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经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会同山东省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下属企业山东乳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长达5年的试验,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在乳山取得了成功。采取这种养殖模式,经过65天的育肥,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增加10%~15%,亩产量7000公斤,收入近10000元。

一、浅海养殖的概况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和捕捞业在渔业中所占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水产养殖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滩涂养殖由于受面积及目前虾鱼病害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的空间已很小。惟有从浅海养殖中寻求新的突破,而浅海养殖品种中,扇贝的苗种已退化严重,并且在高温季节死亡率极高,很容易造成养殖品种的全军覆没;贻贝养殖风险大,并且由于自身不适合长途运输,销路受限,从而经济效益低。

鉴于当地的实际,渔民普遍选择了浅海养殖中品质好、产量高、病害少、风险小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它具有体型大、生长快、味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浅海滩涂牡蛎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但由于乳山濒临黄海,坐北朝南,加之外海岛屿和海湾少,因此夏季风浪较大,再加上附着物多的影响,采取春播秋收养殖模式的浅海养殖生产屡屡受挫。特别是7、8月份台风季节,养殖区内大面积的贻贝、扇贝、牡蛎被海浪卷走,损失惨重。即便没被卷走的,上面也长满了附着物,养殖产品肥满度很低,质量低下,效益也不高。

二、太平洋牡蛎育肥养殖方法每年4月~6月份进行太平洋牡蛎人

工育苗,然后送到烟台、威海等地进行养殖。牡蛎经过一年多的养殖,虽然个体长到商品规格,由于饵料不足,肥满度很低,出肉率仅5%~7%,然后把这样的牡蛎运回来进行养殖育肥。牡蛎育肥是从9月上旬开始投放,到10月底结束,历时两个月。牡蛎从外地运来后,通过挑拣、去杂,装入9层~10层的养殖笼里,经过60天~80天的育肥,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即可收获加工,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可增加10%~15%,亩产量可达7000多公斤。11月底以前,可以利用收获后空出的筏架进行第二批牡蛎育肥养殖。11月、12月、1月是收获量最大的时期,最晚到4月20日,牡蛎全部养成收获,育肥养殖生产结束。

三、太平洋牡蛎育肥养殖模式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海区环境的改善。太平洋牡蛎育肥是利用半年时间在海区进行养殖,再让海区用半年时间空闲休整,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海区的污染。养殖海区在休整期间,利用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培养丰富的基础生物,为太平洋牡蛎的育肥养殖提供了饵料保证。

二是避开了春夏两季风暴潮危害大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

三是解决了夏季附着物多这一棘手问题,减少了倒笼去杂等工序。

四是避开了夏季水温高,发病率高,太平洋牡蛎死亡率高这段时间,提高了太平洋牡蛎的成活率。

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e620914.html, 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技术 作者:许寿辉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04期 龙须菜(GracilariaVerrucosa),又名江篱,植物学中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ae)、杉藻目(Gigartinales)、江蓠科(Gracilariaceae)、江蓠属(Gracilaria)。藻的主体为绿色、紫褐色或自黄色,晒干后变成暗褐色。外形为圆柱形或线性,常为丛生,基部有小盘状固着器,主枝较分枝粗。顶端有一个细胞,由此细胞分裂成次生细胞,再继续分裂成其他细胞。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有时雌雄同体,有时异体,半球状或囊果球状,顶端可以有喙状突起,同时固着器呈圆盘状。龙须菜是暖水性藻,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其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均有生长,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其中以阿根廷和智利沿海分布最甚,其次为中国、南非、巴西、日本、菲律宾等地皆有分布。龙须菜在中国分布主要在沿海各地,现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已经开始养殖。 龙须菜体内充满一种名为藻胶的成分,可以用来制作琼脂。琼脂是一种多糖体,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在食品中,琼脂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质量,让食物看起来更有档次。在医药研究行业中,其也被运用作为细菌、微生物的培养基。日常生活中的果汁饮料、八宝粥、冰淇淋、果冻、布丁以及生活用品如洗发露、洗面乳、化妆品等均有使用到琼脂,因此,龙须草的经济价值很高。而在沿海地区,龙须草也可作为食品制作成凉粉,清水煮熟即可直接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助消化等功效,可治感冒、便秘等症。龙须菜也是鲍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鲍喜生活在海藻繁殖,饵料丰富的地方,以龙须草、海带、紫菜为食物,吃海带的鲍鱼贝壳是绿色的,吃紫菜、龙须菜的鲍鱼贝壳是红色的。鲍鱼生长的水温最好在15℃~20℃之间,2-3月喂养海带,每年8月份以后喂养龙须菜,在福建沿海地区8—10月份鲍鱼生长速度最快。 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是福建省海洋渔业大区,拥有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水养殖用海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龙须菜6万多亩。龙须菜是秀屿区于2000年首先引进试养病获得成功,是全省首家从北方海区引进南方海区的藻类新品种。经过多年的养殖摸索,龙须菜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较成熟,同时在2004年由福建省治疗技术监督局发布龙须菜养殖技术规范 (DB35/T537-2004)。以下简要介绍龙须菜养殖技术。 一、养殖场所 养殖场所在海区要求风浪较小、水质澄清、潮流通畅、敌害生物少的区域,水深在8m以上,一般要求要求退潮后能保持2米以上的水深,比重最低在1.018以上,没有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的区域。同时有一定淡水流入和营养盐丰富,在潮间带浅滩要求地势平坦、退潮后略有积水、底质较硬。养殖水温为5~20℃。 二、养殖浮筏设置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浅海牡蛎筏式育肥 经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会同山东省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下属企业山东乳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长达5年的试验,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在乳山取得了成功。采取这种养殖模式,经过65天的育肥,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增加10%~15%,亩产量7000公斤,收入近10000元。 一、浅海养殖的概况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和捕捞业在渔业中所占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水产养殖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滩涂养殖由于受面积及目前虾鱼病害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的空间已很小。惟有从浅海养殖中寻求新的突破,而浅海养殖品种中,扇贝的苗种已退化严重,并且在高温季节死亡率极高,很容易造成养殖品种的全军覆没;贻贝养殖风险大,并且由于自身不适合长途运输,销路受限,从而经济效益低。 鉴于当地的实际,渔民普遍选择了浅海养殖中品质好、产量高、病害少、风险小的太平洋牡蛎养殖。它具有体型大、生长快、味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浅海滩涂牡蛎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但由于乳山濒临黄海,坐北朝南,加之外海岛屿和海湾少,因此夏季风浪较大,再加上附着物多的影响,采取春播秋收养殖模式的浅海养殖生产屡屡受挫。特别是7、8月份台风季节,养殖区内大面积的贻贝、扇贝、牡蛎被海浪卷走,损失惨重。即便没被卷走的,上面也长满了附着物,养殖产品肥满度很低,质量低下,效益也不高。 二、太平洋牡蛎育肥养殖方法每年4月~6月份进行太平洋牡蛎人

工育苗,然后送到烟台、威海等地进行养殖。牡蛎经过一年多的养殖,虽然个体长到商品规格,由于饵料不足,肥满度很低,出肉率仅5%~7%,然后把这样的牡蛎运回来进行养殖育肥。牡蛎育肥是从9月上旬开始投放,到10月底结束,历时两个月。牡蛎从外地运来后,通过挑拣、去杂,装入9层~10层的养殖笼里,经过60天~80天的育肥,牡蛎肥满度达到12%~15%即可收获加工,成活率为80%左右,重量可增加10%~15%,亩产量可达7000多公斤。11月底以前,可以利用收获后空出的筏架进行第二批牡蛎育肥养殖。11月、12月、1月是收获量最大的时期,最晚到4月20日,牡蛎全部养成收获,育肥养殖生产结束。 三、太平洋牡蛎育肥养殖模式的优点 一是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海区环境的改善。太平洋牡蛎育肥是利用半年时间在海区进行养殖,再让海区用半年时间空闲休整,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海区的污染。养殖海区在休整期间,利用充足的光照和较高的温度,培养丰富的基础生物,为太平洋牡蛎的育肥养殖提供了饵料保证。 二是避开了春夏两季风暴潮危害大的劣势,大大降低了养殖生产的风险。 三是解决了夏季附着物多这一棘手问题,减少了倒笼去杂等工序。 四是避开了夏季水温高,发病率高,太平洋牡蛎死亡率高这段时间,提高了太平洋牡蛎的成活率。

浅海滩涂水产养殖管理规定(精)

浅海滩涂水产养殖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浅海、滩涂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浅海,是指厦门市海域功能区划规划用于水产养殖、增殖的浅海海 域。本规定所称滩涂,是指厦门市海域功能区划规划用于水产养殖的潮间带以及与潮间带相连的其他海滩。第三条浅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全市浅海、滩涂开发利用和渔业种苗增殖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县(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规定负责辖区浅海、滩涂开发利用和渔业种苗增殖保护区的监督管理。第四条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厦门市海域功能区划制定厦门市浅海、滩涂发展养殖业规划,经厦门市人民政府海洋管理办公室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第五条本市内相邻的县、区应按已划定的行政区域明确水产增养殖管理界线。管理界线不清的,由相邻的县、区政府协商划定。协商不成的,报市政府确定。第六条厦门市海域功能区划规划用于养殖、增殖的浅海、滩涂,可以依法确定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水产养殖活动。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使用浅海、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按下列规定办 理:(一)使用同安县内的浅海、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向同安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核后报同安县政府批准,核发海域使用证和养殖使用证,确认海域使用权;核发海域使用证和养殖使用用证的,由同安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市海洋管理办公室报备; (二)使用各区内的浅海、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向各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初审和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复审后,报市政府批准,核发海域使用证和养殖使用证,确认海域使用权; (三)对使用浅海、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申请,自接到申请的全部资料后6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对不批准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第八条使用浅海、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按使用面积缴纳浅海、滩涂海域使用 金。浅海、滩涂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市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海洋管理办公室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浅海、滩涂水产养殖申请时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者基本情况; (二)申请利用的浅海、滩涂的位置、面 积; (三)水产养殖品种、使用浅海、滩涂的年限、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浅海、滩涂所在地镇政府或村委会意见。第十条养殖使用证由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第十一条养殖使用证不得买卖、出租、涂改、伪造。第十二条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使用最高年限为10年。限养区内的水产养殖使用最高年限为3 年。可用于水产增养殖的预留区内的水产养殖使用最高年限为5年。第十三条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使用年限届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申请续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