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4-10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1-4-10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

库1-4-10

问题:

[多选]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行政行为的内容?()

A.剥夺权益

B.确认法律事实

C.课以义务

D.免除义务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亦即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某种具体处理和决定。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难以逐项列举说明。根据各类行政行为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及其引起的法律效果的不同,将行政行为的内容概括为:赋予权益或课以义务、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问题:

[多选]下列哪些选项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A.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B.行为内容是行使行政权力进行管理

C.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D.行政行为已经作出并为行政相对人所知晓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行政行为具备哪些要件,才能对外发生法律效力。ABD三项为行政行为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行政行为大部分采用书面形式,也有不采用书面形式的行为,故C项并不是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必需要件。

问题:

[多选]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确定力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相对人不得擅自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B.行政主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改变或撤销具体行政行为

C.相对人必须遵守和实际履行具体行政行为规定的义务

D.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并发生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和相对人不得任意改变或者撤销。

? https://www.doczj.com/doc/bc12720221.html,

问题:

[多选]下列关于行政行为从属性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有法律依据

B.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首长指令的范围内实施

C.行政行为一经作出,相对人必须遵守和服从

D.行政行为是受法律约束的行为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行政行为的从属性表现为:1行政行为的实施有法律依据;2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施;3任何违法、越权的行为都是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

问题:

[多选]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A.某市人民政府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所作的具体规定

B.某乡政府作出的责令王某退还非法占用土地的决定

C.某区人民政府对某家长不送适龄子女入学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

D.税务机关向某人收取个人所得税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A项是针对不特定对象所作的决定,属于抽象行政行为。B项是乡政府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针对王某占用土地的行为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C项是区政府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针对特定事项所为的具体行政行为。D项的税收行为也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问题:

[多选]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应当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到提交的全部文件后,发给《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自发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核准登记属于哪些性质的行为?()

A.依职权行政行为

B.要式行政行为

C.单方行政行为

D.授益行政行为

考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本题考查行政行为的分类。(1)根据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是否需要相对人的申请,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本题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核准行为是以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属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2)按照行政行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本题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核准行为要以发放营业执照的形式作出,因此属于要式的行政行为。(3)按照作出行政行为的意思表示,可以分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核准登记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单方作出,因此属于单方行政行为。(4)按照具体行政行为与当事人之间的权益关系可以分为授益行政行为和负担行政行为。本题中的核准行为属于授益行政行为。

04第四章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四章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 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上的重要制度和行政法学上的重要概念。行政诉讼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提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和1999年对此作出过两次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诉讼程序角度进行的,但是为阐明和发展这一制度提供了基础。 1991年的司法解释说,“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1999年的司法解释改变 了表达方式,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同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结合起来。首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法诉讼的受案范围;然后再列举提出不属于这一受案范围的六种行政行为。1999年的解释认为,法 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的行政行为,是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有关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作为和不作为。这种意义上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包括了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上述解释和认识的出发点和作用,是通过解释行政行为的内涵来确定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这与行政法上具体行政行为制度的含义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从理论上说,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有共同法律特征的一类行政措施的概括,赋予具

备这些特征的行政措施以确定的法律效果,形成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这些共同法律特征具有构成要素的性质。因此了解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途径,就是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法律特征,并且以此掌握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素。 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是狭义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定义强调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行政职权行为。这种意义上的具体行政行为,通过其构成要素与行政事实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为、刑事法行为区别开来。构成上述意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各项: 1、具体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的行政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的目的是要发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使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得以建立、变更或者消灭。强调具体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是为了指出它是行政法上的意志行为和有法律约束力的处理,以便与行政事实行为和准备性、部分性行政行为区分开来。 行政事实行为是不以建立、变更或者消灭当事人法律上权利义务为目的的行政活动。这种行为既可以是一种意思表示,也可以是一种实际操作。例如,提出供公众参考的信息、建议或者指导,交通管理部门在公共交通道路上设置交通安全指示标志,工商管理部门销毁已经依法没收的假冒产品。 准备性、部分性行政行为,是为最终作出权利义务安排进行的程序性阶段性工作行为。它主要会涉及一些行政监督检查活动。例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在公共道路上对所有过往车辆进行的车速测量活动,各种车辆不得拒绝和躲避。但是这些义务属于公民对国家的一般义务,检测活动本身也不构成独立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 上述两类行政行为虽然不构成行政法上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它们仍然属于

行政组织学章节答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整理

【行政组织理论】 第一章绪论 一、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中中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二、行政组织的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体系);③人际关系 三、行政组织的性质: 1、一般性质:①静态的组织结构;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2、特殊性质:①阶级性;②社会性;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仅有) 四、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五、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六、行政组织的功能: 1、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内容: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③文化功能;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3、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 七、本书的研究内容: 1、行政组织的综合性总体研究(①一般原理的阐述;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发展)

2、行政组织的静态研究(①目标、②结构、③体制) 3、行政组织的生态和心态研究(①外部环境;②内部条件) 4、行政组织的动态研究(①研究行政组织的建立于管理;②研究行政组织的变革) 八、本学科性质:阶级性、社会性 九、行政组织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是政治学 2、行政组织理论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3、行政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分支学科 4、行政组织理论与心理学有相互渗透的关系 十、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2、系统分析的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5、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 十一、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1、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2、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4、是优化行政工作人员的素质、提供其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行政组织的演变 一、奴隶制时期外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职能简单且未明确分化 2、初步的原始分工

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行政行为与行政法学 行政行为主要是一个理论概念,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实现。行政行为理论是全部行政法学理论的精髓和柱石。 (二)行政行为的定义 行政行为的4层含义 1、主体要素 2、职权要素 3、法律要素 4、外部要素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一)行政行为的执行性 (二)行政行为的单方性 (三)行政行为的裁量性 (四)行政行为职权和职责的统一性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形式与内容 一、行政行为的形式 行政行为的形式是指行政活动实施过程中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 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是指具有许可职权的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以颁发书面证照的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行为。 (二)行政监督检查 行政监督检查是指行政机关对杯管理者是否遵守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活动所进行的检视、调查、查验。 (三)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即行政机关对违法者的惩戒制裁,它是在行政监督检查后的一种行为方式。(四)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为便于日后作出行政决定或实现行政目的,而采取的暂时性控制措施。 (五)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以强制的方式无偿向相对人征集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实物的行政行为。 特点 1.行政征收的主体是依法负有行政征收职能的行政机关或其它组织。 2.行政征收的对象是负有法律所规定的有缴纳义务的相对人。 3.行政征收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4.行政征收是无偿取得相对人的财产。 5.行政征收具有突出的羁束性与强制性。 行政征收主要有以下几类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12春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姓名:沈利群 学号: 分校:红桥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刘坤 时间: 2014年3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行政组织学》的主要内容 (2) 二、沟通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4) 三、学习体会和收获 (5)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 本课程综述首先对《行政组织学》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包括:行政组织学导论,组织理论的发展,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中国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行政组织中的决策,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行政组织的沟通,行政组织学习,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组织变革与发展。其次从沟通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实例说明。并从实例中得到一些启示。最后针对于学习收获与体会进行了阐述。通过《行政组织学》课程学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行政组织学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行政组织建立、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培养了正确分析解决行政组织问题的能力。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行政组织学主要是对行政组织及理论的内涵和作用进行概括和介绍。另外对行政组织的发展历史、类型、结构和体制等进行讲解。它从各个角度探讨行政组织与内外条件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行政组织的建立、管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趋势,并根据现实情况,讲解我国行政学的发展和行政组织的特点。 一、行政组织学的主要内容 《行政组织学》一共介绍了十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讲述了行政组织学导论。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第二章讲述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就是观察、解释、预测组织现象的概念框架。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和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第三章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任何一个组织都与特定的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组织环境对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技术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组织环境对组织运作与管理既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或制约。第四章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是组织中各部分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一种方式。组织结构的作用就是把组织内各个人、各个部门的活动按照一定的方式

2019电大公共行政学第四章自测

公共行政学第四章自测答案 1、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上诉三者,即ABC 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 稳定性 3、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英国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美国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半总统制 6、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 瑞士 7、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体制。 自治体地方政府 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国的地方政府。 德国 9、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特殊型 10、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的行政区。 特殊型 11、行政体制的特点主要有()。 历史的继承性, 严格的系统性, 鲜明的政治性, 相对的滞后性, 较强的稳定性 12、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 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3、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 中央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 行政区划体制 14、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比利时, 加拿大, 斯里兰卡

15、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墨西哥, 埃及 16、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 葡萄牙, 坦桑尼亚, 奥地利, 芬兰,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17、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 自治体地方政府,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较强的学科, 三权分立制地方政府呢 18、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传统型, 特殊型, 发展型 19、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 民族自治原则, 政治原则, 有效管理原则, 有利于发展的原则, 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20、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 (5)历史的继承性。 21、如何理解行政体制鲜明的政治性特点? (1)行政体制必须体现政治和政治体制的要求,是实现政治统治目标,加强政府合法性功能的体制性的和强制性的工具。行政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必须由政治权威决定,它附属于政治权威和政治体制。 (2)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必须通过行政系统贯彻才能实现。 (3)行政体制是以各级各类行政组织有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价值的。政府公平、高效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满足广大公众的要求,就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那种认为公共行政是纯事务性的管理是不符合实际的。 22、如何理解行政体制较强的稳定性特点? (1)行政体制是由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决定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一般是不会轻易变动的,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2)一种行政体制一旦形成,便不会经常变动。它不仅可以确保公共行政管理的有序性,也可以确保社会的稳定。 23、简述委员会制的特点。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四章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定义和构成 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上的重要制度和行政法学上的重要概念。行政诉讼法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提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最高人民法院在1991年和1999年对此作出过两次司法解释。这些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诉讼程序角度进行的,但是为阐明和发展这一制度提供了基础。 1991年的司法解释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1999年的司法解释改变了表达方式,把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同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结合起来。首先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诉讼的,属于人民法院行政法诉讼的受案范围;然后再列举提出不属于这一受案范围的六种行政行为。1999年的解释认为,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的行政行为,是与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有关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作为和不作为。这种意义上的行政行为,实际上包括了单方行为和双方行为。上述解释和认识的出发点和作用,是通过解释行政行为的内涵来确定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这与行政法上具体行政行为制度的含义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从理论上说,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有共同法律特征的一类行政措施的概括,赋予具备这些特征的行政措施以确定的法律效果,形成一个特定的法律制度。这些共同法律特征具有构成要素的性质。因此了解具体行政行为概念的途径,就是认识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法律特征,并且以此掌握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 具体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作出的单方行政职权行为,是狭义的具体行政行为。这一定义强调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行政职权行为。这种意义上的具体行政行为,通过其构成要素与行政事实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为、刑事法行为区别开来。构成上述意义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各项:?

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 一、行政领导的涵义及要素 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主管职能的承担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所进行的行政活动的通称。其要素有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和行为内容。 二、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1、合法的权力;奖赏权;强制权;专业知识权;归属权。 2、行政领导的功能 (1)鼓舞部属的工作情绪; (2)维持工作纪律; (3)维持组织的完整; (4)指导机关达成行政目标; (5)、保持组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三、行政领导的方式和类型 1、方式。主要有两种分类: (1)通常将行政领导的方式分为四种: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和示范方式; (2)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类: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2、类型。分为三种: (1)领导者自决型; (2)部属参与型; (3)领导放手型。 四、行政领导方式及类型的运用 具体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机构的不同、被领导者的素质的不同、上下级关系的不同等四个方面考虑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和类型。 五、行政领导的涵义、产生方式、素质和职责 1、涵义: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国家机关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员。 2、产生方式:分为四种: (1)选举制; (2)任命制;

(3)考任制; (4)聘任制。 3、素质: (1)政治方面; (2)品德方面; (3)知识方面; (4)能力方面; (5)性格方面; (6)作风方面。 4、职责的主要内容: (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负责制定行政行政管理决策,决定行政公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 (5)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 六、领导艺术的特点、内容和运用 1、特点: (1)多样性和灵活性; (2)特殊性和偶然性; (3)科学性。 2、内容: (1)从领导艺术发生作用的范围和产生影响的大小来说,领导艺术可以分为三类:总体性的领导艺术、局部性的领导艺术和专门性的领导艺术; (2)从领导艺术的指向来看,它也可以分为三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用时间的艺术和工作方法上的艺术。 3、运用。具体方式主要有: (1)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2)全力抓大事; (3)专心务本职;

行政组织理论要点精选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的含义 1、组织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组织产生于人类的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之中。 2、组织:两上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二)行政组织 1、广义:各种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负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系统。 2、狭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本书研究的是狭义) (三)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①人员(主体、核心);②经费(保证,不可缺少);③物资设备(物质基础) 2、精神要素:①目标(灵魂);②权责机构(形成部门本系);③人际关系 行政组织的性质: (一)行政组织的一般性质: ①静态的组织结构(职位);②动态的组织过程;③生态的组织环境;④心态的组织意识 (二)行政组织的特殊性质: ①阶级性(核心):②社会性(基础);③权威性;④法治性;⑤系统性;⑥主动性(现代组织特征)(三)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 3、活动的依据不同; 4、活动的目的不同 现代社会五大组织系统:国家组织、企业组织、事业组织、群团组织和政党组织。 国家组织中又分三大系统:立法或权力组织、行政组织、司法组织。 行政组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 2、行政组织是行政人员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③是一个能动的整体。 ①是行政人员的载体;②行政组织的结构、设置等是有序开展工作的物质保证 行政组织的功能: (一)行政组织功能的含义:在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二)行政组织功能的内容: ①政治功能(核心问题:巩固国家政权);②经济功能(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③文化功能; ④社会功能(①提供社会保障;②促进公正的收入分配;③控制人口增长;④环境保护)。 (三)行政组织功能的特点:①广泛性和有限性;、②稳定性和变异性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一)阶级分析的方法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整体-部分,内部和外部)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 (五)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法行政组织理论的研究意义: (一)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组织理论体系 (二)是实现行政组织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需要,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是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的需要,为行政组织改革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第四章 行政行为

第四章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行政行为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行政法学中,但作为一个涵义明确的、特定的理论概念,最早却是由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图?梅叶尔(Otto Mayer)运用概念法学的方法而提炼、概括出来的。 对行政行为,理论上有不同的学说: 行为主体说: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的一切行为。称为行政行为的形式界定说。 行政权说: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权的行为。称为行政行为的实质界定说。 公法行为说: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法(公法)意义或效果的行为;认为应将私法行为和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行为范围之外。又可分全部公法行为说、行政立法行为除外说、具体行为说、合法行为说。 行政行为定义: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行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法律行为。 定义包含以下内容: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主体区分)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没有行使权力的行为不是行政行为。(权力区分) 行政行为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公行为区分) 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果。区别于事实行为和不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活动。(法律效果区分)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教材归纳: 1、时代特征 服务性、从属法律性 2、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 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 介绍新概括: 1、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为 2、是行政主体行使你行政职权与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3、是具有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的行为 4、是一种意思表示 5、具有公法上的强制力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行为的分类是认识各类行政行为的具体特征,分析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确定行政救济机制的现实需要。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划分标准。

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行政的权力及其体制 4.1 复习笔记 一、行政权力的政治内容和管理特征 1.行政权力概述 (1)行政权力的含义 行政权力是指国家的政治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授予行政机关的一种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强制性力量。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不同的角度看行政权力,具体表现为: ①静态地看行政权力,会发现权力是人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而且权力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人的社会关系模式,即人们之间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模式。 ②动态地看行政权力,则会发现行政体系整体上以及它内部的全部运动都根源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作为一种力量和资源而存在的,即作为行政体系运动的推动力量和行政体系内部所争夺的资源。 (2)行政权力的衡量指标 ①广延性。指服从权力的人数的多少。服从的人数多,就说明权力大;反之,权力就小。 ②综合性。指权力所有者能够调动权力对象的活动领域,即权力对象的全部活动中受到权力控制的比例和范围。 ③权力的强度。指在权力控制领域内,权力所有者对权力对象的控制程度。 (3)行政权力的分类

①根据行政权力受约束的程度 a.羁束的行政权力。指行使范围、程度和方式均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的行政权力; b.自由裁量的行政权力。指法律法规只限定了行政权力的边界,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将行政权力行使到何种程度,则由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自己酌情决定。 ②根据行政行为的模式 a.行政立法权。指行政机关享有的依法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权力; b.许可批准权。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某种活动予以许可或批准的权力; c.行政确认权。指行政机关享有的对于某种事实或资格予以证明的权力; d.行政检查监督权。指行政机关享有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力; e.行政制裁权。指行政机关拥有的对违反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予以惩罚的权力; f.行政强制权。指行政机关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行政命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法定义务、遵从命令的权力; g.行政司法权。指行政机关依法对某些纠纷或争议进行裁决的权力。 ③根据权力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基础 a.报酬性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权力的主体对于资源的控制,而这些资源又正是客体所希望得到的东西。行政主体一旦控制了这些资源,也就控制了获取资源的途径,从

行政组织理论(00319)第四章

简述儒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一、孔子的行政组织思想: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行政组织思想。 1、维护严格的等级秩序。孔子主张礼义治国,强调治国要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要各守本分,各按自己的等级名分办事。提出“贵贱无序,何以为国”。国无礼则不宁,事无礼则不成。 2、强调组织内的和谐。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等级秩序应以“爱人”、“仁政”、和谐相统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双方各尽其责,君臣关系就能和谐融洽。 3、选拔正直的人来参与管理。孔子认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是正直的人,只有正直的人来管理,被管理者才能服从管理。“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百姓就服从统治了;选拔邪恶的人,罢黜正直的人,百姓就不服从统治了。 二、孟子的行政组织思想: 孟子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行政组织思想,其行政组织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行政组织思想。孟子行政组织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将“仁”作为国家行政组织的目标,而行政组织要实施仁政,其关键在于得民心,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论断。“仁”同时又是行政组织内部的管理原则,这就是以人为本的行政组织和谐思想。 2、举贤任能的用人原则。孟子的行政组织思想还体现在举贤任能的用人原则上。孟子认为,对贤能之士,一要尊重,二要给予优厚的生活待遇,三要重用,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专业化分工思想。强调国家组织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是孟子对行政组织思想的童要贡献之一。他指出:“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道义也。” 三、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 荀子是儒家行政组织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行政组织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礼法结合的行政组织思想。荀子认为,治国之道,礼治与法治相结合比较好。“治之径,礼与刑,”“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人需要礼义教化和法律强制的约束。礼法结合,就能治理好 国家。 2、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组织的重要。荀子说:“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意即只有社会分工、结成组织,人类才能生存。他还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也是强调组织的重要。同时,荀子还认为“分”是组织管理的手段,是社会有序化的标志。人

行政组织学选择题及解答(第1-4章)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d____。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______a_。 A.非正式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规范性组织 D.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___c______。 A.企业组织 B.规范性组织 C. 强制性组织 D.功利性组织 4、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__b__________。 A.服务性组织 B.互利性组织 C.文化性组织 D.群众性组织 5、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a_______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abcd____。 A.静态的组织观 B.动态的组织观 C.生态的组织观 D.精神的组织观 2、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bd________。 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_____abc________。 A.强制性组织 B.功利性组织 C. 规范性组织 D.集权性组织 4、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_______abcd______。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5、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_____bcd___________。 A.“调节”功能 B. “聚合”功能 C. “转换”功能 D. “释放”功能 6、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____abc_______。 A.职务 B.职权 C.职责 D.职位 7、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________abcd____。 A.建立法律基础 B.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 C.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D.保护环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D 2.A 3.C 4.B 5.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ABCD 2.BD 3.ABC 4.ABCD 5. BCD 6.BCD 7.BCD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组织理论】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2761】 课程学分:【3.0】 面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 课程性质:【行政管理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系 使用教材:主教材【行政组织学,龙朝双等,湖北人民出版社】 辅助教材【行政组织管理,吴刚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参考教材【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理查德·达夫特着,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竹立家等编译,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史党校出版社,1997年】 先修课程:【管理心理学020642,;地方政府学】 并修课程:【西方行政学说史,020941;管理学原理,020311;】 后续课程:【行管专业前沿课程,020531;西方政治学说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从行政组织的理论演变以及行政组织的管理两大方面,较为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偏重于企业组织的其他同类课程比较,注重联系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的实践则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 三. 选课建议 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可选修此课程。 四.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组织理论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组 织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深化学生已掌握的行政管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 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组织前沿的基本概况;重点掌握公共管理前沿 中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共管理前沿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五.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行政组织概述 一、所涉及的相关概念 二、行政组织的构成和特点 第二章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一、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二、新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三、人本主义行政组织理论 四、现代行政组织理论 五、行政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三章公共行政组织文化理论 一、比较组织理论研究的文化学取向 二、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维度 三、组织文化理论研究的价值 四、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第四章卫生行政执法

第四章卫生行政执法 第一节卫生行政执法的概述 一、卫生行政执法的概念 卫生行政执法是指卫生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适用卫生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行为。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特定性执法主体必须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具有行政行为的卫生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 2.卫生行政执法对象的特殊性执法对象一定是特定或具体的人和事。 3.卫生行政执法内容的法律性卫生行政执法要求执法主体依法行使职权,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执法对象进行监督检查。 4.卫生行政执法目的的公益性卫生行政执法是以实现社会公共意志,维护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它是钳4对具体的人和事,执行卫生行政法律规范,使卫生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现,从而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二、卫生行政执法原则 卫生行政执法原则对整个卫生执法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与其他行政执法一样,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依法办事原则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任何具体行政行为都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否则属于知法犯法。 2.公正、合理原则由于卫生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具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为防止以权谋私,确保卫生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主体实施行政执法内容和行为时,必须遵守公正、合理的原则。 3.公开、文明的原则“公开"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内容和程序必须公开;“文明”指在行使执法权过程中,严禁使用粗暴、野蛮的方式和手段。 4.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应主动执法主动执法是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的保证,它不仅是法律赋予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权力,也是维护当前社会卫生秩序的需要。 第二节卫生行政执法主体 一、卫生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法律地位 (一)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概念 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是依照有关法律赋予的权力,对卫生管理相对人遵守卫生法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对其违法行为予以追究法律责任的机构。它具有以下特征。 1.执法主体必须有法律或法规的授权没有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就不能成立。 2.卫生执法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卫生执法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个人只能执行卫生执法主体的意志,而不能承担卫生执法活动产生的后果。 (二)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 1.卫生行政执法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确定后,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地位。 2.卫生行政执法主体执法有单一性和对执法权的垄断性。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行政组织理论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组织理论命题破译试题(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P5 现代社会中规模最大的组织是() A.立法机关 B.司法机关 C.权力机关 D.行政机关 2、1P11 防御外来入侵属于行政组织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3、2P47 1954年颁布的宪法规定,我国地方行政组织有 () A.省、县、乡三级 B.省、市、县、乡四级 C.大区、省、县、乡四级 D.省、地区、县、乡四级 4、3P75 英国学者帕金森在《官场病》中指出一个机关趋 于腐败时的征兆是() A.增加部属 B.组织膨胀 的办公环境 C.组织低效 D.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 5、4P90 荀子认为,人类社会组织的行为规范及存在的基

础是() A.仁 B.义 C.礼 D.法 6、4P96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理论依据是() A.三权分立学说 B.人民主权学说 C.权能分立学说 D.依法治国学说 7、6P147构成行政组织理论结构的基本要素和细胞是 () A.职责 B.工作 C.权力 D.职位 8、6P160按管理程序对行政组织进行分工易手于造成 () 策,重过程、轻目的 A.部门林立,条条分割 B.工作人员重技术、轻政 C.割裂管理对象间的相互 D.地区封锁,诸侯割据 联系 9、6P163 行政组织横向结构属于行政组织的() A.层级制 B.统一制 C.职能制 D.合议制 10、7P168行政组织结构的灵魂和核心是行政组织的 () A.法制化 B.权力分配关系 C.纵向结构 D.横向结构

第四章:行政行为

第四章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内容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行政主体所有行为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 任何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成立: 1、主体要件。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的行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 规授权的组织。 应当注意:不是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是行政主体,有些行政机关并不行使行政管理权。 2、权力要件。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如果行为者具备行政主体 资格,但是没有行使行政权力,作出的行为也不是行政行为。如:行政机关购买 办公用品的行为。 3、法律要件。行政行为必然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是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例如,行政认可赋予相对人某种资格;行政处罚剥夺相对人的权利等。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实现。因此,行政行为的特征如下: 1、行政行为的从属性 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即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 (1)、行政行为的权限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没有法律规定,行政行为即为超越权限的行为; (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3)、行政行为不具有最终性,应当受到法律的监督。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这种效力并非最终效力,相对人不服的,可以通过法定的途径寻求救济; 2、行政行为的单方意志性 3、行政行为的裁量性 4、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 5、行政行为的强制性 三、行政行为的内容 1、赋予权利或者免除义务; 例如,颁发许可证、发放抚恤金和社会生活保障金等;减免税收、出口退税等。 2、设定义务或者剥夺权利; 例如,责令排除污染、责令拆除违章建筑、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没收财产等。 3、确认法律事实或者法律地位; 前者如结婚登记,后者如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使用权的确认等。 第二节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法第四章

第四章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 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 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 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内涵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 行政行为是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有着多种多样的行为方式 行政行为的特征 从属法律性 单方意志性 效力先定性 强制性 案例:宜宾“终身禁驾”第一人 请思考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总结 出行政行为的哪些特征? 行政行为的分类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和裁量行政行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和不要式行政行为 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 案例:刘某诉县教育局违法行政案 某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中师招收中小学民办教师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招生对象为1990年底以前从事中小学教 育教学工作并取得任用证书的,现仍在岗的中小学民办教师;以省辖市为单位,在师范院校单独办班,学制两年;学员成绩合格,颁发中师毕业证书,纳入国家分配计划,回原单位工作;其审核录取权为某省教育厅,具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的,不得录取。刘某于2001年5月以小学民办教师身份参加考试,其文化成绩达到录取最低控制线。在成绩公布和公示期间,有人举报刘某存在违反计划生育问题,后经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出具刘某无计划外生育行为的证明,县教育局将刘某列入录取名单。2001年10月,某教育厅批准刘某为录取对象。2001年12月,在办理入学手续时,又有人举报刘某存在违反计划生育问题,县教育局对举报情况再次组织调查,致使刘某被推缓入学。为此,刘某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认为县教育局违法行政,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县教育局立即同意其入学就读,并为其办理教师进编手续。县教

第四章 行政执法概述

行政执法概述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执法,是指在实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法律规范,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的行政行为。一般认为,行政执法行为既包括抽象的行政行为,也包括具体的行政行为。而这里所讲的行政执法,则主要指的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由此可见,对于行政执法的概念,我们必须把握它的四点基本内容: 1.行政执法的主体,即行政执法的实施机关,必须是法定的具有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执法的依据,只能是国家有权机关制定和颁行的行政法律规范。这里的行政法律规范,既可以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也可以是法定的行政机关制定的,但二者都必须是具有法定效力的依据; 3.行政执法的性质,即行政执法本身的属性问题,它是一种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和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执行国家行政法律规范而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从而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行政执法不同于行政立法,也不同于行政司法,它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主动性。行政执法是为了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活动,它必须依职权积极自觉地采取行动,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行政执法,否则,就可能失职或是玩忽职守。这是行政执法不同于行政司法的一个特点。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事后性的救济行为,一般说来,没有当事人的主动申请,裁决机关不得主动采取行动。当然,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主动性,必须是依法的主动;没有法律依据,则不得主动。因为,在行政执法领域,一方面是依职权执法,另一方面则是依相对人申请执法。总之,行政执法必须依法进行,体现的是“没有法律便没有行政”的原则精神。 2.广泛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在国家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实施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国家行政管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也就决定了行政执法内容的广泛性。从我国现阶段的实践来看,行政执法不仅涉及公安、工商、税务、海关、文化、卫生、环保、城建、交通等众多领域,而且还广泛地涉及科技、教育、农业、林业、渔业等诸多行业。随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和日益发展,整个社会生活都将纳入法制的轨道,行政执法所涉及的内容将更加广泛。 3.具体性。与行政立法的抽象性和普遍性特征相比较,行政执法具有具体性和个案性等特征。尽管行政执法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它覆盖了国家行政管理各个领域,但从其性质上说,行政执法属于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大多都是针对具体的人员和具体的事件所采取的行政行为,因而行政执法不像行政立法那样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而是具有具体性。 4.强制性。行政执法是法定的行政机关实施、适用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手段,因而它必然具有国家意志的拘束力和法律规范的执行力。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如果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规范中所规定的义务时,就会受到行政处罚或行政强制,以达到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目的。当然,行政执法的强制性要由法律来明确加以规定,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强制。 二、行政执法的重要意义 行政执法作为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有效手段和实施、适用法律规范的一种基本方式,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行政执法是实施国家法律规范的主要途径 现代社会应是法治社会,现代国家应是法治国家。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引起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变动,必须用法律来加以规范和调整。因而依法治国、走法治国家之路也就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而在一个法治的社会和一个法治的国家中,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整个的国家管理都必然纳入法治的轨道,因而也就必然要求数量众多的法律规范得到贯彻执行。从当今世界法治国家的实际状况来看,由于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乃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所以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行政法律规范的比重往往都占到了80%以上。这就必然给行政执法赋予了重任,即从实施、适用国家法律规范的执法这一个环节来说,行政执法由于其面广量大,因而在整个国家执法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质言之,行政执法是实施国家法律规范的主要途径。 (二)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性环节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庄严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人了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由此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进入了“依法治国”的历史新阶段。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依法行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要依法行政,行政执法则是关键性环节。一方面,在所有国家机关中,行政机关最为量多人众,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对整个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全部法律规范体系中,行政法律规范也比重特大,在实施、适用法律规范即在整个国家执法领域中,行政执法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离开了行政执法,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