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季常见病的防治

夏季常见病的防治

夏季常见病的防治
夏季常见病的防治

腹泻:

一般知识:夏季常见的腹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腹泻,通常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例如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急,最初可有全身不适,畏寒、发烧、腹部阵阵隐痛;接着会出现频繁的腹泻,重者一天腹泻数十次,需要及时治疗。其他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轮状病毒,进入肠道后救可能引起腹泻。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滋生大量细菌,更易引起腹泻,有人常把剩饭菜加热后吃,哪知很快就出现腹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其实,即使病菌能被高温杀死,但是他们排处的毒素仍然存在,还会随污染了的食物毒害人体,导致腹痛腹泻。另一类为非感染性腹泻,这类腹泻时因为食物过冷、过热,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借此将病菌和毒素排除体外。轻症患者口服一些理气止泻药物,就会痊愈;重症者可针对病原体抗菌治疗,甚至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夏季腹泻:

夏季来临,很多人喜欢生食瓜果蔬菜,大量饮用冷饮冷食,都会引起肠胃不适和腹泻症状。可以适当服用中药药剂(如克痢痧胶囊),止泻的同时能够条例肠胃,帮助恢复肠道机能。

预防保健:

饮食要清洁卫生。食物、饮料必须防绳、防蟑螂。剩饭菜要当时回锅、高温灭菌后冷藏;不食用腐败变质食物。

饭前饭后药洗手、便前便后更要洗手。用餐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杯盘碗筷,生吃果蔬一定要清洗干净。

就医须知:

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完善检查,避免耽误病情。例如中毒型菌痢,最初一两天内可能不腹泻,但病情严重。甚至出现抽筋、血压下降等症状,必须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肠道杆菌群的失调。

其他一些因为肿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泻需要及时治疗。

中暑:

1、一般知识:

是指在高温坏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组急性疾病,可分为:热衰竭、热痉挛和热射病。

2、中暑的因素:

高温坏境,烈日下曝晒。

中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时间长

睡眠不足,过度疲劳。

大量出汗,水分补充不足。

3、症状及表现

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

大量出汗、口渴、发热、乏力。

皮肤灼热、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全身肌肉痉挛,四肢肌肉痉挛性剧痛。

头剧痛、晕厥、惊厥至昏迷。

4、应急处理:

立即脱离高温坏境,迅速降温。

保持呼吸道通畅,舒展体位,吸痰。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预防感染、营养抗生素。

中医药治疗。

5、饮食与预防

一般预防

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

注意休息,调节劳动强度

室内要通风,要多洗温水澡散热,避免体温升高。

不过度喝冷饮。并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渴了以后再喝水。

饮食调节:

科学合理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吃豆制品,补充植物性蛋白。

食用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含低的食品及时补充蛋白质。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细菌性传染病与肠道寄生虫病 同学们,炎热的夏季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由于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特别频繁,蚊蝇和细菌繁殖特别快,从而使我们身边患有肠道传染病的同学特别多。那么,在这炎热的夏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呢,从哪些方面做好预防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夏季最容易发生的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及易引起暴发流行。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口传播和粪便传播。例如,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它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物,饮水或食具,通过苍蝇、蚊虫等为媒介污染食物或用具,经口感染。急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在夏季如果食物或水源被严重污染,就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 (1)病原体繁殖快:当温度升至21℃以上时,细菌繁殖速度加快,35—37℃时细菌繁殖最为旺盛。夏季湿热,是病原体繁殖最恰当的时候,容易形成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 (2)胃酸酸度低:(人体正常浓度的胃酸能杀死各种病原体,防止它们侵入人体。但在夏季,人体为了调节体温,体表血管扩张,内容量相对增多,以适应外界高温环境,而胃肠道则出现相对贫血;热天出汗多,体内盐分排出也多,血液中氯离子浓度相对减低;)夏秋季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常常会冲淡胃酸,使病原体乘虚而入,尤其是喝生水,更容易得病。 (3)苍蝇多:夏季节苍蝇大量繁殖,苍蝇到处乱飞,而且在取食过程中边吸收边排泄,使大量细菌污了食物,人吃了以后就易感染肠道传染病。 平时我们不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如吃了腐败变质的食品、食用了被苍蝇等害虫爬过的食品,喝了生水,吃了没有清洗干净的瓜果,饭前不洗手等都容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那么,如果患有肠道传染病,它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怎么样传播呢? 病原体随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除后,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接苍蝇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除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针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我们同学自身应做好哪些预防措施呢? 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知识

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知 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知识夏季温度较高,入伏以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大,而空气中的含氧降低,会给心肺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造成不利影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工作和运动人体消耗较大,大家应提高防范措施,预防中暑及其它疾病的发生。夏季是肠炎痢疾、中暑、心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等多种疾病易发期。现为大家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病的预防常识: 1、夏季肠道疾病多见于:急性肠炎、胃肠炎、痢疾、食凉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胃肠道疾病多见症状: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急性高热等症状。胃肠疾患轻症患者可均情服用:胃肠安、藿香正气水、氟哌酸、黄连素片。腹泻次数增多或大便中含有粘液及脓血便,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高热而无明显腹痛、腹泻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化验检查,确诊疾病性质进行治疗,防止因脱水使病情恶化。 预防:生吃蔬菜水果或冷藏食品要切实加热消毒后再食用,冷食和冰镇饮料要适度,鱼蟹类水产品要选用鲜活品种当日食用且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少吃隔夜餐的饭菜;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不喝生水,防治水污染;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2、中暑:中暑是夏天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由于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出汗过多或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内科急症。 中暑症状:全身疲劳无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汗多或无汗,肌肉痉挛,严重者昏迷危及生命。

防治:第一,当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或轻度中暑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地方休息,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第二,应将昏倒的患者迅速抬到环境凉爽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有条件者,一方面可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擦身。同时,还可以用风扇向患者吹风。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民间的刮痧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上述治疗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停滞。第三,病人清醒后,可以适当给病人喝些凉开水,最好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第四,若患者出现体温大于38℃、面红,大汗,皮肤灼热,血压下降,脉快虚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预防措施:在高温环境中工作、锻炼的人员应加强通风隔热措施,合理休息膳食搭配合理,补充含盐水分,适当掌握锻炼的强度和时间。特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肺功能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此季节中要科学安排日常生活,定期检查按时服药,防止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3、心血管疾病: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因此加重了有心脑肺疾患病人的心肺功能负荷。患有心肌缺血、高血压、哮喘的病人如出现胸闷、憋气、胸痛、心律不齐或出现上腹痛、后背痛、牙痛时应及时进行检查,防止突发病情变化。 防治措施:病人应经常检测血压,胸闷胸痛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含服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急救药品。若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宜防脑卒中:盛夏季节,气候炎热,往往会引起人的食欲减退,所摄入的营养相对减少;与此同时,由于昼长夜短,睡眠往往不足;烈日灼灼,体

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95%)和继发性高血压(<5%),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 分期 目前国内仍沿用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见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骤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第一期尚无器官的损伤,第二期已有器官损伤,

但其功能尚可代偿,而第三期则损伤的器官功能已经失代偿。 按舒张压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三度: 轻度:舒张压12.7~13.9kPa(95~104mmHg) 中度:舒张压14.0~15.2kPa(105~114mmHg) 重度:舒张压≥15.2kPa(115mmHg) 根据中医辩证可将本病分为三型: (一)“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舌尖边红、苔黄、脉弦有力。 (二)“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舌红而干、薄苔或少苔、脉弦细或沉细。 (三)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舌质淡嫰、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紧。诊断依据 1.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60mmHg或/和舒张压90-95mmHg,为临界性高血压。 2.单纯血压升高,不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一期高血压;同时合并上述器官任一的结构损害者为二期高血压;出现上述器官任一的功能衰竭或失代偿者为三期高血压。 3.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治疗

常见疾病预防常识

病毒性肝炎 1、病毒性肝炎,是指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牡蛎、螃蟹等均可成为甲肝病毒携带物。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癌或肝硬化。 2、主要症状: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黄疸。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无任何肝炎症状。 3、应急要点: (1)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3周的隔离。 (2)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工作的肝炎病人,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3)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15分钟以上。 (4)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使用过或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消毒。 (5)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消毒液或漂白粉对便池消毒。 (6)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不要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如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 4、日常预防 (1)养成用流动的水勤洗手的好习惯。 (2)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3)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5)不喝生水。

流感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发病快,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主要症状:重则发烧在38℃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轻则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患流感后,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人死亡。 3、应急要点: (1)有流感症状时,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开窗通风。 (2)发生流感时,尽量避免外出活动;不要去商场、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 (3)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餐、分室居住。 (4)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5)重病人应在医院隔离治疗。 4、日常预防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1)无论何种原因,如身体持续发热,都应尽早就医。 (6)必要时定期注射流感疫苗。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 目前疫情形势 (一)肠道传染病:今年全省手足口病自4月下旬开始出现逐步上升态势,估计疫情发病高峰在5—7月份。今年手足口病仍为多种病原共存,以散发病例为主,托幼机构有聚集性病例出现。根据我省和周边省份疫情情况,专家预测,我省出现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大面积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出现流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呼吸道疾病:我省流腮、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自去年冬季以来发病比往年显著升高,出现夏季高峰。流腮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多为学校、托幼机构的聚集性病例。猩红热发病年龄以2—14岁为主,以托幼儿童、学生发病为主。 (三)媒介生物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乙脑、疟疾等虫媒传染病一直处在较低发病水平,乙脑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今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比去年同期疫情明显上升,男性农民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 夏季传染病防控原则 预防夏季高发疾病,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叮爬过的食物;二是搞好粪便管理,清除垃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蝇孳生地,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防止蚊虫叮咬;三是生活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一旦患病后要自觉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该加强晨、午检,患者污染的器具应该煮沸和洗烫消毒;四是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关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信息,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正规检查和治疗。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和儿童等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

夏季常见鱼病防治

夏季常见鱼病防治 高温高湿的夏季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变坏,高温、水质、饲料等因素往往引起鱼病发生,必须及早防治,正确诊断,才能保证鱼类旺食速长,高产高效。 分类防治 细菌性鱼病 1、草鱼、青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治疗这“三病”,可用“灭菌灵”进行有效防治。发病初期每50公斤鱼用药1小包即可控制。 2、鲢、鳙鱼的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细菌性烂鳃病:亩用生石灰15—20公斤,全池泼洒,即可得到有效防治。 白头白嘴病:主要危害鱼种和鱼苗,用呋喃唑酮—均匀泼洒全池,或按每50公斤鱼体重5—10克投喂口服,效果理想。

病毒性鱼病 由病毒引起的鱼病,草鱼危害最严重,有效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免疫注射疫苗。 水质性鱼病 水质性鱼病是因不良水质引起的鱼病,其主要症状是泛池,治疗方法:及时灌注清水,开动增氧机或者泼洒化学增氧剂“鱼浮灵”或“过氧化钙”进行急救。 在正确诊断出鱼病之后,确定用药时,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药物在混合使用时要谨慎。如漂白粉、硫酸铜、敌百虫均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 2、对症下药,不要胡乱用药; 3、药物要充分溶解之后才能使用; 4、轮换用药,综合预防,避免单一用药; 5、注意药物质量,药物变质失效,不能使用。用药时,注意药物的安全浓度。 内外预防

预防体外鱼病每天捞尽食场中的饲料残渣,定期清除水中漂浮的青草和霉变的饲料,保持水质、食场清洁及饲料新鲜。同时,用竹秆或草辫做成三角形或四方形的食场框,每边挂一只竹篓,篓口露出水面,篓内装入100克漂白粉,每天换药1次,连续3天,以消毒食场。也可用硫酸铜100克和硫酸亚铁400克装入布袋,每月挂3天,每天换药1次,可有效预防草鱼中华鳋病、鱼种的寄生虫性鳃病和皮肤病。此外,用新鲜青松毛15—20公斤,分成4—6把,在食物框架上浸挂一周取出,预防锚头鳋效果也很好。 预防体内鱼病在饲料中拌药投喂预防。草鱼、青鱼的肠胃病,可用大蒜预防,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公斤,与200克食盐一起捣碎,拌在面粉糊中,同饲料一起连喂4天。也可用磺胺胍5克或干地锦草250克同饵料一起连喂6天进行预防。每100公斤鱼用地锦草、庆大霉素药粉1公斤拌饵料,连续投喂4天,可有效防治烂鳃病。每100公斤鱼用4%碘液30毫升或碘酒60毫升制成药饵投喂4天,可防治青鱼球虫病。 特殊性鱼病的防治

日常生活常见病预防小常识

四季常见疾病与预防 内容提要:据世界卫生组织50多个国家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对各种疾病最好 的治疗还是预防。因为,很多病不从预防着手,到了晚期一点办法都没有。任何高科技都不可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就像一件衣服破了一个口子,找世界上最好的裁缝来,还会留下疤痕一样。所以,最好的医生是不让病人得病的医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年四季中,应该注重一些常见疾病与预防。本文涉及四季中一些常见疾病与预防,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加强对疾病的预防。 关键字:季节、常见疾病、预防、 前言: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我国每年因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总量的14%还多。 2004年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博士访华时曾说,大量被称为现代文明病的慢性疾病,已经对中国人构成巨大威胁。当今社会,提前衰老,提前得病,提前死亡成为普遍现象。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我的幸福十分之九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健康就是一切。”当一个人拥有财富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当没有钱的时候,他更需要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的身体是他唯一的本钱。如今,很多健康意识较强的人都会去做定期体检。但是,目前各种医院的检查只能对已经产生的疾病进行诊断,一旦确认有病,往往又会因发现太晚而束手无策。 春季常见疾病与预防 临床实践证实:温差较大的春季,是各类疾病多发的季节,急性病患者的就诊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在春季和夏天。春天和夏天由于气候炎热,各种细菌和霉菌繁殖迅速,食物如果储存不科学极易被细菌和微生物所侵蚀,将食物污染。人如果不注意误吃了这种食品,就会引发肠胃疾病,轻者会出现胃部不适和拉肚子,食欲减退,重者会出现脱水和高热。 发病特征:通常有潜伏期,1—2 天,根据人的体质和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可把急性痢疾分为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三种。普通型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为6—8 天。轻型的主要症状是: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 天。中毒型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 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其预防和治疗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痢疾病人时,应该及时的隔绝,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

夏季如何防治皮肤病

夏季如何防治皮肤病 夏日来临,不少MM换上今季流行衣裳,可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原因在于MM的脖子、背部、腰部等部位生出一个个讨厌的痘痘、红斑、水痘等,有的由于抓痒常可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出现皮肤渗液、糜烂、结痂。后背还有生完“痘痘”留下来的痕迹。为此,上海莱亭医院对消费者对健康肌肤的认识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常见的皮肤问题给85%的消费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但当被问及他们认为的健康肌肤的标准时,排在第一位的是肌肤细腻柔滑、有弹性,而“肌肤清洁,没有细菌滋生和感染”仅列第四位。 【热痱】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分白痱、红痱、脓痱三种,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防治:平时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特别是颈部、腋下等皱折部位。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生了痱子不要用手抓,不要用强碱性肥皂洗。 【粉刺(痤疮)】 青春痘有区域性,多数长在脸部、胸部、背部。表现由轻到重,黑头粉刺、白头粉刺、炎症性的丘疹、脓泡、囊肿、结节、把很、萎缩等表现,轻的出现在脸上,重的到背部胸部。主要是由于青春发育期,皮肤呈油性,面部有微生物,较多见如棒状杆菌、遗传这四种原因造成作厂的发生。 防治:口服与外用,系统用药同时治疗。青年男女应经常用含硫磺的肥皂和温水洗脸,脸上油多的不要涂抹油脂多的化妆品,不要用手去挤压,少吃脂肪、糖、辣椒、葱蒜等食物,少饮酒,多吃蔬菜和水果 【湿疹】 炎热引起湿疹的发作或加重,开始可能只是单纯的汗液积留于皮肤表层内,形成痱子,接着引起皮肤发红、发痒发炎反应,再经抓搔不当处理,引起皮肤湿疹变化,甚至造成二度病菌感染,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湿疹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如穿着闷不通风的衣服、肥胖者、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空调排气不佳等,汗液滞留刺激皮肤,造成许多继发的炎症反应。 防治:针对引起湿疹的原因,平时多注意环境及衣物的通风与舒适,并保持身体清洁干爽,不要过度肥胖,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病轻微时,有可能自行慢慢消失,若病情严重,则需找医师治疗,以免因皮肤发炎,发痒产生的困扰,影响工作及睡眠,甚至二度感染后增加治疗上的困难。 【夏季皮炎】

(在校学生)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

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夏季常见疾病防治知识讲座

精心整理夏季常见疾病防治知识讲座 同学们,你们好! 暑期来临了,为了让大家渡过一个有意义的,安全的假期,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夏季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急救常识。 一、中暑的预防与急救 ?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三)出现中暑症状的处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病。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有的还可引起并发症,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二)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原因 1.夏季气温高,温度大,容易造成食品的腐烂变质。

2.夏秋季节多有各种瓜果、凉拌荤素菜或冰镇饮品,如果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极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人们食用后感染机会增多;冷凉食品进食过多、过快或腹部受凉。 3.夏季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人们往往休息、饮食不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4.夏秋季节苍蝇和蟑螂滋生,容易造成食品的污染。 : 1 吃剩的食物应及时放在冰箱内冷藏,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在采购食品时,应买经过安全检查和处理的食品,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即使对于盐腌过的食品,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致病性嗜盐菌就可能在盐腌的食品中繁殖。

6种夏季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办法

6种夏季常见疾病及其预防办法 ■细菌性痢疾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据专家介绍,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 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部 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症状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并伴有感染性休 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它除了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外。还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一般是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易发生食源性暴发,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 预防细菌性痢疾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 生食品的碗内。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另外,要少吃 油腻、多吃清淡食物,不要吃隔夜菜,打开的水果,如西瓜尽量要 一次吃完或用保鲜膜将其封好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即使放到冰 箱里,时间最好也别超24小时。 ■手足口 除了细菌性痢疾,夏季还有一种高发于儿童的肠道传染病就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或者疱疹,少数患儿会并发肺炎、脑炎、心肌 炎等,甚至导致死亡。除了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外,患者说话、打喷嚏、咳嗽等都可以传播该病。另外集体生活中使用共用的玩具、餐具、密切接触都可能造成疾病传播。5-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如何预防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间,家长要尽量减少带儿童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护理、接触儿童前,注意洗净双手;儿童的衣被要勤晾晒;注意 室内空气流通;婴儿的奶瓶使用前后要洗净消毒;不喝生水、不吃生 冷食物。如果出现手足口病例,患儿使用过的玩具物品要进行清洗 消毒,防止感染他人。 ■热中风 每当炎炎夏日,中风病人就会剧增,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中风的两个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 30度以上的盛夏,而在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 夏季气温高,人体会大量排汗,丧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时补充,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或心脑血管病的 老年人来说,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会增高。 如何预防 专家提醒,老年人夏季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不渴也要多饮水,并且适当补充盐分(每天每人摄盐量不得超过5克)。半夜醒来时适 量喝点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大有好处。空调温 度控制在27至28摄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 持室内空气清新。 ■热感冒 夏天许多人为图凉快,喜欢在热得满头大汗时冲冷水澡,睡觉、工作都长时间开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较大,加之夏季许多人食欲 减退,运动减少,抵抗力下降,这些都容易引起夏季感冒。 如何预防 高温天气会消耗大量体液,所以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多喝水,饮水要少量多次,一般每次以300毫升至500毫升为宜,必要时可以喝

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上).docx

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上) 夏天天气炎热,气候潮湿,便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加之人们出汗多,皮肤表面湿度大,可以使上述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造成皮肤感染;夏季人们穿着单薄,皮肤暴露部位较多,但这时阳光直射,日照时间长,因日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病也相应增多;另外,夏季也正是蚊虫大量孳生的季节,来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中由于蚊虫叮咬以及因昆虫引起皮炎者也非常多。那么,在夏季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皮肤病呢?下面谈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防治问题。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1.脓疱疮(黄水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小儿常见。好发生于面部、头皮和四肢,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脓疱,疱壁薄,容易破溃,流出黄色脓液,干燥后表面结黄或灰色痂。皮疹可因为自身传播而向周围蔓延。常有瘙痒感觉。严重者可伴高热,出现败血症,由链球菌感染者还可并发急性肾炎。 2.毛囊炎、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炎症。毛囊炎表现为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中心有毛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自觉轻度痒痛。疖表现为圆锥形毛囊性炎性丘疹或结节,中央逐渐坏死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自觉灼热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 3.丹毒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为皮肤、皮下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开始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及恶心等前驱症状。皮损好发于小腿和面部,表现为境界明显的鲜红色水肿性斑片,表面紧张发亮,有时中央可出现水疱,有灼热感。 4.红癣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常见于男性成人。好发生于腋窝、腹股沟、臀缝、第四五指间等皱折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红色至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有糠秕样鳞屑。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5.腋毛癣发生于气温湿热季节,病原菌为纤细棒状杆菌,仅感染腋毛或阴毛,而患部皮肤正常但多汗。表现为腋毛或阴毛毛干上出现黄色、红色或黑色集结物,使毛干变脆易于折断。患者无自觉症状。 对于以上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预防,应以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以保持皮肤清洁为主,如勤洗澡、勤换衣服。防止各种皮肤损伤,例如昆虫叮咬后应避免搔抓,以防抓破皮肤继发感染。因脓疱疮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如果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场所发现患者,应及时隔离,并对患者的衣被等用具和居住环境进行消毒,以防疾病传播。 一旦您不幸患了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及时治疗,治疗时要根据皮损情况和有无全身症状选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全身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先锋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如果对上述药物过敏者,还可以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等,其中治疗红癣应首选红霉素。局部治疗主要选用杀菌、消炎的药物,如脓疱疮脓疱完整时,可外搽5%硫磺炉甘石洗剂,如脓疱已破溃、结痂,可选用3%硼酸溶液、0.5%新霉素溶液或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或冷湿敷,而后再外搽莫匹罗星软膏、红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幼儿园温馨提示: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随着夏季临,气温和湿度升高,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那么,如何预防传染病? 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一、夏季常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2、蚊媒传染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二、为什么夏季容易发生各类传染病? 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是各类传染病容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在夏季是繁殖高峰期,它们携带的各种病原体易污染水、食物、环境,使人类得病。天气炎热,人的体能消耗量大,喝水多减弱了胃肠功能和抗病能力,易致病。 三、临床表现 1、伤寒:潜伏期1-2周,起病缓,体温上升,持续性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无力,皮疹,肝脾种大。

2、霍乱:无痛性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日10多次以上,迅速严重脱水。 3、痢疾:起病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量少,有粘液脓血便,日几次到10多次以上。 4、疟疾:寒战发热,体温39℃以上,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全身疼痛、乏力,间歇性或隔日发作。 5、登革热:起病急,畏寒,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出血。 6、流行性乙型脑炎:起病急,全身不适,头痛,高热、恶心,呕吐为喷射状,惊厥抽搐,儿童多见。 7、钩端螺旋体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呈弛张热,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乏力,眼结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 8、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全身疼痛,乏力,头痛,眼眶痛,腹痛,面额、胸部出血潮红,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少尿。 四、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也是投资小,收效大的预防举措。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

常见病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 凡裸眼视力低于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

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积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营养,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对餐饮人员及儿少机构的相关人员应定期体检,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及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及消灭苍蝇。 人的鼻腔、咽、喉部是肺呼吸前端通道,称做上呼吸道。发生在这些部位的急性炎症称之为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引起,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感冒的一种,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经常开窗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变化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均衡饮食,充分休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 二、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主要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四、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

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二)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三)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四)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五)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英文简称为SARS。目前已确定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的变异体。该病主要

冬季常见病防治知识

冬季常见病防治 一、流感和感冒 疾病成因:秋冬交替时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变大,常人最需提防的就是流行性和普通性感冒的侵袭。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主要症状: 1、流感表现为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发烧在39摄氏度以上,还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2、普通性感冒表现为喉咙痒痛、鼻塞、流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轻度发烧、头痛和咽痛。一般来说,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流感或感冒找上门来。 应对措施: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要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多服用维生素C。 4、要注意通风,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还要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等。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到人多的地方最好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注意:打喷嚏说明身体虚寒。 护理要点:

1、需要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肺炎病人取半卧位并吸氧,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2、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高热时,可能冰袋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等物理方法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 二、慢性支气管炎 疾病成因: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感染、长期吸烟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老人、吸烟者、患有慢性病和免疫力低的人(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肿瘤等)。这是因为在秋冬换季时,如果受凉,抵抗力又差,就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严重的甚至病情会持续1到2个月,有的直到天气转暖时才会缓解,而且病情也容易反复。 主要症状: 1、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应对措施: 1、要在生活起居上多注意,饮食要适度,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 2、要注意保暖,别着凉,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危人群来说,“秋冻”不可取。

最新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内容)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一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 一、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 二、人是怎样感染上H7N9禽流感的?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也可以被感染。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主要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四、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清洁口鼻后应及时洗手。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二)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不购买无卫生检疫的活禽。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三)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四)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五)一旦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有无外游或与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之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为“非典”,英文简称为SARS。目前已确

药店营业员培训----夏季常见病防治

药店营业员培 训 :湿疹 夏季常见病防 治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特点是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常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常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本病可泛发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些部分。根椐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和皮疹的性质特点,中医有不同的名称,泛发性的称为浸淫疮、血风疮、粟疮,局限性的分别称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乳头风、脐疮等。本病西医也称湿疹。 湿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湿疹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二)环境因素 洗衣粉,人造织物、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反季食品,居室清洁剂、杀虫剂道路的沥青路面,马路旁绿化植物的花粉等制药厂的抗生素,如使用化妆品及猫、鹦鹉等 (三)感染因素 某些湿疹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 (四)饮食因素 牛奶、鸡蛋等; 如葱、蒜、洋葱、羊肉等; 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酒、芥末、胡椒、姜等; 某些生吃的食品,如生葱、生蒜、生西红柿,生食的某些壳类果实,如杏仁、栗子、核桃以及某些水果,如桃、葡萄、荔枝、香蕉、菠萝、桂圆、芒果、草莓等; 某些富含细菌的食品,如死鱼、死虾、死螃蟹以及不新鲜的肉类,某些富含真菌的食品,如蘑菇、酒糟、米醋等; 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 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这些食物除了引起食物变态反应外,近代食物生化研究发现,在香蕉的皮中可以分离出组胺物质,在香蕉、菠萝、茄子、葡萄酒、酵母中含有很高的组胺成分,鸡肝脏、牛肉、香肠内亦含有相当高的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