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大学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清华大学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 清华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财政透明度课题组

2016年7月27日

课题组负责人:俞乔

课题组成员:范为、普布多吉、李林烨、向辉、曹胜熙、李乐乐、郝璞璞、索朗多布吉、俞之瀚、杨际陶

其他参与人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曹丝雨、陈波波、陈斓、陈路遥、陈颖梅、程琦、池国花、从晓、戴霖杉、鄂茗希、范慧慧、江珊、靳开元、康逸飞、李倩、李宛译、李亚男、李欣巧、刘牧丰、赖显、陆盈、穆鑫、唐维、童荻、王弋鹤、温馨妮、文应琴、吴帆、吴佩臻、熊林发、虞宙、詹子良、张雨欣、朱海雯

目录

目录 (2)

摘要 (4)

第一章:引言 (9)

1.1国内外关于财政透明做法 (9)

1.1.1国外关于财政透明做法 (9)

1.1.2我国关于财政透明的做法 (10)

1.2做好财政透明的意义 (12)

1.3小结 (15)

第二章:清华大学财政透明度评估历年回顾 (16)

2.12012年财政透明度评估回顾 (16)

2.22013年财政透明度评估回顾 (17)

2.32014年财政透明度评估回顾 (20)

2.42015年财政透明度评估回顾 (21)

2.5小结 (24)

第三章:评价原则及评分标准 (25)

3.1 评价原则 (25)

3.1.1、全口径财政信息公开内容 (25)

3.1.2、一站式财政信息发布方式 (25)

3.1.3、用户友好型财政信息服务界面 (26)

3.2 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评分标准 (27)

3.2.1 机构设置公开 (34)

3.2.2 市级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 (35)

3.2.3 其它财政信息 (40)

3.2.4三大原则 (43)

3.3、小结 (43)

第四章: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研究结果 (44)

4.1 实证结果综述 (44)

4.2机构公开评分结果及分析 (52)

4.3市级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 (60)

4.3.1 总体情况 (61)

4.3.2不同财政年度预算与预算执行的公开情况 (68)

4.3.3 四类财政预算报告和财政数据的公开情况 (69)

4.3.4 部门预决算公开情况 (70)

4.4 其他财政信息 (71)

4.5 不同城市间的比较分析 (72)

4.5.1 排名前三十的城市特点 (73)

4.5.2 不同类型城市比较分析 (76)

4.5.3 不同区域的结果比较分析 (78)

4.6 小结 (79)

第五章:县级市研究结果 (80)

5.1 实证结果综述 (80)

5.2 县级城市机构公开评分结果及分析 (89)

5.3县级城市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 (98)

5.3.1 总体情况 (99)

5.3.2不同财政年度预算与预算执行的公开情况 (108)

5.3.3 四类财政预算报告和财政数据的公开情况 (109)

5.3.4 2015年部门预算执行和2016年预算公开情况 (110)

5.4 其他财政信息 (110)

5.5 不同城市间的比较分析 (112)

5.5.1 排名前十和后十的县级城市特点 (112)

5.5.2 不同区域的结果比较分析 (113)

5.6 小结 (114)

第六章:良好做法指南 (115)

6.1财政公开的三个原则 (115)

6.2财政公开的良好做法 (115)

6.2.1总纲 (116)

6.2.2纳入财政预算的机构和部门及其职能 (117)

6.2.3预算说明 (118)

6.2.4财政数据 (121)

6.2.5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23)

6.2.6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125)

6.2.7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27)

6.2.8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30)

6.2.9部门预决算信息 (132)

6.2.10其他重要财政信息 (137)

6.3小结 (145)

第七章:结论 (147)

摘 要

市级政府的财政透明程度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公民、相关机构以及城市发展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财政公开透明是纳税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以落实的重要前提。知情权和监督权是现代文明社会和民主政治中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国家征税和公民纳税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公民有为获得国家保护而纳税的义务,同时有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并保障其公民权利不受侵害的权利。

提高财政透明度是防止政府腐败,减少代理成本,建立高效政府的有效途径。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看,公众是委托人,政府是代理人,为克服政府作为政治代理人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则必须尽力降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良好的政府财政透明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它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加强公民对政府的信赖程度,增进财政活动的法制性、公共性和民主性。

政府财政公开透明是各级政府参与资本市场的前提。信誉良好的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加清晰、透明、规范的财政数据,直接提高金融市场的认可度,从而有利于实现政府通过资本市场为长期公共项目融资的目标,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政府财政信息的公开也是防范公共部门过度负债所引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根据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特别是欧元区的教训,政府财政的公开、透明是保证金融稳定、维护市场纪律、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一道防线。

继2012、2013、2014、2015年四年之后,本年度的《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涵盖了除海南三沙市之外中国所有的653家城市政府:4家直辖市政府、291家地级市政府(含刚建市的西藏山南市,但不含三沙市)、以及358家县级市政府。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媒体上发布了“2016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和“2016年县级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分别对我国295家地级与地级以上市政府和358家县级市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进行了排序。

在2016年的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中,我们对2013年构建的“中国政府财政透明度指标体系”进行了若干补充,并按照全口径、一站式、用户友好的三大原则评价对市级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包括四大部分:(1)纳入预算的机构。包括党、政、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群团、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该部分总分值为50分。(2)市级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包括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2016年预算草案以及2015年部门预执行和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涵括了“本级公共财政收支情况”、“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收支情况”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简称“四本帐”;该部分总分值为370分。(3)其他重要的财政信息。包括了政府性债务、三公经费、大额专项资金及重点项目、政府采购公开以及预算编制说明五部分,该部分总分值为200分。(4)三大原则。包括一站式服务、全口径、用户友好,该部分总分值为30分。因此,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指标体系的总分值为650分。

课题组采用大数据方法,在各市政府网站搜索与采集所有财政公开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整理加工及定量研究,得出“2016年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2016年县级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其中,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数据采集窗口期截止2016年6月30日;考虑到县级市政府的信息采集及发布所需时间,数据窗口期截止2016年7月10日。

与去年比较,今年地级与地级以上市政府的财政公开有明显的进步。比如,今年公共财政的明细科目公开情况明显好于去年,不少市政府除了公布自己的财政报告外,还在网上贴出了详细的收支明细表格,没有提供表格的市政府中,也有些在政府财政报告中细化了报告项目,如拆分其他各税为更详细的税种等。

从具体的三大类别来看,第一,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市政府的机构公开普遍较好。第二,“四本账”的预算与预算执行的公开情况是政府财政透明度的核心,占的比重大,决定着各市级政府按照全口径财政透明度指标体系评价的总排序。该部分包括公共财政预决算、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以及社保基金预决算四个子项。其内容为2015年预算执行、2016年预算草案的财政报告和数据的公开。同时该部分还包括部门预算及预算执行的公开情况。这部分

的得分决定了各市级政府按照全口径财政透明度指标体系评价的总排序。但该部分的公开情况差别很大,不尽理想。295个城市中有275个城市公开了连续财政年度的市级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有88个市政府得分达到总分的60%以上,与2015年相比有所增加。所有城市的平均得分仅占该部分满分的43.48%,比去年提升9.56%,提升较为明显,但仍然较低。这说明今年295个市级政府在财政年度市级政府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公布上有明显的好转,但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第三,其它重要财政信息包括政府性债务、三公经费、大额专项资金、政府采购以及预算编制说明。在该部分中,政府采购公开情况最优,预算编制说明、大额专项资金、三公经费次之,政府性债务的公开情况最差。

在所有的市级政府中,北京、广州、上海的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做的最好,得分非常接近,珠海、杭州分别为第四、五位,得分超过510分,占总分值的百分比超过78%,为其他市级政府财政公开起到了标杆与示范作用。得分455分(占总分70%)以上的城市还有:天津、清远、成都、温州、宁波、嘉兴、厦门、南宁、滨州、承德、龙岩、临沂、青岛、济南、郴州、荆州、济宁、枣庄。在总分排名前三十的城市中,包括了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此外广东、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山东、陕西的省会城市也位列其中。这说明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东部沿海城市在经济建设领先的同时,对财政透明度的建设也比较重视;而后十位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他们基本上未披露必要的基本财政数据,这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治理水平滞后有一定关系。

排名前三十的市政府在机构公开方面都得分普遍很高,接近满分;而且几乎都给出了较全的2015年预算执行以及2016年预算报告,财政收支预决算公开到了较细的项目,所有前三十名城市的财政报告和数据平均得分达到80.07%,所有排名前五的城市在财政报告部分的得分均超过320分(总分数的88.89%)。今年排名前三十名的城市债务公开情况比去年情况有较大进步,其中有18个城市公布了政府性债务和举债资金使用情况。此外,比起2015年的情况,很多在前三十名的城市公布了针对财政报告的相应名词解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杭州、清远、承德、龙岩、荆州、桂林、威海的进步较大,其排序大幅度上升,而去年

排在前三十位的城市中,有一些的排序则有所下降,这反映了地级市政府财政公开方面的一种竞争态势。

今年,我们再次将全国358个县级城市纳入财政透明度的评价体系,拓展了财政透明度的研究范围,使公众能更全面地了解地方财政信息的透明情况。

从实证结果来看,县级城市的财政透明度得分情况普遍低于地级及以上城市:其中前三名分别是云南省大理市、广东省乐昌市和江苏省江阴市。前三名得分较近,也是县级市仅有的总得分在70分以上的县级市。与去年相比,前三名的城市均易主,且总分有较大的进步。全国范围内县级市的排名位列前十名的城市中,浙江省表现最为突出,占有了三个席位;云南省的表现也较为抢眼,前十名的城市里占了两名,并且分别位列第一、第四名;此外,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和福建省分别有一家城市入围前十之列。

从具体三大项来看,首先,全国358个县级市政府的机构公开的平均分为30.12分,共有19个城市获得该部分满分50分。其次,全国县级市政府“四本账”即预算与预算执行公开情况的平均分只有103.64分,其中200分以上的城市仅63家。这表明县级市政府在公布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方面距离基本要求甚远。 第三,全国县级城市在包括政府性债务、三公经费、大额专项资金、政府采购以及预算编制在内的其它财政信息的平均分为50.60分,其中100分以上的城市仅26家。五个子项中,政府性债务的公开情况最差,平均分仅为2.95分,换算成百分制后仅3.96%,远低于其余各子项得分;三公经费的40分里,县级

市的平均得分为12.96,换算成百分制后32.41%。

虽然今年地级与地级以上市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有所进步。但仍有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比如各个城市对其负债状况的披露情况均较差;此外,不同市政府在财政公开透明方面的差异仍然很大,有不少市级政府甚至未公开最基本的财政信息。因此需要继续积极推进全国各级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建设,以适应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要求。

整体来说,县级市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比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差。在评分指标体系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分换算成百分制为44.62分 ;

而县级城市平均得分为30.32分。在县级城市的财政信息搜集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城市的多项信息都没有公开,而且不同县级市政府在财政公开透明方面的差异很大,个别地方政府甚至未公开最基本的信息。县级城市政府需在公共机构、财政预算和其他财政信息的公开方面做出努力,在下一财政年度中改变这种局面。

在全口径、用户友好、一站式的原则之下,通过对各地2016年来财政公开

的经验总结,我们还归纳出了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良好做法指南,以帮助各市政府改进财政信息的公开工作,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的完善。

今年我们完成了对全国653家各类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的研究。总体而言,在2016年中,许多市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有较大改善,特别是前几年处于后进的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市政府有有显著进步。但是,仍然有相当多的市政府仍然没有公布最基本的公共财务信息,与国家的发展、中央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第一章:引言

公共财政公开透明作为现代政府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民主问责制度与法治社会的重要起点。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的基本目标是向社会公布政府的结构与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财政政策意图、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情况。本章简要讨论国内外关于政府财政公开透明的做法,以及当前我国加强政府财政信息透明度的意义。

1.1国内外关于财政透明做法

1.1.1国外关于财政透明做法

在二战之后,欧盟区国家就将财政透明提上议程,旨在对欧洲各国财政目标进行统一规定,避免不良的财政政策对欧盟其他国家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20世纪末出现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学者越来越关注财政透明度与金融市场良好运转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以国际货币基金(IMF)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开始引领世界各国展开增加财政透明度的努力。1998年,IMF正式发布《财政透明度手册》与《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并在随后多次对其进行修改,为各国财政公开和透明确立了统一原则,并供了评价的基本依据。1 2001年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推出《预算透明度最佳做法》,从政府应公布的预算报告及摘要、预算报告对相关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在操作中确保质量和完整性等三个方面规定了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的要求。

美国在财政透明方面位于世界前列,美国前30位的大城市政府中有17个提供“支票簿”等级的在线政府花销数据库。由金融会计基金会、美国会计师协会、政府财政官员协会、全国州审计员、审计长和国库员协会以及州和地方政府代表协商共同成立GASB政府会计标准委员会,建立和完善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准则,为报告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这些信息为各类社会公众和机

[1]1IMF, Manual on Fiscal Transparency, (1998 edition, 2007 revised edition).

ht tp://https://www.doczj.com/doc/bc7919158.html,/external/np/fad/trans/manual.htm.

构,包括债券发行者、财务审计者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行动依据。在大多数美国城市良好实现了透明度1.0的初期指标后,开始实行更高标准的透明度2.0指标,要求城市政府网站公布全面完整、友好便捷、面向更广大受众的财政数据。

发达国家在财政透明度的法律约束和制度规范上普遍领先其他国家。它们往往通过制定预算法案等方式对政府的预算公开加以规定和约束,不仅详细规范了预算的法定过程与严格程序,而且还制定了财政信息的透明和公开程度的相关标准。例如美国出台诸多法案《预算和会计法案》(Budget and Accounting Act)、《预算平衡法案》(Budget Balancing Act)、《预算执行法案》(Budget Implementation Act)、《国会预算和扣留控制法》(Congressional Budget and Impoundment Control Act)等,从制度层面上详细规定了政府财政活动过程和制定了预算信息的透明要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通过各项政策和法案规定了向公众进行披露预算信息和相关财政报告的透明度标准。

1.1.2我国关于财政透明的做法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建立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提高财政透明度日益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热点和公共财政领域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我国在增强财政透明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忽视公众的信息需求、政府信息公开缺乏可靠性、现有预算会计难以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

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这体现了中央对于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高度重视,并将公开透明原则贯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这两个《决定》给出了政府财政公开透明的指导方向,同时也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立法角度来看,2014年8月修订并通过、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预算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它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传递出依法治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方向。此次《预算法》的修订具有以下重大变革: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并接受人民监督,预算审核重点转向支出预算和政策,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预算公开”入法并形成刚性的法律约束,严格债务管理并防范债务风险,坚持厉行节约、硬化预算支出约束等。新《预算法》的出台是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向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政务服务体系的工作力度,多次下发文件指示各级政府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从诸多方面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具体内容指导,并着重强调了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如201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通知,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下发了《2012年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2014年10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2015年1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2016年2月中

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等不同场合强调了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通知等。上述指导意见从全局出发提出要求,进一步拓展政务公开领域和内容,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财政透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正确选择发展路径,着眼于各个层面、通过多方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1.2做好财政透明的意义

与国际主流社会相比,我国目前的财政透明度存在明显差距,我国财政公开透明的现状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随着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中央对财政透明的重视也日益提高。良好的财政透明度对一个城市的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于城市的管理者、公民、相关机构以及城市发展本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财政透明度是防止政府腐败,减少代理成本,建立高效政府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当前政府治理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其运行缺乏透明度;在信息极为不对称的状况下,各层级政府普遍存在严重的政治代理人问题,其结果是仅仅通过内部的管控系统难以遏制不断滋长与蔓延的腐败。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看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公众是委托人,政府是代理人,为克服政府作为政治代理人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则必须尽力降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受客观条件限制的信息不对称为政治代理人以权谋私提供了庇护,而政府人为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环境又诱导了政府的“道德风险”行为。经济理论中的道德人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成立,只要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有可能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考虑,政治代理人难以具备主动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动力;而为了掩盖自身的政策失误,政府比民营机构拥有更强的隐匿信息的能力。因此,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成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制度化的外部监督机制是克服代理人行为、控制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财政透明有利于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归位,回归为本来的委托代理关系,能够促使官员更加负责,履行好公共受托责任;增强政府资金使用透明度,可以使资金的分配、使用不断细化与明确化,从而减少贪腐机会,从根本上降低腐败发生的可能性;财政透明也有利于完善财政管理、落实财政问责,使公众和立法机关更有效地监督和评价政府,从而促进良好公共治理的建立。

二、财政透明是纳税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以落实的重要前提。

知情权和监督权是现代文明社会和民主政治中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国家征税和公民纳税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交换,公民有为获得国家保护而纳税的义务,同时亦有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并保障其公民权利不受侵害的权利。而纳税人作为财政资金的提供者,具有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财政预算的程序必须有公众的参与,以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充分反映财政预算中的民主价值。纳税人要实施有效监督,财政预算的充分公开是前提条件。只有财政预算充分公开,纳税人才能客观评价政府财政支出是否合理,才能衡量政府的公共服务是否有品质和效率。为防止公民权利不受侵害,就要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其中知情权是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而财政透明是保证公众知情权的前提。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赋予公众对政府预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高公众主动纳税的意愿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升政府财政资源的动员能力,促使政府自觉控制行政成本、优化行政效能。

三、良好的政府财政透明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它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加强公民对政府的信赖程度,增进财政活动的法制性、公共性和民主性。

法治是公共财政必须遵循的契约原则的规范化和固定化的最佳实现方式。财政作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应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和相应的规范之下,其活动也必然受到法律和规范的制约。财政的法制化,意味着财政的收支活动要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法律法规来决定、约束和规范。财政权力既要受法律约束,财政行为又须有法律依据。如通过税收法律来约束、规范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过程

和数量的规模,通过国家立法机关对政府预算报告的审批程序来确定、控制财政的支出规模和支出用途等。因此,财政的法制化是通过社会公众、国家立法机关和相应的法律程序对财政收支的约束。社会公众通过制定反映其意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政府财政活动的边界,使公共财政更好地履行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

政府财政公开使得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法可依、有迹可循,可以促进资金使用的合法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使支付过程更规范、支付管理更细致,从流程、记录、规则上提升资金使用的规范合法程度。将财政监管提高到立法层次,通过立法程序,将政府行为的目标、途径、监督等内容以法律形式纳入到规范的制度框架中,以约束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此外,把政务信息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财政考核和问责机制,增强政府建设透明财政的动力。

政府通过立法强化自身的信息披露,使得公众可以参与到对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中来,有助于融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政府通过提高其透明度,可以得到民众的赞赏,提高公众对现任政府的信赖,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等“软实力”,从而巩固其政治正当性地位。

四、政府财政公开透明的实现,从制度建设上为各级政府参与资本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

信誉良好的地方政府能够提供更加清晰、透明、规范的财政数据,直接提高金融市场对政府的认可度,从而有利于实现政府通过资本市场为长期公共项目融资的目标,对基础设施投资和地方经济发展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目前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伴随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以银行体系为主的间接融资在资源配置效率、资金缺口解决等问题上都难以完全满足这一需求,因而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改善资源错配难题便成为了政府的另一选择。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可以使得融资成本负担进行代际分摊,符合“代际公平”和“受益者付费”的原则。自2011年我国开始试点部分省市政府自行发债,这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透明度状况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如果缺乏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投资者面临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大,继而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来弥补风险,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并可能增加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政府债券发行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化解当前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使得隐性债务显性化。地方公债具有比地

方隐性债务及或有债务更透明、更易于监管的特点。通过修订完善《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相关立法和制度规范文件,将政府举债纳入法制管理,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本级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的债务机制化解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使其债务规模和使用情况接受审计监督的同时,将债务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实际中,各地政府公布的详细程度具有差异性,有必要推动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进一步透明化,以及融入资金专款专用信息的进一步公开化。

此外,政府的财政透明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有助于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使公共资金使用置于社会监督下,有利于节省开支,并通过提高资金效率,间接节省成本。在招商引资、节省开支开源节流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财政透明程度关乎公众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地获取政府财政信息,从而正确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财政透明,对于降低政府代理成本,减少行政腐败,保障纳税人的各项权利,促进公共财政的法制建设,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高效的治理政府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3小结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财政公开透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世界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借鉴。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为各级政府、特别是直接面对社会公众、并使用主要财政资源的一线市县政府财政公开透明指出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财政公开透明作为现代政府治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民主问责制度与法治社会的重要起点。公共财政公开透明的基本目标是向社会公布政府的结构与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财政政策意图、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情况。本章简要讨论国内外关于政府财政公开透明的做法,以及当前我国加强政府

财政信息透明度的意义。

第二章:清华大学财政透明度评估历年回顾 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生产、交换、传播、加工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低,这一趋势改变了包括公众与政府关系在内的所有社会网络,重塑了公共治理方式。与此同时,政府财政公开透明的交易成本也极大的降低,在技术上具备了向社会完整公开财政信息的条件,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最主要的平台。我们对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的研究就是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和进行的。本章将对过去四年(2012年-2015年)本课题组关于我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2

2.1 2012年财政透明度评估回顾

2012年6月,课题组首次发布了《2012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报告对全国各省和自治区GDP排名前三位的地级城市以及4个直辖市,共计81个市政府的财政公开透明情况进行了研究。我们参照国际货币基金发布的《财政透明度手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衡量财政透明度的八项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从互联网获取样本城市政府财政数据与信息的方法,对81个城市政府的财政透明度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并从多方面研究了影响财政透明度的因素。

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的《财政透明度手册》,2012年报告设计的八项指标包括:(1)公布政府的结构和智能;(2)公布显示政府与其他公共部门关系图;(3)公布2011年预算内财政报告;(4)公布政府性基金、土地出让金、三公消费情况:(5)公布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6)公布2010年决算报告;(7)公布2010年预算会计基础以及编制和介绍预算数据所使用的标准。(8)公布预算外活动、债务和金融资产等。

根据上述指标对81个市级政府进行评分,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总体而言,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尚处于“不及格”的状态;在财政公开的信息中,市级

2历年的《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详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bc7919158.html,。

政府更愿意公布预算,而非决算;对于预算外开支,81个市级政府无一发布。此外,该报告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外贸依存度、领导人的教育背景是影响财政透明度的三个因素。

2.2 2013年财政透明度评估回顾

《2013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延续了2012年报告的主题、原则和思路,采用从互联网获取全样本数据方法,在下述几方面对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作了大幅度的改进。

第一、首次建立了“中国政府全口径财政透明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更为接近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比较全面地评价地方政府财政公开与透明的现状。

第二、细化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对于同一项指标,根据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详细程度细化评分标准,以求更加准确地反应地方政府在财政公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第三、2013年报告将研究范围扩展到除三沙市外的全国所有地级市(285个)以及4个直辖市,总计289个市级政府,对我国地级市和直辖市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

第四、在对全国各地级城市政府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良好做法指南》,为各地政府改善此项工作提供了有先例可循、有可操作性的统一与规范的方法。

2013年报告首次了“中国政府全口径财政透明度指标体系”。它包括四大部分:1)纳入预算机构和部门;2)一般性预算(决算)收入与支出情况;3)专户(前预算外财政)与政府债务情况;4)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收支情况。这四部分指标各自的分值各为100分,总分值共为400分。表2.1给出了各部分中各项目的具体分值。

表2.1指标体系分值表

第一部分:纳入预算的机构和部门

(100) 总纲:本级财政结构图(全额和部门拨款,财政局或政府网站20)

市级政府机构(30)

市级非政府机构(40) 中国共产党**市委员会(10)

市人民代表大会(5)

市政治协商委员会(5)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5)

群众团体(5)

市直属非盈利企事业单位(10)

盈利性地方国有独资、控股公司、市、区级政府投融资公司(10)

第二部分:一般性预决算情况(100)2012预算(45) 一般预算收支:公布到“款”(25)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公布到“项”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公布到“款”

(20)

2011决算(45) 一般决算收支:公布到“款”(25)

政府性基金决算收入:公布到“项”

政府性基金决算支出:公布到“款”

(20)

预决算公布到下属机构、事业单位(5)

公布政府收支科目全表(5)

第三部分:专户(原预算外)财政与政府债务情况

(100) 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原预算外资金)(40)

政府债务(60)

第四部分:国有资

本经营与国有企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总表J15(50)

市县所有经营性国有资本总资产、总负债、总收情况,主要国有企业

业收支情况

财务报表(50)

(100)

根据该指标体系,课题组于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采用在互联网上获取全样本数据的方法,对中国全部地市级政府和直辖市政府财政公开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其基本结果如下:

1)在“纳入预算机构和部门”部分,市级政府结构及职能公开情况较好,但国有企业和本机财政结构图公布情况较差;企事业单位公开、群团、民主党派与工商联、市委党委这三部分的公开情况有待加强。

2)在“一般性预决算收支情况”部分,比较全面与完整地公布一般性财政预决算情况的市级政府仅占少数,而且公布中也存在着口径、方式以及公布时间缺乏规范性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地级市政府未能主动公布此类信息。

3)在“财政专户与政府债务情况”部分,仅有极少数城市公布了财政专户的相关信息,而且并非完整与全面披露该项的内容,该项工作亟待加强。

4)在“国有资本经营与国有企业收支情况”部分,除了北京、上海、贵阳、淮南、青岛等城市公开了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表中的内容之外,绝大多数城市的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均没有公开。

总体而言,我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的程度很低,即使排序在前三十位的市级政府的财政公开情况也远未达到良好披露的水平。直辖市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情况居前,计划单列市政府次之,省会城市政府弱于计划单列市但是仍好于其他地级市政府的总体水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市级政府在财政公开排序前三十位中各占一半。广东省的市级政府在财政公开方面具全国之首,居于中部的安徽省紧随其后,而华东发达地区则相对滞后。

在2013年的报告中,课题组还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全样本证据支撑的《中国政府财政透明指南》。该《指南》不仅对地方市级政府财政信息公开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对中央政府各部门及省级政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中央政府部门财政信息公开与地方政府虽有差异,但存在的问题基本类似。因此,纳入预算机构和部门、一般性预决算收支、财政专户与政府债务、国有资本经营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

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和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中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运行中遇到的外部障碍,借鉴国际经验,在“十五”期间乃至2010年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财政原理,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为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提供基础性条件 1.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职责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干什么、能干好什么以及如何干?由私人机构来执行政府的一些任务,能否做得更好?这一直是世界各地的选民和决策者不断思考、探索实践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责尤为紧迫和重要。根据世界银行对转轨国家经验教训的研究结论(世界银行:《从计划到市场: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117页),首先政府在生产和产品分配及服务方面的作用应大幅度地削减。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做法必须是一种例外,而非惯例。只有在市场失败的方面,如国防、初等教育、农村道路和一些社会保障项目等,而且在政府干预能够改善市场的情况下,政府干预才被视为合情合理。其次,政府必须停止对微观经济活动的限制和直接控制,政府应致力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为私营部门的发展和竞争提供一种法律上的保证。最后,提供社会保障是所有国家政府的主要功能,但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应该主要针对最需要保护的那些脆弱的群体,政府不应为了使所有的人获得足够的生活标准而提供慷慨的保障,而是有必要强化个人在收入和福利方面的更大的责任心。 2.按分职治事、受益范围和法制原则依法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分职治事是指在政府事务与民间事务按效率原则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对政府有充足理由承担的事务,在政府内部按照凡是低一级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上一级政府、凡是地方政府能够有效处理的事务一般就不上交中央政府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受益范围原则是指政府行使政治经济职能和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时,若受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则应划为中央政府事权,若受益范围仅限于特定区域的居民和企业则应划归某一级地方政府。法制原则是指各级政府事权的确认、划分、行使及调整等应具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做到法制化、规范化并保持相对稳定性。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国国情,中央政府的事权范围及主导作用应主要包括:(1)制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GDP分配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调节经济总量关系,协调宏观经济结构偏差,促进并保持总供求和部门结构的大体均衡,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运行;(3)在市场失效的领域,有效承担起跨省际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等;(4)调节GDP分配结构和组织社会保障,从全国着眼把收入差距控制在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范围内,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5)调控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7)自觉组织和推动市场化进程,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8)维护国有财产的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9)维护全国的生态平衡,搞好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等。 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应主要包括:(1)制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方向、结构、生产力布局、收入分配关系等具有区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通过各种手段组织实施;(2)根据本地区居民(包括居民企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质

政府间财力分配与 中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地方财政能力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依托公共权力筹集财力,为满足本辖区内广大居民的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形成,既有经济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本文将从政府间财力分配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制度对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 一、 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统计性描述对地方政府间财力差异的度量,主要采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财政能力自给系数、泰尔指数等。研究财力差异的方法和指标很多,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不平衡性数值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反映出来的变化趋势是基本一致的。在分析地区财力差异的指标时,考虑到我国各地区人口差距较大,本文本着简洁方便、通俗易懂的原则,选择以人口为权数的、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加权变异系数来分析我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CVx=  k X其中Xk、Yk分别表示按省份计算的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X、Y分别表示全国人均财政收入和支出,Pk表示各省人口比重系数。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地区间人均财政支出CVY= Pk Y各地人均财政收入直接反映了各地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也折射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 异。人均财政支出指标,反映着经过财政体制再分配后的财政支出水平,与人均财政收入相比,也相对真实地反映了地区间的财政能力差异。 (一)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的变动 通过对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的分析可见(见图1),1995~2005年间各地区财政收入差距十分明显。1995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系数为66.36%,人均财 政收入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1.39倍,到了2005年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系数提高到81.09%,人均财政收入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7.03倍。2006年后,由于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2006年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系数下降到73.47%,但2007年又迅速提高到77.07%。 (二)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差异系数明显小于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系数,基本在50%上下波动,呈现出比较稳定的趋势。2005年后,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差异系数出现下降趋势,2007年下降到46.42%。由于人均财政支出指标反映了经过财政体制再分配后的财政支出水平,因此,可以基本判断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各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促进了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衡。但是,从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变异系数的对比情况来看,地区人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变异系数的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说明各地区财政能力的差异在继续扩大。换言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虽然在缩小地区财政能力差异上 政府间财力分配与 中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 陶 勇 内容提要:近些年来,我国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财政分权改革过程中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设计的缺陷,是导致我国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扩大的体制性原因。本文从中国政府间财力分配的两次过程,来分析这一制度对地方财政能力差异的影响,并对如何完善我国政府间财力分配体制、缩小地方财力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间财力分配 政府间转移支付 地方财政能力的差异

2012.6.28陈湛匀教授 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解读

陈湛匀教授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解读 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解读”发表演说。陈教授提到:我们还需要消除官本位思想,要改革原有体制,要规范“三公经费”及其标准、统计范围,也可以借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些经验,只有财政达到了透明度,公共财政监督管理就有作用了,这样使政府更加深入人心了。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 最近,清华大学《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报道,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81个市政府,达到全国财政透明度平均水平的仅有43%,即使将平均水平作为及格线,多数市政府仍属“不及格”;如果按照“60分及格”的标准,则仅有7个城市过线,及格率仅为8.6%。在财政公开的信息中,对于预算外花销,81个市政府无一公开。 据悉,清华大学这份报告先提出了基础财政透明度的八项指标:分布政府的结构和职能,公布显示政府与其他公共部门关系图,公布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公布2010年决算报告,公布2012年预算会计基础以及编制和介绍预算数据所使用的标准,公布2010年预算外活动,债务和金融资本,或有负债和税收支出信息。 我国曾在2007年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到;“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上述清华大学这份研究报告表明大多数市政府公共财政信息透明度离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公开政府的预算外收支情况,还有象政府基金、土地出让金、“三公消费”、政府负债信息公布的透明度更少。 最近,在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5月底,财政部谢部长宣布2012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示、决算包括行政经费,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预算后公开,显然,这方面工作前进了很大一步。 我们还需要消除官本位思想,要改革原有体制,要规范“三公经费”及其标准、统计范围,也可以借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些经验,只有财政达到了透明度,公共财政监督管理就有作用了,这样使政府更加深入人心了。(胡津铭)

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述评

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述评 摘要: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基石。如何准确合理的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已成为国内外各组织机构和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回顾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的基础上,对相关衡量指标进行了述评,并指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方法。 关键词:会计信息透明度;透明度衡量方法;信息披露质量目前,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衡量方法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国际相关组织建立的衡量指标和国内外研究者(机构)建立的衡量指标。 一、国际相关组织建立的衡量指标 (一)普华永道的“不透明指数” 普华永道于2001年1月发布了一份关于会计信息“不透明指数”的调查报告,指数值越大,说明信息披露质量越低,即会计信息透明度越低。该报告从腐败、法律、政府宏观与财经政策、会计准则与实务、政府管制等五个方面对包括中国在内的35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调查,然后对不透明指数进行评分和排名。虽然这一排序具有客观性,但仍会存在权重设置的主观性。“不透明指数”是通过调查各个国家会计的整体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整体会计信息透

明度差异,但它还不能确切地区分各国家公司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情况,原因在于它没有基于公司水平上的调查。 (二)标准普尔的透明度和披露评价体系 “标准普尔透明度与披露研究报告”中指出评价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的98项指标,共3个层面:董事会、管理层结构和程序的披露程度,包含于所有权与投资者两者关系的透明度,财务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供了该种信息就给予记分,最后得出总体的透明度与披露评分,即通过T&D评级评分。该评价体系重点关注的是公司是否提供某类信息,而不注重其信息的质量,以披露数量作为会计信息透明度替代变量的代表性指数。 (三)CIFAR公布的披露评分 CIFAR指数是由国际财务分析和研究中心所发布的,它用于评价各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数量。该指数的度量标准主要是参照事先筛选出90个重要的披露项目在公司年报中披露数量,CIFAR指数的大小与披露数量呈正比关系,即披露数量越多,则指数越大,所衡量的会计信息透明度就越高。Bushman和Smith(2003),Piotroskian 和Smithe(2004)使用该度量方法对各国公司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评价。这种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评分方法广泛使用于投资界和理论界,但该方法只关注

论中国政府预算安排的现状与建议分析

论中国政府预算安排的现状与几点建议 赵雨思学号:09941308(交换生) 一绪论 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已公之于众,但社会大众对政府预算的关注度与历年一样仍有待提高。民众对政府预算的漠视一方面在于公众缺乏通过政府预算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不得不归咎于政府对于预算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透明度。新中国60周年大庆刚刚过去,我们必须对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客观的看待,认识到政府预算严重不透明的问题,加以改革,方能让我们的祖国在越来越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合理的、能够给民众安全感与透明度的政治体制与之同步发展,经济与政治体制双发展才能带动整个社会走向更高的层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将从“假如我是政府首脑,安排预算过程中,我会如何行为”的假设出发,运用财政学理论知识,回答假设的问题,并分析政府预算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争取使政府预算更合理更透明的对策。 二我国政府预算现状 (一)中国政府预算的概况 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公众监督政府的工具。预算作为衡量政府规模的标准之一。我国政府预算的内容包括政府的一切收入和支出及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秉承政府预算的一般原则:预算必须是全面的、预算的信息必须是具体的、预算应遵循法定程序,我国实施《国家预算管理条例》、《预算法》,实行复式预算。并且,我国从1999年预算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至今,为克服传统政府预算制度的弊端,财政部近年来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预算改革措施:1编制部门预算:为克服传统预算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落后等弊端,编制部门预算,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充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预算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实现预算管理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要求。 2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为将全部财政收支逐步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淡化直至取消预算外收支,我国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国家机关行政性收费、罚没款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做到收是收,支是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3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克服传统分散收付制度的弊端,我国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 4建设“金财工程”: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以及财政经济景气预测等核心业务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5另外,我国政府还采取改进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等措施,预算改革速度不断加快,其范围逐步扩大,改革措施逐步深入。 但是,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预算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还较低,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与透明度都仍须提高,预算支出效率也处于较低状态。目前我国政府预算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二)我国政府预算存在的问题

2010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

2010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时间:2010-06-05 浏览次数:357 次 刘小兵,男,1966年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兼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2006中国财政发展报告》、《中国财政政策分析(1998-2007)》、《中国税收实体法研究》等;主编《公共管制学》、《财政支出学》等教材;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曾获得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第七届和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邓淑莲,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预算透明评价标准研究》、《中国财政信息公开情况分析》、《政府财政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分析》、《基础设施的非政府融资研究》等论文数十篇,其中,《基础设施的非政府融资研究》获2002年上海市中振科研成果奖;完成专著(《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政府经济学》;完成译著《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第四版)》和《政府绩效评估之路》,承担或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完成各级课题多项。 杨丹芳,女,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财税理论与政策。在《世界经济》、《财政研究》、《经济管理》、《财经科学》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独立完成专著《财政支出经济分析》;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曾获得上海财经大学“我心目的好老师”称号、上海财经大学“教书育人标兵”提名、上海财经大学中青年优秀成果等嘉奖,并多次获得校级教学奖励基金。 前言 0 总报告 0.1 概述 0.2 中国信息公开进程 0.3 省级财政信息透明度评估 0.4 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评估 0.5 结论与建议 1 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历程回顾 1.1 社会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推动 1.2 学术界对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推动 1.3 政府与人大对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推动 2 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重大事件评论 2.1 对财政部公布中央财政“四张预算表”的评论

电大-行政伦理学-第四次作业(附答案)教程文件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20小题,共30分)(总分30.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于哪一年正式成立()。(1.00分) A.1987年 B.1990年 C.1956年 D.1978年 2.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是()。(1.00分) A.审计监督 B.行使职能监督权 C.通过报纸、刊物等媒体揭露问题 D.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 3.以下各组范畴属于“自律”与“他律”关系的是()。(1.00分) A.行政行为习惯与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B.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和部门内部监督 C.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 D.社会舆论监督与法制规范监督 4.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客观求实原则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1.00分) A.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权力运行中彼此配合协调 B.表现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C.代表公众利益,满足公众需要,实现公众的价值 D.增加政府透明度,在可能条件下尽量多的让公众了解政府的情况 5.利益一致原则是建立和维护政府信任关系的()。(1.00分) A.策略 B.本质 C.基础和前提 D.根源 6.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表现为()。(1.00分) 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求严格 B.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C.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的转化趋势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7.政府信任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是()。(1.00分) A.行政机构部门之间的信任状况 B.政府对社会和公众的信任状况 C.行政组织下级对上级的信任状况 D.社会或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状况 8.对于社会信用体系而言,良好的政府信任关系具有()作用。(1.00分) A.对照 B.示范和推动 C.领导 D.完善 9.行政伦理评价最重要的方式是()。(1.00分) A.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B.行政行为习惯

2016年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招生数学试题(问卷)

1 2016年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测试数学试题 1.已知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两条直线1211:,:22l y x l y x ==-,过椭圆上一点P 作两条直线12,l l 的平行线,又分别交两条直线于,M N 两点,若||MN 为定值,则 a b = ( ) C.2 D.4 2.已知,,x y z 为正整数,x y z ≤≤,那么方程11112 x y z ++=的解的组数为 ( D ) A.8 B.10 C.11 D.12 3.将16个数:4个1、4个2、4个3、4个4填入一个44?的矩阵中,要求每行、每列正好有2个偶数,则共有___________种填法。 4.已知O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4:3:2AOB AOC BOC S S S ???=,AO AB AC λμ=+ , 则λ=___________,μ=_________。 5.“sin sin sin cos cos cos A B C A B C ++>++”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各项均不相同的数列{}n a 中,1i i k N ≤<<≤,,,i j j k k i a a a a a a +++至少有一项在{}n a 中,N 的最大值为 ( ) A.6 B.7 C.8 D.9 7.已知实数,,x y z 满足22211 x y z x y z ++=??++=?,则 ( ) A.max ()0xyz = B.min 4()27xyz =- C.min 23z =- D.以上都不对

中国财政现状及与国际比较

中国财政现状及与国际比较 姓名:刘巧琪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0级国贸一班 学号:2010022065

目录 内容摘要························ 一、中国财政现状 (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1、财政收入分类 2、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3、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二)、财政支出 1、财政支出分类 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3、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三)收支分类改革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 二、中国财政现状与国际现状比较分析 (一)、财政收入与国际的比较 1、财政收入规模的国际比较 2、政收入结构的国际比较 3、我国政府财政研发投入的现状与国际比较(二)、财政支出与国际的比较 1、国和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对比分析(三)、我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内容摘要 财政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职能,财政收入结构及其变动体现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用于社会性的财政支出普遍不足,所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增加财政用于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我财政收入、支出、透明度与国际财政相比较。 关键词:财政支出收入透明度比较

中国财政现状及与国际比较 一、中国财政现状 (一)、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财政收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定量的货币资金。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分配活动的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财政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1、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1978年为1132.3亿元,1995年达6242.2亿元,增长4。5倍,年均增长10.56%。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增长速度不算慢,但相对于GDP的增长而言则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而可以判断增长速度是缓慢的。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同财政支出占G DP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样,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比重也是很高的,1 978年仍占31.2%,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则逐年下降,至1995年下降为10.6 7%,17年间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两者的弹性系数为0.6,特别是改革初期的1979年和1980年,两年的增长弹性系数仅为0.1,

WTO审议中国贸易政策 重点聚焦信息透明度

WTO审议中国贸易政策重点聚焦信息透明度5次 2014-07-04 13:55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新闻 核心提示: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贸易额排名全球前四位的成员,每两年需要接受一次 审议。中国此前已在2006年开始的8年间接受了四次贸易政策审议。美国也将在今年年底接受审议。 21世纪经济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7月3日在日内瓦完成了对中国的第五次贸易政策审议。WTO成员对足以影响全球贸易的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政策信息透明度提出了最多关注。 WTO成员认为,中国需要提高所有与贸易相关信息的透明度,改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一致性,并对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贸易技术壁垒和检验检疫等方面表达了关注。 WTO成员也表达了对如下方面的关心:中国的贸易支持政策,出口限制和出口税的使用,服务业市场的准入限制,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贸易机密的保护,以及特定领域内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等。 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主席玛利亚姆·萨利赫(Mariam MD SALLEH)在3日的 发言中做出了上述总结。这些意见是由WTO成员在审议期间提出的。玛利亚姆·萨利赫是马来西亚驻WTO大使。 WTO在两天前发布了200页的中国贸易政策审议报告,主要对2013年度中国的贸易与投资政策、进出口关税、贸易救济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估。超过50个WTO成员就此报告提出了超过1700个书面提问,中国代表团做出书面回答。 按照世贸组织规则,贸易额排名全球前四位的成员,每两年需要接受一次审议。中国 此前已在2006年开始的8年间接受了四次贸易政策审议。美国也将在今年年底接受审议。 玛利亚姆·萨利赫当天说,这次审议为增进我们对中国贸易和投资政策的理解,提供 了一次好机会。我希望强调,对于WTO系统来说非常必要的是,中国遵守其对WTO的承诺,包括(贸易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由于中国巨量的贸易相关信息出自包括中央、地方和行业等不同层面,这给政策审议 带来一些信息和数据收集的困难。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官员3日在记者会上说,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性在于,即便是中国国内的贸易政策,也会对全球带来影响。 审议机构的官员说,中国代表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来为WTO成员提供信息,甚至是“彻夜不眠”来回答提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至日内瓦参加此次审议的中国代表团 由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带领,涉及国内九个部门。

我国会计透明度现状及相应对策

新经济 2013年12月(中) - 80 - 浅谈我国会计透明度现状及相应对策 陈 萍 摘 要:一个关于会计透明度的报告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所谓的会计透明度是一个综合概念,是一个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本文主要探讨会计的透明度,解析影响我国会计透明度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此来提高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我国会计的透明度。 关键字:会计透明度 公司治理结构 措施 因素 引言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早提出会计透明度,而且将其作为一个核心概念经常使用,2001年的时候,普华永道发表了一篇名为“不透明指数”的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会计透明度的广泛关注。 1.会计透明度的简介 随着公司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对会计透明度的关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不曾下降过。会计透明度包含了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实现会计透明度方式的全方位概念,而不是一个单一而简单的概念,对会计透明度的定义应该着眼于信息的质量,至少包括一套准确、能被普遍接受的会计准则和有关的监督管理体系,概念还应该包括对这些标准的严格遵守。 2.我国会计透明度现状及其原因 中国出现在普华永道发表的调查报告里,不过不是透明度最好的国家,而是透明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其会计不透明度包括腐败、财经政策等各方面。究其原因,我国会计信息不透明的原因可以从内部和外部来探析。 2.1 内部原因 内部主要是指企业是否遵循和执行会计准则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是否愿意遵循会计准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透明度,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一般是企业获得了利润,收益大于成本。而成本效益对比取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企业人员的权力分配和相互制衡,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必将会严格遵守会计准则。 2.1.1 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权利的制约机制,使各个相关者的利益达到均衡而不膨胀。经营者为了获得在市场上长期发展的优势地位,就会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提供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让公司的董事们知道自己会秉公执法、全心全意的为公司牟利,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但是,若是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那么公司董事就会对经营者放任不管,不能有效进行监督,从而导致经营者隐瞒会计信息,专门为自身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最终不利于会计透明度的实现。 2.1.2 公司会计控制制度 当前,很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都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很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够合理,没能起到监督作用,这样得到的会计资料有时就会不真实,必将影响到透明度。 2.2 外部原因 影响透明度的外部原因主要就是会计法规制度和监管制度。具体表现如下: 2.2.1 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没有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比如,会计准则没有囊括所有的事项,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律存在矛盾之处,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也不完善。这些缺点就导致会计准则不能与会计的实践相适应,导致经营者与监督部门和社会公众之间产生矛盾,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会计透明度就会降低。 2.2.2 惩罚措施的不到位 会计透明度不仅需要一整套科学、准确的会计准则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还需要适当的会计环境为会计准则的执行提供保障,这样有规则并且执行下去的话才能保证会计透明度。但是,目前我国对会计透明度不高的打击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惩罚措施,仅仅对透明度不高进行事后惩罚,显然不能威慑提供不透明会计信息的经营者们。当前,很多企业在提供不透明会计信息时候,往往考虑短期利益,觉得有利可图,但实际从长远利益来看,提供不透明会计信息最终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消亡。而我国对此的惩罚力度不够,对不透明会计信息造成的损失不督促经营者们给予赔偿,使得提供者们更加肆无忌惮的提供不透明信息。 3.实现会计透明度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措施 3.1 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会计透明度的实现。第一,要鼓励企业的中小股东积极参加股东大会,防止大股东对股东大会的操纵。增强中小股东的需求,让他们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督促。第二,在企业董事会中多设置几名对立董事,保证其独立性,调查发现外部独立董事越多,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所以鉴于此,应该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的数量。第三,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真正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经理,利用其独立性进行监督和起诉,并且保证监事会中的组成人员拥有相关的财务知识,以便更好的实施监督。第四,内部控制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使得内部之间能够相互制约,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3.2 完善会计准则,构建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清晰、科学、得到普遍承认的会计准则是当务之急,在制定规则过程中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发挥各自的作用,进入基层进行实际调查,开展专家讨论会,集思广益,吸收更好的会计准则方面的信息,使得每一个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切实可行而且具有理论依据。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准则,让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提升会计透明度。 3.3 加强会计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 高水平的会计准则需要高执行力,否则准则将难以实现,会计透明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需要严格落实。首先,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需要进一步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需要改变,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独立,尽快制定相应的注册会计师法律,对一些故意或者存在重大过失的审计需要严惩。 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让提供不透明信息的经营者的代价成本大于其收益,让其知难而退,明白提供不透明信息将会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当发现会计造假或者提供不透明信息时候,就要严肃处理,给予惩罚。如果导致公司破产或者重大财产损失,就需要按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4.结论 会计透明度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必然能够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量,能够反应一个企业和投资人的真实信息,能够清晰的描述企业经营状况,反应公司财务状况,能够提供证券背后的真实信息,反应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汤长胜. 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探讨[J]. 蚌埠学院学报. 2013(04). [2] 杨 阳.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影响的文献述评[J]. 商业时代. 2013(20) [3] 赵 瑞 王 芳. 成本会计存在问题探析[J]. 财会研究. 2013(07). [4] 储 婕. 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深市A股2008-2011年的经验数据[J]. 中国证券期货. 2013(06). [5] Ball, R, A Robin, and J. S. Wu. Incentives versus Standards: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come in Four East Countrie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2003. 作者简介: 陈 萍 女,1993年11月出生,海南省海口市人,学生,研究方向:会计方向。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海南海口市 571127)

基于财政透明度视角的政府财务报告初探

基于财政透明度视角的政府财务报告初探 一、引言 财政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特征,也是实现财政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财政透明度手册(修订版)》将财政透明定义为:向公众公开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Kopits和Craig(1998)则从制度透明度、会计透明度、指标与预测的透明度等三个方面对财政透明度进行了详细说明。政府会计作为整个公共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与重要信息源,对于提升财政透明度有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其最终产品——政府财务报告是报告主体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所有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和报告,是沟通政府和民众之间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体现政府财政透明度的重要载体。IMF指出,政府应向公众提供全面的政府财政信息,至少应当包括预算信息、资产和负债信息以及各级政府的合并财务状况信息等。透明而有效的政府管理已成为提高政府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素(常丽,2008);政府职能的转换、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变化、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及政府监督的强化等,均对反映政府经济活动的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刘玉延,2004)。鉴于政府预算支出的成本往往要以税收的形式由公众而非由支出的受益者来分担,支出部门极易将预算资金挪作他用、隐瞒或粉饰过度支出;政府公共部门中的此种道德风险被称为“公共池塘资源问题”;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使公众易于获知财政收支状况的透明度、财政支出的结构及其效果,形成有效的财政制约,

能够显著抑制“公共池塘资源”等问题。在我国,随着政府海外筹资的日益增多,外国政府和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我国政府的财政信息,因而,在我国财政透明度尚不高的今天,充分借鉴IMF关于“财政透明度”的要求,积极探索提升财政透明度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切实提升我国的财政透明度十分必要。 二、我国的预算执行报告难以满足财政透明度要求 时至今日,我国政府对外报告财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报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此外,有关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决算收支等财政信息还散见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等文献中。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以预算会计报告为核心的一种预算执行报告体系,主要由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三大板块的财务报表(基本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组成;各板块的报表均分别独立编报,缺乏一套能将各板块报表合并起来、完整反映各级政府的资源、负债和净资产全貌的综合财务报表;一些与预算收支无直接关系的重要信息被忽视或遗漏,财务信息不完整且过于笼统、分散,缺少政府财务状况的全面信息,使用者难以据之全面考评政府财务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不利于立法机关和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也使政府的财政与经济政策选择和预算编制缺乏充分的依据。归纳起来,我国现行预算执行报告远不能满足IMF有关财政透明度的要求,尚存在不少缺憾。 1.财务报告目标有待重新定位。财务报告旨在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我国的《财政总会计制度》第12条:“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

国内外财政透明度研究成果综述

研究综述 国内外财政透明度研究成果综述 李广舜 (新疆财经学院,乌鲁木齐830012) 提高财政透明度,增强与公共信息交流的“诚 实性”和“共同理解性”,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 化、民主化水平,推进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提 高财政运行效率,优化财政管理。鉴于此,认真总结 分析中外学者对财政透明度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学者对财政透明度的研究成果 综述 (一)财政透明度的意义 Kopits和Craig(1998)给出了初始的财政透明度的定义: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关于政府的结构 和职能、财政政策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 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详细的、及时的、 容易理解并且可能进行比较的,便于选民和金融市 场准确估计政府的财政地位和政府活动的真实成 本和收益。他们从制度透明度、会计透明度、指标与 预测的透明度等三个方面对财政透明度的含义进 行了详细说明。 (二)预算的复杂性与透明度 Chari?Jones和Marimon(1997)等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去研究预算复杂性和透明度的关系,考察公民 作为“委托人”是如何向财政当局、预算支出部门、 政治家等从事财政活动的“代理人”施加制约的。 Poterba和VonHagen(1999)则提供了透明的预算程序的例子:对政府财政政策的每个方面都能提 供清晰的信息,包含有特殊账目的预算和不能把所 有的财政活动都合并到一个有约束的预算是不透明的,反之,能够让公众获得信息并且参与政策制 定和提供合并信息的预算是透明的。 J?E?Alt和D?D?Lassen(2003)认为,透明的预 算程序有四个特征:一是在较少的预算文件中能够 披露更多的信息,信息容易得到和便于公众监督; 二是经验显示,在进行有征服力的、可信赖的联系 中,起关键作用的,独立作证的可能性能够促进其 透明度;三是预算用语准确,用词和分类科学、清 晰、意义明确;四是减少预算项目安排的盲目性和 政府的随意干涉性。 (三)财政透明度的效应 1.财政透明度与政府规模。Ferejohn(1999)提出了分析财政透明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他认为,透 明度的增加,将有利于选民控制和管理选举获胜的 政治家,从而迫使政治家更加努力地按照选民的利 益行事。而这又会使选民愿意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 公共部门,从而导致政府规模的扩大。他提出了一 个委托—代理模型来证明,为吸引更多的资源和 支持政治代理人能够使选民对他的行为更加了解。 这个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透明的环境能够使委 托人和代理人的境况都变得更好。这个模型的直观 意义是:透明度增加产生的政治行为的不确定性减 少了,这使选民增加了对在任政治家的信任或选民 有能力分辨结果的好坏,因此选民会提高对公共产 品的投资(即愿意缴纳较高的税收),最终导致较大 规模政府的产生。

财务报告透明度外文翻译文献

财务报告透明度外文翻译文献 (文档含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财务分析者对某公司进行基本分析进而作出投资决策需要经过具体步骤,一般包括: 了解公司所在行业近期及未来的发展状况;了解公司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及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判断该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对其会计政策进行全面调整;分析财务报告, 判断公司的盈利性和风险;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性和风险, 对公司及其股票价值进行评估。在这些步骤中, 分析者必须在第三步中确定财务报告是否对公司的经济实质进行了正确反映,才能决定是否进行下面的财务分析步骤, 因此其必须对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进行确认。文中将财务报告透明度作为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从财务分析角度出

发, 构造一个透明度分析模型,以帮助财务分析人员全面、有效地确认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为了使模型清晰简练,将不考虑财务报告的其他方面, 而集中分析财务报告的信息。 透明度分析模型具有六个等级, 是一个层级分析体系,该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恰当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此体系中, 等级越高, 其透明度对分析者越重要, 并且高等级透明度的缺失,将会降低所有低等级层级的透明度。 第一层: 交易和事项透明度。该层透明度反映的是财务报告对该公司在本期中所有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交易和事项的反应程度。这是最重要的透明度,因为不管其他层次的透明度如何, 任何虚假的交易和事项以及对会计数据所属账户的错误归类, 将导致该模型中其他层次的信息闭塞, 而这一层次上任何程度的闭塞都将导致对公司经济状况实质的曲解。一般来说, 财务分析者主要通过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的审计来判断这一层的透明度。然而, 实证研究表明, 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关联方关系对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也有重大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促使公司财务信息更加透明, 分析者也可以从对关联方关系的解释以及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第二层: 确认与计量透明度。该层透明度反映的是在确认和计量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影响时, 企业是否对相关的会计准则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这一层次的透明度要求分析者判断公司所使用的确认计量方法是否恰当, 与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是否具有可比性。即使外部审计机构认可公司所使用的会计政策,财务分析者也需要进行独立判断。例如国际注册会计师(ACCA)根据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认可企业将一项长期租赁确认为融资租赁,但这不一定意味着这种处理遵守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分析者不仅要了解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政策,还要清楚企业如何使用这些会计原则和方法。如果对该层次的信息了解闭塞, 则会导致分析者无法判断公司所使用的会计政策是否在恰当的

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研究分析与改进措施

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作者:————————————————————————————————日期: 2

描述:财政透明度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已成为国际潮流。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我国... 【摘要】财政透明度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已成为国际潮流。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不少。通过研究旨在分析我国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并提出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的改进措施。 一、引言 财政透明度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顺利行使知情权的必要保障,是政府履行财政受托责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标以来,我国财政透明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财政信息公开逐步由“形式公开”向“实质性公开”转变;二是中央各部委及各省财政透明度水平在逐年提高。尽管如此,由于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总体水平不高,甚至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二、财政透明度 财政透明度是良好财政管理的一个方面,它是促进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员负起责任的一种方法。财政透明度最早是由George Kopits和Jon D. Craig(1998)提出的。George Kopits 和Jon D. Craig认为,所谓财政透明度是向公众最大限度地公开关于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财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门账户和财政预测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是可靠的、详细的、及时的、容易理解并且可以进行比较的,便于选民和金融市场准确地估计政府的财政地位和政府活动的真实成本和收益。 财政透明度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它要求政府要准确、及时和完整地以及最大限度地提供政府财政活动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信息,从而帮助公众了解政府财政层面的工作并做出判断。一方面我们必须认清我国目前财政透明度的现状和与国际比较的差距;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外有关财政透明度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参照国际规则,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管理体系。 三、现状分析 我国财政透明度起步较晚。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在1978年之前几乎处于真空状态,政府没有公开财政信息的意识,而公民也没有监督政府工作的意识,更谈不上财政透明度高低的问题,其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一直很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逐步成为国际潮流。在国际环境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