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

班级:12级本护一班。学号:12012050201089 姓名:

张薇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

一,生平简介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 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

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

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

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

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三,睁眼看世界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

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四,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浮雕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他的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样写道: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则徐

近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林 则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林则徐生平简介:林则徐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0多年,被誉为近代最重要的名族英雄。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澳门新闻纸》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彷制。林则徐督师数败英军。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九月被革职。二十一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历史罪人:在中国,凡读完中学的人都知道,林钦差赴任后,不去深入调查鸦片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和流入的渠道与路径,也不细查贩运鸦片的英商有何强大的国家背景,更不认真评估禁烟后所能产生的严重国际反响及其对自己国家可能产生的祸害,其上任伊始,就拍脑门做决定,实行了对境内外鸦片贩子“入即正法,船货归官”的铁腕政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强硬手段,从英国鸦片商人手中缴获了2万多箱鸦片现货,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沙滩上掘池予以全数销毁。现在回过头看林则徐在钦差大臣任上的所作所为,他其实丝毫没有顾及自己的强力禁烟举措给国家招惹的战祸究竟有多大的危害,

浅谈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319065754.html, 浅谈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几个第一 作者:钟田田 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18期 [摘要]林则徐是近代史上伟大民族英雄,在众多领域成就堪称第一。他是举起反侵略大旗的第一人,是民主革命肇始者,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引领晚清向西方学习风潮。他第一次引进和仿制西式武器,第一次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他具有独到的经济眼光,第一次提出自铸银币,建立银本位,符合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 [关键词]林则徐;近代史;民族英雄 [中图分类号]K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19-02 林公则徐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族英雄、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崇高的历史功绩人所共知。作为时代杰出人物,林则徐在近代史上众多领域中都堪称第一,这种特殊功绩,也值得我们关注和研讨。 一、近代反侵略斗争第一人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变对华贸易的不利境地,发动罪恶的 鸦片贸易。大量鸦片的流入,改变了中外贸易格局,导致大量白银流出,破坏了社会经济,也损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在此危难之际,林则徐受命于1839年3月奔赴中西方斗争的最前线广东,庄严宣告“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责令各国鸦片贩子“缴烟具结”,保证今后绝不夹带鸦片来华,否则当受严厉的法律制裁;林则徐还下令封舱,停止中英贸易,派兵监视洋馆,断绝广州与澳门之间的交通。这就迫使义律等外国毒贩低头就范,先后共计交出鸦片237万余斤。1839年6月3~23日,林则徐率广东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之当众销毁,史称“虎门 销烟”。与此同时,林则徐还领导广东军民多次挫败英军的武装挑衅,先后在九龙山、穿鼻洋、官涌等地组织有效反击,阻止英军从珠江口直接入侵广州的企图。来新夏评价此事称:“禁烟运动应该认作是以反对英国亲率者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侵略中国为主旨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揭开中国近代发侵略斗争史的序幕。”①毛泽东同志甚至认为:“我国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② 二、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鸦片战争前夕,由于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政治上的盲目排外和文化上的愚民政策,导致整个民族对西方的无知,尽管西方早已发展强大、远远超过我国,但全社会却依然沉溺于传统的虚骄气氛之中,仍以“天朝君临万国”自诩,反将外国一律视为未开化的“蛮夷”,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视为“夷夏之防”的大禁忌。即使如林则徐在到广东前,对外部世界了解也是相当匮乏的。不过可喜的是,正如某外国人所言:“中国官员不知外国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惟林总督

林则徐点评

近代历史人物点评—林则徐 林则徐是我们的英雄,他顶住当时政府的压力,销毁鸦片,人民拍手称快,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现在还记得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行为,林则徐上书皇帝:如果再漠视鸦片贸易,那么10年后,再也没有可用的军饷,也没有可用的士兵了!于是皇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强硬手段,迫使英国商人签定条约:交出所有鸦片,并且以后永不带鸦片进入中国,如果被查处,就地处决!但这并不是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英国方面,没有激烈反映,因为如果中国人到英国卖鸦片,也一定会被处决的。英国外交部通知广州的英国商人代表: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拒绝军舰进入珠江。当然,英国政府并非如此善良,而是权横利弊以后做出来的决定:他们的鸦片利益,远远小于和中国通商的利益,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会受损。但是清政府于不久后又下了另一个命令:从即日起,断绝和英国的所有贸易往来。这使英国政府不能接受,他们决定动用武力来解决。那时候的中国,不止军队腐败,也没有将领可用,显然不是外国侵略者的对手,几次战败后,签定了《南京条约》.... 林则徐做的事情是对的,不畏外国势力,强行禁烟。但他没有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和外国相差太远,他的激进做法必然导致战争。后来事实也是如此,战争打起,中国大败,不但要赔款,割地,还要合法化鸦片贸易。思想是好的,后果是坏的。 林则徐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林则徐打破历来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

林则徐的评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学生:何慧敏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林则徐从政四十年,历官十三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史学家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进士出身,先任江苏廉防使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他的主要成就有五点。 第一点是林则徐能够放眼看世界。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放眼看世界。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能较为系统得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为了满足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又组织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 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其次他也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 第二点是他在治理水利方面。可以这样说林则徐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治水专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视并努力举办水利事业,兴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运河、黄河、长江。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他曾著《北直水利书》,该书所含内容除经济之外,也有治水方略,后来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将《北直水利书》改编成《畿辅水利议》。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廿二(1831年12月25日),林则徐擢升东河河道总督。到任后,林则徐立即补修治水方面的知识,验催河工,保持质量,处分办事不力之官员,下令检验河堤料垛,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折中表示:“周历履勘,总于每垛夹档之中,逐一穿行,量其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

班级:12级本护一班。学号:12012050201089 姓名: 张薇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 一,生平简介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 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 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 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民族英雄林则徐 一,生平简介 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应召进京,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他忍辱负重,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我在心中不禁骄傲地说,林则徐,好样的!是您,用虎门销烟的壮举,治愈了中华儿女“东亚病夫”的创伤!是您,用虎门硝烟的壮举,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主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 林则徐,出生在儒学世家,接受父母启蒙教育的士大夫,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篇一:《浅析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 【摘要】中华民族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烈的群体意识,而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时期,这种群体意识突出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国家危亡时刻则表现的更为明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已成为每个人的道德要求。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尤为突出。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浅析,以期能使这位时代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系统更加透彻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国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英雄人物。清朝皇帝为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赐其谥号“文忠”,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者,又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对林则徐有个最贴切的评价──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经成了激励后来者的千古绝唱。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浅析,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爱国与忠君并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受忠孝伦理的影响,爱国与忠君两者被看作是一物的两个方面。林则徐受时代特点的影响,还不可能超越这个传统,所以在其身上这种特点也表现的十分明显。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赴戍边疆之际写道:“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 [1]不忘君恩与制伏正在蹂躏中国的“犬羊”就是他最关切的两件事。这是他在生离死别之际的真情流露。

近代史论文 林则徐

近代史论文林则徐 近代史论文林则徐范文一: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的电影《林则徐》被搬上了银幕。 林则徐1785年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时鸦片问题逐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 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 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 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 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 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禁烟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 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此后林则徐开始了大量的收缴鸦片的工作,至1839年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如此巨大的数字,要是这些鸦片都被国人吸食,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关于林则徐的英雄事迹五篇800字

关于林则徐的英雄事迹五篇800字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豪举让我激动不未。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尔们每个中华儿父读去扬眉吐气无比振奋。让我们一伏沉暖那激动听口的历史局面。今天wtt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林则徐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wtt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林则徐的英雄事迹篇1 轻烟萦绕的虎门,黄沙漫天的戈壁……多少次,我从睡梦中,透过两处闪耀着太多历史光辉之地,看到了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一位中华民族的精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呐喊,也应该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所共同发出的声音。一八三九年,林则徐,他在虎门用翻滚的石灰水,亲自组织销毁了二百多万斤的鸦片。正是在这一年,中国近代最屈辱的战事,堂皇地找到了它的借口。 轻烟在虎门的上空氤氲许久,这并非硝烟,而是一种比硝烟更为复杂的烟气。硝烟仅仅是掺杂了战争的气息,而在这烟里,除了战事,更多的则是一位仁臣的血性,一位爱国者的痛楚以及一位中国人的决绝。 时势,造就了林则徐这样的英雄,而一个没落的王朝,也是产生这样时势的根本原因,自然,在这样一个王朝里的林则徐,

终究是不会太得志的,所以,在痛快地了结完虎门的鸦片后,他被谪到了落后而又遥远的西部——伊犁。 林则徐是一个在时局的洪流里逆流而上的勇者,这一次,他本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接受了一项名为“改革”的考验。 那个遥远的如同隔世的地方,林则徐在改革,确乎是改变了那里的。他推行“坎儿井”,这使得干旱的戈壁潜来了一股隐隐的绿色,一股隐隐的清凉。因为拥有了极度匮乏的水,伊犁的老少对这位大清朝最后的仁臣感恩戴尽;也因为这身有鸟兽图案的官服,伊犁的百姓庆幸迎来了一位贤官。 乌纱帽上羽翊,终于一如“坎儿井”里的涟漪一样,迎来了难得的光辉,这是属于林则徐的,而林则徐的这点光辉,也在屈辱的中国近代烙上了一块属于中国的夺目亮点,以驱散了不少难堪的历史细碎,进而尽其一生,以其伟大的灵魂,赢得了后世无限的敬重与目光…… 通过林则徐徐坚强的身躯,我看到的,是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做为一个中国人最基本的责任心。正是这简单而又高尚的心灵和传统的儒家底蕴拌合在一起,形成了林则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与一生。 为此,我想今天每位中学生都应敬仰这我们常人所望其项背的心灵,都应该努力与这平凡质朴不过的心灵看齐,因为虽然时代变了但我们始终都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一点亘古不变。

史论结合,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予以论述500字

史论结合,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予以论述500 字 人物一:林则徐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人物二:邓世昌 邓世昌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是甲午战争时最令人敬佩的舰长。 他平时领兵有方,只要有士兵触犯军规,便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听说邓世昌有一次还打死了一个严重触犯军规的士兵。他在中

午时一直训练士兵,大多数时间都在舰上度过,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等舰长在岸上打牌喝酒时,他却在舰上训练士兵,也不上岸去,于是,便有了“邓半吊子”的外号。 他十分勇敢,他的这种品格也感染了士兵们,他们在海战中表现得也异常勇猛。 海战时,“致远”舰向日舰猛烈开火,与日本军舰展开近距离炮击,他曾率领“致远”号重创了“赤城”、“比睿”号战舰,但自己也被敌舰重创,船体向左倾斜。他在“致远”号将沉之际,下令:“全速前进,专恃吉野,吾等与敌舰共存亡!”说罢,便全速向吉野号撞了过去。可是敌军炮弹击中了我舰鱼雷舱,鱼雷舱里尚有一枚鱼雷,引发大爆炸,“致远”倾刻沉没,船尾高高的浮出水面、翘向天空,螺旋桨在转个不停,好像表示着将士的壮志未酬。 邓世昌在海上漂浮着,他的爱犬“太阳”努力地游到他的身边,咬住他的头发,不想让他向下沉,邓世昌抱着“太阳”痛哭,一会儿他朝天大喊:“太阳!”然后便用力一扎,沉入了苍茫的大海。 有的人活着,但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永远值得我们代代相传,但像方伯谦这样临阵投降的败类,会被世人永远唾泣。 人物三:左宗棠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这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左宗棠题写的勉联,他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

1.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 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 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28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

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1858年,马克思在所著鸦片贸易专论里就肯定了林则徐的这一禁烟壮举。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为民办实事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

《林则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林则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浅谈林则徐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二○学年度第学期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丘爱玲专业年级 题目:浅谈林则徐 【摘要】 我们一说到林则徐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便是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他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称号。这个称号可以说名副其实,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比较先进的,打破了传统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里程碑。而他也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尽管他做出过贡献,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林则徐的评价各家所持观点也不尽相同。《清史稿》评价林则徐“才略冠时”,并认为如果广东事务始终依靠林则徐,“溃裂当不至此”。蒋廷黼先生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认为林则徐尽管内心认识到西方的强大,但却不公开提出国家的改革,因为他害怕“清议”,他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与时人奋争。那到底在历史中他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我们很多人没有对他进行过更为深入的理解,所以我想在这里探讨林则徐的思想及其事迹,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他。【关键词】林则徐思想重要事迹 林则徐思想以及主要事件 一:主张禁烟下的品质及放眼看世界的思想 1939年开始中国的东南地方几乎要被鸦片给吞噬,在这种危急国家人力及政权的情况下,禁烟的声音在一些爱国党中不断发出。林则徐但是也是主张禁烟中的一员。 从到达广州的第一天开始,到英国人赖在广州海岸不走、双方磨擦不断之时,林则徐抓紧时间对国外知识进行恶补。他派人四处购买海外书报地图,英文看不懂,就请懂外语的人给他翻译,到澳门可以买到中文版的报纸,但数量很少。不过,经过这顿恶补,他竟搜集了许多从来没看过的资料——这,可能就是他真正睁眼看世界的开始。这时他才隐约地知道,中国早已不是世界的老大了。 林则徐的角色演得非常成功,他几乎把身边的所有人都发动起来了,在邓廷桢、关天培一文一武的精心布置下,从虎门到广州城下,布置得壁垒森严。经过九龙湾和穿鼻洋两次交手,英国兵船无法靠近广州一步,更不用说登陆了。 本来是中国和英国商人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变成了中、英政府之间的矛盾了。正是这种碰撞,震动了延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惊醒了身处风口浪尖的林则徐。他才在广州禁烟最忙碌的两年里,拼命地寻找外文书报。“凡以海洋事进者,无不纳之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他从《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四洲志》等书报中有关英国及其他国家政治、军事、地理、历史、法律、经济、文化等方面,搞成“文摘”一样的东西让手下人去看,他甚至还把他认为重要的东西上报给皇上去了解。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加之他号召大家多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进行探讨和了解,他认识到中国不能再故步自封,这样的后果将导致中国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他还因此致力于研究外国的各类情况特别是兵器一类,翻译了很多外文。林则徐远赴西北征途中,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见到了好友魏源,促膝长谈竟夜。两位都是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述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论文 题目“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述评 姓名时杨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班级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1班 学号201114120125 枣庄学院教务处、思政部 二〇一二年四月

内容简介 一、导言 (一)目的:通过对林则徐的研究,进一步研究中国近代的发展。 (二)原因: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的第一人”,他使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三)时间:2012年2月26日——2012年3月31日 (四)方法:资料搜集法 (五)意义:1、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史。 2、通过对林则徐的研究与学习,增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 3、树立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我们心中的良好印象。 (六)地点:枣庄学院 二、内容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历史的蜿蜒长河中,许多人历经沧桑,又有许多人风光一时后随风雨而淡去。但林则徐这个名字,在历史的进程中始终焕发着耀眼的光芒。他如一柄金色长剑劈开中国大地的阴霾,他如一盏明灯照亮贫苦中国人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他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是中国人永远的民族英雄,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民族尊严。 林公是您点燃了虎门的销烟,是您开创了中华民族抗列强,树国威的英雄壮举,它是对外来侵略者的宣战,是凯旋而胜的号角。您大义凌然,威武不屈。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是您将禁烟之火烧入了四万万中华儿女的胸膛。虽然清政府将您抛弃了,但您却得到了中国同胞的支持。无论被贬至何处,您永远都是被人民以身相护。贬谪之路虽然艰辛,但是您从未放弃过什么。因为您心怀天下,胸怀人民,无论您经历怎样的坎坷与磨难,您总会心系百姓。为百姓谋福利就是您生命的真谛,哪怕是最后一刻。 举头望无尽的灰云,那季节叫做寂寞。背包里塞满了家用,路就这样开始走了。 看不见太阳的暖,也不见月亮的蓝,不得不选择寒冷的开始,只留下拥有遗憾。 命运的安排,遵守自然的逻辑,谁都无法解开谜底。 远离家乡不胜唏嘘,幻化成秋夜,而你却像落叶归根坠落人们心间。 几分忧郁,几分孤独都是心甘情愿。你的爱像落叶归根,家唯独在你身边。 但愿被你找回所遗失的永恒,当我开口,你却沉默,只剩一场空梦。 流水沉淀了往昔,浮现的只是流年。 你的容颜,在泛黄的岁月里,永恒定格于最美丽的瞬间。

近代史人物论文2000字近代史人物论文“林则徐

近代史人物论文2000字近代史人物论文“林则徐 《试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 【摘要】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为了扭转现状,林则徐提出了自己的货币思想。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对洋钱的态度,提出自铸银钱,对钱票的认识和看法,严禁私铸、收小钱等。虽然他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但其思想价值却不能被忽视。 【关键词】林则徐货币改革自铸银钱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从而造成“钱贱银昂”“商民交困”的状况。为了稳定货币,挽救国家财政,林则徐提出了一系列货币改革主张。 一、听从民便,稍示限制“洋钱” 洋钱之入中国久已,因其具有计算简单、携带方便、成色重量准确等 优点,以致“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当“银荒”现象出现时,很多 人认为是由“洋钱”导致的,并提出对“洋钱”实行抑价或禁止其流通的 建议,以防止白银的外流。对此,林则徐反对以“骤平洋钱之价”和“骤 禁洋钱流通”的办法解决“银荒”危机。 关于“抑价”问题,林则徐认为,“各处情形不同,时价亦非一定, 若不详加体察,欲使银价骤平,诚恐法有难行,转滋窒碍”。他以江苏为 例阐明自己的立场:“江苏商贾辐辏”,洋钱“行使最多”。平价之时, 一枚洋钱可换纹银七钱三分;价昂之时,可至七钱六分七分以上。这一现 象在“闾阎市肆久以通行”,“恬不为怪”;若勒令定洋钱之价,“恐民 间生计因而日蹙停闭,即抗阻不行,仍属于公无裨”,“一旦价值亏折,

贫民见小,尤恐情有难堪”,故此时抑价多窒碍。关于禁止“洋钱”流通 问题。林则徐认为:“银钱贵在流通”。他说:洋钱之所以流通广泛, “盖民情图省图便,寻常交接,应用银一两者,易用洋钱一枚,自觉节省,而且毋须弹兑”。众商民也认为:“百年以前,洋钱尚未盛行,则抑价可也,即严禁亦可也”。然“自粤贩愈通愈广,民间用洋钱之处转比用银为多,其势断难骤遏”。故林则徐认为,“今若创立例禁,则于商民买卖, 海关税务,未免皆有窒碍”。 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传统货币在使用上极为不便,而洋钱正好可 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是,林则徐也不同意“洋钱”在我国长期流通, 应使洋钱“悉照纹银为准”,“不得浮于足纹之上”。否则,对我国社会 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害。故“拔本塞源,理应将洋钱全行禁用”。然洋钱久 行“不能骤然阻止”,也只能在听从民便之中稍示限制,以免“藉端滋扰”。 二、自铸银钱,试造“银饼” 既然洋钱不能“抑价”也不能“禁止”,更不能在我国长期流通,于 是林则徐提出了自铸银钱的建议。 林则徐认为,“欲抑洋钱,莫如官局先铸银钱”。具体办法是:“每 一枚以纹银五钱为准,轮廓肉好,悉照制钱之式,一面用清文铸其局名, 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并“将银钱先于兵饷搭放,使民间流 通使用,即照纹银时价兑换,而藩库之耗羡杂款,亦准以此上兑”。在试 行时“洋钱并不必禁”,等察看民间是否乐用“新钱”,“再为斟酌定制”,以免“亏折”。尽管林则徐将“铸银钱”说成是“推广制钱之式”,以“期于便民利用”,“并非仿洋钱”。但是,道光帝仍以“改铸银钱, 太变成法,不成事体”予以驳斥。

林则徐的评价

打破林则徐的“高大全”:仅是旧时代最好的产品2009年11月16日14:07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9条 关于林则徐,我们长期将其作为一个“高大全”的历史英雄来看待,他已经被神化了,他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以致不少人至今仍然认为如果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信任林则徐,中国不会输,或者输的不会这么惨。而为了更好的审视那段历史,林则徐的神话应该被打破了。 英军北上并非惧怕林则徐的武力 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上写道“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描述使不少学生相信林则徐一定能打败英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是因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打压广大爱国群众和官员。其实把英军北上的原因归于林则徐防御严密,无隙可乘只是一厢情愿。 英军北上的实际原因是英军执行了外相巴麦尊的训令而已。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致海军部的公函中称,在广东“不必进行任何陆上的军事行动”,“有效的打击应当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同日。巴麦尊给懿律和义律的训令中,提到了他和海军大臣各颁给伯麦的训令,其中规定作战方案为“在珠江建立封锁”,“占领舟山群岛,并封锁该岛对面的海口,以及扬子江口和黄河口”。 事实上,英国侵略军的侵华作战行动,正是按着上述训令进行的6月下旬,英国兵船封锁珠江口。7月初,以小部兵力进犯厦门,切断厦门与台湾交通;主力进攻并占领浙江定海。接着以一部分兵力驻守定海,其余继续北上。8月初到达天津的自河口,向清政府提交《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而“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据 林则徐对战争估计严重不足 林则徐被誉为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至少拥有四名翻译,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他本人也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以供参考。可是他对战争的规模严重估计不足。1839年9月1日,林则徐在给道光的夹片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私约夷阜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 而1839年10月至11月间,英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侵华的决定。英国的舰队和团队从英国本土,南非,和印度不断地驶往中国。我们不能期望林则徐在英国决定侵华之前,林则徐就能预见到战争的到来。但是1840年6月中旬,英军抵达广东沿海的战舰已达四艘,而林则徐在奏折上却说:“伏查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载运鸦片”,把即将到来的鸦片战争,当作一次大规模的鸦片走私。这不能不说是林则徐犯的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