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半岛状态-中美战略博弈之聚焦点

朝鲜半岛状态-中美战略博弈之聚焦点

朝鲜半岛状态-中美战略博弈之聚焦点
朝鲜半岛状态-中美战略博弈之聚焦点

第33卷第3期2016年7月东 疆 学 刊

DongjiangJournal

Vol.33No.3

Jul.2016

□朝鲜半岛问题研究

朝鲜半岛状态:中美战略博弈之聚焦点

金强一

[摘 要]中美两国正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进行战略博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很多论者实际上并不清楚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究竟博弈什么或者想博弈出一个怎样的结果。通过对中美两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框架及目标加以解读,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美正在围绕朝鲜半岛的某种状态进行着战略博弈。就战略结构而言,美国需要朝鲜半岛保持持续的、适度的、可控的紧张结构;而中国的战略体系则要求朝鲜半岛是和平的、稳定的、合作的。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朝鲜半岛的状态能否满足其战略需求。

[关键词]朝鲜半岛问题;中美战略博弈;理想模型研究方法;聚焦点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6)03-0039-08

[收稿日期]2016-04-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边大国战略框架之中的朝鲜问题及中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XZZ015。

[作者简介]金强一,男,朝鲜族,延边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教授,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协同中心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朝鲜半岛问题。(延吉133002)

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制裁朝鲜的2270号决议案。在这一决议案出台之前,人们非常关注中国相关政策的变化,讨论的焦点集中于中美在朝鲜半岛进行的战略博弈问题。在这一争论中显然有一些需要慎重讨论的议题:一是,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正在进行怎样的战略博弈;二是,朝核问题是不是中美战略博弈的议题;三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所进行的战略博弈将会形成怎样的结果和格局。

第一个议题要讨论的是,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的哪一个层面上进行所谓的战略博弈以及中美都想在这一战略博弈过程中得到怎样的战略效果。预期效果是所有设计战略的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但中国的很多学者并不清楚我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想得到怎样的战略效果,因此,很多学者的讨论都显得比较盲目。中国和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进行所谓战略博弈是事实,但是,如果我们不清楚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正在博弈什么或者想博弈出怎样的结果这些最为基本的问题,将会形成理论和实践的误区。比如说,如果我们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有可能会不自觉地迎合美国的战略目标;第二个议题要讨论的是,中美之间在朝核问题上是否展开了战略博弈,或者说,朝核问题能否成为中美两国战略博弈的议题。朝鲜的核问题已经持续了二十几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事实上陷入了“囚徒困境”之中,即在这一问题上无论选择怎样的政策均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结果。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念深处,仍然有一个与美国博弈的思路,由此丧失了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最佳时机;第三个议题要讨论的是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博弈可能导致的各种状态,由此分析出对我国有利的朝鲜半岛的状态应当是什么样的。从方法论上来说,我们要明确地建

?93

?

构分析这一问题的理论坐标,这一坐标就是我国的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的目标。由此坐标,我们便可分析中美两国的战略博弈所能产生的各种状态及其对我国的利害得失。近年来,朝鲜半岛问题成了学界的热门话题,也不乏激烈的争论,但是却没有明确的结论。究其原因在于,在这一争论中,学者们缺乏能够说明问题的理论坐标,以致历史的、情感的和传统的认知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们的逻辑思路,因此也就难以回答我国的战略体系究竟需要怎样状态的朝鲜半岛。

现在朝鲜半岛问题呈现出了非常复杂的状态,我们不仅要理清各大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博弈的各个层面,还要分清可博弈的问题和不可博弈而只能合作的问题。如朝鲜的核计划那样足以打乱所有国家战略框架的问题是不可博弈的。如果坚持在这一类问题上进行博弈,那就等于玩火。那么,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究竟进行着怎样的战略博弈且各自想博弈出怎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是围绕朝鲜半岛的某种状态的博弈。本文将从中美两国战略体系及目标的分析入手,首先确定这两个国家的战略体系所需的朝鲜半岛的某种理想状态,进而阐明中美两国在这场博弈中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及可能出现的博弈结果。应当说,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不同的战略利益,而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这种以本国利益为目标的战略博弈有可能导致出全然不同的东亚区域图景,甚至可以影响世界的格局。

一、中美在朝鲜半岛进行的战略博弈之方法论问题

中美在朝鲜半岛进行战略博弈的方法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其一是,中美在朝鲜半岛正在博弈什么或想得到怎样的博弈结果;其二是,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中美各自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战略博弈都是欲实现理想状态的行为,因此,这种战略博弈不仅需要趋利避害,还需要达到某种战略目标。战略博弈的目标不仅在于战胜对方,也在于实现自身所设定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说,就方法论层面而言,战略博弈的问题首先是想博弈什么并想博弈出什么结果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与战略博弈各方的战略目标紧密关联的问题。因此,要分析中美在朝鲜半岛所进行的战略博弈就需要明确认识中美在东北亚区域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为了分析这一问题,笔者导入了理想模型研究方法,[1](140~156)其要点有两个:一是,建立博弈双方战略体系的理想框架,这是分析问题的理论坐标。各国在一些区域进行所谓的战略博弈,其目的就在于追求某种战略目标,因此,必须把博弈双方正在博弈什么并想博弈出怎样的结果这个问题置入到这一战略目标的框架内加以解读,由此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比如,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美国究竟追求怎样的战略目标是分析其朝鲜半岛政策及相关问题的前提;中国亦如此,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产生于其东北亚区域的战略目标,正由于此,就有必要与美国等周边国家进行所谓的战略博弈。在有些问题上博弈各方的战略体系具有兼容性,而有些问题则是不可兼容的,由于战略目标的不同,所以会出现合作与博弈的复杂关系。例如,朝鲜的核问题具有足以打乱所有周边国家战略体系的危险性,所以,虽然在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或采取怎样的战略对应的问题上各国有一些分歧,也有些国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朝鲜的核问题来达到另外一些战略目标,但从总体性质上讲,朝核问题是一个不可博弈的问题,因此,各国除了真诚而紧密地合作之外别无选择,即在这一问题上各国的战略具有一定的可兼容性。但我们又可以看到,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显然利用朝鲜的核计划来实施另一层面的战略计划,这就是以此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等周边国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并不是利用核问题本身,而是利用由核问题引发的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自“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以来,美国显然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激活了其同盟体系,并形成了全方位挤压中国的战略态势。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这种战略态势显然对中国构成了安全困境,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并不利于中国的发展战略,如果不改变这种紧张结构,中国的所谓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便无从谈起;二是,各国的战略均需要实现其目标的理想环境,这也是建立理想模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进行博弈是要使朝鲜半岛呈现他们所需要的某种理想状态,使其

?04?

纳入到本国的战略框架之中,所以双方都以能否实现这一状态作为博弈中获胜的客观标准。朝鲜半岛的未来局势可以呈现出分裂对峙、武力冲突、和平统一等多种状态,而每一种状态对于各国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其利害得失要以参与博弈的各方的战略目标及其需求而定。例如,从美国的战略目标来看,遏制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发展并挤压其发展空间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朝鲜半岛具有紧张结构的分裂状态,因此,如果美国已设定了遏制中国等国家为目标的战略体系,那么,其最佳的战略选择将是保持朝鲜半岛持续的、可控的和适度的紧张结构;而从中国的角度看,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会严重挤压其东北亚区域发展空间,因此,其战略体系应当选择朝鲜半岛和平的、稳定的、合作的状态,而不是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也就是说,中美事实上围绕这种自以为理想的朝鲜半岛的某种状态进行着战略博弈。

在战略博弈的过程中,哪一方占据着博弈之制高点也是战略博弈中极为重要的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在博弈过程中是否处于支配地位的问题。如果有些国家在博弈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那么,这些国家就较容易接近其战略目标;相反,如果某些国家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那么,这些国家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博弈各方要相应地制定出有利于本国的战略方案。

博弈各方在博弈的过程中占据怎样的地位取决于其战略目标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些国家在博弈过程中较容易构筑其理想环境,这些国家将占据博弈的支配地位,反之亦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我们看到美国常常处于主动地位而中国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战略博弈的现实环境有利于美国而不利于中国。美国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在于维持其霸权地位并遏制中国,为了这个目标,美国会尽可能地利用朝鲜半岛的分裂和紧张状态,但是这种紧张结构却只能使中国陷入安全困境之中。因此,在目前的博弈过程中,美国事实上占据了支配地位。在近二十多年的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显然常常陷入被动状态,这与中国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被动地位有直接关系。如果中国所希望的朝鲜半岛稳定、和平、合作状态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支配与被支配的地位将会长久、持续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博弈过程。

另外,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及博弈过程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将陷入明显的“囚徒困境”之中。例如,虽然朝核问题是不可博弈的议题,但在选择怎样的政策的问题上,中国会感到左右为难。中国摆脱这种“囚徒困境”的路径似乎只有两条,但在每条路径上都有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条是说服或逼迫朝鲜放弃核计划。现在看来说服朝鲜放弃其核计划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性,正由于此,中国在2270决议上投了赞成票,但是这样一来又担心过度的制裁会引发朝鲜半岛的动荡局势。如果为了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而维持以往的政策基调将会面临更大的安全困境。朝鲜的核危机形成以来,事实上中国在很大程度上非常关切朝鲜的安全,但朝鲜并不领情。相反,朝鲜从中国的软肋切入持续地恶化局势,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同盟体系的强化。中国所面临的是这样一个困局,如果缓解对朝鲜的压力就有可能形成新的绥靖政策,而如果强化对朝鲜的制裁就有可能导致朝鲜半岛形成不可控的局势;第二条是要求美国不要利用朝鲜的核问题来挤压中国,并要求美韩同盟的机能限定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而且要不顾美国的全方位压力(如南海问题)与其在朝鲜核问题上进行相应的合作和沟通,这似乎是一件矛盾的事情。也就是说,朝核问题所引发的另一层面的博弈正在直接地影响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由此出现了中美一面要合作而另一面又要博弈的极为尴尬的局面。

虽然在朝鲜半岛所进行的战略博弈过程中,中国居于被支配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陷入战略的被动,然而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却需要高度的外交智慧和不断努力。

二、中美战略框架所需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

通过理想模型的建立,可以较为客观地理解中美两国正需要怎样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这是解读博弈双方各自朝鲜半岛政策的前提。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亚太战略体系明显地以“合作与控制”为基调来试图达到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的战略目标,其中,如何遏制中国等

?14

?

能够挑战其霸权地位的国家成了这一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美国的战略之所以是“合作与控制”并行的基调,是因为美国必须确保在这一区域内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就需要与域内各国进行相当程度的合作,而为了确保其霸权地位并遏制挑战势力,就需要大范围地介入和控制。这一战略不仅需要政治与经济相对分离的二元结构,而且也需要战略性支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正在形成广泛的二元结构,即政治上的对立、对峙并不影响经济上的交流,这是美国实施其亚太战略的根基。而另一方面,为了控制这一区域就需要战略性的支点,这个战略支点指的是美国的同盟体系。但是,广泛地介入东亚区域事务仅靠同盟体系是不够的,因为,这种同盟体系亦需要维系其存在的周边环境,也就是说,它需要这一区域内的一定的紧张结构。如朝鲜半岛问题、南海问题等实际上为美国广泛介入东亚事务提供了理由,于是这些问题便成了可利用的战略支点。这些支点不仅可以激活美国的同盟体系,而且还可以起到挤压中国等挑战势力发展空间的战略效果。从这种意义上讲,美国所需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是持续的、可控的、适度的紧张结构。如果朝鲜半岛的局势不可控就会产生打乱美国战略体系的效果,朝鲜的核计划就是一个例子。但是,朝鲜半岛局势过于缓和或和平统一,美国就会丧失介入之理由,其同盟体系亦将失去根基。因此,对于美国来说,朝鲜半岛问题是个问题,但是,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也将是个问题。[2](140~156)

适度可控的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对于美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不如此,美国便无法形成其所谓亚太战略,也无法有效地遏制中国。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以“中国作为东亚和东南亚支配力量的出现,与历史已经证明的美国利益相悖”这样一个假设性前提,描绘了中国崛起之后中美发生战争状态并导致美国节节败退的图景。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假设的逻辑前提是朝鲜半岛的统一。按照他的假设,朝鲜半岛的统一将会导致美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和驻日美军的削弱,进而形成中国大陆和台湾和解的局面,由此导致中国势力在东亚区域的极大扩张,中美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全面冲突。[3](288~293)且不论亨廷顿所阐释的中国的崛起必然导致中美冲突的结论是否正解,但中国在东亚区域的真正崛起将与朝鲜半岛相关联这一逻辑起点的选择是正解的。如果朝鲜半岛和解或统一,美国不仅会丧失战略支点,而且面对中国势力在东亚区域的扩张也将无可奈何。因此,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来挤压中国在东亚区域的发展空间、阻止中国所主导的区域性国际合作体系是美国遏制战略的极为重要的目标,而这一战略的根基是适度可控的区域性问题。

如果说,朝鲜半岛的状态在美国的遏制战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朝鲜半岛的状态对于中国具有同样重要的战略意义。笔者曾经依据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区域性竞争力、各区域协同形成整体效应等方面的意义,提出中国应把建构高层次国际合作体系设定为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目标。[4](2~3)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中国可以一举解决东北部开放度严重不足、发展空间结构不均衡、国际区域性竞争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更重要的是,建构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体系将使中国变成区域主导型大国。中国虽然是区域性大国,但与区域主导型大国还有很大的距离。与美国相比,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组织和欧洲已形成了不容置疑的主导地位,这是美国之所以能够推行其全球战略的坚实根基。而中国在其周边还没有形成能够称之为战略根基的合作体系。建构中国所主导的区域性国际体系,这是中国能否实现第二轮腾飞的关键问题。而建构国际合作体系的首选区域应当是东北亚,这是因为,东北亚是人口、资源、技术、资本的密集区域,如果中国在这一区域内的国际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中国将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区域主导型大国。对于这一问题,我国的学术界早有较充分的认识,正由于此,以图们江流域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关注点。但是,尽管中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致力于这一区域的国际合作,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原因或许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事实上给中国造成了无法逾越的断裂带,使得东北亚国际合作困难重重。

把建构东北亚区域高层次国际合作体系设定为中国的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为参照来讨论中国所需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可

?24?

以得到非常清晰的答案。中国东北亚区域战略体系的目标从其性质上指向合作且拒绝冲突。因此,这一战略体系所需的朝鲜半岛必然是和平的、稳定的、合作的朝鲜半岛。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如果朝鲜半岛能够和平统一,我国的东北部与朝鲜半岛将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带。届时,日本和俄罗斯也将试图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实现本国的利益,从而会形成东北亚区域全方位合作的国际氛围,只有这样,实施中国的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才会成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亦会得到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效果,这就是在中美战略博弈中成为胜者。正由于此,笔者曾经主张,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不战而胜之路就在于促成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或朝鲜改革开放的成功。

上述的分析说明,中美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战略博弈是一个围绕朝鲜半岛状态的博弈,其结果非常明显,谁促成其战略体系所需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谁就将成为这场博弈的胜者。

三、在中美战略框架中显现的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

当论及中美在朝鲜半岛进行的战略博弈状态时,很多学者会很自然地以朝鲜半岛所具有的地缘政治意义和价值来论证其主张,从而忽略了朝鲜半岛所体现的地缘政治价值或意义对于中美两国究竟意味着什么的问题,由此很多学者的主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来评价朝鲜半岛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朝鲜半岛是海洋势力与大陆势力冲突的交汇处,具有非常大的地缘政治价值,是各大国必争的战略要地。以这样的理解可以延伸出另一结论,中国应利用朝鲜半岛的对峙状态来掌握主动权。这种理解不仅会导致政策导向的混乱,还会出现迎合美国战略的倾向。试举一例:现在国内外很多学者通常以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来认定朝鲜是中国的战略缓冲区域,所以中国对朝鲜只能采取包容政策,以牵制美日、美韩同盟对中国的包围。[4]但是,这种理论遇到了无法克服的致命反例:其一是,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及朝鲜的核开发事实上促成了美日、美韩同盟的坚固化,而朝鲜的核开发已变成区域性热点,此时,朝鲜并没有为中国缓冲美国的军事压力,相反,还加重了这种压力并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安全困境;其二是,设定所谓战略缓冲区域是处于弱势状态的国家被迫采用的战略,而现在的中国事实上在东亚区域处于强势状态,此时,设定所谓战略缓冲区域本身就给自己设置了桎梏;其三是,从中国的战略结构上看,中国急需开拓东北亚区域的发展空间,而朝鲜半岛的分裂及紧张状态事实上产生了严重挤压中国发展空间的效果。这些反例说明,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价值的凸显并不是件好事。而以指向冲突的思维模式来建构战略缓冲区域事实上为美国营造了一个战略支点,即美国所需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是适度可控的紧张结构,而战略缓冲区域的设定需要的也是这一紧张结构,这样看来,这种持续的紧张结构状态为我国实施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增加了困难,却给美国帮了大忙。

问题正出在人们盲目地把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视为万能良药,没有认真分析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价值和意义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为了正确地理解这一问题,笔者曾经把地缘政治价值界定为“某些地理环境进入某些国家战略目的的框架或视野而显现的价值”,[5](5~12)并提出地缘政治价值有冲突状态下的价值和合作状态下的价值之分。笔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并非是本身所固有的,其价值的显现与其他国家的战略目标相关,因此,随着大国战略目标的变化其价值也呈现动态的特征;二是,对于中国来说,在冲突状态下来强调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并不能带来什么战略利益,相反,这种状态常常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朝鲜战争等均基于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价值,其后果不言而喻。因此,有必要转换视角,而转换视角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能给中国带来巨大利益的是合作状态下的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而不是冲突状态下的地缘政治价值。明确这些概念性问题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围绕朝鲜半岛问题而形成的中美战略博弈的实质及解决路径。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由于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所需的朝鲜半岛的理想状态不同,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所能带给它们的意义也不同。

对于美国来说,朝鲜半岛对美国的地缘政治价值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从冷战至今,朝

?34

?

鲜半岛对于美国的地缘政治意义有了三次重大变化。在冷战时期,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结构,朝鲜半岛曾经扮演过具有重大地缘政治意义的角色。随着冷战的结束,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结构逐步瓦解,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开始出现弱化现象,即朝鲜半岛作为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作用减弱。正由于这一点,上个世纪90年代美韩同盟出现了内部分化的现象。而随着中国的崛起情况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的亚太均衡战略就其实质是为了阻止中国在东亚区域扩张其影响力,而这一战略需要战略性支点,由此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地缘政治价值又重新得以提升。虽说美国这一战略的目标不是与中国决一死战,但是,利用朝鲜半岛的局势来挤压中国的发展空间并阻止中国势力的扩张却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效果。而朝鲜半岛本身的紧张局势更给了美国巩固美韩、美日同盟的绝好机会。自“天安舰事件”及“延坪岛炮击事件”以来,美国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来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换言之,如果没有这种紧张结构,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地缘政治价值或意义将会明显减弱。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意义或价值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冷战时期,与资本主义阵营相比较,中国显然处于弱势状态,于是需要朝鲜这一战略缓冲区域,其地缘政治意义和价值也非常大。但冷战结束之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朝鲜半岛的地缘经济意义逐步提升,而朝鲜半岛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弱化。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从弱势向强势转换,朝鲜半岛所具有的地缘政治价值又发生重大的变化。朝鲜半岛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对中国的地缘政治价值逐步成了中国的负价值。这种冲突意义上的地缘政治价值如同一只拦路虎,正在阻止中国向东北亚区域扩张势力。朝鲜半岛对于中国所产生的地缘政治价值与中国的状态有密切关联。如近代以来中国把朝鲜半岛设定为战略缓冲区域,冷战时期也把朝鲜设定为战略缓冲区域,这种战略选择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处于弱势状态。通常设定战略缓冲区域是弱势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对于强势国家来说,设定战略缓冲区域本身有可能给本国的活动空间造成不必要的限制。现在,中国已崛起为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区域性大国,这一强势已导致朝鲜半岛地缘政治价值和意义的变化,即中国越强势,朝鲜半岛的冲突意义上的地缘政治的意义越下降,朝鲜战略缓冲区域的价值也随之弱化;而另一方面,合作意义上的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价值和意义将会大幅提升。现在有些学者依然主张战略缓冲区域说,这或许是由历史的“长城防御心理情节”[6](242)所致,但最为清楚不过的是,这种心理情节毫无疑问会影响我国对于大战略体系的设计。或许我国已进入了设计世界大战略的历史时期,而这种设计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大战略必须以周边国家的安定与合作为基础,这一战略要把稳定、和平、合作的所有周边区域变成中国的战略缓冲区域。

上述分析说明,由于中美两国的战略目标不同,朝鲜半岛给中美两国所带来的地缘政治价值和意义也不同。如果朝鲜半岛持续地凸显冲突状态下的地缘政治意义,美国将得到巨大的战略利益。相反,如果朝鲜半岛结束分裂状态并凸显合作意义上的地缘政治价值,中国则会成为最大获益者。目前,朝鲜半岛的所谓地缘政治价值的凸显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致:其一是在前面所说的大国战略目标;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朝鲜半岛自身的分裂给大国的战略设计提供了理由和依据,大国战略和自身紧张结构的互动导致朝鲜半岛冲突意义上的地缘政治价值得以提升。正确理解这一问题,将会形成中美两国不同的地缘战略思路。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朝鲜半岛的分裂将给美国以最大的地缘政治价值,因此,美国会产生持续利用其分裂结构的战略需求;而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只有结束朝鲜半岛的分裂对峙的局面才有可能摆脱地缘政治的安全困境,也才有可能实施其东北亚区域发展战略。这就是说,朝鲜半岛的未来状态将极大地影响区域政治结构,要么进入持续纷争的状态,要么进入全面合作的新的历史时期。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就是围绕这些状态而进行的。

四、中美在朝鲜半岛战略博弈的可能结果

国际现象无非就是冲突、对峙、合作三种基

?44?

本形态。以此我们可以预测朝鲜半岛未来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维持目前对峙的状态、发生武力冲突、和平统一。从中美战略博弈的角度看,这三种状态对博弈双方的利害得失是不同的。博弈的根本目的在于趋利避害并战胜对手,所以中美两国都将努力摆脱不利局面并实现最大的战略利益。但是,无论中美如何博弈,可以预测到朝鲜半岛的未来基本状态有三种,即冲突、对峙、和解。那么,这三种状态对于博弈双方将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不同的状态对于中美两国可能产生的益损状态如何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在此,依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具体分析朝鲜半岛的冲突、对峙、和解的状态对中美两国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一种状态是冲突。如果朝鲜半岛发生大规模武力冲突,在朝鲜半岛进行战略博弈的各国都将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尤其如此。美国将面临被拖入朝鲜半岛冲突的危险,而中国将遭受巨大的损失。这是一个对于战略博弈双方皆损的情况,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种状态是对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突发的随机因素的作用,朝韩双方将持续地维持现有的对峙局面。如果这种紧张结构可控,美国是欢迎的,因为,这种状态将给美国提供实施其遏制战略的前提。但是,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朝核问题持续发酵,美国将面临其战略体系被打乱的危险。这不仅是因为,朝鲜的核计划有可能危及美国的安全,而且亦有可能使美国主导的核秩序突然坍塌。现在日本也在战略上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来实现其国家的战略目标,而朝鲜的核问题亦有可能给日本以发展核武器的理由,这样一来,世界将会面临全面的核危机。也就是说,美国的战略需要朝鲜半岛的一定的紧张结构,但它必须是可控的,否则美国也将承受引火烧身的结果。所以,维持目前的对峙状态基本上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但如果局势不可控,美国利益亦会大损。从战略博弈的角度看,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持续地维持目前的分裂对峙状态,将会得到国家利益受损的结果。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美国将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持续地挤压中国,因而,中国无法顺利推进其区域发展战略,也不可能在近期内跃升为区域主导型大国,中国所希望的东亚新秩序也难以建构。尽管这种损失是隐形的,但它很可能是天文数字般无法估量的损失。其二是,中国的东北部将被严重的开放度不足问题所困扰。如果不激活东北部的经济,中国将无法实现其东北部与东部区域互动的整体效应,也难以解决目前发展空间结构失衡的问题。

第三种状态是全面和解或和平统一。如果朝鲜半岛出现这种状态,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霸权战略的灾难。如同亨廷顿所假设的那样,如果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美韩、美日同盟体系将丧失极为重要的假想敌,其体系亦将严重削弱,而同时出现的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合作热潮会使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战略指向偏离美国的战略轨道。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可能在居东亚之核心区域的东北亚主导出新的秩序,并一跃而成为区域主导型大国,而这种结果又将波及整个东亚区域。这是一个美国的亚太战略全面失败的图景。从战略上来说,美国的失败将意味着中国的胜利。当然,届时如果美国以全新的理念理性地对待中国的崛起并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将是另一番图景。对于中国来说,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如果能够顺利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并完成东亚区域的国际政治秩序的转型,世界就可以期待建构“欧盟-北美-东亚”三角稳定架构,由此为世界的国际体系向世界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大国战略博弈具有世纪大决战的意味。

可以看出,在这一博弈过程中,美国所能接受的理想状态是第二种状态,但是这一选择亦面临非常大的风险。从美国的战略结构上看,第一种和第三种状态是不可接受的,正因为如此,未来美国将充分利用朝鲜半岛的紧张结构来实施其遏制战略,而且也将从危机管控的角度控制朝鲜半岛的局势。而对于中国来说,可接受的是第三种状态,只有朝鲜半岛达到这一状态,中国才有可能拓展其发展空间并实施全方位的发展战略,并且可在中美战略博弈中成为胜者。当然,如同很多学者所担心的那样,统一的朝鲜半岛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新的势力范围,进而形成对中国的安全压力,这种理解可称之为“美国势力北扩论”。应当承认,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需要关注的是其可能性究竟有多大。统一后的朝鲜

?54

?

半岛是否完全倒向美国,需要几个条件:其一是,中国处于弱势状态,此时朝鲜半岛的政策选择将不会过多地考虑中国因素;其二是,中国实施攻击性的外交政策并明显挤压周边国家,此时周边国家的战略选择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投靠美国;其三是,没有形成全方位合作的氛围,此时冲突的逻辑将压倒合作的逻辑,亦会形成朝鲜半岛的各种战略选择的可能;其四是,美国为了寻求新的战略支点而制造出新的热点。也就是说,统一后朝鲜半岛的政策选择很大程度上受中国政策指向的影响,如果中国的政策基调是合作、共赢,那么朝鲜半岛没有理由不与中国友好而采取自杀式的外交政策。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进行着关系到本国重大利益的战略博弈。充分理解中美两国这场博弈的实质及各种可能的结果,就可以非常直接地寻找到战略的切入点。对于中国来说,在这一战略博弈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战略切入点。上述的分析中已明确了这一问题,即这一战略切入点就是积极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并促成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统一,这是中国在这场中美战略性大博弈中不战而胜之路;其二是,要营造全面合作的国际氛围,只有在经济合作的逻辑压倒政治冲突的逻辑时才有可能建构区域性合作体系,这是结束目前中美战略博弈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其三是,我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应做适当的政策调整。前一段时间,我国的学术界曾经讨论过我国的外交政策是韬光养晦还是有所作为的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不应该对这类问题做绝对或极端地理解,如从朝鲜半岛问题到国家发展及中美战略博弈等重大问题来看,中国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积极作为。

参考文献:

[1]金强一:《朝鲜半岛问题与中美博弈》,《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

[2]金强一:《中国的东北亚区域战略与东北亚政治结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3][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年。

[4][韩]金尚基(音译):《韩半岛统一的美国的协作与作用》,韩国庆南大极东问题研究所,FocusOnKore-anPeninsula,2015年第33号。

[5]金景一,金强一:《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6]李枬:《现当代西方大战略理论探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责任编辑 全 红]

?64?

中美战略博弈策略选择分析

中美战略博弈策略选择分析 01美国“魔鬼三角阵”的结构剖析 维持中国40多年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是否会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跟自然界的恐龙一样在地球上消失?这是一个严肃的战略性问题,需要严肃的答案。 中国经济现状与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有关,与美国针对中国设计并推行的美国国家战略有关,与美国的“魔鬼三角阵”所形成的围剿合力有关。 我们通常认为美国综合实力强大,任何国家和地区难以与美国抗衡,只能俯首听命、惟命是从,并形成了对美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迷信和恐惧,但是,没有人仔细研究和分析美国综合实力的内部构成和各种具体力量的真实内涵,没有人研究美国综合实力内部不同的具体力量通过因时因地的组合所形成的战略威慑和摧毁能力,更没有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美国力量的实用的综合对策。 美国综合实力是由三种力量组成,即,美国的“巧实力”、美国的“软实力”和美国的“硬实力”。这里,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美国的“巧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避免概念之间的模糊和混乱。 巧实力

美国的“巧实力”是指美国借助美元霸权以及全球金融与商品市场的定价权进行巧取豪夺的力量。 具体地说,美国的“巧实力”包括:(1)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的塑造能力和控制能力;(2)美元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的主导权以及对其它国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控制能力;(3)石油、粮食以及其它各类大宗商品的全球定价能力、全球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操纵能力;(4)通过美元霸权、利率定价权、汇率定价权、以及金融与商品市场定价能力,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通货膨胀和转移美国本土经济危机的能力。(5)不受外国资本控制的,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企业所组成的遍布全球的金融机构体系。 美国的“巧实力”其实就是美国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巧取豪夺的能力。美国这种巧取豪夺的“巧实力”创造了美国7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软实力 美国的“软实力”是指美国的体制、科技、文化、教育等力量。 美国“软实力”的具体内容包括:(1)美国基于自身国家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而建立的制度,以及对这种制度的维护能力和应变能力;(2)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理论概念的创造力及其传播能力;(3)国内和国际舆论体系的建设能力、控制能力与引导能力,并以此形成全球话语权的能力;(4)国际组织的话语权、表决权和操纵能力;(5)科学技术创新能力;(6)通讯和

中美博弈形势分析

中美博弈形势分析 雷柳青 当今世界谁敌手?中美!作为当今世界“一超多强”中的”一超“的美国,现在遇到了真正够得上对手”二超“中国,而且从总的趋势看,美国衰落,中国崛起,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宿命“。 从资源禀赋来看,中美两国均位于北半球北纬30度两边,国土面积均是960万平方公里左右,差别不大。美国相对平坦,耕地面积1.8亿公顷远比中国的1.2亿公顷多。但中国的三级阶梯结构气候及动植物的多样性更丰富。美国有世界最发达的农业,为世界粮仓;中国有世界最精细的农艺,居然用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中国13.8亿的人口是美国3.2亿人口的4倍还多。这造就了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是中美博弈的重要砝码,因为当前世界的竞争,假设双方的技术水平一样,谁市场大谁胜!中美两国从资源总量来看,都是世界的资源大国,但从人均资源来看,美国是资源大国又是技术强国,而中国则是资源贫国。特别是油气资源、水资源按人均中国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中国的有色金属资源、稀土资源和石墨资源量世界第一,这无疑是上帝给中国的宝库!这些资源对于发展高科技太重要了!中国阶梯形的国土结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4亿千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宝库。另外,美国位于北美,周边人口较少,形成不了大市场;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有人口众多的大国环绕,北有俄罗斯资源丰富,东有日韩经济发达,东南有东盟诸国,南有印度孟加拉巴铁均发展潜力巨大,西通中亚中东,辐射非洲,欧亚班列直达欧洲核心,中国的陆路交通优势远胜美国!亚洲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活力的区域,中国是活力区域的中心!而美国远离亚洲,很多事鞭长莫及,劣势尽显!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将使中国的陆路交通优势越发突显。对此作为老大的美国鱼鲠在喉,但无可奈何! 从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角度分析中美,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世界绝无仅有;美国真正的历史就只200多年,美国的古代属于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的历史关进了保护区。美国是各民族的大熔炉,美国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大杂烩!这种大杂烩的文化有其兼收并蓄的优点,但显得浅薄而无根基,并随时有撕裂的危险。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美国人要和中国玩阳某还可以,如果要说玩阴谋,咱可是他们的老祖宗。老子《道德经》洋洋5000言,其中的阴谋诡计,他们能有几人弄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真正的对手就是新中国,当时武器相差那么悬殊,他们还没办法取胜,今天再和中国开战,他们敢吗?咱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汉语方块字,当今世界独一无二,其实是世界上最精练、最科学的语言,英语、德语、俄语等等都是二维表音的语言,唯有中国的汉字是三维表意兼表音的语言。现在计算机处理语言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终于发现汉语才是真正最适合语音和字形识别的语言!思维是无声的语言,为什么咱中国人的头脑灵活?因为我们的语言最简练灵活!中国的自然景观之美丽,人文底蕴之深厚岂是美国可比吗?就是吃,咱也比美国人玩得丰富多彩!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依靠的是三个法宝:超强的军力、超强的技术和超强的美元霸权。可历史发展到今天,美国的老大地位越来越力不从心,问题倒是一大堆。一是产业空心化,除了信息技术和武器生产外,剩余的就是金融及其衍生产品!这些东西虚得很,保不齐哪天就没了。中国则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最大的工业产能最完善的供应链,其工业产值相当于老大美国、老三日本的总和!现在特朗普喊产业回归,回得了吗?美国人已变懒了,原来印印美元就来钱,谁还辛辛苦苦去搞实体经济?咱中国工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吃苦耐劳,还可以天天加班不闹事,凭美国人哪点德性,就是把产业强拉回去,能和中国竞争吗?美国普通员工的素质能和中国比?美国黑人差不多4000万,简直就是美国社会的累赘!10个黑人成年人中有7个有过犯罪记录或进过班房,10个黑人家庭中有6个是单亲家庭!我的妈呀,愚蠢不是你的错,愚蠢而又懒惰无德性就是你的错!在美国凡是黑人聚集区都是乌烟瘴气!城中心比郊区房价还低,就是因为城中心是黑人区!美国的高端人才得益于对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网络,以犹太裔和亚裔为主。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也会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中心,美国的科技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在高铁、航天、导航、量子技术、石墨烯技术、超导技术、激光电磁炮技术等最有潜力的高技术领域,中国已从追赶者,逐渐变成并驾齐驱者和领跑者!高科技领域的优势一丢失,美国的一切就玩完!美圆的霸权也就终结,看你还能用

中美石油战略博弈.doc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中美石油战略博弈

中美石油战略博弈 摘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日益扩大的石油消费缺口的约束。通过对当前全球石油输出来源与消费竞争格局以及中美石油战略博弈现状的分析,指出中美之间在石油问题上的博弈是一种遏制与反遏制的博弈,中美石油博弈应该追求一种理性的战略均衡。中国在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进程中,还应结合使用其他有效的战略措施强化石油进口战略的安全性,尽快营建中国的全球能源多边合作体系。 关键词:中美石油战略博弈 全球石油供需环境及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概况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关于全球石油资源储量、产量及消费量的统计(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XX,Oilsection),至XX年底,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为1567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俄罗斯、北非及中亚等地,其中OPEC成员国储量为120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79%)。在世界石油储量十强国家中,OPEC成员国就占了八席,其余两席为俄罗斯(95亿吨,居第七位)和美国(42亿吨,居第十位);前五名国家位于海湾地区,依次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储量均在13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的54%。因此,世界原油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等为首的OPEC组织所控制也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的探明储量为32亿吨,约占总储量的2%,居第十一位。 第 2 页共 9 页

XX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约为36.97亿吨,其中欧佩克(OPEC)国家产量约为9.975亿吨(占27%),原油产量超过1亿吨的有:沙特阿拉伯(4.748亿)、伊朗(1.901亿)、委内瑞拉(1.534亿)、阿联酋(1.178亿)、科威特(1.102亿)、尼日利亚(1.072亿),伊拉克产量为0.659亿吨(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而大幅下降,XX年为1.015亿吨)。除了委内瑞拉(南美)和尼日利亚(非洲)外,其余都位于中东海湾地区,这与该地区富庶的石油资源储备极其相称。石油产量世界十强的非OPEC国家有:俄罗斯产量为4.214亿吨,美国3.411亿吨,墨西哥1.888亿吨,中国1.693亿吨,加拿大1.419亿吨。 XX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达2.752亿吨,仅次于美国的9.143亿吨。从原油贸易的供给方面看,现今石油净输出国前十名中,中东占了5席(沙特4.681,伊朗1.361,阿联酋1.028,科威特0.965,卡塔尔0.395亿吨),俄罗斯居第二位(2.967亿吨),拉美北美各占一席(墨西哥1.062,加拿大0.455亿吨),北非中亚亦各占一席(阿尔及利亚0.69,哈萨克斯坦0.427亿吨),这也从供给能力上解释了当前石油战略争夺的焦点地区的所在。从原油贸易的需求方面看,就石油消费缺口而言,XX年中国排在第四位,为1.059亿吨。美国以其庞大的经济总量,长期占据着石油消费量和消费缺口的榜首位置,这也是美国尤其重视其石油安全的主要原因。 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XX年中国原油净进口8330万吨,原油外贸依存度高达30.3%。中 第 3 页共 9 页

中国石油战略对外的博弈选择

中国石油战略对外的博弈选择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能源战略安全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论文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出发,在分析了4大国能源战略的基础上,利用博弈思想,提出了解决中国能源战略安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能源能源战略战略安全国际关系 最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能源战略安全问题突显出来了。中国石油进口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已达40%以上。预计,到2015年,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会达到50%。从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来看,真正能对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真正构成威胁的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及印度。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能源问题”的核心就是“石油问题”。 一、美国石油战略及对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影响 美国以石油作为遏制中国的战略工具主要表现在:首先,美国势力竭力将中国排斥在“世界石油心脏地带”之外。北非、西非、中东、中亚、里海、俄罗斯所构成的一个条状带就是“世界石油心脏地带”。其次,美国试图影响或操纵油价以遏制中国经济快速的增长。美国已经控制着世界上60%以上的石油资源,并在冷战后牢牢控制着世界石油价格50%以上的话语权,能够极大地影响和左右世界石油价格。第三,作为中国石油安全国际战略实施主体的中国石油企业屡屡遭受来自美国的政治干涉。

二、日本石油战略及对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高度依赖进口的能源消费大国。首先,日本对能源迫切需求向中国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近年来中日两国对东海石油资源的开采的争夺,实际上是双方战略利益冲突的提前表现。从俄罗斯安大线与安纳线的争夺上,可以看出日本的能源战略的意图及对中国利益的威胁。其次,台湾问题态度暧昧。一旦台海开战,依美日安保条约,日本一定会协助美国实现对中国进口石油的封锁。还有中日之间的高度不信任和钓鱼岛的领土之争。 三、印度石油战略及对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影响 首先,领土之争是中印互不信任的根源,表现在威胁方面是对中国石油运输的安全以及对国际石油资源的争夺。印度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威胁是石油运输的安全。长期以来,印度把中国当作假想敌,由于中印之间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境领土纠份,导致了印度对我国的石油运输的严重威胁。其次,印度在对国际石油资源的争夺上,与中国有高度的利益之争。 四、俄罗斯石油战略及对我国石油战略安全的影响 俄罗斯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两国关系比较友好,高层往来不断。但俄罗斯跟中国若即若离,政热经冷,民间不信任。其在安大线对中国的暧昧态度和白俄罗斯在天然气上的争端以及对印度的武器出口超中国的先进程度都表明,它在各各方面间寻找最大的利益点,不是一个十分可靠的伙伴。如果我们把能源战略重点放在俄罗斯身上,无

中美战略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 中美博弈于太平洋,钓鱼岛火药味十足,台湾一意孤行,南中国海上演群雄逐鹿。无独有偶,这些围绕中国的争端里美国的身影无处不在。中美之间正上演着大国间的战略博弈。 随着中国的经济与国防军事能力,世界范围的政治影响力不断的增强,西方到处渲染中国威胁论,他们害怕中国的崛起。中国领导人始终坚持和平崛起,始终认为谈判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而有些国家却不顾一切的阻挠中国崛起,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这些国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而随着中美综合国力差距缩小,两国军力的博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争夺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成为双方主要博弈的方面。一方面,中美两国的武器装备方面影响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军备发展的选择。另一方面,如何使亚太地区的国家接受本国的军事价值取向,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展开着软实力的博弈。虽然这种博弈看不见,却是亚太地区未来军事主导力量的潜博弈,直接影响该未来军事格局与军事发展走向。 现在,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影响力的博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就朝鲜半岛问题而言,中美较着劲。如果美国在大国利益交汇的朝鲜半岛核问题上棋高一着,美国可能顺利解决其他地区的问题。对于中国也同样如此。 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中美两国在通过自己的军事影响力来冲破对台军售这多年来的痼疾。实际上,美国对台出售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军事影响力。自1979年以来,美国对台数十次军售中武器装备的数量、技术、种类等发生多次变化。中国也不断改变遏制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抗议。这表明,中美两国都在调整各自的战略战术来测试本国军事影响力。 在南海问题上亦是如此。国家把南沙问题列入了国家战略地位,中国在永兴岛修建了军事基地。那是中国在海上的不沉航母,用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权益,还有震慑那些诸如越南的小国。军事手段解决南海问题不是中国的第一选择,中国政府支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主权问题不容讨论。美国有意愿插足南海,为的就是想让问题复杂化,美国在南海有军事存在,菲律宾那里有美国军事基地,但比起在日韩的军事基地有点势单力薄,跟中国的南海舰队相比还要弱一点。但中美之间一旦有军事摩擦双方应该都会选择克制,军事争斗会演变成政治外交斗争。像南海撞机事件不会再发生的。南海问题关键不在美国,南海问题涉及的国家太多了。实际上,南海周边没有一个国家能靠发动战争来解决争议与分歧问题的,谁都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中美两国都在加大与南海周边国家军事高层间的往来,中美两国也都在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博弈将是两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博弈的重点地区。

中美石油战略分析论文

中美石油战略分析论文 全球石油供需环境及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概况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关于全球石油资源储量、产量及消费量的统计(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4,Oilsection),至2003年底,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为1567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俄罗斯、北非及中亚等地,其中OPEC成员国储量为120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79%)。在世界石油储量十强国家中,OPEC成员国就占了八席,其余两席为俄罗斯(95亿吨,居第七位)和美国(42亿吨,居第十位);前五名国家位于海湾地区,依次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储量均在13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的54%。因此,世界原油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等为首的OPEC组织所控制也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的探明储量为32亿吨,约占总储量的2%,居第十一位。 2003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约为36.97亿吨,其中欧佩克(OPEC)国家产量约为9.975亿吨(占27%),原油产量超过1亿吨的有:沙特阿拉伯(4.748亿)、伊朗(1.901亿)、委内瑞拉(1.534亿)、阿联酋(1.178亿)、科威特(1.102亿)、尼日利亚(1.072亿),伊拉克产量为0.659亿吨(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而大幅下降,2002年为1.015亿吨)。除了委内瑞拉(南美)和尼日利亚(非洲)外,其余都位于中东海湾地区,这与该地区富庶的石油资源储备极其相称。石油产量世界十强的非OPEC国家有:俄罗斯产量为4.214亿吨,美国3.411亿吨,墨西哥1.888亿吨,中国1.693亿吨,加拿大1.419亿吨。 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达2.752亿吨,仅次于美国的9.143亿吨。从原油贸易的供给方面看,现今石油净输出国前十名中,中东占了5席(沙特4.681,伊朗1.361,阿联酋1.028,科威特0.965,卡塔尔0.395亿吨),俄罗斯居第二位(2.967亿吨),拉美北美各占一席(墨西哥1.062,加拿大0.455亿吨),北非中亚亦各占一席(阿尔及利亚0.69,哈萨克斯坦0.427亿吨),这也从供给能力上解释了当前石油战略争夺的焦点地区的所在。从原油贸易的需求方面看,就石油消费缺口而言,2003年中国排在第四位,为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强烈推荐)2018-04-20乔良中国好学者 学者简介 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乔良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美博弈分析最精辟的一篇雄文 主讲人:乔良 编者按 反对霸权,和而不同,是中国对这个世界的设计和追求。而且多元化、协作化才是世界大势所趋,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现在,中国和美国是被这个时代推倒了擂台上,但是,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真正的对手,都是他自己! 一、金融帝国崛起 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

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

军理论文-中美战略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是时代的体现,不深入研究中美博弈,中国将不会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所谓博弈绝非单纯对抗(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亦非输出社会制度和思想意识形态,博弈中求生存、求共存、求发展才是博弈的原本意义。 ■中美战略博弈的现实性 随着国际社会上世纪末叶苏美冷战的结束,国内社会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在稳步增强。开拓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成了时代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中国的步伐加大和加快,在围绕国际纷争、资源开发、货币兑换、外交斡旋、领土纠纷、安全保障等诸多方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题和阻力,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美国。 比如,在国际纷争方面,美国在制裁伊朗核开发的同时,还要拿中国的银行和企业开刀;在资源开发、货币兑换方面指责中国为货币操纵国;在外交斡旋、领土纠纷方面以“保障航行自由”为由偏袒菲律宾、越南和日本;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强和扩大美军基地,并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 这些无不说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和意图。面对美国的战略模式,中国如何加以对应,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是迫在眉睫的、关乎中国命运的现实问题。 ■中美战略博弈的必须性

首先,要发展,要生存就要争取, 所谓“争取”就是争而取之,通过斗争获得生存和发展,面对遏制和阻力要想办法加以克服。这就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吃紧课题。既然现存的发展阻力很多来自于美国,中美战略博弈就成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这就是中美战略博弈的必须性。 另外,博弈也是竞争,竞争是发展的最好动力。国际竞争既可以提高国家的总体水平,也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催化剂,是团结和鼓舞整个国民的精神源泉。谈到竞争,必然要有竞争对手,与弱小国家竞争只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要竞争就要选择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国家才有可以进步。所以在这一点上,中美博弈也是势在必行。 ■中美战略博弈的策略性 所谓博弈绝非单纯“对抗”,中国并不是要在各个领域与美国直接相对抗,这里面存在着策略性。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是中美博弈的核心问题。 首先,在政治领域,相对于美国的霸道主义,中国必须懂得如何在自己的政治哲学中找出能与之对抗的王道哲学。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协和万邦”、“惟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等。中国很有必要为全世界上一节政治哲学课,不仅提升全世界的政治文化水平,为新的国际秩序的重

中美之间的博弈

中美之间存在的军事博弈 姓名:宋婷婷 完成时间:2010.11.24 摘要:中美博弈于太平洋,钓鱼岛火药味十足,台湾一意孤行,南中国海上演群雄逐鹿,中东烽烟四起,无独有偶这些围绕中国的争端美国的身影是无处不在。中美之间正上演围堵与反围堵。 关键词:领土资源航道第一岛链C形包围圈。 中国经济实力,国防军事能力,世界范围的政治影响力不断的增强,这些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的努力。这些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幸福的事,但是在西方他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到处渲染中国威胁论,他们似乎很害怕中国的崛起。中国领导人始终坚持和平崛起,始终认为谈判是解决事情的最佳途径,中国人有句古话“和为贵”可见中国人是多么热爱和平,但是有些国家却不顾一切的阻挠中国崛起,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这些国家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美国是希望世界的一切经济,政治,军事,人文,一切的一切都围绕她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单级世界。美国—霸权国家。在多个场合美国想拉中国一起管理世界也就是两级世界。其实这是美国设下的陷阱。而中国领导,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精神,都不允许世界霸权的出现所以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的是多级世界。 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中国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中国的崛起是有利于世界的,中国的崛起是顺时势顺民心顺世界潮流的。 中美之间的军事对垒,中美之间的围堵与反围堵必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领土的完整

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中一些本属于中国的领土随着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的崛起中国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领导人用超强的智慧收回了那些失去的领土使中国领土渐趋完整但还有一些地方(如台湾,钓鱼岛,南沙群岛,藏南)在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家的阻扰下始终未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在美国的军事支持下明目张胆的想要分离中国。日本人也想在美国的帮助下占领钓鱼岛,以越南,菲律宾为首的一些东南亚国家大肆购买武器讨好美国拉美国介入南海使南海局势日趋复杂化。中美围绕中国领土完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会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中国必会是最后的胜者。 收复台湾 一:美国国会年初刚批准对台湾六十亿美元的军售,使台湾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但迫于中国的压力军售清单中并不包括进攻性武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显得日益重要。中美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了水死路一条。水离开了鱼就成了一潭死水非干即臭。美国也清楚的认识到中国软实力的提升。想必以后美国也不会冒着得罪中国的风险去帮助台湾。当然这些要建立在中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不断提升上。失去美国的帮助台湾也不敢那么嚣张。 二:随着中国的歼10飞向蓝天,核潜艇的不断更新换代,99式主战坦克的全面列装,二炮部队不断强大。这些将形成对台湾压迫性的军事优势,就算是美国军事再强大他也不敢在远离本土在太平洋的对岸和强大的中国进行一场军事斗争。但是不可否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不会决定台湾归属,但是在现在美国在两岸和平问题上会是很大的绊脚石。中国必须在军事给予更大的压力。中美在台湾之间的军事博弈才刚刚开始。当然最后的胜者定是中国。因为中国是为了和平为了统一为了正义。而美帝是为了霸权,为了自身利益。胜利永远属于正义之师。 三: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帮助了台湾也让台湾从中受益。台湾想要发展也必须得依靠中国。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花猫哥哥 前几天美国副总统发表了一个针对中国杀气腾腾的讲话,估计有些患软骨病的人看了会尿裤子。其实关于中美博弈的文章也写得很多,方方面面都有分析——比如《中美关系会全面恶化吗》就对中美关系的基石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看过我的这个文章的读者估计就不大会担心中美关系突然全面恶化。 这篇文章不会去分析短期内中美怎么博弈怎么较量,本篇将给予我的读者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未来的全球格局。 嗯,我给你们讲的是真正的大格局。 首先讲一个核心观点。 中美博弈终极结束时间在2050年左右。中美博弈的结束意味着5000年人类文明史终于告别了存量博弈的历史,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崭新阶段——伟大的星际探索阶段 嗯,不要觉得这个2050年距离你很遥远就漠不关心,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哪怕你今年60岁,你也有很大机会见证这幅画卷的全景图。 1 1.人类5000年文明史其实是一个痛苦的存量博弈史。 存量博弈本质就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同的文明争夺的标的主要是土地与人口,只要拥有土地与人口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丝绸与瓷器。在农耕文明的阶段所谓的富贵都是在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基础上的。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证极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对应的一定是“路有冻死骨”。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这个比例比农业时代要高得多)。 全球70亿人口,发达国家只有8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群不会超过10亿人——1:7就是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现状。二战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亚洲4小龙总人口不超过1个亿)能够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从本质上讲就是二战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增量只允许增加这么一点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其它国家的人民可不可以挤进发达国家俱乐部?可以,前提是你得拿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把俱乐部某个成员挤出去!存量博弈就是这么残酷!

关于中美博弈最中肯最精辟的一篇雄文(强烈推荐)

关于中美博弈最中肯最精辟的一篇雄文(强烈推荐) 美国东移与中国西进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大战略选择,中国为什么搞一带一路。 1史上第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 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搞经济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适合谈论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战略问题结合起来谈。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锚,这个锚就是黄金。让我们向前追溯一下,1944 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 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

中美博弈

中美战略选择—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摘 要:回顾五十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中美关系也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原因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上既具有共同的利益,同时也存在着争端和对立。因此,中美关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据此,本文以中美战略选择为题,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探求中美发展之路的纳什均衡方案。 关 键 词:动态模型 分析 纳什均衡 从2010年到2011年,中美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奥巴马上台以来的微风扑面的蜜月期,到现如今暴风骤雨的冰冻期。自从美国高调的向世界宣布:“美国要重返亚洲”的那一刻起,中美两国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敏感,并在一定时期内变得更加脆弱,仿佛整个世界都处于一触即发的军事对抗中。 一.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 如图(2-1)所示,在这个动态博弈中,决策是美国先中国后。美国的策略有四个,即 . 美国应对策略 中国崛起战略 硬实力 软实力 顺应 遏制 对抗 5,9 6,8 7,7.5 8.5,7.5 6,8 4,2 中美战略的选择—动态博弈模型 图(1—1)

此动态博弈模型是关于中美战略选择的模型,由图(1—1)可以看出,美国可采取的战略为合作、遏制、对抗。中国现在是在知道美国的决策以后才行动的,所以要把这个信息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中国崛起的策略有六个: 1.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硬实力即诉诸武力崛起; 2.美国对中国运用顺应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3.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4.美国对中国运用遏制战略,中国可以通过温和的方式崛起; 5.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通过硬实力崛起; 6.美国对中国运用对抗战略,中国可以运用软实力崛起; 二.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就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SOFT POWER)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在清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对中美战略选择的动态博弈模型的赋值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和对比。 (一)美国决策的战略为顺应,中国战略的选择。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当前摆在中国和美国面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局面,因此稳定是必备的条件。首先就是要稳定国内形势,而稳定国内形势最重要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了国内才能稳定。所以对中国来说稳定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其次就是要稳定周边,周边的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保证。因此中国一定要稳定周边的局势。 对于美国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摆脱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虽然美国也强调一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不构成重大威胁,这实际上是美

论中美战略博弈

中美战略博弈挑战与前景 WLM 我今天讲的是中美关系,具体的说就是中美战略博弈的挑战与前景。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要讲中美关系,因为21世纪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或者说决定21世纪大国关系的就是中美关系。\\ 今天的中国在主观上确实没有和美国冲突的任何意愿,我们没有,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楚,我们就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第一要务还是发展,我们也没有推翻现行国际体系的这样的想法,但是呢,他们认定中国具备能力挑战美国霸权的,所以他采取了很多做法来对付我们,因此,坦率地讲就是这几年中美关系就变得复杂了。如何和一个已经对你产生猜忌心的世界唯一强国处理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最大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那中美关系是什么状态呢?它是既竞争又合作的,极其的复杂。如果大家比较一下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可以看出不同。美苏关系是以竞争为主的,合作很少很少。美苏冷战45年,46年到91年,苏联一共派到美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等等全部加起来,七千人。现在咱们一年跑过去多少人?二十万人,一年。这个不好比吧?然后美苏之间没有什么贸易量,贸易很少很少,咱们现在中美之间的贸易啊,按照官方数据,五千六百亿美元(其实香港那边还有一千八百亿的转口贸易,不过中国只以内地为准,再加上走私,肯定比五千六百亿多),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个关系复杂吧?人际联系,然后经济联系,

很多很多,所以这是好的一面。 但是双方实际上是又互为对手,戒备很强,两国军队,说实话,都是以对方为对手的,军迷都知道,咱们东风21D,东风26是中国的独门绝技,用弹道导弹打航母,坦率地讲,值得中国打的是不是只有一个国家? 我们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中国高层的智囊团们开始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是不是进了修昔底德陷阱。大家知道古希腊的时候有一个历史学家,叫修昔底德,他写了一本书叫《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个老兄在西方的地位呢,相当于咱们的太史公司马迁。这本书,就是专门研究当时希腊城邦体系里面两大强国,一个斯巴达,一个雅典,为什么会打起来及其影响,这个东西在西方历史学界就叫做修昔底德陷阱,主要是讲现存大国和新兴大国有那种天然的矛盾,这个矛盾无解。后来的西方历史不断地在证明这个陷阱的有效性,不断地在重演这样一个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战争,这样一种大国悲剧。哈佛大学有一个历史学家,叫格瑞哈姆·阿里森,他专门研究过工业化以来权力转化,结果他的统计数据是比较悲观的,他认为16次权力转移,十二次都是战争。咱们中美,在10年以后,就进入到了修昔底德陷阱。10年没有,10年是个转折点,10年为什么是个转折点呢?就这一年根据世行的宣布,我们国家的GDP,就是按照汇率计算,超过了日本,世界第二,同年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国,世界第一,而美国的战略家呢,是非常重视后一个指标的,就是制造业,美国的战略家深知,工业文明的基础是制造业,有强大的制造业一定

中美关系的博弈学习心得

本次形式与政策课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中美关系的博弈,台湾局势,以及改革开放。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加强思想建设,用知识和视野武装自己,对中美关系的博弈与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走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于中美关系的博弈,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和分析,有了以下一点见解。 2019年时值中美建交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美关系有过摩擦与低谷,也曾携手共克时艰,可谓经历了波浪式发展。历经四十年的发展,中美关系较建交之初已复杂许多,两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涉及诸多领域,两国关系并非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而是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织局面。直面当前中美关系所面临的困难,两国关系的处理必须重大局、谋长远,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历经40年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大幅缩小,这推动着中美双边关系的转型升级。不过在两国关系转型的同时,双方之间的竞争性一面也有所增加,这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中美关系在某些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对中美关系的全局产生了负面影响。不过中美两国政府都清醒地认识到,维持中美关系的大局稳定至关重要,中美双方只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彼此的重大分歧,进而谋求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回顾中美关系40年发展历程,一些经验值得传承,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仍大有益处。 一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要顾全大局。中美是两个世界性大国,中美关系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双边关系还是人类社会都至关重要。当前中美两国利益交融更加深厚,中美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上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中美关系的大局就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随着中美关系的日趋复杂,中美之间的局部摩擦、具体分歧也难以避免,关键在于处理这些问题时要以大局为重。这就要求中美两国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要以战略视野来审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被一时一事所惑,不为一局一域所扰,确保两国关系大局不受到大的干扰,要算长远账而非眼前账,算大账而非小账,算战略账而非经济账。 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因小失大。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而言,有分歧并不可怕,问题是如何不让分歧恶化中美关系大局。对于中美之间的分歧要辩证地看待,比如当前的经贸问题,只要双方能够解决好,未来依然可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润滑剂”和“压舱石”。中美之间的分歧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元首会晤一次消除,这就需要双方增益解决、求同存异。 三是不断增加中美两国的合作基础。中美两个大国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关键在于如何求同存异,多做两国关系的“加法”,增加两国的共同利益,使得两国冲突利益的比例降低。无论是在双边、地区还是全球层面,中美双方都存在许多合作领域,在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诸多领域不断增加中美合作的基础,增加中美关系的抗风险能力。 回顾40年来的中美关系发展,两国经历了国际体系转型和国内政治变更等重大考验,尽管双边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但两国关系也常常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总体保持发展态势,显示了两国关系极强的韧性和动力。中美关系已经走过40年历程,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中美关系应该更加成熟稳重,应该抓大放小而非因小失大,不断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中美博弈的终极时间表 花猫哥哥起点财经PLUS3 昨天 原创:花猫哥哥 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已获授权 前几天美国副总统发表了一个针对中国杀气腾腾的讲话,估计有些患软骨病的人看了会尿裤子。其实本公号关于中美博弈的文章也写得很多,方方面面都有分析——比如《中美关系会全面恶化吗》就对中美关系的基石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看过我的这个文章的读者估计就不大会担心中美关系突然全面恶化。 这篇文章不会去分析短期内中美怎么博弈怎么较量,本篇将给予我的读者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未来的全球格局。 嗯,我给你们讲的是真正的大格局。 首先讲一个核心观点。 中美博弈终极结束时间在2050年左右。中美博弈的结束意味着5000年人类文明史终于告别了存量博弈的历史,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崭新阶段——伟大的星际探索阶段 嗯,不要觉得这个2050年距离你很遥远就漠不关心,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哪怕你今年60岁,你也有很大机会见证这幅画卷的全景图。 1 1.人类5000年文明史其实是一个痛苦的存量博弈史。 存量博弈本质就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同的文明争夺的标的主要是土地与人口,只要拥有土地与人口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丝绸与瓷器。在农耕文明的阶段所谓的富贵都是在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基础上的。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证极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对应的一定是“路有冻死骨”。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这个比例比农业时代要高得多)。 全球70亿人口,发达国家只有8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群不会超过10亿人——1:7就是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现状。二战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亚洲4小龙总人口不超过1个亿)能够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战略选择一带一路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战略选择一带一路 乔良将军:美国东移与中国西进——中美博弈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主讲内容:美国东移与中国西进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大战略选择,中国为什么搞一带一路。 主讲人:国防大学乔良将军 一、中国周边形势与美元指数周期 1史上第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 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搞经济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适合谈论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战略问题结合起来谈。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锚,这个锚就是黄金。让我们向前追溯一下,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