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L260-2004-CN金属表面涂漆表面防护技术要求

TL260-2004-CN金属表面涂漆表面防护技术要求

TL260-2004-CN金属表面涂漆表面防护技术要求
TL260-2004-CN金属表面涂漆表面防护技术要求

金属表面涂装工艺流程与解析

金屬表面塗裝工藝流程與解析 電腦機殼的塗裝 前言: 金屬表面涂裝工藝是一種金屬防腐且對設備、環境要求較為復雜的一種防腐裝飾工藝.不同的鐵材對涂裝的技術和涂料的附著性也會有較大的差別.金屬防腐涂裝的歷史發展己經有半個世紀.目前采用的涂裝方式大致有兩种:浸漬涂裝和靜電涂裝.靜電涂裝又分液體靜電涂裝和粉末靜電涂裝,金屬表面涂裝對涂料的性能要求也較高,如:色差、附著性、硬度、耐沖擊性、耐腐蝕性、耐溶劑性、重涂性等.現大多采用靜電涂裝,如:中小型儀器設備護罩、電腦機殼等這些設備護罩用靜電涂裝方法可以使其涂膜均勻密致.防腐性能也优于其他涂裝方法 一、 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1) (2) (3) (4) (5) (6) (1) 成型是指鐵件經過衝床模具沖壓而成的工件。 (2) 化成處理是一种化學處理,一般采用磷化處理,即磷化鋅系膜的化成。 (3) 涂料在干淨的壓縮的空气的作用下使其霧化,通過靜電的作用霧化的涂料帶上電荷,帶相反電荷的工件通過時涂料會均勻涂噴于工件上。 (4) 二、 、成型及化成處理

塗裝前品檢的好壞對外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工件的成型常常會出現括傷、壓傷、凹痕、變形等不良現象.有些傷痕雖然從外觀上表現不明顯,但經過烤漆之後缺陷會明顯地顯現出來.所以塗裝對工件的要求相當嚴格.如對平面的要求達到0.002的平整度,刮傷的深度不得超過0.15mm,凹痕的面積不得超過0.1mm2,當然具體的標準根據客戶要求而定. 塗裝前對工件最好作化成處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工序,因為工件表面的不潔會大大降低塗料的附著性,油污是塗料塗裝的一大忌. 三、塗裝(靜電涂裝) 電腦機殼的塗裝,隨著各種電腦附件的產生,網絡的發展應運而生.為保證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防腐塗裝更顯其重要性.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塗裝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目前大多采用靜電塗裝,靜電塗裝可以隨著使用條件的不同而達到不同的膜厚,而且噴塗均勻密致,其原理是: 塗料在壓縮的乾淨的空氣作用下,使其霧化,再通過靜電的作用使霧化塗料帶上電荷,當帶有相反電荷的鐵件通過時,塗料會均勻地噴塗在鐵件上. 當然,塗裝時對涂料性能也會有較高的要求,如:色差、膜厚、硬度、附著性等性能,這些都屬於塗料的基本性質,所以塗料噴電腦機殼又分底漆和面漆的塗裝. 1. 底漆 一般底漆中含有較多顏料,填料其作用是: (1) 使漆膜表面毛糙,增加與中間層或面漆的層間密合. (2) 使底漆的收縮率降低.因為乾燥成膜過程中,溶劑揮發及樹脂交聯固化

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第九单元金属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知识点:钢铁的锈蚀与防护、金属资源保护 1.探究实验:导致钢铁锈蚀的因素 实验仪器、药品:试管、橡皮塞、蒸馏水、植物油,铁钉 在右图中标出探究铁生锈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药品 请总结铁制品生锈的条件。 ①② 2.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的化学反应, 和 , , ,都是影响钢铁锈蚀的因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写出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3、减缓金属锈蚀的方法: ①金属表面涂覆保护层,如, , ; ②镀上一层的金属,或者用的方法形成致密保护层 ③改变金属的组成或结构,如 . 练习1: 1、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输气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在呈酸性的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沙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2、下列做法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是() A.用废水冲洗铁质污水管道 B.铁制窗户刷油漆 C.自行车脏了用清水冲洗 D.用过的菜刀用清水洗干净 3、下列做法不能起防锈作用的是() A.保留铁制品上的铁锈 B.在铁制品表面镀锌 C.在金属机械上涂油 D.在车船表面刷油漆 4、有两种黑色粉末,分别是铁和氧化铜,迅速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 B.分别通入氢气后加热 C.用磁铁吸引加以区别 D.分别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 5.在①汽车;②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质脸盆;⑥铁柜;⑦铁轴;⑧剪子等常见铁制品中, 为防止他们生锈,通常采取不同方法。请用序号填空。 (1)在表面刷一层油漆。(2)在表面涂上机油。 (3)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4)在表面烧制搪瓷。 (5)使其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原材料检验规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 参照引用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了本公司的检验规程。 一、门窗原材料的分类: 根据原辅材料在产品中对质量的影响,将材料分为三类: A类:对产品质量起关键作用的材料。 B类:对产品质量起重要作用的材料。 C类:对产品质量起辅助作用的材料。 项目 类别 A类B类C类 材料名称铝合金型材 塑钢型材 中空玻璃 浮法玻璃 密封胶 增强型钢 执手铰链插销 撑挡滑撑拉手 窗锁滑轮密封胶条 密封毛条粘结剂组 角胶 自攻螺丝 拉铆钉固定片 射钉射弹 膨胀螺栓 包装带发泡剂 清洗剂 二、关键材料检验规程: 型材、辅助材料以及五金配件的抽样检验,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要求进行。按GB/T2828.1-2003标准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Ⅰ,正常检验,可接受质量水平AQL6.5。特殊注明的除外。 表1 表中Ac、Re以不合格品件数计。单位:件 批量范围N 样本大小n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2~8 2 0 1 9~15 2 0 1 16~25 3 0 1 26~50 5 0 1 51~90 5 0 1 91~150 8 1 2 151~280 13 2 3 281~500 20 3 4 501~1200 32 5 6 1201~3200 50 7 8 3201~10000 80 10 11 10001~35000 125 14 15 1、铝合金建筑型材检验规程: 铝合金型材进厂后,必须对购进型材进行检验,首先检查型材生产厂家的资质证明,包括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其次是依据GB5237《铝合金建筑型材》和GB801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检查型材的性能指标,包括合金成分、力学性能、壁厚、尺寸偏差、外观质量、膜厚和封孔质量。 ①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是国家对具备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的型材生产厂家发放的准许生产铝合金型材的凭证,质量保证书和合格证是型材生产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承诺,也是日后解决质量问题纠纷的依据。 ⑴型材生产许可证、备案证明应标明:生产厂家、产品名称、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有效期。 ⑵质量保证书应标明:供方名称、产品名称、合金牌号、状态和合金成分、型号、重量或件数、批号、力学

钢结构涂装要求

钢结构涂装要求 钢结构涂装要求 1 涂料的采购与质量控制: 1.1用于工程的喷涂材料,选用符合本标书和施工图样的经过工程实践证明其综合性能优良的国际接轨的一流产品。 1.2使用涂料质量,符合国家或国外相应涂料标准,不合格或过期涂料不准许使用。 1.3涂料配套使用,底、面漆选用同一家产品。对采用金属喷涂的金属成份、纯度直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产品说明书,产品批号、生产日期、防伪标志、合格证及检验资料。涂料工艺参数:包括闪点、比重;固体含量;表干、实干时间;涂覆间隔时间;理论涂覆率;规定温度下的粘度范围;规定稀释剂比例降低的粘度及对各种涂覆方法的适应性等。涂料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及组成涂料的原料性能指标。涂料厂对表面预处理、喷涂施工设备及环境要求等。 2 涂装施工的质量控制: 2.1喷涂施工人员资质条件,质检应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 2.2采用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并经过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操作人员的培训及考试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进行。一定数量的国家有关部门颁发资质证书的操作人员。 2.3合格质检人员及考试合格的操作人员名单应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备案,其数量应尽量满足施工的要求。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无资质的不合格的质检人员和操作人员。 3 喷砂、涂装工艺: 见图5 3.1金属表面喷丸除锈经检查合格后,尽快进行涂覆,其间隔时间可根据环境条件一般不超过4-8小时。各层涂料喷涂间隔时间可按涂料生产厂的规定进行。金属热喷涂在尚有余温时,喷涂封闭涂料。 3.2表面预处理及防腐蚀预处理前,表面整修完毕,并将金属表面铁锈、氧化皮、焊渣、灰尘、水份等清除干净。 3.3表面预处理采用喷射或抛射除锈,使用表面清洁干净的磨料。喷射用的压缩空气进行过滤,除去油、水。 表面除锈等级Sa2.5以符合GB8923《喷涂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中的规定。 3.4涂装: (1)防锈低漆为环氧富锌漆2道,干膜厚度宜不小于75um 中间漆1--2道 面漆2道 要求涂层干漆总厚度为室内不小于125um 室外不小于150um 并严格按照GB50205-2001的有关规定执行。 (2)构件安装后现场涂防火漆,防火漆的颜色及型号由建筑定。 (3)保证防火涂料与防锈底漆的相容性,当防火涂料能起到防锈作用时,可不涂面漆。 4 表面喷涂: 4.1除锈后,钢材表面尽快喷涂底漆,如在潮湿大气时在4小时以内喷涂完毕;即使在晴天和较好的天气条件下,最长也不超过八小时。 4.2使用喷涂的涂料遵守图纸规定,喷涂层数,每层厚度,逐层喷涂间隔时间,涂料配制方法和喷涂注意事项,按设计文件或涂料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规定执行。 4.3在下述现场环境下不进行喷涂。

金属表面防护处理方法大全

金属表面在各种机械加工、热处理、运输及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产生一层厚薄不均的氧化层。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油类污染和吸附一些其他的杂质。 油污及某些吸附物,较薄的氧化层可先后用溶剂清洗、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或直接用化学处理。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氧化层较厚,最好先进行机械处理,然后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 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 经不同处理后的金属保管期如下: (1)湿法喷砂处理的铝合金,72h; (2)阳极化处理的铝合金,30天; (3)硫酸处理的不锈钢,20天; (4)湿法喷砂处理的黄铜,8h。 (5)铬酸-硫酸处理的铝合金,6h; (6)喷砂处理的钢,4h; 一、碳钢及铁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方法1] 脱脂常用溶剂:三氯乙烯、丙酮、醋酸乙酯、汽油、苯、无水乙醇。 [方法2] 喷砂或砂布打磨后脱脂。 [方法3] 在10%水玻璃水溶液中于60°C下浸渍10-15min,然后水洗,干燥。 [方法4] 在18%盐酸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浸渍5-10min,用冷水冲洗,蒸馏水洗净,并在93°C下干燥10min。 [方法5] 在等量的浓磷酸和甲醛的混合液中于60°C处理10min,然后水洗,干燥。 [方法6] 去油污后,在3.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60°C浸渍20min,用冷水冲洗,再在5%的硝酸溶液中光化10min,用冷水冲洗,然后浸渍于下述溶液中: 重铬酸钠7.5硫酸24水77 65°C下浸渍20min后,用60°C热水洗涤,再用冷水洗净,在70°C下干燥。 [方法7] 在下述溶液中71-77°C浸渍10min: 重铬酸钠4硫酸(d=1.84 )10水30 经水洗,蒸馏水洗净,在93°C烘干。 [方法8] 在下述溶液中于60-65°C浸渍5min: 硅酸钠30烷基芳基磺酸钠3水967 经水洗,热蒸馏水洗净,在100-105°C干燥。 [方法9] 在下述溶液中于60°C下浸渍10min: 磷酸(88%)10乙醇20 经流水冲去炭渣,蒸馏水洗净,在120°C下干燥30min。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 作者 第 1 页共19 页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 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 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 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 内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 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 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 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 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 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 斑点。 2.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 起现象。 2.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 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金属表面喷涂检验规范标准(涂装规范标准详细介绍)

1.0目的 规定了金属零部件喷涂标准的朮语﹑技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最终客户对视觉﹑触觉的要求 2.0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喷粉生产质量检验。 3.0定义 3.1 A级表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和全部需丝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不明显的外部表面和开启门后能看见的内部表面; 3.3 C级表面:不易察看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3.4 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 3.5 针孔:涂层表面上可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 3.6 桔皮:喷涂涂料产生的凸凹,象桔皮一样的斑点; 3.7 异物:空气中灰尘,喷涂机污物等杂物; 3.8 凹痕:喷涂前基材上的伤痕使涂装后该处出现凹陷; 3.9 浅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但看不见底层表面; 3.10 深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且伤及底层表面; 3.11 厚边:喷涂时在产品边缘或内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包括因局部保护不良而产生的毛边; 3.12 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 3.13 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边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 等部位; 3.14 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上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 3.15 缩孔:涂层干燥后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图形小坑现象; 3.16 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 3.17 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 4.0 输入 4.1 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技朮规范 4.2 金属零(组)件的喷漆技术规范 5.0 输出 喷涂检验日报表 6.0 工作程序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2016_01

表面处理检验规程 1、目的 规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量不良品输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围 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3、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变形铝及铝合金以保护和装饰为主要目的,在阳极氧化膜表面涂装有机聚合物膜得到的阳极氧化复合膜。 3.1 A面:指表面处理要求的正面(在使用过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表面处理要求的四侧边(需将表面处理件偏转45~90 °才能看 到的四周边)。 3.3 膜厚:必须符合图纸规定。 4、职责 4.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生产部负责进料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术语和定义 5.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5.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5.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5.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5.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

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 块状花纹外观。 5.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 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5.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 它无镀(膜/塑/漆)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 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 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5.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 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 下的小坑状痕迹。 5.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 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5.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 的烧蚀痕迹。 5.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 斑纹、印迹。 5.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 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5.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5.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 层中形成不同色的斑点。 5.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 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5.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 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 的现象。

表面处理及涂装生产作业及检验规程

甘肃天和力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表面处理及涂装生产作业及检验规程 QB/THC-01-2013 2013年8月28日发布2013年9月1日实施甘肃天和力德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表面处理及涂装生产作业及检验规程 防腐施工中防腐前的金属表面处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处理好与否直接影响防腐涂料与基体表的附着力度及防腐性能的发挥,所以本规定的表面处理必须严格操作达到设计sa2.5 级标准。本规定中的表面处理采用喷砂除锈结合砂轮机除锈作业。防腐蚀质量检验符合SL105的规定。 一、喷砂除锈 1、技术要求 (1)施工环境温度宜10℃-30℃,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5%,同时要求基体金属表面温度应大于露点温度3℃以上。 (2)喷射处理工艺参数: 压缩空气工作压力:6-8kg/cm2;喷射角:磨料喷射方向与工作表面法线之间夹角以15°~30°为宜;喷射距离:喷嘴离工件距离要求100 mm -300mm;磨料粒径:14-65目。 (3)压缩空气质量: 喷射处理所用的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冷却装置及油水分离器处理,保证压缩空气清洁、干燥、无油,压缩空气应经下述方法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将喷嘴对着白纸吹半分钟,不见油和水的痕迹,则可认为基本符合要求。 (4)喷砂前,应采取有效措施将非喷砂工作面遮蔽保护。 (5)喷砂除锈后,应用干燥无油的压缩空气吹扫表面浮尘和碎屑。清理后的表面不得用手触摸。涂装前如发现基体表面污染或返锈,应重新处理到原除锈等级。 (6)磨料保证粗糙度达到Rmax50 um 以上,择磨料粒径50μm

-100μm35μm。 2、喷砂作业的安全与防护 (1)操作人员必须带空气分配器的头盔面罩和防护服手套和耳塞。 (2)头盔上的面罩玻璃要经常更换,保证良好的能见度。 (3)划清工作区与安全区,施工现场要安全标志线禁止无防护的人员进入磨料直接或间接射及的区域。 (4)清理曾贮存易燃有害物品的器,事先应清除干净并经分析合格后,工作人员方可进入容器,作业时应配置通风装置。 (5)作业前操作工应先检查软管、接头、空压机、喷丸机等,在没有破损和故障后方可使用。 (6)在需要登高的场合,配备脚和人梯,喷砂软管要固定在垂直面上,以减轻喷丸工的劳动强度,当现场需要防止磨料飞散时,就搭建临时棚。 (7)喷砂软管能导走静电,例如采用含碳黑量较高的橡胶管、普通空气软管可考虑用细金属线缠上并接地把静电导入地下,这在登高喷砂,作业时尤要重要,因为当作业人员受到静电冲击时,会造成坠落事故。 (8)喷砂作业的辅助操作人员,可选用阻尘效率高,呼吸阻力少,重量轻的过滤式防尘口罩。 (9)施工现场须合理配置雨棚和挡水板,防止雨水和灰尘进入容器。 ①在不放大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氧化皮、铁锈、涂料涂层和异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

金属表面处理方式详解

电镀/电泳/锌镀/发黑/金属表面着色/抛丸/喷砂/喷丸/磷化/钝化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VW 13750-2008.6 金属件表面防护

2008年6月 金属表面防护 防护方式,缩写符号 VW 137 50 标准中心 共17页第1页 翻译 李宏 日期 2008.06.20 校对 金喆民 日期 2008.06.23 抄写日期种类-序号:50200,02642 关键词:腐蚀,防锈,表面防护,金属,防护方式,缩写,腐蚀防护 金属表面防护 防护形式,缩写 早期版本 VW 13750:1953-06,1954-07,1956-10,1958-04,1959-03,1959-06,1963-03, 1963-05,1966-06,1966-10,1967-05,1967-11,1969-10,1970-11,1971-12, 1972-02,1974-08,1975-06,1976-07,1980-09,1983-10,1986-10,1989-12, 1991-11,1994-10,1999-04,2005-02 修订 相对于2008-01版本的VW 13750,作了如下修改: — 修改表2中防护等级b140的错误 内容 页码1适用范围 (3) 2标记 (3) 2.1 缩写的组成 (3) 2.2 标记举例 (3) 3要求 (3) 3.1 基本要求 (3) 3.2 图纸中的说明 (4) 3.3 可焊接性 (5) 3.4 连接干扰介质 (5) 3.5 摩擦特性 (5) 3.6 锌涂层 (5) 3.7 螺栓、螺母、螺纹件和模制件 (6) 3.8 商业上通用的防护方式 (6) 3.9 无表面防护的零件 (6) 3.9.1 带米制ISO-螺纹的连接元件 (6) 3.9.2 其它零件 (6) 3.10 表面防护方式和缩写的排序 (7) 4相关文献 (14) A.1 对照“不再用于新的设计”/“用于新的设计” (16) A.2 无缩写符号的表面防护形式 (18) A.3 按VDA-实验页235-104和VW137 50的表面防护形式 (19)

金属表面涂装工艺流程与解析

金属表面涂装工艺流程与解 析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金屬表面塗裝工藝流程與解析 電腦機殼的塗裝 前言: 金屬表面涂裝工藝是一種金屬防腐且對設備、環境要求較為復雜的一種防腐裝飾工藝.不同的鐵材對涂裝的技術和涂料的附著性也會有較大的差別.金屬防腐涂裝的歷史發展己經有半個世紀.目前采用的涂裝方式大致有兩种:浸漬涂裝和靜電涂裝.靜電涂裝又分液體靜電涂裝和粉末靜電涂裝,金屬表面涂裝對涂料的性能要求也較高,如:色差、附著性、硬度、耐沖擊性、耐腐蝕性、耐溶劑性、重涂性等.現大多采用靜電涂裝,如:中小型儀器設備護罩、電腦機殼等這些設備護罩用靜電涂裝方法可以使其涂膜均勻密致.防腐性能也优于其他涂裝方法 一、 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1) (2) (3) 咬花 (4) (5) (6) (1) 成型是指鐵件經過衝床模具沖壓而成的工件。 (2) 化成處理是一种化學處理,一般采用磷化處理,即磷化鋅系膜的化成。 (3) 涂料在干淨的壓縮的空气的作用下使其霧化,通過靜電的作用霧化的涂料帶上電荷,帶相反電荷的工件通過時涂料會均勻涂噴于工件上。 (4)

二、、成型及化成處理 塗裝前品檢的好壞對外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工件的成型常常會出現括傷、壓傷、凹痕、變形等不良現象.有些傷痕雖然從外觀上表現不明顯,但經過烤漆之後缺陷會明顯地顯現出來.所以塗裝對工件的要求相當嚴格.如對平面的要求達到0.002的平整度,刮傷的深度不得超過0.15mm,凹痕的面積不得超過 0.1mm2,當然具體的標準根據客戶要求而定. 塗裝前對工件最好作化成處理也是很有必要的工序,因為工件表面的不潔會大大降低塗料的附著性,油污是塗料塗裝的一大忌. 三、塗裝(靜電涂裝) 電腦機殼的塗裝,隨著各種電腦附件的產生,網絡的發展應運而生.為保證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防腐塗裝更顯其重要性.根據不同的使用條件塗裝的方法也不盡相同.目前大多采用靜電塗裝,靜電塗裝可以隨著使用條件的不同而達到不同的膜厚,而且噴塗均勻密致,其原理是: 塗料在壓縮的乾淨的空氣作用下,使其霧化,再通過靜電的作用使霧化塗料帶上電荷,當帶有相反電荷的鐵件通過時,塗料會均勻地噴塗在鐵件上. 當然,塗裝時對涂料性能也會有較高的要求,如:色差、膜厚、硬度、附著性等性能,這些都屬於塗料的基本性質,所以塗料噴電腦機殼又分底漆和面漆的塗裝. 1. 底漆 一般底漆中含有較多顏料,填料其作用是: (1) 使漆膜表面毛糙,增加與中間層或面漆的層間密合.

(整理)金属表面防护技术

金属表面防护技术 前言 众所周知,钢铁零件的失效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弹性或塑性变形、磨损、断裂和腐蚀。据资料报道,过早失效破坏中约有70%是由腐蚀和磨损造成的,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约有1/10因腐蚀而变为铁锈,钢铁零件或设备因腐蚀而损坏约占30%,如此,不仅浪费了材料,还常常会带来停产、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等事故。表1是世界上几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统计数字,这些国家每年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总产值的2~4%,可见数字是惊人的。 金属腐蚀的定义:金属由于和外围介质发生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叫做腐蚀。 钢铁及其合金属黑色金属,此类黑色金属占金属总产量的90%以上,其腐蚀产物主要是能用肉眼观察到的附着在表面的棕黄或棕红色的锈,因此,钢铁类金属及其制品在大气中的腐蚀又称锈蚀。金属在高温下腐蚀称为氧化,其腐蚀产物是氧化皮,如热轧钢板和棒料、锻件、热处理后的表面氧化皮等到。在酸、碱、盐等强烈腐蚀性介质中引起的金属破坏仍称为腐蚀。通常腐蚀与锈蚀无严格区别,金属生锈就是腐蚀。 腐蚀的分类 (一)按环境分类 1.湿蚀:水溶液腐蚀、大气腐蚀、土壤腐蚀、化学药品腐蚀; 2.干蚀:高温氧化、硫腐蚀、氢腐蚀、液态金属腐蚀、熔盐腐蚀; 3.微生物腐蚀:细菌腐蚀、真菌腐蚀、硫化菌腐蚀、藻类腐蚀等。 (二)按腐蚀产物的破坏形式分类 1.全面腐蚀:均匀或不均匀的分布于整个金属表面; 2.部腐蚀:孔蚀、点蚀、斑蚀、颖隙腐蚀、丝状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氢脆、腐蚀疲劳、冲刷腐蚀、湍流腐蚀、气蚀等。 (三)按腐蚀的机理分类 1.化学腐蚀:O2、H2S、SO2、C12、酸气等腐蚀,高温氧化,在非电解质液体——酒精、苯、汽油、煤油、润滑油等中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 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 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 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 内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 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 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 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 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 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 斑点。 2.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 起现象。 2.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 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工艺

一、热处理工艺简解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能够查阅有关材料)后,通常随炉温缓慢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1.适用于合金布局钢、碳素东西钢、合金东西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给状况不合格的原材料;2.通常在毛坯状况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意图:1.下降硬度,进步塑性,改进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功能;2.细化晶粒,改进力学功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发生的内应力。 运用关键: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关于功能需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布局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关于通常中、高合金钢,空冷可致使彻底或部分淬火,因而不能作为最终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刻,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疾速冷却。 意图:淬火通常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安排,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安排,以进步耐磨性和耐蚀性。运用关键:1.通常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一起会构成很大的内应力,下降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归纳力学功能。 4、回火 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从头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意图:1.下降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削减工件的变形和开裂;2.调整硬度,进步塑性和耐性,取得作业所需求的力学功能;3.安稳工件尺度。 运用关键:1.坚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坚持必定韧度的条件下进步钢的弹性和屈从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坚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满足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2.通常钢尽量防止在230~280℃、不锈钢在400~450℃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发生一次回火脆性。5、调质 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行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意图:1.改进切削加工功能,进步加工外表光洁程度;2.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 3.取得杰出的归纳力学功能。 运用关键:1.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布局钢、合金东西钢和高速钢;2. 不只能够作为各种较为重要布局的最终热处理,并且还能够作为某些严密零件,如丝杠等的

金属表面喷涂处理工艺【详解】

金属表面喷涂处理工艺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金属表面涂装一般分为两部份:一是涂装前金属的表面处理,也叫前处理技术;二是涂装的施工工艺。表面处理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进行除油、除锈、清洁的过程,表面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涂装的质量,金属工件的防锈能力和寿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涂装施工是把油漆喷涂、刷涂、滚涂等方式附着在金属表面的过程,对金属进行保护和装饰。 金属表面涂装工艺如下 1. 准备工作,准备好要涂装的金属工件,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毛刺,如有应进行打磨毛刺。 2. 脱脂处理,又称除油,指把润滑油、防锈油、泥土等杂物从金属表面除掉的过程。一般采用隔油池和除油池。脱脂的方法有:有机溶剂脱脂、化学脱脂、电化学脱脂。 3. 热水洗,把金属表面的碱性溶液用热水清洗干净。 4. 冷水洗 5. 酸洗,又称除锈,利用酸溶液去除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皮和锈蚀物的方法称为酸洗。氧化皮、铁锈等铁的氧化物(Fe3o4,Fe2o3,Feo等)与酸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盐类溶于酸溶液中而被除去。酸洗常用的酸为: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氟酸。在酸洗时务必加入酸洗缓蚀剂,防止酸对金属的腐蚀。 6. 冷水洗

7. 中和,如果偏碱性,就用强酸调节pH=7,如果偏酸性就用强碱调节PH=7。 8. 冷水洗 9. 磷化处理,磷化工艺过程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 10. 冷水洗 11. 热水洗 12. 干燥 13. 喷涂前检查,喷涂前应检查金属工件表面是否有凹凼、批挂,如有应进行补腻子和打磨。14. 底漆的调配,准备好调缸,底漆先充分搅拌均匀,加入一定数量的底漆到调缸,再按比例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最后进入稀释剂调整粘度,用180目过滤布过滤,静止10min后即可喷涂。 15. 面漆喷涂前检查,查看底漆是否平整光滑,如果表面粗糙,应用600目的砂纸打磨平整。 16. 面漆的调配,准备好干净的调缸,充分搅拌面漆,加入一定数量的底漆到调缸,再按比例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最后进入稀释剂调整粘度,用200目过滤布过滤,静止15min后即可喷涂。工艺流程检查工件→脱脂→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中和→冷水洗→表面调整→磷化→冷水洗→热水洗→纯水洗→干燥→检查工件→补腻子→打磨→喷底漆→干燥→检查工件→打磨→喷面漆→干燥→检查包装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相关内容,就在深圳机械展!

几种常见金属表面处理工艺

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基础知识+经典题型)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一、金属的腐蚀 1、金属的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的气体或者液体物质发生而引起损耗的现象。 一般可分为腐蚀和腐蚀。 (1)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干燥气体(如、、等)或非电解质液体 (如)等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如:钢管被原油中的腐蚀,温度越高,化学腐蚀越。 (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反应,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如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两种腐蚀往往发生,但腐蚀更普遍,速度更快,危害更严重。 电化学腐蚀 (以钢铁为例) (1)析氢腐蚀 (酸性较强的溶液) 负极: 正极: 总方程式: (2)吸氧腐蚀 (中性或极弱的酸性或碱性溶液) 负极: 正极: 总方程式: Fe(OH)2继续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 2、影响金属腐蚀快慢的因素 内因:(1)金属的活动性:金属越,越容易被腐蚀 (2)纯度:不纯的金属比纯金属腐蚀,如纯铁比钢腐蚀。 电化学腐蚀:两电极活动性差别越大,氧化还原反应速率越,活泼金属被腐蚀得越快。 (3)氧化膜:如果金属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那么会保护内层金属,如、如果金属被氧化形成疏松的氧化膜,那么不会保护内层金属,如 外因:介质:环境(腐蚀性气体,电解质溶液) 金属腐蚀的快慢比较: 电解池阳极原电池负极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池阴极。 二、金属的防护 (1)牺牲的保护法(被保护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极) (2)外加电流的保护法(被保护金属作为电解池的极) (3)加防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 1.(2010·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钢管不易被腐蚀 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 -3e -===Fe 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速率 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马口铁(镀锡的铁)更易腐蚀 ③电镀时,应把镀件置于电解槽的阴极 ④冶炼铝时,把氧化铝加入液态冰晶石中成为熔融体后电解 ⑤钢铁表面常易锈蚀生成Fe 2O 3·nH 2O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3.以下现象与电化腐蚀无关的是() A .黄铜(铜锌)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 .生铁比纯铁易生锈 C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 .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 4.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镶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5.关于金属腐蚀的如下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 H 2O=M(OH)n + 2 n H 2↑ B .马口铁(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 .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 .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6.(2011·北京理综,8)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 -2e -===Fe 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 2+2H 2O +4e -===4OH -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NaOH 溶液,均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7.(2011·山东理综,15)以KCl 和ZnCl 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 .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