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

越剧《西厢记》唱词(上越版)

第一场惊艳

合唱: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铁砚磨穿才高难遂男儿愿。游遍了普救寺十里深院,参菩萨拜圣贤数过了罗汉。

张生:只听得呖呖莺声花外啭,猛然见五百年风流孽冤。宜嗔宜喜春风面,翠钿斜贴鬓云边。解舞腰肢娇又软,似垂柳在晚风前。庸脂粉见过了万万千,似这般美人儿几曾见。我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空天。游遍了梵王宫殿,谁想到这里遇神仙。

崔莺莺:人随春色到蒲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徘徊无一语唯怨东风。

红娘:蝶恋飞花舞落茵,

崔莺莺:风飘万点正愁人。

红娘:你暂撇开闲愁闷,深院无人且赏春。

张生:月殿神仙归洞天,此地空余杨柳烟。门掩了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不与人方便,怎禁得意马心猿。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今番是定把这透骨相思病儿缠。

张生:小红娘举止甚端庄,全不见半点儿轻狂。方才是春风影里花间使,如今檀越家中给事郎。她言语俏来往忙,聪明伶俐不寻常。若待与多情小姐通款曲,还须要殷勤问候小梅香。

红娘:夫人节操凛冰霜,治家严谨教有方。虽然三尺童子辈,无召不敢入中堂。先生又非亲和故,何劳絮絮问短长。非礼弗言是古训,读书人怎敢把礼仪忘。从今再敢胡乱讲,被老夫人闻知你祸一场。

张生:听说罢心惆怅,一天愁锁眉尖上。红娘啊,你年纪小性子刚,为什么冷若冰霜。小姐呀,你心中若惧老萱堂,你不该临去回头望。今生若不和你作并头莲,难道我前世烧了断头香。准备着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天色不早回店房,搬取行李和书箱。搬到庙堂,住在西厢。

第二场酬韵

张生:玉宇净无尘,银河倒泻影。莫负此良宵,吾心还自警。

张生:她若来时,我定能看个十分清楚也。一更后万籁寂无声,怎不见那人墙外影。我侧着耳朵听,我蹑着脚步行。我只在太湖石上等,等我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的姐姐莺莺。猛听得角门儿呀的一声,风过处人未来衣香细生。我踮着脚尖儿仔细定睛,比那日初见时越齐整。

崔莺莺:一炷香愿亡父早升天堂,二炷香愿老母百年寿长。三炷香……

红娘:见小姐含情脉脉话难讲。愿小姐早配鸳鸯,配一个冠世才学状元郎。风流人物温柔性,与小姐百年成双。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崔莺莺: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心儿里蕴藏着多少聪敏,你小名儿真不枉唤作莺莺。我拽起罗衫欲行,她赔着笑脸来相迎。小姐啊,我和你互诉衷情,隔墙儿酬和到天明。隔墙猛听闭门声,环佩声遥人去静。欲寻归路立空庭,一抹轻云横斗柄。

第三场寺警

张生:恨煞玉人归去早,不留片刻把我抛。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崔莺莺:啊娘啊,平地风雷一声震,

崔夫人:娘的魂离窍祸临身。耳边金鼓连天响,孤孀母子无投奔。

崔莺莺:凶信阵阵逼得紧,真叫人进退两无门。

崔莺莺:一来免得摧惨老母亲,二来以免佛殿化灰尘。三来众僧无事命可保,四来先人灵枢得安宁。那五来欢郎虽是未成人,也保得崔家后代根。莺莺若是惜自身,先灵一旦化烟尘。可痛负了慈母恩,可怜绝了爱弟亲。

崔莺莺:娘啊,三尺绫毕儿的命,将儿的尸首献贼人。

崔莺莺:若有人能退得贼兵,儿情愿与那英雄结为婚姻。

崔夫人:我的儿,只是太委屈你了。这才是箭在弦不得不发,我狠心肠舍姣儿为救全家。叫长老你向两廊与我传话,我眼睁睁任凭儿彩凤随鸦。

张生:俺来也,五千众劫佳丽合寺被围,护佳人救众难舍我其谁。我摇动这笔尖儿把贼兵退,我自有调兵符靖乱拯危。

第四场赖婚

红娘:不请街坊不会亲,不受人情避众僧。今日宴前无别客,请贵人和莺莺双双匹聘。

红娘:原来是他来回顾影,真是个风魔酸丁。

张珙:红娘姐,你看我这两鬓如何。

红娘:你光油油滑倒苍蝇,你酸溜溜酸到牙根。

张珙:红娘姐,小生客中没有一些聘礼,怎样可以见老夫人呢?

红娘:灭寇有功举将能,你两般功劳是红定。先是小姐心中十分顺,总只为你先生胸藏有百万兵。

崔莺莺:若不是张解元他识人多,谁人能退这干戈。适才向碧纱窗下画双蛾,委屈张生他劳久坐。顽皮红娘休罗嗦,当着人信口开河。红娘,难道说他往日相思都为我,母亲啊,你也不该把两番举动一番做。省钱吧结甚丝罗,纵张罗又费什么。窗儿外我稳住步目转秋波,他玲珑心早瞧破,吓得莺莺无处躲。

崔莺莺:只见他目定口呆神色沮,只见他不哼不动低头坐。真是个积世老婆婆,竟说出妹妹拜哥哥。颈儿低垂心儿苦,我满口话儿难倾吐。肠转折眼模糊,却摆这筵席做什么。他其实咽不下这玉液金波,他岂料这好事化做了南柯。料今后病染沉疴难长久,母亲啊,你害了人命还罗嗦。而今烦恼还犹可,怕的是久后思量怎奈何。我有心想把衷肠诉,怎奈母亲在旁边坐。张生啊,你无缘我命薄,你我从此咫尺天涯阻。休道他脸上笑呵呵,我知他泪入愁肠他比酒多。他一封书信把贼兵破,他不想姻缘想什么。受尽了甜言落空他,母亲啊,担尽了虚名你误了我。啊爹爹呀……

第五场琴心

崔莺莺:望晴空冰轮乍涌,步香阶风扫残红。牛女星横断太空,那团圆月偏照孤穹。叹人间玉容深锁绣帏中,怕的是有人搬弄。却因何云层围住广寒宫,难道说也怕嫦娥凡心动。今日里东阁开绮宴,我只道和鸣效鸾凤。好主人知恩报德情偏重,逼着人翠袖殷勤奉玉钟。母亲啊,既然是相国门楣德望隆,却为何将恩作怨把人欺弄。说什么夫人掌上托明珠,只恨你耽误良缘把儿葬送。从今后只许我心头空想,从今后只许他在梦里相逢。从今后他是个影里的情郎,从今后我成了画中爱宠。

崔莺莺: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鸣钟。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他不做铁骑刀枪把壮声冗,他不效缑山鹤唳空。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他思已穷恨未穷,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感怀一曲断肠夜,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

张生: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琴代语兮欲诉衷肠,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崔莺莺:这是你错怨我了,狠心娘变了卦好事成空,怎怪我忘恩义将你欺哄。闺门里她无日无夜教女功,岂容我女孩儿家求鸾凤。母亲啊,你口不应心弄神通,哪管人将儿咒诵。中间一道粉墙儿,隔断了云山几万重,只有高唐来梦中。

红娘:你一曲相思弹得妙,她知音惹起情颠倒。

红娘:秀才家卖弄家私,怎说把我红娘多赏赐。我虽是女孩儿家有志气,难道说我贪图你财

物才到此。你若说可怜我这个傻小子,说不定我还替你想法子。

张生:先写几句寒温序,后写五言八句诗。叠成一幅同心纸,再写鸳鸯成双字。

红娘:我不推辞愿为之,就说是昨夜那人叫传书。管教发落这张纸,免得你害相思。

第六场闹简

崔莺莺:夜听琴勾起了女儿的心事,晓窗寒神思倦脂粉慵施。懒得抬身一声长叹惜,轻匀粉脸随意挽青丝。奁中珍物常闲置,却原来一首断肠词。定是红娘藏在此,教人忒煞费寻思。

崔莺莺:相思恨转添,漫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红娘:那张生瘦得真难看,他不思茶饭怕动弹。他说是日夜苦把佳期盼,因此才废寝又忘餐。若要想性命得安全,除非小姐救苦救难。

红娘:小姐呀小姐,你这个性儿往哪里使啊,不是你近日里神魂倒颠,我红娘又怎敢担这风险。在人前巧语花言,背地里是愁眉苦脸。你看她使性儿装神弄鬼,辜负我好心肠传书递简。

第七场传书

红娘:只怨你先生命骞,怎说我红娘违慢。若不亏小姐素相怜,今朝险些就犯了案。从今后相会少见面难,劝先生你早寻个酒阑人散。

红娘:为了你恩情美满,险些儿我皮肉摧残。禁不起他甜话儿都说烂,好叫我做人难。

红娘:几曾见寄书的瞒过鱼雁,好小姐心眼儿这样刁钻。看几时接了这齐眉鸿案,跳东墙与红娘两不相干。

第八场赖简

崔莺莺:我心慌踢损了牡丹芽,玉簪又抓住茶靡架。夜凉似水苔径滑,露珠湿透了凌波袜。我心猿意马难拴下,今夜如何发付他。嫩绿池塘藏睡鸦,淡黄杨柳隐栖鸦。良夜迢迢又幽静,一炷清香祷月华。

红娘:红娘难猜真与假,冷眼旁观且看她。

崔莺莺:红娘神色真奇怪,莫非她已将我机关解。被母亲知道怎生好……果然红娘已明白。

红娘:小红娘处分花木瓜,要对你说句衷肠话。人说你才学海样深,谁知你色胆天来大。你黑夜里闯进人家,不当你奸定当你贼来拿。

红娘:说什么春宵一刻千金价,准备着到寒窗重守十年寡。

第九场寄方

崔莺莺:春辞兰槛逐芳尘,梦晓池塘不见人。今日个玉堂人儿难亲近,前夜里咫尺兰桥偏惹嗔。

崔莺莺:张生啊张生,你这样个聪明人儿,怎么还不知道我的心事啊,你恼我太无情,可知道我心中多少难言隐。想是你前生误了我,故而我误你今生。说什么他前生误了我,讲什么我误他今生。想当日他成全我女儿节行,我岂忍报答他愁苦灾星。便是这以怨报德我难安枕,更何堪挂肚牵肠这一片情。从来是心坚自可开金石,难道说我怕事由他自死生。我何妨以兄妹之情去探病……

崔莺莺:只要我一步出闺门,你便象影儿不离身。老母亲拘管得紧,小梅香服侍得勤。

崔莺莺: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含羞再把佳期订。药方儿好治相思症,了却千秋一段情。

崔莺莺:问苍天女儿何不幸,百事从来不称心。母亲啊,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你女儿不痴也不蠢,却任你翻雨覆云。想张生为张生,守什么闺中训。想张生为张生,惜什么清白名。解相思为救他风流命,慰痴心也了却我这女儿情。

红娘:好小姐药方开得真奇妙,原来怕知母未寝我红娘晓。她那里一纸灵符把相思疗,见了我欲言无从反羞臊。

红娘:你把个书生苦作弄,你把我红娘常欺哄。你不该辜负我红娘心一片,你不该几次三番弄神通。小姐呀,你是一会儿恼一会儿愁,一会儿欢一会儿恐。张生是一半儿相思他一半儿恨,一半儿痴迷一半儿疯。你明明约了张君瑞,你为什么今番叫他又落空。小姐呀,你莫怕羞莫惊恐,我保管你风不吹草不动犬不吠人寂踪。万事都有我红娘在,你怕什么西厢隔万重。

第十场拷红

崔夫人:相国门楣日见衰,擎珠掌上费心怀。近来变了神和态,是喜是愁解不开。倘若有个好和歹,我颜面如何下得来。

崔夫人:我叫你陪小姐行监坐守,谁要你引着她胡行乱走。快讲出犯由来万事全休,免得我动家法你小命难留。

红娘:夜坐时停了针绣,我与小姐闲讲究。她说哥哥病已久,要到西厢去问候。他说夫人将恩当作仇,今叫小生在半道上喜变忧。这以后他说红娘你先走,叫小姐权且落后。月儿才上柳梢头,早已人约黄昏后。常言道女大不中留,其间何必苦追究。夫人啊,你得放手时且放手,得罢休时且罢休。夫人啊,红娘不曾把日月记,月余来早已情意两相投。

红娘:当日军为普救寺,你曾面对三百僧众许婚事。白马将军拯危急,全杖张生一封书。好姻缘本已天配定,你却是以怨报德悔前誓。夫人啊,若到公庭对簿时,你言而无信咎难辞。

老夫人:这二呢?

红娘:出乎尔又反乎尔,又留张生在西厢住。才使这怨女旷夫两得便。问一个治家不严你又不是。这三!带到有司问案时,是谁家的千金犯了私。到那时,夫人纵有莲花舌...你将何以回答来。岂不是辱没了相国的家声,贻笑人世。

崔夫人:这丫头一言打动我心坎,倒叫老身为了难。我若将莺莺许了张君瑞,他白衣怎与我家攀。我若将张生送官去究办,为的是相国门声重如山。我倒不如权将亲事许张生,使他个明聚暗散。

第十一场长亭

合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归。柳丝长玉骢难系,倩疏林挂住斜晖。

合唱:伯劳东去燕西飞,万水千山何时归。眼中流尽血和泪,心底还同未烬灰。

崔莺莺:我未送行先防你去,你未登程先约归期。

张生:却不料合欢未已愁相继,顷刻间拆散鸳鸯分两地。

崔莺莺:若能够长相守花开并蒂,不胜似轻离别状元及第。

张生:君瑞此行非得已,愿卿珍重保玉体。

崔莺莺:此一去鞍马秋风自调理,顺时善保千金体。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霜桥起要迟。你休要一寸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张生:金玉之言当谨记。得官回来荣耀妻,不得官回来陪伴你。

合唱:将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古代文学期末作业)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之唱词艺术分析 《西厢记》唱词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那优美抒情的语言,以及运用这种生动语言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正因为其语言华美,辞藻艳丽,有人誉之为“花间美人”。 戏剧的唱词既是抒发人物情感、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环境的重要工具。张生、莺莺的唱词,把唐诗、宋词的佳句日常生活口语熔为一炉,点化成优美靓丽的诗句语言,既有诗词含蓄深远的意境,又有生活口语的明快流畅。现在就浅要的把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之唱词艺术分析如下。 这出戏的内容是写老夫人逼张生赴试,崔、张长亭离别。时当暮秋,地在郊外,长亭、野山、落叶、西风,一副凄凉景象。 崔莺莺出场时,先是几句自白,表现出一片离别的伤感、凄凉:“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继之两句慨叹人生聚散无常的诗句:“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唤起充满诗意的离情别绪,令人黯然神伤。紧接着是一段凄楚感人的名曲:(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里是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塞上凝波,波上寒烟翠”一句的的意境。色彩绚丽,景物凄迷。深秋的天空高远,空阔的大地黄花烂漫,秋风呜咽,雁声嘹唳,整个世界都是寒秋的凄

凉,莺莺带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来为张生送行,她的所有怨尤都是通过对暮秋景色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她在路上看到的是满目红叶,引起了她无尽的遐思:是谁把枫林染红的呢?不是霜,那该是离人的血泪。但字面上并不点明一个“红”字,却用一个“醉”字把“红”字藏了起来;泪红得象血,但字面上不把“血”字点明,却用一个“泪”字把“血”字藏了起来。这种文词的含蓄,正是莺莺含蓄性格的写照。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生“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赴长亭途中、坐在车里的莺莺的细腻心理活动,刻画得何等惟妙惟肖!王实甫设身处地去把握这位贵族小姐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通过她对周围景物的视觉和听觉来揭示她内心的感受:只有分别的一刹那,眼看太阳就快要落山,才感到寸阴可贵。相识得太晚了,分别得太快了!这一切对此时此刻的莺莺来说最有切肤之痛。她舍不得张生离去,但又不便明说,这是她贵族小姐的性格,诗化的感情只能用诗化的形象来表达。既然柳丝再长也拴不住张生匆匆的去马,那就请树梢挂住斜阳,让时光永驻吧,谁不希望幸福是永恒的呢? 过分贵重的爱情对痛苦是敏感的,莺莺就快走道长亭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文学赏析 内容摘要: 《西厢记》元代王实甫作。故事描绘的是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 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 厢记》。它的曲词优美华丽,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在于其表现了反对封建 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而且它在戏剧冲突、结构安排、人物塑造等 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都由于王实甫 的卓越才能而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王实甫的《西厢记》问世以后,在中国文 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版本数量众多,流传至今的明清刻本约有 一百种。明清两代的众多学者对《西厢记》评价很高,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 关键词: 艺术特色戏剧语言杰出戏作人物形象崔莺莺张生红娘 通过选修《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我接触到了许久没有接触的古 典文学。有《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三国》、《儒林外史》、《桃花扇》、《三言两拍》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出自于此,这也足以证 明了古典文学魅力之大。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三国》、《水浒》、《西游记》以外,当属这部《西厢记》。不仅因为在高中时期曾在语文课本上 学习过留下了印象,在《红楼梦》中提到过这部戏剧,也因为老师的讲述绘声 绘色以及作品本身不论是剧情还是语言上都很吸引我。 《西厢记》的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 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 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 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 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 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 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 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 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人物形象 戏剧中的人物虽不多,但是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个性十分鲜明: 张生、崔莺莺、红娘等,都是我国古典戏曲中典型、成功的人物形象,有的甚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1) [ 内容提要]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了宣扬“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个主题,使用各种艺术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真可谓“天地妙文”。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我们首先理应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①(第一本第一折)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剧作中也有绮丽流畅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 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第三本第二折)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殷的气氛。

浅谈王实甫《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浅谈王实甫《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文人浅语 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里的翘楚之作,是在元稹的《莺莺传》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成就的戏剧名篇。相比元杂剧一般作品及其作为创作基础的作品,王西厢在结构上都凸显出其所独具的特色,本文从王西厢对元杂剧体制上的创新,与美学观的契合及其结构上的巧妙性等方面来分析其结构特色。 关键词:《西厢记》,王西厢,结构特色,体制创新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独占鳌头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期的小说,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着这个时代作品的特征。继唐诗宋词之后,讲唱文学盛行,逐渐形成了金院本及诸宫调等文学形式,在此基础之上,元杂剧以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并且成为元代文学形式的代表。王实甫的《西厢记》便是元杂剧里的代表作之一,其以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及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故事基础,完善其结构及体制,完成了从传奇到说唱艺术再到戏剧作品的飞跃。而其能成为元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则离不开其结构上面的特色。 一、从体制创新看王实甫《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王西厢的体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开创了五折一楔子的元杂剧体制;打破元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这种体制上的创新不仅为元杂剧的体制进行了开拓,也使得王西厢在结构安排上更加巧妙。 (一)开创了五折一楔子的杂剧体制 元杂剧作为元代的代表性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体制形式。一般元杂剧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折就相当于自然段落,但有区别于我们所说的文章段落,其存在还依赖于音乐,一折同用一个宫调的若干个曲子,可以把它概括为有音乐组成的结构单元,一折相当于是散曲的一套。元杂剧的四折即有不同的四个宫调连缀而成,每个宫调包含其所属的多支曲子。而楔子是元杂剧体制中的一部分,一般位于每一本之首,用来对这一本的内容、人物或故事梗概进行简单的介绍,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容提要或者序幕;亦有的楔子位于两折之间,这类的楔子相对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

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人王实甫所作,被金圣叹与《庄子》、《离骚》、《史记》、《水浒》和杜甫的诗歌相列,誉为第六才子书。其语言艺术独具特色,从唱词到道白,无一不是极具戏剧性和个性化的,又结合当时的方言俚语和前人词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成了其文辞优美,诗意浓郁的语言特色,本文将从戏剧性与个性化,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与优美的诗词,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与韵律三个方面来论述《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言艺术;戏剧化;口语;修辞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作。源自于公元九世纪唐代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人董解元将其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写成了杂剧《西厢记》。《西厢记》全书分为五本,各本的标题为: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西厢记》写书生张君瑞路经普救寺,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因老妇人反对未能如愿,侍女红娘竭力相助,二人终成眷属。杂剧《西厢记》在语言上注重戏剧性,同时通过语言赋予

不同角色以不同的个性。戏剧语言的性格化运用,使《西厢记》具有了文采自然,雅俗共赏,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特点。《西厢记》的这种语言特色,在张生,莺莺,红娘和老夫人的一言一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张生是《西厢记》这部才子佳人剧的男主人公。他本是一个埋头诗文,一心考取功名的书生,身如蓬转,行踪不定。蒲州只不过是他进京应举和探望驻守在附近的友人白马将军杜确的临时落脚点而已。以下是他在《点绛唇》和道白中的自叙。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人俗人机,难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在普救寺张生与崔莺莺邂逅相逢,便陷入了追求男女之爱的狂热状态中。为了追求莺莺,他赁居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寺警时挺身而出、寄书传情、隔墙弹琴、越墙赴会等,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执著追求与莺莺的婚姻,显得至诚而近乎痴傻。如他见了红娘,知道她是莺莺的侍婢,便自报家门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并不曾娶妻。这话就让人觉得至诚至痴。最终,他以自己的执著,至诚,历尽艰难挫折,如愿以偿。这些戏剧语言深刻的突出了人物性格。 在《西厢记》中,莺莺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个性也展

《西厢记》简介及思想内容、人物分析

王实甫和《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演变(5本20折) 答:1.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文言小说《莺莺传》,张生是薄情书生,莺莺是悲剧人物。文章肯定张生善能补过的行为,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2.北宋赵令畴《商调蝶恋花》没有新内容,但是作者态度为谴责张生同情莺莺,注入新思想。3.金代的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增加阻挠、创作红娘人物等内容,并肯定崔张之爱是正当合理的追求,赞美他们的反叛精神,把结局改为才子佳人的团圆结局。4.王实甫在董西厢基础上摒弃不合理的情节改善人物,把这题材推向高峰。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高扬爱情自由主旋律的里程碑式作品。 《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西厢记》全剧由五本20折戏组成: 第一本是“张君瑞闹道场”。写崔张二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张生借口读书得住寺中,伺机向莺莺求情。 第二本是“崔莺莺夜听琴”,写二人爱情发展并与老夫人构成矛盾冲突,孙飞虎围夺莺莺,老夫人以许莺莺为妻求退兵之策,张请将军杜确解围,老夫人事后赖婚反悔。 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张生因老夫人赖婚而抑郁相思成病,红娘从中撮合二人以柬相约幽会。 第四本是“草桥店梦莺莺”,二人私下成亲,老夫人发觉拷红,红娘以正义和智慧,迫使老夫人允婚,老夫人逼张赴试,张生分离后于草桥店夜思莺莺。 第五本是“张君瑞庆团圆”、“写张生中状元做官,揭穿郑恒骗婚谎言,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主题思想 《张君瑞闹道场》《崔莺莺夜听琴》《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张君瑞庆团圆》主题思想:批判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意识,歌颂男女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现“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不足:以“郎才女貌”为前提,结局没跳出状元及第,夫荣妻贵的俗套 ●《西厢记》人物形象的刻画 答:1.崔莺莺——一个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贵族少女。紧扣她的出身和教养,逼真的描写她青春觉醒和如何冲脱封建枷锁的束缚,突出了莺莺的聪慧机灵、温柔多情的性格,又反映封建贵族家庭长期教养在她身上留下的种种烙印,表现为追求爱情过程,不时流露的苦闷、犹豫和怯弱任性。面对主客观双重阻力,大胆向婚姻自由挪动脚步的叛逆者,“有情人”(补充: a、莺莺生于相国名门,生活于礼教家规的重重禁锢之中,但不安于命运的安排和礼教的束缚。b、老夫人的负义赖婚,激起了莺莺的不满,开始了内心的反抗,但又碍于礼教的影响,顾虑重重。c、老夫人从门第观念出发逼张生应试,莺莺则蔑视功名富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这是莺鸳叛逆性格的继续发展。)2. 张生——是一个典型的热衷功名的封建世子,也是执着的风流才子。“痴情种”3.红娘——是西厢记中刻画最有光彩的人物,善良机灵,她的正直、勇敢和机智表现的最为突出。“赖婚”前后对张生和莺莺的帮助“拷红”时反拷老夫人取胜“擎天柱”4.老夫人——封建礼法的卫道者,封建贵族家庭的贤妻良母。疼爱女儿。阻挠女儿爱情时也表现出虚伪、刻毒和冷酷的性格。“狠毒娘”。 (补充)崔莺莺莺莺是作品中作者热情讴歌的女主人公,是《西厢记》反封建主题的主要体现者。 金圣叹赞扬莺莺“至高贵,至灵慧,至多情,至多才”。她还具有内在美的心灵:孙飞虎围寺中,她愿以自己的青春和幸福换得全寺僧俗人众的安全,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出外貌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分析西厢记的语言特点

一、分析西厢记的语言特点 语言华丽,本色语少,情感真挚,文质相生。文采语表达的情感偏向哀愁别怨,与口语俗语结合又会把感情程度强化,使得语言生动活泼,别有一番韵致,如“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饿眼望将穿……近庭轩,花柳争妍。”俗语中多通过一些器官,把内部感情形象化,虽俗却真挚,“赤紧的情沾了肺腑”、“眼皮上供养,手掌里奇擎”。 语言骈俪中景语,骈俪中情语,骈俪中诨语。但也能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如:晚妆残,乌云彩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筒贴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这折唱词以秀美的艺术语言刻出莺莺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以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也可以通过简短的道白,画龙点睛般地说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赖简里崔莺莺为了试探红娘,那一句“小贱人,不来怎么!” 语言中多用排比、叠词、儿化韵,如“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从今后衫儿、袖儿,搵湿做重重叠叠的泪。”通过排比句的组合,并间隔以反复的感叹,造成音韵的回环反复,一唱三叹,把那种愁肠百结的离别痛苦写得渐情渐态。“悄悄冥冥”等迭字词,形象生动,恰到好处地写出张生对莺莺的爱慕,以及主人公初恋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又加以创新,比如说鼎足对,“月暗西厢,凤去秦楼,云敛巫山。”通过晦暗的景色形象写出两人之间的感情受到阻碍;联吟“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荫满庭。”铺排出景色的清雅安静。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崔莺莺多愁善感温柔妩媚,张生文雅风流真诚敦厚,红娘机智泼辣、坦率、有人情味。 把语言化静为动,花梢弄影与花筛月影对比。语言的形象性大大增强,“意惹了肝肠”远比“肝肠寸断”更生动。 精妙的化用古诗词,运用典故。“碧云天,黄花地。”化用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在抒发情感时合理运用典故“休直待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 文学性中婉约也不乏豪放之语。第一折张生有些唱词“云路鹏程九万里”“九曲凤涛何处显”“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二、分析琵琶记赵五娘的形象。 赵五娘是知识女性与劳动妇女的结合,琴棋书画略通一二,能吃苦耐劳又能登大雅之堂,这是封建男权社会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她服务于男性并所属于男性,这个形象不在于真实,只在于展示,给广大女性起模范带头作用。 但艺术形象要淡化说教,通过情绪感染群众,就必然要使赵五娘形象丰富生动,不是干巴巴的典型,这就使得赵五娘的性格是复杂多面的。 她儿女情长、心思细腻但同时又识大体,她一方面是柔弱的,新婚不久与丈夫难舍难分,但又被封建伦理道德所影响而撇下女儿家心思。 她不似普通女子,识得诗书,又能耍些小聪慧,第五出里,故意说蔡郎才疏学浅,引出孝经、曲礼中的话,试图挽留丈夫。后文中,牛小姐劝赵五娘梳妆打扮一番,但五娘不肯,我觉得她是想使蔡郎看到她这副样子而心怀愧疚。 她也能体察人心,说话有分寸,懂得拿捏文字,本身要与公婆去说理,但转念一想,必然会被公婆误解,便打消了念头。丈夫走时,叮嘱他“不念我芙蓉帐暖,也思亲桑榆暮景。” 她还敢于直露感情,又懂得把握住分寸,向丈夫诉说埋怨的同时,却又偷把泪珠弹,为丈夫着想,让他少些牵挂,少些后顾之忧。 她是女子,却比男子还有骨气,更坚强。蔡郎临走前托张太公照看,而赵五娘却不愿意

《西厢记》的美妙语言艺术

《西厢记》的美妙语言艺术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①(第一本第一折)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剧作中也有绮丽流畅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 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第三本第二折)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殷的气氛。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巧妙的矛盾设置、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炼的语言技巧。 《西厢记》主要两条线索贯穿戏剧的始终。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另外一条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这两个矛盾冲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戏剧紧凑合理的结构框架。莺莺、张生同老夫人之间的冲突的实质,是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婚姻自主的封建制度叛逆者,同维护封建礼教、维护门第利益的封建制度代表人物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一冲突,贯穿全剧,有时表面化,造成强烈的戏剧动作;有时又以潜在的状态,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地点和时间的安排上下手,地点试在六根清静的佛寺。而此时莺莺的父亲也刚好还在佛寺里搁着,这让故事的发生构成了强烈的矛盾,这也是对封建礼教的无情嘲弄,是整个戏剧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莺莺有思念张生而又无法与之交流的痛苦,而被莺莺看来是奉老夫人之命对自己实行“行监坐守”的丫环红娘使她不得不有所防范,从而无法对她坦诚相对,这种强烈的心理冲突推动者情节曲折地向前发展。《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最终是在妥协中得到解决的:老夫人方面,维护门第利益,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张生、莺莺方面,在执着相爱的基础上,终于结为夫妻,也得到了满足。 《西厢记》的人物并不多,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十分丰满。这主要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既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多重性,就是说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张生的戏剧动作,主

要是执着地追求与崔莺莺的爱情。王实甫笔下的张生,他黑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儒。而突出了“志诚种,甚至是“傻角”的个性特征。张生出场时,作品还强调了他的“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志”的情志;通过他的眼睛,对九曲黄河壮观景色的描写,也表现了他的胸襟。这样,张生就不是某一概念的化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崔莺莺的形象也是如此,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而能够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主的婚姻,同时,作品也十分真实地表现了这位相国小姐在反抗封建礼教过程中的动摇和矛盾,这也就是她的“假意儿”的实质。正因为作品充分、细致地表现了莺莺性格的复杂性,这一形象才具有了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她的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正义感和聪明机智。红娘本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却在崔和张实现爱情理想的过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并在与老夫人斗争中取得胜利。这不寻常的结果,都是红娘性格光辉的表现。在这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了她的坚定、勇敢以及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戏剧的生命之所在。《西厢记》的语言,一向受到人们的称赞。徐复称赞它“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谓南北之冠”。所谓的“当行”,是指《西厢记》的语言符合戏剧的特点,能和表演结合,具有丰富的动作性。《西厢记》的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即使是唱词,作者也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品格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张生的文雅,郑恒的鄙俗,莺莺的婉媚,红娘的泼辣,无不具有独特的色彩。综观《西厢记》全剧语言的艺术

西厢记鉴赏期末论文

赏析《西厢记》 摘要: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关键字: 起源爱情现实主义反封建有情人终成眷属文辞华美杰出的戏曲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这些诗词,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生始乱终弃的薄情行为进行了批评,但故事情节并没有新的发展。 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解元,金代诸宫调作家,他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教,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并对当时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诸宫调非常熟悉,喜欢写诗作曲。其长篇巨制《西厢记诸官调》,是今存诸宫调中惟一的完整作品。“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旧故事开了新生面。董西厢随着情节的增加,人物的感情更为复杂、细腻,性格也更为丰满。在文字的运用上,作者既善于写景,也善于写情,并善于以口语入曲,使作品更为生动和富于生活气息,艺术性较前有较大提高,为王西厢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董西厢”在艺术上尚嫌粗糙,对爱情的描写也尚欠纯至,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 “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

西厢记赏析

《西厢记》赏析 一个精彩的故事需要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来演绎,同样形象鲜明的人物也需要情节丰满的故事来提供展示的舞台,只有这两者达到一个统一,才能成就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 《西厢记》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它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璨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士,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可以说是阐述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作品。《西厢记》歌颂了青年男女为争取自由婚姻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批判了由家长包办的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观念,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自由幸福爱情的摧残,表现了“佳人配才子”和“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思想和感情。它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色彩。《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莺莺传》,讲述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元代王实甫在此基础上把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在《西厢记》中王实甫塑造了一系列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对男主人公张生的塑造,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张生个性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前人评论张生的形象常用“志诚种”三个字来概括。剧中主要表现为其执着追求崔莺莺,对崔莺莺热烈诚挚而又矢志不渝。 在他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有时表现得很机灵,如请求附斋追荐,写信退贼等;但有时他又是憨厚的,甚至有些傻气和懦弱,如初见红娘他就详细地自报家门,对老夫人的赖婚和莺莺的“赖简”却“志竭思穷”,束手无策。正是张生的这种憨气、傻气和他的风流才俊相得益彰,才使得人物形象才更显饱满。张生的对崔莺莺的痴情和风魔可以从他对崔莺莺的态度上看出来,他把对崔莺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置于功名之上,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忠于自己的爱情,我想在功名利禄重于一切的古代,尤其是对于一个男生,为了爱情放下功名,已经难能可贵了。考取状元与他鄙薄世俗功名并不矛盾,对于张生而言,考取状元是为了证明自己对莺莺的爱的坚定,是为了名正言顺的与莺莺在一起,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但是,个人觉得剧中的张生也有傻角儿的一面,当他与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外界的阻挠时,他表现出了软弱的一面,行为冒失。张生这个角色个性鲜明,是一个反抗封建礼教,鄙薄世俗功名的青年叛逆者的形象。 剧中的女主角崔莺莺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叛逆封

浅谈《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浅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摘要: 王实甫,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西厢记》是其惊世骇俗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的杰作。贾仲明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而这部作品在艺术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这部作品中不仅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而且“一见钟情”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戏剧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根据复杂的人物性格特征又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从而也就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不仅如此,还打破戏剧体例加以创新,还用富于典雅宫丽、戏剧化、个性化的语言写下了这部具有“花间美人”班格调的作品。 关键词:艺术成就反封建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塑造体制创新语言特色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和进步的婚姻爱情思想,而且在戏剧结构与冲突以及体制创新和语言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

首先,《西厢记》具有深刻的反封建色彩和进步婚姻爱情思想。“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打破了封建束缚的层层壁垒,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可谓是“一见钟情”,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也不在把那种“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表现出的是封建社会中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主题。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穷书生与堂堂相国小姐的相爱已经是中打破封建门第观念、爱情至上的进步思想。张生为爱夜留普救寺、跳墙幽会,莺莺也突破封建藩篱自由大胆的追求爱情。虽然说他们只能用“酬简”、“听琴”等十分隐蔽的方式进行相互倾吐爱慕,遭遇重大阻碍时也有所苦闷,但是他们却依然不放弃,始终相守,捍卫他们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可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试想封建制度已经废去了几千年了,在现代社会都还存在着“包办婚姻”,“门当户对”的观念更是有残余,那么当时对于一个穷书生和堂堂相国小姐想要结为夫妻又有多少阻碍啊!张生是个“至诚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往往流露在外,而莺莺却是外表矜,将狂热之情隐藏于内心。 其次,《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它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使全剧围绕两条线索全面展开,刚好的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其形象更加突出, 具体。

西厢记

《西厢记》 本文作者为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 《西厢记》描写书生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 崔莺莺是相国小姐,她深沉、含蓄,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即使是封建家庭的教养也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的青春情感。她对张生一见倾心,大胆的表露自己对张生的爱意和心声,沉迷于情网中而不能自拔,饱受着相思之苦的煎熬。 红娘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生与崔莺莺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出谋划策,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她的思想性格在撮合崔莺莺与张生二人的婚事和抨击封建礼教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她对张生是热心坦率的,对小姐是忠诚大度的,而在与老夫人的斗争中,红娘虽是一个地位卑贱的丫环,但她机灵、聪慧、勇敢,最终取得斗争的胜利。在这一整个过程中,作品细腻地写出她的坚定、勇敢以及最终获得胜利的喜悦,同时也写出了她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恐惧、气愤以及蒙受委屈时的痛苦。 《西厢记》有鲜明、深刻的反封建主题。张生和崔莺莺的恋爱故事,已经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没有把“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他们

否定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爱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结尾处,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地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争。 本文的特色在于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它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文辞华美而富有个性,善于化用前人的诗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是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的口语。不同的人物都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特点,人物语言个性化,从语言中我们就能看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西厢记》最大的成功即为人物性格塑造的成功。人物性格的许多方面,表面看似互相矛盾,相互排斥,而表现在一个戏剧人物身上,却可以得到和谐和统一,这也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饱满性、复杂性。 首先谈到的是张生的人物性格,他的性格特征是“愚笨”与“才情”的统一。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样一个才子怎么可能会是愚笨的呢,他的愚笨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当他在爱情中,被爱情所冲昏头脑而变的愚笨、莽撞、无主见。 但是张生的性格特征不可能只是愚笨,必定有他吸引人的地方,有他才情的一面,而且这个才情是在性格特征中占主导地位的,这样的张生才能得到莺莺的爱情以及红娘的同情和帮助。 这两种性格看似表面矛盾,却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毕竟人无完人,有了张生的才情才使得小姐垂爱,有了张生的愚笨,才有的红娘调笑,这样才使得张生

浅谈《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浅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王实甫,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西厢记》是其惊世骇俗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的杰作。不仅如此,还打破戏剧体例加以创新,还用富于典雅宫丽、戏剧化、个性化的语言写下了这部具有“花间美人”班格调的作品。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典范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永恒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西厢记》之所以能成为元杂剧的“压卷”之作,不仅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色彩和进步的婚姻爱情思想,而且在戏剧结构与冲突以及体制创新和语言特色都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 (1)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是把人物放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 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人物,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更加巧妙合理地结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西厢记》具有深刻的反封建色彩和进步婚姻爱情思想。“一见钟情”的恋爱模式别出心裁,打破了封建束缚的层层壁垒,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 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可谓是“一见钟情”,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才子佳人”故事,也不在把那种“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作为婚姻的理想,表现出的是封建社会中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的主题。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穷书生与堂堂相国小姐的相爱已经是中打破封建门第观念、爱情至上的进步思想。张生是个“至诚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往往流露在外,而莺莺却是外表矜,将狂热之情隐藏于内心。 (2)从情节安排和结构技巧上看,剧情曲折,结构巧妙合理。全剧从两条线索来展开 剧情: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 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 《西厢记》有两条线索,这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表现方面。一条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而展开的。老夫人可谓是张生获得爱情的主要障碍,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充分体现了张生对爱情的执着,同时也暴露了他的软弱。 这其实是封建卫道者与反封建、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就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的。首先是张生和红娘,他们之间并不是没有矛盾的。在最开始红娘还不了解张生时,张生要求红娘给予帮助,在红娘面前充分的暴露了自己的软弱和缺点。红娘当时根本看不惯他,所以一出场就招致了红娘的抢白,以后还经常嘲笑他。表面上看来,他们三人是全剧的正面人物,奋斗目标一样应该不存在着什么矛盾冲突,但是由于他们的出身教养、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都不一样,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必然也有不少的矛盾。 (3)体制上有突破。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的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旦、末轮唱的方式。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