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设计方案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设计方案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设计方案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设计方案

项目地址:河北,保定

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Damian Donze

建筑面积:48636平方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占地面积:4529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3年

一座48636平方米的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将坐落于新北城大学的中心,这是由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的Damian Donze参加比赛而获胜的设计方案。这座建筑的底层包含一些办公室、一个档案室、一个网络中心、一间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西边和东边的出口则分别用于办公室、网络中心以及会议和展览中心。

图书馆四周环水,由西边的公园一直流淌到东门。这样便把图书馆和教学楼分割了开来,使得图书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图书馆的功能被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以此来疏通人流。30000平方米的主楼主要用于做图书馆,而10000平方米左右的一楼则用于辅助功能,并被划分成东西两边。

2020年整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doc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 108 -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施行日期 2008年11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年北京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 比较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实践案例比较分析-图书管理论文 总分馆制在西方国家是一种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它能实现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与服务延伸。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总分馆体制的建立能有效利用资源,通过体系化的管理和服务,对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和专业化管理,实现资源在体系各层级图书馆之间的共享,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文献的利用率,是实现普遍均等服务的有效形式。 我国在十年前就开始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区域网络化服务和延伸服务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各地

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如嘉兴模式、苏州模式、禅城模式等等。虽然许多理论以及实践文章都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人们对嘉兴、苏州、禅城等三个规范意义上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粗线条和表面。本文通过厘清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让人们对总分馆服务体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1 案例概括 嘉兴乡镇图书馆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乡镇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1]。 苏州城区总分馆,即“苏州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模式为:苏州图书馆与分馆所在地基层政府合作建设分馆,双方签订协议以确认彼此责任的模式[2]。 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目标为:统一标示、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分散服务”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

系,形成纵横双向的服务网络。纵向上构建市、区、街道(镇)和社区(村)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横向上,联合其他类型图书馆作为联合图书馆的成员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他们总分馆模式的特征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嘉兴模式一是“三级投入”,二是集中管理[3];苏州模式最突出的特色包括紧密型总分馆关系、“ 动态资产权”基础上的通借通还、“孵化”式馆员培训、扁平结构的服务网络构建[4];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是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走社区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志、资源高度共享[5]。 2 构建方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概括可以看出,这三种总分馆模式均采用公共服务体系下总分馆长效运行机制。但它们在具体建立和运行的模式上存在差异。 总分馆建设的主体和客体 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有统一的

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认识实习

图书馆地基工程 一、实习时间 2014年5月21日 二、实习地点 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在建图书馆 三、实习目的 对专业知识初步、直观的了解。对理论知识进行扩充。通过对实际在建建筑物的地基处理的认识,为以后专业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四、实习内容 早上我们在校在建图书馆工地入口集合,首先我们了解了一下校图书馆的基本信息。图书馆的建筑面积:44974m2;其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框架结构;图书馆是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施工是天津建工集团二公司进行的;图书馆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八层,最高40.5m,最大跨度25.2m,裙楼地上一层,高度5.1m,一层地板面距地面0.15m。接下来老师带领我们进入施工工地,对图书馆相关信息又进行了补充。图书馆地下工程有人防和设备间,其中有面积3367m2为人防,平时用于机动车停车场,战时将用于人员的掩护部,抗力级别为核六级,常规六级,其防化级别为两级。 工地正在进行的是图书馆 地基的处理,对此老师进行了详 细的讲解。由于天津属于沿海地 区,地下水位相当浅,所以在基 坑开挖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降 低地下水位,根据国标的规定, 地下水位只有降低至最低部下 0.5m时,才能开挖基坑。对于基 坑降水的方法主要有水沟加集 水坑和井点降水两种,但井点降 水适合砂土、地下水位较高的情 况。所以,图书馆工程采用了井 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在土方 开挖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 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方法。

降 水达标 后进行 基础施 工,基础 施工前 必须进 行地质 勘探和 了解地 下管线 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和基础深度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实际相符,能指导实际施工。由于校图书馆所在地方周围空旷,考虑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之后,采用了放坡开挖,而且采用的是二级放坡。(放坡开挖:适用于周围场地开阔,周围无重要建筑物,只要求稳定,位移控制无严格要求,价钱最便宜,回填土方较大。)采用放坡开挖后,要对边坡进行防护,采用的是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图书馆工程中采用的是锚喷网护的方式! 图书馆主楼采用桩筏基础(桩筏基础:桩基和筏板基础的合称,桩基不是结构,是人工地基,而筏板是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基础,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经常用筏板基础,如果荷载较大,地基土的承载力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或者沉降要求,所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其中桩采用的是钻孔灌注桩(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钻孔灌注桩是按成桩方法分类而定义的 一种桩型。) 桩长38m,直 径700mm。桩 起高距离底 层高度 0.8m-1m。其 高度同时作 为承台钢筋 保护层的厚 度。由桩和 连接桩顶的 桩承台(简 称承台)组 成的深基 础,简称桩 基。桩基具

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1.1图书馆概况 (2) 1.2现状和问题 (2) 1.3项目目标 (3) 2 项目范围 (4) 3 系统解决方案 (4) 3.1 技术解决方案 (5) 3.2 业务解决方案 (6) 3.3 系统实施策略 (8) 3.4 实施阶段和交付成果 (9) 4 项目费用预算 (11) 4.1 项目费用一览表 (11) 4.2 硬件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4.3 网络配置清单及预算 (11) 5 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 (12) 6 项目实施的风估 (13)

某某大学图书馆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案设计 1 项目背景 1.1图书馆概况 某某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年。她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文化底蕴浓厚。她是学校的图书文献信息中心,是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学术等活动的重要机构,是育人德学的核心机构,也是学校服务社区的窗口。 图书馆现由@@馆和@@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其中@@分馆1987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积0.4407万平方米。@@分馆2006年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4.3265万平方米。入口门禁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可以采集进馆人员的数据和产生详细的进馆记录,各种不同功能的阅览室20多个,可同时接纳*000多位读者进馆阅览。馆内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阅览部、网络技术部、学科建设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现有工作人员120人。经过50余年的发展,我馆馆藏纸本文献总量已达*25万余册(件)、中外文期刊近4800余种。除纸本资源外,在图书馆网站上还运行有Ei、SD、 CNKI、万方、书生等商家的电子期刊论文全文或摘要、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图书、报纸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供全校师生使用。 1.2现状和问题 现状:某某大学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馆内有500多个有线信息点,无线网络覆盖整个图书馆,每层公共区域都为读者配备了检索机;图书馆网络中心也通过兆光纤与学校网络中心相连,可供千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信息;与省内高校图书馆和省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协作,可以跨空间享用资源。图书馆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1999年已实行馆藏资源的微机化管理; 2006年新馆采用“大开间、大开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很多地区的文化发展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在大力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区域文化建设不仅是本地区人民的需求,更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以,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的服务机构,区域图书馆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以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为例,探讨其建设标准,提出相关的建议。 标签:广东茂名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公共服务体系要面向大众,扩展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而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价值,区域文化发展中,图书馆的建设是必要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提出,图书馆要立足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实现更多功能,且要有经济实用的价值。如今的图书馆建设应该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理念,开展现代化的服务。所以,本文针对茂名地区的图书馆建设标准进行了分析。 一、广东茂名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1.公共图书馆建设财政投入不足,服务单一 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茂名地区的发展却和广东经济在国内经济“排头兵”这一现象有所区别,更不符合广东“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目标。因为经济的限制,导致茂名地区文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图书馆建设量较少。在缺少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较为单一。无论是文献资料的种类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种类不均衡,无法按照需求来实施服务。而且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缺乏现代化元素,服务职能较为单一,图书馆仅仅开设了常规业务,没有发挥真正“公共文化中心”的功能。 2.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性 当下,图书馆很多的管理人员并不是本职人员,很多的管理人员是兼职,所以在服务的时间和质量上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尤为明显的是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能力低下、缺乏专业性的服务。此外,因为不是本专业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不足,对公共文化的服务更是认识不到位。 3.区域重视力度较低,缺乏创新性的服务 作为公共服务的图书馆,不同于营利性机构,需要更多志愿者加入,但是因为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并不重视,导致图书馆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使有图书馆的建设,也落后于现代化的需求,缺少创

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

张掖市三馆设计方案 ——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 图书馆作为广大群众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对保障和提高全民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图书馆馆舍是进行服务全民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必须以全新的观念与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将遵照“大气简约、定位准确、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设计原则和“实现馆舍设备现代化、馆藏特色化、服务多样化”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的效果上,尊重空间与环境的结合。在即定的空间中,以简洁干净的现代形式与表现方式,将特有的精神文明面貌物化于展示,使读者身心畅享于含而不露的静谧之美。 先进的阅览模式、引人入胜的图书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阅读环境设计都将成为本图书馆的亮点,一群群不分年龄、渴望求知、怀揣梦想的金张掖公民将在这里进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 图书馆被看作是文明与自然、文化与传承的共生,要充分体现文化内涵的空间设计,其设计主线如下: 一、一层中心大厅 占地近300平米的临时展厅位于一层中心大厅,共同融合成为图书馆主大厅,在展馆中央圈起一片开放的公共区域,各种精彩的图书展览将在这里上演。蜚声世界的著名图书和图书文化宣传将成为这座展馆的主角,我们将荣幸为图书馆量身定做了一套创造性的内部设计方案。 从空间上此厅是整个图书馆的共享大厅,开放式、多用途的功能,

应充分表现地域文化气息的感觉,气氛干净舒适优雅。 推开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幅美丽历史画卷浮雕和书本雕塑形式展现的形象墙,整体配有保持连续的形式和配置的光线,营造出空间的深远感和厚重感,力求主题明确,主线清晰,很有震憾力!整个大厅空间文化气息顿时得以提升。 1,休闲区:温馨的色调与大厅融为一体,觉得尤为自由、轻松,营造出一个舒适的休闲开放空间。 2,图书检索区:从功能上说,不仅是书刊信息的检索终端,更主要的作用是人流组织与缓冲的主要场所,是图书馆管理核心,和读者的主要交流区。所以,设计上具有很强流动感的古代书籍形式“竹签”的造型加以表现,富有韵律的空间与时间延伸。 二、借阅室 图书馆以藏为主转变为以阅为主,从而导致了馆舍建筑设计,藏与阅结合为一体的空间布局方式。所谓开放即是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功能,也打破了读者与图书的传统分隔,实现人书直接见面,形成“藏”中有“阅”,“阅”在“藏”中的新格局,于是设计上合理利用空间,营造一个集学习、藏书、研究为一体的共用空间,体现出干净简约舒适的安静环境。 吊顶的造型上运用了比较现代的表现形式,采用了铝单板加银灰色铝条作以装饰。灯光是考虑到在自然光不足的条件下,灯管错综有序的排列形式,优美淡雅,静中有动,使读者阅读不易疲劳。 三、电子阅览室: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广州某城市科技学院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设地点:某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校园内 (三)项目概述 学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建筑面积为1hm2。 (四)用地概况 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2。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m,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退让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3m。退让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2m(绿化带), 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4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至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 总建筑面积 13000 (误差不得超过±10%) 1、书库区 1200 m2 (1)基本书库600 m2(320册/ m2)计40万册; (2)报刊库 600 m2(156册/ m2)计22万册。 2、阅览区 5120 m2 (1)综合期刊阅览室; 400 m2; (2)专业期刊阅览室; 400 m2; (3)中文图书室; 400 m2; (4)外文图书室; 400 m2; (5)专业阅览室; 6X400=2400 m2; (6)电子文献阅览室; 400 m2; (7)教师研究室12间; 12X60=720m2; 3、自修室800 m2 (8)学生自修室2间。 2X400=800 m2; 3、采编区及办公区 660 m2 (1)采购 60 m2; (2)中文编目 60 m2; (3)外文编目 60 m2; (4)装订 60 m2; (5)馆长 60 m2; (6)办公 2X60 m2; (7)接待兼会议 120 m2; (8)监控中心 60 m2;

(适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pdf

全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学校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3)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3)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4) 1.4 行知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优势 (5) 第二章、数字图书馆介绍 (6) 2.1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6) 2.2 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6) 2.2.1前端功能 (6) 2.2.2 管理后台 (7) 2.3 数字图书馆资源 (8) 2.3.1电子图书 (8) 2.4* 学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示意图 (10) 第三章、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配置 (11) 第四章、服务与支持 (11) 4.1售前 (11) 4.2 售中 (11) 4.3 售后 (12) 第五章、成功案例/ 样板工程 (12) 第六章、数字图书馆软硬件配置清单 (14)

第一章、概述 1.1 图书馆发展趋势 学校图书馆、社会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馆承担着资源积累、数据加工、知识传播、 信息服务的多重职能,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最终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资源存储方式,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新颖的服务模式。 国家教育部、教育厅、市教委十三五计划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摘要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十三五期间,政府投入数千亿资金建立数字图书馆,各地方 政府的数字图书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接入到各地学校、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农家书屋。 1.2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各级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数字资料中心、图书管理中心、电子传播中心等机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它是架构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框架,它提供一个面向知识管理、知识检索、知识学习、知识传播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所有的数据资料均存放在服务器端,极 大的方便了管理员对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客户端仅需安装网络浏览器或者相应的APP就可以浏览各种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公民终身教育的大课堂。 数字图书馆以其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加工和有序组织,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最为便捷、 有效的发展环境。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可以极大程度地消除中国目前教育资源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作者:办公室]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市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施行日期2008年11月1日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促进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决策科学化与管理规范化,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标准、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建标[2005]19号)编制《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图书馆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现实,参考国际标准,功能优先,经济适用,使图书馆建筑能够满足体现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服务活动的开展。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主编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0号,邮编:100020),主编单位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批准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防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编制组成员: 组长:詹福瑞 执笔人:李国新、冯守仁、朱为振 起草人(按姓氏笔画为序):邓菊英、尹岚宁、冯守仁、刘志学、朱为振、李国新、汤更生、张广钦、洪森、富平、程亚男 2007年11月 目录

电子图书馆网络建设设计方案

电子图书馆网络建设方案

第一章电子图书馆系统方案 1.1网络架构 1.1.1 采用以PC为核心的局域网 计算机的发展现在PC是主流,从技术的角度,资金占用角度等诸多方面来看,以PC和PC Server为核心的局域网早已超出大型主机系统,结合湖南商学院电子图书馆实际应用需要,我们采用了上述方案。 1.1.2 采用光纤以太网 在所有的网络类型中,我们采用了光纤Fast Ethernet。我们以100台电脑为例,考虑到以后扩容以及与其他网络互连,甚至和因特网互连,其数据传输量较大,加之电子图书将来大都是超文本方式,图片占用空间相当大,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当前方案上网速度不够,我们还采取如下两条措施,来避免网络流量过大造成系统反应太慢:

●采用思科公司最新的Layer 3交换技术的CISCO WS-C3560V2-48TS-S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内含路由功能,能有效地避免网络“广播风暴”的产生,使得网络数据传输得以顺畅。 ●在服务器端采用多网卡,扩宽服务器数据网络通道,使服务器数 据吞吐这个瓶颈得以改善,另一方面,双网卡方式可以互为备份,增强服务器的可用性。 ●采用三个Switching Hub将整个网络分成三个网段,一方面是便 于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网络流量。

1.2 操作系统平台及开发平台 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面,我们采用了Windows NT Server作为服务器。Windows NT从开始时的OS/2到目前十分成熟并应用十分广泛Windows NT 10.0,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成熟且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它既适合一般用户的需要,又能满足网络管理员的需求。由于Windows NT Server的安全性强,运行速度快,功能完善,集成度高,因此非常适宜作为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和Internet的服务器。目前Windows NT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学校、政府等大机构首选的网络操作系统。 和Unix等操作系统相比较,Windows NT除拥有多任务,多用户,多处理器等传统功能以外,还有一些新的特点: 安全性。Windows NT采用NTFS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一改原有FAT的各种弊端,支持对目录或文件的权限设置, 文件安全性大大增强。在服务器及网络资源的管理上,采 用域管理模式,所有需要登录到网络的用户,必须有管理 员授予的口令,在用户身份的验证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程序。 并且这些安全性的措施获得了美国国防部C2级安全人证, 目前获此认证只有Windows NT一种。

某大学图书馆设计说明(附图)

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 一、项目概况 在建中的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是未来东山林苑大学的主要校区,学生规模为15000人。目前一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以确保今年九月份进驻新生。根据总体规划和财经大学的发展需要,二期工程设计现已招投标,拟建的图书馆处于二期工程的中心位置,是校区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 1.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资料。 2.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总体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规定:“民用建筑通则”、“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 三、总体目标 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 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2. 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结合地形,以 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环境。 3.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 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 4. 形象标志性,反映南京悠久历史文脉,反映时代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四、设计构思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应承担怎样的职能,在商品经济年代一座经济类大学应如何取向,图书馆应面对怎样的挑战,是本方案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从基地环境特征与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形象定位,共同构成了本方案构思的出发点。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财大校园的中心建筑,具有标志性的地位。而今天,商品经济大潮下象牙塔中的莘

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书(新版)

数字图书馆建设 解 决 方 案

目录 目录 .......................................................................................................................................... - 2 - 一、方案概述 - 3 - 二、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 - 3 - 四、为何要购买数字图书馆?............................................................................................. - 4 - 五、数字图书馆技术特点................................................................................................... - 5 - 六、数字图书馆主要功能..................................................................................................... - 6 - 6.1 WEB前端功能......................................................................................................... - 6 - 6.2 管理后台 ................................................................................................................. - 6 - 七、电子图书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 7 - 7.1 服务器软硬件环境要求............................................................................................ - 7 - 八、售后服务标准政策和承诺............................................................................................... - 7 - 8.1质量保障期声明......................................................................................................... - 7 - 8.2公司售后服务政策..................................................................................................... - 7 - 8.3项目培训计划方案..................................................................................................... - 8 - 九、阅览室软硬件配置清单................................................................................................. - 10 -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第六条公共图书馆应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 第七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宜一次规划建成。投资确有困难的可分期实施,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八条公共图书馆的改建或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 第九条公共图书馆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

要求。 第二章规模分级、项目构成与选址 第十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第十一条公共图书馆分为大型馆、中型馆、小型馆。其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见表1。 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1 第十二条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 第十三条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八类用房。 各级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用地等。 第十五条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通风空调、强弱电及网络布线等。 第十六条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外围设备,视听及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

智慧图书馆建设方案概说 【提要】文章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更高级阶段。智慧图书馆是在物联网环境下,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设备为手段,实现书书相联、书人相联、人人相联,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最后,文章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的发展是渐进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正式提出并迅速波及全球,在图书馆界,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智慧图书馆正在走进人们的视野。 1、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自2009年IBM率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各种各样智慧的概念,如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医疗等成为人们研究和描画的重点。其中,智慧图书馆也概莫能外。 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相应的描述,例如从智能建筑的角度等。检索近期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较多地与物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概念相联系。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型图书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人物互联是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构成,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则是智慧图书馆的精髓。可以说,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服务;而其内在特征是在继提供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之后,提供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满足读者日益增长与不断变化的需求。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技术提升、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形态转型的一场革命。 2、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试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图书馆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惠民化,有效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服务方向。要想合理有效的满足我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就要实行总分馆制。本文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意义的阐述,例举其面临的现状,并针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为了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 为响应我国党和政府“加强文化基础建设”的号召,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都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进总分馆制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总分馆制体系,有利于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便利性、公益性、均等性等特点,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加强我国基础文化建设。 一、推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意义 1.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概念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在一个合适的地域单元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建成一个”公共图书馆群”,形成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内,通常由总馆主导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实行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编目、配送,统一服务政策和服务标准,通借通还。在运作机制上,总分馆实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共享,由总馆进行各类资源的统一采购、分编、加工和物流配送,建立统一的业务建设标准,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在管理体制上,地方政府直接交由图书馆委员会或图书馆管理局负责整个辖区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宏观管理和规划,公共图书馆的业务和行政具体事务由馆长负责。 2.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意义 2.1满足读者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在图书馆内得到良好的阅读资源和阅读环境,还期望能更加便利化阅读。但据统计显示,我国在省市县相应的行政区内,大多只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且大型图书馆能够波及的范围为8km,而小型图书馆只能波及4km,很难通过一家公共图书馆总管满足人们需求。而通过总分馆制,在总图书馆周边设置大量分馆或图书网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读到书。 2.2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得到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贯彻落实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的推进。从现阶段我国各地经济实力水平出

大学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大学图书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特点 1.1.1 工程建设 本工程建设单位:大学。 工程性质:新建。 名称:大学图书馆。 用途:图书管理、阅览、借阅、多媒体教学,召开国际会议、健身娱乐、展览、 舞台演出、教学办公等。 工程造价:4600 万。 开竣工日期:20 年10 月1 日~2002 年5 月30 日。 设计单位: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河北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 施工图样情况:出齐,已会审。 施工合同:已签定。 建筑面积:23998m 2. 1.1.2 建筑设计 本工程平面组合为A、B 两个区;A 区主体六层,地下一层,局部八层,层高5m,总高39m,总宽64.248m,总长109.45m,平面形状大体为矩形,东侧有突出的楼梯间和卫生间,西侧沿北边突出三角造型。室内外装修的构造及做法:外装修采

用面砖和部分石材,石材采用干挂法,支承在楼板、梁、柱等承重构件上,外墙有玻璃幕墙和铝板遮阳板。门厅、国际会议厅、贵宾室地面和踢脚线镶花岗石,其余地面为水泥砂浆和水磨石地面,卫生间地面和墙面为彩釉面砖,其余房间墙面喷涂料,矿棉板吊顶; 4 号楼梯口台阶为剁斧面台阶,其余首层出口台阶为花岗石台阶;屋面为水泥聚苯板保温地缸砖面层;散水为细石混凝土散水。 1.1.3 结构设计 基础为大直径扩底灌注墩基础,根数为107 根;长度约5.37m,桩的平面形式为圆形,设计要求扩底墩底必须座在地基土的砂层表面下1m.桩顶为钢筋混凝土拉梁,断面尺寸300mm650mm,梁底标高-6.85m,扩底墩及连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拉梁上部为地下室墙体及柱,地下室外墙厚350mm,内墙厚300mm,柱截面主要尺寸700 mm700mm,顶板为180mm 厚,梁截面主要尺寸350mm650mm,现浇钢筋混凝

图书馆网址

71.厦门大学图书馆 http://210.34.4.20/ 72.109. 长沙交通学院图书馆 http://210.43.194.110/ 184. 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sjytsg/zy-1.htm 103. 湖南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 77. 福建中医学院图书馆 http://210.34.66.6/index61.asp 65. 中国计量学院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lib/index.htm 164. 新乡医学院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 86.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bumen/library/index.htm 115. 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 128. 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tsg/index.htm 145.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 58. 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libr/index 5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http://202.38.74.2/page.php?id=oIuYgHjA 93. 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cn/libaray/index.htm 82. 天津大学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 87.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 http://202.113.245.129/ 147. 郑州图书馆 https://www.doczj.com/doc/bc15726435.html,/

图书馆建设方案

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XX图书馆建设方案 株洲图书馆建设方案(草案) 株洲图书馆建设项目包括株洲市图书馆、湖南省职业教育数字图书中心和株洲职教大学城信息中心。 株洲市图书馆立足株洲,面向长株潭,提供“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以实现株洲市公共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构建一个以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地市级大型公共图书馆,满足株洲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湖南省职业教育数字图书中心依托省教育厅,集中建设包括职教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经济情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企业作业流程和典型工作案例、专业教学文件、专业书籍在内的数字图书馆,供全省职业院校师生免费使用;株洲职教大学城信息中心立足职教城,服务入城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群体,满足于其对信息的软、硬件需求,致力于提高城区信息化水平。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地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在促进地区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市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事业。随着株洲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

长。原株洲市图书馆由于受当时 的经济、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已无法满足读者需求。株洲市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将填补株洲市公益文化场馆设施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设施建设。从而有利于提高公民文化素养,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2、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落后的现状需要。目前,我市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座,县(市)级公共图书馆5座。地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87万册,人均拥有藏书仅0.218册,远远低于全国人均应拥有藏书0.39册的标准。2009年度地区人均购书费只有0.22元,大大低于200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人均0.508元的购书费水平。与此同时,原株洲市图书馆由于受当时的经济、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建设标准低,发展至现在,馆舍业务用房狭小及严重不足,部分房屋出现严重老化、地基下沉的现象,电器设备和电线陈旧老化。2009年由于馆舍面积等硬件条件不达标,被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事业这种落后的状况与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与长株潭国家级“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位不相符,更与我市申报全国“文明城市”不相适应,株洲市迫切需要新建一个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的国家一级图书馆。 3、株洲职教大学城自身发展的需要。株洲职教大学城信息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政府加强引导,推动集约化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资源共享与信 息互通,促进网络融合和系统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整体

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方案

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而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又促使图书馆馆藏由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向数字型资源转型,使得文献资源不断转成数字化、网络化。目前,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蓬勃发展,数字信息资源大增,种类越来越丰富,从而使得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不仅收藏的范围不断地向数字资源转化,而且电子资源所占的比重也在大幅上升。数字资源的新颖性、时效性,大大满足了读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好评。 数字资源建设也成为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看到,随着数字资源数量的猛增,数字资源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丰富的种类,越来越细化的内容,而分散无序、重复建设等问题也凸显。 (1)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数字资源除了外购的数据库,全院各系部、部门都有部分自建的数据库,大部分都采用了由不同的数据库商提供的资源,内容交叉重复,学科间相互渗透,不仅使得信息量剧增,而且也造成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统筹规划与共建共享, 重复建设也和盲目建设并存,资源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2)分散无序。由于不同的数字资源往往都有自身的独立数据库、检索系统,从而自成体系,可是当图书馆的多个数据库在一起时,就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而且数字资源的学科数量又愈来愈多, 结构也愈来愈复杂,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纵横交叉的状况明显,造成了资源的分散和无序。 (3)知识关联程度低,难以体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数据库的数据大都孤立存在,干扰了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检索出大量使用价值不高的信息,影响了读者数字资源的使用率和检索效率。有的信息内容组织程度不高,数字资源间交叉关联程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全院的数字资源(包括各系部、部门在建和已建数据库和平台),只有对不断增加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全院全部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