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感恩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育感恩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育感恩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育感恩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育感恩意识的培养

每个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感谢生活,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感恩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而对幼儿感恩的研究则更晚。感恩作为幼儿亲社会行为之一,对幼儿的学会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

一、幼儿感恩的内涵

《说文》曰:“恩,惠也。从心,因口。”《现代汉语词典》说:“恩惠:给予他人好处。”“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概言之,感恩是指个体对自然、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因素的积极认知和感激之情,并提供相应回报的行为。它既是一种积极认知,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更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行为。

幼儿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感恩教育内容与幼儿进行对话,使幼儿拥有感恩的意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感恩行为的对话活动。

二、研究幼儿感恩教育的意义及其内容

(一)研究的意义

感恩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幼儿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其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及帮助他人等良好的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康的发展,为幼儿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

我国现有的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家庭教育情境中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家长是否有培养幼儿感恩的意识、培养方式,以及幼儿在家庭中表现出的感恩意识和行为现状;另一方面是关于幼儿园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从幼儿园角度对幼儿感恩教育进行研究主要是从感恩的四个环节进行解读:识恩、知恩、报恩、施恩。以上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从自然、社会和他人三个角度来探讨了幼儿感恩的培养。

三、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幼儿感恩的现状调查

在对幼儿感恩的现状进行调查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基本上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在对收集到的资料

进行整理后,研究者们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在幼儿园中幼儿表现出的感恩相对家庭有所提高,但是仅表现为对熟悉的教师打招呼等礼貌行为。在人际关系上,78.35%的幼儿认为帮助自己的人很少,在接受帮助后有部分幼儿知道说“谢谢”,其中女童说谢谢的比例略高于男童。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资料发现:幼儿普遍缺乏感恩的心态。

(二)影响幼儿感恩的因素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杜文婷(2009)探讨了幼儿感恩教育缺失家庭方面的原因是:家庭教育襁褓式理念、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方式和网络的冲击等。家庭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幼儿最先感受到人间真情的地方,父母对幼儿的爱,在生活中点点滴滴汇成人生长河,家庭本是幼儿最早感受到爱,也应是最早懂得感恩的地方,然而父母的家庭本位的价值观所形成的思维习惯植入到家庭成员的语言和行为中,悄悄地“潜入”到幼儿的头脑里,而形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爱而凝固成父母事事包办,孩子遇事言听计从,毫无感恩之心最终形成唯我独尊的冷漠态度。

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并没有培养幼儿感恩的意识。长辈对幼儿的溺爱,父母忽略对幼儿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认为对孩子的付出天经地义无需感恩。父母是幼儿出生后接触最频繁,关系最亲密的对象,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是感恩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是唯有树立父母正确的儿童观,父母通过与幼儿对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

2.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

幼儿园作为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强调的是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私立幼儿园,为了吸收生源,迎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幼儿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开发智力的学习课程,在传授知识时以“问题——答案”逻辑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在“奖励——惩罚”强化模式下让幼儿学习知识的各种各样隐形规则。幼儿园竭尽全力开发各种各样智育课程,而德育课程却以理想的观念来引导幼儿,却不注重从幼儿实际生活中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这种停留在口头说教的感恩教育方式与幼儿以生活经验为主的学习方式相互冲突,从而使幼儿园的感恩教育犹如小鸟虽从

天空飞过,却不曾留下任何痕迹。

3.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日益富足,使幼儿从小就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而从未接触过艰苦朴素的生活环境,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观在幼儿园中也初见端倪。因此,社会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共同发扬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为幼儿的成长创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世界。

(三)幼儿感恩行为的培养策略

1.家长的言传身教。

幼儿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以具体形象的生活事件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阅读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或敬老院等活动。同时,父母自身也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

2.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

教师是幼儿的第二父母,在幼儿心中,教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深远。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向他人感恩,对幼儿为班集体做出的工作也应该表示感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丰富多样的教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感恩类的幼儿图画故事书和儿歌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采用移情训练法可以使幼儿与文本中的人物更好的产生共鸣,真正理解人物的感恩情感。教师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同时还应时时把握住日常生活中生成的课程,运用教育智慧为幼儿创造一个感恩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3.家长、幼儿园

、社会三方合作。

在正确引导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家长和幼儿园的合作是保证感恩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家园合作可使家长和教师很好的交流幼儿德育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策略,可使家长和教师互相理解和支持幼儿感恩教育的各项活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做到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使幼儿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更好的成长。

四、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的冷点

(一)幼儿感恩的理论基础

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基本上是处于事实描述阶段,其实验研究相对还很薄弱,所以其理论相对较少,起步也较晚。感恩的道德

情感理论是McCullough,Kilpatrick,Emmons等在2001年提出,他们详细论述了感恩的亲社会本性,提出感恩具有三种特殊的亲社会功能或道德功能,即道德计量功能、道德激发功能及道德强化功能。费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于1998年提出了感恩的“拓宽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即时思维行动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而感恩也经常被认为是一种离散的积极情绪。张晶(2010)提出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习理论、生活德育理论、情感德育理论和游戏理论。综上,笔者发现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均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引进而来,幼儿感恩教育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

(二)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

陈志琼(2004)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5]赵晓芳(2006)提出感恩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二是情感层次,三是实践层次。其中情感层次连接认知和实践层次,在感恩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幼儿感恩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如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一样有一个大致的时间界限和相应的特征。现有的研究把幼儿感恩教育看成是一种通过教育措施是可以达到社会对幼儿期望的最高水平,对幼儿感恩的培养并不会受到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五、结论

幼儿感恩这一理念自古就有,然而将其作为一种培养理念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却是近几年的事。幼儿感恩教育虽有大量的研究,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

研究现状是从幼儿感恩的表现状况进行的描述分析,并未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内在机制的研究。研究的理论基础均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推理分析,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并未对幼儿感恩年龄的发展阶段进行任何研究,使用的发展理论和中小学及成人感恩发展阶段一致。研究方法单一,多是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其设计方式多基于定量设计。

随时说声谢谢你---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随时说声“谢谢你”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家长懂得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孩子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2、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白孩子缺乏感恩心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家长了解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途径,引领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使家长懂得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孩子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教学形式: 现场互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问卷调查表、学生贴在课桌上的心形卡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家长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各位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首先请大家欣赏视频短片《感恩的心》,愿这首歌能为您解除一些工作的疲劳,使您轻轻松松地走进我们的课堂。

家长欣赏视频短片《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引入主题) 师:看到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禁使我们想起身边一件件感人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中,我们怎能不幸福呢?作为成年人,大家都知道有恩于自己的人一定要报答他们,那现在的孩子们知道吗?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和探讨有关孩子“感恩心”的一些问题。二、探究原因 师:为了了解当今社会的少年儿童是否有感恩心,我对班级8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课件出示调查问卷) ①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22人不知道:58人) ②父母批评你时,是不是很恨他们?(是:60人不是:20人) ③你为父母洗过袜子吗?(洗过:18人从未洗过:62人) ④向父母要钱买东西,父母不答应你会生气吗?(会:56人不会:24人) ⑤帮父母做家务,你想要报酬吗?(想:45人不想35人) ⑥妈妈每天为你做饭洗衣服,你说过谢谢吗?(说过:16人没说过:64人) ⑦同学或朋友帮助了你,你会说谢谢吗?(会:70人不会:10人 ) (设计意图:调查现实状况,增强家长们培养孩子感恩

幼儿教师给予幼儿更多的应该是爱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就是人格教育的关键.而爱的教育前提是尊重.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被尊重的需要,这是最基本的情感需要。幼儿已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以及细微的情感需要.幼儿教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位人生路上的老师.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 是未来社会的脊梁。那么,我们如何在孩子人生的第一步,培养孩子健康,自信,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显得至关重要.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孩子,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要正确启发诱导,而不能任意恐吓,打骂.幼儿年龄虽然小,但是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要将他们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 孩子的快乐成长比知识更重要。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需要得到的是成长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积极的经验和积极的经历,需要被别人肯定。老师动辄呵斥孩子。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自信心,得到的都是失败的经验,就会变得不自信。就象大象小时候能被一根绳子拴住,长大后明明轻轻一挣就可以挣脱束缚。但它从没尝试过。因为幼小时失败的经验已根深蒂固存在脑海里。 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不同意见,允许幼儿犯与其年龄相适应的错误. 如果幼儿教师的言行中处处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有价值,有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为自身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美国人特别重视对幼儿的尊重,把尊重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不可以用命令的口吻;外出做客,主人拿食物招待孩子时,父母绝不会代替孩子回答不要或不吃之类的话. 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者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作引导.别一位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太过分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都非常合作,他们代人友善,懂礼貌,不拘束,自我独意识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映. 而随意呵斥,责备,惩罚幼儿,让他受到委屈,羞辱,他们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消极概念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 一头力大无穷的大象为什么会被一根细细的绳子拴住呢?就是因为它还是一头小象的时候,许多次都无法挣脱拴住它的钢丝绳,它从幼小习得的经验得知,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不会去挣脱绳子.其实现在的绳子它只要轻轻一挣,就会断了.我们会从这个故事中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我们不经意间的惩罚,对个别幼儿的评价也许过于苛责了呢?会对孩子将来带来什么深刻的影响呢? 我们要培养孩子健康,自信的性格,从小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最重要。老师经常地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情你就不会,你看XX多聪明,你怎么就这么笨。”容易挫伤孩子的自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做中学” 摘要:“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价值,主要在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学前儿童进行试验,开展的主题都是科学领域方面的,有实验探索活动“溶解”“影子”“磁铁”“水的沉浮”“风车”等,还有科学观察活动“小鸭喜欢吃什么”“小鱼生活在那里”“蒲桃树的生长变化”等等。让幼儿深入了解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发现其中的奥妙,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本文从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阐述,以求对当前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有更深入的认识。 “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科学教育实验是正在我国进行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计划,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之一。它是在吸取美国和法国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经韦钰院士发起和积极倡导,由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于2001年5月共同发起的。它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科学教育发展,从小培养我国儿童的科学素养。它又是如何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呢? 一、它犹如游戏活动一样在幼儿发展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幼儿放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前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如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 我是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同玩耍的小朋友跌倒了,却没有幼儿能够伸出手去扶一把;小朋友玩的积木掉在地上,孩子们来来往往,有的看见了甚至还踢上一脚,却没有人能够主动地将它捡起;孩子们看到地上的杂物,却视而不见,没有一位小朋友去主动捡起来……为什么孩子们表现得如此冷漠?如此自私呢?看到孩子们这些不良的行为,使我感觉到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迫在眉睫的。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 一、首先教师要有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幼儿园正是一个人处在童年的时期,是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幼儿期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期。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当今社会孩子成为了每个家庭的中心,孩子的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关心的焦点。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仅从孩子的身高、体重,以及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发育是否良好,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上的健康。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传授各种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还应该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当成自己光荣的使命和职责,要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使孩子们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二、要制定适合于孩子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和适当方法 (1)教师要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在幼儿园里,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个有很多故事、很多知识、很有本事的大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对待幼儿要关切、平和、耐心,面对孩子脸上要常带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教师的这种虔诚的感恩态度,必然会影响幼儿人格的养成。 (2)要采用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各种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各种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多给孩子讲一些感人的、爱的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萝卜回来了》等等故事,让他们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中学会同情人,知道要关心、关爱身边的人,以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如教育孩子记住自己家人的生日,或重要纪念日等,教导他们给家人送上一支鲜花,一件小礼物,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让孩子从中学会如何去关注、尊重别人,同时也会给幼儿家庭营造出亲亲热热的和谐氛围。 (3)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并鼓励幼儿的善行。 在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从最简单的方面引导幼儿知道如何去感恩。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要教会他们的是,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礼貌用语,如需要别的小朋友帮助时,应该先说声“请”;在接受了别的小朋友的帮助时,应该对别人说“谢谢”;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时,应该及时和别人说“对不起”。对于中大班的孩子,由于他们交流和接触更多更广泛,我们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引导他们学会适时的感恩。在一日的活动和生活中,教师始终应该是一个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和发现者,只要看到幼儿有一点善意的行为或举动,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我们发现有小朋友主动捡起了地上的积木,我们应该对他说:“谢谢你!你帮小朋友捡积木,你真有爱心!”一声谢谢,落在孩子们的心里,给了他们是心理的满足和温暖,也提示其他的小朋友向他学习。 (4)用活生生的例子去教育孩子 汶川的大地震,使好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好多的孩子成了孤儿。孩子们从电视上看到了地震的报道后,自发地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来交给老师,请老师把他们的心意转交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我们被这些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善行所感动,同时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好地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机会。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一个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教育。我们有意识地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忙下,找来了一些地震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社会教育

三、社会 (一)目标 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 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 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

感恩教育论文

附件1 开展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意识 【摘要】: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学生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要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关键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 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汉初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费尽千辛万苦,寻找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人,以优厚的瞻养以报其恩惠。这些都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然而,随着国门的打开,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在国人心目中正日渐衰微,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养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已大打折扣,甚至很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 现在,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学生们不知道感谢自然的

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这些现象也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情感缺失,心理不健康的人。学生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一、学习感恩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学习感恩的故事、畅谈故事感想或书写体会,使学生感受到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从而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记得有一天班会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班级中鸦雀无声,显现了难得一见的安静和认真,我知道文中的某些段落或事例已经触及了他们深埋在心底的那一份纯真,感恩意识已有所觉醒。 于是我又趁热打铁,说起了下列反面案例: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

幼儿园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教育活动教案 幼儿园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这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旁,你是否可以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某种触动? 一、活动缘起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在校园内开展“心存感恩,永不言弃”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悲伤,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三、活动时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四、活动地点:学校内。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校园环境布置:黑板、海报等。 5.学生会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年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6、制定好活动计划,时间、地点、负责人落实到位。 7.《感恩的心》手语版演员的到位(教师和学生)。 8.购买奖品。 六、活动过程 在11月份的第一个晨会上,进行《学会感恩》的演讲,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正式拉开了感恩节系列活动的序幕。之后,围绕四个“一”展开活动。 1、浏览一次感恩节网站。

小学感恩意识教育新思路

小学感恩意识教育新思路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这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就算是拥有再高的智商与能力,如果道德素质不过关,那么他也不会被这个社会接受和认可,因为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空白,道德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品德与社会》这门科目帮小学生树立了很多良好的道德信念,但是作为人生最基本的道德意识应该是感恩意识。 一、如何培养感恩意识 1.树立小学生感恩意识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行动,要想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就必须先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教育。学校和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对感恩的道德认识,在上《品德与社会》课之前几分钟,学生可以作一个小报告,关于发生在身边的感恩故事的总结和反思,或者通过欣赏感恩教育主题曲,朗诵感恩诗歌,来逐步深入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学校应该制订一个感恩意识教育计划,让每名学生每周都做两至三件有感恩意识的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活动中,增强他们的感恩自觉性。 2.榜样事迹激励人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人物事

迹的章节,比如:抗联英雄杨靖宇、“活着的烈士”党的好女儿向秀丽等等。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这些课节展开讨论,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英雄事迹发表看法,最后做好课堂总结,回归到主题:感恩。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看这方面的电影,让学生在语音、画面的感染下,加深印象,深刻领悟革命先烈的伟大,对比昨天与今天人们的生活,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新生活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感恩历史人物,感激身边的人。 3.活动调动行动 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每一节《品德与社会》上课前,组织学生唱《感恩的心》这首歌曲,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向那个她最感恩的人说出感恩的话,或者每人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一封感谢信等等。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小学生做义工活动,走进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衣物,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回报这个社会,每位学生为班级修理一套桌椅,擦一次玻璃,为老师整理一次办公桌,为同桌辅导解一道难题,回到家里每天为妈妈刷一次碗等等,这样一个个任务布置下去,一件件感动的事情发生在身边,人人参与其中,个个能收获感动。 4.引用事例鞭策学生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设立,不是品德课与社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感和行为,也是一种习惯,是可以培养的。现在的许多学生,将别人给予他们的帮助当做了一种理所当然,感恩之情渐渐淡忘,作为老师,就要时时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感恩的重要,并学会感恩,将感恩思想自觉的传递。 1.知道感恩的重要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知道感恩的重要,就要懂得感恩生命,懂得感恩社会和团体,懂得感恩父母和老师,懂得感恩朋友和他人。 2.让学生懂得感恩 当学生面临任何进步或成功时、面临任何问题或困难

时,教师以不同的语言模式反馈和强化学生的成就或挫折,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形成各种积极品质过程中给予积极鼓励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有一位小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后来成为一名知恩图报的好学生。来看看他写给老师的感谢信;“老师,是你帮我争取到了参加演出的机会,让我有了展示的平台,非常感谢您,我忘不了您。其实您完全可以让更好的学生念读教学目标,但您却选择了我,是为了让我在念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真的太感谢你了,是您让我喜欢上数学”。教师的语言模式对学生自我概念有重要影响,教师运用积极语言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树立必胜的信心,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使其信念增强,成绩提高。教师采取积极行为,使学生行动与教师所期望的培养目标发生联系,并能用积极的语言来描述和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师爱,并表达出尊师的感激之情。只有学生认为感恩很重要,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能欣赏他人的优点和品德,常常想起他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对他人总是心怀感激,并且希望别人过的好。 3.给学生感恩的机会 由于学生表达的方式不是家长和教师所需要的,或者学生没有说出“我太谢谢你了”,“我非常感谢你”,家长和教师就会认为有的学生不但不感激我,还常常气我。学生不是不懂得感恩,不是不会感恩,也不是不想感恩,而是我们大

幼儿教育中的爱与责任

幼儿教育中的爱与责任 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智力、思想和性格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幼儿达到一定年龄后,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幼儿园内,与幼儿教师相处的时间非常长。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幼兒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教育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桂林市某县机关幼儿园对幼儿教育中的爱与责任的相关内容做了研究分析。 标签:幼儿教育爱责任 一、前言 孩子们就像是一张白纸,虽然说这张纸上的内容最终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来描绘,但是幼儿时期外界的环境以及家长、教师的引导,对孩子们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们的思想以及人格的塑造与社会环境、经济情况等都有关系,也和主体心境与主体内化密不可分。教师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爱与责任”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二、爱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处于心理、性格的塑造时期,但是他们也具有了一些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1]。通过电视、网络、广告等等,现代社会中的孩子比过去的孩子的启蒙更早。但是电视、网络上的很多东西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太好的,会让他们产生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幼儿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们认知上的问题,并做出正确的引导,用真诚、爱和责任来耐心的教育孩子。 幼儿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看管,带领孩子玩耍,幼儿教育也有自己的教育艺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关爱,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观点、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一些启蒙,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的训斥制止,告诉他们不准吵架,而是应该问清楚他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判断他们行为的对错,然后耐心的劝导、说服,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哪里错了,从根本的思想上进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能像教育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一样,讲一些大道理,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通过作比喻等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孩子的情感是单纯的,什么心情都会表现出来,如果教师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孩子可能会养成任性、霸道的习惯,也可能因为受到欺负,产生心理阴影,性格内向、自卑等,因此,教师应该关爱幼儿的情感世界,通过爱和耐心,对他们进行感化,逐渐的可以让他们形成比较稳定的情绪,心态积极健康,性格开朗,懂礼貌。而一些教师,责任感不强,而且不懂合理的教育方式,当孩子不听他们的话或是吵闹时,缺少耐心,不管不问或是打骂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心态都有着很不利的影响,可能会使孩子的性格扭曲,形成歪曲的世界观。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5687651.html,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作者:曾茜蓉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9期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新社会、新时代的希望,提高幼儿教育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教育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授给他们简单的知识,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思想道德对于人的影响很大,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怀揣一颗感恩之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本文将对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幼儿;家庭;感恩教育;策略 感恩是人基本的道德修养,是对他人的一种认可、赞赏、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在现在幼儿教育中,他们对于感恩教育的培养现状是什么呢?又存在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对于幼儿过分溺爱,家长总觉得孩子年龄小,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关爱,去满足他们各种要求;二是对于幼儿思想品德培养不到位,给孩子灌输的观念就是家长为孩子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让孩子感恩之恩的培养路途漫漫无期;三是感恩教育成为一种形式,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在其他人帮助孩子干了什么事,满足了他们什么心愿,他们只知道嘴上说一声谢谢,却没有将感恩之心落实到行动中去,没有帮助他人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四是感恩之心没有传递,也没有传承,对于感恩教育这个理念的理解很狭隘,只限于对自己提供帮助或是带来快乐的人。以上就是幼儿教育中感恩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接下来将围绕幼儿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这个话题提出三个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一、深化理解感恩的内涵,扩大幼儿感恩教育的视野 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宽阔的概念,要想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感恩,如何去感恩,感恩对于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感恩主要是两种含义:一是感恩别人对于自己的帮助,因为别人的帮助,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顺利、更加美好;二是感恩是一种传承,是一种文明,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希望和力量源泉。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身体力行,用行动去告诉孩子,该如何感恩,或是在孩子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出建议,指点孩子如何去感恩他人。感恩这个世界,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么美好的生活等。感恩之心是检测一个人的最好的标尺,只有怀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珍惜,心中才会充满更多的阳光与爱,它是人生道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要懂得去呵护它,培养它。

浅谈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 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梁丽勤 .摘要: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主要体现为以德报德,能够唤起人性的真善美。在小学生教育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感知恩感恩,对周围关心自己的和帮助自己的人进行感激,并将这种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和习惯,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渐渐淡化,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感恩教育困惑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弘扬和倡导感恩文化,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感恩,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构建良好的健康人格和品格的重要途径,更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重要教育内容。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给予关注。笔者结合教育经验,浅析了小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的表现,并分析了原因,也提出了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小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的表现 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未成年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充分关注,强调了未成年儿童的爱祖国、爱集体、爱他人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淡化,甚至缺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失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对父母的感恩不仅体现了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关心和帮助,更体现了小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弘扬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的小学生对父母没有较强的感

恩意识,多数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的无私奉献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是:追求享乐、崇尚名牌、盲目攀比、抱怨父母等。 2、对教师的感恩意识缺失 小学时期对教师感恩,是理解教师辛勤劳动的体现,尊重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更是立志好好学习,报答教师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自我管理较差,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人性化的管理约束,而学生却报之以谩骂教师、私下议论教师、向学校告老师的恶状、反对学校、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恩意识缺失。 3、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意识缺失 当今社会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很多小学生从出生到小学都生活在优裕的环境里,很少遇到艰苦困难的时期。再加上家长的娇惯,小学生很容易享受自己的优裕生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国家和社会,不会将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学习过程中推崇洋文化,朝着洋品牌追求,一心觉得外国的什么事东西都是最好的,遇到一点生活中的困难或者在新闻中看到一些负面新闻,很容易以偏概全,形成了一种比较消极的心态,进而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二、小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并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庭和学校,而社会只是一个比较微弱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 目前很多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或者祖父辈的长辈很喜欢将学生的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包揽下来,将其视为一个小公主,小少爷,

如何培养孩子懂得感恩

如何培养孩子懂得感恩 感恩既是人的情感要素,又是道德意识。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是一个人少年时期心灵成长的重要课题,家庭教育中万万不可疏忽。因此,教育孩子学会感恩是每个家庭不可忽视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教育,孩子懂得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并用全部的爱抚育自己成长的父母;要感恩辛辛苦苦无私地传授给自己做人的道理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老师;要感恩曾给予自己帮助过的同学和他人;要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感恩社会的给予;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也要感恩曾有过的挫折和失败的教训……要让孩子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眼前这美好的幸福生活,在不断地感受这美好幸福的生活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要从感恩父母做起。一个连感恩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又怎么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呢?孩子只有从小学会感恩父母,为做人打好基础,才能从感恩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1.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了解家庭 了解是沟通、建立感情的基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在对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中,只知道一味地奉献,只知道对孩子精心的呵护与关爱。即使家里很困难、生活很艰辛,也不让孩子知道,更不想让孩子受委屈,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的爱。有些家长对孩子就是一句话: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你要什么爸妈都给你,家里事你别瞎操心......结果让孩子的物质欲不断膨胀,学习却一塌糊

涂。其实,这些家长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孩子对家庭的真实情况不清楚,对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不了解,就会对家庭、对父母缺少一份理解和感激。如果父母能让孩子了解家庭情况、知道父母的艰辛,这对培养孩子感恩父母的情感是非常有利的。即使家庭很富裕,也要让孩子知道创造财富的艰辛和不易。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一定会懂得努力学习。 2.教育孩子说声“谢谢” 要引导孩子做到,当得到父母或他人的帮助时,说声“谢谢”,因为这就是感恩的最具体、最朴实且最易行的表达方式。尤其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从学会说声“谢谢”开始是十分必要的。当一个人发自内心、真诚地说声“谢谢”时,自己地内心也一定是快乐的。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孩子会逐步养成回报他人说声“谢谢”的习惯,而这种良好的习惯,也必将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感恩教育的熏陶。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不同的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结果。然而在生活中,仍有许多“小事”,需要家长予以高度重视。为什么有的孩子连最简单的感激方式都不懂?也许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没让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或者说是礼仪教育严重缺失。看起来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可其中蕴含着大道理。通过生活小事,孩子应知道,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心存感激,人与人之间要有温暖,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这样才能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能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生活才有快乐。

争做一个爱孩子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师德演讲稿:争做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片五彩的百花园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每个孩子便成为一朵朵芳香独特的小花。这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就应全身心的呵护、照顾、培育好每一朵小花,使之成为百花园中独一无二,最艳最美的一朵。我们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启蒙者和引领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更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自从跨进幼儿园的大门之后,我知道做一名幼儿教师是不容易的,而现在我却发现要做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更不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水平、自身素质也越来越高:“立志高一点,做事多一点,嘴巴甜一点,眼界宽一点,心地善一点,脑筋活一点,微笑真一点,感情深一点,行动快一点,说话轻一点,脾气小一点,理由少一点。”这十二字方针道破了做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怎样做好一名爱孩子的幼儿教师呢?要用真心去爱孩子,要用快乐去感动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首先要热爱和尊重每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了解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感情世界、和家庭情况。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位孩子,使孩子同时也喜欢你,愿意和你玩,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一日活动中要时时关注他们。哪怕一个鼓励的眼神,拉拉手、摸摸他的头,都传递着我们对孩子的爱。我们还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方式,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在教育活动中及时给予孩子评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如:哲哲小朋友的画画基础不是很好,每次画面都是脏兮兮的,色彩也不够鲜艳。有次他画了一幅花树,他在花树里画了各种各样的花,每朵花都涂上了同一种鲜艳的颜色,照理说我们中班要求他们学习渐变色,但是对于他我放低要求,能用同一种鲜艳的颜色均匀涂满就可以,哲

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一、幼儿园为什么要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把孩子视其为“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在孩子心中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他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顾,偶尔有一点不如意,还要大哭大闹。当前的幼儿教育,家长又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孩子缺乏爱心,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脆弱、敏感、任性等性格。因此,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尤其是幼儿园更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家庭教育是感恩之心形成的基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启蒙教师,要将家庭视为孩子获得感恩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因此,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一是在家里开展礼貌教育。要让他们学会感恩,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家人。老师要指导家长教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重视家人的存在,知道长幼之分。 二是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他跟在大人的身边,在接受别人礼物或帮助的时候,都要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让孩子知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感谢帮助我们的人,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三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在孩子逐渐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教师要提醒家长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的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四是要让家长对孩子进行互助教育。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要提醒家长不再给孩子包办代替所有事情,指导家长让他们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家长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帮家长拿拖鞋,家长帮孩子盛饭,孩子帮家长拿筷子,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成为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在开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朴素的道德准则,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感和行为。现在相当的学生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和自私。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找回它们,不仅要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和培养逐步潜移默化,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 一、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之因: 学生们不懂得感恩根源于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1.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思想教育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禁锢着许多父母,“书中只有黄金屋”的封建意识仍浸染着许多家长,他们的教育理念还是分数决定一切,只看孩子得考试成绩,漠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和言行的不正确。每逢孩子得意洋洋地把得A的成绩通知书递到面前时,父母心花怒放,不管怎么做得试卷,都要给孩子买这买那,用物质激励孩子再创辉煌,有的承诺“孩子年终成绩优异,要带着她(他)旅游”,他们不惜任何代价还来孩子的用功读书,殊不知孩子们根本不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 -1-

的,这样怎能谈得上感恩社会、感恩父母? 2.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亵渎 现在许多孩子受到社会上追求奢侈、虚荣和攀比不良风气的影响,同学之间盲目攀比,比吃、比穿,认为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因而不顾家庭情况如何,穿要名牌,吃要时尚,文具要赶潮流,手中要拿名牌手机、照相机,如果家长无法满足其舒适的生活要求时,他们埋怨父母没有本事,以“不去上学”、“不做作业”要挟父母。有的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做出一些违法的事,给家人、老师造成痛苦和精神的打击。 3.学校教育缺乏一定的感恩引导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而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缺乏对孩子感恩的正确引导教育,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使孩子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 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明白亲情流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