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霸气从中国帝王诗词看气魄

霸气从中国帝王诗词看气魄

霸气从中国帝王诗词看气魄
霸气从中国帝王诗词看气魄

汉高祖·刘邦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君王的气概,求贤的愿望。

楚霸王·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勇,无奈何?在胸襟上已经输给高刘邦!魏武王·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人赢心,焉能不得天下。晋·司马懿

征辽东.歌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遭遇际会,奉辞遐方。

将扫群秽,还过故乡。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齐高帝·萧道成

群鹤咏

八风舞遥翮,

九野弄清音。

一摧云间志,

为君苑中禽。

非苑中禽。不鸣则已,一名惊人。梁武帝·萧衍

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

孝义连方册,仁恕满丹青。

践言贵去伐,为善存好生。

中复观道书,有名与无名。

妙术镂金版,真言隐上清。

密行贵阴德,显证表长龄。

晚年开释卷,犹日映众星。

苦集始觉知,因果乃方明。

示教惟平等,至理归无生。

分别根难一,执着性易惊。

穷源无二圣,测善非三英。

大椿径亿尺,小草裁云萌。

大云降大雨,随分各受荣。

心想起异解,报应有殊形。

差别岂作意,深浅固物情。

弱冠穷六经?年青不知其义?怎“穷”?真穷?有好佛之心,不行好佛之事。佛不喜,民亦不喜。“报应有殊形。”

隋文帝·杨坚

红颜讵几, 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把儿子劝“好”啦!谁无?

隋炀帝·杨广

江陵女歌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幸江都作

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伦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忆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摐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好色,好玩,好杀。爱自己,爱江山,爱美人。

唐太宗·李世民

帝京篇十首{其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望送魏征葬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喜文,好武,重贤士

南唐后主·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酒,色,才,气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霸气

宋太祖·赵匡胤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残月。明太祖·朱元璋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登望海楼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浮云霞。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卷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夏日勤政殿观新月作

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

独览万几凭溽暑,难抛一寸是光阴。

丝纶日注临轩语,禾黍常期击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半轮为启戒盈心。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虞美人·赠杨开慧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以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

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中国经典唯美古典诗句诗词

中国经典·唯美古典诗句/诗词 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20秋福建师范《中国古代诗词专题》在线作业一参考资料

20秋福建师范《中国古代诗词专题》在线作业一-参考资料 请仔细阅读下面说明再下载: 预览的题目和您自己的作业顺序必须完全相同再下载百!!!! 第1题(单选题)传说臂砂是男子用来检验女子对他的什么行为的?() A、忠贞 B、爱恋 C、仇恨 D、思念 参考答案:A 第2题(单选题)“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出自王维的() A、《山中送别》 B、《鹿柴》 C、《鸟鸣涧》 D、《山居秋暝》 参考答案:B 第3题(单选题)王国维提到的三种境界是()自身的体会 A、王国维 B、词人 C、词作 D、大词人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题)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 A、李白 B、岑参 C、孟郊 D、王维 参考答案:D 第5题(单选题)陶渊明《饮酒》中的“鸟”是: A、咏物 B、明喻 C、举隅 D、自比 参考答案:D 第6题(单选题)《花间集》收录了18位作者的词,其中温庭筠的词被认为很出色是因为给人以深层次的联想,他用到的传统文化因素有: A、蛾眉 B、簪花 C、照镜 D、以上都有 参考答案:D 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四书?()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礼记》 参考答案:D 第8题(单选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乃翁是谁:() A、陆游 B、陆游的父亲 C、杜甫 D、杜甫的父亲 参考答案:A 第9题(单选题)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以下哪个历史人物:()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司马懿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题)《红盐词》的序言作者是? A、李之仪 B、吴思道 C、周济 D、朱彝尊 参考答案:D 第11题(多选题)下列作家属盛唐边塞诗人的是() A、孟浩然 B、高适 C、岑参 D、王之涣 E、陶翰 参考答案:BCDE 第12题(多选题)下列作品属岑参的有()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C、《燕歌行》(汉家烟尘) D、《逢人京便》 E、《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参考答案:ABDE 第13题(多选题)下列作家属“建安七子”的有() A、王粲 B、刘桢 C、徐干 D、曹植 E、陈琳 参考答案:ABCE 第14题(多选题)下列作家属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是() A、王维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特选内容】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

中国古代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作者陈定云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 中国,泱泱大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不曾中断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无穷璀璨的文化瑰宝。古代诗歌就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 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歌教学现状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极不相称,也与中学生这个最应该拥有梦想与诗的青少年时代极不和谐。古代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文化精粹和宝贵的民族精神不能被充分发掘、继承和弘扬,这是语文教育的盲区,是语文教师的失职,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罪过。语文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和谐成长、国家持续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重视古代诗歌教学。中学古代诗歌教学,既要继承和吸收我国古代的诗教传统,从语言艺术、道德修养上着力,又要学习和借鉴现代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的精神超越。尤为重要的是,要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在教育学、心理学、文艺学、社会学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课堂,辐射课外,不断创新中学古代诗歌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舞台,构建诗意校园。 2、主要概念的界定 根据中国文学史分期的研究,一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现代文学史的开始,而之前则为古代文学史。古代诗歌指的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古典诗歌样式,区别于后来不拘形式的白话体的新诗。 本课题中所述的古代诗歌,首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歌,它们的出现形式主要是课文和诵读欣赏,另外就是教材内容中引用的诗句。其次,我们更要努力将学习的视野扩展到古代诗歌的全部,去感受和领悟中华文明的博大和精彩。 初中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基本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古代诗歌是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子和思想内核,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最优化教材之一。 3、目前国内研究状况及与本课题的关系 中国历来就有诗教的传统。大教育家孔子十分推崇诗教的作用。他说:“不学诗,无以言。”并且把他整理的《诗三百》作为教材之一,用来培养塑造“温柔敦厚”的君子。科举制下,《诗经》成为儒学经典之一,是求取功名的必考科目。另外,《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诗歌教材也盛传不衰,就连蒙学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采用了诗的押韵歌咏形式,以便于孩童的诵读识记。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2003年相继颁布了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许多语文教师结合新课标、新理论及教学新手段对古代诗歌教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实践价值的成果。如吴彩霞在《新课标下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研究》中,归纳和倡导“读、品两步”、“感知、诵读、比较、扩展等四步”、“朗读与翻译、质疑与思考、评价与总结、诵读与记忆等五步”几种教学模式。张利芳在《古诗词有效性教学模式浅探》中提出了“专题式、比照式、导引式、延伸式”等课堂教学模式。李正兵等在中学古典诗词教学中构建了“教诗以诗”的模式,主张从阐释名句、比照阅读、转借生发、指点迷津等方面切入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在古代诗歌教学方法上,孙清武提出了“溯源、比较、描摹、玩味”等八种方法,对于激活学生兴趣、提高文学修养和审判鉴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对于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论述给了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特别是诗歌诵读欣赏的方法和模式值得借鉴,但我们认为古代诗歌和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联系,

中华诗词之美论文

浅析清代诗歌的部分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她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品格智慧、艺术审美以及终极价值等等。中国之所以有诗国之称,足以说明诗歌在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在众多个朝代中,我最欣赏的是清代的诗歌。 由于时代的沧桑巨变,清初学人遭遇着空前的情感错位,士大夫强烈的自尊与异族入主中原的对比促成了以名节相标榜的风气,表现在文论中便是强调诗品与文品的统一,诗文表现个人的真实感情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共同诉求。就辞赋创作而言,一如当时的诗文创作,取径多方,不拘故常,赋作以古体为主,各体赋作兼有。由于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其抒发家国之痛、故国之思的作品蔚然中兴,律体赋作的数量则不是太多,即使偶有为之者,也多是寄感慨于笔端,抒郁愤于言外。严格说来,清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血是以遗民的有关理论为重心,遗民文论虽然在诗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赋学方面却没有太多的理论建树,清初学人对于拘于格律、板滞呆重的律体赋多持否定意见。 清初赋学就其发展的脉络而言,可以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试赋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由骚情到博正醇雅,由明清之际的悲切、激婉渐趋于雅正平和。清代立国之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论以抒情写意的骚体赋等古体赋为主要评价对象,重情感、崇风骨,是由时代剧变及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所制约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学风貌。这既是由文学发展的外部语境所规约的,同时也是文学更生的必然要求。就文学理论而言,这一时期,清廷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事业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无与伦比的成就,也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俗称为康乾盛世。与此相适应,在文化政策和审美取向上,各体文学也都提出了以“雅正”为主的文论主张,如诗学方面有“王士祯”的“神韵说”,强调诗歌的兴与境会、情与景合,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浑成的境界。此时的辞赋作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辞赋作品,由于康熙帝及其词臣没有刻意提倡律体赋的创作,因此各种赋体无不具备。这其间虽然也有许多歌颂谀赞之辞,但总体而言,其他体类的赋作更为繁盛。 文学史发展到清代,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地域性特别显豁起来,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也清晰地凸显出来。理论上表现为对乡贤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体现为对乡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在批评上则呈现为对地域文学特征的自觉意识和强调。以地域文学为对象的文学选本,也许是清代总集类数量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种群,而其中最主要的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新人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祥.瑞xiáng 馥.郁fù窈.窕yǎo 螭.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 g 仰慕.mò芳謦.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 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擎.争流hu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根除滚瓜烂熟攻城掠地心力交瘁 B.构陷轻歌曼舞莫衷一是弥天大谎 C.规矩花团紧簇凿凿有据洗耳恭听 D.澹泊一塌糊涂屈指可数墨守陈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大学生们为了对付各种考试,更为了备战职场,从大学—年级就开始磨刀霍霍向英语。 B.—些像“WTO”、“T细胞”这样西文、中外合文式构成的词语都堂而皇之地涌入了《现代汉语》词典。 C.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不同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D.民族艺术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郭德纲的横空出世,让久违的相声艺术再度变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他从1990年开始“赋闲”(仍担任商务印书馆顾问),时间多了,除了讲学,便是写作。 B.不过,他表示,“除非国家急需,否则就算探明也不会开采这些矿藏。对可可西里的保护绝对重于开发”。 C.怎样进行国学研究?怎样振兴国学?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为此,《新华文摘》2005

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中国古代诗词重要意象研究 摘要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存在、相辅相成,有着本质的联系又有所区别,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前者服务于诗句,后者服务于全诗。意象作为诗词的细胞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对重要的、常见的意象进行总结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信息检索、网上浏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对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明月、杨柳、鸿雁等意象进行了总结,并加入了个人较为创新的观点,将关山、夜雨等提及的较少的意象加入其中。提出了组合意象生成的新意象如关山月、梧桐雨。同时对一些不常见的意象进行了分类总结,战争类意象如投笔、请缨;典故类意象如莼羹鲈脍,双鲤等。 在高考对诗词鉴赏要求逐渐提高的今天,本文对诗词意象的总结和研究有助于语文诗词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同时提升个人修养,加深其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关键词:古代诗词;意象;常见;组合 绪论 近年来,“意象”研究成为我国文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有关的论文论著数以百计。虽然目前研究成果很多,但散乱重复和各执一端的情况比较严重,有必要加以整理和评介。本文主要对古代诗词中的常见的、重要的意象进行总结和研究,在前人对意象、意境的定义和研究上进一步分类整理,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扩展了意象意境定义,及两者的关系,对诗词的作用。写作初期,主要是阅读和选题有关的书籍如:陈向春的《中国古典诗歌主题研究》、王立的《意象的主题史研究》,《人间词话》等。并翻阅了《全唐诗》、《全宋词》等工具书搜集包含所需意象的代表性诗作,通过阅读提高了自己对选题的了解,后期主要通过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相关资源查阅资料、丰富论文内容,意象的总结和整理归纳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同时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意象对于古代诗词来说就像是浪花之于大海、音符之于乐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是诗词的意境塑造的神来之笔,一首诗,意境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象的正确应用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意象与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其中的古典诗词更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提到诗词,必然离不开两个术语,这就是意象与意境,意象和意境作为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已经成为诗歌研究、鉴赏必定提及的两个词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教学计划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 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关于教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所谓“置身诗境”,就是要求读者忘记周围的一切,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借助于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与诗人取得共鸣,达到美的享受。而“缘景明情”则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本单元所收录的九首诗歌也正是本着这一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准备以“示赏析”的《春江花月夜》鉴赏模式为标准,重点解决“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 作为“示赏析”的《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若虚吸收了南朝民歌的容和形式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婉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而“自主赏析”中的四首诗歌也是各具特色:《夜归鹿门歌》歌咏了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真实;《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白的一首记梦的游仙诗,写于唐天宝四年,是白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之感而做,梦中的奇景瑰丽变幻,给我们展示了雄伟的意境;《登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将爱国爱民的宽广胸襟与浩瀚的洞庭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菩萨蛮》则借描写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回的愁苦之情。 至于“推荐作品”部分的四首诗歌,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地阅读鉴赏,作为一种拓展的训练 二、关于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知识的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体味意境之美。 (二)、过程与方法 1、加强诵读涵咏,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散文名篇。 2、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以学生自主赏析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浓厚兴趣,体味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关于赏析教学的几点建议 1、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和资料,作好赏析前的准备。 这主要是就作者生平以及时代背景而言的。一篇优秀的作品,必定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作品中的情感很多时候都是作者心的真实写照,如杜甫的《登楼》就是抒发作者晚年的身世飘零之感,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一生,就不能很好地体会杜甫诗歌的写实特征,也很难体会作者的心境。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一讲、诗以言志

第一节、诗以言志 如果要比较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洋诗歌的基本差异的话,那么最概括地说,中国古代诗歌没有西方发达的史诗和叙事诗,而是以抒情诗为主,抒情诗在中国古代占绝对优势,即使是叙事诗也染上大量抒情成分。从文化分工上说,古代史官文化很发达,在春秋时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外界自然变异、社会人事、政治生活都由史官作详细的记载;而诗歌,从传说中尧时的《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起,就表现出咏叹人生、讴歌生命情怀的取向。这种主体性指向,在最早的诗学命题“诗言志”中就已鲜明昭揭了。《今文尚书·尧典》曰: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言志的“志”,即思想怀抱,指主体的内心世界。“诗言志”,过去被称为“千古诗教之源”(刘毓崧《杜观察古谣谚序》),朱自清《诗言志辨》称之为“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在宇宙的道、外界的事、内在的志三者中,“诗言志”指向人类主体内在的情志,它指引着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不断地向人类心灵深处开掘,探索和表现人类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到了西晋,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更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审美特征。“缘情”说把汉人附加在“情”上的种种限制撇在一边,肯定诗歌的抒情性特征,甚至侧重于抒写悲怨之情、个人的切己之情,扩大了诗歌表现人心、人性的广度、深度,是有意义的。若联系先秦整个诗歌活动来来看,“诗言志”的“志”,还是偏向于社会性的情感,即个人关乎社会的情感。即使是纯粹的私情,也是合乎理性,与当时的社会礼法并不相违背的。唐代孔颖达视情志为一,清代纪昀则尚“言志”而斥“缘情”,各有所偏。 鉴于后文“咏物诗”、“山水诗”、“爱情诗”等专讲所论,都是情志不分的,甚至偏于“缘情”的,这一讲还是依从宋明以降关于“诗言志”的理解,着重谈表现思想抱负、人生志向的诗歌。 《左传·鲁定公四年》载,吴伐楚,逐楚王于草莽中,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请求兵援,立于庭墙痛哭不绝,绝食七天,终于感动了秦哀公,“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申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①。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②。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从古代诗词看酒与中国文人

一、古代诗词中的“酒诗词”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首诗中,写到酒的就有44首之多,首开了我国诗酒联的先河,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酒在宴飨、祝寿等场合成为必不可少的角色。此后的历朝各代中,酒都是文人诗词题材里的宠儿。据近人逯钦立先生的统计数字,“陶渊明现存诗文142篇,凡说到饮酒的有56篇,占其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四十,其中年代可考的有40余篇”。方勺提到:“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有八百首。”郭沫若亦直言:“李白诗现存1005首,涉及酒的有170首,约占总数的18%;杜甫诗现存1400首,涉及酒的有300首,约占总数的21%。”而在《唐诗三百首》选本中,明确提到酒的诗篇有46首,占了总数的15%。可以说“酒诗词”是我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的《短歌行》)其中名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脍炙人口。这是一首较早期的“酒诗”,诗人感慨人生苦短,时光如“朝露”转瞬即逝,心中烦忧;但又借酒解忧进而渴望尽早建功立业。整首诗意境雄浑豪迈,以酒为媒介探索生命的价值所在。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曹丕的思考细腻而富于理性,在这首《善哉行》中执着探求人生真谛的思想理路,不安于物质享乐。酒所引发

的依旧是建功立业的豪情。 陶渊明则在《读山海经》其一中“欢然酌春酒”,抒写辞官后,远离宦海浮沉,享受隐居后的田园之乐。 “盛唐之音”:“今日一樽酒,欢畅何恰恰。乐天从中来,他人安可知……不叹乡园远,不嫌官职低。但愿我与你,终老不相离。”(白居易的《对酒示行简》)诗人与弟弟白简之久别重逢,欣喜若狂,别人不知道他心中的欢畅之情,至于乡园路远官位高低更无须理会。只有相聚和相聚时的乐饮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陶潜喜,白乐天乐,身为婉约派代表的李清照却是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生活在国势衰微的南宋,国已破家难存,对故国的怀念及亡国的苦痛使李清照伤离悲乱,借酒言愁。 人们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皆可以酒为媒,凭酒入诗。“无数诗人作家,或直赋酒之醇美,歌颂酒德酒功;或借酒发抒议论,咏叹情怀;或借酒交友怡情,或借酒辞世抒愤。”诗酒风流,渊源已久。 二、诗酒结缘的原因 宋人朱肱在《酒经》里说:“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乡射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之,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无一可以缺此。”我们都认为文人与酒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联系。但是在先秦到两汉期间,酒还仅仅是世俗和实用之物,其实用性只要体现在庶民用来取乐,而为政者用以行礼。行礼包括了推行教化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参考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从杜甫蜀相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从杜甫《蜀相》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教学设计 诗词名:蜀相作者:杜甫朝代:唐体裁:七律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2、在读中体验所领会的美。 教学设想: 《蜀相》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畔后、翌年游览时创作的一首凭吊古迹,歌颂诸葛亮的咏史诗,是他七律中的名作。 我设想从时代背景,诗人处境,凭吊诸葛亮的情感缘起及写作动机理解课题,并通过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规律中的声韵美、语言美、意象美这三点来看本诗“沉郁”(沉,既是“深沉”,强调情感;郁,既是“浓郁”,指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的艺术风格是怎样实现的,并从诗中“沉”“郁”的深刻内涵透析诸葛孔明及诗人杜甫崇高的生命境界。 简要赏析: 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导致了杜、孔的悲剧结局。但比起孔明,杜甫毕竟没有“三顾频繁天下计”的君臣际遇,可见,杜甫更悲。具体说来,此时的杜甫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的昏庸亦使杜甫尽失所望。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这让他不禁缅怀诸葛亮以毕生心血为蜀汉刘备父子两朝开国、济世――发展经济、安定边疆、化解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使蜀汉由乱而治(“两

朝开济老臣心”)所建立的盖世功业及他和刘备君臣际遇,鱼水相得的可贵关系。这种情感驱使他来到了诸葛亮庙,当他置身于武侯祠时,百感交集,心潮翻滚;所谓:“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有杜甫当日伤今吊古流下的滚滚热泪。致使全诗处处流荡着浓郁的悲剧气息。 从意象选择上来看,既有物象,也有事象。在物象的选择上,诗中仅“柏森森”三字,不仅写出了庄严、肃穆的典型环境,也间接烘托出杜甫对孔明崇敬、尊仰的心灵境界。这既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又引出了下一联中浓浓的悲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二字,以悲感写乐景,感慨万端,悲而不伤,也为第三联从物象到事象作了铺垫。在事象的选择上,“三顾”和“开济”以四字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孔明的一生——超乎寻常的君臣际遇和他只手撑起蜀汉江山的历史功勋。“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向我们昭告了诸葛亮的悲剧结局,而且包含着他对统一全国、光复汉室的理想的坚持(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事业为理想,用尽最后一滴心血的崇高的生命境界。“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这种悲剧式的崇高带给后人与诗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从语言上来看,杜甫自谓“晚节渐于诗律细”。这里首先是表现在声韵上颇具匠心地选择了今天广东、福建话中尚存而北方话中已不存在的“闭口韵”,以营造低回婉转,深情内敛而又庄严、肃穆的气氛。这在吟诵中可以细细体味。其二是表现在全诗的辞彩质朴、凝练、蕴涵丰富,不乏言外之意。他以“森森”、“自”、“空”,就完成了气氛烘托和悲境的创造;而“开”、“济”二字则蕴涵着极度复杂纷繁的历史内容,几乎顶得上半部《三国演义》。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此诗内容的丰厚、深刻,即所谓“沉郁”。“沉”是指情感深沉、浓烈、含蓄、意在言外;“郁”是指区区二十八字中蕴涵着丰厚的历史内容、壮烈的人生悲剧和吞吐无尽的复杂古今情愫;在声韵的低回婉转中,更有品味不尽的韵外之旨。 可见,《蜀相》一诗“沉郁”的艺术风格特征正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高度凝练、质朴的语言及表怀古、哀悼、敬仰的闭口韵来实现的,而这些艺术要素的有机融合最终呈现出的是孔明崇高的生命境界。“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悲而能壮的结尾句,更凸现了中国特有的“崇高之美”丰富内涵。它不仅涵盖了理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方法 古代诗歌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现象,从原始歌谣开始,中国诗歌经历了《诗经》、楚辞、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又经历了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诗臻于成熟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独特色。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也从先秦就开始了,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主流,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拓展出新的领域。一、文献学研究 古代诗歌文献的系统整理,可以为诗歌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料,有利于诗歌进行深入的探究。对于诗歌基础文献的研究可以做诗篇的辑佚,如陈尚君的《全唐诗补编》,删繁订误,对《全唐诗》做了细致的甄别工作,剔出一些误收重出之作,又新增佚诗四千六百六十三首,句一千一百九十九条,诗人一千一百九十一人;还可以对诗集进行笺校。还可做书目和版本研究如孙琴安先生的《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就对所获得的唐诗选本,都分别作一提要。另外还可从选本与鉴赏普及读物以及诗人、诗作的考订和评传等角度进行细致研究。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在研究诗歌方面就非常方便和准确了。 二、比较方法研究 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作家作品与相关文学流派分析论证,比勘异同。可以从双方的创作态度、创作手法、风格特征及思想方面进行比较,如唐代往往成对出现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等。出了对诗人与诗人之间的比较外,还对不同诗歌流派之间的比较,仍以唐代为例,可比较明秀静逸之美的山水田园诗派和慷慨悲壮的边塞诗派,以及中唐的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这样的成果有房日晰的《唐诗比较研究》。 三、语言学角度研究 从语言学角度进行诗歌研究。首先根据中国古代诗歌重视格律、声韵的特点可从音韵学角度去研究诗歌。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着较为明确的押韵要求,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沈约提出了汉语四声的问题,并且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诗歌中的平仄、押韵、对仗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当时极盛一时的“永明体”。这种讲究格律、对仗的诗体到了唐代全面繁荣,可对唐诗的平仄、押韵、对仗、句式进行研究的。还可从文字学角度对诗歌的用字进行研究,古代诗人往往讲究“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诗歌用字进行了大量的推敲,以及诗歌在流传过程中因版本问题产生的用字不一样的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索,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黄沙远上白云间”。除了丰富的实词以外,还有很多的虚词可以研究。这方面的成就有魏耕原著《全唐诗语词通释》、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诗韵新编》等。 四、社会文化广角研究 诗歌的演进和文化的演进息息相关,可以借助于政治、哲学、社会学、宗教学、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学科进行诗歌研究。例如,研究先秦诗歌离不开宗教和音乐舞蹈,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是需要与玄学、佛学联系,研究唐诗可以关注唐代的音乐、绘画、科举制度,研究宋代诗歌与理学、佛学的关系,还可以采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将一个历史阶段的文学历史现象进行挖掘等等,从这些角度可以拓宽诗歌研究视角,对诗歌进行一种全新的分析,不只拘泥于诗人和诗歌文本。成果主要有张明非《唐诗与舞蹈》、陈华昌的《唐代诗歌与画的相关性研究》。 当然,研究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角度越多对于诗歌现象和发展问题的研究就越深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和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及汉乐府诗。 2、了解《诗经》和《楚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经》和《楚辞》的特点。 一、上古——口头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吴越春秋·弹歌》 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头制成弹弓。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2、(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 赋(铺陈叙述) 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3、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4.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1)代表作:《离骚》 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对理想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爱憎情感火山爆发式的自我倾诉、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都在奔放的辞句、宏大的结构中被容纳。 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与自身遭遇,创造了一个个前无古人的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卓越的独特个性。这种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楚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 (2)《九歌》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 《国殇》、《礼魂》。 (3)《天问》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

尔雅古典诗词鉴赏答案

1.1 《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时代的作品。 A、 夏代 B、 商代 C、 战国 D、 西汉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 分 2 【多选题】下列关于《诗经》的介绍,描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主要产生于今长江流域地区 C、是儒家的经典之作 D、是中国文化的元典 我的答案:ACD 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汉代儒生对《诗经》的解释是既有赞美的部分,又有批评的部分。()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2 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多选题】周代时期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典籍,包括()。 A、《诗经》 B、《周易》 C、《尚书》 D、《仪礼》 我的答案:ABCD 得分: 33.3 分 2 【判断题】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我的答案:×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确认的朝代。() 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3 《诗经》的用途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中“迩”的意思是()。 A、 浅 B、

C、 亲 D、 疏 我的答案:B 得分: 33.3 分 2 【多选题】以下属于《诗经》中《雅》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祭祀乐歌 B、重要政治场合使用的乐歌 C、地域性的歌谣 D、贵族对时政的批评 我的答案:ABD 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诗经》形成早期,被看作是古代贵族的教科书。() 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4 郑风·萚兮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郑风·箨兮》一诗叙述的背景时间是()。 A、 初春 B、 冬日 C、 秋日 D、 夏末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 分 2 【判断题】 中国文化是一种宗教影响力相对薄弱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 33.3 分 3 【判断题】 《郑风·箨兮》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整首诗看起来很有活力。()我的答案:√得分: 33.4 分 1.4 郑风·萚兮已完成成绩: 100.0 分 1 【单选题】 《郑风·箨兮》一诗叙述的背景时间是()。 A、 初春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