的思想巨作由始至终竟是一脉和谐,其教育思想在传达并流淌着。 一、以父之名:教育之父的“泛智论” “《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这一思想不仅仅是作为《大教学论》的副标题鲜明呈现,同时也宛若龙骨,在全书乃至夸美纽斯的整个学术之舟中俨然贯穿,并且成为他的“泛智论”的滥觞。与之前 的教育家相比,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体系颇显系统而完整,但我们从中提炼出的理论核心却只有很明显的两个,“泛智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人必须学会一切事物”的教育理论,夸美纽斯对“泛智论”的正式探讨开始于1634年,并最终在1651年完成了著名的《泛智学校》。然而构成这一理论的必要条件与基本内容的两个信念——“一切人”与“一切事物”,早已在《大教学论》的字里行间赫然显现。 (一)“一切人”和我们的教育公平 在著作正文的33章里,夸美纽斯用了五章的篇幅来强调世上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以此来论证人们的生而平等,理应接受教育,成为“理性的动物,一切造物的主宰和造物主的形象和爱物”[1](P10);而第六到九章对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和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探讨,则是前五章的自然生发,明确提出了“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1](P28),而不必分富贵贫弱,聪慧痴愚,因为“富人没有智慧岂不等于吃饱了糠麸的猪仔?贫人不懂事岂不等于负重的驴子”[1](P27)?而“世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了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地步”[1](P37)。尤其是“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 ,“同样

外国教育史第二章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两种教育,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表现如下: (1)雅典教育通过教育要求学生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 (2)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身强体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商人,而不是斯巴达单纯的军事教育,把学生训练成为只会打仗的士兵。 (3)雅典把知识教育作为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和官吏的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可以让他们学到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这是斯巴达教育望尘莫及的。 (4)雅典对音乐教育的要求比斯巴达要高得多,斯巴达设置音乐歌唱仅仅为了在战场上鼓舞士气,而雅典的音乐是其和谐教育和文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与斯巴达实用性的国家导向教育相比,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的反对,对自由教育的强调等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影响。 2.试分析雅典教育特点形成的原因。 (1)经济上,雅典奴隶制经济比较发达,工商业经济繁荣。雅典是中希腊南部亚狄加的首府,沿袭为国名。境内多山,不适宜农业,只能种植橄榄、葡萄,但矿场丰富,手工业发达。雅典濒临海岸,多良港,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是中希腊各城邦与东方联系的前缘地带,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2)政治上看,雅典长期实行奴隶主的民主体制,具有浓厚的民主气息。雅典的阶级关系比斯巴达复杂,除了奴隶主和奴隶的长期殊死搏斗外,以手工业者和农民为主题的下层自由民与贵族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极为尖锐。自公元前6世纪初,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和下层自由民的政治经济改革后,经过庇西特拉图的僭主统治,特别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至公元前6世纪末,胜利地结束了平民反抗的斗争,雅典的奴隶主民主统治终于在战胜氏族贵族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3)文化上,繁荣的工商业经济,民主的奴隶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文化科学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雅典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刻和美术作品,文学、史学也很发达,科学,如天文、算术、几何都得到较高的发展。 3、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惟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因而,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 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正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3)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雅典与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军事谋略比较

雅典与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军事 谋略比较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姓名:杨红蕾 学号:201012328 班级:历史102班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 年)是希腊城邦由极盛走向全面危机的转折点,“是希腊人的历史中最大的一次骚动”,给希腊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痛苦:“过去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坏……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流亡者;从来没有这么多生命的丧失……”战争同时也“影响到大部分非希腊人的世界,可以说,影响到几乎整个人类”,战争对雅典和斯巴达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从头到尾都是一场争夺霸权的战争。战争最后以斯巴达的胜利,雅典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本文拟比较雅典与斯巴达在战争中的军事谋略。 一 <一>雅典强制盟邦稳固后方 战争前夕,雅典加强了对盟邦的一贯政策,即政治控制、经济勒索、军事移民,从而稳固后方,为与斯巴达争夺希腊霸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雅典对同盟国进行政治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利用武力推行民主,建立盟邦亲雅典政府;对叛乱盟邦实行坚决镇压;将雅典法庭变为帝国法庭,剥夺盟邦内外主权。公元前440年,雅典以武力帮助萨摩斯建立民主制。对叛乱盟邦,采取赤裸裸的军事镇压,以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公元前447年,彼奥提亚诸邦叛乱,雅典攻陷喀罗尼亚,把所有的居民变为奴隶。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陪审法庭实际已成为帝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按雅典法律规定,凡是涉及各属国之间以及属国与雅典之间关系的诉讼案,一律交由雅典陪审法庭审理,这意味着各属国的对外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剥夺。同时,雅典人把各属国所有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审理权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中,这表明属国的对内主权原则上也被剥夺殆尽。 雅典认识到经济资源对战争的重要性,要求加紧勒索盟邦,“对于同盟者要紧紧地抓住,因为同盟者所缴纳的金钱就是雅典的力量,战争的胜利全靠聪明的裁断和经济的资源”。在一般情况下,一年贡金总额为460塔兰特,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将盟邦年贡金提高到600 塔兰特。雅典利用勒索来的金钱,一是用来建造强大的海军,二是用于雅典市政建设,三是用作各级公职人员的薪金和普通公民的“观戏津贴”。雅典人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地方,进行军事移民,向安德罗斯岛、那克索斯岛、优卑亚的赫勒替亚、色雷斯等地安置大批军事移民。公元前431年,其人数约为8000—9000。这一项措施,既可缓解雅典的土地问题,又是对当地人民的一种武力威慑,使他们听命于雅典。 雅典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和措施,达到了他的富国强兵、强迫盟邦俯首听命的战略目的,正如伪色诺芬所指出的:“在希腊人及异族当中,只有雅典人才是富有的。一个富有造船用的木材的城市,除了得到那位海上统治者的同意外,能到哪里推销它的货物呢?如果一个城市富有铁、铜或亚麻,除了得到那位统治者许可之外,它能到哪里推销它的货物呢?这正是我需要的——从一个城市得到木材,从另一个城市得到铁,从其它城市得到铜、亚麻和蜂蜡。”这样,就为雅典日后与斯巴达争夺希腊霸权创造了条件。 〈二〉斯巴达让对方先挑战赢得大家同情 在雅典势力不断扩张,开始侵略斯巴达的同盟国科林斯的严峻形势下,斯巴达人感觉到一场大规模战争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斯巴达和雅典都希望对方先挑起战争,以免承担战争的责任。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认为,雅典人离斯巴达很远,有最广泛的海上经验;在所有其他一切方面都有很好的装备;个人或国家都很富裕;有船舰、骑兵和重装步兵;人口比希腊任何其他地方为多;还有许多纳贡的同盟国。与雅典相比,斯巴达在海军和财富方面处于绝对劣势,阿基达玛斯认为

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异同

xx教育与xx教育的异同 在斯巴达,教育是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尚武精神,是实用性的国家导向的军事教育,教育成为斯巴达治国和维持统治的主要工具。 其教育目的: 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 其教育制度: 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 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 其教育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 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 雅典的教育则是一种身心统一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追求身体美与心灵美的结合。反对专业和职业化的训练。同时,雅典人还认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的职责。 其教育目的: 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公民 其教育内容:7岁之前实行家庭教育;7岁后进入文法或音乐学校,接受读写算和音乐舞蹈教育;到13岁左右,一方面继续文法学校或音乐学校学习,另一方面进入体操学校,接受体育训练;到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不继续学

习,开始工作。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到20岁,授予公民称号。雅典妇女地位较低,深居家中,女孩子也只在家庭接受教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这种片面的以国家目的为教育目的的教育严重阻碍了斯巴达人的才能发展。但其教育实践中的国家导向性和实用性、专业性教育的模式代表了世界教育史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向。 而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自由教育的强调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却与斯巴达教育形成鲜明对比。 比较斯巴达与雅典的异同,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xx(希腊语: ∑π?ρτη)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和当时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对比。斯巴达规定所有男人必须从军。斯巴达拥有众多国有奴隶,称为黑劳士。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由于战争损伤希腊元气,最后所有城邦,包括斯巴达,均被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建立 约公元前11世纪,希腊北方的多利亚人攻占了位于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拉哥尼亚,从此这些多利亚人被称为斯巴达人。斯巴达人并将拉哥尼亚的原居民变为奴隶,称为黑劳士。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又征服了邻邦美塞尼亚,亦将多数的美塞尼亚人变为奴隶,与拉哥尼亚的原居民一样,称为黑劳士。 现在的斯巴达是一个现代农业小镇,出产的橄榄油世界一流,曾作为雅典奥运会专用橄榄油。 政治制度

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差异与文化差异

雅典与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差异与文化差异 班级:16电气2班姓名:肖浩彬学号:1607080601207 上课时间:周四晚 在古希腊200多个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具有实力的,也是最强大的,但斯巴达和雅典属于不同类型的城邦: 一、政治体制上 斯巴达城邦是由多利亚人所建立的,他们作为征服者进入了希腊伯罗奔尼撒地区,为了防止当地的土著人民反抗,导致了斯巴达人在政治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方面的极端保守,他们希望贵族能够永远的占统治地位。因此斯巴达始终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它的国家机构由公民大会、国王、长老会和监察官组成。公民大会是由具有公民权的斯巴达男性组成它的职责是表决议案和选举除国王以外的公务人员。国王是由两个人担任的,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并且是终身制的。在斯巴达国王也只是个掌管军事的统治权,长老会才是最高权力机关。它的成员共三十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二十八人都是年逾六十的贵族,任职终身。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给公民大会通过。但是公民大会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当选者恣意妄为,终生显要,他们不依成文法规,一味随意专断。意味着人民在选举出长老后,失去了对他们的监督权,并让斯巴达政治有强烈的老人政治色彩。”[1] 长老会与监察官和国王共同掌握的司法权力,强化了斯巴达政体的寡头制特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斯巴达的权利都由贵族控制着,而那些被统治的人总是处于压迫状态。 与斯巴达保守、专制的政治体制相反的是雅典的奴隶主民主制度。雅典人创立了一个公民自由平等、主权属于全体公民的政体形式。首先,雅典的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它由全体雅典公民组成,这就与斯巴达由所有具有公民权的男性斯巴达人组成的公民大会有所不同。这就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像斯巴达一样在少数的奴隶主贵族手中。其次,雅典的行政权属于“五百人会议”,它的成员是由各地的公民以抽签的方式选出的,并且分为十个五十人的委员会在一年中轮流执政。“五百人会议”的成员任期两年,这样就使得几乎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城邦的行政首领。还有十将军委员会是实际上的军事行政和司法中枢。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雅典的官吏制度也是民主平等的,不同于斯巴达的长老会议,终生任职并且只是在年逾六十的贵族中产生,而其他的斯巴达民众永远都不能拥有行政权力。最后,雅典的司法权属于由六千人组成的陪审法庭。在审理案件时,陪审员的人数最少也不低于201人,而当出现重大案件时,陪审员人数通常高达1001人。 二、文化上 雅典是西方文化史中最灿烂的文化巨擘。雅典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城邦,甚至带有几分浮华奢靡的成分。许多在斯巴达被视为邪恶无用的东西,如金银珠宝、美食艳服、徐局、哲学和辩论术等,在雅典却备受尊崇。雅典由于其自由的信仰和民主的意识的发展,自然而然的孕育的了各种哲学文化。[3] 譬如,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文学方面更是蓬勃发展,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产生了被誉为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现存十一部作品,包括《阿卡奈人》、《鸟》和《和平》等。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和《俄狄浦斯王》等。在数学、建筑、雕塑等方面雅典人也颇有造诣。雅典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化,

浅析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差别

浅析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差别 09初教系教育学小学语文李秋宬 20090906114 关键词:斯巴达雅典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教育缺点 摘要:斯巴达与雅典是古希腊众多城邦中最强大也是最具特色的两个城邦,它们的各种制度都完全不同,其中教育制度几乎是相反的。雅典重视文化教育,雅典的教育希望教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雅典公民。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雅典留下了众多的艺术品以及举世闻名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而斯巴达则完全相反。斯巴达不重视文化教育,他们希望教育出英勇无比的战士。因此斯巴达的教育方式采用的是野蛮的体罚。这使得斯巴达没有留下一件艺术品,也没有培育出一位思想家或是艺术家。然而,它们在当时都可以算是相对成功的教育,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也对现代的教育给出了不同的启示。 斯巴达与雅典是古希腊的两个城邦,在古希腊的众多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强大,而他们的教育制度也各具代表性。 首先,从教育内容上看,斯巴达人崇尚武力,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目的倾向于培养出合格的战士。纵观整个古希腊的历史,斯巴达人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几乎就是尚武和好斗。这与斯巴达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斯巴达,7-18岁的儿童在军营里被教授战斗的技巧,而教师的教育方式是野蛮的体罚。他们不重视文化教育,偶尔进行的文化教育也是为军事教育做基础。因此在漫长的历史中,斯巴达没有一件艺术品留世,只留下了它赫赫的战功。 斯巴达的女性同样要接受军事训练。我认为这点与同时代的雅典教育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斯巴达人认为,只有强壮的母亲才能孕育强壮的斯巴达战士。在斯巴达,妇女有一定的地位。妇女的教育被视为国家的重要职责,因为妇女负有生育健康的孩子的使命。这是斯巴达女子的首要职责。斯巴达女子的第二职责是通过言行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妻子们和母亲们不必参与战斗,但是她们要支持当兵的丈夫和儿子并鼓励他们为国家献出自己最后的热诚。一个斯巴达母亲必须做到不流泪地劝告她的丈夫和儿子,奔赴边界和战场,不战胜归来便应马革裹尸。 为履行以上职责,斯巴达女子在出嫁前所受的训练和男子没有差别。斯巴达女孩身着两边开叉的短外衣,除了在家中吃住,则过户外生活。她们被组成队伍接受训练。她们参加力量和速度的竞技活动并接受音乐训练。她们的运动项目有角力、跑步、游泳,掷铁饼、投标枪和玩球等。她们身体暴露于阳光下、尘土中,在她们自己的体育运动场地上锻炼。舞蹈是最受欢迎的项目,而合唱则为她们的教育增添了乐趣。她们在节日里列队前进,并在年轻男子面前载歌载舞,赞扬她们中勇敢者,嘲弄胆怯者。在一种舞蹈练习中,她们与青年男子共舞。姑娘们随意地与男孩或青年男子交往,而不受阻碍,甚至有时还和男子角力。而婚后,妇女们必须戴上面纱,留守在家中,再也不必进行体育锻炼了。 以上所有户外训练的结果是妇女体力的大大完善。姑娘们把自己健康优美的体魄归因于她们的体育训练和充满活力的舞蹈。然而,作为料理家务的家庭主妇,她们并不尽职.她们不纺不织,不制衣服。立法者来库古认为奴隶们干这些事最合适。他们的服装式样平淡,缺少变化。妇女们也缺乏女性的温驯与柔情。当她们的丈夫和儿子在卫国战斗中光荣阵亡后,她们毫不流泪,而献祭庙宇的神灵,感谢神灵。有一个母亲因她的儿子胆怯地从战场逃回,要亲手杀死了她的儿子。因为在斯巴达胆小者被歧视,胆小者无用,被人嘲笑。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较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 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较 姓名: 学号: 班级: 雅典文化与斯巴达文化比较 论文摘要:在所有的希腊城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它们同样都是建立在奴隶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上,但各自代表着一种类型。一个形成了直接的民主制度,而另一个则是贵族共和体制,截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雅典走向了繁荣的民主时代,而斯巴达最终覆灭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从此走向衰亡。 关键词:雅典,城邦,斯巴达,特征,异同 提起古希腊,人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城邦。所谓城邦,是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希腊城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及历史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关连性。从自然环境来看,希腊岛屿多,山地多分布,古希腊人大多聚居在被山岭分隔的细小村落里;经济方面,希腊生产力进步,铁制工具广泛应用,手工业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币。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日趋解体,城邦应运而生;从历史角度来看,多利亚人大举入侵希腊半岛与爱琴海地区,使得原来希腊人的旧部落 瓦解。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走上了复兴之路,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城邦的兴 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开始。 一、雅典文化 而在众多小城邦中,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 由于山地丘陵广布,国土面积小,使得雅典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区。为了发展本国经济,雅典凭借其濒临,海上交通便利,优越的地理环境,发展出了繁荣的海外对外贸易。海外贸易迅速地成为了雅典国民经济的主要来源。海外贸易推动了雅典的工商业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但是本国地域面积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希腊城邦开始在和沿岸建立,开始了对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这种海外殖民活动,不仅带动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将生产的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的商品销往殖民地,促进了双方的发展,更对雅典政治形成了冲击。 正所谓经济的繁荣势必催生政治的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专权之间的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制约了城邦的繁荣。再加

古希腊前期的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发展概述

古希腊前期的斯巴达与雅典教育发展概述 一.斯巴达的教育 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需要,斯巴达人高度重视教育,建立了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目的教育制度。这种教育不重视人的智慧的培养;而是经过长期、严格有序的军事训练,使年轻一代成为忠于祖国、勇敢善战、对奴隶残暴的军人。斯巴达的教育由国家控制,家庭几乎不承担教育的任务。斯巴达人很注重道德训练,目的在于使青少年服从长上,忠于祖国。采用的方法是道德灌输,利用对话的方式训练青少年的道德;还利用音乐和诗歌来培养道德,例如采用歌颂英雄的歌曲来培养青少年高尚爱国的心灵。斯巴达的教育中不重视智育,而且鄙视知识,甚至那些在国外学习了修辞学的人回到国内还要受到惩罚。斯巴达人训练青少年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反对罗嗦。他们也学习诗歌、音乐,但这都是口头进行的,而且服务于军事的需要。 斯巴达人很重视教育女子。当男孩在军营里接受训练时,她们在家中或附近接受专门的训练。与男子相同的是,她们同样有组织、有纪律,而且很严格。她们训练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当男子出征时,她们在家乡担任保卫城邦的重任;二是用音乐、舞蹈去奖励和慰问勇敢的战士,并嘲笑怯懦的人;三是可以生育健壮的婴儿。在斯巴达社会中,妇女地位比较高。在这一点上,雅典则相形见绌。 总之,斯巴达是当时希腊半岛上很小的一个城邦,但却拥有强大

的军事力量。教育以统治阶级的后代为对象,其全部教育服务于镇压奴隶与平民的目的。因而,斯巴达的教育内容是片面的,它培养的士兵英勇善战,服从严酷的纪律但文化知识却极端落后。虽然斯巴达教育制度中也有值得注意之点,诸如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怀,教育工作有严密组织,对女子教育的重视等,但整个斯巴达教育的性质是野蛮的落后的。这种教育曾影响过雅典的柏拉图等人的教育思想。斯巴达教育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对于欧洲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二.雅典的教育 雅典的教育在于把年轻人培养成不仅是军人,而且是多才多艺、能言善辨、善于工商业事务的政治家和商人。教育内容广泛多样,方法也较灵活。雅典的教育在于使未来的公民身心和谐,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雅典的教育机构以私立为主,学生上学是要缴费的,且有“教仆”护送。雅典人追求多才多艺、全面和谐的发展,反对从事专门的职业或拥有专门的技能而作为谋生之道。例如学习音乐,只是为了娱乐的需求,但不可学得太好,否则就有人指责“你弹得像个专业人员似的”。这不是夸奖之辞,而是一种鄙视。雅典人的社会观和教育态度中体现出“中庸”的思想,不追求精益求精,而要求适可而止。雅典人不重视女子教育;而且妇女地位低下,只能在家中学习一些家务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做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