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管理师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健康管理师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健康管理师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健康管理师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第6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

基本知识?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主干学科,其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对健康管理师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专业工作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基本内涵: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②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

?③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及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

?④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任务

?第一阶段:“揭示现象”

?第二阶段:“找出原因或影响因素”

?第三阶段:“提供措施”

(三)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常用指标(一)率和比

1、比例(proportion):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

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和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于分母之中。

P=a/(a+b)

分类:(1)反映事物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的比重,也称构成比例,是可以反映某种概率的数值;

(2)发生频率比例,与动态的发生变化概率密切相关,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变化者占全体的比例2、比或相对比(ratio):

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

相对比=甲指标/乙指标(或*100%)

?3、率(rate):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 (某现象实际发生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 * K

比例基数K(=100%、1000%、10000/万)

率必须包括受累人群数目、被观察到的受累

人群所处的总体数目和规定的时间3方面内容

才能构成“率”。

(二)发病指标

1、发病率(incidence rate,morbidity)

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发病率对长时间内发病情况调查,多以年为单位,常用10万分率表示。

?分子:新发病例

?分母:暴露人口(危险人口):年平均人口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病率可用作描述疾病的分布,它能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2、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流行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影响因素: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

或流行情况,如冠心病、肺结核等,可反映某

地区人群多某疾病的负担程度。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1)分子不同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静态指标;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

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是动态指标。

(三)死亡指标

1、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均人口数。常以年为单位。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 ———————————× 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粗死亡率(crudemortality rate):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

?死亡专率(specificmortality rate):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2、病死率(fatality rate)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

─────────────×100%

同期确诊的某病病例数

?病死率多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的威胁程度。

?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及病原体的毒力。用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病人的病情、病期及医院的医疗设备等是否可比。3、生存率(survival rate,存活率)

?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

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

?常用于评价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病等的远期疗效。

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

n年存活率=-------------------------------------- ×100%

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

注意:

?研究存活率必须有随访制度。

?首先确定起算时间及结算时间。

?一般以确诊日期、手术日期或住院日期为起算时间。结算时间通常以3年、5年或10年计算,称为3年、5年存活率或10年存活率。(四)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Ie:暴露组率 Io:非暴露组率

?意义: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

暴露组的多少倍。

RR无单位,比值范围0--∞

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 ,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RR>1,表明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RR的绝对值越大,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联系越强)

2、比值比(odds ratio,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

值。可代表RR。

?病例组:a/c 对照组:b/d

OR=ad/bc

OR含义:接触某个危险因素发病、死亡

是不接触某个危险因素发病、死亡的倍数。

(五)归因危险度AR(Attributable risk)

1、归因危险度AR: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

露组发病率之差。反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

素的程度。

意义: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

发病率或死亡率。

2、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指暴露人群中由暴露因素引起的发病在所有发病中所占的百分比。

AR%=[( I e-I0)/ I e]*100%

3、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表示全人群中由暴露引起的发病在全部发病中的比例。

PAR%=[( I t-I0)/ I t]*100%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属于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是指利用已有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

(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

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

中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性

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

线索。

(一)现况调查

1、概念:

?现况调查是指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因素与疾病的关联。2、目的:

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②发现病因线索;

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利用普查或筛检等手段,可早期发现病人,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④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⑤疾病监测;

⑥其他: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社区卫生规划的制定与评估和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定,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方法及种类

?⑴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⑵抽样调查:是指通过抽样的方法,对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的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4、优缺点

(1)优点:

①常用抽样调查,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体的可信度较高。

②在收集资料完成之后,将样本按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组比较,自然形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③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因素。

(2)局限性:

①现况调查获得的疾病和因素的暴露情况是同时

存在的,无法断定谁因谁果,故只能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②调查研究得到的资料只能是患病情况,而不能

得到发病情况,不能用发病率表示,可用患病率、感染率。

③选择性偏倚(潜伏期、临床前期),低估患病

水平。(二)队列研究

1、概念: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特定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种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方法

3、类型

队列研究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

观察的时间不同,分为:

前瞻性(prospective)队列研究

历史性(historical)队列研究

双向性(ambispective)队列研究

?注意: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应该是除了未暴露于某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4、特点:

? 1)前瞻性研究

? 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不是人为给予的

? 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

? 4)观察方向由“因”及“果”

? 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或死亡率差异。

1)优点:

①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②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③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并能研究疾病的自然史④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属由“因”至“果”观察,符合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⑤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⑥样本量大,结果稳定

⑦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可做历史性队列研究

5、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缺点

①观察时间长,难以避免失访,费人力、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

②准备工作繁重,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难度大;

③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④研究罕见病时需要大量研究对象,因而不易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三)病例对照研究

1、概念:

又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

是选择一组患有所研究疾病的病人(病例组)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组,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方法

3、特点

1)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4)观察方向由果至因:已知研究对象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再追溯既往暴露于因素的情况。5)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4、优缺点:

1)优点:

①较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小,易于进行,出结果快。

②在一次调查中可以同时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一果多因)

③适用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

④治疗措施疗效的初步评价

2)缺点:

①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比例很低的因素。

②病例常不能代表全部病例,对照也常不能代表所

属的人群,因此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③调查中,调查对象回忆既往若干暴露史的信息时

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④容易产生混杂偏倚,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⑤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RR,只能计

算比值比OR。(四)实验研究

?概念:

?通过比较给予干预措施后的实验组人群与对照组人群的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类前瞻性研究方法。也称干预研究或流行病学实验。

?基本特点:

①属于前瞻性研究

②随机分组:随机把研究对

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③设立对照组

④有干预措施

A.临床试验

?研究对象:病人

?随机单位:个体

?意义:评价药物/治疗手段的效果,是临床治疗?措施在正式应用之前的最后人体应用试验。?目的:观察和论证某个(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产生的效应或影响;B. 社区试验

?生活方式干预试验

?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试验观察

?研究对象:正常人群或亚临床

?干预单位:社区/某一人群或亚人群

?目的:考核或评价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

(五)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

1、诊断试验的相关概念:

(1)诊断试验: 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实验方法。各种实验室检查、病史和体检获得的临床资料、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利用这些资料和技术标准对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确切的结论。(2)诊断指标:

①客观指标,即能用客观仪器测定的指标;

②主观指标:完全根据被诊断者的主述来决定;

③半客观指标:根据诊断者的主观感知判断。

2、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

(1)真实性:是指筛检试验或诊断试验所获

得的测量值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符合程度,又

称准确性、有效性。

指标:灵敏度(真阳性率)、特异度

(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

正确诊断指数、似然比

a-真阳性,确实有病又被判断为阳性的人数

b-假阳性,确实无病而被判断为阳性的人数

c-假阴性,确实有病而被判断为阴性的人数

d-真阴性,确实无病又被判断为阴性的人数

(2)可靠性

也称信度、精确度或可重复性。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试验对相同人群重复试验获得相同结果的稳定程度。可靠性高,说明试验结果受随机误差的影响不大。3、诊断试验的评价标准

1)同金标准(gold standard)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定义:指被公认的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也称标准诊断)

2)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3)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4)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

5)不仅评价真实性,也评价可靠性

6)试验的方法和步骤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4、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1)联合试验

应用多个试验对同一疾病作出诊断,通常采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诊断试验,根据每个试

验的结果综合判断最后的结果。

1)平行(并联)试验:是同时作几个试验,

只要有一个出现阳性就判断为阳性,或全

部出现阴性时才判断为阴性。

2)系列(串联)实验:是先后作几个试验,

全部出现阳性时才判断为阳性,或只要有

一个出现阴性就判断为阴性,并停止试验。(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即高危人群):

①使新发现的病例数增加。

②使阳性预测值升高,试验成本下降,其结

果使试验的效率提高。

(六)筛检试验的评价研究

1. 相关概念:

是运用快速的检查方法,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查出可能患有某病或缺陷者的措施。

☆筛检并非诊断

筛检:把患者及可疑有该病的人与健康人区别开来。诊断:进一步把患者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区别开来

☆筛检是第一步,诊断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2、筛检的主要用途:

(1)早期发现处于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患者

(2)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

(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及趋势

(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真实性评价:灵敏度、特异度4、筛检试验的类型和方法:

(1)类型:

?群体筛检:疾病的患病率甚高,一定范围的整个人群

?选择性筛检:高危人群组

(2)方法:单项筛检、多项筛检

5、筛检的应用原则:

(1)合适的疾病

(2)合适的筛检试验

(3)合适的筛检计划

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可疑病例提供诊断、治疗的方便

②考虑筛检、诊断和治疗整个过程的成本与效益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一)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定义: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一门应用学科。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的医学数据

基本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通常是人、动物或生物材料的测量值,发现蕴含其中的统计学规律。

(二)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1、统计设计: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关键。

2、统计描述:对原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用相应的统计指标表示出研究对象最鲜明的数量特征,必要时选择统计表和统计图;

3、统计推断: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指标的差别和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推断。(三)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分组因素:研究者根据试验目的施加的干预或感兴趣的因素。

反应变量:施加干预后的研究对象的生物反应。

有三种类型的资料: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1.计量资料

?定义:对每个观察对象的观察指标用定量方法测定其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

?例如:体重与身高、

?特点:有度量衡单位,多为连续性资料(通过测量得到)2. 计数资料

?定义: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特点:没有度量衡单位,多为间断性资料(通过枚举或记数得来)

3. 等级资料

?定义: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之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方法测量得到。通常有两个以上的等级,如阴性、阳性、强阳性;治愈、好转、有效、无效。

?等级资料与计数资料又可以统

称为分类变量。(四)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研究设计:制定计划,对整个过程进行安排。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可分为调查设计(不加干预)和实验设计(加干预)两大类。

?第二步收集资料:

来源:

?经常性资料(统计报表、日常性工作记录)?一时性资料(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

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有足够的数量;注意资料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第三步整理资料(sorting data):原始资料的整理、清理、核实、查对,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计算和分析。

1)原始数据的检查与核对:

包括①统计数据的常规检查②数据的取

值范围检错③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检错

2)数据的分组设计和归纳汇总:

①质量分组

②数量分组?第四步分析资料:

1)用一些统计指标、统计图表等方式表达和描述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分布规律,不涉及由样本推论总体的问题。

2)对样本统计指标做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目的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五)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1、同质与变异

ü同质:研究对象具有相同的背景、条件、属性。

ü变异:同质事物个体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2、总体与样本

ü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更确切地说,是同质的所有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ü观察单位(个体):最基本的研究单位。

ü样本: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观察值)的集合。

ü抽样研究的目的是用样本信息推论总体特征。

3、参数与统计量

1)参数:根据分布特征而计算的总体指标。2)统计量:由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所计

算的样本指标。

?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指标来估计总体指标。4、误差

?概念:指观测值与真实值之差。

?种类:

1)系统误差: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标准未经校正偏高或偏低等原因,使观察结果呈倾向性地偏大或偏小。

2)随机测量误差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即使方法统一、仪器及标准已经校正,但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种误差往往没有固定的倾向,而是有的偏高、有的偏低。是不可避免的。3)抽样误差

由于抽样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一定的规律性。产生原因:个体变异。

?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

(1)改进抽样方法,增加样本的代表性。

样本量 n 相等的情况下: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2)增加样本量n

(3)选择变异程度较小的研究指标5、概率与频率

1)事件(event):在某一确定条件之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现象。

②不可能事件(cannot event):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现象。

③随机事件(random event)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

2)概率:是对总体而言的,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来表示。?大小:P的大小在0和1之间,越接近于1,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于0,说明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小概率事件:某事件其发生的概率P≤0.05或P≤0.01。统计学意义:拒绝接受事件的发生,或认为事件不可能发生。3)频率:是对样本而言的。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在实际工作中,当观察单位的例数足够多时,可以用频率来代替概率。

频率是概率的估计值。

二、统计描述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数表

2、频数分布图

频数表的制备:

1、计算极差(range)R=最大值-最小值

2、确定组距

I=R/组数,组数=10 153、划分组段

每个组段应有一个起始值作为组下限;第一组段应包括最小值,最后组段应包括最大值。4、归纳计数

某校110名男童身高的频数表

1.计算极差max-min

2.确定组距(确定组数)

3.划分组段每一组的范围

4.归纳计数

某校4-6年级150名男生身高频数分布图

3、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1)平均数:

?用以描述同质计量资料频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是一组变量值的代表值。

?用于描述对称分布(特别是呈正态分布)的变量值的平均水平。

例如: 现测得8名健康人血液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各为: 4、7、5、3、10、9、6和7mm/hr 。试求其血沉均数。

=x/n=(4+7+5+3+10+9+6+7)/8=6.4(mm/hr)

x 2)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组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中,位于正中间位置的数值,亦称为位置平均数,代号为M 。

?多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或分布不明资料,或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的开口资料的集中趋势。

3)几何均数

?用于描述变量值呈等比数列,或呈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4、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

变异指标: 又称离散指标,用以描述一组同质变量值之间参差不齐的程度,即离散程度或变异度。

1)极差: R, 亦称全距。即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 优点:简单明了

? 缺点:仅考虑了资料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不能反应组内其它数据的变异程度。2)方差与标准差:是最常用来衡量变量值间离散程度的变异指标。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之差(离均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

?标准差:标准差是离均差平方的算

术平均数的平方根(方差的平方根)

3)四分位数间距:

?为上四分位数(即P75)与下四分位数(即

P25)之差。

?四分位数间距可看成是中间50%观察值的

极差,其数值越大,变异度越大,反之,

变异度越小。

4)变异系数: 又称离散系数。即标

准差与均数之比。

CV= (s/ )×100%

x (二)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数表

2.相对数

三、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统计表

?绘制原则:简单明了,层次清楚,绘制规范

?结构

①标题:言简意赅

②标目:避免标目不必要的重复(横标目 — 说明横

行数据;纵标目 — 说明纵列数据)

③线条:三线式,即三条基本线:顶线、底线和纵

标目下的横线。

④数字:阿拉伯数字,各指标精确度一致,小数位

对齐,缺失数据用“—”表示,零必须写作“0”。

⑤备注:用“*”等记号标出,写于底线下,忌写于

表内。(二)统计图

?结构

①标题,横、纵轴,图域,尺度,图例。

②根据资料选择统计图形

A.条图:描述按性质分组的各组某项指标值

的大小。分为单式条图、复式条图和分段条图。各长条要有同一基线,其尺度须从“0”开始。

B.百分条图和圆图:描述百分比资料。

C.线图

描述某一(些)变量随时间变量变化的关系。一般以时间变量为横轴。D.直方图

以面积表示频数,用于描述计量频数表资料,表示频数分布。组距不等时,应先化为相同密度,再绘制。

120 2013-10名 -14 正常成人舒张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两种疾病死亡率的变化(线图)

四、统计推断

?统计推断: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主要包括:总体均数估计、t 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数值变量资料的秩和检验;(计量资料)

?分类变量的统计推断主要包括:总体率的估计、分类变量的z 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概念

所谓假设检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然后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用适当方法推断此假设是否成立。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类型已知,且呈正态分布时使用。

?非参数检验: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数据呈偏态分布时使用。

(二)一般步骤

①建立假设 H 0: 无效假设,又称零假设。H 1: 备择假设。是与H 0相对立的假设。②确定检验水准: 亦称显著性水准。是一个接受或拒绝H 0的概率标准。 常取α=0.05或α=0.01(单侧或双侧)③选定检验方法和计算统计量: t 检验, 方差分析, 卡方检验等。

④确定P值:

P值是指在由H0所规定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或等于及小于)现有统计量的概率。

⑤作出统计推断:

当P≤α时,统计推断结论为:按所取检验水准拒绝H

,接受H1,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α,

按所取检验水准,不拒绝H

0。

(三)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2、结果的解释:正确理解“差别有无显著性”

的涵义;

? 当P<0.05时,习惯上也称“差别有显著性”,

但不应误解为“有显著性差别”。前者是统

计术语,表示“差别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后者是一般性用语,表示“差别是很大的”。

(健康管理师)第六章-健康教育基础

第六章-健康教育学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述 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健康促进 1)概念: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 2)健康促进涉及 5 个主要活动领域: 念,就会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 2)健康信念模式认为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感知疾病的威胁、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自我效能、提示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 3、自我效能的 1)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 年提出来的。2)自我效能可以通过以下4 种途径产生和提高: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他人间接的经验、口头劝说、情感激发。4、行为改变的 5 个阶段: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 5 各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 6 个阶段及终止阶段。

(1)没有打算阶段;(2)打算阶段;(3)准备阶段;(4)行动阶段;(5)维持阶段;(6)终止阶段。 三、健康传播 1、人际传播 1)概念:人际传播也成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以泪交流活动。这 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 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 人际传播可以分成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三种形式。 2)人际交流的特点:(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2)就传播活动中 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3)由于人际传播中的反馈及时,所以双方的交流也就容易充分;(4)相对大众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出传 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四、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步骤:1)需求评估 2)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3)制定干预策略 4)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案 2、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 PRECEDE-PROCEED 模式 健康教育诊断包括如下内容:(1)社会诊断;(2)流行病学诊断;(3)行为与环境诊断;(4)教育与组织诊断;(5)管理与政策诊断;(6)确定优先项目。 3、行为诊断应遵循的主要程序: (1)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一地可变性行为。 4、教育与组织诊断-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三个因素: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1)倾向因素;(2)促成因素;(3)强化因素。 5、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包含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能够回答以下问题 1、Who—对谁? 2、What—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念、行为、发病率等)? 3、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4、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5、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又可以将集体目标分为健康目标、行为目标、环境与政策目标,以及认知目标四类。 6、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1)教育策略;(2)环境政策;(3)政策策略 7、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的主要工作:(1)制定实施的工作时间表;(2)实施的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建设;(4)实施人员培训;(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 8、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的主要内容:(1)过程评价;(2)效应评价;(3)结局评价。

2019最新三级健康管理师题库及答案

2019最新三级健康管理师题库及答案 1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未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 1.心态、能力和技巧三者的关系是 (B) A、能力是基础 B、心态是基础c、技巧是基础D、没有任何关系 2.下列哪些危险因素是不可预防的:D A高血压 B.糖尿病 C.吸烟 D.高血压家族史 E.缺乏体育锻炼 3.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是(A) A预防 B.治疗 c教育 D.康复 E.行为 4.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诊断标准: B A.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90mmHG B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C.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D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80mmHG E收缩压l60mmHG,舒张压90mmHG 5.健康风险评估不可以用于D A.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B.人群健康管理 C.自我保健 D.疾病的诊断 2

E.行为矫正 6.青少年视力主要与哪种维生素有关:A.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7.健康教育诊断的思想核心是分析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 B A.促成因素、强化因素和社会因素 B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目素C.流行病学因素、环境因素和倾向因素 D教育因素、促成因素和倾向因素E.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8.某人身高1 80米,体重86kg,其体重指数是多少,属于哪项范围: D A.24.54超重 B.24.54肥胖 C.26.54超重 D.26.54肥胖 E.25.54超重9.下列哪种食物性质偏寒凉,不适宜虚寒体质的人长期或大量食用 A A.绿豆 B.桂圆 C.红枣 D.羊肉 E.生姜 10.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辨症论治 B.辨病论治 C同病异治 D.辨证论治 E标本兼治 ll.健康管理主要由什么机构提供:B 3

健康管理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健康管理师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它可以反映你的健康才智,评估个人的健康全新的方面的是()。 A. IQ B. EQ C. HQ D. MQ 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A.神经末梢 B.神经元 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 3. 在人体内,化学性消化作用的关键环境在() A.胃和小肠 B.口腔和唾液 C.肝脏和胆汁 D.小肠和大肠 4. 在饮食过程中,这种营养素在消化中不能被分解,但可以防止便秘和帮助预防痔疮的是()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膳食纤维 D.维生素 5.常使人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和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液分泌减少,失眠,焦虑抑郁的是受到() A.挫折 B.幽默 C.压力 D.曲解 6.如果每天走1万步路,那么在你走5里路时大约消耗能量为() A.400kcal-500kcal B.300kcal-400kcal C.500kcal-600kcal D.200kcal-300 kcal 7. 经常在家用材料的结构中,如家具、窗帘和纤维板使用的一种无色的气体,超标会影响到健康,这种物质是() A. 氡 B.一氧化碳 C. 甲醛 D.霉菌 8、联合国预测,再过4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 A.91亿

C.85亿 D.100亿 9、正常血压(mmhg)即收缩压和舒张压应该是() A、收缩压<130和舒张压< 85 B. 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C. 收缩压>140 和舒张压>90 D. 收缩压>180和舒张压>110 10、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 谢的紊乱的是() A冠心病 B. 高脂血症 C.高血压 D.糖尿病 11、中国营养信息化工程在京正式启动时间是() A. 2008年11月20 日 B. 2008年12月20 日 C. 2009年11月20 日 D. 2009年12月20 日 12为人们提供经络养生、健康保养、香薰SPA、美容美体、减压放松等服务项目的场所叫() A.美容院 B.B.疗养院 C.C.养生会所 D.D.保健院 13、BMI是常用的体质指数的指标,在我国肥胖界定与BMI值大于() A.BMI ≥25 B.BMI≤ 18.5 C.BMI ≥28 D.BMI ≥30 14、老年人唾液淀粉酶的减少,影响了淀粉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和年轻人比较,其量少了多少() A、少了1/3 B、少了2/3 C、少了1/2 D、少了1/4 15身体对酒精的吸收率和代谢率的关系用一种数值表示,这个数值是() A.ADC数值 B.B.BMI数值 C.C.BMC数值 D.D.BAC数值 16、饱和脂肪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以下含有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是:() A 牛肉 B苹果

2019健康管理师 基础知识--各章节重点汇总

一、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 A概念:以现在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B健康管理特点:是管理学、预防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的交叉与结合,是三者互相弥合与提炼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与行业。 C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客体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公众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 C健康管理目标和任务:1)完善健康和福利。2)减少健康危险因素。 3)预防高危人群患病。4)易化疾病早期诊断。5)增加临床效用效益。6)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7)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8)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D健康管理基本步骤:1)了解你的健康,开始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2)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3)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4)效果评价 E健康管理服务流程:1)健康体检2)健康评估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F健康管理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基本策略六种: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 不可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2、生活方式管理 1)概念 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危险 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 善健康。膳食、体力活动、吸烟、 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对国 人进行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 2)生活方式管理特点:以个体为中 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 行。 3)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4种:教育、 激励、训练、营销 3、需求管理 1)概念:是通过帮助健康和寻求恰 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 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 2)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4种:患病 率;感知到的需要;患者偏好;健 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3)需求的主要方法:以问卷为基础 的健康评估;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 础的评估。 3、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概念:是一个协调医疗保 健干预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它强 调患者自我保健的重要性。包含人 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 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 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 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 疾病管理特点:1)目标人群是患有 特定疾病的个体。2)关注个体和群 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 协调至关重要。 4、综合人群健康管理方法:包括一 级、二级、三级预防。一级指在疾 病发生之前预防其发生。二级指在 疾病发展前对疾病早期诊断检测, 问卷、筛查;三级指在疾病发生后 预防其发展和蔓延,减少疼痛和伤 害。 5、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项目的特 征: 1、转诊及时 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 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3.具备一支包含多种医学专科及综 合业务能力的服务队伍,能够有效 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4、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 理 5、尽可能使患者及家属满意。 6、残疾管理的目的:减少工作地点 发生参加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代价 7、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及吸 烟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三大行为因 素。 8、我国健康管理主要的任务是:在 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和“健康中 国2020战略”总体框架下,仅仅围 绕我国政府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 总体要求,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 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 是慢性非传然性疾病得到有效控 制。 9、健康管理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全 新的健康理念。研究表明,每个企 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不是付出, 而是投资。 10、健康管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 实施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结合、 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 体系 2.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 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 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3、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相结合, 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 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4、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 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成果示 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 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 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5、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 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 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 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 台,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 相结合。 二、临床医学基础 1、临床医学的学科分类:1)按治 疗手段建立的学科,内外科;2)治 疗对象,妇儿3)人体系统或解剖, 口腔眼等;4)病种,结核肿瘤;5) 诊断手段,病理检验。 2、临床医学的主要特征:1)临床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2)临 床医学具有探索性;3)临床医学启 动医学研究;4)临床医学检验医学 成果。 3、循证医学 1)循证医学概念:应用最多的有关 信息,通过谨慎、明确和明智的确 认和评估,做出医学决策的实践活 动。 2)循证医学核心内容:医生对患者 建议或实施任何、治疗或预防保健 措施,都要尽可能基于可靠的证据, 证明这种措施确实对患者有益,并

2019年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模拟考试试卷A卷 含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一、单选题(本题共70小题,每题1分,共7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哪年通过( )。 A 、2005年 B 、2006年 C 、2007年 D 、2008年 E 、2009年 2、下列属于人格权的是( )。 A.健康权 B.亲属权 C.配偶权 D.监护权 E.抚养权 3、国外对1200万人年的观察结果表明,吸烟者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 )倍。 A 、1.5 B 、1.8 C 、2.0 D 、2.3 4、1级预防属于( )。 A 、定期预防 B 、临床前期预防 C 、临床预防 D 、初始预防 E 、病情预防 5、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 A .基因 B .生活方式 C .药物 D .遗传 E .人格 6、谷类食品的营养特点不包括( )。 A 、碳水化合物是谷类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B 、谷类中蛋白质含量不高,但是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 C 、谷类含脂肪低 D 、谷类中的维生素主要是B 族维生素 7、健康管理所应用的医学模式为( )。 A.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E.机械医学模式 8、身体对酒精的吸收率和代谢率的关系用一种数值表示,这个数值是( )。 A.DC 数值 B.BMI 数值 C.BMC 数值 D.BAC 数值 9、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B.治疗和控制慢性疾病 C.鼓励和帮助人们修正不健康的行为 D.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E.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价健康管理效果 10、以下关于健康危险因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B.各种健康危险因素之间是独立的 C.健康危险因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 D.有多种健康危险因素,但不一定就有疾病 E.现代社会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健康危险因素就是不良生活方式 11、健康保险费率制定的两大基本原则是( )。 A.互补和平衡 B.遵循市场和平衡 C.互补和遵循市场 D.等价和公平 12、预防慢性病最好的方法( )。 A.提高医疗质量

2020年健康管理师考试题库(权威版)

2020年健康管理师考试题库(权威版) 2020年6月健康管理师考试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它可以反映你的健康才智,评估个人的健康全新的方面的是( C )。 A.IQ B.EQ C.HQ D.MQ 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 B ) A.神经末梢 B.神经元 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 3、在人体内,化学性消化作用的关键环节在( A ) A.胃和小肠 B.口腔和唾液 C.肝脏和胆汁 D.小肠和大肠 4、在饮食过程中,这种营养素在消化中不能被分解,但可以防止便秘和帮助预防痔疮的是( C )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膳食纤维 D.维生素 5.常使人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和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胃液分泌减少,失眠,焦虑抑郁的是受到( A ) A.挫折 B.幽默 C.压力 D.曲解 6、经常在家用材料的结构中,如家具、窗帘和纤维板使用的一种无色的气体,超标会影响到健康,这种物质是( C ) A. 氡 B.一氧化碳 C. 甲醛 D.霉菌 7、联合国预测,再过4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 A ) A.91亿 B.87亿 C.85亿 D.100亿 8、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的是(D) A.冠心病 B.高脂血症 C.高血压 D.糖尿病 9、中国营养信息化工程在京正式启动时间是( B ) A.2008年11月20日 B. 2008年12月20日 C.2009年11月20日 D.2009年12月20日 10、为人们提供经络养生、健康保养、香薰SPA、美容美体、减压放松等服务项目的场所叫( C ) A.美容院 B.疗养院 C.养生会所 D.保健院 11、BMI是常用的体质指数的指标,在我国肥胖界定与BMI值大于( C ) A.BMI≥25 B.BMI≤18.5 C.BMI≥28 D.BMI≥30 12、老年人唾液淀粉酶的减少,影响了淀粉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和年轻人比较,其量少了多少( B ) A.少了1/3 B.少了2/3 C.少了1/2 D.少了1/4 13、身体对酒精的吸收率和代谢率的关系用一种数值表示,这个数值是( D ) A.ADC数值 B.BMI数值 C.BMC数值 D. BAC数值 二、多项选择题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依据,以下那些是亚健康的表现( ABCD )

2020最新整理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题及答案汇总

2020最新整理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点题及答 案汇总 【单选题】 1.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定期检查血压的时间间隔是( )。 A.1 个月 B.3 个月 C.半年 D.1 年 E.2 年 2.免疫接种所起的作用是( )。 A.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B.仅保护个体 C.仅保护群体 D.仅保护家庭 E.仅保护个体和家庭 3.社区公共卫生实施的原则不包括( )。 A.以利用程度为导向 B.以人群为对象 C.以健康为中心 D.多部门合作 E.人人参与 4.下列属于化学预防的是( )。

A.牙龈出血服用维生素C B.缺铁性贫血的妇女补充铁剂 C.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D.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 E.骨质疏松症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5.依据《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需要对35 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随访并填写随访记录每年不少于( )。 A.1 次 B.2 次 C.4 次 D.6 次 E.12 次 6.关于三级预防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B.第一级预防指做好“三早”预防工作 C.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应当施行第一级预防 D.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 E.计划免疫属于第一级预防 7.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是属于( )预防策略。 A.4 级

B.3 级 C.5 级 D.2 级 E.1 级 8.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 )。 A.60 岁及以上居民 B.60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C.65 岁及以上居民 D.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E.常住老年人 9.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措施( )。 A.大众禁烟活动 B.高危人群的疾病筛检 C.给各居民发盐勺 D.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E.化学预防 10.下列关于高血压患者筛查内容叙述有误的是( )。 A.对辖区内3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在其每年第一次来机构就诊时测量血压 B.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复查 C.非同日2 次血压高于正常,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必要时

健康管理师考试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以下每道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引起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了A.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B.动物性食物 C.有毒食物 P339 D.植物性食物 E.腐败变质的食物 2.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人们生活追求的唯一目标B.它完全取决于遗传基因 C.它是日常生活的资源 D.它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 E.它决定了人们的存在价值 3.生活方式评估的要点包括 A.膳食疾病、体力活动 B.体力活动、膳食、精神压力(四大基石) C.疾病、体力活动、精神压力D.社会适应能力 E.对健康的总体感受4.健康保险的基本原则是 A.保费收入大于赔款支出 B.保费收入等于赔款支出 C.保费收入小于赔款支出 D.保费收入等于赔款支出加上安全余量 E.保费收入等于赔款支出加上安全余量、利润等 5.正常成人血压标准(WHO)是A.血压<150/90mmHg B.血压<140/90mmHg C.血压<150/l00mmHg D.血压<140/l00mmHg E.血压<130/90mmHg 6.小于最大心率50% (HRmax%)的身体负荷的相对强度属于 A.极小强度 B.小强度 C.中等强度 D.大强度 E.极大强度 7.健康管理的常用流程有

A.3个 B.4个 C.5个 P19 D.6个 E.7个 8.不属于健康消费者需求管理目标的是 A.维持自身健康 B.寻求适当的卫生服务 C.控制卫生成本 D.减少医疗费自付比例 E.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9.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 A.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B.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C.多尿 D.烦渴 E.体重下降 10.社区卫生服务中,COPC的确切含义是 A.社区导向的基层保健B.社区健康项目 C.社区保健 D.社区卫生服务 E.社区预防与康复 11.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每万人口至少应配备全科医师A.1~2名 B.2~3名 C.3~4名 D.1名 E. 2名 12.体检后的健康咨询不包括 A.对于已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咨询B.客户对已有疾病防治的咨询C.对健康干预方案中的问题咨询D.客户对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营养与运动问题的咨询 E.客户对体检费用的咨询 13.普及孕前保健知识,对社区内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为 A.生育的基本知识 B.孕前保健,计划生育

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试题及答案【通用】.doc

全科岗位培训统计与流行病学试题 单位学号姓名得分 请从A、B、C、D、E 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准答案。 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B) A.脉搏 B.血型 C.肺活量 D.身高 E.体重 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D) A.种族 B.性别 C.职业 D.血压 E.白细胞分类 3.关于统计量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 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 C.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 D.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 E.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4.常见的统计资料类型包括(E) A.定量资料 B.分类资料 C. A和B都是 D. A和B都不是 E.定量资料、分类资料、等级资料 5.如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随机调查了10个社区服务中心的资料,其中有8个已经实现了规划目标,达到80%规划完成率,该资料属于(C) A.定量资料 B.总体资料 C.分类资料 D.等级资料 E.无法判断 6.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D) A.设计、分析 B.收集、整理 C. A和B都不是 D. A和B都是 E.数据分析与整理 7.按随机化原则抽取的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E) A.典型性 B.随意性 C.控制性 D.限制性 E.代表性 8.用图表示某地区近30年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动态发展速度情况,应绘制(B) A.普通线图 B.半对数线图 C.直条图 D.直方图 E.百分条图 9.下列属于描述定量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 A.几何均数 B.全距 C.标准差 D.百分位数 E.四分位数间距 )的条件下,样本标准差的大小(D) 10.在服从正态分布N(μ,2

A.与集中趋势有关 B.与观察例数无关 C.与算术均数有关 D.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 E.以上都不对 11.编制频数表的时候要求(C) A.组距一定要相等 B.组段越多越好 C.组距不一定要相等 D. A和B都是 E. B和C都是 12.如果一组数据没有起始值或者截尾值,应该用什么描述其集中趋势(E) A.几何均数 B.算术均数 C.百分位数 D.标准差 E.中位数 13.四分位间距适用于何种资料(D) A.偏态分布 B.正态分布 C.对称分布 D.任何分布 E.对数正态分布 14.对于临床上计算尿铅的95%正常值可用哪个百分位数表示(A) A. P0~P95 B. P2.5~P97.5 C. P5~P95 D. P5~P100 E. P5~P95 15.一般比较婴儿和成人的体重变异度大小用哪个指标好(A)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标准差 D.标准误 E.离均差平方和 16.某地疾病构成情况应该画(C) A.直方图 B.线图 C.百分条图或圆图 D.直条图 E.半对数线图 17.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尿素氮含量(mmol/L)分别为3.25,3.96, 4.38,4.01, 5.16,4.21,3.78,4.05,4.17,4.12,其均数、中位数为(E) A. 2.55,3.22 B. 3.67,3.98 C. 4.03,4.52 D. 4.22,4.23 E. 4.11,4.085 18.下表为10例垂体催乳素微腺瘤的病人手术前后的血催乳素浓度,用何种指标比较手术前后数据的变异情况较为合适(E) 手术前后患者血催乳素浓度(ng/ml) 例号血催乳素浓度 例号 血催乳素浓度 术前术后术前术后 1 276 41 6 266 43 2 880 110 7 500 25 3 1600 280 8 1760 300 4 324 61 9 500 215 5 398 105 10 220 92 A.标准差 B.四分位数间距 C.方差 D.全距 E.变异系数 19.现有某病患者200人,其中儿童20人,成年人180人,分别占10%和90%,则(E)

2020年健康管理师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健康管理师试题及答案(卷三) 单选题 1.保持营养平衡要做到(B) A、多吃杂粮 B、少食盐、少饮酒 C、多吃鱼肉 D、少吃多餐 E、多吃素食 2.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是(A) A、预防 B、治疗 C、教育 D、康复 E、行为 3.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 B )。 A.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 B.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4.一氧化碳属于血液性窒息性气体,它的毒性作用在于它们降低了血红蛋白与血的结合能力,并且组织释放已携带的氧气,从而造成组织(A )。 A. 供氧障碍 B.缺血 C.缺水 5.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临界值(B) A、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90mmHG B、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C、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 D、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80mmHG E、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 6.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参考范围为(A) A、3.3—5.6mmol/L B、3.3—6.1mmol/L C、3.9—5.6mmol/L D、3.9—6.1mmol/L E、3.5—5.6mmol/L 7.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C );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A.夜班作业 B.高空作业 C.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3、利于钙吸收的因素是( B )单选 A. 植酸 B. 乳糖 C. 草酸 D. 膳食纤维 8、人体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是(B) A.大肠 B. 小肠 C. 胃 D. 肝脏 9.关于婚前医学检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婚前医学检查包括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和有关精神病 B、对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 C、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医师应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真题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真题 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真题-技能部分 多项选择题 70.对高血压患者要进行的健康教育包括 A.教育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B.倡导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C.告知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D.告知和提倡35岁以上成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E.要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血压的技能和水平 答案:BDE 解析:略 71.健康风险评估的作用包括 A.健康干预措施的制订 B.健康危险因素的认识 C.健康保险费用的预测 D.健康管理人群的分类

E.健康干预措施的实施 答案:ABCD 解析:略 72.人际传播基本技巧包括 A.描述技巧 B.观察技巧 C.说话技巧 D.倾听技巧 E.提问技巧 答案:BCDE 解析:略 73.如果健康生活方式评估报告提示受评者实际年龄58岁,健康年龄65岁,理想健康年龄53岁,那么说明 A.如果改变目前的不健康生活习惯至理想状态,健康年龄将达到53岁 B.受评者寿命延长的空间是12岁 C.受评者目前生活习惯影响了其健康状况,减少了寿命

D.受评者的健康状况比评价的好 E.受评者寿命延长的空间是7岁 答案:ABC 解析:略 74.二级智力残疾者的适应行为表现有 A.大部分生活由他人照料 B.运动能力发展较差 C.与人交往能力差 D.全部生活由他人照料 E.能做简单的家务劳动 答案:ABC 解析: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IQ值在25以下,适应行为极差,面容明显呆滞;终身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运动感觉功能极差,如通过训练,只在下肢、手及颌的运动方面有所反应。二级智力残疾(重度):IQ值在25~39之间,适应能力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他人照料;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三级智力残疾(中度):IQ值在40~54之间。适应行为不完全,表现实用技能

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

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学概述 1、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疾病的病因学。 2、疾病的分布: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分布现象。(简称疾病的三间分布)。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获得与病因假设有关的资料及与流行因素有关的资料;判断疾病的传染性;疾病流行规律和特点;可为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2)时间分布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3)地区分布的表现形式:全球性(世界性);地方性(endemic);局部地区分布。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时可按自然因素的差异、社会因素的差异、行政区划的不同来分析、国家间、国内和城乡间的不同来分析。 二、流行病学常用的指标 1、率(rate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2、比(ratio) :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 3、构成比(proportion):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反映发病及患病水平的指标: (1)发病率:表示一定期间内(通常1年)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3)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k ?=同时期暴露人口数某病新病例数一定期间内的某人群中发病率 k ?=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比较项目 患病率 发病率 分 子 新旧病例总和 新发病例数 获得渠道 横断面调查 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 指标性质 静态指标 动态指标

最新完整版健康管理师_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整理版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 1.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掌握) 健康管理就是在控制健康风险这个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4个特点:标准化、量化、个体化、系统化。 3.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掌握) ①完善健康和福利②减少健康危险因素③预防疾病高危人群患病④易化疾病早期诊断⑤增加临床效用效率⑥避免可预防的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病⑦消除和减少无效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⑧对疾病结局做出度量并提供持续的评估和改进 4.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熟悉) 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在慢性病的两个特点上。首先,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的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其次,在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中,大部分是可以干预的,这为健康风险的控制提供了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基础。 5.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掌握) 第一步:了解和掌握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调查问卷+体检) 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②目前健康状况、疾病既往史、家族史;③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和运动、吸烟、饮酒、睡眠、休息;④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⑤健康知识、信念;定性调查;心理状况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评价。对目前的生活习惯行为、生理(体检)指标及未来患病/死亡危险性进行定性或量化评估。 第三步: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进行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主要内容有: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戒烟限酒。 6.健康管理的服务流程(掌握) ①健康体检②健康评估③个人健康管理咨询④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⑤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8.健康管理基本策略的种类(掌握) ①生活方式管理②需求管理③疾病管理④灾难性病伤管理⑤残疾管理⑥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9.生活方式管理的概念(掌握)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该定义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 10.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熟悉) ①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②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 ③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12.需求管理的概念(熟悉)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需求管理实质上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并非必要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 1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了解) ①患病率②感知到的需要③患者偏好④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14.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了解)P12 ①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健康管理师考试科目

健康管理师需要考几个科目,都考一些什么内容呢,健康管理师和让其它考试不一样,一年考四次,一般为4月、6月、9月、11月中旬 健康管理师考试内容: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共15章。介绍了健康管理理健康管理师证书参考图片论基础、健康管理实践操作、健康管理技能应用等知识。对营养与健康、心理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康复医学、中医养生、安全合理用药进行系统阐述。在进行健康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指导。使人群或个体在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状况。本书内容全面丰富、语言精练。可作为健康管理师的培训教材,也适合广大关注养生者参阅。 【两大模块】 客观题题库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主观题题库包括(简答题、论述题) 健康管理师考试试题共分为: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题3种题型。 【考试科目】 健康管理师所需掌握的技能有:

1、健康管理概论 2、营养学基础知识(7大营养素、各类食物营养、膳食指南、膳食平衡宝塔) 3、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与卫生(食品、饮用水、化妆品) 4、身体活动评价与干预(身体活动测量、运动处方) 5、心理学概论(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中老年人心理问题与卫生、心理评估) 6、预防医学概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策略、流行病学、统计学、循证医学) 7、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相关知识(临床医学、体格测量、常用检验指标临床意义、健康与疾病、药物知识、家庭医疗器械) 8、中医学概论(中医哲学、中医基本特点、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诊法辩证、中医体质辨识、中药学、中医养生预防与康复、常用保健中药、中医药膳) 9、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 10、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与营销 11、健康信息收集与管理 1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冠心病、脑血管病、脂肪肝、骨质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 以上就是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的健康管理师的考试科目了,还没有报考的考生们可报考2019年考试,2019年健康管理师报名正在进行中,想要报名2019年健康管理师考试的考生,可登录中华考试网咨询报名时间!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练习

第五章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练习(一) 单选题 1.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2.用某种诊断方法判断为阳性的人中,实际有病的人所占的比例称()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阴性预测值 3.-组变量值的标准差将() A.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 B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加而减小 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 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4.各观察值均加(或减)一个常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多选题 1.对一项新的诊断试验进行研究和评价时,其评价标准应注意() A同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同步盲法比较B有足够的样本量 C诊断界值的确定要合理 D要评价真实性和可靠性 E注意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2.下列属于描述性研究方法的有()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现况研究D筛检 E生态学研究 3.筛检的主要用途() A诊断疾病 B治疗疾病 C预防疾病 D开展监测 E了解疾病自然史 4.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有() A.要有标题,位于图体下方中央位置B绘制有坐标轴的图形纵横轴要有标目 C要有备注 D同一张图内比较要用不同颜色或样式的线条E纵横轴比列以5:7为宜5.以下哪些为分析性研究() A生态学研究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D社区干预试验

E队列研究6.对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说法正确的是() A.是统计推断的核心 B利用一个样本信息判断另一个样本特征 Ct检验、方差分析属参数检验 D秩和检验属非参数检验 E把需要判断的总体特征称作假设 7.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 A.群体特征B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C社会医学的特征D对比的特征E预防为主的特征 8.一般来说哪些疾病可进行筛检() A.对该疾病可采用有效的第三级预防措施 B人群患病率高 C易于诊断但无治疗方法的疾病 D借医学干预能改变自然史的疾病E°检程序比较复杂 9.发病率常用于() A.评价慢性病的控制效果 B反映得病的风险C描述疾病的分布 D探讨发病因素 E提出病因假设 10.描述变量值集中趋势的统计学指标包括D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 D几何平均数 E百分位数 11.下面关于实验性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性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 B与观察性研究根本的不同之处是有人为干预措施 C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分布广泛不易确定高危人群时需采用社区试验 D研究对象可以进行随机分组 E通常设有对照组 12.关于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正确的是() A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 B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因”到果 C历史性队列研究的观察方向是从“果”到因 D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同时出现 E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因”与“果”可能都已存在 13.以下属于计量资料的有() A.身高 B体重 C血细胞计数 D某病阳性人数 E心电图 14.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有() A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 B早期发现病人 C直接验证病因假设E治疗病人 15.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最新版精选健康管理师模拟完整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健康管理师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 1.请根据所给内容计算胡女士的组合危险因素,写出计算规则并列出计算过程及结果。收缩压120mmHg,危险分数08;舒张压80mmHg,危险分数08;体重超重10%,危险分数10;血糖偏高,危险分数1.6;有糖尿病家族史,危险分数1.5;体力活动不足,危险分数1.2;饮食结构不合理,危险分数11。答题要点:将大于10的危险分数减去10后作为相加项,小于或等于1.的分数相乘作为相乘项,相加项与相乘项合计就是组合危险因素。 (08)*(08)*(1O)+《(161)+(151)+(121)+(111))》=2.04 (算式正确3分。计算结果正确2分) 2.请根据下表计算胡女士每天所需的热量,请列出计算过程及结果表1:不同体形成人每公斤理想体重日所需总热量(Kcal/kg)消瘦正常体重肥胖轻体力劳动353025答题要点:计算公式:理想体重=身高105胡女士的理想体重=160105=55kg体型判定:实际体重在理想体重±10%为正常范围;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或肥胖;低于理想体重:10%为体重不足。胡女士的体重超重。每天所需的热量=55kg*25kcal/kg=1375Kca1 二、单选题 3.在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药过程中,属于药物方面的因素 有(ABDE)62 A.药物的性质B药物的剂量C饮食对药物的影响 D.用药时间E药物的剂型 4.(对)健商强调身心关联是建立完善的自我保健的基础。 5.学校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BCDE﹚ A.提高对慢性病危害的知晓率 B.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C.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D.加强药物毒副作用的宣传 E.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 6.健康风险评估对个人的健康指导,主要表现在:﹙ABD﹚ A.制定个性化健康干预措施 B.采取健康改善的行动 C.诊断疾病 D.认识个人健康风险的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