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梅兰芳先生

浅谈梅兰芳先生

浅谈梅兰芳先生
浅谈梅兰芳先生

梅兰芳——戏曲界的一面旗帜

如果要写一个近代人物的故事,我首先想到的是梅兰芳。他吸引我的不仅是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辉煌成就,还有他的为人处世、性格品质。在舞台上,他能将女性的端庄、温柔、秀丽、高雅等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生活中的他又是一个有气节的真正男人。

梅兰芳生在梨园世家,祖父、父亲和伯父都是著名的戏曲家,秉承父业,光大祖宗门楣在当时也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唱戏的子女只能从事唱戏”这一陋习在清末已不具有强制性,但它的余毒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梅兰芳出生时,命运就已经为他铺就了一条艰辛却光辉的艺术之路,他还没来得及细细辨清世界的真相,就已经无奈地站在了艺术的起跑线上并跨进了京剧之门。

梅兰芳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童年悲凉,10岁登台表演,首赴上海一炮而红,获得“四大名旦”之一的称号,扬名于海内外,后来过了十年隐居蓄须抗日伪的生活,抗日胜利后重返舞台,终其一生。关于他辉煌的一生,有很多传记记载,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不过看了他的传记,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人们称他为“伶界大王”,但他成功的背后有着很多辛酸血泪的故事。我要在这里详细叙述的,是他扬名于海内外,获得辉煌成就的各种原因。

我把它归为四个方面。

一、自身的脚踏实地、不断努力、敢于创新的精神。

(1)十年养鸽子练就眼力

梅兰芳幼年的遭遇,是受尽了冷淡和漠视的,从家庭里得不到一点温暖。生活在这种日子下,让小小的梅兰芳养成了低眉顺眼、不敢正视他人的所谓“木讷”相。

一双无神的眼睛对戏曲演员来说是一种致命的伤,对此,梅兰芳一直很苦恼,不知如何解决。有一年,他忽然迷上了养鸽子,至于为什么会突然心血来潮养起了鸽子,就连他自己也不记得了。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养鸽子竟然意外地治好了他那双眼皮一直显得没精打采的眼睛。此后,他直到戏务繁忙而抽不开身为止,才放弃养鸽子,这一养,就是十年。他放飞鸽子后,成群的鸽子在天空飞翔,它们飞得高,他要用尽目力来辨别这鸽子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家的,这是多么难的事,所以眼睛老随着鸽子望,愈望愈远。仿佛要看到天的尽头、云层的上面

去,而且不是一天,天天这样做,才把这对眼睛不知不觉地治好了。在这里,其实我觉得挺有趣的,因为放飞鸽子的时候,遇到别家的鸽子群混合到一起,就要看各人训练的技巧手法了,也许他的鸽子被别家的裹了去,也许他的鸽子把别家的裹回来,因此这是一种飞禽在天空斗争的游戏。

(2)遭到老师的唾弃后仍脚踏实地地练习

梅兰芳的第一任老师是朱小霞。因为有别的聪慧弟子对照,使梅兰芳在老师朱小霞眼里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一次,他教梅兰芳几句老腔,梅兰芳学了几个小时仍然不能上口,他一怒之下,对梅兰芳训斥一句“祖师爷没给你饭吃”就拂袖而去。梅兰芳真的是不成气候的孩子吗?从他后来的情况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他就像一粒安卧在土壤里的种子,待阳光雨露到来之后,生命就会生发智慧的新芽。梅兰芳既然似乎不如别人聪明,他在学戏中便也不存在走捷径之想,而将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视为应当。他天明即起出城吊嗓,然后练身段、学唱腔、念本子。练跷功时,他把脚抬起来站在一张长板凳上的一块长方砖上,一站便是一炷香的时间,直站得汗如雨下、眼泪汪汪。寒冬腊月里他踩在冰面上练习,常常被摔得鼻青脸肿。由此他对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深切的体会。正因为这样,使他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础。

(3)善于接受新事物,在戏曲中不断推陈出新

梅兰芳是一个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人。民国成立不久,政府下了剪辫子的命令,但是真正动手的人并不多,可是梅兰芳较早地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不仅如此,还说服了伯父剪辫子。这里也有一段趣事,帮了伯父剪辫子的他又举着剪刀直扑家里的两个男佣,谁知他们比伯父顽固多了,梅兰芳却志在必“剪”,于是他在夜里乘他们熟睡之际,将他们的辫子先后剪了下来。

在艺术上他也乐于接受新观点,当他意识到心底改良京剧的种子已经发芽后,他开始着手舞台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排演新戏。他的新戏分为古装新戏和时装新戏两种,故事背景采用了现实题材,观众容易明白,而且他的时装打扮让听惯了他的老戏的观众耳目一新,使他的新戏大受欢迎。《嫦娥奔月》是他第一次以古装排演的新戏,戏的内容编好后,问题出现了,从前没有人演过嫦娥,因而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一切只能从头摸索。对此,大家或借或买了一批古画,按照古画中仕女装束,梅兰芳为嫦娥设计了古装扮相。这部古装新戏还首

次使用了“追光”,此时的梅兰芳已经不满足于一般的照明,而试图以灯光作为突出人物、烘托气氛的手段。服装的新、化妆的新、灯光的新,立即引来一片叫好声,认为该戏一改传统是个创举。在他众多带有教育意味的新戏中,一部描写指腹为婚的悲剧故事的《一缕麻》,还拯救了与故事主人公有相似遭遇的万小姐,这是梅兰芳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二、有他的妻子和他“智囊团”中的名师好友任劳任怨的帮助

梅兰芳有过两段婚姻,正妻是与他门当户对的王明华,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同门师妹福芝芳,这两位都是端庄贤惠、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她们不但在生活中悉心照料丈夫梅兰芳,在事业上,她们都给予了他许多有益的建议。首先是王明华,在当时的行规里,后台是一个神圣之地,是不容女人涉足的,但是王明华敢于将多年的陈规一举打破,大胆陪在丈夫身边,除了为丈夫梳头外,也有为丈夫排除干扰的用意。由此看出,她不仅有勇气,也有一种刚烈的性格。

福芝芳是梅兰芳的启蒙恩师吴菱仙的女弟子,同以戏曲为业,思想上多少有一点共鸣,俩人更是互相喜欢。福芝芳嫁入梅家后,便放弃了演戏,专心相夫教子。与此同时,她不仅限于贤妻良母的角色,而像王明华一样,日渐成为丈夫事业的好助手。她常伴梅兰芳看书、作画、修改整理剧本,也常到剧场后台做些化妆、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甚至演员之间有了矛盾,她还帮助梅兰芳一起从中说和。

说起梅兰芳的“智囊团”,还真是有太多的名师好友。在此我就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

第一个是同样拥有“伶界大王”之称的名师谭鑫培。在掀起“梅兰芳热”的时候,谭鑫培开始留意这一孩子,一直在找机会与他合作一次。谭老板的个性有点独特,他常常在台上让对手难堪,正因知晓他这个个性的梅兰芳做事就更加小心翼翼了,首次的合作,他没有给谭鑫培机会,谭鑫培也实在挑不出丝毫的毛病,不得不由衷称赞梅兰芳“是一块好材料”。但此后在舞台上,梅兰芳时不时会被谭鑫培“作弄”,多了或修改了唱词,让梅兰芳接下去,梅兰芳却将此视为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他与谭鑫培在戏台上斗智斗勇的游戏,确实练就了他高超的反应能力。不管谭鑫培有意还是无意,他对梅兰芳的帮助都是一定的。梅兰芳在台上有了很强的应变能力后,他的自卑感也逐渐消退了。

第二个是他的知心好友齐如山。齐如山曾经留学西欧,对戏剧颇有研究,一直存有改革中国京剧的念头。再看了梅兰芳的戏之后,觉得他天赋很好,可惜仅受过传统的师傅手把手的传授,而缺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于是梅兰芳大胆地写了一封建议信给梅兰芳。这让一直渴望改变,向往创新的梅兰芳大为感动,其中原因不仅有他详细可靠的建议,更有他在信中对梅兰芳的称呼是“先生”。这是梅兰芳首次被称呼为“先生”,这让他感受到了何谓“尊重”。因此,两人一拍即合。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齐如山都担任梅兰芳的编剧,一起铸就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在这里,让我明白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要靠自身的努力外,老师朋友的帮助也是重要的。他们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带领你往正确的方向行走;同时他们也是你通往成功之门的垫脚石。

三、创造机会,抓住一切机遇

成功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梅兰芳的演出场地不仅局限于自己的老乡北京,他还在国内其他地方,甚至是国外进行表演。在北京小有名气的他进行了自己的首次外出巡回演出。首赴地点是上海,在北京舞台驰骋多年的他,面对上海观众,真有点不知所措,他不知道上海观众的欣赏口味,但这又是一个展示自己技艺的绝佳机会,他怎能放弃?于是,他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美不可言的扮相还有谨慎的处事态度,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后来的他更加勇敢,率先将中国京剧带出国门。他先后到日本、美国、苏联演出,从此,世界为之震惊,震惊于中国除了抽鸦片的小市民外,居然还有如此高贵大气的艺术家。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中国古典戏剧很容易就被日本人所接受,同时他还研究了一下日本的歌舞伎。但在美国演出时,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难题,语言不同,难以交流。这时,梅兰芳的“智囊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梅兰芳赴美之前,张彭春在美国开设中国戏剧课,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传播,成绩斐然。此外,齐如山等人在细节上充分准备,还有胡适的鼓励、出谋划策和积极参与,可以说,赴美的准备工作百无一漏。梅兰芳在美国的首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天,纽约媒体的赞誉铺天盖地。一夜之间,梅兰芳的名字风靡全纽约。

四、绝不屈服于帝国势力演出的毅力

我觉得,梅兰芳先生是一位幸运但也不幸的人。幸运的是他为京剧而生,似乎生来就是要让京剧发扬光大,而不幸的是,他生长在一个战乱时代,社会格局的不稳定,对他有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开始进入艰苦的八年抗战时期,战火淹没了所有的空隙,梅兰芳不得不无奈地停下了创作的步伐,他的演艺事业就此陷入停顿。由于梅兰芳曾两度访问日本而深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著名人士,他立即成为了日本人“亲善”的目标。为了明志,梅兰芳决定蓄须,以年老嗓坏为由,退隐香港,这让日本人、汉奸无任何空子可钻。为了拒绝日伪,他不惜改卖画为生,听到他卖画为生的遭遇,立马有很多揣着“金条”的日本人前来劝说他,但是梅兰芳都不为所动。我敬佩梅兰芳先生,他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真正的男人,尽管年复一年,日子因不能登台而逐日困窘,他也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和日伪周旋,不屈服于帝国势力。

我觉得,相比于梅兰芳先生众所周知的辉煌成就,他的性格品质,为人处世的态度更为可贵。在戏台上的他饰演的是一名女性,一名旦角,除此之外他还遗传了父亲善良温顺,做事认真,从不投机取巧的个性,他在生活中的性格都是温文尔雅,不骄不躁的。但是这样的他,看似柔弱,实际上他是一名有原则有骨气的真男子。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怎样去做,他心里都有一个度。他的不耻下问,善于学习更是一段佳话。他总有一种魅力,让人忍不住去留意他,帮助他,我想这也许是他的“智囊团”强大的原因。李伶伶把梅兰芳喻为月亮里的嫦娥,舞台上的一个美女,我认为这一点都不夸张,用“尤物”来形容他,是恰到好处的,这里面并没有贬斥之意。梅兰芳的努力,使京剧舞台美不胜收,不断的创新,更是为京剧添加了许多吸引人的新元素。正如李伶伶所说的,“梅兰芳”不只是人的姓名,而是一种代表,代表了京剧;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京剧的辉煌。

梅兰芳,他是戏曲界的一面永远闪烁着光芒的旗帜。他不但是被永远记载在京剧这一中国国粹的发展史册上的伟人,更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大师,世代都不会被遗忘。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 对,这就是(京剧),“京”是后鼻音,谁来把它读准了。(指名读——齐读) 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梅兰芳) 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 关注三点: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蜚声 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扬名) 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两个词语。(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请你轻声读读。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美的化身。 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齐读。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 请大家自己来读读看。 (唱功念功做功打功) 旁白:唱腔、念白、表演动作、武打和翻腾,那做工中又涵盖了许多种类 (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 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愤然毁画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

三大表演体系

三大表演体系百科名片 三大表演体系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布莱希特(德国)体系以及以梅兰芳(中国)为代表的京剧表演体系。 斯坦尼体系 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Konstantin 1863~1938)原姓阿列克赛耶夫, 艺名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 布莱希特体系 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贝托尔特·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梅兰芳表演体系 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梅兰芳(1894-1961)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编辑本段]详细介绍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斯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一概是“体验派”。斯氏提出:“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每次演出都应该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贝·布莱希特出生于1898年。20岁时,布莱希特辍学,到战地传染病医院当救护员,写下了《死兵的传说》等诗歌,并开始写剧本。1922年,《夜半鼓声》获得了克莱斯特奖金,次年,布莱希特被聘任为慕尼黑小剧院的导演,后来又移居柏林,成为德国话剧院的艺术顾问。真正使布莱希特走向辉煌的戏剧是《三分钱歌剧》,它是作家“叙事体戏剧”理论的生动表现,打破了传统的“三一律”形式,依靠中心人物和分散的场景取得了一种“间离效果”,即不再让观众陷入恐惧与

《梅兰芳练功》

17.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10个生字,在阅读过程中积累9个词语。通过查字典,能区别词语“过硬”和“硬是”中“硬”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刻苦练功的故事。 3、懂得“只有凭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4、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体会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众多的京剧表演一暑假中,有一位人人称道的了不起的大师,他就是——梅兰芳。 1、检查预习,请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知道的梅兰芳的某一方面的情况。 师出示:著名京剧大师。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梅派”。(请生读。) 出示:梅兰芳剧照 2、出示课题:梅兰芳练功(齐读) 师提问:课题中的练功指的是什么功?——跷功 认识跷功,并学习“跷”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读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梅兰芳的成功靠的是什么?——第8节 1.学习课文第8节。 理解词语:蜚声 蜚声海内外近义词替代。 2.师生配合朗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师:梅兰芳通过自己的顽强毅力,终于最后蜚声海内外,可是刚开始学戏的时候啊,他的先生是怎么评价他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二到第三小节,找一找,起初先生是怎么说梅兰芳的? 1、学习2——3节 (1)轻声读2、3小节,划出先生对梅兰芳说的话。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 姓名:分数: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 (2)小姑娘纳.(nà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qǔ)子多难弹哪.(nǎnɑ)! (4)她尴尬 ..(ɡān ɡà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我买不起。”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鞋勒勤皮( ) 勾( ) ( )劳 盲育肓教( ) ( )目病入膏( ) 哉裁截 ( )衣善( ) ( )止 曝爆瀑 ( )发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大海( )的琴声(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画龙点( ) ( )妙( )肖笔走龙( ) 行云( )水轻歌( )舞 ( )( )如生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 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 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4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 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17梅兰芳练功

仃梅兰芳练功(第五册) 作者(来源):上师大一附小包琪瑛发布时间:2013-10-14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10个生字;理解“蜚声、跷功”等词语;区分“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2、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用提炼要点的方法,概括地说出梅兰芳是怎样苦练跷功的,了解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感受梅兰芳顽强的毅力。 3、围绕“刻苦” 一词,用文中的事例将句子“梅兰芳练功真刻苦啊!”写具体。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地说出梅兰芳是怎样苦练跷功的,感受梅兰芳的刻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由课题进入,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功”的意思?(功夫) 3、读课题。 (二)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出示句子一一梅兰芳是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1、理解词语“蜚声海内外”“大师”的意思 2、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简介梅兰芳:曾经塑造了许多优美的妇女形象,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一一梅派。他一生曾应邀出访10余次,受到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让世界各地的朋友都知道了中国的国剧一一京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刻苦练功的原因。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交流读文感受。 1、了解“跷功” 2、交流读文感受

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梅兰芳________ 地跷功) 3、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文章写了梅兰芳练跷功的几件事呀?分别在哪几节? (二)学习第2、3节,读懂刻苦练功的原因。 过渡:梅兰芳为什么要这样练呢?看看课文哪几小节给我们讲了这个原因。(出示第2、3节) 1、指名分节读,找找说明原因的句子。 2、理解“不是学戏的料子” 3、引读:因为先生认为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临走时还说(祖 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这句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就像(针 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一一梅兰芳下定决心一一(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三、细读课文,概括梅兰芳练跷功的2件事,感受他的刻苦精神。 (一)学习第5节,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概括说梅兰芳是如何苦练跷功的。 梅兰芳是怎样实现这个目标的呢?课文紧接着写了两件事。我们先来看课文中的第一件事。(出示第5节) 1、理清层次 这一节有两层意思,读读这一小节,试着分一分。 第一层:吴先生怎样要求;第二层:梅兰芳怎样练。 2、了解吴先生的要求 (1)读句 (2)引导关注数量词,结合插图和资料感受练跷功的不易。 (3)抓住数量词,简要说说吴先生让梅兰芳怎么做? 3、读懂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1)用直线划出来直接总结梅兰芳怎么练的句子。 (出示: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2)引读:面对吴先生严格的要求,梅兰芳为了一一(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3)区分句中两个“硬”的意思,感受梅兰芳的刻苦精神。

梅兰芳故事

梅兰芳故事 练画蓄须逃出虎穴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士”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之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于是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最近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家率团星夜乘船赴港。 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为了消磨时光,他除练习太极拳、打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外,把主要精力用来画画。他喜欢画飞鸟、佛像、草虫、游鱼、虾米和画外国人的舞蹈。这些作品,家人和剧团人员看到后十分高兴,都说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美感和欢乐。 1941年12月下旬,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怎么办?他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1942年1月,香港的日本驻军司令酒井看到梅兰芳留蓄胡子,惊诧地说:“梅先生,你怎么留起胡子来了?像你这样的大艺术家,怎能退出舞台艺术?”梅兰芳回答说:“我是个唱旦角的,如今年岁大了,扮相也不好看,嗓子也不行了,已经不能再演戏了,这几年我都是在家赋闲习画,颐养天年啊!”酒井一听,十分不悦,气呼呼地走了。过了几天,酒井派人找梅兰芳,一定要他登台演出几场,以表现日本统治香港后的繁荣。正巧,此时梅兰芳患了严重牙病,半边脸都肿了,酒井获悉后无可奈何,只好作罢。翌日,梅兰芳感到事态十分严峻,香港也成了是非之地,不能久留。于是他立即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多的上海老家。 夫人献计躲过劫难 国民党亲日派首领、大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后,自任主席兼行政院长,并在上海大都市设立特务机关。特务头子吴世宝提出要宴请梅兰芳,并劝梅作一次慰问演出。消息传来,梅兰芳心头一震,自言自语地说:“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世道怎能让人活下去!”梅夫人见丈夫忐忑不安,茶饭不思,便说:“不行的话,明天我去赴宴,与他们周旋。” 次日,梅夫人来到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劝她说:“几年不见梅老板,听说蓄起了长长的胡须,是不是为了在国民面前要个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应该关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

17 梅兰芳练功

17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方设法”、“蜚声”等词语的意思;辨析“硬”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2、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把梅兰芳在云和堂练习跷功的两件事说清楚。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3、懂得只有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把梅兰芳在云和堂练习跷功的两件事说清楚。仿照例句,尝试把句子续写完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联系上下文理解“闯”、“想方设法”、“更上一层楼”等词语的意思;辨析“硬”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2、能借助提示,学习用先概括后举例说明的表达方式把梅兰芳在云和堂练习跷功的两件事说清楚。 3、懂得只有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本领,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体会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艺术大师。板书:梅兰芳 2、朗读开头和结尾,初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⑴指名读课文开头、结尾两个自然段; ⑵理解“蜚声”的意思,感受梅兰芳享誉世界的艺术成就。 ⑶积累表示“在国内国外都很有名”的词语,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3、总结:通过朗读,我们知道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而且还是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练功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了解梅兰芳在练功过程中得到的不同评价

1、出示自读要求: 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并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两位先生对梅兰芳的评价。 2、交流 板书:不是学戏的料子 连连称赞 不住点头 三、学习2-3自然段,体会梅兰芳学好戏的坚定决心 1、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的原因,体会先生的无奈。(1)理解文中“不是学戏的料子”的含义 师:从先生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兰芳小时候并没有学戏的天赋。 (2)联系前文了解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的原因。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先生说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 (3)指导读句“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体会先生的无奈。 ⒉学习第3自然段,知道梅兰芳内心的想法,体会他学好戏的坚定决心。 过渡:尽管梅兰芳没有学戏的天赋,先生也不看好他,但是他放弃了吗? (1)交流出示: 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板书:下定决心 (2)指导朗读: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⒋小结:梅兰芳不仅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来到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继续拜师学艺。 四、学习4-7自然段,感受梅兰芳学习跷功时的顽强毅力 (一)学习4、5自然段,感受吴先生要求严格 1、自读4、5自然段,你认为吴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抽读 3、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第5自然段介绍吴先生要求的句子。 ①读准“跷”的字音;补充京剧演员所需练就的基本功;从字形上了解“跷功”练的是脚上的功夫;结合图片体会练习“跷功”的难度之大。 ②结合句中“一条板凳”、“一块砖”、“一炷香”这些关键词,感受吴先生要求之高和练习跷功难度之大。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17梅兰芳练功课外课后练习和作文课课练及答案

17 梅兰芳练功[原文]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8岁那年,曾跟一位有名的先生学戏。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临走时,先生对梅兰芳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 先生走了,可他的话,常常在梅兰芳的耳边响起,像针一样刺疼他的心。他常想,我真不是学戏的料子吗?梅兰芳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戏,闯出个样子来。 后来,梅兰芳进了一个叫“云和堂”的戏班子拜师学艺。云和堂的吴先生对弟子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梅兰芳也不例外。 一次,吴先生教梅兰芳练跷功。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砖,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一次要站一柱香的时间,中间不准休息。开始,梅兰芳一站到那么高的地方,心里就很慌张,站一会儿腰又酸,腿又疼。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硬是咬着牙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练了一个秋天,梅兰芳的跷功大有长进,吴先生连连称赞。梅兰芳并不满足,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 冬天,他自己浇了一个小冰场,踏上高跷,在冰场上跑。

那光滑的冰面,不要说踩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来,继续练。吴先生看见后,劝他休息几天。梅兰芳说:“先生,您不是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吴先生听后不住地点头。 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梅兰芳从小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后来终于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17梅兰芳练功[练习] 一、给加□的字注音: ) ) ) ) ))蜚声()二、看拼音写词语 Qiāo gōng shuāi jiāo zhā shí fēi shēng yì lì wán qiáng 三、加部首成字,再组词 例:每——海(海水)梅(梅花)莓(草莓) 尧—— 采—— 中—— 专—— 殳—— 五、选择下列各句解释,把正确的填在加点词的后面: 1、梅兰芳为了练出过硬.( . ).的功夫,硬.( . ).是咬着牙 坚持着,连腿都站肿了。 A.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 状(跟“软”相对)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文原文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危险,请医生帮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敌人的纠缠。医生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就说:“那么打一针伤寒预防针吧,打了这种针是要发高烧的。” 梅兰芳发了高烧以后,让一位演员向日本侵略军报告。敌人起初不信,专门派一个日本军医来检查。军医闻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正盖着厚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滚烫滚烫的,一试体温4度。军医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练习卷-f2b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英勇的将士们宁.(níng nìng)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屈服。 2.宁.(níng nìng)静的湖水和跃动的灯火,组成一幅美丽的夜景图。 3.在足球比赛中,进攻与防守同样重要.(yāo yào)。 4.爸爸沉思了一会儿,答应了我的要.(yāo yào)求。 二、选择题 2.回忆课文,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多选) 梅兰芳蓄须后,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A.长期不演戏,没有经济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C.不小心患了伤寒,连日发烧,差点丢了性命。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蓄须明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梅兰芳是在__________的情况下蓄须的。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日本司令官逼他,他________;戏园子老板请他,他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 四、语言表达

戏剧欣赏论文——我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程式化表演体系的认识

我对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程式化表演体系的认识 戏曲表演在舞台上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舞台上不允许有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自然形态的戏剧素材,都要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典型,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 程式是中国戏曲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它具有这样的特点: 不是把生活的本来面 貌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而是对生活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加工,主要通过精选、装饰这两道重要工序的处理,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表现形式。程式把生活表象 的东西加以提炼, 使它高于生活, 美于生活。它夸张变形又虚拟取神, 使之形神 兼备。程式中直接运用生活的动作有:开门、关门、进门、出门、上楼、下楼、饮酒、骑马、刺绣等。表演程式还根据美学原则和规律,从大自然各种物类的形象中汲取灵感。身段中如:“兰花手”“山膀”“托月”“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技巧中有:“虎跳”“卧鱼”“双飞燕”“扑虎”“搅豆汁”等等。戏曲程式的特性有:(1)人物类型的程式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霸王别姬》中,袁四爷问演项羽的段小楼:“霸王回营见虞姬,到底是该走五步还是走七步?”。戏曲中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严格按照程式进行。 (2)时空灵动性。在同一场景,通过演员的程式动作,可以从一个环境迅速转换为另一个环境,一个圆场便可表现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 (3)戏曲的音乐程式。由于各个曲牌的句数、句式、旋律、节奏、宫调的不同,可根据不同的剧情和人物性格,广泛地选择运用。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世界上有“三大表演流派”或者“三大表演体系”的说法,即斯坦尼的体验派、布莱希特的间离派和梅兰芳的梅派。 作为一个体系来讲,梅派是京剧表演的精华,代表的是京剧表演体系。而京剧表演体系,就在于它的表演程式。下面就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梅派艺术,谈谈对程式化表演的认识。 梅派表演,或者不如说京剧表演,是一套很完整而严谨的演剧体系。这个体系有剧本、行当、脸谱、行头、表演基本功、表演程式、音乐唱腔、表演流派、京剧教学、演出管理等等。京剧演出样式都是程式化的和规范化的:表演的程式化、音乐的程式化,以及服装化妆的规范化等等。 以人物类型的程式化为例,京剧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比较简化精炼,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十分细密严谨。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青衣,花旦和刀马旦这三者原本代表不同性格的女性,有不同的唱腔,身段,化装方式,服饰,演出剧目和情绪,“青衣专重唱工,对于表情、身段是不甚讲究的。面部表情,大多是冷若冰霜”,而“花旦的重点在表情、身段、科诨”,二者习惯上不可以交错。 梅兰芳说了这样一段话:“已故前辈王瑶卿先生和我感到以往青衣和花旦的

梅兰芳练功(教案)

17、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的不易;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句式,练习说话。 4、明白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 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的。【教学难点】 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从中体会到他正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准备】 简单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2、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关注以下三点) ①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②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③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唱、念、做、打。其中“做功”又涵盖了许多种类,例如: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为顶尖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这里的“硬”是什么意思呢?请教了字典以后,我们知道“硬”有这样四个解释,请轻声读读,然后选择一个。 ①跟“软”相对;②(意志)坚定;③勉强;④质量好 2、课文哪几节向我们介绍梅兰芳在练过硬的跷功呢?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 3、以小组为单位,重点学习5-7节,思考梅兰芳是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一个京剧艺术大师的? 三、质疑问难,感受“顽强的毅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 (2)小姑娘纳.(nà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qǔ)子多难弹哪.(nǎnɑ)! (4)她尴尬 ..(ɡān ɡà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 我买不起。”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鞋勒勤皮()勾()()劳 盲育肓教() ()目病入膏() 哉裁截()衣善() ()止 曝爆瀑()发一()十寒()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的大海()的琴声()的月光 ()地发现()地散步()地弹奏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妙()生()天()之音 画龙点() ()妙()肖笔走龙() 行云()水轻歌()舞()()如生 黄钟大() 巧夺天() 高()流()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2)徐悲鸿画的骏马()。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听后有 ()三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 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 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6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皮鞋匠和盲姑娘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这两个句子 中的“之”的意思相同。() (3)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深受人民喜爱的剧种。() (4)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 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介绍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一1961年8月8日)京剧大师,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 梅兰芳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的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梅兰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所唱戏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梅兰芳演绎了京剧的灵魂,是民族的大师,国粹的塑造者,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1年8月8日凌晨5点去世,享年67岁。 人物生平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京剧世家的旧居。 1899年,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 1904年8月17日(农历7月7日),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工花旦,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 1914年再次来沪,演出了《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 34天。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