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讲述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的概况

⑵知道马拉松战役、亚历山大东征先后征服的地区及结果、罗马帝国境内文化的传播

技能目标:

通过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影响来分析和掌握古代世界战争的两面性作用,从而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

决问题的习惯。

⑶通过图片和谚语来分析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的联系。

⑷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战争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希波战争的起因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希腊反抗波斯入侵的正义战争,希腊各邦共

同抗敌以少胜多,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⑵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征服地中海,都是以暴力手段进行扩张,造成了破坏和灾难,但客观上突破了原

有的地域界限,加强了不同地区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融,战争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东征

重点突破:

⑴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记住亚历山大东征先后征服的国家和地区,认识他用军事手段来拓展疆土,属

于侵略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

⑵结合课本插图来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结果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客观上促进了不同

地区人们的接触,不同地区的文明得以交流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性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通过表格比较法,结合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战争的两面性作用,从而加深理解。

教法与学法导航:

⑴自主式教学法。(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学习,最后得出结论)

⑵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战例,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

⑶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讲: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是马拉松长跑,它来源于希波战争。古代的战争与征服活动以暴力手段在不同文明之间造成冲撞,在客观上推动了相互间的交流与融合。让我们一起走近战争与民族交往。讲授新课:

1、希波战争:

师问:(展示公元前6-前5世纪的波斯疆域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注释,对照上图说明波斯帝国的兴起?

谁统治时期帝国臻于鼎盛?其疆域有何特征?

生答:波斯帝国兴起于西亚的伊朗高原,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帝国臻于鼎盛,其疆域从图上可看出是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师问:战争一般从哪些方面学习呢?

生答:时间、发动者、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

生答:还有起因、性质等。

师说: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提出的,分小组自学本目。

展示:⑴记住希波战争的起因、时间、发动者、经过、结果、影响;

⑵小组讨论:①请根据战争的起因判断战争的性质。②希腊人民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波斯帝国?③

希波战争的胜利给希腊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分小组解决上述问题,请组长记录好组员的发言,由组长总结问题的答案。教师在学生阅读、讨论、总结时,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讨论结束,组长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师问:请一组组长展示本组要求记住的问题的答案。(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仪来展示。)组长回答后,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师问:请三个小组来回答讨论题。

三组组长抢先回答:波斯西扩,企图吞并希腊,属于侵略行为,而希腊为保卫国土不受侵略进行抵抗,是正义的自卫斗争。师评价回答得不错,点出这就启示我们判断战争性质的依据是交战双方的主观动机和战争的客观影响等因素。

二组组长不甘示弱地回答:希腊取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希腊各邦组成联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二在马拉松战役中采用了灵活的战术,打败了波斯军。师评价同学们阅读教材很认真,分析得也很到位,我们还可以加上希腊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自卫斗争等。

六组组长站起来回答:希波战争胜利的影响是:一对希腊各城邦来说消除了外来侵略的威胁,形成了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局面。二对雅典来说由于在马拉松战役中的出色发挥,使它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成为希腊最强大、最发达的城邦。与此同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师小结:希波战争是亚欧大陆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次战争改变了地中海东部的局势,战败的波斯帝国退出了地中海区域,希腊城邦利用战争造成的有利时机,获得了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尤其是对雅典具有重大影响。

师过渡:公元前5世纪后期,雅典和斯巴达为争霸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两败俱伤,整个希腊从此由盛转衰。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便趁机征服了希腊。我们按照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自学本目。

2、亚历山大东征: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找到更多的有关亚历山大东征的信息。

生回答:①亚历山大东征的时间:公元前4世纪;(东征开始于公元前334年)

②发动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③先后征服的地区: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

④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⑤性质:是一场侵略战争;

⑥影响: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

融合的机会。

生补充:影响还有: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师提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世界古代史上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哪些?

生回答: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师点拨:请同学们观看P49页地图,从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来看是一场侵略战争,拓展了疆土,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突破了地域的界限,

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人们的接触,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东征的本意不是传播文化,仅仅是出于战争的目的,但它客观上提供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东征促成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引导学生总结征服的地区包括西方文明发源地

希腊和三大东方文明古国,伴随着东征的过程,客观上是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入

到希腊文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三、东征带来的文化

交流对东西方是互利共益的(说明通过东征,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都得到了新的发展)。

3、罗马征服地中海:

师讲述:请同学们阅读最后一目,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小组交流在课本上标好。

生回答:①时间:公元前3世纪②发动者:罗马

③征服的过程:意大利半岛、迦太基、马其顿、西班牙、希腊、西亚

④结果: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跨三洲环地中海大帝国

⑤影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海外贸易进一步扩大,罗马城上升为地中海区域最重要的商品集散

中心;罗马帝国境内各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也更加活跃起来。

师点拨: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罗马时代西班牙地区的罗马式水道桥。“条条

大道通罗马”反映出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的辽阔和盛世的辉煌。早在汉朝时我国就与罗马帝国进行交往,交往的途径是什么?(丝绸之路)可见,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战争的影响。

课堂小结:

板书展示:

课堂作业:

1、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 )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罗马征服地中海

D 三次布匿战争 2、希波战争中,希腊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 温泉关战役

B 马拉松战役

C 奥林匹克战役

D 雅典战役 3、使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的是( )

A 希波战争

B 亚历山大东征

C 罗马扩张

D 阿拉伯人军事扩张 4、公元前2世纪征服马其顿、希腊地区,成为地中海世界霸主的国家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是一场侵略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材料二: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交通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中国

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亚历山大东征开始于哪一年?先后征服了哪些国家和地区?

⑵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

⑶材料二中的“帝国”是哪一帝国?中国的丝绸通过什么途径传入该帝国的?

⑷该帝国的扩张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⑸你从上述两个事例的影响中得到什么启示?

(附答案:1A 2B 3B 4C 5⑴公元前334年,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东抵印度河流域 ⑵这是一场侵略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 易往来更加频繁,使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⑶罗马帝国;丝绸之路⑷给被征服地区 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区文化的交流。⑸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不自

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系统,线索明晰,问题设计注重了精练,环环相扣;注意了重难点知识的提炼、整合、梳理和建构。简单的问题直接提问、复杂的问题合作探究,做到史论结合、以知育人。范例教学法的运用,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的基础上延伸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整体效果还不错。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尤其是基础差的同学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教后反思:

第8课交流与文化传播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了解马可·波罗成行的原因。

⑵知道《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中国四大发明外传的途径及意义、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和应用。

⑶理解和平交往的意义。

技能目标:

⑴通过讲解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⑵列表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外传播的简况,培养学生整理材料、梳理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教学,增强直观性。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

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马可·波罗来华的学习,认识到这一事件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马可·波罗行纪》开阔了欧

洲人的地理视野,有助于东西方的互相了解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⑵认识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是中国和印度、阿拉伯古代人民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它们的广泛

传播,对人类科技、文化和军事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理解和平交往有助于各地文明的兼容并蓄、借鉴互惠和共同进步。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⑴马可·波罗的东行经历及《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⑵中国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重点突破:⑴学生阅读小字,结合插图,讨论分析马可·波罗东来成行的原因;通过阅读大字,讲述他东行的历程,分析理解《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⑵学生阅读课本和识读插图讨论四大发明和阿拉伯数字传播的意义。

教学难点:本课有关文化交流的内容杂,头绪多,知识面广,不易掌握。

难点突破: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结合地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知识点系统、条理。

教法与学法导航:

⑴自主式教学法。(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最后得出结论)

⑵图片辅助法。(引导学生通过识读地图,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⑶讨论探究法。(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搜集相关地图。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问: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1、列举有关古代战争与征服的事例,并谈谈你对战争与征服的看法。

生答: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和蒙古的西征等,看法是战争和征服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师评价不错,接着问: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虽然会发生战争与冲突,但和平交往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你能举例吗?

生答: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等。

师接着讲,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文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和平交往,让我们一起去追寻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事例。(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马可·波罗的东来

师问:结合课本P50页第一段小字及插图讨论归纳马可·波罗东来成行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是蒙古西征的结果。给被征服地区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大通道引发了人口的迁移流动,推动了各地广泛的经济文化交往,马可·波罗才得以来到中国。

师点拨:回答得不错,这也再次说明战争与征服作用的两面性。马可·波罗能在元朝时来到中国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一、蒙古远征的结果;二、蒙古开放的政策,如课本所言“凡持有蒙古大汗所发圣旨的金牌的人,皆可自由往返……”,可见,当时鼓励交流,重视外贸。除了客观条件外,还有马可·波罗自身的因素。请同学们结合其旅行路线图并阅读课本P50页最后一段小字,概括他个人的原因有哪些?

生答:历经四年,长途跋涉,说明与他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分不开的。

师评价很好,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的大字,在标好下列问题:

⑴马可·波罗是人,来华的时间(当时中国处在朝),受到的礼遇。

⑵《马可·波罗行纪》的地位、内容及影响

生答:⑴意大利人,13世纪,中国处在元朝,受到元世祖的礼遇。⑵地位:它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内容是赞叹中国的地大物博,文化昌盛,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

师小结:《马可·波罗行纪》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近年来,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不过《马可·波罗行纪》中的文字记载,确实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他的这种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同时也更能使我们拥护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师过渡: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引导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四大发明的知识。下面我们学习交流与文化传播的第二个事例。

2、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师问: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完成下表。

生答:(见上表红色部分)

师点拨:回答得很好。⑴请同学们观看P52页地图,我们从图上可看出造纸术传播的路线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一开始欧洲人先使用的是中国的成品纸,后来学会中国的造纸术,这时纸作为文化交流的用品,普遍有效地为各民族服务,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⑵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出造纸术和火药都是以战争作为媒介而传入欧洲的,在传向欧洲的过程中,阿拉伯人起了桥梁的作用。⑶指南针和印刷术也是经阿拉伯人西传的。可见,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⑷古代中国人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你有何感想?小组讨论。(生答:一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二要努力学习,善于创新,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师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的0-

9这些数字的发明者是阿拉伯人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3、阿拉伯数字

师问:请你自学最后一目,说一说:⑴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⑵阿拉伯数字是如何改进和传播的?⑶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应用有何意义?

生答:⑴不是,是古印度人发明的。⑵古代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加以改进,通过北非地中海沿岸传入西班牙和欧洲各地,取代了罗马数字,逐渐流行于世界各地。⑶其广泛传播与应用一大大便利了商业贸易活动,二直接促进了数学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进步。

师问:⑷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讨论总结阿拉伯人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⑸阿拉伯人的贡献,给了你哪些启示?小组讨论。

生答:⑷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发展、保存并传播了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例如,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⑸科学和知识源于生活,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坚持探究、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课堂小结: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何历史意义?(有助于人们的相互了解,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汇融合与借鉴互惠)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拥护对外开放的政策,认同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成就,就有可能成为具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的国际交流的使者。)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给中国带来了活力,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我们中学生,只有积极探究,重视学习交流,勇于创新,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课堂作业:

1、文明冲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希波战争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华

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正式西传是在()

A公元12世纪B怛逻斯之战后C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D唐朝灭亡后

3、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始于()

A希波战争B新航路开辟C北宋时期D亚历山大东征

4、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0-9这十个数字的发明者是()

A印度人B中国人C阿拉伯人D意大利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西方国家的旅行者的游记中这样描写中国的卢沟桥:“永定河上有一座美丽的石桥,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桥长三百步,宽八步,十个人骑马并行也不感到狭窄不便。”

材料二: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回答出“西方国家”“旅行者”“游记”的具体内容。

⑵材料一中的“游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⑶材料二叙述了火药向外传播的史实。它的外传给欧洲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⑷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两种方式?

(附答案:1D2B3C4A5⑴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⑵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也曾有所启示。⑶14世纪上半叶,欧洲也开始制造自己的火药武器,并用于实战,整个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⑷和平交往和战争与征服。)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整体发展。这节课很好地证明了:学生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是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途径。

同时,也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组内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转变了教学方法,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教后反思:

第9课科学技术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知道古埃及人在历法方面的成就及地位

⑵知道欧几里得的地位、其代表作及产生的影响

⑶掌握阿基米德的地位及主要成就

技能目标:

列表归纳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归纳知识、整理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教学,增强直观性。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

决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古埃及太阳历等历法的研究成果说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是激发科技发明的原动力,劳动人民的实践

和总结是产生科学知识的沃土。

⑵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成就证明,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发奋努力、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取得

成果的必由之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古埃及太阳历的地位和阿基米德的发明创造

重点突破:⑴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归纳,教师点拨总结。

⑵结合课本小字及插图,加深对阿基米德的发明创造的认识,同时分析出从他身上学到的精神。教学难点:

⑴理解古埃及的太阳历与儒略历、公历之间的传承关系,弄清太阳历与现今公历的渊源关系

⑵本课所涉及的一些物理概念,如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滑轮、螺旋等

⑶我们还容易把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重要贡献混淆。

难点突破:⑴认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认真思考。⑵需要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相联系。

⑶认真区分,注意两位科学家在人类科学史上的地位。

教法与学法导航:

⑴自主式教学法。(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最后得出结论)

⑵图片辅助法。(引导学生通过识读地图,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⑶讨论探究法和归纳教学法。(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归纳得出自己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搜集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讲:每年公历的2月为什么少于30天?浮力定律为什么又称“阿基米德原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探索奥秘。(请同学们看一下本课的三个目的名称,总体了解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师过渡: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历法,而古埃及人在历法方面影响较大,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目。

1、古埃及太阳历

师提问:⑴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标好下列问题:古埃及人在历法方面有何成就?该成就有何地位?

小组讨论:⑵阅读P59页小字,了解古埃及太阳历的产生过程,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⑶结合P60页阅读与思考,了解历法的发展演变。

生答:成就是古埃及人创制了太阳历;地位是古埃及太阳历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与之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师引导学生从太阳历产生的过程中谈认识。⑴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启发古埃及人总结出自然活动的规律,他们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三季,说明古代太阳历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被人们用来安排农时,指导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历法是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又是生产实际的总结。⑵古埃及人创造太阳历,一方面得益于长期的观察、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也汇合了天文学、地理学、农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两方面的结合,使生活经验上升为科学知识,用于指导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这些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勤于观察、善于总结。

生答:阅读与思考⑴儒略历继承了古埃及太阳历,公历又在儒略历的基础上修订了置闰法则,使之更为精确。⑵公历更为精确。

师评价不错,引导学生分析人们在实践中发觉历法的不足,便通过置闰的办法予以修正。此后的儒略历和公历,则进一步对闰年的设置进行了调整,使精确度大有提高。可见,科学需要不断的完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不断地努力。古埃及太阳历及其派生出的历法,是人类研究、发现掌握自然规律的成果,现行的公历仍在发挥作用。这说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应该人类共享。

师过渡:在中国古代史上谁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第七位?(生答:祖冲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数学方面的成就。

2、欧几里得:

师讲: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61页插图,认识欧几里得的画像。阅读本目,标好下列问题:

⑴欧几里得的地位;⑵其代表作及产生的影响

生答:地位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几何学鼻祖。代表作是《几何原本》,它的影响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19世纪初叶仍为欧洲最主要的几何教材。

师问:我们从小字可看出欧几里得的什么精神?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

生答:他具有勤学善思,善于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几何原本》是在明末,徐光启等人将其前6卷译成中文,才为中国人所了解。此书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成为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科学财富。

师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说明我们也曾一度领先于世界,但是到了近代落伍了。我们要努力学习,使祖国更为强大。

师过渡:浮力定律为什么又称“阿基米德原理”?下面就为你揭晓。

3、阿基米德

师问:请同学们自学本目,标好下列问题:

⑴阿基米德的地位⑵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有哪些?⑶他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生答:⑴地位是古希腊最负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杰出的爱国者。⑵贡献有:发现的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等为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曾将部分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发明了杠杆、滑轮和螺旋等各式器械。⑶学习他勤奋好学,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等精神。

师小结:⑴阿基米德所取得的科学成就,领域广、建树多。他不但有理论成果,还有许多实际发明,至今

仍在为世人造福。可见,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⑵他不但是一个学者,一个科学家,他还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他的许多科学发明都源于生活实践。如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等。他关心国家安危,为反对外来侵略而献身。可见,他爱国爱民,德才兼备。⑶其成就的取得,并非仅仅靠聪明,更多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勤奋努力,浮力定律恰恰表明工夫不负有心人。可见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取得成就。⑶我们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科学家、发明家,如东汉的张衡、南朝的祖冲之等,他们都是博学多才,成果丰硕。⑷注意古希腊这两位科学家的写法,以及各自的成就,不要混淆。

1、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是什么人创制的?()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代中国人

2、、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的科学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缀术》

D、《几何原本》

3、天平是大家做实验时常用的仪器,其原理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A、阿基米德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4、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当他慢慢地坐进澡盆时,水从盆边溢了出来。他望着溢出的水发呆,忽然高兴地叫起来:“找到了,找到了”。请问他找到了哪一科学定律()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定律

C、浮力定律

D、力学三定律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埃及人在应用科学领域中业绩卓然,其中以历法影响最大。早在公元前数千年,埃及人在长期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创制了历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几何原本》是在继承、总结前人几何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当时几何学之大成,将古代希腊的数学研究推向辉煌的巅峰,其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得到了举世公认。

材料三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⑴材料一中古埃及人在历法方面有何成就?该成就有何地位?

⑵材料二中《几何原本》的作者是谁?该著作有何历史影响?

⑶材料三中的“我“指的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他有何成就?

⑷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附答案:1A 2D 3A 4C 5⑴成就:创制了太阳历;地位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与之有直接的渊源关系。⑵作者:欧几里得;它的影响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名著,被奉为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19世纪初叶仍为欧洲最主要的几何教材。⑶阿基米德;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杰出的爱国者;成就是发现的原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等;发明器械:杠杆、滑轮和螺旋等。⑷启示:勤学善思、虚心求教、发奋努力、勇于创新等。)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古埃及太阳历,二是古希腊的两位科学家。每一部分的主题就是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的参与作用——自己去听、去看、去感受、去谈论,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因此我搜索了大量图片材料来启发点拨,结合感悟推陈出新。力求突出课堂一个“活”字,突出内容一个“深”字,突出问题一个“ 精”字,突出创意一个“新”字。给每一个学生与历史对话,与人对话的机会,倾听、鼓励、欣赏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句话说得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学得会。

教后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教案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 【内容标准】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究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东方人民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四大文明古国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难点: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导入新课】 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常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阅读教材地图,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见板书) 二、古埃及——金字塔的国度 1、古埃及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阶级社会)的文明古国(前3100年)。 2、学生阅读课文,从数据方面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为什么古埃及人要修筑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里边存放着国王的尸体木乃伊(干尸)。古埃及统治者所以费尽心力建造它们,而且越造越大,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宗教原因。古埃及人对“死亡”有独到看法,认为世界以南北走向的尼罗河为界,河东是生者世界,河西是死者世界,就像太阳在早晨从富有生机的河东升起,傍晚落到河西黄沙之中一样。因此,人死了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埋,要埋到西岸。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事,只不过到另一个世界去活罢了。为此,要保存好尸首,要有专人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要准备死者在冥世生活的住所即坟墓,还要在住所内放上食品与奢侈品,供死后消费。其次是政治原因。古埃及人无论国王还是平民生前都营造坟墓,只是国王的陵墓要比平民规模大得多。这不止因国王富有财力,更重要的是死去的国王希望用巨大的陵墓表明他不仅在世时享有无比的威严和压倒一切的专制力量,而且死后也同样享有这一切。他们的金字塔具有君临一切的威严,使人们永远感到他们的存在,永远向他们顶礼膜拜。而且,那些活着的国王也希望利用死人的伟大来衬托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学生讨论教材上有关《汉谟拉比法典》图片与文字材料,回答联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结巩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古代埃及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阶级社会的地区之一、古代埃及国家的出现、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埃及人民以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古代一大奇迹。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及《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章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二次根式的性质: (1)=2)(a (a ≥0);(2 ;( 3) ??? ??<=>== )0___()0___()0___(____2a a a a 3. 二次根式的乘除: 计算公式:___(0,0) ___(0,0) a b a b ?≥≥??=≥>?? 4. 概念: 1.2.?? ?最简二次根式:(1) (2) (3)同类二次根式: 5.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化,二找,三合并 ) (1)将每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找出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步骤:(1)“一分”:分解因数(因式)、平方数(式);(2)“二移”: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把根号内的平方数或者平方式移到根号外面;(3)“三化”:化去被开方数中的分母. 7.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运算类似,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对于二次根式混合运算,原来学过的所有运算律、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3)在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 它的特征: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 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 项.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高密四中于秀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⑴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基本内容。 ⑵知道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大致情况。 技能目标: 通过比较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对比中、苏改革概况,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探究法学习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采用师生互动方式,通过讨论完成有关知识的处理、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解决问 题的习惯。 ⑶采用表格学习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谈谈对改革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 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本国的实际状况。 ⑵通过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等史实的了解,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曲折、艰巨和长期的。教学重点:⑴了解各次改革的内容⑵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重点突破: ⑴通过学生自读课本,自主学习各次改革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次改革的特点及这些改革的共 同点。 ⑵教师组织学生在比较各次改革异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教学难点:⑴各次改革遭到挫折的原因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 通过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⑴范例教学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个改革,自己“照方抓药”,主动学习) ⑵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 ⑴合作探究法(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⑵自主学习法(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自己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2.1. 二次根式(1)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1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 当a 是正数时,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即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当a 是零时,a 等于0,它表示零的平方根,也叫做零的算术平方根. 当a 是负数时,a 没有意义. 二、概括:a (a ≥0)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说,a (a ≥0)是一 个非负数,它的平方等于a .即有: (1)a ≥0(a ≥0); (2)2)(a =a (a ≥0). 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注意: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a ≥0,即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题: x 是怎样的实数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分析 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解: 被开方数x-1≥0,即x ≥1. 所以,当x ≥1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思考:2a 等于什么? 我们不妨取a 的一些值,如2,-2,3,-3,……分别计算对应的a2的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概括: 当a ≥0时,a a =2; 当a <0时,a a -=2. 这是二次根式的又一重要性质.如果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平方,运用这个性质, 可以将它“开方”出来,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例如: 22)2(4x x ==2x (x ≥0); 2224)(x x x ==. 四、练习: x 取什么实数时,下列各式有意义. (1)x 43-; (2)23-x ; (3)2)3(-x ; (4)x x 3443-+-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教材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2) §25.1 测量 (3) §25.2 锐角三角函数 (4) 1.锐角三角函数 (4)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7) §25.3 解直角三角形 (9) 阅读材料 (13) 小结 (14) 复习题 (15) 课题学习 (18)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测量物体的高度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22c b a =+ a b B = tan

§25.1 测量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图25.1.1 如图25.1.1,站在操场上,请你的同学量出你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便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如果就你一个人,又遇上阴天,那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一种可行的方法,还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试一试 如图25.1.2所示,站在离旗杆BE底部10米处的D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AB与水平线的夹角∠BAC为34°,并已知目高AD为1.5米.现在若按1∶500的比例将△ABC 画在纸上,并记为△A′B′C′,用刻度直尺量出纸上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你知道计算的方法吗? 图25.1.2 实际上,我们利用图25.1.2(1)中已知的数据就可以直接计算旗杆的高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涉及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所满足的关系(即勾股定理),那么它的边与角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本章要探究的内容. 练习 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2.请你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测量你们学校楼房的高度.

九年级历史上:6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华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华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查理·马特改革,丕平献土,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城市兴起,君士坦丁堡陷落等史实;能归纳分析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天主教会的这一独特地位,可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宗教曾经对人类历史产生过何等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罗马天主教廷。 难点: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2、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日耳曼人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一系列小王国,西欧逐步进入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并形成一系列特点。

【新课探究】 一、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查理·马特采邑制的核心内容是什 么? 查理·马特改革实行采邑制后,加速了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的发展。查理曼统治时,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大批贵族接受采邑,其中很多人获得查理曼赐予的“特惠权”,即享有封地内的行政、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采邑逐渐变成世袭领地,大批农民沦为农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国王以下的大封建主往往把一部分土地再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贵族和骑士,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主要公爵、侯爵、伯爵、子爵、

男爵,处于最低层的是骑士。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许多封建义务;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解附庸之间的纠纷。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利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内,甚至不能支配一个不直接隶属于自己的小封建主。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就使西欧封建国家管理系统不完善、王权衰落和政治分裂,战祸连连。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等的庄园。“封建金字塔”沉重地压在广大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的身上。归纳强调: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知 识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一章化学反应第一节(P2)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 a.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 b.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3)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宏观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种类没有变化 微观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增减 进行有关的计算 应用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 ④物质总质量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面两种现象: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为什么?

2、煤燃烧后留下的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减少了,为什么? 小练 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参加了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等:将短线改为等号 注: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 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3)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进而分析: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可以讲清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二.“人文主义”概念 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清其含义; ②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③在介绍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①注意强调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一位艺术大师;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向西欧发展时的一位英国文学巨匠。 ②要求熟识课本插图和有关史料,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他们勤勉治学,献身艺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 ③“天文学领域成就”虽然安排在课文小字部分,但同样不可忽视。应该强调天文学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率先发起反对封建教会的斗争。对哥白尼、布鲁诺等一批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及新天文学理论的创立可以简要讲述,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扩展学习内容。 ④自由阅读卡《欧洲最早的印刷机》,建议穿插在“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成就”之后指导学生阅读,使相关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而引申: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⑤最后,总结出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b8长泰一中09-10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华东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长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 ( )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2.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穆罕默德生前,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B、8世纪中叶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C、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帝国最繁荣的时期 D、1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 3.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平原激战中,雅典人以少胜多重创( ) A、波斯军队 B、马其顿军队 C、罗马军队 D、西班牙军队 4.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③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④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5.下面哪项不是《马可·波罗行纪》流传后,产生的影响( ) A、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 D、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6.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7.下列关于阿基米德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 B、几何学鼻祖,对天文学、光学和音乐也有所研究 C、毕生致力于科技研究,学富五车,成就斐然 8.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与阿拉伯数字“0、1、2、3……”打交道。它的最早发明者是:()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希腊人 D.古两河流域人 9.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 10.中古时期,西欧各地的天主教堂广泛采用的建筑风格是 ( ) A、多利亚柱式 B、爱奥尼亚柱式 C、哥特式 D、科林斯柱式11.左图雕塑作品的作者是() A、米隆 B、菲狄亚斯 C、波力克利特 D、荷马 12.恩格斯称下列哪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A、达·芬奇B、哥白尼C、但丁D、布鲁诺 13.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无关的是() A、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 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的要道 C、西欧贵族和新兴商人对东方财富的炽热追求 D、“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14.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 A、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B、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C、1688年“光荣革命” D、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 15.《独立宣言》是由谁执笔起草的?()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 C、林肯 D、杰斐逊 16.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攻占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8.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回顾历史,美国总统竞选的制度开始于( ) A、列克星敦的枪声 B、1787年宪法的制定 C、北美大陆会议的决定 D、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9.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后,九年级1班的同学对如何评价拿破仑展开了激烈争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拿破仑是独裁者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 C、拿破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从未打过败仗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20、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有 ①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②革命都以暴力方式进行 ③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③ 九年历史期中试卷第1页共3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ax2+bx+c=0(a≠0). 2.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难点】 由实际问题列出的一元二次方程解出根后,还要考虑这些根是否确定是实际问题的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那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分析】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米,不难列出方程x(x+10)=900,整理可得x2+10x-900=0.(1) 问题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 解: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万册,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同样,明年年底的图书数又是今年年底的(1+x)倍,即5(1+x)·(1+x)=5(1+x)2万册.可列得方程5 (1+x)2=7.2,整理可得5x2+10x-2.2=0(2)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讨论 问题1和问题2分别归结为解方程(1)和(2).显然,这两个方程都不是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两个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 (1)都是整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归纳总结】上述两个整式方程中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通常可写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汇总

超级资料: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案全集汇总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 x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 是___________.https://www.doczj.com/doc/bd10340125.html,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A C 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 ,所以x 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所以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二、探索新知 (a ≥0)?的式子叫做二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 1 x x>0)、 、、 1 x y +x ≥0,y?≥0). 分析”;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 或0. x>0、x ≥0,y ≥0);不是二 1x 、1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1 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32且x ≠-11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2 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新课标第一网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 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九年级下册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

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世纪下半期,兴起于美国、德国,并很快扩散到西方各国。 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标志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2)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的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电力的使用使人类进入钢铁时代。 2.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卡尔·本茨 德国最著名的工程师之一。1885年,成功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 影响 汽车的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2)莱特兄弟 美国发明家,1903年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架现代意义上的飞机。 影响:飞机的发明给人类插上了非凡的翅膀,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3.爱迪生 (1)爱迪生 美国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 (2 )电器的广泛使用 从20世纪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答: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面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应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注重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也应注重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人类有利有弊,请简要说明。 答:工业革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也造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遭到严重污染。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之父”“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阐述了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牛顿力学。 (2)达尔文及其主要成就 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1859年,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生物的进化,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3)爱因斯坦及其主要成就 爱因斯坦是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终结者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物理学泰斗”。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影响:为原子弹的研制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 原子时代的大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启蒙运动 ①背景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虽然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依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严重的阻碍。壮大的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摧毁封建制度。 ②核心 理性主义。 ③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伏尔泰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把教士称为“文明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提倡自由平等,开明君主制证的君主立宪制。 答:先进的思想解放引领社会的进步。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或变革需要有长期而深刻的思想理论准备。(认识)在改革开放的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提升综合国力。 新经济政策 年11月7日(俄历10月)。 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起义者攻克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性质 无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 1、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3、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苏联国情。和平建设时期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实施 1921年3月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 1.农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 3.商业:实行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特点 社会主义与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条件,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 (6)评价 把社会主义建设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列宁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斯大林时期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经济上: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所有决策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作风盛行。 (3)启示:一个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应该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政策方针。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等。 年经济危机 年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年 ( 3)核心和基础 实施《国家产业复兴法》。 作用: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4)特点 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5)作用 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并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应不断改革创新,适时调整政策 (2)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教案华东师大版 【内容标准】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3)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考试标准】 识记:二战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改革有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究苏联解体的教训。 2、过程与方法:比较探究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必须符合实际,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艰巨以长期性。【教学要点】 要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匈牙利的卡达尔改革。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的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主要改革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评价: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赫鲁晓夫改革归于失败。 2、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评价: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导致苏联解体。 3、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评价:将市场与计划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成效。 4、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改革的成功是因为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东欧剧变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发生剧变。 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三)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正式解体。(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带来什么经验教训?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最全最实用知识点大全

第21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形如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a≥0,b≥0(b≥0,a>0). 6.实数的大小比较和估计值 (1)大小比较的方法:平方法、倒数法、作差法。 (27.绝对值、二次根式、平方的和为0,那么每个加数分别为0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 2 +bx+c=0(a ≠0),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a (a >0) a -(a <0) 0 (a =0);

12122112 11 (3)___________,(5)_____x x x x x x x x -=+=+=(1)n a x b ± =2222,(),a x mx n p x n a b a ==+=+==±若x 则若,则m 若则=b 提公因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 平方差公式: 十字相乘法: 2 2 24()24b ac b ax bx c a x a a -++=++22,102m n x x m m n --=--是的两个根,求的值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2) 因式分解法: (3) 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四开方. (4)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当b 2 -4ac ≥0时,x =____________. ( 5)换元法:2222 (21)3(21)40,()3()40x x x x x x +-+-=----= 3.配方法:将二次三项式配方: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__________. (1)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2)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有两个__________实数根; (3)b 2 -4ac <0?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__________实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0(a ≠0)的两个实数根是x 1,x 2,则x 1+x 2= __________,x 1x 2=__________. 注意:(1)22 2121212()2x x x x x x +=+-?(2)22121212()()4x x x x x x -=+-?; 注意:代入降次法也是常考题型,例: 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审、设、列、解、验、答) (1)图形(面积、体积)问题(2)经济问题(3)增长率问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史前时期的人类》: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史前时期的人类》是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原始人类的出现、三大人种的形成和氏族社会三大问题。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世界历史的开始,对以后世界历史学习起着引领和铺垫作用。而且本节课也是开始培养学生由中国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学习和思维。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的代表,了解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积累本课基本史实,采用讨论教学方法,了解人类起源于进化论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地看待人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起源的共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特点。 难点: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4、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引入基督教上帝造人说故事,与中国古代女娲造人说进行对比,深化教材,使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的人类起源说。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初一中国古代人类起源的传说对本节课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生还是首次接触世界历史,再加上知识迁移能力有限,中国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思维习惯对世界历史学习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作用。因此在初次进行世界历史的学习更需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学法 1)课前要预习,了解本单元的前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集一些人类起源、人种分布及氏族社会的资料。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法、图表法、分析对比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分组合作,互动探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组,合理搭配,让讨论、分析、研究、交流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多发言,并做好课堂笔记。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收集相关材料,通过分组合作、互动探究,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分析解决课堂内容 四、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合作、交流、讨论 1、导入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