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第十二课 海洋与生命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词语,灵活应用重点词,

达到会用词语造句的程度。

(2)能以较快的速度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流利地回答问

题并学会用句型。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

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

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2.能力目标:

(1)学生能用重点词造句,组成词组。

(2)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

(3)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

子,体会事件叙述的前因后果,能够进行与课文

有关的对话。

3.德育目标:

(1)教育学生学词语时应该学的灵活,不要死记

硬背。

(2)阅读课文,学会重视写作方式,应用在自己

的学习上。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2)学生能流利准确地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

容,流利地回答问题。

(3)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理解

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词语要求会读,会写,完全理解,并会运用。

(2)能够概括段落,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

(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2)自读,分段讲解,转述段落,总结全文。

课题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题目第一课时讲解运用词语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与要求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

词语的读音,意思和词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

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词语,达到会写会读的程度。

2、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

2、能够概括段意,准确把握课文的结构。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首先学习课文的词语学习:

请同学们翻开书的115页

一、教学内容

海滨hǎi bīn

海边;沿海地带:~浴场丨~城市。

海: 海hǎi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

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

湖四海。

滨: 滨(濱)bīn水边;近水的地方:海滨。湖滨。靠近(水边):滨海。滨湖。滨江。

海沟Hǎi gōu

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两侧坡度陡急,分布于大洋边缘。如太平洋的菲律宾海沟、大西洋的波多黎各海沟等。

海: 海hǎi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沟: 沟(溝)gōu 流水道:水沟。山沟。沟渠。壕沟。沟壑。沟谷。深沟高垒。

纪元Jì yuán

纪年的开始,如公历以传说的耶稣出生那一年为元年。

纪: 纪(紀)jì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 妌g )。纪实。纪念。

元: 元yuán 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紫外线Zǐ wài xiàn

又称“紫外光”。波长介于紫光与x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波长范围为0 04~0 39微米,属不可见光。是阳光的组成成分,紫外光谱能量约占阳

光辐射能的8 3%。其显著效应是化学作用,且能杀菌。医学上常用以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

外线: 1.处于对敌包围形势的作战线。2.在安有电话分机的地方称对外通话的线路。

紫: 紫zǐ 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红与蓝合成的颜色:紫红。紫铜。紫外线。紫药水。

容量róng liàng

1.容器能够容纳物质的量。

2.容纳的数量。

容: 容róng 包含,盛(ch唍g ):容器。容量(li刵g )。容积。容纳。无地自容。对人度量大:容忍。

量: 量liáng 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副食品Fǜ shí pǐn

1.泛指佐餐的食品。

副食: 指下饭的鱼肉蔬菜等:~品ㄧ~店。

品: 品pǐn 物件:物品。产品。赠品。战利品。等级,种类:品名。品类。品色。品位。性质:品质。品行

水产Shuǐ chǎn

1.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

一般指有经济价值的,如各种鱼﹑虾﹑蟹﹑贝类﹑海带﹑石花菜等。

水: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河流:汉水。湘水。产: 产(産)chǎn 人或动物生子:产子。产卵。产妇。助产士。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工业生产。

合成Hé chéng

①由部分组成整体:~词丨合力是分力~的。

②通过化学反应使成分比较简单的物质变成成分复杂的物质。

合: 合hé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聚集:合力。合办。

成: 成chéng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

原料Yùan liào

1.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例如冶炼金属的矿砂,用以纺织的棉花,制造面粉的小麦,都是原料,是经过人类劳动取得的劳动对象。

2.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素材。

3.比喻能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原: 原yuán 最初的,开始的: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本来:原样。

料: 料liào 估计,猜想:料想。预料。可供制

造其他东西的物质:材料。料子。备料。

巩固练习

1.有……(数字),占……﹪

2. 哪里……哪里就

3. 有的…有的…有的…

课后小结

布置进一步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联系

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围绕海洋与生命的主

题进行思考。

在以后的检查过程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问题,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尽量督促学生自

己解决问题,我不会讲的太多。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第一课时讲解运用词语

1:海滨hǎi bīn

2:纪元Jì yuán

3:……….

布置作业

1、用重点词语造句(笔记本)。

2、每个词语抄写三遍

3、预习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题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1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与要求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

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体会并理解作

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文,养成良好的自

学习惯,学会复述全文。

三、德育目标

能够模仿本篇课文的协作方法和技巧,把自己的

感受写下来。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些重点词

语的解释和造句。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给我

们讲了什么内容。

一、教学内容

1、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2、老师范读、领读一遍,学生注意听。

3、让学生全班齐读,分组读。

4、纠正学生读错的词语。

二、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

1.海洋的景色是怎样的?

2.从哪些方面说明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

3.为什么说“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海深”?

4.从哪些方面说明海洋是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

5.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6.那些方面说明海洋已成为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7.海洋动物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8.你了解海藻吗?它有哪些用途?

9.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如何保护好这块“天然的牧场”?

巩固练习

一.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为什么说地不如海大?()

A因为陆地只是耸出海面的山和岛屿。

B.为什么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而陆地只占29%

C.因为海洋很深.

D.因为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是蓝色的。

2.马里亚纳海沟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分别是

()

A.3800米、840米

B.11034米、3800米

C.11034米、8848米

D.840米、8848米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度有多深( )

A.8000米

B.2550米

C.8848米

D.11034米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从学习情况

来看,同学们都以了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

地球上,并掌握了地球上海水与陆地的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1

1.有…..,占…..%

2.哪里……,哪里就:

3.只是……罢了:

布置作业

1、学会复述课文,并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完成练习册第页(题)。课后反思

课题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新课题目第三课时理解课文1

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

与要求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

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能够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

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本课课文,体会并理解作

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人爱生活,热爱生命的

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

教学难点总结课文中心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和

造句。今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

内容。

一、串讲课文

1、让学生说课文的分段大意,老师纠正总结。

2、让学生板书课文分段大意,老师纠正学生写错

的、不足的地方。

3、总结本文分段大意。

本文共有1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大段:

第一段(1~5自然段)

以海洋的景色为话题,介绍地球上海洋的常识,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段(6~12自然段)

介绍了海洋的浩大和海洋与原始生命孕育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人类生命的来源。

第三段(13~17自然段)

介绍海洋如今是天然的牧场;所有的海洋动物以植物为生;海洋植物——海藻的巨大用途。巩固练习

1.有…..,占…..%

用来描述个体占总体的比例如:和田地区有170万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9%左右。

2.哪里……,哪里就:

表示只有这种条件具备,其它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如:哪里有歌声,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3.只是……罢了:

辽阔;碧波荡漾;与蓝天相接。海洋的浩大与深度。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71%。平均深度3800米,最深处11034米,而珠穆朗玛峰为8848.13米。海大;水深。32亿年前,最原始

的生命诞生在海洋。水为什么能成为生命的摇篮。

谁是新陈代谢的重要媒介。没有水,体内的生理

和生物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没有水,原始生命

无法获得养分。巨大的海水是孕育原始生命的温

床。谁能有效地吸收紫外线,为原始生命提供了

天然的屏障。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所有的海

洋动物都以植物为生。植物能依靠太阳光合成有

机物——动物生命存在的燃料。海洋植物——海

藻;五颜六色,形状万千。珍贵食品,工业原料

和药材。远洋也有植物——肉眼看不到。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海洋与生命

第三课时理解课文1

布置作业

1.背会课文,并学会叙述。

2.做练习册页。

课后反思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 童裳亮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2 、学习本文按事物质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本文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将本文的知识点运用概念图方式进行条理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 [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是“类人猿——类猿人——猿”,如果再问,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可能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了。如果再问,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呢,可能大部分同学都说不清了。今天我们学过这篇文章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旅——《海洋与生命》( 投影: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 童裳亮,山东海洋学院教授、科普作家。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本文是他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课文研析 (一)解题、学习说明文知识 大家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讲了“海洋”、“生命”及“海洋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我们理解的重点应放在“与”字上,即海洋与生命的关系上。这种说明事物之间关

系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大家通过阅读第五册知道,依据不同的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实物说明文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景泰蓝的制作》,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事理说明文。现在大家阅读有关事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见“单元训练目标”) 好,大家了解了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这篇文章。 (二)课文阅读 学生自读课文 (三)内容研析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十分明晰的,一共有三个小标题,最后还有一段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写这四部分内容?这四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 先来看这四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最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问题一: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浩瀚) 问题二: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大”、“深”) 问题三:为了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列数字2、作比较,此外还进行了假设) 问题四:“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而确切的印象。但是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一些估计的数字要交代清楚,而且应力接近实际。(见第五册P18)作比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还有一点就是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 问题四:文章开头的两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描述。作用:非常生动,形象,描述了海洋的美丽景象,以人入胜) 总结:总之,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的既大又深。那么我们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和“深”呢?这和下面的内容有何关系呢?让我们先看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问题一:这部分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摇篮”。什么是“摇篮”?语的解释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发源地”。“生命的摇篮”也就是生命的“发源地”。这一部分是讲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那么,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呢?这一部分就回答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海洋与生命导学案

第三层(第6段) 海洋与生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 2初步具有概括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一、说明文相关知识链接: (1) 说明文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或介绍事物的状态、 性质、功能;或阐明 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 说明文分类: ① 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②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3) 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弓I 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4)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二、作者简介: 童裳亮,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科普作家。长期从事仿生技术、海洋生物技术的 教学和科学研究。 翱翔( )浩瀚( )蓝藻( )棘皮( )曝晒( ) 石莼( )氯化钠( )浒苔( )礁膜( )硅藻( ) 四、研读课文重点突破 (一) 浩瀚的海洋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第4-5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2、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 3、作者在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生命的摇篮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1-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4-9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10-12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这部分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天然的牧场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说明海洋是“天然的牧场”,这一部分共七段,可分三层:

海洋与生命答案

海洋与生命答案 【篇一:海洋与生命(教案)】 /p>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2 、学习本文按事物质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 说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 教学重点、难点 ] 1、教学重点: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织材料,安排说 明层次以及综合运用多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写法。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本文按事物逻辑联系及人们的认识规律组 织材料,安排说明层次的写法。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教学,重点将本文的知识点运用概念图方式进行条理化,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 [ 教学内容及步骤 ]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大家都知道 是“类人猿——类猿人——猿”,如果再问,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可能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了。如果再问,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 来的呢,可能大部分同学都说不清了。今天我们学过这篇文章就能 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生命之旅——《海洋与生命》 ( 投影:海洋与生 命 ) 二、作家及背景: 童裳亮,山东海洋学院教授、科普作家。1936年生,浙江临安市人。本文是他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课文研析 (一)解题、学习说明文知识 大家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讲了“海洋” 、“生命” 及“海洋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我们理解的重点应放在“与”字上,即海洋与生命的关系上。这种说 明事物之间关

系的说明文,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大家通过阅读第五册知道,依据不同的说明对象,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实物说明文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景 泰蓝的制作》,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事理说明文。现在大家阅读有 关事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见“单元训练目标”) 好,大家了解了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理论 来分析这篇文章。 (二)课文阅读 学生自读课文 (三)内容研析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十分明晰的,一共有三个小标题,最后还有一段 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写这四部分内容?这四部分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 先来看这四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最后我们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问题一:这部分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浩瀚) 问题二:这部分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的“浩瀚”?(“大”、“深”) 问题三:为了说明海洋的“大”和“深”,文章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列数字 2、作比较,此外还进行了假设) 问题四:“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列数字: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具体而确切的印象。但是要注意数字 的准确性、真实性,对于一些估计的数字要交代清楚,而且应力接 近实际。(见第五册p18) 作比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更深刻地理解 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还有一点就是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问题四:文章开头的两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 (描述。作用:非常生动,形象,描述了海洋的美丽景象,以人入胜) 总结:总之,这一部分概括说明了海洋的既大又深。那么我们的问 题是: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突出海洋的“大”和“深”呢?这和下面的内 容有何关系呢?让我们先看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问题一:这部分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语文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1.了解穆罕默德的贡献,知道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了解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认识伊斯兰教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形成和阿拉伯帝国建立过程中起到的一面旗帜的作用,正确理解宗教信仰的作用。 重点 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难点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扩张中的重要作用。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凝聚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这些各种肤色、各个年龄段的穆斯林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朝觐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地”麦加周围,一起祈祷,一起吃饭,一同学习。“麦加朝觐”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伊斯兰教是怎么产生的?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阿拉伯帝国》,了解这一历史吧。 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教师:请同学们链接地理所学知识,了解阿拉伯国家及阿拉伯半岛的情形。 学生1: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总面积约1 3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3.39亿。 学生2: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知道阿拉伯国家统一信奉伊斯兰教,那么,伊斯兰教是什么时候创立的? 史料1伊斯兰教产生前,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阿拉伯半岛的居民面临着生存危机,沙漠中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半岛上的居民经常面临死亡的威胁;生存环境的恶化加剧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危机,社会内部冲突和对抗加剧,不同部落之间的战争日趋频繁。传统多神崇拜的信仰开始松动瓦解。同时,传统商路的改变使位于新商路上的麦加等沙漠中的绿洲城市日益繁荣。在这些城市中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史料2大约570年,穆罕默德出生在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他意志坚强,富有智慧。经过长期的潜修冥思后,在40岁的时候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 教师: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创立的? 学生: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并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教师:伊斯兰教创始人是谁?其基本教义是什么?

2020年全国1卷高考满分作文示例:湛蓝

2020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示例 湛蓝,在秋天盛放 秋日里的某一天,一直灰蒙蒙的天空,终于变成熟悉的湛蓝了。 要变得让人喜爱,也是需要几分努力的。早上出门,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雨里行人匆匆,没带伞的人跑得狼狈,带了伞的人,也无法走得潇洒,雨太大,难免湿鞋。秋雨中的公园,没有了往日晨练的老大爷老大妈们,不过公园里黄透了的银杏和如同着了火的枫叶,红黄交织碰撞,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一瞬间便将抑郁的情绪调动成暖暖的色调,心里似乎也热闹了起来。 带着一份好心情,到了单位,办公室还没打整利索,没想到,一缕阳光就破窗而入,出太阳了!于是按照预定的计划,带上设备,向秋天的田野出发。一路上,天空中原本如同棉被一样的厚厚云层,已经被清风慢慢分割,雕塑成大小形态不同的各种作品。 秋收后的田野,没了往日的生机,巨大的金色地毯似乎被人一夜之间藏了起来。那些还没来得及拔走的稻草人与一列列昂首挺立的稻草扎在裸露的田野里对峙着,还有些水分的田地,黑得萧瑟,而那些已经干了的,红得炫目,景象犹如一片战后的狼藉,从姿态上来看,稻草扎们似乎是胜利的一方。 找准主题,找对目标,找好角度,用影像记录下田野里的忙碌。雨后初晴的天空,还是有些发灰,太阳偶尔从云朵缝隙中探出头,恣意地照射着大地。轰鸣的机械声伴着扬起的尘土,在勾勒另一幅画卷。应时节,顺天意。在春天播下的种子已经收获,在秋天播下的愿景,春天里也定能繁花似锦或者硕果累累。 一日忙碌,无暇多想。 到了傍晚,清风徐徐,终于换得一刻的清闲,所以跟同伴沿着山脚下的小路漫无目的的走走,猛然间抬头,发现天空蓝得如此深邃与纯净,早晨还阴沉沉的天空,已经在

记忆中消失。世事瞬息万变,何况天气。 电视里说北方的一些城市总是下霾,我没经历过,但从新闻稿件里能听出住在那些城市的人对湛蓝天空的渴望。虽然晴日里,曲靖的天空大抵都是这样的颜色,司空见惯,但是,我依然喜欢这样的天空。这样的蓝色,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如同波浪不惊的海洋,任何物体无法在它身上留下痕迹,不为纷扰所动,不为悦己者容,不趋炎名利,随心随性。 最后的几屡云彩,浅浅淡淡地挂在天边,似乎是这片蓝色海洋的边际,不管云的留恋有几许,终将随风而去,还天空一份通透。 微风,波浪不兴。路边一个池塘成了一面镜子,把天空的色彩、阳光的闪耀、飞鸟的影子和池塘边的树丛,一一拉到自己的怀里,不加润色,美或丑都忠实还原,天空能看见自己的湛蓝,阳光能看见自己的炫彩,飞鸟能看见自己的翅膀,树丛能看见自己的曼妙。 同伴禁不住说了一句:“真漂亮!”却惊起了池塘边的一群鸟儿,振翅向天际飞去。 湛蓝,在秋天盛放。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第一课时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地位:本课时是十二课的第一课时,阐述了意志的涵义、意志的作用、理想信念和意志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意志教育极为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和意志的关系;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了解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之间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认识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增强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的自觉性。 运用方面: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学情简要分析 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理想信念和意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少系统的学习。有些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目标,把理想信念看做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在生活方面,因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溺爱等原因,做事缺乏坚持和意志力。需要培养和锻炼坚强的意志。 课堂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配乐故事《独臂英雄的故事》。根据故事,讨论说明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引思明理 1.活动体验,体悟意志 具体做法:教师播放2首曲子,学生平举胳膊,保持不动,坚持下来的为胜利者。活动后,学生谈感悟,师生总结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觉能力,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状态和自觉能力。意志和行动紧密相连,称为意志行动。 2.案例分析,明晰意志作用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钱伟长》片段,让学生根据视频讨论意志的作用。 师生总结:意志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意志是人生发展的精神支柱。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3.讲述故事,感悟理想信念与意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说一说:体育名将等名人成长成功的故事。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启示从两个方面引导:一是有理想信念,二是有坚强意志。 (2)分享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想。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一) 随着时光的荏苒,我们告别了昨日的羞涩。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人生的转角——十八岁。十八岁不再是孩童的天真,不再是豆蔻的羞涩,而是日渐的成熟。 十八岁,花样的季节。有人说十七岁是雨季,十八岁是花季。是的,在十七岁的天空中充满了忧伤,即便户外阳光明媚,心中也是阴雨绵绵。而十八岁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在十八岁的天空中不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愁绪。更多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失败了流泪,更多的是‘直挂云帆济沧海’坚韧。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他人的非言非语而迷失自我,更多的是‘胸中一片英雄气,生不杀奸死不休’的坚定。 十八岁的天空、人生的花季。我们携手走过。 十八岁,徘徊的季节。告别昨天的胆怯,我们来到这炫彩夺目的十八岁。我们激动,我们兴奋,但更多的是渺茫。我们踌躇,我们徘徊。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再向父母撒娇了,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在选择逃避了,十八岁的我们必须学会去承担。十八岁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陌生了。我们徘徊在这个人生的转角,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不能选择逃避,但我们又害怕前路的荆棘,我们害怕‘侮辱莲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于是我们便在这人生的道口徘徊。我们不是不想去承担责任,只是我们真的还不能适应。或许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通往成熟的第一道考验,我们没有后路,只能勇往直前。 十八岁,在徘徊中,我们日渐勇敢,日渐成熟。 十八岁的天空,在徘徊中我们走过。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人生能有几回搏。是的,人生短暂没有多少拼搏的机会,而真正的拼搏已经不知不觉的展开了。10年仲夏的高考将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而想在那里实现飞跃,实现转折,并不是一句话说说就行的,需要的正是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也只有拼搏才能让我们在10年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喜欢那困苦之后甘甜的味道,我向往那直捣黄龙的畅快,我追求那傲视群雄的感觉,但是要做到这些唯有不断的奋斗,不懈的拼搏。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我们与子偕行。 在十八岁的天空下,我们日渐成熟。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二) 十八岁的我们奋发向上;

《哲学与人生》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案 一、说教材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五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创造人生价值”。《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运用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

生选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2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七、课时安排 本节课一共有2个学时 八、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8分钟 1. 运用多媒体展示材料《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提出问题:”同学们,救人者的要求合理吗?这种利该不该追求?在道义和利益面前,我们该怎么选择?” 3.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正确的利益观。 步骤二:讲授新课 80分钟

海洋与生命教案

海洋与生命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早在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板书: 海洋与生命) (二)作家及背景: 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淀di a翱翔a o xi a n浩瀚h an蓝藻z d棘皮j曝晒p U石莼ch UrM化钠l(浒苔 h 口礁膜ji ao 2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1)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2)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石莼,一作“石蓴”,亦称海白菜。浒苔,也叫“苔条”。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使用。 3 理清结构: 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浩瀚的海洋): 介绍海洋的概况,说明海洋的深广。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3 自然段)写海大。首先从直观感觉写起,描述海洋的辽阔,接着从地图上看,进一步显示海洋之大,最后用精确的数字说明海大。 第二层( 4 自然段)写海深。 第三层( 5 自然段)小结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生命的摇篮): 说明海洋孕育、诞生了生命。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 (6——8 自然段)介绍生命在海洋诞生发展的过程。 1 第二层(9——14 自然段)阐述原始生命诞生的原因。采用总——分总的写法,首先提出海洋孕育原始生命的原因是由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海水的重要作用。 第三层: (15自然段)分析海水过去的特性,进一步说明生命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第四层: (16——17 自然段)说明高等动植物的诞生与海洋的关系。 第三部分(天然的牧场): 说明海洋是天然牧场,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第一层: (18 自然段)承上启下,衔接两部分。 第二层: (19——20 自然段)说明丰富的海洋动物是人类副食品的重要来源。 第三层: (21——24 自然段)说明海洋植物是供养海洋动物的天然“牧草”。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_高三作文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_高三作文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一) 随着时光的荏苒,我们告别了昨日的羞涩。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人生的转角——十八岁。十八岁不再是孩童的天真,不再是豆蔻的羞涩,而是日渐的成熟。 十八岁,花样的季节。有人说十七岁是雨季,十八岁是花季。是的,在十七岁的天空中充满了忧伤,即便户外阳光明媚,心中也是阴雨绵绵。而十八岁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在十八岁的天空中不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愁绪。更多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失败了流泪,更多的是‘直挂云帆济沧海’坚韧。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他人的非言非语而迷失自我,更多的是‘胸中一片英雄气,生不杀奸死不休’的坚定。 十八岁的天空、人生的花季。我们携手走过。 十八岁,徘徊的季节。告别昨天的胆怯,我们来到这炫彩夺目的十八岁。我们激动,我们兴奋,但更多的是渺茫。我们踌躇,我们徘徊。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再向父母撒娇了,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在选择逃避了,十八岁的我们必须学会去承担。十八岁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陌生了。我们徘徊在这个人生的转角,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不能选择逃避,但我们又害怕前路的荆棘,我们害怕‘侮辱莲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于是我们便在这人生的道口徘徊。我们不是不想去承担责任,只是我们真的还不能适应。或许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通往成熟的第一道考验,我们没有后路,只能勇往直前。 十八岁,在徘徊中,我们日渐勇敢,日渐成熟。 十八岁的天空,在徘徊中我们走过。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人生能有几回搏。是的,人生短暂没有多少拼搏的机会,而真正的拼搏已经不知不觉的展开了。10年仲夏的高考将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而想在那里实现飞跃,实现转折,并不是一句话说说就行的,需要的正是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也只有拼搏才能让我们在10年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喜欢那困苦之后甘甜的味道,我向往那直捣黄龙的畅快,我追求那傲视群雄的感觉,但是要做到这些唯有不断的奋斗,不懈的拼搏。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我们与子偕行。 在十八岁的天空下,我们日渐成熟。 十八岁的天空作文(二) 十八岁的我们奋发向上; 十八岁的我们斗志激扬;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海洋与生命

海洋与生命 童裳亮 [ 教学目标 ] 1 、了解海洋与生命的密切关系,认识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学习本文运用描写、比较和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懂得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志趣。 [ 教学重点、难点 ] 1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 2 .教学难点: 说明事物不但要说明它的特征,还要说明它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的道理。也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 [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早在 2500 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那么,海洋为什么对人类有着这么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揭开这个秘密。 ( 板书:海洋与生命 ) (二)作家及背景: 本文是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教授童裳亮同志为《科学实验》杂志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三)初步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 阅读:学生自读课文,处理字词。 瀚 h à n 淀 di à n 翱翔á oxi á ng 莼 ch ú n 浒 h ǔ 2 讲解:教师讲解科学名词,扫平阅读障碍。

( 1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 2 )石莼、浒苔、礁膜,都是绿藻。石莼,一作“石蓴”,亦称海白菜。浒苔,也叫“苔条”。礁膜,又叫石菜、绿紫菜。三种藻类植物,晒干以后都可以使用。 3 理清结构:学生讨论结构提纲,教师归纳。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 1 ―― 3 )自然段:用描述的方法,抒情的笔调,介绍海洋之大。 ( 1 )浩瀚的海洋第( 4 )自然段:用确凿事实说明海洋之深。 第( 5 )自然段:小结,海洋又大又深。 第( 6 ―― 8 )自然段:说明原始生命在海洋里诞生和发展的过程。 ( 2 )生命的摇篮第( 9 ―― 15 )自然段:从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说明原 始生命在海洋里得以诞生的原因。 第( 16 ―― 17 )自然段:从海洋的变迁来说明生命在海洋里的诞生,在陆地上进化。 第( 18 )自然段: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 3 )天然的牧场第( 19 ―― 20 )自然段: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海洋动物,说明它们是人类副食的重要来源。 第( 21 ―― 24 )自然段:介绍了丰富的海洋植物,说明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 4 )广阔的前景:第( 25 ―― 28 )自然段:说明我国开发海洋事业的优势及利用海洋资源的广阔前景。 (板书:浩瀚的海洋、生命的摇篮、天然的牧场、广阔的前景) (四)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落实重难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 .作者是怎样写海洋之大、海洋之深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者首先实地观赏“辽阔”,其次从地图上观看地球全貌“海茫茫,水汪汪”,最后把海洋与陆地作比较。用了两个对比:一个是陆地的平均高度和海洋的平均深度相比,一个是用世界最深的马利亚纳海沟与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相比,从而使人们具体了解海洋不仅大而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浙美版

309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bc3805548.html, 309教育资源库https://www.doczj.com/doc/bc3805548.html, 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第二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学期总目标: (1)、认知目标: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措施: 一、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三、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

第五单元答案 哲学与人生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一、单项选择 1、B 2、C 3、A 4、D 5、B 6、A 7、C 8、A 9、D 10、B 二、多项选择 1、AC 2、BCD 3、ACD 4、ABD 5、ABCD 6、ACD 7、ABCD 8、ABC 三、辨析题 1、义与利是对立的,我们只能舍利取义。 片面。(1)义和利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统一在公共关系上,是利益和道德的统一。义和利又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和利不能同时兼得,但义和利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2)只要分清公利和私利,权衡大利和小利,就不难找到道德把握的界限。因为利有正当的和不正当的,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获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利,正当得利就应该努力争取。 2.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错误。(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思想。(2)人生活在社会中,应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利己与利他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的对立性表现为有的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但两者的统一性表明有些情况下,“利己”的同时,也可以“利他”。(3)“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处事原则体现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个人在为社会、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首先应强调“我为人人”,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四、材料分析题 1、请你用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等知识谈谈材料一外来务工人员的错误做法。 (1)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认识社会的产物;人的劳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种需求,都依赖于社会。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2)个人和社会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3)外来务工人员的做法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使孩子失去和社会的接触,失去正常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 2、请你谈谈材料二青年和他的朋友对话,反映了他们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利己和利他? 那位青年一味的追求:“人人为我”,却不讲奉献,显然他的人生价值观在于索取。实际上,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别人劳动创造的成果,即“人人为我”,而我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该努力为别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即这位青年的朋友所坚持的“我为人人”的观点。 “我为人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是一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索取。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站,每个人既是服务者,又是服务的对象,个人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我服务。但就每个人而言,首先应该强调“我为人人。”即每个人都应努力地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实现了“我为人人”,同时也就接受了“人人为

组名和口号

组名和口号 组名和口号500组 1、灵悟组,灵活,欢乐是我们的特点,感悟学习的真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欢乐号:欢乐参与,欢乐成长! 3、蓝帆船,梦想的船。 4、腾飞小组:腾飞腾飞,梦想腾飞 5、智慧小组:插上两只梦想的翅膀,飞向智慧的天堂! 6、终极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7、五忘忧小组:有忧愁,速速忘却有喜悦,快快纪录 8、梦想队:有梦想就有期望! 9、Music,正因音乐,生活才变得更加美丽! 10、欢乐满屋,欢乐充实GO!GO!加油!

11、组名:冰心小组;口号:冰心冰心,勇争第一 12、活力小组:让生活充满活力,让学习丰富多彩 13、智慧号:指挥的钥匙属于我的! 14、晴天小组:心田阳光普照,欢乐随时驾到。 15、香水百合,百合的清香,学习的乐趣 16、男女配;口号: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17、腾飞小组:腾飞腾飞,梦想腾飞。 18、雏鹰小组:迎风飞翔,逆境成长。 19、木马小组:骑一骑,跑得快。 20、能行组:插上期望的翅膀,飞向成功的彼岸! 21、蓝色城堡,蓝色城堡,命运的开始!

22、雄鹰小组:让雄鹰把梦想带往天空。 23、橙帆船,力量的船。 24、智慧小组:插上两只梦想的翅膀,飞向智慧的天堂! 25、阳光之星:共同提高,取长补短! 26、欢乐小组:欢乐学习,欢乐成长。 27、学习城堡,学习城堡,欢乐无限。 28、香蕉小组:青香蕉,黄香蕉,一个一个抱成团。 29、红帆船,智慧的船。 30、阳光之星,共同提高,取长补短! 31、活力小组:让生活充满活力,让学习丰富多彩。 32、重奏,咱们齐发奋,谱写自我的乐章!

33、小虎组合小虎小虎,生龙活虎! 34、秋千小组:荡一荡,飞得高。 35、期望小组:勇往直前,走向明天。 36、先锋小组:先锋先锋,永远先锋! 37、炫彩小组:炫彩炫彩,炫出光彩。 38、智慧小组:拥有智慧,拥有成功! 39、欢乐小组:我们欢乐团结勤奋齐心合力勇争第一! 40、期望腾飞组口号,有发奋才有期望,有付出才有收获。 41、小春蕾挑战自我,团结第一 42、拼搏小组:互相帮忙,团结友爱,共同提高! 43、Finddream:寻梦,满载一船星辉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doc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

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 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