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摘要:近几年来,医患关系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尤其近年频频发生一些“医闹”事件,使得医疗纠纷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医患沟通便是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个合格医生的必备条件,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关键词: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培养;医学教育

近几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矛盾逐渐加深。一份调查医患双方对于医患沟通满意度的调查显示,有7.4%的医生对医患沟通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32.8%的医生对医患沟通感觉一般,54.3%的医生比较满意,只有5.6%的医生对于医患沟通感觉满意;有3.7%的患者对医患沟通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23.7%的患者对医患沟通感觉一般,45.1%的患者对医患沟通比较满意,27.4%的患者对医患沟通现状满意。【1】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都有大部分人对现在的医患沟通存有不满的情绪,这主要还是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所造成的。因此,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现如今,医学教育已经不仅仅只是医学知识的教育和技能的训练,而更应该加强医学沟通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不仅可以使临床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帮助临床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以后行医生涯有诸多益处【2】。医学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沟通能力,以此来改善当前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自身事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以后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好地与同事、患者沟通,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的需要。【3】

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首先便可对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医生向患者询问信息,若沟通不畅,便会使得其所获得的患者的信息有所误差,这样便不能收集到准确而又完整的资料。那么接下来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后的检查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患者及患者的家属也很有可能不会积极地配合后续的治疗。若我们能与患者良好地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更多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我们便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些都足以说明医患沟通能力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影响,可见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其次,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近年来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有的已经严重危害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的调查显示,在被抽查的326所医疗机构中。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发生率为98.47%。调查结果也显示,多数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引发的。而是由于医患沟通障碍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不满意引起的。【4】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与此同时,良好的医患沟通还能促进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患者信任医生,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检查与治疗。

综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现如今的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既要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要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做到对患者热情,尽心尽力为患者服务并且尊重与理解患者。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必备课程,需要每一位医学生共同参与与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晓桃.广州市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医患沟通现状调查[D].中山大学,2009.

[2]刘瑞宇,吴剑彬,党晓谦等. 浅谈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5,04:602-603,615

[3]李楠,唐丽媛.浅析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必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7) :345-346

[4]苏秀宁,宫丽娅. 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5):593-594.

医患沟通综述

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加趋势,医患矛盾作为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焦点备受关注。医患矛盾激化有多种因素,其中,长期以来医患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是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医患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反思,提出要与患者之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疗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医患沟通现状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权和知情权日益看重,对检查治疗方案的选择权也日益重视,这使得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发生很多的极端事件。全国各地多家医院频繁发生轰动社会的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全国的医疗纠纷数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医患矛盾有明显激化的趋势。 当前,医疗纠纷已成为国内医院管理的一个难点,有些医疗纠纷甚至已经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运作。而据一份不完全的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的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这说明发部分的以了解分案件都是可以通过改善医患沟通而避免的。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是当前医院必须面对的重点问题。 1、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1.1社会方面的原因 1.1.1改革开放引起医患观念的冲突。随着30年的经济大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大部分医务人员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形成了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与此同时,患者和潜在患者仍然以“义”作为医患理念,于是当医疗事故发生时,社会总是谴责医务人员的不是,而医院方面为了早点结束此事,总是选择沉默,大事化小,使得一部分人钻了空子,明目张胆去医闹,由此导致医患沟通矛盾的凸显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1.1.2医疗体制改革不完善。随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

提高儿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提高儿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5-04T15:08:05.6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张璐[导读] 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加医患之间信任感的基础 张璐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诸城 262200 摘要:医患沟通能力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加医患之间信任感的基础。并且,随着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活动法制化建设的加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儿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儿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分析。关键词:儿科医生;医患沟通;能力 1影响儿科医患沟通的相关因素分析 1.1患儿自身因素儿科疾病特点通常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情易反复等,再有就是儿童的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善,机体有较差的抗病防病能力,因此患儿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还有就是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根本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患病后往往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身体上的不适感受,或者是无法准确、完整地阐述自身病情。孩子患病后,对于病情的描述多由家长进行,而实际上家长对于患儿病情的陈述往往也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儿科医生常常只能了解到患儿病情的某一部分,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描述与实际病情南辕北辙的情况,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影响到医生对患儿病情的判定。 1.2患儿家长因素多数患儿家长对于基本的医疗知识、儿科疾病知识都不够了解,所以一旦孩子患病就会表现得非常焦虑、紧张、恐惧。如今的儿童以独生子居多,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常常是孩子一生病,全家总动员,一个患儿有三四个家属陪护的现象十分普遍。陪护的家属一多,意见就多,情绪也容易相互感染,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父母手足无措,这是医生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沟通的效果。 2儿科医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措施 2.1儿科医生需掌握儿科医患沟通特点儿科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不仅是不能表达自己病情的患儿本身,还有情绪不稳定、心急如焚的众多长辈。因此,儿科医患沟通既有与患儿的沟通,又有与家长的沟通,而与家长的沟通更是重中之重。在当今这个以孩子为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掌中宝,孩子一旦生病便会心急如焚、焦虑不安,希望能够药到病除。如果没有达到期望,则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质疑,甚至指责医护人员没有尽心尽职。对于患儿家长这种“爱子心切”的心理,医护人员应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为家长们着想,给予充分理解,耐心倾听,悉心解释,不能与家属争锋相对,更不能迁怒于患儿。患儿作为医护人员的服务对象,在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的同时,与患儿的直接沟通同样不能轻易忽视,与患儿的沟通可以分为语言形式的沟通和非语言形式的沟通。患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甚至无语言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视觉或触觉进行与人沟通,根据患儿年龄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例如新生儿对外界还十分陌生,无法沟通,因此沟通对象为患儿家长;婴儿对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肢体语言有了一定感知,医护人员应采用非语言形式与患儿沟通;幼儿对周围事物有了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医护人员应采取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相结合的沟通方式进行交流;6~8岁儿童已基本具有完善的语言表达能力,医护人员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患儿沟通,询问他们的病情、要求及心理愿望,诱导患儿积极配合诊治。因患儿的处境不同,采用的沟通形式也就不同。只有掌握儿科医患沟通特点,方能有效提高沟通效率,达到真正的医患沟通。 2.2儿科医生要增加医患沟通的主动性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发展医疗事业的必要条件。目前,医疗关系紧张,加之在医疗事故中出现的某些非理性、恶意中伤及某些网评的炒作,加剧了其恶化。具体表现为医患之间的相互戒备,缺乏最基本的信任。正如有媒体报道,某医院儿科护士长因不能忍受屈辱而辞职的悲剧,也有患者跟医生沟通时,口袋里藏着录音笔,以留下证据。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医生医疗水平的发挥,也因不信任感影响医疗效果,最严重的是阻碍医疗事业的发展。良好的医患沟通,建立双方的信任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义务肩负起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主动性。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把握沟通的主动性,熟悉掌握自己管理的每一个患儿的病情,预测其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患儿家属拿着问题来咨询之前,就应该已经考虑到并详细告知。患方对于医务工作者常常持有敬畏之心,说话也小心翼翼,怕开罪于医务人员,这有可能在汇报疾病时错过了某个重要症状、遗漏了某个既往病史,影响治疗。因此,医生应该积极主动而亲切同患儿及家属沟通,克服患方的畏惧感,指引患方完整的述说病情。 2.3提升沟通技能儿科是医患纠纷高发科室,医院应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医护人员要把患儿的病情、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费用写入病历中,方便与患儿家长沟通。医院应多组织医护人员对沟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从根源上削弱沟通障碍问题。医护人员还要加强沟通技巧的训练,好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是保证良好医患沟通的前提,医护人员至少应掌握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沟通形式。 2.4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能够优化医患沟通效果。在儿科开设独立诊室,实行“一人一诊室”,不仅能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还能保护患儿的隐私。医护人员直接与患儿接触,他们的着装等仪容仪表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患儿及家长心中的印象,医护人员应表现得具有亲和力、着装整齐,给患儿及家长一种亲切感,给予患儿正能量。在与患儿沟通时,医护人员多使用“小美女”“小帅哥”等称谓,给予“你真勇敢”“你真棒”等夸奖,使患儿感受到尊重和安慰,取得他们的信任,为诊疗过程营造和谐、温暖的氛围。结语:

医患沟通

第一章 第一节 1.医患沟通的内涵 答: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就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主要以医疗服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它构成了单纯医学科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中的基础环节,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每次医疗服务中,是医患沟通活动的主要构成。 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学和医疗卫生行业人员,主要围绕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道德、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医学人才标准和方案等方面,以非诊疗服务的各种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的沟通交流,如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修订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和标准、公开处理个案、健康教育等。 2.医患沟通为什么成为医疗行业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答:医务人员仅专注疾病的行医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在呼唤人文关怀,患者和社会在渴望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获取医学人文精神甘露。医患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从各自利益处罚,提出了融洽医患关系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双方都有着迫切的沟通愿望和需要,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利益不同,医患双方不易达成共识。 3.医患沟通对和谐社会有什么价值 答: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医患沟通;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现代医学自身发展有其内在要求;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 4.医患沟通理念的内容有哪些 答:(1)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的过程环节,是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平台。 (2)近些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而根本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于自我身心全面认识的不足,导致医疗保障、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及医院管理建设的欠缺。(3)医务工作者应以人为本,践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业宗旨,努力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医疗行业的主导作用,全面开展医患沟通,善意化解医患纠纷,全面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医患沟通为桥梁重建医患信任合作关系。(4)医患沟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沟通,是医患对自身的认知与觉醒:医患一体-人人皆患者,人人皆医者:医者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患者是医学和医者最好助手,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5)医患沟通是生物医学与多门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而成的实践与学问,是科技、伦理、心理及法规等联合应用的艺术:医患沟通有一定的技巧性,但不可单纯定性为技巧,需要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机制制度及法规上整体构建与实施。 5.医患沟通的宗旨是什么 答:旨在树立医务卫生工作者的现代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养、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建立共识并分享利益的客观规律和应用技能,实施医学模式的渐变与转型。同时医患沟通也旨在充实患者和社会人群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健康意识,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医务工作者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将随着医患沟通新的实践与研究而日趋重要。 第二节 1.医患沟通仅仅研究患者吗

医患沟通小论文

医生不可或缺的利器——沟通医生这样一个职业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虽然不能做到每个病人一视同仁,但我们也应尽力而为之,即便不能做到眼约心期,目交心通,却也要对病人负责,了解病人的心中所想。这,便需要沟通,一个动作,一个目光,一句话语,有可能都传达着一种所期待所表达的意思。沟通需要技巧,沟通需要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交换角色。只有亲自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才能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看得更清晰。今天,恰巧牙齿不适,我便以一个病人的角色来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首先是挂号,面对长龙般的队伍,旁边的病友颇不耐烦。等了许久后终于到我,护士也许也是由于看病人数较多的原因,对我的态度颇为冷淡,但我主动将自己的病情和需要告诉值班的护士,并征求了她的意见,她听到了我主动询问并且主动告诉她自己的病情后,显然也恢复了工作热情,开始和我更深层次的对话,还对我的牙齿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最后,给我推荐了一位医生,让我挂了那位医生的号。 在我看来,沟通是相互的,但是也需要一方主动,倘若一开始就保持着一种不信任和冷漠的态度,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无用。这就是沟通的基本,首先是要信任和尊重,病人尊重医生的工作,医生尊重病人的痛苦。有了这样的基础,就需要一方主动出击,主动描述,主动询问,只有一方先开口,才会换来回答。沟通由此开始。 之后,来到医生旁边,医生对我的病情进行询问,或许由于我是

医学生的原因,本身就掌握着一些知识,他的问题我都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来回答,减轻了不少交流的负担。这其中就引起了我的思考,医生在看病过程中,遇到的病人形形色色,或许没文化,或许不识字,或许有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所以这就要求医生的问诊应该用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去进行,就如看牙的医生不会问你是第几前磨牙疼,而是拿着工具一个个敲着你的牙齿问你是否有痛感。这就是简单而实用的技巧。同样的,病人也应该用最直接的方式来回应医生,不要医生问东,病人却答西。当然,我们作为医生,需要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每一次沟通都有可能拯救一条生命。正确的沟通方法,合理的沟通技巧是我们值得,也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内容。今天,作为病人,我深刻的理解到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也将时刻提醒着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沟通方法和习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可靠的基础。

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

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应掌握技能与培养途径 葫芦 摘要:目前医患关系紧张,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从实习期间就开始面临与病人沟通的问题。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本文基于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医学生应具备的医患沟通技能及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途径 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形成了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和行业负担。据调查研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医患沟通不足。因此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协调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从实习期间就开始面临与病人沟通的问题。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加上学生缺乏自信和经验,若在医患沟通技能上缺乏有效的训练,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则会受到限制,最终严重影响医学生的成长。从此可见,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医学生应该具备的沟通技能 1.1沟通的自信心。医学生应注意穿着打扮、谈吐举止,给人以有修养、自信的感觉(1).1.2转换角色的能力。角色沟通即是要求医学生能够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和表达。角色沟通要求医学生尊重对方的身份、权利和意愿。要求医学生在沟通时能审时度势,保持和谐心态; 能从患者的角度去思考,视患者为亲人、朋友,用健康心态去沟通,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不侵犯患者的权利,不抱着私欲的目的,一心一意满足患者的愿望(2) 1.3善于拉近距离的能力。医患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在人际距离上表现为位置(距离)距离和精神距离(个人隐私)两个方面。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医学生作为医务人员是主导方、是强者,病人是被动方,是弱者,病人常常希望主动地向医务人员靠拢,希望保持彼此间的“私人”区域的距离关系来获得医务人员们如同朋友般的关爱。医务人员应真诚地倾听病人主诉,弯腰俯身与卧床的病人交流,为病人整理衣物,亲手感触病人的冷热等行为方式,都是医师主动地把与患者的距离关系由“公事公办”的社交区引向亲切友善的“私人”区(3)。 1.4树立良好第一印象的能力。在医患沟通中,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芝加哥市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留给病人的第一印象对双方关系发展至关重要(4)。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人都希望医务人员第一次见面时能够主动与他们握手,称呼他们的名字,并自我介绍。此前一次调查发现,病人经常抱怨医务人员不进行自我介绍,这使他们无法确定医务人员的身份。美国医学专业协会的谢尔登·霍罗威茨博士认为,称呼病人名字,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不仅是礼貌问题,还对减少诊疗失误有所帮助。 1.5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能力。心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医患之间的沟通虽然只能是“聊天”,但是涉及面很广,不仅仅简单的一问一答,更应有良好的互动,成为朋友式的交谈。这要求我们在良好的医学知识基础上掌握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文化知识。与喜好足球的患者谈足球比赛,与喜好文学的人谈文学作品,与喜爱动画片的孩子侃“奥特曼”、“花仙子”等等。这些有利于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伙伴关系(1)。上升一个层次,医患双方通过心理沟通,在医务人员的主导下,通过沟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导下,医学生要主动全方位了解患者的疾苦,感知患者真正的需求与矛盾,让患者从内心真切的感受到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是在关心和爱护他,从而取得医患间的相

医患沟通的基本技能

1、关于言语沟通的技巧,叙述错误的是()。 A、运用得体的称呼语 B、讲究提问技巧 C、使用保护性语言 D、要善于使用其他超词语性提示 2、超词语性提示不包括()。 A、语调 B、语速 C、语音 D、身体接触 3、使用幽默性语言时,应注意()。 A、内容高雅 B、行为适度 C、不分场合 D、区别对象 4、关于非言语沟通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好的行为举止,可使病人产生尊敬、信任的情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B、幽默能使双方很容易熟悉起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C、身体姿势常能传递个体情绪状态的信息,能反映交谈双方彼此的态度、关系和交谈的 愿望。 D、身体的接触,一方面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进行诊断,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传达医生 对患者的关怀。 5、关于医患沟通的基本技能,叙述错误的是()。

A、得体的称呼会给病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今后的交往打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 础。 B、注意克服语言、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障碍,鼓励病人多叙述病史,鼓励、支持、安慰患 者。 C、要允许患者充分表述,不要避开敏感话题。 D、医务人员不能随便评价他人的治疗,否则会导致病人的不信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6、按照医疗过程的不同特点,要有目标、分阶段的运用技巧进行沟通。具体目标包括()。 A、建立关系和病史采集 B、解释问题 C、病情告知 D、以上均是 7、保护性语言的类型不包括()。 A、幽默性语言 B、鼓励性语言 C、劝说性语言 D、指令性语言 8、非言语沟通的技巧包括()。 A、打造端庄、典雅、认真的第一印象,运用恰当的目光接触与关怀的表情。 B、要有得体的姿态与恰当的距离,善于使用其他超词语性提示和接触。 C、除了一些必要的交流技巧,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D、以上均正确。 9、一个完整的医患双方的沟通,大致可分为()。 A、建立关系的阶段

从医患关系角度,论述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中的必要性

从医患关系角度,论述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患者的维权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 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据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 %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 只有不到20 %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由此可见, 医患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1989 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顺利得到准确的第一手病史资料,全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这是世界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医疗实践、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随着社会飞跃发展,医学模式已转化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人们的文化素质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患者已经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日益主动参与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他们要求得到更为方便、及时和满意的医疗服务,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面对新型的医患关系,缺乏技巧的医患沟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从医患关系角度看,加强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上的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医务人员应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必须做出解释说明,即履行告知的义务。同样,患者也应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双方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保证医患双方履行各自义务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保证如实地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 2.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关系大多都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很好地将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通常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以及对诊疗的主动配合,进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医患沟通技巧培训教材

医患沟通技巧培训 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目的是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到医疗服务全过程中,增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国内国外皆是如此,在这样不容乐观的执业背景下,医院只有转变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并不断加强医患沟通,才能成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和新世纪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需求和对医疗的满意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医患关系问题尤为突出。患者患病求医、去医院就诊,是作为求助者;医生看病和治病,是作为帮助者。 这样就形成了在医院这种特殊的社会场合中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相互作用的人际交往关系,即医患关系。 换句话说,医患关系是指医护人员在诊断、治疗与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其家属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可以这样说,医患关系是所有临床工作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满意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医疗过程中的检查、诊断和治疗需要医患的双方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为了对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医生需要患者提供详尽的病

史资料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地反馈信息,因此取得患者的合作尤为重要。 而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能显著提高医患之间的合作程度,有助于明确诊断和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 2.融洽合作的医患关系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和社会支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功效,即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效果的取得与医患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临床实践经验不容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相仿的医生在诊治同类疾病患者时其疗效会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说明了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生的医学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也取决于医患之间的关系状态。 二、医患关系的建立,根据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临床上常见的医患关系一般有3类模式,即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以及共同参与型. 医患沟通方法与技巧 可以用家庭关系来分析理解医患关系,即医务人员多数情况下对待患者以如同家庭中的父母或成人角色来对待儿童,从中不难发现,医患关系常常是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很容易产生纠纷与问题,因为人际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平等的人际关系建立才是理智、稳定、牢靠和持久的,否则是不稳定的,容易中断和破裂。 沟通方法 (一)预防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病人,

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PDCA计划

XXX医院 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PDCA计划 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医患沟通将有利于畅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患关系、有效防范医疗纠纷。但是我院职能部门在工作检查中、在处理医患纠纷中发生,因医患沟通问题导致的患方投诉及纠纷较为常见,为了提升医务人员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医务部运用PDCA(Plan-Do-Check-Act的简称)循环,针对医患沟通按规划、执行、查核与行动来进行活动,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PDCA品质管理循环 P(plan计划):以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减少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标。 D(do执行):开展“强化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制定《强化沟通能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活动实施方案》。 C(check检查):分析评价活动开展成效,找出亮点、梳理问题。 A(action改善):总结成功经验、改进工作不足。 二、PDCA工作步骤 1、医患沟通现状及问题。 我院临床科室在医患沟通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有些因沟通 不畅导致投诉和纠纷,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我院的整体服务水平,现将2017年上半年医患沟通问题列举如下: 1.1医患沟通意识不够强。 1.2相关知情告知及同意书填写不完善。

1.3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良莠不齐,整体水平不高。 1.4法律意识淡薄。 1.5医疗纠纷及投诉中,因医患沟通问题导致的投诉较多。 1.6医疗纠纷及投诉柏拉图分析 在2017年发生的医患纠纷及投诉中,排位第一的是沟通问题,在累 计影响度80%以上的是医患沟通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 问题:医患沟通问题及工作责任心问题导致医疗纠纷及投诉多 2、分析阐述上述问题的原因 2.1 医患沟通意识不够强。主要体现在: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患沟 通只是走形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个别认为是医院多于的要求;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不进行检查。 2.2相关知情告知及同意书填写不完善。检查中发现知情同意书不 完善的占有一定比例,存在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知情同意书医生未签字、或者有签字但是无签字日期;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在知情同意书中列举;本该患方勾选的项目、必须手写的内容没有勾选和手写;没有患方签字或者无签字日期;患方签字不是授权委托书上指定的委托人签字等。

医患沟通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医患沟通技巧理论考试 姓名:科室: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 1、患方的权利不包括(C ) A 享有合理限度的医疗自由 B 知情权和同意 C 在医方告知的情况下,患者对自己的诊疗选择作出决定 D 隐私权? 2、关于沟通的作用错误的是?(B ) A 促进人的成长 B 满足人的生理需要 C 帮助学习3、不属于护患沟通的基本原则是?(B ) A 让病人主动表达 B 少用说理方式 C 4、不是医方的义务的一项是?(A ) A 医疗费用支付请求 B 忠实 C 注意和报告 D 附随5、医患沟通,按责任人员分类,错误的一项是?A 医技人员B 管理人员C 营销人员D 后勤人员? 6A 沟通使医患形成共同认知 B 沟通使医患建立情感 C 够通使医患互相满足尊重的需要 D 沟通使患者获得应得利益? 7、不属于医方的权利的一项是?A 治疗主导 B 医疗费用支付请求 C D 8(B ) A B C D ? 9?D A 以人为本 B 诚信原则 C 沟通原则 D 同情原则? 10、医患沟通,按程度和后果分类,错误的一项是(B ) A 医患误解 B 治疗失误 C 医患纠纷 D 医患冲突? 11、对患者的病情、病史要保密,尊重患者的(B) A 知情同意权 B 隐私权 C 投诉权 D 选择权 12、医患关系最普通、最基本、最经常的体现为一种(D ) A 经济关系 B 技术关系 C 法律关系 D 伦理关系 13、知情同意伦理原则的含义是:(D ) A 让病人了解有关医疗关系 B 让病人自主选择医疗方案 C 病人无条件服从医务人员提出的医疗方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D病人在知情基础上对医疗方案作出自主选择 14、1.医疗保密的最基本含义是(A) A.为患者保密 B.对患者保密 C.严守医生秘密 D.医生诊疗时应努力使病人受益 15、3.医生必须保守患者的秘密,但应考虑除外(D) A.患者的某些怪癖 B.患者的过失行为 C.患者的某些心理 D.患者的不良预后 二、多项选择题 1、沟通的三大要素是指:(ABD) A、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B、语言和肢体语言的配合 C、达成共同的协议 D、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2、医患沟通中那些方面是应该避免的?(ABCD A B、过分夸大病情使病人及家属丧失信心; C 的期望值过高; D 3 A、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 B、家长配合 C、良好的医疗技术 D、有特点的就医环境 4 A、口头告知D、邮件告知 5) A、床旁沟通D、集体沟通 三、问答题 1 则;共同参与原则。 2、患者有哪些权利? 答:患者具有1、人格尊重权;2、诊疗服务知情权;3、选择权;4、隐私权;5、安全权;6、获得权;7、投诉权。

医患沟通技巧学习心得【三篇】

医患沟通技巧学习心得【三篇】 如何把“四好一满意”做成卫生品牌工程是医院的重要课题, 既要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又要做到医德好、效能好,就像沈健老师 讲的那样,要让每位医务人员心中有“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医学理 念框架,把“以病人为中心”既当成手段又作为目的。如何把“以病 人为中心”这个理念应用在沟通中,是我们每位医务人员需要持续学 习和完善的课题。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只有走近病人去亲自体验, 才能在实践中持续总结出好的经验,使用同理心加上我们良好的信誉,准确诊断、耐心解释、有效治疗、精心护理,与病人建立牢固的信任 与工作关系,关心病人的疾苦,理解病人角色,主动了解患者的想法、感觉以及期望,满足患者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八个明白,四个了解”,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医患沟通技巧的精髓。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协助;总是,去安慰。”如何建立医患 双方的“情感账户”,我想每位医护人员心中都存有一座天枰,医患 之间相互信任与理解其实并不复杂,“情感账户”是存有于医患关系 中的信任总数,每一次医患之间的互动就像是在此账户内存款或取款,“存款”是在建立或改善信任,有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取款” 是在降低信任,防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们不能保证每一句话、每 一个动作和行为都让患者非常满意,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多次善意的 “存款”行为,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互动,增加双方满意度,减 少冲突,通过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全过程对于患方真诚、有效、顺畅 的沟通,建立起和谐的工作关系。 沈健老师说得好,与其让患者“满意”,不如让患者“高兴”, 与其让患者“高兴”,不如让患者“内疚”……《不抱怨的世界》中 有这样一段话:“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 怨不如改变,要有接纳批评的包容心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力。”这段 话让我感受颇深,我想大家也会有同感的……

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摘要:面对医患关系紧张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和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培养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的能力,引导实习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医学生临床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围绕患者健康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因此医患沟通主要包含了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医疗费用、疗效、饮食、药物的不良作用、与患者接触注意事项等疾病信息;医生查房、医保制度、医生会客、医生与患者双方各自履行的权利与义务等医疗服务信息以及新药、新的治疗措施、医学发展等医学科学信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信息量越大,沟通就越有成效,医生与患者关系就越易融洽。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近年来,人们的就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自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患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医疗纠纷、伤医事件等有增无减,医患矛盾较为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医患矛盾的发生,必然对医疗秩序产生较多负面,有的甚至很严重。如何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是全体医务人员时刻面临的,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谋求医患双方崇高价值取向共同归宿的基本条件,是减少医疗纠纷与诉讼的最有效的预防机制。 1 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状况 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 近3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

加强门诊健康教育 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发表时间:2013-01-08T15:20:04.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张芷媚李赟谢玮吴电荣蒋斌[导读]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目前各种因素所致的医患矛盾最直接的体现在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上。张芷媚李赟谢玮吴电荣蒋斌 (广州开发区医院 510730) 【摘要】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目前各种因素所致的医患矛盾最直接的体现在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上。医患关系矛盾,是人民的 内部矛盾,这是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医疗纠纷的产生,多数由于医方与患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如何加强门诊健康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医院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门诊健康教育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 1. 医患沟通的现状 医患矛盾正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和机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医患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当二者平衡的时候,外显其统一性;当二者失衡的时候,外显其对立性。目前的医患关系,失衡和对立表现得相当突出。任何现象都是一定物质内容的反映,医患关系的失衡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失衡,其根源在于经济关系上的矛盾冲突[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确实获得了可喜的进展,医疗卫生资源迅速扩大,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两者并不协调发展,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出现了诸如“看病难、看病贵”、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保障制度远不完善等问题。要问老百姓现在最怕什么?答案多半是怕得病。有人将“医疗、教育、养老”并称为“新三座大山”,医药卫生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这些矛盾具体表现为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和医疗纠纷的增多。据中华医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现实,发生医疗纠纷的占98%;200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医患纠纷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第一位问题。2006年6至7月份中国医师协会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三甲医院年平均发生医患纠纷在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据卫生部办公厅信访处的统计,2005年上半年到卫生部上访反映医患纠纷和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服的上访者分别占上访总批次、总人次的61.82%、53.35%。由此可见,医患关系不仅严重影响了医疗工作本身,还成为了普遍性的社会矛盾[2]。分析诸多医疗纠纷的成因,医患沟通不畅是关键之一。据中华医学会统计,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比例不超过30%。 2.产生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医患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较多,但总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思想观念的差异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经济快速增长,医方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形成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而患者和社会仍坚守着以“义”为主导的医患理念,医患矛盾由此而凸现出来。此外,医患双方对于“知情同意”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医护人员认为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即使“出了问题也于医护人员无关”,一些患者则缺乏知情同意的愿望,习惯于传统的医生主导的模式,出了问题则是“用知情同意书来推卸责任”。现实中如何调整医患双方的权力和义务,需要医务人员、患者、亲属、公众和社会的长期努力。 2.2 知识结构的差异和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众所周知,医学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即使是具有高学历的非医学专业人士,也对医学知识和技术知之甚少,而作为医者的一方,是经过系统化医学教育的诊疗技能医护人员,两者之间沟通的基础十分薄弱。现阶段,传统医学教育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医护人员缺乏足够沟通的意识和技能,无法满足现实沟通的需要。这种知识结构和人文关怀的差异导致了医患信息的不对称。 2.3 利益调整的差异和社会道德评价的分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已逐渐体现其重要性,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以及能够把握高新技术的人将获得高收入,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3]。一方面,虽然医生的收入在近年来快速增长,但医疗技术服务性收费仍处于较低水平,远未达到其应有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以药养医”、药品价格虚高,而老百姓自费看病花费越来越高。在社会转型期间,作为弱势的患者心理也呈现比较强的对立情绪,医患之间收入等级的差别转化为社会地位的高低差别,低收入患者中不同程度的自卑、嫉妒、排斥等心理也由此成为医患沟通的一道无形障碍。作为社会评价的风向标的媒体,在SARS爆发前无一例外的对各类医疗纠纷进行报道,披露医疗系统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3. 门诊病人的特点 3.1 门诊病人的流动性大 3.1.1 每日门诊的就诊业务量无法估计,每个病人的疾病的病因,病种,愈后各有差异。 3.1.2 就诊人的生理,心理状况,文化习俗,无从知晓。 3.2 门诊病人停留时间短 3.3 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凡来诊者最关心的问题: 自己究竟患了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 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 4. 门诊健康教育的对策 健康教育是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 门诊病人的特点是门诊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为了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和克服被动的局面,护士须做到: 4.1 要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病人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医疗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病人,就应该以这些病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 4.2 健康教育内容要精炼,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医患沟通知识

《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技能实训》 周桂桐马铁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06-01 版 周桂桐和马铁明主编的《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技能实训》为培养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能力的实训教材。主要论述了中医学对医生态度与医患沟通问题的认识、中医医患关系特点、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方式以及接诊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应掌握的基本原则、语言与非语言技巧、接诊流程、医惠信息获取、倾听、问诊、告知、健康教育、医患沟通技能的考核评价与学习方法以及因医生态度和医患沟通技能不良所导致的医患信任障碍或医患纠纷案例等。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参考资料,本书还在附录中原文收录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等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目录 第一章绪言 第二章接诊医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以德立医、德医并重是医患良好沟通的基础 第三章接诊医生医患沟通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遵守原则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前提 第四章接诊医生医患沟通中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恰当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搭建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 第五章接诊流程——完整有序的接诊流程是实现医患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 第六章接诊中的倾听技能——倾听是建立医患和谐与互信关系的基础 第七章接诊中的问诊技能与医生应收集与提供的医患信息——恰当的询问技巧是全面准确收集病患信息的重要方法 第八章接诊中的病历书写技能——规范工整的病历是实现医患良好沟通的媒介第九章接诊中的告知技能——告知技能的合理运用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第十章接诊中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已成为接诊医生的重要职责 第十一章接诊医生和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与患者家属的良好沟通是促进医

浅谈医患沟通

目前,医患沟通不足、沟通障碍是引起医患矛盾甚至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原因。注重医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医患关系是当前医院建设的主题[1].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医方是主导方面,医患沟通是基础性工作。 1 医患沟通障碍的原因 1.1 医患双方掌握医学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医患双方掌握医学信息具有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患者与医生所谈论的看似一个话题,实质是完全不同的一件事情。在医患沟通中医护人员起主导作用,而患者对自身疾病所产生的不适和痛苦深受其所处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若医护人员对此认识不深,会导致医患沟通障碍。认为医生不重视他的痛苦与忧虑,只强调客观的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误解,使医患关系恶化。医患沟通的最大障碍是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是医患沟通缺失的本质原因和问题的关键所在。 1.2 医护人员缺乏医患沟通技巧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护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医患沟通在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从重视医患沟通到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并运用于医疗活动实践是医护人员一个艰难的再社会化过程。有研究表明,大医院的医患互动和交流相对不够充分,其主要原因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普遍没有开设有关医患互动和人际交流的专门课程[2].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不了解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心理,也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患者的病情及诊疗措施等,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沟通。 1.3 医护人员工作超负荷,限制医患沟通目前,各医院大量的医疗任务主要由中初级职称的中青年医师完成[3].每个医生半天要看三十到五十个病人,要进行体格检查,书写病历、开检查单和处方,为了保证基本的诊疗规范只能省略医患之间的充分交流。这集中体现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耐心,家属不知道病情、不知道检查、不知道用药等;看病等了几个小时,病情还没说完,医生已经把药开好了等。 1.4 诚信危机引起医患沟通障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医患关系得以建立的前提与基础,是医生职业得以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4].诚信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患者对医学信息的相对无知,以及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医患双方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从医生角度看,个别医护人员有收受红包、回扣、开大处方等违背医德医风的行为,使医生这个本来崇高的职业添上了一些不光彩的东西;再加上现在医疗纠纷增多,医生和患者之间增加了很多不信任的敌意。信任危机必然影响医患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而医护人员将一些患者及亲属视为潜在的投诉者,为了提高自身工作的保障系数,往往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把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医疗风险说得过重,让患方充分知情,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 2 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2.1 加强医患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的迫切需要据统计,50%以上的医疗纠纷并不是因医疗技术而引发的,多是由于医患交流障碍导致患者或其家属对医院、医者不满意所引起

关于新时代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思考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11卷 第21期47 关于新时代医学生医患沟通的思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医患矛盾日趋增多, 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这种严峻的形势严重冲击着我国的医疗服务市 场,并增大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也成为影响构建 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医患关系变得敏感紧张的最主要原因就有 医患之间的沟通不顺畅。医患沟通就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 用语言和非语言传递疾病诊断信息的过程。患者通过沟通了解疾病的 知识,医务人员通过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并做出相应的整治方案, 让患者能够恢复健康。沟通是医患来往的重要内容,也是医患交换想 法的必要形式。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也是医学生应具有的素质。良好 的医患沟通不仅有助于医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也有助于患者和 医务人员能够理解并互相体谅对方,同时也能减轻患者所受病魔折磨 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医学生;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语言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9)21-0047-03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9.21.021 Reflections On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GUO Hui1 MA Heji1 TIAN Chuan2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China; 2 Ultrasonography Departmen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increasing, 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ense. This severe situation has seriously impacted the medical service market and increased work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medical personnel. It has also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 main reason why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ecomes sensitive and nervous is that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is not smooth.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use verbal and non-verbal to convey information in the medical process. Through communication, patients understand the disease, and medical staff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patient's disease and make corresponding remediation programs to enable patients to recover.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it is also a necessary form for doctors and patients to exchange ideas.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have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not only helps medical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good sense of service, but also helps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It can also alleviat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disease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Key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staff; service awaren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郭辉1 马贺骥1 田川2 作者单位:1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锦州 121000;2 超声科 ·学术观点·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比较重视医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对人文素质和交往能力培养重视不够,致使临床医务人员在交往中缺乏人文关怀。“先天不足”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沟通技能匮乏。伤医闹医事件不但给医务人员带来压力,也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要求越来越高,医疗过程中因经济问题总会质疑医务人员提供的治疗方案,不配合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最后将一切责任推卸给医务人员,由此埋下医患纠纷隐患。这些问题来源于医患间缺乏沟通。据统计,医患纠纷少数是因技术问题,多数是因缺乏沟通。有时医务人员用不同语气说话矛盾就可能产生。不可否认,良好的沟通才能增强医患间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1]。 1 医患沟通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医生了解和诊断病情 在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可以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从中对症下药。在诊疗中医患沟通可以让医学生详细全面地了解到患者疾病的有关信息,如疾病的来源、发展过程及身体状况。在此过程中与患者沟通越多,获得的信息就越详细越全面,诊断疾病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还可以避免许多辅助的检查为,患者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一过程十分重要,不可省略。如若缺少沟通,对患者的疾病一无所知就下诊断结果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发展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容易引起医患间的纠纷。良好的医患沟通既能让医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确定最佳地治疗方案,又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感受到更满意的服务并且提高治疗效果尽早恢复。 1.2 有利于患者增强抗病信心 法国语言大师雨果说过:“语言就是力量”。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一句鼓励或是一句安慰,就能帮助患者增加勇气面对疾病,打消对疾病的恐惧。患者在疾病的状态下,会感到痛苦和情感脆弱,从而导致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够协调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在治疗过程中尽量消除不利于身心康复的因素,树立起患者康复的信念,加速疾病痊愈。 1.3 有利于减少纠纷 医患沟通可以有效地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及需求,当患者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时,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提高和对疾病的认知缺乏使他们内心更加焦躁,内心更加敏感。外界的一切细小的声音微小举动都会让他们产生不安,仿佛自己的生命即将消逝。这时医患的沟通是很重要的,能够让他们了解疾病,放下心中的担忧。如果是不好的结果时,医务人员及医学生的沟通也会帮助患者能够直面病魔,从而减少不好情绪避免疾病加重。人非草木,孰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