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1

一、文人或者学者、做学问的研究诗人及其作品,一定要象政治家或者自然科学家那样,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直奔主题,千万不要卖弄学问以显示出自己的学识多么丰富、学问多么渊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得读者云里雾里的。

二、研究诗人及其作品,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其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仅与研究者的学识、方法有关,还与其个人的经历阅历有关。如研究陶渊明,你有其类似的经历可能理解的更为接近些,但仍然不能做到准确,因为陶渊明所处的那个时代你是无法准确感知也是无法准确理解的。

三、就作品而言,读者对其把握有三种情形:一是与作者表达的意思吻合,二是超越或丰富了作者表达的意思,三是低于作者表达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一部作品,是读者根据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观点,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写感想的,也可算得上是新的创作,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更加明显。

《陶渊明传》读后感2

学习教科书,就喜欢陶渊明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读人物传记,对五柳先生又多了一些了解,多了一些感悟。

首先,我发觉陶潜并不是心目中那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仙人。年轻时的陶渊明曾经意气风发、热烈奋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抚剑”,原来隐逸诗人陶渊明也有过仗剑江湖、豪酣兴健的时代。我想,他有崇拜荆轲的豪侠之情,也一定希望为百姓做些事情,像祖父一样建立功业。原来,他的归隐有着许多的无奈。朱熹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在门阀士族阶层的排挤之下“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他写下了《感士不遇赋》,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志不能酬。

同时,热烈的心境归于淡泊,也是对生活更深的挖掘。丰子恺说过,人生的境界有三层,物质、精神、灵魂。陶潜不为物质所动,“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是精神的境界,但读书人也未必隐逸。隐逸,也许就是为了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般灵魂的宁静,是一种灵魂的境界。现代社会有时精神变成了物质的附属,心灵变得物化,多少人又能去关注自己的灵魂?谁又能挣脱世俗的桎梏,获得灵魂的平静与安然?有人说,最远的距离是从自己的身体到自己的心,关注灵魂生活,也是值得我们去思索的。

田园之居妙在不受束缚,贵在顺乎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之美让心灵也变得轻松悠然。苏轼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仕为高;欲隐则隐,不以隐为高”。出仕顺乎自己的心愿,未能如愿也不强求、不阿谀,色和而正、顺畅坦然。世衰则隐,也是随性适情、力耕不辍。青山绿水,穿着粗衣的诗人背着锄头向豆苗田地里走去,诗人与自然物我交融,人身处自然之中,如此和谐。农耕,或许也是最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吧。正如许多年以后美国的梭罗,一间木屋,自给自足,湖泊小舟,随兴所之。

作为一个学生,对于陶渊明的种种,是无法评价的,只能写下一些自己的感悟,表达一些景仰。景仰陶渊明豪情侠气、深邃的灵魂、自然的心境。而不论怎样的陶渊明,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失去纯真的赤子之心,这也是古来无数人都喜爱他的原因之一吧。

《陶渊明传》读后感3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晋代陶渊明是一个风姿潇洒、心定气闲的隐逸诗人。他嗜酒、他爱菊,他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他远离世俗尘嚣,有着安贫乐命的洒脱和闲适。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他的散文自粱代起亦受好评如潮,为后代人所效法。他闲居乡野,寄情山水,他崇尚自然,热爱自然。

他一往情深地去描绘自然的世界,自然的人生。质而实绮、似癯实腴。他的散文表面清新淡雅、质朴自然。如《桃花源记》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央缤纷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廖廖几笔就将这

良田、美池、桑竹之地描写得令人神往,欲居其间。

在这自然秀丽的字面又缓缓流露出一股纯真诚挚之情,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有出水芙蓉般的境界。除去这层自然之美之外,还有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社会风尚之美。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男耕女织、相濡以沫。当有外来之客时,他们必是邀至家中,杀鸡设酒,好生款待。充分显示了村民的热情淳朴。在这里没有连年的战乱、没有沉重的苛捐杂税。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

他们努力耕作,充分享受劳动和收获的欢乐;他们热情好客,始终保持着幼有所长,老有所终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没有君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到处都是和平、安宁、自由和幸福。这里不仅是隠士的小天地,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乐土,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人间仙境。这种自然之美加之人性之美实则是“天地之大美”陶渊明的散文不缺少这样的境界,无论是对真挚亲情的描写还是对自然之景的描绘,他都能一质而不鄙、浅而能深的语言平平道出。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时时回荡出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讴歌。那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迸发和流淌出来的一片真情。任情自然、求真求实。

平淡自然的风格就是他率真高尚人格的反应。在对待人生上,陶渊明采取一种顺应自然、任情自然的态度。从不违心矫情,也不强而后为而是处处表现出真性情、真怀抱。这一点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即充分显示了。他以自画像的方式记事立言,真实而又传神的反应了他年轻时贫寒的家境和处之泰然的情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你看他尽管家贫,却全然不以为怀。相反,他读书成癖,却又不求甚解,只求意会;嗜酒成性,而不能常得,逢招必醉;著文成习,又自得其乐,以明心志:一种率真、任情而又豁达、洒脱的情怀,一个“不慕虚荣”、“忘怀得失”的高士形象就这样传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当时晋宋之交的社会充满了动乱和篡夺。

他深恶这社会上的虚伪和狡诈。但与当时很多隐者负气之士又有着不同。他以豁达的胸襟来容忍自己仕途的遭遇;以真诚的人生来对抗时代的虚伪;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来抵御社会的混浊。他嗜酒,一饮必醉;

他喜读书,又不求甚解;他且爱弹琴,身边的琴却又不安玄;喜与乡农话桑麻不愿对达官贵人低声下气。在他一生的性情和行事中,他的坦然与执着使他的人格显然高出时人和流辈。走进陶渊明的散文,走进这位五柳先生平淡而真实的人生,在他的桃花林中品味自然的风采,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体味生活的真挚,在心与心交流时获取几分朴实与执着。

《陶渊明传》读后感4

昨天读了《陶渊明传》一篇,总觉得有点感慨啊!

他生于乱世,从小饱读诗书。至此有了文人骚客的特性: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个性格,才使得他终年没有一天过得好,仕途才不顺!

在当时,他的这个性格是被人称颂的!由于他又有点才华,所以他很受当地人的爱戴。觉得他有一个好的品行:不与狼人为伍!

但我们现在来看他,我总觉得他“亏”了!以他的才华和背景,在当时完全能够胜任一个不错的职位。造福一方的百姓!尽管时局不顺,无能者当道。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适应社会,而不是去逃避他!试想:他没有逃避,他去适应了社会,当了个官职,尽了职,为了保卫晋代而做出了一点贡献!那么,他也许会想他的曾祖父一样,是一个被人敬仰的贤人。话说回来,那我们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少了反叛的精神!少了对后人在诗及精神上的鼓舞!少了性自然说!少了与当时唯心主义的辩论!更不会有唯物主义的诞生!

总之,少了一个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及哲理家!与此同时,又也许多了一个出世家,贤人!

今天,我想我们应该还是要积极地出世,不要消极的避世!

《陶渊明传》读后感5

先生不知其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似乎早就知道自己会名扬天下,所以趁早给自己起了个笔名。这种看似随意的笔名很多,像三毛、二月河。改天咱也起一个!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感情五柳先生把不爱说话、没啥理想当做优点炫耀了。要是放我身上,那一定会招来这孩子内向、不要强、老实之类的话。这在如今张扬个性的时代岂能站稳脚跟?爱读书是好事,可是不深究又怎能有所“会意”?这让我想起了一篇题为《读书与装相》的文章。书是要好好读的,书生可不是装出来的。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家穷还爱喝酒,不会是喝穷的吧?亲戚好心请几顿,他还喝完就走,也不给人刷刷筷子洗洗碗。估计他老婆也不喜欢他喝酒吧,种点庄稼还“草盛豆苗稀”!酒鬼,好喝懒做的酒鬼!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你看看,都穷成这样了,还乐颠颠的,安之若素。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的他,肩负着三代人的责任哪!唉!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一生,也太没志向了吧?既不能上战场杀敌,又不能为国家富强出谋划策,就只想着自己?自私!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写自传的人总得夸夸自己好到什么程度,只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鄙俗啊,可怜!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的小日子真滋润,终日优哉游哉,“无论魏晋”,那就当一个混世的魔王好了。

《宋书·陶渊明传》《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专题阅读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 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与子书以言其志:“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注:栗里:地方名。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B.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C.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D. 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柳先生传》是陶潜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B. “箪瓢”出自《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箪”和“瓢”分别是装饭和装水的容器。 C. “束带”在古代指整饰衣冠系上腰带,文中意思是整饰衣服,迎接上司时整饰衣服表

归园田居读后感

归园田居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其一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

萧统《陶渊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9-12题。(共12分)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博学善属.文(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C.以为 ..彭泽令(以为:认为) D.便语.客(语:告诉)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页是()(2分)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5篇 《陶渊明传》读后感1 一、文人或者学者、做学问的研究诗人及其作品,一定要象政治家或者自然科学家那样,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直奔主题,千万不要卖弄学问以显示出自己的学识多么丰富、学问多么渊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得读者云里雾里的。 二、研究诗人及其作品,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其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仅与研究者的学识、方法有关,还与其个人的经历阅历有关。如研究陶渊明,你有其类似的经历可能理解的更为接近些,但仍然不能做到准确,因为陶渊明所处的那个时代你是无法准确感知也是无法准确理解的。 三、就作品而言,读者对其把握有三种情形:一是与作者表达的意思吻合,二是超越或丰富了作者表达的意思,三是低于作者表达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讲,读一部作品,是读者根据自己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观点,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写感想的,也可算得上是新的创作,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更加明显。 《陶渊明传》读后感2 学习教科书,就喜欢陶渊明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读人物传记,对五柳先生又多了一些了解,多了一些感悟。 首先,我发觉陶潜并不是心目中那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仙人。年轻时的陶渊明曾经意气风发、热烈奋力,“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抚剑”,原来隐逸诗人陶渊明也有过仗剑江湖、豪酣兴健的时代。我想,他有崇拜荆轲的豪侠之情,也一定希望为百姓做些事情,像祖父一样建立功业。原来,他的归隐有着许多的无奈。朱熹说“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在门阀士族阶层的排挤之下“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他写下了《感士不遇赋》,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志不能酬。

《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有删改) 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国的大司马。陶渊明自少时便有很高的志趣,而且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很好,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 因为家庭贫穷,亲人年迈,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自己解职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僵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有道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离开。 后来陶渊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他曾对自己的亲友说:“我姑且暂时去弹奏那弦歌(指做文官),为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县令。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属种秫(高粱),说:“我只要常常能醉于酒就知足了。”妻子和子女坚持请求种粳米(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去拜见他。”陶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年,朝廷征召陶渊明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却不能使他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著名的文学家,更著名的则是他告别官场、做了真正的隐士。《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最重要的作品,是告别官场的宣言,欧阳修评论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辞是战国后期楚地创造出来的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韵文;赋体起源的时间要早一些,都是散文的滥觞。两汉时期,辞赋不分,均重文采、讲铺陈、善用典,区别在于辞重韵而抒情,赋重在咏物说理。《归去来兮辞》是辞赋的结合,既咏物说理,又抒发情感。全文537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阐述入仕和出仕的原因。陶渊明坦陈是为贫而仕,“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途”;诸侯、家叔帮忙,“遂见用于小邑”。最后,“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辞官归隐的原因是“质性自然”,与官场的污浊格格不入,在彭泽当县令“八十余日”,“自免去职”。第二部分是正文的第一、二、三段,写了归途的心情、到家时的心情和在田园里的心情,洋溢着诗人欣慰无比、怡然自乐的幸福。归途的心情是立于船头,归心似箭,盼早日到家。到家时的心情是“乃衡宇,载欣载奔”。意思是,远远地望见简陋屋门,且喜且奔地飞跑回家。在田园里的心情是“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意思是,整天在园中散步而自得其乐,虽然设有门户却常将它关闭。着拐杖随处漫游歇息,不时抬起头来向远处望。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段,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意思是,顺其自然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这是一种哲学思考,是陶渊明对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 品读《归去来兮辞》,我们深深为陶渊明的自然品格所折服。做人自然、自然做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难就难在人有七

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

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 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恰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的现实意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恰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现将《桃花源诗》转录如下: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高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曰入所从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茶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地位与比他早六百年的屈原,和晚三百年的李白、杜甫是等同的。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陶渊明思想中的更多的启迪后人的成分,所以加以探究,以便更深的了解作者。 标签:陶渊明;门阀制度;思想内核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是中国四世纪到五世纪最伟大的诗人。《桃花源记》的思想内容,是作者站在普通勞动人民的立场,为广大受压迫的黎民百姓设计的美好生活蓝图,这也是作者达到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之一。他是怎样一步步达到艺术成就的呢?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谈起。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出身没落世(士)族,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曾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被封为长沙郡公,死后被追谥为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外祖父孟嘉也曾是“名冠州里,声流京师”,据说孟嘉是当时有名的雅士,颇有魏晋风度,有文化教养。只是到了陶渊明,年幼时父亲就去世,家境便日渐败落。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究其原因,还是由于他的志节又与现实格格不入,迫于生活压力,出来做官是为了养家糊口,“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饮酒》)。他所处的时代是始于汉武帝时代的门阀制度达到鼎盛的时期,门阀这一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的两根柱子,据说左边的柱子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来人们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士族

萧统《陶渊明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陶潜字渊明,将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正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而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日:“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 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日:“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 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滑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将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10、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 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月却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 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划线词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古代官名。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B.“祭酒”,汉魏以后学官名。“起为州祭酒”的意思是离家担任州中的学官。 C.“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谥号”,古代皇帝根据死者的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靖节先生”即此。 E.、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F.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 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精选假期生活作文400字合集八篇

精选假期生活作文400字合集八篇 精选假期生活作文400字合集八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假期生活作文400字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假期生活作文400字篇1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在天津度过! 周末的一天,我们游玩了“津门十景”之一!——水上公园!公园是1951年建成,占地面积170公顷,是市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公园里到处充满了津味儿! 天气虽然很热,但公园里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游客! 公园分很多区域,首先我们来到了游玩区,我被激流勇进吸引住了,以前,妈妈不让我玩这种刺激的游戏,现在长大了,好想体验一下,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上去了,下来的一瞬间简直太刺激了,水花四溅,虽然穿了雨衣,头发还是湿了。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对面是音乐喷泉,水柱能达到30多米,漂亮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爸爸决定带我们去划船,到了湖边才发现,好多游客都选择了水上游玩!果然在船上要凉快一些!之后我们又去了动物园,见到了很多稀奇的动物,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天过去了,虽然很累,但很快乐!因为我不但学到了常识,还锻炼了身体! 假期生活作文400字篇2 在天气晴朗的星期五,我和妹妹早早就起床了。因为今天姐姐、姑姑、姑父要来我们家开车带我和妹妹、爷爷去郑州动物园游玩。郑州离我们这里约有100多里远,我们走了1个小时就到了。 到了动物园,我们兴奋极了。因为我们这是第一次来我们的省会———郑州,并且还到动物园游玩,肯定高兴和兴奋。我们先到售票处买票。买过票以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天鹅湖,那里的天鹅有白色羽

萧统《陶渊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原文及翻译

萧统?陶渊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原文及翻译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那么隐,有道那么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假设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候:等候 B.公田悉令吏种秫悉:全部 C.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赋:写作 D.江州司马王弘欲要延之坐要:邀请 1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道济馈以粱肉 B.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C 久之,满手把菊怨灵修之浩荡兮 D.在浔阳与渊明情款遂与之俱出

《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讲解-精选教学文档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背诵全诗。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写作背景 天宝二年(743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文化知识 1.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留别:临行赠言。 本文又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送别诗”和“留别诗”异同: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做,留别诗是离者所做。 2.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海经》)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汉东方朔《十洲记》) 3.天姥: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天姥山”就是第十六福地,乃仙人居处游憩之地。

陶渊明传读后感800字

陶渊明传读后感800字 遇见陶渊明作文800字 说到作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有时候,一些好的作文可以给我们写作文时很多有用的灵感,作文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多阅读一些好的作品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到底如何才能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遇见陶渊明作文800字”,欢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在劳动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润下,陶渊明的诗文,生机蓬勃,透着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给人幽然有安静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心灵上再一次与他相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官场的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对名利的追逐,对富贵的渴望,与陶渊明心心念念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给陶渊明种下了一个入仕的梦,29岁的他第一次走出了书斋,可怜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练道;40岁的他最后一次做官,但终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条所辞官。就这样,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气,也需要情怀。只有极致的情怀才能让一个在一次次的放弃中不断坚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终究是属于自己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终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东皋,这里或许才真真正正的属于他,四十二岁,开始努力经营自己的后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种下了一个不羁的梦,或许这才是陶渊明心底的声音。李白曾写过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陶渊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让李白喜爱。可李白的洒脱是狂傲,陶公的洒脱是坚守。一方宅院,一把锄头,一张方桌,几位乡邻,在这里,陶渊明耕作着,单纯着,也快乐着。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心灵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涤,性本爱丘山,本性如此,夫妇何求! 只需一壶酒,何问来者谁?大诗人终究还是离不开酒的。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陶渊明定是与人相谈甚欢;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酒酣,彼此去后院搜罗喜欢的蔬菜,水果,无心政治,一身轻松。刘伶对书童说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里,你埋我在哪里,深得陶公之心,于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热爱无关他人,真正的从心,真实的存在。 在面阳坡曾遇见陶渊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心意,

《陶渊明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有关《陶渊明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传》原文与阅读答案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参考译文

陶渊明集读后感

陶渊明集读后感 第一篇:陶渊明集读后感 田园之乐,乐在其中 ——读《陶渊明集》有感 陶潜,字陶渊明,东晋末年大文学家。他的诗文不华丽,不矫情,仿佛山野里的一片野菊,不抢眼,却开得烂漫肆意,生机盎然。捧读陶诗,如登高山,如临深溪,如掬清泉,如品香茗,说不尽那份清悠雅淡,浸润心田。 陶渊明的诗文纯真质朴,清新自然。元好问说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价极为中肯。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对陶渊明的文采也是推崇备至。陶诗艺术手法的活用和自然真淳的风格,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尤其是他的四言诗,如“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叠字的运用,使得诗句音韵和谐;比兴的手法,令诗篇更具情趣。在陶诗中,还能读出“庄子”的味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那种豁达开朗、超脱物我的大气令人颇受感染。最令人赞叹的是陶渊明在诗文中“无痕”的表现手法。虽用典,却似自家话语,与上下诗文皆能贯通,浑然一体;看似在状写景物,实则将内心所感一并融入,写景、抒情、议论并无严格的界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似写“人境”,实写心境——诗人那远离喧嚣、淡然沉静的内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正道出了诗人对于出道为官的自责自悔以及重返田园的暗自欣慰。 读《陶渊明集》,对陶公的为人也有了初步的认识。陶渊明自幼家贫,却能饱读诗书,思想中受到儒家、道家两派学说的濡染。他胸怀远志,却恰逢乱世,报国无门。在他的诗文中,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描写了自己少年时宏伟的抱负。“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之遥,孰敢不至”,抒发了诗人怀志奋起的心意。有些文学评论说陶渊明“消极避

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 归去来兮辞阅读答案「篇一」 (一)《归去来兮辞》序 余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①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②,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择去家万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春然有归欤③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娇厉④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⑤,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以巳岁十一月也。 (二)陶渊明传(节选) 萧统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遇弦歌⑥,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⑦,曰:“吾常德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⑧,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语 ①求之靡途②心惮远役③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④送一力给其子⑤ 会郡遣督邮至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诸侯以惠爱为德② 家叔以余贫苦③不以家累自随 ④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⑤送一力给其子 (3)翻译下列各句 ①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②聊遇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③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4)关于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一)文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二)文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当初为什么要做官?试综合两段文字,写出三点原因,并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无门路②害怕③代指隐士所居④力夫,长工⑤适逢 (2)①用② 因③把④代官职⑤他的 (3)①年幼女子满屋,瓮中没有存粮,维持生计必不可少的衣食,没有办法可以取得。②姑且去做几天官,把它作为将来隐居所需的凭借,可以吗? ③曾经做官,都是为糊口饱腹而役使自己。 (4)(一)文:“质性自然”,不愿“口腹自役”:“程氏妹丧,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二)文:不愿束带见督邮,“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5)当初做官的原因:①求得“生生所资”,解决生活问题;②“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③“以为三径(归隐)之资”。陶渊明做官,为的是解决“稻粱”问题及他日隐居多所需,既无可奈何,又表明人毕竟超脱不了现实,傲视旷达还需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行。陶氏也不能完全脱俗。 品中国文人陶渊明读后感 陶渊明的著名诗篇,大都写于他四十岁以后。此前他的人生要务,还是养家糊口。 从容的生活,永远是快乐的前提。匆匆忙忙的日子,只有浅表性的、快餐式的开心。 一切皆平实,农事、人事、酒事、文事,浑然一体,乃是生活的常态。渊明自在“浑然”的状态中,并无揭示这一状态的主观意志。而意志一旦成形,可能就要走样。苏轼学他,喊出口号:“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苏轼够可爱了,不过他的境界,源头却在渊明。所以朱光潜有句名言:“苏东坡之于陶渊明,有如小巫见大巫”。 诗人是什么人?是真性情的守护者。任何时代,若是诗意退场了,必定不是完美时代,差得远呢。渊明的时代政治黑暗,但民风是淳朴的,尤其在穷乡僻壤,权力染指非常有限,千百年的风俗,破坏它谈何容易。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500字20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500字20篇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1 这个寒假我应该干点什么呢?去阿尔卑斯山,草原,迪尼斯游乐园…… 当我正想的入神时,妈妈猛的把我戳了一下说:“别做白日梦了都八点了,赶紧起床吃饭,吃完了咱就得坐车回老家了。〞回老家前必须做个寒假方案。俗话说:言必行,行必果。老师也曾经教育我们行事前做出方案,做事时才会有条不紊! 经过半小时的分析整理,我的假期方案做好了。它被分为三重:第一重,写作业——这是必须的。第二重,玩——那是我最喜欢的; 第三重,看孩子——这也是我感觉最痛苦的一件事。我是个学生,学习自当是首选的要务。学习应循序渐进,就像吃饭,就算饭菜再香,自己再饿,也得一口一口吃。因此我决定在这个假期里每天像上学似的每日一练,语数英轮番上阵。第二嘛,自然是圆我的旅行梦。我准备去王母宫山。在北京时就经常听见爸爸说王母宫山里烧香特别灵,所以我想去祈求王母娘娘保佑我,来年考个好中学。 一提起这个第三,我的头痛病马上就会犯。弟弟的年龄虽小,但功力却异常的深厚,比起我这修炼了十一年的姐姐,我还真是羞愧得抬不起头。他就如同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尤其是他那招九阴白骨爪,招数之阴毒害我每回都得败阵。因为家里人都知道他的威力,所以宁愿干活也不看孩子。我直接成了唯一的倒霉鬼。苦中寻乐这可是我的特长,如今我也练就了一身本领,什么铁头功,狮吼功,无影脚等等功夫,这还多亏了这个淘气弟弟呢!

寒假,我来了,你等着被我改造吧!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2 这个假期我非常忙碌不仅要写作业,还要复习上学期内容,还要预习下学期内容,还要做笔记,还要上学习班,还要…… 假期作业至少两个星期才能写完,作业很多。小学时作业很少一个星期就可写完,但我并不思念小学假期的时光,因为作业多可以增加知识,加强上学期的内容,也不是很好吗? 复习上学期内容也得用两个星期,虽然内容比小学的多很多,可我还是学过了自然能快一点。复习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无聊,我觉得非常有趣,我不仅可以和我的老朋友打招呼还可以像一位侦探一样来揪出我上学期没有抓住的坏人。〔所谓坏人就是易错易误点〕 预习下学期内容起码也要三个星期因为下学期内容重点多难点多,光把概念记下来效果也不大,还要消化、理解、做题等。但我不烦我只是把我不会的知识看成我不认识的人,我要和他交朋友一样简单。并且不能忘记他,我希望我的朋友可以多一点。 除了以上内容我还要上学习班、看名著来增加我的知识,还要在学习之余买过年的东西。一天学习时间常常在10个小时左右。总之我每天都很忙碌。 啊!这是最忙的假期,这是最累的假期!可是这个假期是比我以前的假期更充实!更满足!更快乐!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3 我最喜欢放假了,放假时我最爱在家里看课外读物,因为看书不仅可以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