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李昂1250891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李昂1250891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李昂1250891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李昂1250891

《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工程结构试验中心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

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本实验的目的是:

1、了解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构造;

2、通过等强度梁的加载实验,掌握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3、了解机械测量和电测测量的特点;

4、了解应变测试中不同电桥接法以及相应的桥臂特性;

5、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了解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外型和构造;

2、观察和了解电阻应变计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选用和粘贴);

3、观察和了解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1/4桥、半桥和全桥的接法等;

4、观察和了解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安装、操作过程与读数等);

5、用电阻应变计和电阻应变仪测量等强度梁截面应变,用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量等强度梁的挠度,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编写实验报告。

实施过程:

1、用游标卡尺和钢皮尺测量等强度梁的几何尺寸并进行记录;

2、采用位移标定支架,对YHD-30 型位移传感器进行线性和重复性标定;

3、检查等强度梁的加载位置、砝码等;

4、检查等强度梁的应变测点的位置、应变计的粘贴质量等;

5、按要求安装百分表和电测位移传感器,调零;

6、按《实验指导书》中的4个半桥接法、4个全桥接法进行桥路的连接组合,调零,进行桥臂测量;然后进行电阻应变多点测试。

7、预加载,检查仪器工作状态;

8、正式加载,应重复三次,每次对仪器进行读数和记录,并填入实验报告相应的表格。

二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实验概况表

等强度梁几何尺寸表(mm) 表1-1

半桥接法:应变测量表表1-3

注:假定表1-4(a)接法的桥臂系数为1.00,计算其他接法的桥臂系数

注:假定表1-4(a)接法时,桥臂系数为1.00,计算其他接法的桥臂系数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1、等强度梁在P=30N作用时,对梁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梁体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

比较,写出实验结果。

等强度梁在P=30N作用时梁应力与挠度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表表1-6

2、根据表1-6,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就不同测试仪器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分别进行分析。

答:

通过上述表格中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差,误差来源根据误差理论主要来自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等三个方面。根据对实验过程的总结,本次试验中未出现过失误差。而由于仪器精度以及细微操作不同、读数产生的随机误差较小,与上面计算得到的超过10%以上的误差相去甚远。系统误差是造成本次实验较大误差的重要原因,一个方面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计算理论值时用到的构件、材料参数与实际差距较大而造成的。

对于应变片的理论值计算,需要用到理论荷载值以及构件几何参数,因此造成系统误差的有几何构件几何参数的测量不准确。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所用到的砝码表面存在大量的锈蚀,所以实际荷载大小要大于理论计算中的30N,因此造成了应变片实测结果大于理论值。

而对于百分表以及YHD-30,其理论值计算中除开几何参数外,需要利用到材料的弹性模量E,理论值计算中用到的弹性模量为2.05×105MPa。我们认为本次实验中等强度梁材料的弹性模量小于理论弹性模量的大小,从而造成了20%以上的误差。

3、试从表1-3和表1-5的实验结果,计算等强度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

答:

由=

E σ

ε

得: 56

116.34

E=

=2.3910MPa 487.510

-?? 根据广义虎克定律2211

=-E εσυσ(),

其中6

2=136.510ε-?, 12=116.34MPa =0σσ, 所以可以求得泊松比=0.280υ

4、 若将等强度梁上的应变片按下图a 和b 所示进行接线,试分别计算桥臂系数n K ,填入表1-7,并与指导书图1-3a 和b 作比较,对电桥桥臂特性写出结论,并就主要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表1-7

5、结合本实验,试比较机测法与电测法的主要优缺点。(可用列表法进行比较) 答:

应变的机械测量与适合于结构或构件发生较大的变形,方便测量工具直接量测到变形值进而得到应变的情况。而电测法则适合应变非常微小的情况。

由于机械测量需要有一定的工具操作空间,所以应用面相对较窄;而电测量利用电阻应变计,可以在很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粘贴测量,应用面大。

应变采用电测量,测量的精度更高;而采用机械测量时,由于人为操作以及读数不准的原因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采用电测量,利用仪器可以方便的进行直观测量,并且借助于软件可以迅速得到应变与荷载或者加载时间的关系曲线,给实验人员直观的了解。而机械测量则很难做到实时性。 应变机械测量速度较快,操作简便,费用较低。而应变电测量则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进行大量的线路连接工作,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当线路出现断路或者短路时也需要进行检修。

6、试述如何利用本实验装置,进行电阻应变计的灵敏系数测定。 答:

采用《实验指导书》中的多点测量连接方式,将六片应变片粘贴在等强度梁上。由

2R R

K K ,R R R fh

K =,f R x

εεεε??=→=?=仪仪其中,,为等强度梁测点的挠度,

调整好电阻应变仪的仪器灵敏度之后,加载,读出百分表读数,得到挠度。然后将电阻

应变仪上的读数与挠度带入上面的公式,既可以得到电阻应变计的灵敏度K 。

实验二6m钢桁架结构静力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本实验的目的是:

1、熟悉结构静力试验中常用的加载装置、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2、通过钢桁架的静力试验,熟悉和掌握结构静力试验的基本过程及相应的各种测量方法的数据处理。

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主要内容:

1、观察和了解钢桁架的加载装置、支座形式,掌握钢桁架的静力试验和加载方法;

2、熟悉并掌握钢桁架静力试验的测试内容和相应的测点布置:

1)液压加载系统、测力传感器和电子秤的使用;

2)用应变计测量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的应变;

3)用角位移传感器测量支座处的转角;

4)用百分表和位移计测量支座处和下弦节点的挠度;

5)用DH3815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记录下弦节点的挠度与荷载的关系曲线。

3、观察和了解所用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安装、连接和调试等操作过程,如电阻应变计、角位移传感器、位移计、百分表、力传感器、电阻应变仪及DH3815静态应变测试系统等;

4、进行钢桁架静力试验的全过程;

5、进行数据处理,编写实验报告。

实施过程:

1、测量钢桁架尺寸并进行记录;

2、检查钢桁架的加载设备和支座等情况;

3、检查所有测点的位置、应变计的粘贴质量等;

4、按要求安装测量仪器并进行导线连接;

5、对所有测点的测量仪器进行调试;

6、预加载,P=12.0kN,检查所有仪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然后卸载。发现异常应及时

处理;

7、正式加载,分5 级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P=30.0kN,每级6.0kN,持荷3 分钟后读数;

然后分2 级卸载至零(12.0kN,0.0kN),每次都对所有仪器进行读数和记录。有条

件时可重复加载一次。

二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6m桁架几何尺寸表(mm)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第1页/共15页

1、桁架下弦节点挠度整理

1)比较桁架在P = 30.0kN 作用时,下弦各节点挠度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填入表2-4。

序 号 测点编号

内容

D 2

D 3

D 4

D 5

1

理论值f (m m )

2.51

5.80

5.80

2.51

2

测量值T f (m m )

2.32

4.90

4.94

2.39

3

T

f f

1.08 1.18 1.17 1.05

4

误差

%1001???? ?

?-=T f f δ

8%

18%

17%

5%

注:计算上述测量值时,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2)绘制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图2-1 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D 2 、D 3 、D 4 、D 5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

3)绘制桁架下弦各节点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曲线(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图2-2 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D 2 、D 3 、D 4 、D 5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曲线(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

2、桁架上弦杆转角A 1(″)的整理

1)比较桁架在P = 30.0kN 作用时,桁架上弦杆转角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填入表2-5。 桁架上弦杆转角A (″)的测量值与理论值 表2-5

序 号 荷载值(kN)

内容

6.0

12.0

18.0

24.0

30.0

1

理论值θ(″)

130

260

390

520

650

2

测量值T θ(″)

90 219

360

498

638

3

T

θθ

1.44

1.19

1.08

1.04

1.02

4 误差

%1001???

? ?

?-=T

θθδ

44% 19% 8% 4% 2%

注:计算上述测量值时,可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2)绘制桁架上弦杆转角A 1(″)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转角曲线(可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图2-3 桁架上弦杆转角A1(″)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

3、桁架杆件内力(kN)的整理

1)比较桁架杆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测量值与理论值,填入表2-6;

2)绘制桁架杆件O1、O2、U2和W1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应变”曲线。

图2-4 桁架杆件O1、O2、U2和W1的“荷载——应变”曲线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第5页/共15页

桁架杆件内力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表2-6

4、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根据本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分别从“荷载—位移”、“荷载—转角”和“荷载—应变”等几方面,对6m桁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情况做出结论。

答:

根据以上对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荷载—位移”、“荷载—转角”和“荷载—应变”曲线中,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均保持了较高的吻合度,而且满足基本线性,说明6m桁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符合线弹性理论,当荷载卸去以后,应变、位移、转角等传感器的读数基本归零,也验证了桁架始终保持了弹性状态。

2)试分析DH3825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计算机)与常规测试方法(人工读数)的主要优缺点。

答:

采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适合应变非常微小的情况。而人工读数在变形非常微小时则不太适用

人工测量需要有一定的工具操作空间,所以应用面相对较窄;而采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则可以在很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粘贴测量,应用面大。

静态应变测试系统采用电测量,测量的精度更高;而人工读数测量时,由于人为操作以及读数不准以及机械测量仪器系统误差大的原因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采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利用仪器可以方便的进行直观测量,并且借助于软件可以迅速得到应变与荷载或者加载时间的关系曲线,给实验人员直观的了解。而人工测量只能够选取一定数量的点进行读数,进行关系曲线绘制,实时性并不完善。

但是人工测量速度较快,操作简便,费用较低。而静态应变测试系统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进行大量的线路连接工作,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当线路出现断路或者短路时也需要进行检修。

3)“荷载—位移”、“荷载—转角”和“荷载—应变”等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误差,试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答:

通过上面的表格计算以及绘图,可以发现除了在刚刚开始加载时个别测点的数据存在错误之外,“荷载—位移”、“荷载—转角”和“荷载—应变”与理论值吻合度均比较好,且满足线弹性理论。在“荷载—位移”曲线中,实测值基本上略小于理论计算值;“荷载—转角”曲线中,实测曲线与理论计算曲线基本重合,误差很小;在“荷载—应变”的测试中,根据对O1、O2、U1、U2 、、W1、W3六根杆件的统计分析,发现除了W1杆的误差达到了10%左右之外,其余杆件的误差均很小。

根据误差理论,试验中的误差主要来自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等三个方面。

根据对实验过程的总结,本次试验中未出现过失误差。而由于仪器精度以及细微操作不同、读数产生的随机误差较小。系统误差在所有误差中的所占比例应该是最大的。一个方面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存在的系统误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实验之前的测量精确度有限,桁架的几何参数以及材料参数均存在一定的偏差。

从对“荷载—位移”的测量来看,理论值计算中需要用到材料的弹性模量以及构件几何尺寸,理论值计算中用到的弹性模量为2.05×105MPa,几何尺寸从《实验指导书》中得到。由于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所以最可能的情况是材料实际的弹模以及几何大小均小于理论计算中的取值。

从对“荷载—转角”的测量来看,实验中的测量仪器采用的是机械式的角位移传感

器,仪器本身的精度较低。而且测读的同学,对于角位移传感器的适用不熟练,在调平时不很准确,所以造成了结果的波动性,使得实测结果有时大于理论值有时小于理论值。在“荷载—应变”的测量中,可能由于桁架杆件制作精度的原因以及材料的弹性模量偏小,所以造成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有一定的偏差。对于偏差最大的W1感,其截面的几何尺寸很有可能小于理论尺寸。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一、建筑结构试验学习资源包介绍 学习资源包以建筑结构试验课程的文字教材为主体,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更充分地运用多种学习资源,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开发了《建筑结构试验》学习资源包。 学习资源包的内容集图、文、声、像、画于一体,并非将印刷文字教材简单地数字化,而是将学习内容用图、文、声、像、画等全媒体展示,并有机地集成于一体,使学生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的阅读、视听、掌控、互动等全面体验。学习资源包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在线或离线学习,还可以与远程教学平台结合,实现开放大学的泛在教学和学生的泛在学习。 学习资源包囊括文字教材、形成性考核册、全媒体数字教材、章后思考题解答、终结性考试试题解析等学习资源。其中,文字教材和形成性考核册以纸质形式出版;全媒体数字教材、章后思考题解答、终结性考试试题解析等通过扫描文字教材上的二维码,然后登录“开放云书院”下载获得。 二、建筑结构试验全媒体数字教材介绍 根据《建筑结构试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特点,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为了适应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起点或不同学习需求,在全媒体数字教材的教学设计上,采用章节系统学习框架下的“碎片化”知识点学习,并为学习者搭建人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操作感受。章节系统学习框架下的“碎片化”知识点学习以“本章导学——知识点自主学习——实践环节学习——本章测评”为线设计。 1.本章导学 首先给出导言,即关于本章学习内容的概要,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的引领,随后衔接依据学习主线而设计的知识点自主学习部分。 2.知识点自主学习 以图文的形式介绍本章的学习内容,并穿插链接以进入具体内容学习,链接的内容主要包括视频讲解、名词解释和练习题等。其中视频讲解为重要知识点的教学视频片段,名词解释为重要的基础概念,练习题是为巩固已学习内容而设置的,包括选择题、判断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建筑结构试验》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建筑结构试验》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建筑结构试验》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4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1. 下列各项,( )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A.检验预制构的性能 B.鉴定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C.鉴定服役结构的可靠性 D.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2.( )不允许试验结构产生转动和移动。 A.固定铰支座 B.滚动铰支座 C.固定端支座 D.固定球铰支座 3.常用的强度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钢材 B.塑料 C.微粒混凝土 D.水泥砂浆

4.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钢筋腐蚀的检测?( ) A.超声法 B.电位差法 C.回弹法 D.扁顶法 5.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钢筋位置的检测?( ) A.钻芯法 B.超声法 C.扁顶法 D.磁检测法 6.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 A.试设计 B.试验加载设计 C.试验观测设计 D.试制作与安装 7.对下列构进行试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 A.屋架 B.屋面板 C.偏心受压柱 D.吊车梁 8.结构试验模型材料分为( )两大类。

A.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 B.弹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 C.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 D.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 9.( ),是指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根据构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和构试验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A.开裂荷载检验值 B.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C.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10.振动是物体运动的特殊形式,它的运动参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 )的函数。 A.质量 B.时间 C.频率 D.长度 11.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振型 B.阻尼 C.固有频率 D.振动的大小和方向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试验三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过程; 3.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4.认识并理解粘贴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及要求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仪表和器材: 1.模拟试件(小钢板); 2.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3.数字万用表; 4.兆欧表; 5.粘合剂:T-1型502胶,CH31双管胶(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6.丙酮浸泡的棉球; 7.镊子、划针、砂纸、锉刀、刮刀、塑料薄膜、胶带纸、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小工具; 8.接线柱、短引线 三、简述整个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选应变片。在应变片灵敏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将电阻值在120±2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2.试件表面处理。去除贴片位置的油污、漆层、锈迹、电镀层,用丙酮棉球将贴片处擦洗干净,至棉球洁白为止,以保证应变片能够牢固的粘贴在试件表面。 3.测点定位。应变片必须准确地粘贴在结构或试件的应变测点上,而且粘贴方向必须是要测量的应变方向。 4.应变片粘贴。注意分清应变片的正、反面,保证电阻栅的中心与十字交叉点对准。应变片贴好后,先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再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应变片有无短路、断路和阻值发生突变(因应变片粘贴不平整导致)的现象。 5.导线固定。接线柱粘帖不要离应变片太远,接线柱挂锡不可太多,导线挂锡一端的裸露线芯不能过长,以31mm为宜。引出线不要拉得太紧,以免试件受到拉力作用后,接线柱与应变片之间距离增加,使引出线先被拉断,造成断路;也不能过松,以避免两引出线互碰

建筑结构试验题库完整

2001级 建筑结构试验 课程试题(A 卷) 合分人: 复查人: 一、名词解释:(10 分) 1.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 分) 传感器是感受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或信号),按一定规律把它们转换成可以直接测读的形式,然后直接显示、输出。 2.建筑结构疲劳试验(3 分) 结构物或试件直接或主要承受重复荷载的受力性能试验称为疲劳试验。 3、等效荷载(4 分) 建筑结构试验中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或为了加载的方便和减少荷载量的需要,在不影响结构的工作和试验结果分析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来改变原来的加载图式(等效荷载的数值大小和分布形式要根据相应的等效条件换算得来)。 4、仪器设备的灵敏度(3 分) 被测量的单位物理量所引起仪器设备输出或显示装置示值的大小,及仪器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30 分) 1.结构试验试件的尺寸和大小与实体结构构件相比,总体上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两类。若试件尺寸太小,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因此,对于局部性的试件,其尺寸比例可为原型的 1/4~1 ,而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可取为原型的 1/10~1/2 。

2.科研性试验中试件是按研究要求专门设计制造的。试件的数量直接由参与研究问题参数(分析因子)多少和相应各种状态(水平数)的影响来决定。一般来说,单因数试验适用于实验结果离散性较大的实验(如粘接锚固试验)试验,正交试验则适用于实验结果离散性相对较小或影响因素较多试验。 3、按照结构试验时结构构件在空间就位型式的不同,可以有正位、异位、和原位试验等3种方案。 4、混凝土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程序可按《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的规定。对于结构抗震试验,则可按《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JCJl01-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5、对于多跨连续结构,一般只需考虑 5跨内(填数字1~10)荷载的相互影响,有时为减少荷载数量和加载工作量,往往采用等效荷载的方法。 6、结构构件设计时,是按不同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来验算结构的承载力、变形、抗裂性以及裂缝宽度等性能。因此在进行结构试验时,就必须按试验的性质和要求分别确定相应于各个受力阶段的试验荷载值。具体而言,对结构构件的刚度、裂缝宽度进行试验时,应确定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值,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能力试验时,应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试验荷载值。 7、为能准确地测得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荷载,对于生产检验性试验,当加载接近承载力检验荷载时,每级荷载不宜大于承载力检验荷载设计值的5%;对于科学研究性试验,在加载达到承载力试验荷载计算值的90%以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的 5% 。 8、分级加载等级间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结构变形发展情况,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试验时从加载结束到下一级开始加载,每级荷载的间歇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为检验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抗裂性能,要求在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作用下进行恒载试验,恒载持续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9、液压加载系统主要是由储油箱、高压油泵、液压加载器、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附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振动试验,疲劳试验;2.周期性的反复的静力试验;3. 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4. 正常使用荷载试验;5. 承载力极限荷载,承载力检验荷载 三.判断题 1.错 2. 错 3. 对 4. 对 5. 错 6.对 四.简答题 1.简述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各自的试验目的? 答:(1)生产检验性试验以直接生产为目的。它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试验检验对象,经过试验对试验对象或以试验对象为代表的一批构件做出技术结论。 (2)科学研究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结构计算的各种假定、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修改和制定各种规范,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理论和试验的依据。 2.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和荷载持续时间分类,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别分为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科学研究性试验;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短期荷载试验与长期荷载试验。3.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分别是什么? 答: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构件)或者按实际结构(或构件)足尺寸复制的结构(或构件)。模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真实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是比真实结构尺寸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4.解释下列名词:丧失承载力、承载力极限标志。 答:构件承载力达到极限状态,称为丧失承载力;当构件丧失承载能力时,由于受力形式不同,呈现不同的破坏形态,称为承载力极限标志。 5.为什么说“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 答:液压加载在建筑结构试验中是理想的加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对建筑结构物施加静荷载,也可施加动荷载。液压加载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是目前建筑结构试验应用最广技术先进的加载方法之一。6.惯性力加载有哪两种加载方式?简述这两种方式的加载过程。 答:惯性力加载有两种加载方式:初始位移加载法与初速度加载法。初始位移加载法是对结构或构件施加荷载,使其产生变形,然后突然卸掉荷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自由振动的方法。初速度加载法就是首先使加载器具提高势能水平,然后释放加载器具的势能,势能转变为动能,加载器具获得一定的速度后撞击试验结构,使结构获得冲击荷载。 7.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什么?列出两种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 答:荷载传递装置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产生的作用力按试验荷载图式的要求正确地传递到试验结构上,有时在荷载传递过程中还具有荷载放大、荷载分配和荷载作用形式转换的功能。常用的荷载传递装置有杠杆、卧梁和分配梁。 8.试件支承装置的作用和重要性如何?试件支承装置包括哪些? 答:试件的支承装置是实现试验结构力边界条件及位移边界条件关键的试验装置之一,因此,在结构试验中只有正确地使用支撑装置,才能确保结构试验的顺利进行。试件支承装置包括支座和支墩。

电大建筑结构试验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试验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题目见形成性考核册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A模型结构的制作较真实结构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 2.下列选项中,(D通过试验鉴定结构的施工)项不属于科学研究性试验。 3.按试验目的进行分类,可将结构试验分成(A生产检验性和可续也研究性试验)。 4.下列各项,(A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5.(C静力试验)的最大优点是所有加载设备相对简单,荷载逐级施加,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给人们以最明晰的破坏概念。 6.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D动力试验)。 7.(A液压加载)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8.下列各项中(C激振器加载法)。 9.电液伺服动作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D结构静载试验、结构动载试验、结构低周期疲劳试验、模拟地震试验)。 10.(A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投资较大,维修费用较高,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对试验人员的试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11.(D固定铰支座)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出于单项受压荷载作用。 12.(A活动球铰座)有五个自由度。 13.(B重物加载)可直接置于结构或构件表面,实现均布荷载的加载,或通过荷载料盘和杠杆机构形成集中荷载的加载方式。 14.荷载支承装置具有足够的(C强度和刚度),才能胜任工作,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15.(C分配梁)的功能是将加载装置施加的集中荷载按一定比例分配成两个集中荷载。

2017电大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成绩: 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1413001258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1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D )项是不对的。 A.模型结构的制作较真实结构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 B.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D.模型试验仅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指定特征 2.下列选项中,( D )项不属于科学研究性试验。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C.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D.通过试验鉴定结构的施工 3.按试验目的进行分类,可将结构试验分成(A )。 A.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B.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D.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 4.下列各项,(A )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A.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B.鉴定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C.预制构件的性能检验 D.服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5.(C )的最大优点是所有加载设备相对简单,荷载逐级施加,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给人们以最明晰的破坏概念。 A.真型试验 B. 模型试验 C .静力试验 D. 动力试验 6.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D )。 A.真型试验 B. 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 D. 动力试验 7.(A )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液压加载 B. 重物加载 C. 机械式加载 D. 气压加载 8.下列各项中,(C )项属于动荷加载方法。 A.气压加载法 B. 重物加载法 C. 激振器加载法 D. 机械式加载法 9.电液伺服作动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完成(D )等。 Ⅰ、结构静载试验Ⅱ、结构动载试验Ⅲ、结构低周期疲劳试验Ⅳ、模拟地震试验 A.Ⅰ、Ⅱ、Ⅲ B. Ⅰ、Ⅲ、Ⅳ C. Ⅰ、Ⅱ、Ⅳ D. Ⅰ、Ⅱ、Ⅲ、Ⅳ10.( A )的投资较大,维修费用较高,使用条件比较苛刻,对试验人员的试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它的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A.电液伺服加载系统 B.单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C.双向作用液压加载器 D.液压千斤顶 11.( D )允许试验结构在三个方向上产生转动,其支座反力使试验结构处于单向受压荷载作用。

2014电大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试验》期末试题就答案

2014电大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试验》期末试题就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结构试验前,应进行预载,以下哪一条不当?( B ) A.混凝土结构预载值不宜超过开裂荷载计算值70% B.顶应力混凝土结沟预载直可以超过开裂荷载计算疽 C.钢结沟的预载值可以加到使用荷载 D.顶应力混凝土结陶的顶载疽可以加至正常匣用荷载 2.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哪一个量纲不属于基本量纲?( B ) A.质量M B.应力 C.长度L D.时间T 3.用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等级,哪一种是不当的?( B ) A.用超声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B.用钻芯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C.用回弹法测定混凝上强度等级 D.用超声一回惮法测定混凝上强度等级 4.下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极限标志中,哪一条不正确?( B )

A. 跨中最大挠度达到跨度的1/50 B.受拉主筋重心处裂缝宽度达到2.0mm C.剪力区,受压混凝土剪压破坏或斜压破坏 D.主筋端部相对混凝土滑移 5.下列哪一点不是低周反复试验的优点?( D ) A.设备比较简单,耗资较少 B.在逐步加载过程中可以停下来仔细观察反复荷载下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C.能做比较大型的结构试验及各种类型的结构试验 D.能与任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结果相比 6.建筑结构的模型试验的优点,做如下表述中,哪一点是不当的?( D ) A.制作容易,节省材料、时间、人力 B.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可以严格控制其主要参数,避免许多外界因素干扰,保证数据准确 D.能表达实体的一切特征 7.在结构搞震动力试验中,下列何种加载方法既能较好地模拟地震又有实现的可能? ( B ) A.采用机械式偏心激振器激振B.采用地震模拟振动台 C.采用炸药爆炸模拟人工地震D.采用电磁激振器激振 8. 下列各项特性哪一项不是结构的动力特性?( D )

建筑结构试验试题和答案

建筑结构试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不应该认为结构试验纯系经验式的实验分析, 相反它是根据丰富的试验资料对结构工作的内在规 律进行更深入的() A. 科学研究 B. 试验研究 C. 理论研究 D.数值分析 2. 在观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时将测量仪交替布置在梁的受拉区段, 如出现下列何种情形,则证明开 始开裂。( ) A. 某一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增大,相邻测点仪器读数也随之增大 B. 某一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增大,相邻测点仪器读数可能变小 C. 某一测点仪器读数不变,相邻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增大 D. 某一测点仪器读数不变,相邻测点仪器读数突然减小 3. 结构试验中,常用科研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 A. 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B. 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 C. 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D. 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4. 下列各种试验方法中,属于静力试验的是( ) A.循环加载 B.弹簧和螺旋千斤顶机械加载 C.利用惯性力激振加载 D.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 8. 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液压加载系统的心脏部分,指令发生器发出的信号经 — 输入伺服阀 ( ) A.放大 B. 缩小 C. 转换 D. 反馈 9. 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试验时,期望再现的某个地震记录应是振动台 ____________ 的输出波形。 ( ) A.台体 B. 台座 C. 台面 D. 结构 5. 杠杆加载试验中,杠杆制作方便,荷载值稳定不变, 做下列何种试验尤为适合。 A.动力荷载 6. 力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用 当结构有变形时,荷载可以保持恒定,对于 ( ) B.循环荷载 去感受荷载作 C.持久荷载 D.抗震荷载 A.弹性元件 B. 塑性元件 C. 7. 气压加载法主要是利用空气压力对试件施加 A.静力荷载 B. 集中荷载 C. 热敏元件 ( ) 分布荷载 ) D. D. 磁敏元件 均布荷载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最新电大建筑结构试验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建筑结构试验作业1 说明:本次形成性考核是针对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编写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 D )项是不对的。 A.模型结构的制作较真实结构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 B.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D.模型试验仅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指定特征 2.下列选项中,( D )项不属于科学研究试验。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C.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D.通过试验鉴定结构的施工 3.按试验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将结构试验分成( A )。 A.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B.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D.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 4.下列各项,( A )项不属于生产检验性试验。 A.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B.鉴定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C.预制构件的性能检验 D.服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5.( C )的最大优点是所有加载设备相对简单,荷载逐级施加,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给人们以最明晰的破坏概念。 A.真型试验 B.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 D.动力试验 6.为了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一般要进行结构( D )。 A.真型试验 B.模型试验 C.静力试验 D.动力试验 7.( A )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建筑结构试验重难点解析及期末复习

建筑结构试验重难点解析及期末复习 王圻: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薛必芳:王老师你好,我是江苏电大的《建筑结构试验》的任课老师,请问今年的题型有什么变化吗,还是闭卷考试? 王圻:今年还是闭卷考试,今年的题型没有变化。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结构检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程序,为结构检测的顺利进行准备测试方案; (2)熟练掌握典型结构静荷检测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的全过程; (3)熟练掌握建筑结构无损检测的原理和检测方法。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各种试验装置的使用原理和使用功能,特别要求熟练掌握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和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重物加载、液压加载和支承装置。 重点之二是要求熟练掌握结构检测中各种物理量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技术,特别是熟练掌握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振弦式应变计测量方法、测量高远处位移的光学测量方法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方法等。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60%;平时作业考核成绩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30%。但三部分成绩都必须分别达到及格,只要有一项不及格,总成绩即为不及格。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及其有关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期末考试的试题类型可分:选择题、简答题、判断题。期末考试笔试时间为90分钟。 其它说明:学员参加考试应带钢笔、铅笔、三角板或直尺、橡皮和计算器。 本课程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掌握经常使用的各种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技术,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培养建筑结构试验的试验技能,使之具有从事一般建筑结构的检测能力,为进行现场结构检测和科学研究的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掌握建筑结构试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程序,为结构试验的顺利进行准备测试方案。 ?掌握典型建筑结构试验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数据处理及书写测试报告的全过程。 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静荷试验、建筑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内容体系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静荷试验、建筑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主要是讲述建筑结构试验中的试验准备工作,加载方法的选择,测点和测试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数据处理及测试报告的书写等内容。教学内容按教材的章节的模块化进行设计,基本模块的内容包括:试验装置和加载设备、测试仪表、无损检测技术、试验设计,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建筑结构试验中经常使用的支承装置、静动态加载设备、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建筑结构试验准备工作等内容;专业模块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静荷试验、建筑结构动荷试验、建筑结构抗震试验,这部分内容是介绍典型建筑结构试验时测点的选择,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试验获得的信息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本课程的体系如下: 结构试验技术包括试验设备与仪器、试验的实施过程及试验的分析.总结课程的安排也遵循此思路进行。 第一章绪论介绍试验的类型。 第二章介绍静载加载设备及动载加载设备。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

建筑结构试验习题 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 1. 建筑结构试验根据不同要素有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哪种试验是按荷载性质分类等?() A.结构模型试验 B.结构静力试验 C.短期荷载试验 D.现场结构试验 2.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综合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A.验算 B.试验 C.研究 D.观测 3. 科研性的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的设计、尺寸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构造措施的考虑,同时必须满足结构和受力的的要求。() A.边界条件 B.平衡条件 C.支承条件 D.协调条件 4. 建筑结构试验是以________方式测试有关数据,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的可靠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 ) A.模拟 B.仿真 C.实验 D.计算 5.下列不属于结构抗震试验的选项有() A.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 B.拟动力试验 C.结构动力反应试验 D.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6.结构强迫振动的响应频率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 ) A.作用力的频率 B.结构的刚度 C.结构的阻尼 D.结构的质量 7.结构试验中,常用科研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 A.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 B.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 C.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D.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8.下列哪个试验不是静力试验的加载方法() A.重力加载法 B.液压加载法 C.机械加载法 D.环境随机激振法 第二章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试验装置 1. 大型结构试验机的精度不应低于()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2. 螺旋千斤顶加载属于() A.机械力加载B.重力加载C.液压加载D.杠杆加载 第三章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结构试验》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结构试验》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建筑结构试验》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 1.关于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如下表述中,( )项是不对的。 A.模型试验能够表达真实结构的一切特征 B.模型的制作相对容易,节省材料、时间和人力 C.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D.可以严格控制模型试验的主要参数,以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 )的原理清晰,加载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能产生较大的荷载,而且荷载容易控制、准确、稳定,并能实现多点同步加载。 A.重物加载 B.气压加载 C.液压加载 D.机械式加载 3.结构受轴向拉压作用情况,( )的布片和测量桥路的特点是:消除了温度影响,也消除了偏心荷载的影响,桥路测量灵敏度提高一倍,但使用的应变片较多。 A.外设补偿片的半桥测试方案 B.测量应变片互相补偿的半桥测试方案 C.外设补偿片的全桥测试方案 D.测量应变片互相补偿的全桥测试方案 4.下列各项中,( )项不是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任务。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对古老的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 C.评定建筑结构和构件的施工质量 D.对受灾的已建成的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 5.( )检测技术可用于混凝土结合面的质量检测和混凝土内部空洞、疏松等缺陷的检测。 A.回弹法 B.钻芯法 C.超声法 D.扁顶法 6.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 ) A. 1/4~1 B.1/2—1 C.1/5~1 D.1110—1/2 7.常用的弹性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完整)

建筑结构试验09级实验指导书

说明 一、试验报告必须用墨水笔工整书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包括预习思考题及试验作业题)。 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 1.做好试验课前的预习。 2不得动用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3试验完毕,清理整理所用仪器设备及环境卫生,填好实验使用登记本,并交给任课老师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如有仪器设备损坏,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三、实验指导书所列试验方法均以现行国标和规范为依据。 编者:陈高 2012年5月

目录 实验一等强度梁实验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原理 (1) 三、实验步骤 (2) 四、实验记录 (3) 实验二纯弯梁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原理 (4) 三、实验步骤 (5) 四、实验结果 (6) 五、实验记录表格 (7) 实验三同心拉杆实验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原理 (8) 三、实验步骤 (9) 四、实验记录表格 (9) 实验四:偏心拉杆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原理 (10) 三、实验步骤 (12) 四、实验结果处理 (12) 实验五典型桁架结构静载实验 (14) 一、实验目的 (14) 二、实验原理 (14) 三、实验操作步骤简介 (15) 四、实验记录 (16) 实验六混凝土无损检测实验 (18) 一、实验目的 (18) 二、实验仪器 (18)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8) 四、实验报告 (18) 五、思考题 (18)

实验一 等强度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应用应变片组桥,检测应力的方法 2、验证变截面等强度实验 3、掌握用等强度梁标定灵敏度的方法 4、学习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电阻应变测量原理 电阻应变测试方法是用电阻应变片测定构件的表面应变,再根据应变—应力关系(即电阻-应变效应)确定构件表面应力状态的一种实验应力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粘贴在被测构件表面上的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元件,当构件变形时,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电阻应变仪将此电阻值的变化测定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此应变值成正比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就可得到所测定的应变或应力。 2、测量电路原理 通过在试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可以将试件的应变转换为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但是通常这种电阻变化是很小的。为了便于测量,需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再通过电子放大器将信号放大,然后由指示仪或记录仪指示出应变值。这一任务是由电阻应变仪来完成的。而电阻应变仪中电桥的作用是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 3、电桥电路的基本特性 a )在一定的应变范围内,电桥的输出电压U ?与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 R R ?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轴向)应变) (n ε成线性关系; b )各桥臂电阻的变化率R R ?或相应的应变片所感受的应变)(n ε对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U ?的影响是线形叠加的,其叠加方式为: 相邻桥臂异号, 相对桥臂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 对于结构动力试验,试验尺寸常受试验加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动力特性试验可在现场原型结构上进行。至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试验,因受台面尺寸、激振力大小等参数的限制,一般只能作缩尺的模型试验。 试件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科研性试验时,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在某一预定的部位破坏,以期得到必要的测试数据,就需要对其它部位事先进行局部加固。为了保

电大《建筑结构试验》习题及答案

7、钢筋混凝土梁受集中荷载作用,按下图各截面的测点布置,哪一组应变测点可作为校核测点(D) 8、用下列方法检查混凝土强度等级,哪一种最可靠(B) 9、用下列四种量测方法测量梁的正截面裂缝宽度,哪一种最标准(C) 1、结构静力试验加载分级是为了便于观察变形与荷载的关系(对)。 4、结构静力实验时,安装在结构上的仪表,要求刚度小,不影响被测结构的工作性能。(对) 5、测量结构振动时,安装在结构上的振动传感器的质量尽可能大,才能不影响结构的振动特性。(错) 2、生产检验性试验与研究性试验,荷载分级有哪些不相同的 3、静力试验中,各级荷载下的恒载持续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4、样确定开裂荷载实测值 5、一个截面对称的构件,承受弯矩与轴力共同作用,如图所示,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弯矩引起的最大应变。试拟定一个测试方案,并列出应变仪读书与实际应变的关系 6、测定结构的动力特性的方法有哪几种 7、下面为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结果。试说明图中所示四点的强度的定义。 8、一根端部作用着荷载的悬臂梁,按最大挠度相似设计模型,设已经确定。简述确定相似常数的过程。 试卷代号:114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试验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建筑结构模型试验的优点,做如下表述中.( )是不对的。 A.制作容易,节省材料、时间、人力 B.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突出主要因素,针对性强 C. 可以严格控制其主要参数,避免许多外界因素干扰,保证数据准确 D.能表达实体的一切特征 2.按试验的目的可将建筑结构试验分为( )。 A.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B.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 C. 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D.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

建筑结构实验报告-2011

±2001/024 建筑结构实验报告(一二三) 题目: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组别:________ 实验指导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实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仪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__________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的,该原始长度称为__________。该项指标在上述仪器、装置中分别为__________mm、__________mm、__________mm、__________mm。 三、杠杆应变仪的刻度值为______mm,量程为______mm。 四、量测位移的机械式仪器、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用它测挠度应配__________、测应变应配__________、测转角应配__________、测力应配__________。 六、所列的非破损检测仪器有(1)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2)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3)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4)__________用途:__________。 七、中型回弹仪在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时除了用回弹仪测定回弹值外,还需要另外测定混凝土的__________,也就是在测定回弹值后在测区内钻出直径大约______mm,深度稍大于__________的圆孔,然后滴入2%__________溶液,量得不变色部分的深度。 八、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每个测区应测回弹 ________点,超声_______点,请在测区图上分别画出,并标出 测区尺寸和测点的间距(mm)。测试的顺序应先测__________后 测__________。 九、所列的测震仪器有: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template void MGraph::DFSTraverse(int v) { cout << vertex[v]; visited[v] = 1; for(int j = 0; j < vertexNum; j++) if(arc[v][j] == 1 && visited[j] == 0) DFSTraverse(j); } template void MGraph::BFSTraverse(int v) { int Q[MaxSize]; int front = -1, rear = -1; cout << vertex[v]; visited[v] = 1; Q[++rear] = v; while(front != rear) { v = Q[++front]; for(int j = 0;j < vertexNum; j++) if(arc[v][j] == 1 && visited[j] == 0){ cout << vertex[j]; visited[j] =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