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凯恩斯模型习题

凯恩斯模型习题

凯恩斯模型习题
凯恩斯模型习题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

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

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

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

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

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最后,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以弥补收入与消费的缺口,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就业理论要点可概括为如下定理:

(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

(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准,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

(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D1)和投资支出(D2)两部分构成的(D=D1+D2)。

(4)在均衡时,总需求(D)等于总供给(Z)。因此,总供给超过消费有效需求部分等于投资有效需求(D2=Z-D1)。

(5)在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与投资量。因此,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函数、消费倾向和投资量。

(6)总供给函数主要决定于供给的物质条件,它与消费倾向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就业波动主要与投资量有关。

(7)投资量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

(8)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与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

(9)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流动偏好状态。

3.答:有很多因素都影响消费,如收入、价格、利率、资产、制度、风俗等,凯恩斯假定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唯一因素。

消费函数是指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唯一的决定因。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在坐标图上,消费函数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曲线的斜率恒定不变。凯恩斯的这种消费函数理论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按其收入的绝对水平变化的一种假说,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特点是APC>0,1>MPC>0,且APC>MPC。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在长期中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特点是:长期消费曲线为出自原点的直线,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消费与收入保持固定比例K,即斜率不变;在纵坐标上截距为零,表示收入为零时,消费也为零;由于K为固定比例,因而MPC=APC。库兹涅茨认为,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动。一般地说,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高于繁荣时的平均消费倾向且低于危机时的平均消费倾向。

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为绝对消费函数。认为长期消费函数是实际上发生的消费和收入的实现值。由于短期消费曲线随时间向上移

动,因而不能用一条短期消费曲线连接起来,只能用长期消费曲线连接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决定于相对收入水平。存在着一种消费的“示范效应”的情况下,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不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函数称为持久收入假说。家庭或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包含两部分。收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消费分为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即Y=Yp+Yt ,C=Cp+Ct (下标p 表示持久,t 表示暂时)。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具有固定比例。即Cp=KYp 。K 不依赖于持久收入的绝对水平,而取决于利息率等非收入因素。在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不存在联系。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用生命周期来论述的消费函数,称为生命周期假说。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所获得的收入和财产。人们总是想把一生的全部收入作最佳分配,以获得一生消费的最大满足。他假设人们的储蓄主要是为了老年消费的需要。强调了人们在储蓄与现期满意的消费之间必须权衡选择。

4.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部分所占比例,也就

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即MPC=Y C ??或b=Y C

??。一般情况下,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而又不会等于收入增量,这样,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即0<MPC <1,即人们收入的增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是由人们的心理本性决定的。按照这个规律,在人们不断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相反不消费即储蓄部分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生产和收入不断增加时,人们消费支出的增加量总是小于生产和收入的增加量。如果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增加的产品会有一部分不能销售,而且不能销售部分会越来越多,这样,就必然引起产品库存积压,价格降低,生产规模削减,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会随着社会投资的不断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这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为什么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一是从供给价格看,社会经济活动中投资越多,对资本设备的需求越多,资本设备的价格越高,为资本设备而付出的成本就越高。如果其他不变,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必将下降;二是从预期收益看,随着投资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的未来供给会越来越多,带来销售困难或者降价,引起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降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有着特殊意义: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削弱了投资的吸引力和私人投资的信心,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不足,即投资不足。私人投资不足必须由国家承担起投资的责任,维持一定的有效需求,解决经济危机与失业,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很好发展。同时,凯恩斯对经济危机的论述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大幅度下降,引起社会投资需求的急剧减少。他认为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资本家保持较高的投资获利的乐观情绪,往往带来过度的投资;在盲目乐观情绪造成的投资过多的错误被觉察后,反而会出现悲观情绪,投资大量缩减,这样,导致出现经济危机以及积累起来的经济衰退。由于人们信心和情绪慢慢恢复,经济也会走向恢复。这就是心理危机论。

5.答:局限于商品市场的简单凯恩斯模型分为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三部

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

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社会经济中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部门。两部门凯恩斯模型有两个行为方程:Y =C+I ,Y =C+S 。其中Y 表示总支出或总收入,C 、S 表示家庭预期的消费、储蓄,I 表示厂商预期的投资。均衡国民收入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的收入,所以,决定两部门均衡收入的条件是:C+I =C+S ,消去C ,则I =S ,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三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在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则构成三部门凯恩斯模型。在存在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和政府部门情况下,模型中总支出与总收入公式可分别写成:Y =C+I+G 、Y =C+S+T 。这时,总支出(Y)由消费(C)、投资(I)和政府支出(G)三部分构成,总收入(Y)由消费(C)、储蓄(S)和政府税收(T)三部分构成。三部门凯恩斯模型的均衡收入是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时的总收入。均衡条件是:C+I+G =C+S+T 。两边消去C ,得I+G =S+T 。其经济含义是,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等于储蓄和税收的总和。移项可变为:I-S =T-G 。它的经济含义是投资与储蓄之差额等于政府支出与税收之差额。

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引入对外经济关系,增加一个世界市场或国外部门。模型中总支出和总收入公式扩展为:Y =C+I+G+X ,Y =C+S+T+M 。式中X 、M 分别表示出口与进口。总支出Y 分成四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出口(X)。总收入Y 也分成四部分: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M)。四部门凯恩斯模型的均衡收入仍然是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时的总收入。均衡条件应写为:C+I+G+X =C+S+T+M 。公式两侧消去C ,则得:I+G+X =S+T+M 。

6.答:乘数理论是考察和分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一因素的变化或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状态和结果,即研究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凯恩斯的乘数原理是关于投资变化与收入变化的关系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当总投资增加ΔI时,国民收入增量ΔY 将是投资增

量ΔI的若干倍或K 倍,K 就是投资乘数,即K=I Y

??。投资乘数源于国民经济部门间的相互关联性,是存在于社会化市场化经济中的客观现象与规律。投资乘数的作用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投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按K 倍增加;另一方面,投资减少也会引起国民收入按K 倍比例减少。

加速原理是根据在现代化大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固定资产的技术特点,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变动与投资变动之间关系的理论。随着收入的增加,带来消费的增加刺激了产品的需求,则势必要求增加投资以适应扩大了的需求,所以,加速原理所研究的投资是引致投资。加速原理的基本观点在于,投资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或产量的增加将会引起投资的加速度增加。也就是说投资的增加比收入或消费增加的速度要快。

7.答:商品市场均衡条件就是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点运动的轨迹,称为IS 曲线。

推导见书上 “IS 曲线的推导” 处

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这时表示利息率和收入的对应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也叫流动偏好—货币数量曲线。

推导见书上 “LM 曲线的推导” 处

8.答:把商品市场的均衡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结合起来,合并在一个图中,就达到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又称双重均衡,这就是IS—LM模型。见书上图10-22所示。图中,横轴为收入,纵轴为利息率,IS曲线与LM曲线的相交点E,就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的均衡点。此点不但决定均衡收入水平Ye,而且也决定均衡利息水平re,除E点(Ye,re)外,都是非均衡点,货币市场处在非均衡状态。

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见书上图10-22。

9.答:(1)IS曲线的移动。

在LM曲线既定条件下,假设储蓄、政府财政收支不变,如果投资增加,IS 曲线将会向右移动;同LM曲线在较高的位置上相交,这表示一个较高收入和较高利息率的综合的双重均衡组合。如果投资减少,IS曲线将会向左移动,同LM 曲线在较低的位置相交,这表示一个较低收入和较低利息率的综合的双重均衡组合。

(2)LM曲线的移动。在IS曲线既定条件下,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会使LM曲线向右方移动,同IS曲线在较低的位置相交,这个较低的均衡表示较高收入和较低利息率的双重均衡组合。如果货币供给减少,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同IS曲线在较高的位置相交,这个较高的均衡点表示较低收入和较高利息率的双重均衡组合。

(3)IS曲线与LM曲线的同时移动。

两条曲线的同时移动可以有许多种不同情况的组合。IS曲线右移,LM曲线左移;IS曲线左移,LM曲线右移;IS与LM同时右移;IS与LM同时左移。不但移动的方向可以不同,而且移动的距离也可以不一样。所以,两条曲线同时移动的情况错综复杂,必须进行具体分析。见书上图10-26所示。现在假设,IS 曲线和LM曲线同时向右移动,而且变动距离一样,结果是利息率不变,而收入增加。图中投资增加,使IS1向右移到IS2,与LM1的交点为E1,这点表示较高收入水平Y′1和较高利息率水平r′1。为了不使利息率上升,就必须同时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动到LM2,LM2与IS2交点E2决定的均衡收入水平为Y2,比E1决定的均衡收入水平增加Y1Y2,而E2决定的均衡利息率和E1一样,都是r1。

10.答:简单凯恩斯模型只有商品市场,可分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其均衡条件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或总注入等于总漏出。在四部门中,消去C,均衡公式为:I+G+X=S+T+M,G、X同利息率没直接联系,T、M同收入水平都成正相关,从两部门的IS曲线推导出四部门的IS′曲线,LM曲线在两部门和四部门中是相同的,IS′曲线与LM曲线构成了开放的IS—LM曲线。

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是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往往是不一致的。只有当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在BP曲线上时,开放经济内部与外部才同时达到均衡状态。

11.答:IS—LM模型完成了三个结合:(1)收入决定论和货币论的结合;(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3)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结合。它既继承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同时又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不少修改与补充,以适应垄断资本与经济现实的需要,为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主张。但是,模型的改进并不表示西方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在认识上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模型仍然是只关注某些现象,停留在表面及外在联系上,割裂和回避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关系同经济现实的矛盾关系,如对失

业、危机、周期等观点都没有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和要害。

IS—LM模型是以假想的前提进行逻辑推论的。甚至希克斯也认为,把IS 曲线的点看作是均衡点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他又说,为了分析起见不妨假设它们是均衡点。当然,在经济研究与分析中,为使错综复杂的事物便于把握,可以做出某些假设,科学的假设是根据事实提出来的,而不是违背事实的主观臆想或虚构。而凯恩斯模型中的某些假设是非科学的。如在商品市场上企业预期的投资和家庭预期的储蓄本来是捉摸不定的,二者的均等更难以论及,可是IS曲线却将二者描绘成无数可能的点的轨迹。又如在货币市场上的货币投机需求是以主观心理规律为基础的,投机需求的货币量是一个难以估算的数值,可是曲线却把假定的货币供给和包括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均等描绘成无数可能的点的轨迹。然后,从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论证两个市场达到双重均衡,这样的逻辑推导出的结论,不可能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的现实,更不会为实践所证实。

IS—LM模型虽然在总体上并不科学,但是却有某些可借鉴与参考之处:第一,考察与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必须包括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但要研究每个市场的均衡,而且要研究两个市场的双重均衡。还要考察和分析各个市场之间的依存关系,这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均衡是可参考的。第二,考察和研究社会总收入量与总支出量以及其组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所运用的某些基础概念与方法,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和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第三,考察和研究开放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条件与调节,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方针、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世界资源,制定科学对外经济政策有着一定意义。

二、计算题

1.(1)由M/P=L,得:Y=M/(aP) + (b/a)r

(2)斜率表达式为b/a,实际上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即a和b的值,相对来说a越大,则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敏感度越高,于是LM曲线越平坦;b越大,则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敏感度越高,于是LM曲线越陡峭。

2.(1)由Y=C+I 得Y=1000+0.8Y+500,均衡收入Y=7500,C=7000,S=500

(2)均衡时Y=7500,则存在1000的存货

(3)由Y=C+I 得△Y=2500

(4)Y=15000,S=500;△Y=5000

(5)消费函数是C1时,乘数为5;消费函数变成C2时,乘数为10

3.(1)由开放经济的收入恒等式,Y=C+I+G+NX,得Y=1500-2500r

(2)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L=M S,得Y=1000+2500r

(3)IS曲线与LM曲线联立,得r=0.1,Y=1250

(4)C=2710,I=150,NX=-100

凯恩斯模型(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 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 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 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 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 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最后,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

第二章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答案2011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5、有效需求 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出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经济学中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 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С(Y) 7、消费倾向 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每增加每一单位,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9、储蓄函数 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10、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11、边际储蓄倾向 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储蓄的增加量。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 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在凯恩斯看来,无论是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事实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3、凯恩斯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与萨伊定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这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为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投资 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15、重置投资 指用来补偿消耗掉的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 16、净投资 指扩大资本存量而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他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05新凯恩斯主义

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与特点 与其他经济学派相比,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理论缤纷繁杂。概括地看,他们在吸纳并融合各学派理论之长、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原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一种有微观理论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以不完全竞争、不完善市场、不对称信息和相对价格的粘性为基本理论,坚持“非市场出清”这个最重要的假设,认为在货币非中性的情况下,政府的经济政策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市场的失效需要政府干预来发挥积极作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在于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他们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的经常波动;承认实际产量和就业量波动的非均衡性质,特别是承认产品市场中的普遍生产过剩,承认劳动市场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认为名义总需求的冲击可以造成非均衡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经济体系本身的不完全性(而非经济主体的预期错误)是名义总需求的冲击产生实际效应的原因;主张应由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他们与原凯恩斯主义学派相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而非完全刚性,并试图对这种粘性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说明非自愿失业、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性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的作用。 第二,强调并从微观角度入手阐明了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性,他们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研究了经济中存在的实际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昂贵性、调整的成本因素等,从而说明了企业的最优定价行为及其宏观经济含义。证明在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引导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主体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境界,恰恰相反,“看不见的手”导致了“协调失败”(Coordination Failures),出现了长期的市场非均衡和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 第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他们以需求冲击为假定,着重论证了企业为什么总是拒绝及时随总需求的变动而调整价格和工资,这种微观行为反映到宏观经济层面又如何导致总产出和就业的变动。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这种市场机制的失效问题,由于货币的非中性,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是有效的。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经济政策主张的特点 新凯恩斯学派在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取向上与其他凯恩斯主义学派并无差异,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力图为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补充微观理论基础。他们除了运用大量模型论证工资、价格具有粘性外,又从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两方面论证了市场机制的失灵,阐明了货币的非中性,从而在有微观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思想。他们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价格在遭受到总供求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济均衡的恢复不能等待或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工资和价格的缓慢调整,因为这将是一个长期的痛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 一、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劳动市场论 凯恩斯主义理论有个特点和致命弱点:考察工资粘性和失业等问题时几乎不讨论劳动市场。这就使得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缺乏微观基础。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劳动市场理论,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等问题,而且在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假设基础上,解释了劳动市场失灵的原因,较好地说明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发现象,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理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工资粘性是指工资不能随着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地调整,工资上升容易下降难。新凯恩斯主义区分了名义工资粘性和实际工资粘性。名义工资粘性是指名义工资不随名义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工资粘性是指实际工资与需求的变化几乎没有相关性。 1.名义工资粘性 (1)交错调整工资论 该理论认为,在短期内,不论通过合同机制还是理性预期机制来稳定工资水平,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交错调整工资是指劳资双方通过雇用合同调整工资。由于合同签订的时间不同,工资调整就会交错进行,形成一个交错的序列。 交错调整工资使得工资总水平具有了惯性。工资不仅与以前的工资水平有关,而且与今后的工资期望值有关,而工资的期望值又与总需求的变动有关。不过,合同一旦签订,总需求的变动就对未到期的工资合同没有影响,只会影响到期合同的工资调整。所以,总工资水平有惯性。这种惯性会影响产出和就业,使工资的稳定性和产出稳定性之间有替代关系。 总工资的稳定性和产出稳定性之间的替代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当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与总工资的增长相适应时,货币政策能使总工资水平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其代价是通货膨胀率提高。当工资水平稳定时,货币投放量的变动会引起经济中超额需求较大的波动,总产量和就业率也会发生相应的较大波动。总产量和就业的稳定性就差。总工资水平越稳定,产出和就业就越不稳定。反之,总工资水平越不稳定,产出和就业就越稳定。总工资水平越稳定,名义工资粘性就越大。 合同机制有助于总工资稳定,导致工资出现刚性。当货币政策与工资的相关程度很低时,工资合同能使名义工资随价格水平的改变而作相应的调整,将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工人实际工资水平不变。合同机制维持总工资稳定性的作用越大,总工资水平越稳定,但是就业和总产量的波动就越大。工资越稳定,工资粘性也越大。 工资合同中的期望机制对总工资惯性也有影响。签订合同时,如果双方都重视近期预期的作用,总工资的惯性就大;如果劳资双方都比较重视未来较长时期的理性预期值,那么,总工资的惯性就比较小,工资不太稳定,产出和就业比较稳定。对未来短期内的期望制越重视,工资总水平就越稳定,名义工资粘性就越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为理解宏观模型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理解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乘数原理,熟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了解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教学重点:乘数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难点:乘数理论、平衡预算乘数及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课堂讨论 计划课时:6课时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条件: (1)经济部门为两部门,为居民户和企业; (2)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3)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4)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出。 均衡产出---与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Y = C + I Y--实际收入,E—实际总支出(C+I) C+I--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而不是名义消费与名义投资。 --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E = Y E=C[计划消费]+I[计划投资] Y=C[计划消费]+S[计划储蓄] I = S 计划投资=计划储蓄

第二节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1.消费函数概念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这个由凯恩斯提出的概念,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 消费函数可用方程来表示: c=c(y)=α+βy 这里,C 代表实际消费支出,y代表实际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这里的实际值是相对于名义值而言的。一个变量的名义值除以价格水平就是这个变量的实际值。α和β都是大于零的常数。叫做参数。α代表收入y等于零时的消费,叫做自发消费。βy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叫做引致消费。其中β的经济含义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2.消费倾向 1)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 收入中所占比例。 3.线性消费函数 C =α+βy 自发消费α等于纵轴截距, 边际消费倾向β等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概念 储蓄是收入中末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是表明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 的函数关系。其公式是:

第三章 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核心! 短期波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1.第一代:简单凯恩斯模型(1930’s) ——在商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 2.第二代:IS-LM模型(1940-1970’s),属于凯恩斯主义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理论。 3.第三代:AS-AD模型(1980’s-) ——(AD理论+AS理论)=总收入决定论+总价格决定论 一、基本假定 1.假定经济是萧条经济: 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即AS(潜在)>AD,也即是非充分就业。

2.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P ,W ),总供给线和劳动力供给线Ls 线是水平的。 3.假定暂不考虑金融市场,只考虑商品市场——“简单模型”。 即货币的供给量Ms 和利率r 水平是一定的。 4.假定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所以GDP ≈NNP ≈NI ,即国民收入=GDP 。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 AS=AD C+S+T=C+I+G+NX (AS 总供给,总收入即GDP ):Y= C+I+G+NX 若AS>AD ,即Y> C+I+G+NX ,则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就要刺激AD 。 (失业与通胀是相互独立的,分界点在f f Y L 、) f Y —潜在GDP 水平 f Y f L L W s L W Y AS 0P P f L —充分就业水平

C =f (d Y )(收入、利率、税率、年龄、性别…) d Y =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Y -T (忽略折旧) 分为两种: 1)Keynes 当初的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d Y ) (一阶导数为正,二阶导数为负) 2)现代的消费函数 线性C =0C +c ?d Y =α+β?d Y 基于美国的经验 c =0.93,中国0.6 其中: 0C 0C 即α:短期中的自发消费(当Y =0) 不依赖收入,是其它因素的影响, 但在长期中,0C =0,C =c ?d Y c :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C/△d Y =d C/d d Y c 为常数,0

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十章 联立方程组模型 第一节 联立方程组模型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1、单一方程模型存在的条件是单向因果关系。 2、对于变量之间存在的双向因果关系,则需要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 3、经济现象的表现多以系统或体系的形式进行,仅用单一方程来反映存在局限性。 二、联立方程组的概念 1、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定义。 由一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单一方程组成的系统(模型),每一个单一方程中包含了一个过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生变量。联立方程组表现的是多个变量间互为因果的联立关系。 联立方程组与单一方程的区别是估计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参数必须考虑联立方程组所能提供的信息(包括联立方程组里方程之间的关联信息),而单一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仅考虑被估计方程自身所能提供的信息。 2、联立方程组模型的例子。 (1)一个均衡条件下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 3()2(0 )1(012101110s i d i i i s i i i d i Q Q u P Q u P Q =>++=<++=βββααα 称(1)式为需求方程,(2)式为供给方程,(3)式为供需均衡式;d i Q 表示需求量,s i Q 表示供给量,i P 表示价格,i i u u 21,分别为(1)式和(2)式的随机误差项。按照经济学基本原理,商品的供给与商品的需求共同作用于价格,反过来,价格也要分别决定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这就是方程(1)与方程(2)的作用机制,如果考虑了均衡条件,这又是方程(3)的作用。因此,通过这一联

立方程组将上述商品的供需与价格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反映。 (2)一个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011012(4)(5)(6)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u I Y u T C I G ββαα=++=++=++ 式中,C 表示消费,Y 表示国民总收入(又GDP ,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I 表示私人投资,G 表示政府支出,u1、u2分别为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 三、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问题(即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偏倚性) 1、内生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的相关性。 2、直接对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OLS 法,所得的参数估计值是有偏的,并且是不一致的。 例如,设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为 [][]01) (11)1() 0)(())(())())(((),cov(1)(11) 1(11)(111)1(1 01 2 21 11 1 1011101 1100110110≠-=-=-==-=--=-= -∴-+-=-+-+-=-+ -+-= ∴++=-+++=∴+=<<++=βσ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βU E U U E U E U Y E Y E U E U Y E Y E U Y U Y E Y I U E I Y E U I Y U I Y I U Y Y I C Y U Y C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表明内生变量Y 在作解释变量时与随机误差U 相关。 对凯恩斯模型中的消费函数求参数的估计,有(用离差形式表示)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 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 (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IS一LM模型 习题 1、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 2、单项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300+400)*(1/0.1)=7000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第十二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一、基本概念 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边际储蓄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 答:略。 二、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答: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次革命。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1)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2)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3)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

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总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滞销,价格下跌,存货增加,资本家将会缩减生产,裁减工人,造成失业人员增加。如果总需求增加,就业将会增加,人们收入也增加,随之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增加没有收入增加得快,二者之间出现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收入与消费的缺口就必须由增加投资来弥补。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凯恩斯就业理论要回答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个中心问题构建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体系。 凯恩斯就业理论主要由以下要点: (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 (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平,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 (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 D)和投资支出(2D) 1

第三章 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收入决定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需求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核心! 短期波动理论的三代模型: 1.第一代:简单凯恩斯模型(1930’s) ——在商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 2.第二代:IS-LM模型(1940-1970’s),属于凯恩斯主义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总需求决定收入和就业理论。 3.第三代:AS-AD模型(1980’s-) ——(AD理论+AS理论)=总收入决定论+总价格决定论 一、基本假定 1.假定经济是萧条经济: 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即AS(潜在)>AD,也即是非充分就业。

2.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刚性的(P,W),总供给线和劳动力供给线Ls线是水平的。 3.假定暂不考虑金融市场,只考虑商品市场——“简单模型”。 即货币的供给量Ms和利率r水平是一定的。 4.假定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所以GDP≈NNP≈NI,即国民收入=GDP。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 四部门经济的均衡:AS=AD C+S+T=C+I+G+NX (AS总供给,总收入即GDP):Y= C+I+G+NX 若AS>AD,即Y> C+I+G+NX,则要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就要刺激AD。

C =f (d Y )(收入、利率、税率、年龄、性别…) d Y =DPI (个人可支配收入)=Y -T (忽略折旧) 分为两种: 1)Keynes 当初的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C/△Y 2)现代的消费函数 线性C =0C +c ?d Y =α+β?d Y 基于美国的经验 c =0.93,中国其中: 0C 即α:短期中的自发消费(当Y 但在长期中,0C =0,C =c ?d Y c : 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MPC=△C/△d Y =d C/d d Y c 为常数,0

GSDE-新凯恩斯模型-ch3

Lectures on Monetary Policy,In?ation and the Business Cycle The Basic New Keynesian Model by Jordi Galí February2007

Motivation and Outline Evidence on Money,Output,and Prices: The Long Run Short Run E¤ects of Monetary Policy Shocks (i)persistent e¤ects on real variables (ii)slow adjustment of aggregate price level (iii)liquidity e¤ect Micro Evidence on Price-setting Behavior:signi…cant price and wage rigidities Failure of Classical Monetary Models A Baseline Model with Nominal Rigiditie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ticky prices(staggered price setting) competitive labor markets,closed economy,no capital accumulation

Households Representative household solves 1X t=0 t U(C t;N t) max E0 where C t Z10C t(i)1 1 di 1 subject to Z10P t(i)C t(i)di+Q t B t B t 1+W t N t T t for t=0;1;2;:::plus solvency constraint.

dou2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

第二章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一、名词解释 1、萨伊定律 2、“两分法” 3、费雪方程 4、剑桥方程式 5、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 7、消费倾向 8、边际消费倾向 9、储蓄函数 10、储蓄倾向 11、边际储蓄倾向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13、凯恩斯定律 14、投资 15、重置投资 16、净投资17、均衡产出 18、非意愿存货投资 19、充分就业 20、乘数 21、投资乘数 2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23、税收乘数 2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25、平衡预算乘数 26、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27、通货膨胀缺口 28、通货紧缩缺口 二、选择题: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在() A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B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实际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2、设C=a+bY为消费函数,a、b〉0,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C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在消费——收入图形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意味着消费者() A收入减少了不得不减少储蓄 B收入增加导致储蓄增加 C储蓄的增加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D储蓄减少了不是收入增加引起的 4、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应该是()A 4 B 2.5 C 5 D 1.6 5、如果投资支出突然下降,则根据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A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小于投资的下降,下降的趋势将很快减缓 B GDP将迅速下降,其量大于投资的下降 C GDP将持续下降,但最终下降将小于投资的下降 D GDP将开始持续下降,知道下降量大大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消费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水平提高,国民收入增加 C消费水平不变,国民收入增加 D储蓄水平下降,国民收入增加 7、若实际的GDP高于均衡水平,则说明() A从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大于注入收入流量的投资 B计划投资的总额和计划消费总额之和超过现值GDP水平

第十章 凯恩斯模型 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对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前提和内容做了全面的批判,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新篇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收入与产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IS一LM模型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考察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的情况,IS一LM模型是短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本章重点: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及二者的关系 (2)投资、乘数和加速数 (3)二、三、四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IS一LM模型 习题 1、名词解释 萨伊定律、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乘数效应、投资乘数、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加速原理、摩擦失业、非自愿失业、IS曲线、LM曲线、 2、单项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2)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D )。 A.大于1的正数B.小于1的正数C.零D.等于1 (3)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B )。 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 ) 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5)如果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边际储蓄倾向为0.1,那么,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水平为( D )。(300+400)*(1/0.1)=7000 A.770亿元B.4300亿元C.3400亿元D.7000亿元。 (6)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1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D.边际消费倾向为0.3 (7)如果投资增加15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收入水平将增加( C )。150*[1/(1-0.8)]=750 A.150亿元B.600亿元C.750亿元D.450亿元 (8)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 C )。100*(1/0.25)=400, 400-(4000-3800)=200 A.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D.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9)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C)。 A.储蓄上升,但GDP下降B.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七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凯恩斯模型 一、名词解释 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投资乘数 税收乘数 政府购买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 边际消费倾向(MPC) 自主消费 引致消费 平均储蓄倾向(APS) 边际储蓄倾向(MPS) 自主储蓄 引致储蓄 总投资 重置投资 净投资 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函数 自主投资 引致投资 二、简答题 1、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而不是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 2、能否说明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反之,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也一定递减? 3、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4、什么叫消费倾向?能否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一般是大于零而是小于1? 5、有得学生问:“我难以理解宏观经济学,有时收入变化似乎引起消费变化,有时消费变化似乎引起收入变化,不知哪个对?” 6、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三、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GDP或收入)为800,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是多少?(3)若投资增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位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均预算乘数。 3、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净税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投资I=60,政府支出G=50,净出口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求: (1)均衡收入;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凯恩斯模型)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第3版)第十章凯恩斯模型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基本概念 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有效需求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边际储蓄倾向投资边际效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 答:略。 二、思考题 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 答: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是一次革命。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批判: (1)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2)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3)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总需求不足,市场上商品滞销,价格下跌,存货增加,资本家将会缩减生产,裁减工人,造成失业人员增加。如果总需求增加,就业将会增加,人们收入也增加,随之消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新老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对新老凯恩斯主义作一比较分析。 一、财政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基本的财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克服经济危机发展到对经济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调节、以维持长期发展。这在财政理论、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体现。 1.新老凯恩斯主义基本财政思想的差异 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体现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其内在逻辑一致之处。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老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产出水平。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举债花费、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逆风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在繁荣时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用繁荣时的盈余来弥补萧条时的赤字,这样就可以熨平经济周期,维持长期发展。海勒等人提出的增长性财政政策更进一步,主张在经济增长时仍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减税、赤字预算等方式刺激总需求、挖掘生产潜力、减少产量缺口。 可以看出,无论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还是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增长性的财政政策,都把总需求视为调节的主要目标。他们认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随意“创造购买力”、调节社会总需求,就不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非自愿失业,资本主义又呈现出一片美好蓝图。 “滞胀”无情地惊醒了萨缪尔森们的美梦,菲利普斯曲线描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不复存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濒于瓦解,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了。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 摘要: 新凯恩斯主义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学派, 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它的新颖之处在于, 用“粘性”理论取代了其他凯恩斯学派的“刚性”理论, 并从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进一步用价格粘性理论和工资粘性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波动和非自愿失业现象, 从而弥补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 促进了国家干预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 新凯恩斯主义; 价格粘性; 工资粘性 新凯恩斯主义(N ew Keynesianism ) 指美国在80年代以来最新发展起来的凯恩斯主义, 是与原凯恩斯主义(O riginal Keynesianism ) 相对而言的。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风格出现, 但又具有凯恩斯主义的结论,因而被称为新凯恩斯主义。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格雷戈里·曼丘、戴维·罗米尔、约瑟夫·斯特格利茨、奥利维尔·布兰查德等人, 其中曼丘和罗米尔主编并于1991 年出版的两卷本论文集《新凯恩斯经济学》汇集了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1936 年,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标志着原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原凯恩斯主义认为, 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 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失业和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因此, 必须由政府干预经济。但是, 六十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的滞胀( stag- flat ion) , 严重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而一些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派, 如货币主义学派(Moneytary Schoo l)、供给学派(Supp ly- Side Econom ics)、理性预期学派(Schoo l ofRat ional Expectat ions) 等风行一时。新凯恩斯主义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学派林立, 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却又无法达到共识的时代。它坚持了原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的基本信条, 但又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 在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 新凯恩斯主义引入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假设, 试图以此来完善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和价格粘性( st icky) 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观点纷繁复杂, 但最重要的是其中的“粘性”( st icky) 理论。新凯恩斯主义不仅用“粘性”取代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刚性”理论, 说明工资和价格并非完全不动, 而是一个缓慢的变动过程, 并且从理性预期的角度对这种粘性进行合理的解释, 从而弥补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微观基础。 (一) 价格粘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者用价格粘性理论来解释经济波动。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由于价格具有粘性, 厂商不会经常改变价格, 因而对市场需求变动作出的反应只能是调整产量。厂商共同调整产量的后果是总产量的变化, 所以, 经济中总产出会有波动。在分析价格粘性的基础上, 新凯恩斯主义者进一步区分了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所谓名义价格粘性是指商品价格不能按照对商品以货币来计量的名义需求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实际价格粘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发生相应及时的变动。新凯恩斯主义认为: 形成商品价格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菜单成本论。菜单成本论是曼丘在《小的菜单和大的经济周期: 垄断的宏观经济模型》(1985) 一文中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 一个企业调整价格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如调查研究和确定价格, 谈判协商,电话通知, 重新印制价格表等等, 都构成企业的成本。由于类似于餐厅重印菜单时所需的成本, 故称“菜单成本”。厂商在需求下降时是否作出调整价格的决定,主要依据就是厂商预期调整价格之后利润的增加量是否大于菜单成本。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时, 厂商才会进行价格调整。但是, 厂商不总是预期利润增加量大于菜单成本, 同时这种比较本身也是要发生成本的。所以, 厂商经常会放弃价格调整, 而宁愿进行产量调整以适应需求变化, 从而导致价格粘性。 2、风险成本论。风险成本论是另一种特殊的菜单成本理论, 是通过价格调整的风险成本而不是实际成本来说明价格粘性。这种理论认为: 厂商调价是有风险的, 因为它的信息有限, 难以预料产品价格或要素价格调整后, 要素供给者、顾客或其竞争对手会有何反应; 同时价格水平变化时, 厂商拥有的各种有形、无形资产的价值有何影响也难以确定。这些风险使价格 调整要付出代价, 这些代价即为调价的风险成本。厂商只有在预期调价后的利润大于调价的风险成本时才会调价, 否则不会调价, 而由于风险成本较高, 因此厂商不会经常调整价格, 形成价格粘性。 3、合同定价论。合同定价论又称交错价格调整论。这种理论认为: 买卖双方为了避免屡次讨价还价所花费的成本, 常常签订许多正式或隐含的价格合同。按合同规定, 在期满之后价格才可能进行调整。但从全社会来看, 由于存在许多在时间上相互交错的价格合同, 当一些合同到期可以调价时, 另有许多合同未到期而不能进行调价, 结果到期合同里的价格也受其他价格不变的影响而固定下来, 即使能调整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成本加成定价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用边际成本的粘性来解释商品价格的粘性。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 厂商通常是用生产成本加上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来确定产品的价格, 因此, 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成本的变动。但是, 厂商和工人之间长期劳动合同(将在下文工资粘性理论中提到) 的存在, 导致了劳动边际成本的粘性; 而厂商和原材料商之间价格合同的签订, 又使原材料商品的边际成本具有粘性。由于各厂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家厂商的产出便是另一家厂商的投入, 于是一家厂商产品价格的粘性也就会影响到另一家厂商产品价格的粘性。 (二) 工资粘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者用工资粘性理论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非自愿失业现象。他们认为, 由于粘性的存在, 当社会有效需求减少导致劳动需求减少时, 由于工资不能自动降低, 从而必然导致失业的出现。新凯恩斯主义者在分析工资粘性时同样将其区分为名义粘性和实际粘性, 并且用长期劳动合同论来解释名义工资粘性, 用隐性劳动合同论、在职者一职外者理论和效率工资论来解释实际工资粘性。 1、长期劳动合同论。长期劳动合同论又称交错调整工资论或交错契约论。根据这一理论, 在一些有工会组织的大型企业, 如美国的汽车、钢铁、机械、航空、铁路等企业, 往往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方式把名义工资固定下来, 这样对劳资双方都是有利的, 可以避免因不确定性而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劳动合同的存在, 即使厂商已经了解到需求变动的有关信息, 也不能立即调整工人的名义工资。另一方面, 由于各企业合同起止时间是错开的, 一些合同到期企业的名义工资, 因受其他合同未到期企业工资不变的影响, 新签订合同时同样不易变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