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通信实验实验五

现代通信实验实验五

现代通信实验实验五
现代通信实验实验五

四川大学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报告

课程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题目信道模拟实验

学生姓名评分

学号班级

同实验者

实验时间地点

电子信息学院专业实验中心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噪声对信道的影响,比较理想信道与随机信道的区别,加深对随机信道的理解。

2通过比较编码信号与未编码信号在随机信道中的传输,加深对纠错编码原理的理解。

3掌握眼图波形与信号传输畸变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含技术指标)

1将信号源输出的NRZ码(未编码)输入信道,调节噪声功率大小,观察信道输出信号及其误码率。

2将输出的NRZ码(未编码)输入信道模拟模块,编码后再输入信道,并经过编码,观察通过编解码后信道的误码率,并与同等噪声功率时未编码信号的误码率进行比较。

3观察眼图并做分析、记录。

三、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元器件名称、清单,软件名称、版本等)

1信号源模块。

2信道模拟模块。

3终端模块。

4数字示波器一台。

5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基本原理,主要公式,参数计算,实现方法及框图,相关电路等)

(一)信道

广义信道按照它包含的功能,可以划分为调制信道和编码信道。所谓调制信道,是指调制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部分。从调制解调的的角度来看,调制器输出端到解调器输入端的所有变换装置及传输媒质,不论其过程如何,只不过是对已调信号进行某种运算,我们只需关心运算的结果。而无需关心其详细物理过程。因此,研究调制与解调时,采用这种定义是方便的。

同理,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如果我们仅着眼与讨论编码与译码,采用编码信道的概念是十分有益的,所谓编码信道,是指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部分,这样定义是因为从编码译码的角度来看,编码器的输出时某一数字序列,而译码器的输入同样也是某一数字序列,他们可能是不同的数字序列。因此,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可以用一个对数字序列进行变换的方框来加以概括。

我们这里主要用的是编码信道,接下来介绍一下编码信道模型。编码信道对信号的影响是一种数字序列的变换,即把一种数字序列变成另一种数字序列。因此,有时把编码信道看成是一种数字信道。编码信道模型可以用数字的转移概率来描述。例如,最常见的二进制数字传输系统的一种简单的编码信道模型如图5-1所示。这个模型之所以是“简单的”,因为这里假设解调器每个输出码元的差错发生是相互独立的。或者说,这种信道是无记忆的,即一码元的差错与其前后码元是否发生差错无关。在这个模型里,P(0/0)、P(1/0)、P(0/1)及P(1/1)称为信道转移概率,其中,P(0/0)与P(1/1)是正确转移的概率,而P(1/0)与P(0/1)是错误转移的概率。

根据概率的性质可知

P (0/0)=1-P (1/0) P (1/1)=1-P (0/1)

转移概率完全由编码信道的特性所决定。一个特定的编码信道,有确定的转移概率,但应该指出,转移概率一般需要对实际编码信道做大量的统计分析才能得到。

如果我们对一正态分布白噪声取样,若取样值为正,记为“+”;若取样值为负,记为“-”,则将每次取样所得极性排成序列,可以写成 … + - + + - - - + - + + - - …

这是一个随机序列,它具有如下基本性质: 1.列中“+”和“-”的出现概率相等。

2.序列中长度为1的游程约占1/2;长度为2的游程约占1/4;长度为3的游程约占1/8;…。一般说来,长度为k 的游程约占1/2k 。而且在长度为k 的游程中,“+”游程和“-”游程约各占一半。 3.由于白噪声的功率谱为常数,功率谱的逆傅里叶变换,即自相关函数为一冲激函数

()δτ。当0τ≠时,()0δτ=;仅当0τ=时,()δτ是个面积为1的脉冲。

(二)信道噪声 非理想信道中必然存在噪声,而其中又以高斯白噪声最为普遍。在本实验中我们用伪随机序列模拟高斯白噪声。 伪随机噪声具有类似于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同时又便于重复产生和处理。由于它具有随机噪声的优点,又避免了它的缺点,因此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实际应用。目前广泛应用的伪随机噪声都是由数字电路产生的周期序列(经滤波等处理后)得到的。我们把这种周期序列称为伪随机序列。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

它又可分为线性反馈移

存器和非线性反馈移存器两类。

由线性反馈移存器产生出的周期最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通常简称为m 序列。由于m 序列的均衡性、游程分布、自相关特性和功率谱与上述随机序列的基本性质很相似,所以通常认为m 序列属于伪噪声序列或伪随机序列。m 序列的功率谱密度的包络是(sinx/x )2 形的。设m 序列的码元宽度为T 1 秒,则大约在零到

1(1/)45%T H z ?的频率范围内,可以认为它具有均匀的功率谱密度。所以,可以用m 序列

的这一部分频谱作为噪声产生器的噪声输出,虽然这种输出是伪噪声,但是对于多次进行某一测量,都有较好的重复性。将m 序列进行滤波,就可取得上述功率谱均匀的部分作为输出。

(一) 纠错编码

在随机信道中,错码的出现是随机的,且错码之间是统计独立的。例如,由高斯白噪声引起的错码就具有这种性质。因此,当信道中加性干扰主要是这种噪声时,就称这种信道为随机信道。由于信息码元序列是一种随机序列,接收端是无法预知的,也无法识别其中有无错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发送端的信道编码器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增加一些监督码元。这些监督码元和信码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使接收端可以利用这种关系由信道译码器来发现或纠正可能存在的错码。在信息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码元就称为差错控制编码,有时也称为纠错编码。不同的编码方法,有不同的检错或纠错能力,有的编码只能检错,不能纠错。

那么,为了纠正一位错码,在分组码中最少要增加多少监督位才行呢?编码效率能否提高呢?从这种思想出发进行研究,便导致汉明码的诞生。汉明码是一种能够纠正一位错码且编码效率较高的线性分组码。下面我们介绍汉明码的构造原理。

一般来说,若码长为n ,信息位数为k ,则监督位数r=n-k 。如果希望用r 个监督位构造出r 个监督关系式来指示一位错码的n 种可能位置,则要求

2121r

r

n

k r -≥≥++或 (5-1)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具体构造这些监督关系式。

设分组码(n,k )中k=4,为了纠正一位错码,由式(5-1)可知,要求监督位数3r ≥。若取r=3,则n=k+r=7。我们用6543210ααααααα表示这7个码元,用123S S S 表示三个监督关系式中的校正值,则123S S S 的值与错码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规定如表5-1所示。

由表中规定可见,仅当一错码位置在2456αααα、、或时,校正值1S 为1,否则1S 为0。这就意味着2456αααα、、和四个码元构成偶数监督关系

16542S αααα=⊕⊕⊕ (5-2)

同理,1356αααα、、和构成偶数监督关系

26531S αααα=⊕⊕⊕ (5-3)

以及0346αααα、、和构成偶数监督关系

36430S αααα=⊕⊕⊕ (5-4)

在发送端编码时,信息位6543αααα、、和的值决定于输入信号,因此它们是随机的。

监督位210ααα、和应根据信息位的聚会按监督关系来确定,即监督位应使上三式中

123S S S 、和的值为零(表示变成的码组中应无错码)

654265316430000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

⊕⊕⊕=??⊕⊕⊕=?

(5-5)

由止式经移项运算,解出监督位为

265416530643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

=⊕⊕⊕??=⊕⊕⊕?

(5-6) 给定信息位后,可直接按上式算出监督位,其结果如表5-2所示。

表5-2 信息位与监督位对应表

接收端收到每个码组后,先按式(5-2)~(5-4)计算出123S S S 、和,再按表5-2判断错码情况。例如,若接收码组为0000011,按式(5-2)和(5-3)计算可得1230,1S S S ===1,。

由于123S S S 等于011,帮根据表5-1可知在3α位一错码。

按上述方法构造的码称为汉明码。表5-2中所列的(7,4)汉明码的最小码距03d =,因此,这种码能纠正一个错码或检测两个错码。

(四)传输畸变和眼图 一个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尽管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但要使其传输特性完全符合理想情况是伯,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码间干扰也就不可能避免。由前面的讨论可知,码间干扰问题与发送滤波器特性、信道特性、接收滤波器特性等因素有关,因而计算由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误码率就非常困难,尤其在信道特性不能完全确知的情况下,甚至得不到一种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眼图就是一种能够方便地估计系统性能的实验手段。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就可以从示波器显示的图形上观察出码间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出系统性能的优劣程度。所谓眼图,是指示波器显示的图形,因为在传输二进制信号波形时,它很像人的眼睛。

为了说明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把眼图简化为一个模型,如图5-2所示。该图表述了下列意思:①最佳抽样时刻应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②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可由眼图的斜边之斜率决定,斜率越陡,对定时误差就越灵敏;③图中的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信号畸变范围;④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对应判决门限电平;⑤在抽样时刻上,上下两阴影区的间隔距离之半为噪声的容限,即若噪声瞬时值超过这个容限,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经实验指导老师签字认可的原始数据记录纸或添加页粘贴处)

----------------------------------------------------------------------------------------------------------------------

五、实验步骤(实验关键操作步骤,仪器、电路及器件选择使用,原程序及关键指

令注释等)

(一)信道模拟实验

1.将信号源模块、信道模拟模块、终端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LEDC01、LEDC02、LED600发光,三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位、十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相应地,信道模拟模块的码速率选择拨位开关设置为1000,与信号源的码速率相一致(码速率选择拨位开关设置为1000对应的码速率为4KHz,0100对应为8KHz,0010对应为10KHz,0001对应为15.625KHz)。

4.将信号源的NRZ作为数据输出,连接到终端的DATA1端,相应的位同步信号(BS)与帧同步信号(FS)分别相连,同时将信号源的NRZ连接到信道模拟的信道输入端,经过信道后从信道输出1端输入到终端的DATA2端,BS2和FS2与信号源的位同步信号(BS)与帧同步信号(FS)分别相连。则终端的第一排二极管显示的是直接从信号源输出的数据,第二排二极管显示的经过信道传输后的数据。(也可用示波器双踪比较两组数据)

5.将信号源的SW103、SW104和SW105拨位,旋转信道模拟模块的噪声功率调节电位器,改变信道内噪声功率大小,观察噪声对第二排二极管显示数据的影响。同时用示波器观察信道输入与信道输出1处的信号波形。

6.(选做)将信道输出1处的信号接入误码率测试仪,观察噪声对误码率的影响。7.将通过信道的信号从信道输出端口输出,其它连线方式同步骤4,观察限带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二)差错控制编码实验

1.将信号源的NRZ作为数据输出,连接到信道模拟的编码输入数据端,相应的位同步信号(BS)与帧同步信号(FS)分别相连;同时将信道模拟的编码输出与解码输入的位同步信号与帧同步信号分别相连,编码输出的数据连入信道输入,经过信道后从信道输出1端输入到解码输入数据端;解码输出端的数据、位同步与帧同步分别与终端的DATA1、BS1和FS1相连,则终端的第一排二极管显示的经过编解码及信道传输后的数据。(也可用示波器双踪比较两组数据)

2.信道模拟模块的噪声功率调节电位器固定在噪声功率最小的位置处,用示波器观察信道输出1处的信号,观察编码后的信号是否符合表7-2的规则(注意:为将(7,4)汉明码补足为8位码,我们在每一个(7,4)汉明码前添加了一位零。因此,1000编码将得到01000111)。

3.任意将“误码”拨位开关的右七位中的一位拨为高,观察编码后信号及终端显示的变化。4.任意将“误码”拨位开关的右七位中的两位拨为高,观察编码后信号及终端显示的变化。5.(选做)将信道模拟模块的噪声功率调节电位器固定在噪声功率最小的位置处,用误码率测试仪测量比较只经过信道传输和经过编解码之后再经过信道传输的信号误码率的情况,观察编解码对信号抗噪声能力的影响。

六、实验数据(测量数据波形曲线或数据列表,标明单位及测量数据的有效位数)

七、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的评价,误差分析,出现原因及排除方法,回答思

考题等)

当我们加大噪声功率时,信号明显变得毛刺比较多,噪声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几乎就无法分辨出信号了,这告诉我们在实际传输中,应当尽量的增大信噪比,以保证信号能够真实地还原出来。

在实际信道中,加性噪声主要有热噪声、散弹噪声等。

其他的纠错码还有循环码,卷积码,分组码等。卷积码的纠错能力较强,设备复杂程度与分组码大体相当。分组码和卷积码不但可以用来纠正独立错误,而且可以用来恢复删除错误和纠正突发错误。

因为可以从眼图中看出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强弱,有助于直观地了解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评价一个基带系统的性能优劣;可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

八、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程》

九、实验体会(对实验的看法、改进建议等)

通过这次试验,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为什么要尽量提高信噪比,以及眼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巨大作用和他的形成原理。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与实验室建设

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依据国内主流教材内容设计,涵盖数字基带传输、数字调制模拟信号数字化、同步技术、信道编码等主要教学内容,实验平台的技术方案与教材一致,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现无缝衔接。通过实验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用学习理论指导实验,避免互相脱节的麻烦,获得理论与实践的双赢。 本实验平台共由24个实验模块组成,可分为信号源模块、终端编译码模块、线路编译码模块、信道调制解调模块、二次开发模块、各种测量通信接口模块,以及控制显示模块等几大类,各模块功能叙述如下: 1、液晶显示模块 显示实验模块及其工作方式以供选择。 2、键盘控制模块 (1)选择实验模块及其工作方式。 (2)学生可自己编制数字信号输入,进行编码或调制实验。 3、模拟信号源模块 提供同步正弦波、非同步信号(正弦波、三角波、方波)、音乐信号等模拟信号,可通过连 接线发送到各终端编码模块。 4、用户电话接口模块 提供用户电话接口,进行用户摘挂机检测,可发送语音信号,接收语音信号。 5、数字信号源模块 (1)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编程输出各种数字信号 (2)通过计算机输入数字数据信号 (3)薄膜键盘键入编制数字信号 (4)EPM240芯片,学生二次开发编程输出各种数字信号、控制信号等 6、噪声源模块 提供白噪声信号,可加入到调制信道中模仿信道噪声干扰。 7、抽样定理与PAM实验系统 完成抽样定理的验证实验,及PAM通信系统实验。 注:提供多种频率的方波及窄脉冲信号抽样 8、PCM编译码系统模块 完成PCM的编码、译码实验; 完成两路PCM编码数字信号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

注:可改变时分复用的时隙位置,时分可复用路数及进行时分数据交换,加深学生对时分复用概念的理解 9、增量调制的编码模块 完成增量调制的编码实验,可进行模块或系统实验。 注:提供了三种编码时钟 10、增量调制的译码模块 完成增量调制的译码实验,可进行独立模块或系统实验。 注:提供了对应的三种译码时钟 11、AMI/HDB3编译码系统模块 完成AMI编译码功能、HDB3编译码功能。 注:提供对全“1”、全“0”、伪随机码、手工编制数字信号等进行编码译码 12、卷积编码实验模块 完成卷积编码实验。 注:通过对地址开关拨动编制数字信号输入,可模拟在信道中插入误码,分析卷积编译码的纠错能力 13、卷积译码实验模块 完成卷积译码实验。 14、VCO数字频率合成器模块 完成对1KHz、2KHz和外加数字信号的倍频输出。 15、频移键控FSK(ASK)调制模块 完成频移键控FSK调制实验, ASK调制实验。 注:①可对方波,伪随机码,计算机数据等信号的调制输出; ②可对已调信号进行放大或衰减输出; ③可在已调信号中加入噪声,模拟信道干扰 ④可完成本实验箱的自环单工通信实验,也可完成两台实验箱间的双工通信实验 16、频移键控FSK(ASK)解调模块 完成频移键控FSK解调实验,ASK解调实验。 17、相移键控BPSK(DPSK)调制模块 完成相移键控BPSK(DPSK)调制实验。 注:①可对方波,伪随机码,及计算机数据等信号进行调制输出;

现代通信原理期末考试A卷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考试试卷A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 使用班级:无线网专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共3页,共五道大题 空白答题纸4页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成绩无效(如果无答题纸,此内容可以删除。但不允许试卷、答题纸都有答题,不便存档。) 一、 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具体可用信道的信息传送速率来衡量,传输速率越高,系 统有效性就越好。一般数字通信系统传输速率有三种定义方法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息传输速率。 2.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用差错率来衡量,常用码元差错率又称_________ 和信息差错率又称为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3. 通信系统没有固定的分类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如按传输信号的性质 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不同又可分为___________通 信、半双工通信和_________________通信。 4. 模拟调制是指用来自信源的模拟基带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数,使该基带 信号被“装载”到这个高频载波上。根据载波受控参数的不同,调制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调相三种。 5. 角度调制是将调制信号附加到载波的相角上。角度调制已调信号的频谱不是调制 信号频谱在频率轴上的线性搬移,而是使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 化。因此,角度调制也称为非线性调制,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种。 6. 一个实际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尽管进行了精心设计,要使其性能完全达到理想 要求也是十分困难的。为了克服码间串扰或减小其影响,可以对基带系统进行 实验测量和调整。用实验法测量基带传输系统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法,而对系统性能的调整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器进行。 7. 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的数字信息,也称数字调制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数字通信原理 题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2017年12月1日

目录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二实验二数字调制......................................十六实验四数字解调与眼图..............................二十三

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 3 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 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 高密度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 3 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 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 、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 3 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 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 ?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单极性和双极性NRZ信噪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单极性和双极性NRZ信噪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 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单极性和双极性NRZ信噪 比和误比特率的 关系特性 专业班级:信处 姓名: 指导教师:陈爱萍老师

设计时间:2011.11.28

单极性和双极性NRZ 的信噪比与误比特率关系特性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利用Matlab 作图比较单极性NRZ 和双极性NRZ 的信噪比与误比特率关系特性,并计算当要求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率为10-6时所需要的信噪比。 二、设计任务分析 首先分析下二元码有如下: 单级性非归零码(NRZ (L ))属于非归零码NRZ (Not Return Zero code )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在这种编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通常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 信息“1”、“0”。 双极性非归零码也同单级性非归零码相同的是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但它用正电平,负电平分别表示“1”,“0”. 对于单极性NRZ 码,设对应0和1信息时其幅度分别为0和A ,无码间干 扰时,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 或 。若接 收判决门限为d ,即若 ,判定信号幅度为A ;若 判定信号幅度为0。 当发送信号为0时,叠加高斯噪声后接收波形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发送信号为1时,叠加高斯噪声后的接收波形幅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若噪声幅度过大,就会造成接收端的误判,误判概率为 总误判概率为 ,通常 ,采用 作为判决电平是最佳的,此时的误比特率为 ,噪声功率为 ,所以有: ,所以 。 流程图: )2220()2r p r σπσ-=())2221()2r A p r σπσ --=()()22212d r A b p dr σπσ--=?0011b b b p p p p p =+0112p p ==2A 2212x b d p dx Q σσπ+∞-??== ????22 S A =2N σ =2b p Q S N =24S A =b p Q S N =()()r KT A n KT =+()()r KT n KT =r d > r d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

现代通信技术开放实验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技术开放性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杜文涛包瑜吴硕豪 班级:05116班 学号:050489 050482 050499 班内序号:08 01 18 指导老师:刘奕彤

实验一更软切换 一.实验目的 验证BSS应能在同BTS内扇区间进行更软切换 二.实验条件 将BTS配置为两个扇区101,102,两个扇区配置相同载频,频率为f1=466;MS为试验移动台;先关闭101、102两个扇区 三.实验原理 所谓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跟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以往的系统所进行的都是硬切换,即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在一指定时间内与新基站取得联系。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它在两个基站覆盖区的交界处起到了业务信道的分集作用。这样可大大减少由于切换造成的掉话。因为据以往对模拟系统TDMA的测试统计,无线信道上90%的掉话是在切换过程中发生的。实现软切换以后,切换引起掉话的概率大大降低,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CDMA系统中移动台在进行业务信道通信中,会发生以下几种切换:(1). 软切换,在这种切换中,当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来基站之间的通信。软切换仅仅能用于具有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之间,软切换可提供在基站边界处的前向业务信道和反向业务信道的路径分集。 (2). 更软切换,这种切换发生在同一基站具有相同频率的不同扇区之间。 (3). 硬切换,在这一切换里,移动台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基站取得联系。硬切换一般发生在不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 (4). CDMA到模拟切换,在这一切换里,移动台从CDMA业务信道转到模拟话音信道。 要深入了解CDMA网络的软切换,还必须先了解导频,导频集,切换参数和搜索窗口的概念。 导频即导频信道,在CDMA系统中利用导频信道引导接入和切换信道,通过处理导频信道来确认最强的信号部分。 CDMA系统采用m序列对导频信道进行调制。不同导频之间PN码的时间偏置不同,两个相邻导频之间的偏移为64个码片,MS通过识别偏移来区分不同的基站。 CDMA系统中有4类导频集合:有效导频集,候选导频集,相邻导频集,剩余导频集。在一个导频集合中,所有导频都具有相同的频率,只是它们的时间偏置不同。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内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电话,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仲恺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PCM脉冲编码调制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院、系)网络工程专业132 班现代通信系统课 实验一:利用Matlab绘制带通信号x(t)=2sinc(20t)*cos[2π*100t+sinc(5t)],时间间隔为0.02s。 代码:图像: >> ts=0.02; >> t=[-3:ts:3]; >> x=2*sinc(20*t).*cos(2*pi*100*t+sinc(5*t)); >> plot(t,x) 实验二:利用Matlab对模拟信源s=sint(0> t=[0:0.2:2*pi]; >> s=sin(t); >> partition=[-1:0.2:1]; >> codebook=[-5:1:5+1]; >> [index,quants]=quantiz(s,partition,codebook); >> subplot(2,1,1);plot(t,s); >> subplot(2,1,2);plot(t,quants) 实验三:编制一个函数实现均匀PCM量 化编码,并计算量化噪声比(SQNR)。 代码: function [sqnr,a_quan,code]=upcm(a,n) %定义一个关于输入信号序列a和量化

级数n的upcm函数 amax=max(abs(a)); %取变量amax等于序列a的绝对值 a_quan=a/amax; %对输入信号序列归一化,使信号幅度 取值范围为[-1,1] b_quan=a_quan; %令变量b_quan等于变量a_quan d=2/n; %取d=2/n为量化间隔 q=d.*[0:n-1]-(n-1)/2*d; %取q为每个量化区间对应的判决阈值for i=1:n %对归一化后的输入信号序列进行量化index=find((q(i)-d/2<=a_quan)&(a_quan<=q(i)+d/2)); a_quan(index)=q(i)*ones(1,length(index)); b_quan(find(a_quan==q(i)))=(i-1).*ones(1,length(find(a_quan==q(i)))); end a_quan=a_quan*amax; %使量化后的归一化信号各点值变回 原来的值 nu=ceil(log2(n)); %设定给定量化级数所需比特数 code=zeros(length(a),nu); %取零矩阵,使其行数为序列a的长度, 列数为量化所需比特数nu的矩阵 for i=1:length(a) %对输入信号序列量化后进行编码for j=nu:-1:0 if(fix(b_quan(i)/(2^j))==1) code(i,nu-j)=1; b_quan(i)=b_quan(i)-2^j; end end end sqnr=20*log10(norm(a)./norm(a-a_quan)); %使公式计算量化噪声比(SQNR) 实验四:利用上题编制的函数,对正弦信号s=sint(0> t=[0:0.1:2*pi]; >> s=sin(t); >> [sqnr8,aquan8,code8]=upcm(s,8); >> [sqnr16,aquan16,code16]=upcm(s,16); >> plot(t,s,t+0.2,aquan8,'-.',t+0.4,aquan16,'*') ; >> legend('原始正弦信号','级数为8的PCM 量化后信号','级数为16的PCM量化后信号')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是全国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通信专业通用教材。本书全面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七章,分别是: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和同步系统。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通信专业通用教材。本书全面介绍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七章,分别是: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和同步系统。 作为高职高专通信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基础课程教材,在本书的编写中考虑了以下的原则与特点: 1.充分考虑了高职教育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特点,并考虑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内容上力求通俗易懂,以必需够用为度,并适当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讲述简明透彻、概念清楚,重点突出。着重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大大缩减了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 3.本着学用一体的思想,本书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尽可能的体现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在大部分章节配有相应的实训内容与要求,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4.在教学内容和思考练习中,着重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系统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 全书内容丰富,编排连贯,系统性强。先介绍基础知识,后介绍

系统知识,每章配有小结和富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和习题,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层次的各类高校通信、电子、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成人高等学校有关专业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信息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陈霞、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杨现德担任主编,曾庆磊、姜维正、秦爱民担任副主编,寇迎辉、张慧香、房曙光、崔雪彦参加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垒书由陈霞统稿并主审。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之我见 一、通信的基本含义 “通信”二字在通信原理课本上的定义是——互通信息,简短却又蕴含了很深的含义。我自己对通信的理解:“互”字即互相,即通信是双方的通信;“通”字即建立了通道,处于连通的状态,信息能够在通道里传递;而“信息”则就有广泛的含义了,是通信传递的容,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了解、认识事物。简单的“通信”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容,让我们有深刻的思考。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和技术 近现代的通信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二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莫尔斯发明电报机、贝尔发明,开启了电路交换的时代;第二阶段主要包括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主要应用的通信技术有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传输技术、数据交换与数据网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现代通信网络采用分层的结构形式,其垂直描述,即为了实现端到端之间的业务通信,从功能上将网络分为业务与终端、交换与路由和接入与传送。“业务与终端”表示面向用户的各种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的类型和服务类型,“交换与路由”表示支持各种业务的提供手段与网络装备,“接入与传送”表示支持所接入业务的传送媒质和技术设施。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支撑技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技术特征,使得通信技术与通信网络有机的融合。 在我们学习现代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老师一直要求我们从“大通信、大网络”的层面来学习思考,而不是单单注重某一门技术的研究。现代的网络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高端前沿的技术,如数字通信、程控交换、宽带IP等,如果将这些技术分别开设课程独立学习,则课程量很大,而且不利于我们对这个大网络的整体的关联性进行思考。在技术飞快的更新换代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赶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从大的方面整体地观测信息时代的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推荐文档)

AMI、HDB3码实验 1、说明AMI码和HDB3码的特点,及其变换原则。 回答: AMI码的特点:1、无直流成分,低频成分也少,高频成分少,信码能量集中在fB/2处; 2、码型有了一定的检错能力,检出单个误码; 3、当连0数不多时可通过全波整流法提取时钟信息,但是连0数过多时就无法正常地提出时钟信息。 变换规则:二进码序列中“0”仍编为“0”;而二进码序列中的“1”码则交替地变为“+1”码及“-1”码。 HDB3码的特点:1、无直流成分,低频成分也少,高频成分少,信码能量集中在fB/2处; 2、码型有了一定的检错能力,检出单个误码; 3、可通过全波整流法提取时钟信息。 变换规则:(1)二进制信号序列中的“0”码在HDB3码中仍编为“0”码,二进制信号中“1”码,在HDB3码中应交替地成+1和-1码,但序列中出现四个连“0”码时应按特殊规律编码; (2)二进制序列中四个连“0”按以下规则编码:信码中出现四个连“0”码时,要将这四个连“0”码用000V或B00V取代节来代替(B和V也是“1”码,可正、可负)。这两个取代节选取原则是,使任意两个相邻v脉冲间的传号数为奇数时选用000V取代节,偶数时则选用B00V取代节。 2、示波器看到的HDB3变换规则与书本上和老师讲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个差别。 回答:示波器上看到的HDB3编码器的输出P22点的波形比书本上的理论上的输出波形要延时5个码位。原因是实验电路中采用了由4个移位寄存器和与非门组成的四连零测试模块去检测二进制码流中是否有四连零,因此输出的HDB3码有5个码位的延时。 3、用滤波法在信码中提取定时信息,对于HDB3码要作哪些变换,电路中如何实现这些变换。 回答:首先,对HDB3码进行全波整流,把双极性的HDB3码变成单极性的归零码,这个在电路上是通过整流二极管实现的;然后,把归零码经晶体管调谐电路进行选频,提取时钟分量;最后,对提取的时钟分量进行整形来产生定时脉冲。 PCM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1.PCM编译码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 其中,低通滤波器:把话音信号带宽限制为3.4KHz,把高于这个频率的信号过滤掉。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2012211110 学号: 2012210299 姓名:未可知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 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

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 计算机应用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 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从大一开始学习的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计算机能力,然后逐步加大难度,细化课程,方向逐渐明朗详细。同时,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通信知识的小小应用 实验课上老师说过,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可以制作简单通信的手机的草图了,我对此跃跃欲试。经过思考和调研,以下是我对于简单手机设计的原理框图和思考结果。 一部手机的结构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中央控制模块、电源和人机界面部分,如下图 手机结构设计图 电路部分包括射频和逻辑音频电路部分,射频电路包括从天线到接收机的解调输出,与发射的I/O 调制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放大、解调等功能;射频发射电路完成语音基带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要用到的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鉴相器等在《通信电子电路》书本中的知识。逻辑音频包括从接收解调到接收音频输出、送话器电路到发射I/O 调制器及逻辑电路部分的中央处理单元、数字语音处理及各种存储器电路。由核心控制模块CPU 、EEPROM 、 FLASH 、SRAM 等部分组成,一个基本 天线 接收机 发射机 频率合成 电源 逻 辑 音 频 人 机 交 互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一AMI、HDB3编译码实验

数字通信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AMI、HDB3编译码实验 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报告评分:_______

实验一 AMI、HDB3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由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码HDB3码的编码译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伪随机码基带信号实验 2.AMI码实验 ① AMI码编码实验 ② AMI码译码实验 ③ AMI码位同步提取实验 3.HDB3编码实验 4.HDB3译码实验 5.HDB3位同步提取实验 6.AMI和HDB3位同步提取比较实验 7.HDB3码频谱测量实验 8.书本上的HDB3码变化和示波器观察的HDB3码变化差异实验 三、基本原理:PCM信号基带传输线路码型 PCM信号在电缆信道中传输时一般采用基带传输方式,尽管是采用基带传输方式,但也不是将PCM编码器输出的单极性码序列直接送入信道传输,因为单极性脉冲序列的功率谱中含有丰富的直流分量和较多的低频分量,不适于直接送人用变压器耦合的电缆信道传输,为了获得优质的传输特性,一般是将单数性脉冲序列进行码型变换,以适应传输信道的特性。 (一)传输码型的选择 在选择传输码型时,要考虑信号的传输信道的特性以及对定时提取的要求等。归结起来,传输码型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传输信道低频截止特性的影响 在电缆信道传输时,要求传输码型的频谱中不应含有直流分量,同时低频分量要尽量少。原因是PCM端机,再生中继器与电缆线路相连接时,需要安装变压器,以便实现远端供电(因设置无人站)以及平衡电路与不平衡电路的连接。 图1.1是表示具有远端供电时变压器隔离电源的作用,以保护局内设备。 图1.1变压器的隔离作用 由于变压器的接入,使信道具有低频截止特性,如果信码流中存在直流和低频成分,则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模拟调制的MATLAB实现

画出频谱、功率谱密度图。 dt=0.001; fmax=1; fc=10; T=5; N=T/dt; t=[0:N-1]*dt; mt=sqrt(2)*cos(2*pi*fmax*t); A=0; s_ssb=real(hilbert(mt).*exp(j*2*pi*fc*t)); [f,Xf]=FFT_SHIFT(t,s_ssb); PSD=(abs(Xf).^2)/T; figure(1) subplot(211); plot(t,s_ssb);hold on ; title('SSB 调制信号'); subplot(212); plot(f,PSD); axis([-2*fc 2*fc 0 1.5*max(PSD)]); title('SSB 信号功率谱'); xlabel('f'); xlabel('f'); 00.20.40.60.81 1.2 1.4 1.6 1.82 -2-1 1 2 SSB 调制信号 -20-15-10-50 51015200 1 2 3 SSB 信号功率谱 f

画出频谱、功率谱密度图。 dt=0.001; %时间采样频谱 fmax=1; %信源最高频谱 fc=10; %载波中心频率 T=5; %信号时长 N=T/dt; t=[0:N-1]*dt; mt=sqrt(2)*cos(2*pi*fmax*t); %信源 A=0; s_dsb=mt.*cos(2*pi*fc*t); [f,Xf]=FFT_SHIFT(t,s_dsb); %调制信号频谱 PSD=(abs(Xf).^2)/T; %调制信号功率谱密度 figure(1) subplot(211); plot(t,s_dsb);hold on; %画出DSB 信号波形 plot(t,A+mt,'r--'); %表示DSB 包络 plot(t,-A-mt,'r--'); title('DSB 调制信号及其包络'); xlabel('t'); subplot(212); %画出功率谱图形 plot(f,PSD); axis([-2*fc 2*fc 0 1.5*max(PSD)]); title('DSB 信号功率谱'); xlabel('f'); xlabel('f'); 00.51 1.52 2.53 3.54 4.55 -2-1 1 2 DSB 调制信号 及其包络 t -20-15-10-50 51015200 0.2 0.4 0.6 0.8 DSB 信号功率谱f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答案1-8章

第一章 1-1 e 的信息量 ==)(1log 2 e P I e 3.25bit v 的信息量 ==) (1 log 2v P I v 6.96bit 1-2 因为全概率1)1()0(=+P P ,所以P(1)=3/4,其信息量为 ==) 1(1 log 2 P I 0.412(bit) 1-3平均信息量(熵) ∑=- =n i i i x P x P x H 1 2 )(log )()(=2.375(bit/符号) 1-4 (1)一个字母对应两个二进制脉冲,属于四进制符号,故一个字母的持续时间为10ms 。传送字母的符号速率为)(10010521 3 B R B =??=- 等概率时的平均信息速率 )/(200log 2s bit M R R B b == (2) 平均信息量为 ∑=- =n i i i x P x P x H 1 2 )(log )()(=1.985(bit/符号) 则平均信息量为)/(5.198s b H R R B b =?= 1-5 (1) )/(2400s bit R R B b == (2) )/(96004240016log 2s bit R R B b =?== 1-6 (1) 先求信息源的熵,∑=- =n i i i x P x P x H 1 2 )(log )()(=2.23(bit/符号) 则平均信息速率 )/(1023.23 s b H R R B b ?=?= 故传送1小时的信息量)(10028.81023.236006 3bit R T I b ?=??=?= (2)等概率时有最大信息熵,)/(33.25log 2max 符号bit H == 此时平均信息速率最大,故有最大信息量)(10352.86 max bit H R T I B ?=??= 1-7 因为各符号的概率之和等于1,所以第四个符号的概率为1/2,则该符号集的平均信息量为)/(75.12 1 log 2181log 81241log 41222符号bit H =-?-- = 1-8 若信息速率保持不变,则传码率为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丁一帆 指导教师李化

实验名称 2ASK 调制与解调Matlab Simulink 仿真 同组人 专业班级 通信17-3 学号 2017101086 姓名 丁一帆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 2ASK 的调制原理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方法 2.掌握 2ASK 的解调原理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方法 二、实验原理 2ASK 二进制振幅调制就是用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控制正弦载波的幅度,使载波振幅随着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而变化,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幅度来传递的。其信号表达式为:0()()cos c e t S t t ω=?,S(t)为单极性数字基带信号。由于调制信号只有0或1两个电平,相乘的结果相当于将载频或者关断,或者接通,它的实际意义是当调制的数字信号“1”时,传输载波;当调制的数字信号为“0”时,不传输载波。2ASK 信号的时间波形e2ASK(t)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所以又被称为通断键控信号 三、实验内容、步骤 1 Simulink 模型的建立 通过Simulink 的工作模块建立2ASK 二级调制系统,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前后的频谱,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前后的波形 ……………………………………装………………………………………订…………………………………………线………………………………………

正弦波源,这里使用的是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DSP Sources\Sine Wave,设定其幅度为2V,频率为2Hz。 基带信号源,使用的是Communications Blockset\Comm Sources\Random Data Sources\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可以产生随机数字波形。设置其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课后答案完整版-张辉第四章

4-1 解 AM 信号 ()[]t t A t s AM ππ4010cos 2000cos 2)(?+= DSB 信号 ()()() t t t t t s D S B ππππ444108.0cos 102.1cos 10cos 2000cos 2)(?+?=?= USB 信号 () t t s U S B π4102.1cos )(?= LSB 信号 () t t s L S B π4108.0cos )(?= 频谱图略 4-2 解 设载波 , (1)DSB 信号的波形如题4-2图(b),通过包络后的输出波形为题4-2 图(c)。 (2)AM 信号 ,设 ,波形如题4-2图(d),通 过包络后的输出波形为题4-2图(e)。 讨论DSB 解调信号已严重失真,故对DSB 信号不能采用包络检波法;而AM 可采用此法恢复 。 题4-2图(b)、(c)、(d)和(e) 4-5 解 (1)为了保证信号顺利通过和尽可能地滤除噪声,带通滤波器的宽度等于已调信号

带宽,即kHz f B m 8422=?==,其中心频率为100kHz ,故有 为常数,其中其他, ,K kHz f kHz K H ???≤≤=010496)(ω。 (2)已知解调器的输入信号功率W mW S i 31022-?==,输入噪声功率为 )(1032101021082)(26633W f P B N n i ---?=?????=?= 故输入信噪比 5.62=i i N S (3)因为DSB 调制制度增益2=DSB G ,故解调器的输出信噪比 1252==i i o o N S N S (4)根据相干解调器的输出噪声与输入噪声功率关系)(1084 1 6W N N i o -?== 又因解调器中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kHz f m 4=,故输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kHz f Hz W f N f P m o N o 4)/(10110 81082)(33 6 ≤?=??==--, μ 或者,根据相干解调器的输出噪声与输入噪声功率关系)(2 1 )(t n t n c o =,其中)(t n c 是解调器输入端高斯窄带噪声的同相分量,其功率谱密度 kHz f Hz W f P f P n nc 4)/(104)(2)(3≤?==-, μ 因此输出噪声)(t n o 的功率谱密度kHz f Hz W f P f P nc no 4)/(101)(4 1 )(3≤?==-, μ 功率谱图略 4-6 解 方法如上题 (1)为常数,其中其他, ,K kHz f kHz K H ?? ?≤≤=010096)(ω (2) 125=i i N S (3)125=o o N S 4-7 解 练习题4-7图 接收机模型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题目:现代通信之我见 班级:2008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2011年4月

一、前言 通信是什么?通信意味着什么?怎样通信?这些概略而深刻的问题是以前不曾仔细思考过的,或者说没有独立地去思考过。通信专业将近三年的学习,累积了一定的学科基础,虽然课程的知识都是互通联系的,但没有经过思考和整合的知识却像是一盘散沙,支离破碎。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试图呈现给我们一幅现代通信的完整画卷,引导我们去思考通信,思考她的历史和发展,思考她组成和结构,思考她的高效与精致。 信息因为交流和分享而传播,因为传播和扩散而更有价值。信息的传递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常常并非易事。通信的诞生源于信息和交流的需求,克服的主要问题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压缩信息交流的时间,突破信息传递的空间阻隔。因而高容量和长距离一直是通信人所孜孜追求的目标,高容量意味着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信息,长距离意味着全球的互通互联。 我一直在心中勾勒着一幅未来通信的图景:借助高效可靠大带宽的传输媒质,传输容量不再受限;借助有线或者无线的手段,达到随时随地、任意物体和方式发布和获取感兴趣的信息;通信成为一种日常的需求和存在,每个人拥有个性化的通信服务。作为一个通信人,我对未来充满想象也满怀希望,我们正在想着梦想的目标一步步迈进。而这一步步的阶梯,就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蓬勃而充满活力。光媒质作为信息的载体为实现无限容量通信提供了可能,以互联网、物联网、普适计算为概念的网络和计算的发展预示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通信的萌芽。而前两者的实现将为个性化的通信需求和服务提供基础。 后续的文字将着眼于信息传播的基本流程,构建点对点通信的模型,再由点到面,形成网络,从俯视全程全网的角度,叙述我对通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网络发展。 二、微观的通信模型 1、基本通信模型 概念上讲,通信即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信息的发出者称作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中间的传输通道称为信道。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一般模型是从信源出发,经过信道,最后达到信宿。如图1所示。 图1. 微观通信的概念模型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三版课后 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 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 1-1 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 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 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 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 4KHZ 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 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